資源簡介 百家爭鳴教學設計一、教學分析1. 《百家爭鳴》為統編版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第8課。本課承接春秋時期,生產力提高,王室衰微,社會動蕩,及進入戰國時期兼并戰爭不斷,社會更加動蕩,原有的制度分崩離析的社會背景。點出在此社會大變革的形勢下,思想文化領域空前繁榮,即“百家爭鳴”的局面。從思想的變革與秩序的重建方面對本單元進行了總結。2.課標要求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爭鳴”對后世的深遠影響。本課共分為三目,分別為:“老子”、“孔子和儒家學說”、“百家爭鳴”,子目呈現方式層層深入,循序漸進。3. 本課教學內容中“老子”和“孔子和儒家學說”反映了道家和儒家思想學派在春秋時期的發端;而“百家爭鳴”則是戰國時期各思想學派爭鳴達到了空前的程度,春秋時期的思想為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奠定基礎。二、教學目標1. 引用《論語》、《道德經》等書中的語錄,培養學生運用可信的史料去重現真實歷史;通過表格歸納,整合知識結構,比較不同學派觀點的差異及其階級立場(史料實證)。2. 利用諸子百家相關資料,引導學生重構百家爭鳴特定的時空框架,學生通過材料研讀,理解和認知各學派的觀點(時空觀念)。3. 通過聯系生活,重新認識傳統文化的價值,學習諸子先賢們以天下為己任,關心國家發展和人類命運的崇高抱負和理想,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家國情懷)。4.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學會利用唯物史觀的立場去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價這一現象(唯物史觀和歷史解釋)四、教學重點與難點1. 重點:孔子及其思想,百家爭鳴中主要思想學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思想。2. 難點:“百家爭鳴”產生的原因及其對后世的影響。五、教學過程1. 新課導入。播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視頻,以此學生可以把學習內容與日常生活及主流思想聯系起來。然后引入新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實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與今天所學的百家爭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2. 正課講授。環節一:動蕩不安思潮涌材料1:古書記載,春秋時期,人們已經用鐵制農具耕種土地。至遲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來耕地。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部編人教版七上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材料2:“隨著王權的淪落。諸侯對天子的朝聘 、貢獻大大減少,王室財政越來越拮據, 不得不仰賴諸侯的資助,周桓王(東周第二位君主)曾派人向魯國“求賻(喪葬費)”——朱紹侯《中國古代史(上)》問題:結合材料分析,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發生了哪些新的變化?通過材料分析,回憶前幾課所學,分析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并導入第二個環節,了解春秋時期的老子、孔子和儒家學說。環節二:亂而思治春秋諸子通過史料研讀結合課文,找尋老子、孔子相關信息,理解二者思想。老子:材料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兜赖陆洝?br/>材料2: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兜赖陆洝?br/>材料3:治大國,若烹小鮮。——《道德經》孔子:材料1:“仁者愛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材料2: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墩撜Z·為政》材料3: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薄抖Y記·檀弓下》教師分析孔子的政治思想。(1)孔子提出“仁”的學說,他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他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他主張恢復西周的制度。(2)孔子強調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可他又主張恢復西周的制度。過渡:孔子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而且是偉大的教育家,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孔子的教育成就。孔子的教育成就。(1)請同學們看課本上關于孔子教育成就的內容,然后歸納一下。孔子創辦私學,不問出身貴賤和家境貧富,廣收門徒,先后培養的學生有三千人??鬃幼⒁狻耙虿氖┙獭保朴趩l學生思考問題??鬃咏逃龑W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鬃右髮W生時常復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2)孔子晚年回到魯國后,專心從事教育,整理古籍,還根據魯國的歷史編成《春秋》一書??鬃铀篮螅鶆摿⒌娜寮覍W派分成多個流派,孔子的學說被發揚光大。到西漢時,董仲舒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被漢武帝采納。儒家思想從此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后世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分析材料進一步思考孔子及其學說的影響?材料1: 孔子的學說在生前并沒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說貫徹了。但是它們最終流行了,并成為國家的正式教義。其一個原因在于,他的觀點從根本上說是保守的,他接受現狀,這自然受到上層統治者的歡迎;另一原因是 ,他強調道德原則,堅認道德原則是行使權力的先決條件;最后,孔子為在他去世兩個半世紀后,隨著帝國政府的建立而成為必不可少的官吏們提供了一門官場哲學。——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2:1994年,山東曲阜孔廟、孔林、孔府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材料3:法國思想家伏爾泰家中掛著孔子畫像,以示崇敬,伏爾泰甚至自喻是“孔門弟子”。1)孔子學說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提出的道德規范對中國社會發展也具有深遠的影響。2)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過渡:同學們,在中國古代史上思想界比較活躍的第一個時期便是春秋戰國時期。而活躍,主要是針對戰國時期出現的“百家爭鳴”而言的。下面我們來學習“百家爭鳴”的具體內容。環節三:思想迸發戰國爭鳴閱讀教材40-41頁,完成表格。戰國時期各學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學生通過此環節通過表格歸納,整合知識結構。教師對各學派的思想結合具體事例典故進行說明,引導學生對各學派思想的進一步理解。想一想“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是什么?1)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崩潰,新的社會制度逐步形成。2)思想領域非常活躍,形成不同學派,各陳勸說,相互抨擊,取長補短。想一想,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社會劇變,你認為哪一種學派更適合作為當時的治世良方?為什么?法家 反對空談主義、以法治國、加強中央集權。有利于富國強兵,在戰國爭雄中立于不敗之地。結合材料思考百家爭鳴的影響?材料1:“孔北老南,對壘互峙,九流十家,繼軌并作。如春雷一聲,萬綠齊茁于廣野,如火山炸裂,熱石競飛于天外。壯哉盛哉!” ——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勢》材料2:(戰國) 學術異常發達。中國數千年來,凡哲學、文學、各種科學以及美術技藝等,除去自外國輸入者外,大抵皆發端于此時。 ——王桐齡《中國史》1.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2.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引入環節四。環節四:流芳千古新發展展示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從歷史維度看,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從現實維度看,我們正處在一個挑戰頻發的世界……中國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迸c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百家爭鳴圖片。感悟一個國家的強盛,離不開精神的支撐;一個民族的進步,有賴于文明的成長。當代青少年更應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深厚的底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新時代的特征,形成精神核心,實現中華民族的崛起。3. 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墨、道、法思想,感受中華傳統思想文化的魅力。不論是儒家仁愛、墨家兼愛非攻、道家道法自然,還是法家以法治國,都體現出他們心懷天下,關注社會的思想,因此,我們不僅要從諸子百家思想中汲取智慧,更要學習他們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六、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