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二 第七課 古代的商業貿易【課程標準】1.了解商業貿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貿活動與貿易通道。2.知道貨幣、信貸、商業契約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教學過程】一、古城追思:古代商貿的起源發展師:古代商業貿易起源的分布有何特征?有何發展趨勢?生:特征:多源發生趨勢:呈全球化趨勢1.起源原始社會后期,隨著社會分工、產品剩余及私有制的產生,出現了交換。2.古代世界商業的發展地區概況古埃及在金字塔壁畫上,已經有了人們在市場上交換產品的場景。那時的對外貿易控制在國家手中古希臘各城邦形成了若干個商業貿易中心,海外貿易十分活躍古羅馬征服地中海周圍的地區后,商貿逐漸繁榮,海外貿易航線四通八達拜占庭帝國一度壟斷了中國絲綢等東方奢侈品在歐洲市場的貿易阿拉伯阿拉伯商人在亞、非、歐三洲之間從事中介貿易,活動范圍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區域探究1 古埃及的商業發展【材料一】古王國時期,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為國內外貿易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在國內貿易方面,上下埃及間的商業往來有了新的發展,在對外貿易方面埃及當時海外貿易的范圍達東非、阿拉伯海、地中海沿岸各地。——袁德忠《古代埃及商業發展述略》【材料二】古埃及與腓尼基貿易往來的信息:“鏟平黑人的土地。帶回7000名活著的俘虜,帶回40艘滿載著雪松木的船。”——霍玉潔《埃及古王國時期的船只初探》師:根據材料思考,古埃及商貿發展的條件及特點是什么?生:途徑:國家統一;社會經濟發展;特點:兼有國內、國外貿易;商貿活動與軍事掠奪相結合探究2 古希臘的商業發展【材料一】雅典和羅馬當地的農業不足以支撐城市的迅猛發展,必須代之以海外貿易。——威廉·戈茲曼《千年金融史》【材料二】希臘是山地和海洋造就的文明,三面環海,多貧瘠山地。這種地理狀況決定了希臘的農業不發達;小國寡民的規模是城邦的重要特點,它只能靠對外貿易才能滿足多種消費的需要。——柏錚《古代市場經濟的鼎盛——希臘、羅馬的城邦商業經濟》師:據材料思考,古希臘的商貿活動有何特點?成因是什么?生:以海外貿易為主受地理條件和社會政治環境的影響3.古代中國的商業發展朝代 概況商朝 商業貿易遍及商朝統治區域和周邊的地區,商業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貴族手里春秋戰國時期 “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秦漢時期 貨幣、車軌、度量衡的統一,促進了全國的商品流通從隋唐到兩宋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坊市分區制度逐步瓦解,商業進一步繁榮元、明、清時期 隨著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和手工業的發展,農產品和手工業產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斷加深,形成全國范圍的商業貿易網絡,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興盛【材料】新都勤儉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大賈輒數十萬,則有副手,而助耳目者數人。其人皆銖兩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賈而無疑。故大賈非一人一手足之力也。他俗習懶習賺,有賈無副,則賈不行。其數奇販折,寧終身漂泊死,羞歸鄉對人也。婦女亦安其俗,而無陌頭柳色之悔。——【明】顧炎武《肇域志.江南十一.徽州府》師:根據材料思考,徽州商人有怎樣的商業精神?生:勤勉、誠信、合作、堅韌、進取。思考:古代商業貿易的發展需要哪些條件?古城臺兒莊為何會在明清繁盛起來?生:條件政治:國家統一、統治者的支持、制度保障經濟:農業及手工業的發展交通:暢通的交通路線社會:商人群體的出現及發展……古城臺兒莊在明清繁盛起來的原因1.國家統一,社會穩定。2.手工業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3.玉米、甘薯等高產農作物的廣泛種植,農產品商品化程度不斷加深。4.運河漕運發達。5.商幫的興盛。6.白銀貨幣化。二、絲路遙望:古代商業貿易的通道1.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古代貫通亞、歐、北非的重要貿易通道。通過絲綢之路,商人們將中國生產的絲綢等運往中亞、西亞、歐洲和北非,再把歐洲和中亞等地的奇珍異寶輸往中國。拓展絲綢之路向東通過大運河連接至海外,形成完整的歐亞經貿圈。《史記·大宛列傳》:“然 張騫 鑿空,其后使往者皆稱 博望侯 。”張騫分別于公元前138年和前119年兩次出使西域,經歷九死一生最終打開一條連接東西方的絲綢之路,開辟中西交流的新紀元。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Seidenstrasse)探究 絲綢之路的開辟給當時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了什么影響?·葡萄等物種引入中國·西域良種馬傳入中國·鑄鐵等技術傳入西域2.海上貿易(1)表現①唐宋以后,海上貿易興盛,商船從東南沿海各港口出發,近達南洋各地,遠達波斯灣、阿拉伯海和紅海沿岸地區。中國出口商品,除絲綢外,還有瓷器、紙張、茶葉等。官府在東南沿海一帶設置市舶司,掌管對外貿易。朝貢貿易是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重要方式之一。拓展:市舶司 唐僅在廣州設市舶使,這是市舶司的前身。宋朝對海外貿易的重視達到頂峰。兩宋對外貿易港口有二十多處,設有廣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五個市舶司。海外貿易的收入占宋全年收入的比重非常之大。②明清時期,朝廷對朝貢國家、路線、港口、船只數目、貢品種類均有嚴格的規定。清政府在廣州設置公行,統攬對外貿易事務。③1757年,清政府將通商口岸限定在廣州一處,對外貿易皆由官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2)影響商業貿易的發展促進了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①中國通過陸、海兩條對外貿易渠道,引進了國外的優良馬匹、植物新品種、香料、藥材和琉璃等。②中國絲綢一度成為西方人財富和身份的象征。③中國的瓷器、茶葉流行于亞、非、歐三洲,豐富了當地人們的生活。拓展:朝貢貿易三、天下匯通:古代商業貿易的影響1.信貸 貨幣持有者將貨幣資金按一定的利率借給用款人,用款人需要在約定的期限內歸還本息的信用活動。時間 概況前22-前21世紀 兩河流域出現了經營借貸的商人,神廟、宮廷也從事放貸業務。不同形式的借貸有不同的利息規定,甚至還包括具有社會救濟性質的免息借貸前16-前11世紀 古埃及出現了較為完備的借貸合約。借貸行為必須有證人,還要履行擔保等程序,受到法律保護前4世紀 古希臘商業迅速發展,貨幣流通范圍不斷擴大,專業從事貨幣兌換、保管和匯兌的貨幣經營行業開始興起,出現了匯票的雛形(1)西方【材料一】伊丁從伊里手中借了銀子。3月,他將要歸還銀子和利息。證人:里皮、阿布爾和皮爾姆。在泥板上蓋上了他們的印章。日期:11月1日,漢謨拉比第42年。——M.席格瑞斯特《古巴比倫賬目文獻》【材料二】在欠款還清后,按習慣要把泥版砸碎。所以,我們今天還能看到一些借貸泥版,說明當時有些人還不清貸款。——陳曉紅、毛銳《失落的文明:巴比倫》師:據材料概括借貸合約的要素,分析借貸對日常生活產生的影響。生:要素:明確借貸雙方、還款時間、本息數目、證人姓名并蓋章、寫明日期影響:超前消費的觀念和習慣(2)中國①古代《周禮》中已經有了借貸糾紛的記載。②春秋時期,實物借貸形式已經比較普遍,并出現了貨幣信貸。③唐代的信貸業務,由存貸款發展到匯兌,出現了類似現代匯票的“飛錢”。④宋代交子、會子等紙幣開始使用,逐漸取代不少匯兌業務。⑤明朝中期以后,錢鋪等新式金融機構盛行起來。⑥到了清朝,除傳統借貸關系外,資本性借貸也有顯著發展,出現了本票性質的莊票。2.商業契約(1)西方①前3000年左右,契約在古埃及廣泛使用。②前2600年左右,兩河流域的人們已經使用契約。古巴比倫時期,訂立契約是普遍現象。(2)中國①商周時期就產生了契約。②漢朝以后,凡是涉及買賣、租佃、借貸等財產關系和收養、雇傭、立嗣等人身關系的事宜,當事人之間幾乎都要訂立契約。③唐宋以后,契約的應用更加廣泛。【材料一】民間產業,其祖遺者,自有先世置買文契并祖父分書為據。若新置者,自有賣主契、中證畫押為據。此乃天下之通例也。——【清】李漁《資治新書二集》【材料二】契約文書是進行交易和社會交往的見證和憑證,具有法律功能。人們相信“空口難憑,立字為據”,“白紙黑字,鐵證如山”。在各類契約中,經常出現“恐口(后)無(難)憑”“立契存照(證)”之類的套語。——王云紅《傳統契約文書與中國人的契約觀念》師:結合材料思考:商業契約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生:契約精神;·證據意識;財產觀念;·個體權利與義務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