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教學設計一、教學分析1.本課的單元地位分析本課是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的第六課,前面所學到的秦漢時期中原王朝與匈奴的關系,從漢初到漢武帝時期統治者采取的各種發展經濟及鞏固統治的措施,為理解張騫出使西域的原因、結果及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單元前言中提到:“兩漢時期,科技與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開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往。”可見,第14課與下一課即《兩漢的科技和文化》相互促進。本單元的主題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張騫出使西域加強西漢與西域的友好往來,西域都護府的設置標志著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等內容,都緊扣本單元主題。因此,學習本課對于理解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鞏固極其重要,在整個單元及整個課本中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2.課標與本課子目呈現方式分析2011版的課程標準對于本課的要求如下:通過“絲綢之路”的開通,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本課分為三個子目,分別是“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和“對西域的管理”。“張騫通西域”一目是“絲綢之路”一目的基礎,“對西域的管理”一目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與延續,三目都突出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這一主題,邏輯關系合理恰當。在上課時,要注意理清三個子目的關系。3.本課教學內容的邏輯結構分析基于對本課的單元地位、課程標準要求、子目呈現方式的具體分析,將本課的教學內容分為四大模塊,即:漫漫絲路之緣起(張騫出使西域)、漫漫絲路之形成(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漫漫絲路之守護(絲路開通后兩漢對西域的治理)、漫漫絲路之傳承(一帶一路戰略及絲路精神)。第一模塊是第二模塊的前提,第二模塊是第一模塊的影響,第三模塊是第二模塊的保證,第四模塊是第三模塊的升華。二、教學目標1.家國情懷方面。通過學習張騫、班超等人不屈不撓、不畏艱難、勇于開拓、矢志不渝、不忘初心的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通過學習,使學生們認識到,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交流的大動脈,是古代中國向世界展示繁榮、富強與創造力的舞臺,是中西文明交匯,共同促進世界文明進程的門戶,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過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不同際遇和結果,使學生認識到,國家實力與個人成敗休戚與共,國家實力決定外交成敗,從而增強學生勇擔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責任感。2.唯物史觀。通過學習張騫、漢武帝、班超、甘英、班勇等英雄人物的事跡,使學生認識到杰出的歷史人物對歷史的發展起巨大的推動作用。通過學習張騫出使西域的事跡、西域都護府的設置等內容,使學生認識到,絲路的繁榮是中華民族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結果,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時空觀念。通過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時間及此時漢匈關系的變化,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不同結果。通過對比同一時期,絲路上中國和其他各國交流的物品及技術的不同,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燦爛輝煌。4.史料實證與歷史解釋。通過多則文字資料、圖片、實物及地圖等多種資料的應用,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的素養,及理解、分析、歸納及知識遷移的能力。通過對“絲綢之路”、“一帶一路”等概念內涵及影響的分析與講解,涵育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三、教學重點與難點1.教學重點: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2.難點:理解“絲綢之路”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的促進作用。四、教學過程1.新課導入展示兩幅圖片:“花神芙洛拉的壁畫”,及“1954年出土于廣州橫枝崗西漢墓葬的原產羅馬的深藍玻璃碗圖”。老師設問:這說明早在西漢時期,東西方之間就存在著商貿聯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尋“絲綢之路”的前世今生。由此引入新課。2.正課講授概念前置: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他的著作《中國》一書中,首次將這條歷史上促成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路線命名為“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指起源于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商業貿易路線。狹義上的絲路一般指的是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過渡:那么絲綢之路是如何開通的呢?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基礎的事件是張騫出使西域。〖模塊一:漫漫絲路之緣起〗西域指的是今天甘肅陽關、玉門關以西,也就是現在的新疆和更遠的廣大地區。古人詩中“春風不度玉門關”、 “西出陽關無故人”,得出西域和內地之間少有聯系,那張騫為什么要出使西域呢?(激發學生的興趣)展示三則文獻來分析下西域的社會環境以及張騫出使西域的原因。社會環境:小國林立、民族眾多。原因:匈奴從西域不斷向中原發動進攻,使西漢十分被動。西域其他小國被匈奴征服并奴役,十分仇視匈奴。漢武帝決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自主學生:請閱讀課本67-69頁內容,并結合前面所學的漢武帝加強大一統的措施,完成表格并分析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有何不同?使學生認識到國家力量決定外交政策,國家實力是外交成敗的關鍵,是個人的堅實后盾。過渡:張騫這一路在西域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呢?展示圖片及史料。使學生感受張騫不屈不撓,不畏艱難險阻,勇于探索和開拓,忠于國家、堅守諾言、不忘初心的精神。過渡:史學界將對未知領域的探索稱為“鑿空”。 張騫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雖然沒有實現,但是開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國有了第一次友好往來,所以司馬遷將張騫出使西域稱為“鑿空”。張騫通西域大大推進了絲綢之路的暢通和貿易的繁榮,真正打開了雙方交流之路,東西方之間真正形成了一條規模較大、較為穩定持續的絲綢之路。從而引導學生總結張騫出使西域的影響。〖模塊二:漫漫絲路之形成〗通過展示陸上絲綢之路路線示意圖,使學生掌握絲路的基本線路、想象往來商旅經過的艱險環境及絲路最遠到達處。通過展示海上絲綢之路路線示意圖(從東南沿海經過中南半島南下,繞過馬來半島,穿過馬六甲海峽,通往孟加拉灣沿岸,最遠到達印度半島南端和錫蘭,再轉運至歐洲地區),培養學生認識地圖和分析地圖的能力。過渡:你知道我們身邊有哪些物品是通過絲綢之路從西域傳到中原的嗎?你知道我們中原地區又有哪些物品或技術通過絲綢之路傳到西域嗎?快來選一選吧。從活動中歸納出絲綢之路開通的影響及特點: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與絲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如絲綢、核桃、石榴、葡萄、香料、良種馬)、文化(如樂器、歌舞、宗教、技術)交流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沿著這條商路有輸入和輸出的,有物種、科技、宗教等多方面交流,呈現出雙向性、互惠性、多樣性等特點。活動:假如讓你給絲綢之路重新命名,你會選擇哪個呢?是商貿互惠之路?物種交流之路?宗教傳播之路?樂舞融匯之路?民族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還是和平友誼之路?你的理由是什么呢?過渡:茫茫絲路,艱險異常,絲綢之路上的商人、使者、僧侶們的安全會有保障嗎?西漢為加強對西域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呢?〖模塊三:漫漫絲路之守護〗展示西漢形勢圖,引導學生分析西漢領土主要增加了西域這一部分,理解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標志著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同時它的設置也有效保證了絲路的暢通。西漢末年社會混亂,匈奴重新占領了絲綢之路,東漢的班超、甘英、甘勇出使西域,才使得這條綿延數千里的絲綢之路得以繁榮數千年。過渡:今天絲綢之路正在以一種新的方式詮釋著,那便是“一帶一路”。〖模塊四:漫漫絲路之傳承〗觀看視頻《一帶一路》設問: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有什么國內和國際意義?縱觀千年絲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輝,鼓舞我們前進。今天提倡“一帶一路”,對中國而言,有利于我國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有利于保持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對世界而言,有利于增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文化合作與交流,促進各國共同發展;有利于各國增進友誼,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一帶一路倡議是千年絲路給我們當代中國人的啟迪,是中國對全球治理貢獻出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五、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