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4課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教學目標】1.知道《中國土地法大綱》和土地改革總路線。2.知道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的基本史實。3.分析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教學重難點】重點: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三大戰役難點: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出示:《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毛澤東(1949.4)毛澤東的這首詩與歷史上哪一事件有關?今天學習《第24課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二、自主學習(一)自學要求:閱讀課本114-118頁,根據自學提示,勾畫重點內容,疑難問題做好標記。限時8分鐘。(二)自學問題:1、解放區土地改革時間、內容、總路線、過程、結果、意義?2、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時間、影響?3、三大戰役時間、地點、指揮、結果分別是 其意義是?4、渡江戰役時間、影響 三、師生互動(教師點撥、學生成果展示與合作探究)(一)解放區的土地改革1.背景教師: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實行的土地政策有哪些?學生: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戰爭時期: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教師: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又實行了什么樣的土地政策 出示農村人口比例與占有土地比例示意圖,分析中國土地制度存在什么問題?學生:土地占有不均衡,土地制度極不合理。教師: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政策、措施、《中國土地法大綱》內容、土地改革總路線、結果?學生:【政策】耕者有其田【措施】1947年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 制定土地改革總路線【內容】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總路線】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結果】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歷時一年多順利完成,廣大農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糧食和衣物。教師出示:最后一碗米用作軍糧,最后一尺布來縫軍裝,最后親骨肉送到戰場上。——解放戰爭時期的民歌提問:解放區土地改革的意義是什么?學生:①使農村的階級關系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②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二)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1.千里挺進大別山教師: 千里挺進大別山時間、指揮、軍隊、影響?學生:【時間】1947年夏【指揮】劉伯承、鄧小平【軍隊】晉魯豫解放軍主力【影響】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三大戰役背景教師出示:解放戰爭初期 · 國共力量對比表雙方 總兵力 裝備 擁有人口 擁有地區共產黨 130萬 基本上是步槍 1億多 小城鎮、鄉村等國民黨 430萬 美式裝備 3億多 大城市、絕大部分鐵路交通線1948年7月 · 國共形勢對比表雙方 總兵力 后方 士氣 裝備共產黨 280萬 鞏固 高昂 大大改善國民黨 365萬 危急 低落 略占優勢從上表可以看出,國民黨的力量嚴重削弱,共產黨的力量顯著增強,決戰時機來到。3.三大戰役教師出示表格:戰役名稱 時間 參戰部隊 指揮者 結果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學生填寫以上表格【遼沈戰役】1948年9月-11月 東北解放軍 林 彪、羅榮桓 解放了東北全境【淮海戰役】1948.11-1949.1 中原野戰軍 華東野戰軍 劉伯承、鄧小平等 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平津戰役】1948.11-1949.1 東北解放軍華北解放軍 林彪、羅榮桓、聶榮臻 華北全境基本解放(北平和平解放)教師:三大戰役的結果、意義?學生:【結果】三大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意義】國民黨軍隊的主力軍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教師: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會上毛澤東發表重要講話,制定了奪取全國勝利的方針,為新中國的建立做了各方面準備。4.渡江戰役教師:渡江戰役時間、結果、意義?學生:【時間】1949年4月【結果】橫渡長江,占領南京【意義】結束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教師:致使臺灣與大陸隔離至今5.合作探究:人民解放戰爭取勝的原因及啟示材料一: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使農村的階級關系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材料二:陳毅元帥說:“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br/>材料三:遼沈戰役先打錦州,截斷了東北敵軍逃回關內的退路,實行“關門打狗”的方針。淮海戰役采取“中間突破、分段殲敵”的方針,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平津戰役采取分割包圍殲滅的方針,實現了“甕中捉鱉”的戰略。材料四:1948年5月,為配合即將開始的遼沈戰役和華北戰場楊羅耿兵團東進,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縱隊奉命攻打隆化。董存瑞帶領爆破組的戰友們一鼓作氣炸掉了敵人的四個炮樓和個碉堡,順利地完成了掃除隆化中學外圍工事的任務。原因:①人民群眾的支持。②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正確的戰略戰術。③解放軍作戰勇敢,不怕犧牲。啟示:得民心者得天下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