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江西省上饒市廣豐中學2013屆高三(補習班)第一次階段性考試 全科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江西省上饒市廣豐中學2013屆高三(補習班)第一次階段性考試 全科

資源簡介

廣豐中學2013屆高三(補習班)第一學期第一次階段性考試
化 學 試 卷
考試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命題:涂信任  審題:張揚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C:12 H:1 O:16 Na:23 Al:27 Fe:56 Cu:64 I:127
一、選擇題
1、下列關于化學與生產、生活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CO2 、CH4、N2等均是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
B.使用清潔能源是防止酸雨發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C.節能減排符合低碳經濟的要求
D.合理開發利用可燃冰(固態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緩解能源緊缺
2、水熱反應是指在高溫高壓的水環境條件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的技術。水熱反應不僅能實現二氧化碳到有機物的轉化,還可以將有機物質轉化成礦物能源,也可將廢水中的有機物轉化成煤炭等資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水熱反應一定包含化學變化 B. 水熱反應可以降低自然界中碳的含量
C. 水熱反應可以改善溫室效應 D. 水熱反應可重建地球上碳資源的和諧循環
3、下表所列物質或概念間的從屬關系符合如圖所示關系的是( )
X
Y
Z
A
光導纖維
酸性氧化物
有機合成材料
B
純堿

化合物
C
電解質
化合物
純凈物
D
置換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
放熱反應
4、下列有關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
A.N2的電子式:        B.S2-的結構示意圖:
C.質子數為53、中子數為78的碘原子:I D.HClO的結構簡式:H—Cl—O
5、同溫同壓下,分別向兩體積可變的容器中通入等質量的,下列對兩容器中氣體的判斷正確的是( )
A.體積不等 B.分子數相等 C.質子數相等 D.中子數相等
6、某無色溶液中,若加入NH4HCO3固體,固體溶解并產生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則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離子組是(  )
A.K+、MnO、OH-、SO B.Na+、Mg2+、S2-、Fe3+
C.H+、Na+、SO、NO D.Na+、K+、Cl-、OH-
7、對于下列事實的解釋錯誤的是( )
A.常溫下,濃硫酸可以用鋁罐貯存,說明鋁與濃硫酸不反應
B.濃硝酸在光照的條件下顏色變黃,說明濃硝酸不穩定
C.在蔗糖中加入濃硫酸后出現發黑現象,說明濃硫酸具有脫水性
D.反應CuSO4+H2S=CuS↓+H2SO4能進行,說明硫化銅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8、A1、Fe、Cu都是重要的金屬元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三者對應的氧化物均為堿性氧化物
B、三者的單質放置在空氣中均只生成氧化物
C、制備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將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D、電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時陰極上依次析出Cu、Fe、Al
9、下列除去雜質的方法正確的是
A. 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過灼熱的CuO粉末,收集氣體
B. 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加入足量鐵屑,充分反應后過濾
C. 除去KCl溶液中少量的MgCl2:加入適量NaOH溶液,過濾
D.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用Na2CO3溶液洗氣
10、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可用裝置①鑒別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B.可用裝置②證明氨氣極易溶于水
C.可用裝置③從海水中得到淡水 D.可用裝置④把膠體從溶液中分離出來
11、已知將過氧化鈉加入硫酸亞鐵鹽溶液中發生:4Fe2++4Na2O2+6H2O=4Fe(OH)3↓+O2↑+8Na+.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該反應中的氧化產物是Fe(OH)3,還原產物是O2
B、該反應的氧化劑是Na2O2,還原劑是FeSO4
C、生成4 mol Fe(OH)3時轉移6mol電子
D、有4 mol Na2O2完全反應時轉移8 mol電子
12、某混合氣體中可能含有CO、CO2、SO2、HCl。該混合氣體依次通過下列物質的現象如下:通過澄清石灰水無白色沉淀析出;通過品紅溶液,溶液紅色褪去;通過熾熱的CuO固體,固體變成紅色;通過澄清石灰水出現白色沉淀。下列有關該混合氣體組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肯定不含有CO2        B.只含有CO和SO2
C.含有SO2、CO和CO2,可能含有HCl  D.含HCl、SO2和CO,可能含有CO2
13、現有鋁和過氧化鈉的固體混合物樣品,加入稀鹽酸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
c(Al3+):c(H+):c(Cl-)=1:2:8,則原固體混合物中鋁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
A、3:4     B、9:32     C、9:16     D、9:8
14、常溫下,將1.92 g Cu加入到100mL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銅全部溶解并放出成份唯一的無色氣體,再向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Fe粉充分反應,此時收集到的氣體全部是氫氣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448 mL。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原混合液中n(NO)=0.08 mol B.溶解的Fe粉質量為2.8g
C、原混合液中pH=1-lgl.2    D.原混合液中c(SO)=0.2mol/L
二、填空題
15、(12分)按要求完成下列置換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單質甲+水→單質乙+化合物B
①若甲為非金屬單質,條件為常溫常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甲為金屬單質,條件為高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甲為非金屬單質,條件為高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單質甲+化合物A→單質乙+化合物B(化合物A不是水)
①若甲、乙均為金屬,條件為高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甲、乙均為非金屬,條件為高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甲為金屬,乙為非金屬,條件為點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6分)取等物質的量濃度的NaOH溶液A、B、C三等份各100mL,分別向三份溶液中通入不等量的CO2氣體,充分反應后,再向三份所得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1的鹽酸,標準狀況下產生的CO2氣體體積與所加鹽酸的體積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試回答下列問題:
(1)原NaOH溶液的濃度為_______mol·L-1;
(2)曲線B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的CO2的體積為_______mL;
(3)曲線C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質成分的物質的量之比為__________。
17、(10分)下圖虛線框內的轉化是為探究C的組成而設(圖中部分物質已略)。某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K由兩種非金屬元素組成。G、F、H均為難溶于水的白色固體且F屬酸類物質;圖中C、D、K均含A元素。單質A中所含元素在地球表面的地殼中的含量排第二。其余物質均為中學化學中常見物質。(提示:NH3和H2O、NH和OH-的化學性質在某些方面相似。)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磨口玻璃塞成分中含物質H,在實驗室保存燒堿溶液_______ (“能”或“不能”)用磨口玻璃塞。
(2) 寫出化合物C 的化學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F的化學式_____________。
(3) 寫出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反應④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6分)為研究鐵質材料與熱濃硫酸的反應,某學習小組設計了下圖進行探究活動:
(1)某學生注意觀察到:實驗開始,加熱A后,C、D中均有氣泡產生;隨后氣泡量減少,品紅溶液褪色,D中溶液顏色變淺;反應一段時間后,C、D中的氣泡量又會明顯增加。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反應一段時間后氣泡量又會明顯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裝置B、G中的藥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E中的藥品是_________.
(3)裝置H在實驗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證明產生SO2和H2先后順序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A中溶液的溶質是唯一的,將其久置于空氣中會變渾濁,其離子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若足量的鐵與10ml 18.0 mol/L的濃H2SO4在上述裝置中反應完全,測得反應前后F裝置的質量減少了0.32g,則A中所得的FeSO4溶液可與_________ml 1.25 mol/L KMnO4(H+)剛好反應。
19、(14分)由Fe2O3、Fe、CuO、C、A1中的幾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粉末,取樣品進行下列實驗(部分產物略去):
(1)取少量溶液X,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取上層清液,通入CO2,無明顯變化,說明樣品中不含有的物質是(填寫化學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
(2)Z為一種或兩種氣體:
①若Z只為一種氣體,試劑a為飽和NaHCO3溶液,則反應I中能同時生成兩種氣體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Z為兩種氣體的混合物,試劑a為適量水,則Z中兩種氣體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Y中通入過量氯氣,并不斷攪拌,充分反應后,溶液中的陽離子是(填寫離子符號)_______________。
(4)取Y中的溶液,調pH約為7,加入淀粉KI溶液和H2O2,溶液呈藍色并有紅褐色沉淀生成。當消耗2 mol I-時,共轉移3 mol電子,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另取原樣品,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應。若溶液中一定不會產生Y中的紅色固體,則原樣品中所有可能存在的物質組合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屆第一次階段性考試
化學答案
16、(6分)
(1)0.2mol/L (2) 224 ml (3) n(NaOH):n(Na2CO3)=2:1
17、(8分)(每空2分)
(1)不能(2分) ;
(2)SiCl4(2分) H2SiO3
(3)3Si(NH2)4=Si3N4+8NH3↑(2分) ;
  Ag++C1-=AgCl↓(2分)。
18、(18分)(每空2分)
(1) Fe+H2SO4(稀)=FeSO4+H2↑(2分) 。
(2)無水CuSO4(或無水硫酸銅)(2分), 濃H2SO4 (2分)
(3)防止空氣中的水份進入G裝置
(4)C中品紅褪色,D中酸性高錳酸鉀不再褪色后,F中有紅色物質生成,G中無水硫酸銅變藍(2分)。
  5SO2+2MnO+2H2O=5SO+2Mn2++4H+  (2分) 。
(5)12Fe2++3O2+6H2O=4Fe(OH)3+8Fe3+
(6)16 。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東西,而是中國早期階級社會中政權結構的一種表現形式,一種由部落聯盟轉變而來的聯邦或邦聯式的松散的國家結構形式。”材料中所提的這種表現形式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中央集權制
2、臺灣史學家許倬云在《文化與親緣——中國人雙重認同的根源》一文中說:“戰國紛爭之際,各國都恪守著天下定予一的信念,他們爭論的出發點是如何統一,卻不是是否統一。文中的“信念”源自( )
A.中國人對統一的渴望 B.分封制的影響
C.由西周發展而來的文化認同 D.各國統治者變法自強
3、漢高祖劉邦稱帝后,尊舊禮,“五日一朝太公(劉邦父親),如家人父子禮。”后來其父以尊禮待劉邦,口中還念念有詞,“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亂天下法。”這里的“天下法”是指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D.皇位世襲制
4、錢穆先生在《先秦儒至漢儒的流變》一文中說:“漢儒乃一代之新儒,以傳經言治為業,與先秦諸儒之以明道作人為唱者,畸輕畸重之間有不同。先秦儒在漢儒心目中,亦屬百家言。漢儒傳經,乃即所謂王官之學,一則主張于朝廷,一則興起于田野,其為不同,顯然可知。”對于上述材料理解錯誤的是( )
A.先秦儒學以個人修為的道德規范為追求目標
B.漢代儒學以傳經治道為自身的政治理想
C.儒學逐漸由民間思想向官方哲學發展演變
D.漢儒拋棄了先秦儒學對個人修為的關注
5、顧炎武《日知錄》指出∶唐代州縣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寬廣,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縣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則相對簡陋,且有越來越簡陋的趨勢。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種現象?( )
A.唐代國力強盛;宋代以降國力轉趨衰弱
B.唐代建筑技術已達顛峰,后代難以超越
C.宋以后坊市制崩潰,無力維修城郭街道
D.宋代以降財政集權中央,地方經費困窘
6、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分為滿洲、蒙古及漢軍八旗。但八旗制度亦可視個別需要而作調整,并無嚴格劃分界限;有漢軍改滿洲八旗者,有蒙古改漢軍八旗者,亦有蒙古改滿洲八旗者,甚至有同一家族分隸滿洲及漢軍八旗者。故入關后,一般人皆以“旗人”來通稱滿洲人。我們應如何解讀以上敘述?( )
?A.滿洲人為顯示血統之純正,故“旗人”指的是通曉滿洲語的正統八旗軍人及其家屬
?B.滿洲人及蒙古人地緣與血緣相近,故“旗人”指的是滿洲及蒙古八旗軍人及其家屬
?C.滿洲人為籠絡漢人,允許漢人加入八旗,故“旗人”是指滿洲及漢軍八旗及其家屬
?D.滿洲人為了塑造族群融和,混編八旗,故 “旗人”是指滿、蒙及漢軍八旗及其家屬
7、《清史稿》記載“(嘉慶)二十一年,英復遣使來貢,執事者告以須行拜跪禮,斯當東(注:英國使者)等遂稱疾不入覲,帝怒,諭遣歸國,罷筵宴賜物。嗣是英使不復來廷。”此事中,嘉慶帝的態度主要反映了清王朝( )
A.閉關鎖國政策 B.傳統夷夏的觀念 C.是禮儀之邦 D.實行君主專制
8、唐德剛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國歷史的社會政治形態發展可分為封建、帝制與民治這三大階段。從封建轉帝制是第一次轉型,下列選項屬于這一歷史時期轉型特征的是( )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專制社會向民主社會轉型
C.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型 D.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轉型
9、“從中國經濟史看來,左右經濟發展情況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對經濟事務干預的有無與多寡。”“凡政府干預愈深者,則市場機能運作能力愈弱,反之亦愈強。”(臺灣學者侯家駒撰寫的《中國經濟史》)下列對材料理解最準確的是( )
A.政治干預影響經濟發展 B.中國古代已有市場經濟
C.重農抑商不符經濟規律 D.政府專營阻礙經濟發展
10、中國古代官營手工業發達,民間手工業經營艱難。南京云錦集歷代織造工藝之大成,位列中國古代三大名錦之首,其織造工藝中的挑花結本技術十分神奇,“七個范子,八個障子”就能把雜亂無章的線理得井井有條,成語“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錦。古代中國南京云錦最有可能生產于( )
A.民營手工業  B.官營手工業 C.田莊手工業 D.家庭手工業
11、“不農則不地著,不地著則離鄉輕家,民如鳥獸,雖有高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漢書 食貨志》),通過這則材料可以說明統治階級“重農”的目的( )
A.鼓勵農民專心生產而不違法亂紀 B.控制農民人身自由
C.重視田畝投入人力以提高產量 D.防止田地荒蕪,加強田間管理
12、唐太宗在總結其治國經驗時,提出“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的理念,同時又認為“夫安人寧國,惟在于君,君無為則人樂,君多欲則人苦,朕所以押情損欲,克己自勵耳。”唐太宗的治國經驗體現了中國古代哪些學派的主張( )
A.儒家、法家 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 D.法家、道家
13、“遠東這兩個國家(中國、日本)能將它們同歐洲的聯系限制在嚴格監督下的、僅僅是斷斷續續的貿易之中。但到19世紀中葉,這一形勢發生了突然和劇烈的變化。”材料中提到的兩國“劇烈的變化”具體指( )
A.閉關政策最終破產,“天朝”觀念得以改變
B.自然經濟逐步解體,資本主義經濟獲得發展
C.被列強打開國門,開始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淵
D.封建專制統治出現嚴重危機,農民起義不斷
14、下為張明同學針對近代某不平等條約的影響所做的課堂筆記,如對其進一步補充,最合適的補充應是( )
A.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關廣大地區置于列強武裝控制之下
B.列強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C.打開了我國東南沿海門戶,便于外國資本主義勢力入侵
D.使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便于侵略者對華經濟掠奪
15、《重讀近代史》一書中有這樣的敘述:“(締造者們)言辭的崇高與行為的兇暴,平等的許諾與特權的森嚴,恰成反比,越來越使渴望解脫重重壓迫的貧民失望。”與這一敘述相關的歷史事件應該是( )
A.太平天國運動 B.義和團運動   C.辛亥革命 D.國民革命
16、錢乘旦教授指出“反現代化”并不是反對現代化,而是“用現代化的手段來維護傳統的價值取向,用現代化的形式來抵抗現代化的實質。”下列選項符合這一表述的是( )
A.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 C.義和團運動 D.辛亥革
17、近代中國歷史的前期(晚清時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淪”,從一個完全的獨立國家變為半殖民地的國家;近代中國歷史的后期(民國時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進一步發展成一個半封建半資本主義的國家。在“沉淪”和“上升”中間有一個過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淪”的谷底時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時期,是“沉淪”到“上升”的轉折期。下列發生在轉折期的“上升”事件有( )
①《辛丑條約》  ②《臨時約法》  ③五四運動  ④北伐戰爭?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作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于2月15日舉行“民國統一大典”。大典的一項內容,就是由孫中山親自率領“國務卿士、文武將吏”拜謁明孝陵。這次拜謁活動,以孫中山名義發表了兩個文告:一是《祭明太祖文》,一是《謁明太祖陵文》。從內容看,兩件大同小異,主要是以清室退位、民國統一的功業,昭告明太祖在天之靈。以下理解錯誤的是( )
A.以孫中山為首的民主革命家看來民國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義
B.舊民族主義的局限不免帶來認識上和論說上的混亂
C.由清末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并舉這樣的歷史背景所決定的
D.屬孫中山的個人活動和個人認識
19、張履祥(1611-1674)在《補農書》中對江浙一帶農業生產有如下記載:“吾里田地,上農夫一人止能治十畝,故田多者輒佃人種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貧者賃田以耕,亦其勢也。”這表明當時江浙一帶的農業生產( )
①生產效率極為低下 ②租佃經營方式較為盛行
③人地矛盾較為突出 ④開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20、某次會議經過激烈爭論,根據多數人的意見,決定委托張聞天起草《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這次會議( )
A.確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B.宣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
C.確定開展土地革命的方針 D.清算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
21、1938年4月9日倫敦路透社電訊:“英軍事當局,對于中國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線之戰局極為注意。最初中國軍獲勝之消息傳來,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現已證明日軍潰敗之訊確為事實……英人心理,漸漸轉變,都認為最后勝利當屬于中國。”上述報導的戰役( )
A.打破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 B.取得了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
C.取得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 D.大大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
22、李大釗論及中國的民主政治時說,“孔子者,歷代帝王之護符也”“孔子不當存于憲法”,同時他又提出“欲行立憲政治,必先去專與爭”,要完成青春中華再造之使命,必須“悟儒家日新之旨”。這表明李大釗( )
A.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自相矛盾????? B.能辯證地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
C.未能擺脫前期新文化運動的局限性???? D.已經成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23、魯迅在《吶喊·自序》中記述了與錢玄同的一段對話:“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里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錢玄同回答:“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這說明( )
①魯迅先生對新文化運動仍心存疑慮 ②新文化運動在啟導國民覺悟方面發揮了作用
③魯迅先生拒絕加入新文化運動陣營 ④愚昧麻木的國民對新文化運動普遍反應冷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4、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一書中指出:“革命與民國并未帶來預期的和平與秩序,民國時期較以前經歷更多的痛苦與失序,它重現了傳統上緊隨王朝衰亡而來的失序與混亂。”這表明( )
A.民國時期的社會重建沒有任何成效 B.辛亥革命沒有帶來社會進步
C.革命比建國更重要 D. 相較于推翻舊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難
25、迄今世界上發現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 母所鑄,以前我們稱之為“司母戊鼎”。后來一些專家根據大量甲骨文解讀,認為商代的字體比較自由,正寫反寫都可以。2011年3月28日,新國博展牌把“司(si)母戊鼎”改名“后(hou)母戊鼎”,有不少人提出質疑。這種修改反映出( )
A.史料解讀的多樣性 B.分封制與禮制的結合
C.甲骨文金文的矛盾 D.一手史料可信度有限
二、非選擇題(三道大題,26題10分,27題24分,28題16分,共50分)
26、(10分)閱讀下表內容,回答問題
《封建王朝興亡表》(部分)
王朝
起訖時間與換代方法
享年

前211年—前207年
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到被秦末農民大起義推翻,二世而亡
15年
西漢
前206年—公元8年 由王莽禪代
215年
新莽
9年—23年 亡于西漢末年農民大起義
15年
東漢
25年—220年
為黃巾農民大起義瓦解,由曹魏禪代
196年
三國
220年—280年 蜀亡于魏(263年)
魏由西晉禪代(265) 吳亡于西晉(280)
61年
西晉
265年—316年 亡于匈奴族所建的漢
52年
東晉
十六國
南北朝
317年—589年
北周禪代于隋(581),陳亡于隋
273年

589年—618年 亡于隋末農民大起義中江都兵變,二世而亡
30年

618年—907年 為黃巢農民大起義瓦解,由朱溫后代取代
290年
五代
907年—960年 趙匡胤借兵變禪代后周
54年
北宋
960年—1127年 亡于女真族所建的金
168年
南宋
1127年—1279年 亡于蒙古族所建的元
153年
有人據表內容得出的歷史結論是王朝更替是簡單的重復,而有人則認為是螺旋式上升。評關于王朝更替的某一種觀點(請結合唐宋有關史實評價)。(10分)
(要求:圍繞材料中的某一觀點展開評論,觀點明確,史論結合。)

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4分)
?材料一 中國古代農業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它畢竟主要是在小農分散經營的條件下形成的……由于傳統農具明清后沒有得到改進,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積減少,由于經營規模的分散和狹小,勞動效率低下,這極大限制了其他經濟文化事業的廣度和深度。另一方面,盡管中國古代很早就出現了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業生產的思想……但在分散制度和分散經營條件下,不可能更大規模合理利用經濟資源協調發展。
——《中國古代農業》
材料二 有學者提出,大體而言,從春秋戰國時期到隋唐時期幾乎是純粹的自然經濟;自宋元時期,一種新型經濟的發展實際上已經在自然經濟的死水中泛起了“微瀾”;到了明清時期,在我國江南地區又出現了一種與自然經濟完全相悖的新經濟的萌芽
材料三 明清時期手工業的興盛突出反映在民間私營手工業迅速發展,取代官辦工場、作坊,占據了主導地位。……在這種背景下,開始孕育出主要通過對運用生產技術和調配勞動力等環節加強管理來提高經濟效益的新型地主經營;從手工場主、包買商中轉化出類似西方資本主義勞動組合中的“早期資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鴉片戰爭前,已經進入產業革命和工業化的準備階段并向工業文明發展的過渡階段。
——《明清農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中的隕落》
材料四 史學家戴逸指出:“18世紀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輝煌,實則正在滑向衰世凄涼,可當時中國人沒有人認識這一歷史真相。歷史的悲劇只有在悲劇造成以后很長時間,人們才會感到切膚之痛。”
(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國古代農業生產的主要特點。(6分)
(2)材料中所指的宋元時期的“新型經濟”是什么?(2分)列舉其泛起“微瀾”的表現。(6分)
(3)根據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時期我國手工業領域出現的新變化。(4分)
(4)作者說它“實則正在滑向衰世凄涼”的經濟依據是什么?(2分)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實則正在滑向衰世凄涼”的原因。(4分)
28、(1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37年8月,國民政府南京國防會議上,一致通過以“持久消耗戰略”作為中國抗戰的戰略指導方針,即“利用我優勢之人力與廣大國土,采取持久消耗戰,一面消耗敵人,一面培養國力,伺機轉攻勢,擊破敵人,爭取最后勝利”。
——摘自《國共兩黨關系史》
材料二 陳誠在1946年所著的《八年抗戰經過概要》中論述到:國民政府軍隊抗戰活動可分為三期:第一期為持久抵抗時期;第二期為敵我對峙時期;第三期為我總反攻時期。
——摘自《中國國民黨簡史》
材料三抗戰初期,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依據中日戰爭互相對立的基本特點,闡明了實行持久戰的道理,指出持久戰具體地表現于三個階段之中:第一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御階段;第二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戰略反攻階段,即敵我戰略相持階段;第三階段,足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階段。第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盡可能地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遲滯和遏制敵人的戰略進攻,爭取時間,動員和組織民眾,調動一切潛在的抗戰因素。第二階段是持久戰的樞紐,其基本任務,是用一切努力去準備我之戰略反攻所必需的一切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擴大和鞏固抗日統一戰線,切實實行全面抗戰路線。
——摘自《中國共產黨的戰略策略》
請回答:
(1)根據材料指出國民黨和共產黨對中國抗日戰爭基本戰略看法的相同點。這說明了什么問題?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抗戰初期正面戰場的積極作用?(8分)
(2)根據材料指出國民黨和共產黨對中國抗日戰爭基本戰略看法的根本不同點。這反映了什么問題?(6分)
(3)你如何看待國民黨確定“持久消耗戰略”的方針?(2分)

廣豐中學2013屆高三(補習班)第一學期第一次階段性考試
歷史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二、非選擇題(三道大題,26題10分,27題24分,28題16分,共50分)
26(10分)
27(1)特點:分散經營(或小農個體經營);勞動效率低下;經濟資源協調能力不高。(6分,每點2分)
(2)指商品經濟。(2分)
表現:城市經濟繁榮,出現繁榮的商業街;城郊和鄉村也出現市,商業活動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監管;有夜市、交子、外貿港口等。(6分)
(3)新變化:私營手工業發展迅速,取代了官營手工業的主導地位;紡織領域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形成了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場主、包買商等早期資本家。(4分,每點2分,任答兩點即可)
(4)依據: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發達;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然占主導地位。(2分)
原因:農民貧困,農業經營落后;商品經濟雖然得到發展,但重農抑商政策扼殺了經濟活力;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以極端封閉落后的面貌進入近代世界;封建專制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4分,每點2分,任答兩點即可)


第I卷
一、本卷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
右圖是北半球某地區近地面天氣模式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m地的風向是 ( )
A.西南風 B.西北風
C.東南風 D.東北風
2、此時,m、n兩地的一般天氣狀況是 ( )
A.m、n兩地都晴
B.m、n兩地都有雨
C.m地有雨,n地晴
D.m地晴,n地有雨
右圖為“不同緯度一年中晝長變化折線圖”,a、b、c
為三個不同緯度上所做出的折線①②③④為不同的日期,讀圖判斷3~4題
3、在a緯度附近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一年中四季分明 B、經常可以看到極光
C、每天夜晚均能用北極星確定方位 D、終年高溫多雨
4、如果b地在北半球,則在③日期前后( )
A、北京地區易出現沙塵暴天氣
B、長江流域出現伏旱
C、黃河和葉尼塞河同時出現凌汛
D、此日過后大連的晝小于夜
圖2為我國某平原城市P及其附近地區12月28日北京時間8時的氣溫水平分布圖,此時該城為西北風3-4級,讀圖回答5-6題。
5、假如,此時P城正值日出時分,該日P城的夜長是( )
A.9小時 B.12小時
C.15小時 D.16小時
6、有關該城市天氣的下列說法,可能的是 ( )
①此時P城區為晴朗多云天氣 ②此時P城區氣壓迅速降低
③此時P城的西北郊風力強于東南郊 ④此時P城區雨過天晴,氣溫逐漸回升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面是大陸東部、內陸、西部風向和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讀圖回答7-8題:
7、當大陸內部④處出現強大冷性高壓時:( )
A、圖中①處盛行偏南風,②處盛行西風
B、圖中①處盛行偏北風,②處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C、圖中①處盛行偏南風,②處東北信風控制
D、圖中①處盛行偏北風,②處西風控制
8、當圖中③處山現低壓中心時:( )
A、悉尼晝長夜短 B、北印度洋海水向西流
C、羅馬正值高溫干燥 D、正值到南極洲考察最佳季節
9.關于右圖的正確敘述是( )
①該圖表示北半球的氣旋 ②該圖表示南半球的反氣旋
③該圖表示南半球的氣旋 ④該圖表示北半球的反氣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分析下圖所示的的天氣系統,據此回答10題
10、下列氣壓場中,易出現上圖中所示天氣系統的是( )
11、下面是以北極為中心的地球圖,斜線部分是3月21日,表示北京3月22日5時的應是:( )

讀“我國沿北緯30°N幾種地理參數隨經度的變化趨勢示意圖”讀后回答12-13題。
12、右圖中三條曲線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別是:( )
A、①-地勢,②-年太陽輻射量,③-7月均溫 B、①-地勢,②7月均溫,③年太陽輻射量
C、①7月均溫,②-年太陽輻射量,③-地勢 D、①年太陽輻射量,②-地勢,③7月均溫
13、b地的氣候類型符合下圖中的:( )
下圖為北半球甲乙兩地某日“太陽視運動路線圖”,圖0為地平圈,箭頭為太陽視運動方向,∠1=∠2=22°,據此,完成14~16題:
14、甲地的地理緯度( )
A. 23°26′N B. 66°34′N
C. 22°N D. 90°N
15、乙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
A.22° B.44°
C. 11° D. 68°
16、該日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澳大利亞北部盛行西北風
B. 尼羅河水泛濫
C. 巴西高原草原一片枯黃     D. 北極考察的好時光
讀右地球五帶示意圖回答17—18題
17、若①地位于乙帶,②地位于甲帶,則正確的是( )
A.①地正午太陽高度一定比②地小
B.②地太陽輻射強度不一定比①地大
C.①、②兩地所處自然帶不可能相同
D.①、②兩地季節不可能相同
18、若有①、②兩地分處兩個日期,則正確的是( )
A.①、②兩地有可能在同一條經線上
B.①、②兩地不可能鐘點(時刻)相同
C.①、②兩地可能地理位置相同
D.①、②兩地不可能同時日出
一架在北半球飛行的飛機,飛越晨昏線上空時,當地為8日19時,回答19~20題。
19、在圖中所示的4個地區中,它飛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6小時后該飛機到達西6區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區時是( )
A.8日 14時 B.9日 2時 C.9日 20時 D.8日 8時
右圖是一幅太陽高度等值線圖,讀圖回答21~22題:
21、在A處的操場上豎有一旗桿,此刻旗桿影子的指向為( )
A、甲 B、乙 C、丙 D、丁
22、有關圖中A、B、C、D、四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D點在昏線上 ②B點的緯度比A點高 ③此時刻一定是春分
④A點與太陽直射點的距離和C點與太陽直射點的距離相同
⑤A、B、C、D都在晝半球 ⑥A、B、C、D都在低緯度
A、②④⑤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⑥ D、①③⑥
讀經緯線示意圖,圖中虛線代表晨昏線,陰影與非陰影部分代表兩個不同的日期,據此回答23~24題。
23、甲地時間為( )
A.9時 B.12時 C.21時 D.15時
24、若圖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則北京時間可能為( )
A.1月7日4時 B.1月8日11時
C.7月7日11時 D.7月8日4時
讀圖1,圖中OP、EF為地球公轉到遠日點附近時的晨昏線,回答25題。
25、關于圖中①、②、③、④四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該日四地正午太陽高度由大到小依次是④、③、②、①
B.①在②的東北方向,③在④的西北方向
C.此時四地白晝由長到短依次是①、②、③、④
D.①、②位于東半球,③、④位于西半球
第II卷 (綜合題 共50分)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滿分50分)
26、某山區的一所學校,擬組織學生對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進行調查。讀圖,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圖示區域最大溫差約為多少_______。(2分)
(2)判斷在E、F、G三個地點中,能目測到公路上經過H處車輛的是_______。(2分)
(3)試用地形剖面圖解釋你所做的判斷,并作簡要說明。圖畫在下面的框內。(6分)
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經該公路從山區外運的物產主要有茶葉、柑橘、毛竹等,該學校所在的省區簡稱是( ) (2分)
A.魯 B.浙 C.青 D.吉
27.下圖為某日150°E經線上日出時刻隨緯度的變化。讀圖完成下列小題。(10分)
(1)太陽直射點位于_________緯度,甲地晝長時間為________________。(4分)
(2)若甲地迎來日出,則北京時間為____________ ,太陽直射點的經度位置位于_______。(4分)
(3)乙地的夜長時間比甲地略短,且甲、乙兩地同時迎來日出,乙地位于甲地的 ________ 方向。(2分)
28.讀圖,回答下列問題:(28分)
(1)當①②兩地的人們同時看到日落時,北京時間為____________。(2分)
(2)當③⑥兩地同時日出時,一艘自東向西經A海峽的輪船,其航行情況為(2分)( )(選擇填空)
A.順風順水
B.順風逆水
C.逆風順水
D.逆風逆水
該船上最有可能裝載的能源資源是_______________。(2分)
此時可能發生的地理現象是(2分) ( )(選擇填空)
A.①地的潛水位為一年中最低值
B.牧民把羊趕到天山森林帶以上的牧場放牧
C.澳大利亞正值小麥收割季節
D.拉普拉塔河進入枯水期
(3)④⑤兩地盡管緯度相同,但在氣候上卻有很大差異,請說出兩地的氣候類型,并說明形成兩地冬季氣溫差異的原因。(12分)
(4)近年來在③半島的東北部地區出現大面積酸雨,試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2013屆第一次階段性考試參考答案
地 理
27、 (1) 20度N 10小時 (4分)
(2) 5:00 135度W(4分)
(3) 西北 (2分)


一、單選擇題。(每題2分,共48分)
1、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以來,歐盟采取了包括7500億歐元救助機制、緊縮政府財政等在內的一系列措施加以應對,力阻債務危機多米諾骨牌式蔓延,但效果不理想,危機仍在發展,全球經濟增長面臨嚴峻挑戰。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可能有(   )
①歐元區國債超發→歐元貶值→人民幣升值→有利于中國學生去歐元區國家求學
②歐元區信貸投放規模擴大→歐元貶值→人民幣升值→中國就業壓力增大
③歐元區財政支出減少→職工福利降低→消費能力下降→中國對歐出口貿易減少
④歐元區貨幣發行量增加→歐元升值→人民幣匯率跌落→中國對歐洲出口增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假定2011年M國某商品的價值和價格用本國貨幣表示均為12元,出口到N國,其價格用N國貨幣表示為18元。如果2012年M國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20%,N國貨幣貶值2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該商品出口到N國的價格應該是(   )
A.12元    B.18元    C.18.75元    D.15元
3、《北京市“十二五”時期水資源保護及利用規劃》稱,2015年前,北京市將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合理調整居民生活用水價格,全面推行居民用水階梯式水價制度。推行居民用水階梯式水價制度(   )
①是因為價格能夠影響需求     ②是因為價值決定價格
③有利于落實科學發展觀      ④能夠促使居民節約資源,綠色消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面是不同商務模式的流程圖:
如果商務模式實現了從傳統商務向電子商務的轉變,其影響的傳遞路徑可能是(   )
①流通環節減少 ②居民消費水平提高 ③經營成本降低 ④商品價格下降
A.④→②→③→①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④→②→①→③
5、自2012年1月1日起,大陸開放臺灣居民在部分省市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首批開放北京、上海、四川、重慶等9省市,開放的行業為餐飲及零售業。臺灣居民在大陸經營的餐飲或零售業屬于(   )
A公有制經濟   B.非公有制經濟   C.私營經濟   D.集體經濟
6、2012年3月28日,國務院批準實施《浙江省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決定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方案》指出,要“鼓勵和支持民間資金參與地方金融機構改革,依法發起設立或參股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組織”。對此認識正確的有(   )
①《方案》表明私營經濟作為市場主體可以平等參與金融市場競爭
②出臺《方案》是國家運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規范金融秩序的舉措
③《方案》的實施有助于拓寬小微企業投融資渠道
④民間資金參股村鎮銀行的前提是該銀行屬于股份有限公司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如果社會上10個人中只有4個人就業,另外6個人失業,社會保障體系就要用4個人的收入支持另外6個人的保障;如果社會上10個人中有9個人就業,只有1個人失業,那么,社會保障體系就能很容易而且高質量地建立起來。這說明(   )
A.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根本措施
B.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需要經濟發展為其奠定物質基礎
C.就業是民生之本,我們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
D.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是每個勞動者的正確選擇
8、我國金融市場為投資者提供了多種投資理財品種和渠道。下表是一款銀行理財產品的主要信息。李某認購了10萬元的該理財產品,不考慮風險等其他因素,該產品到期后,李某的收益大約是(   )
產品代碼
風險等級
幣種
發行日期
產品期限
預期年化收益率
起  始
認購金額
10618
低風險產品
人民幣
2012.2.16—2.19
50天
4.5%
5萬元
A.308元     B.616元     C.2250元     D.4500元
9、2011年,受國家惠農政策以及主要農產品價格上升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某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128.3元,比2010年增長12.9%。其中工資性收人為6908.4元,增長13.6%;家庭經營純收人為3391.8元,增長8.7%;利息、土地經營權轉讓等財產性收人為372.23元,增長24.2%;種糧補貼、醫療報銷等轉移收入為455.8元,增長27.4%。材料中(   )
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屬于按勞分配所得 ②農民的家庭經營收入屬于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所得③可以看出國家財政對農民增收作出了直接貢獻④可以看出按生產要素分配在我國農民的收入分配中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為了實現收入分配公平,下列措施與其效果對應正確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③④    
D.③⑤
11、從家電下鄉啟動至2012年1月31日,安徽省累計銷售家電下鄉產品1499.8萬臺,銷售金額374.3億元。其中,已獲財政補貼的家電下鄉產品1469.3萬臺,財政補貼金額45.4億元。此舉①是政府在運用行政手段擴大內需 ②有利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 ③有利于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④是市場在優化家電資源的配置(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為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收入分配制度,國家決定將個稅起征點調高至3500元,并從2011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假如小李2011年9月份繳納的工資所得稅為395元,且當時的通貨膨脹率為25%。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從購買力的角度去分析,小李的實際工資收入為個人工資薪金所得稅率(節選) (   )
級數
全月應稅得額
稅率(%)
1
不超過1500元的部分
3
2
超過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3
超過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A.3800元 B.6187.5元   C.6800元 D.6600元
13、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卻仍然存在著違反稅法的現象,這影響了我國稅收工作的正常進行。下列違反稅法的行為中,屬于偷稅行為的有
①威脅、圍攻稅務人員 ②偽造、涂改賬本和票據③隱瞞銷售收入和經營利潤 ④虛報出口貨物數量、價格騙取出口退稅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近年來,為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發展,我國政府加大投人力度,推動博物館、圖書館、基層文化活動中心等場所免費開放;制定相應的稅收政策,鼓勵社會力量捐助和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對此認識正確的有(   )
①作為資源配置的手段,政府調節比市場調節更有效
②市場是一只“看得見的手”,調節人、財、物的配置
③稅收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杠桿 ④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可以實現有機統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5、“網絡團購”是一種新的消費模式。職業團購網站通過與商家合作,采取“團體+實體店”模式,推出團購的產品和服務,供消費者選購。“網絡團購”以其低廉的價格吸引了大批消費者。然而,消費者在享受實惠的同時,也會遇到欺詐、違約等問題。對此認識不正確的是(   )
A.網絡團購屬于錢貨兩清的消費
B.網絡團購帶來的煩惱源于市場調節的盲目性
C.良好的市場秩序需要市場規則來維護
D.要加強社會信用制度建設,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16、《圣經》中“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這么幾句話:“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這句話后來被社會學家用來描述社會生活領域中普遍存在的兩極分化現象,并被稱為“馬太效應”。從經濟學角度看,要將此效應對和諧社會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小限度,關鍵需要
A.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B.加強宏觀調控,實現共同富裕目標
C.充分發揮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主體作用  D.企業自覺承擔幫助后富者的社會責任
17、2011年我國宏觀經濟政策以“積極穩健、審慎靈活”為基本取向,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其中,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有利于
①增加投資需求,拉動經濟增長 ②控制信貸規模,緩解通脹壓力 ③調整經濟結構,優化資源配置 ④刺激消費需求,調節市場物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下表是一些發達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同階段的經濟狀況。我們可以從中借鑒的經驗有
①保證市場經濟條件下知識、技術要素參與分配的合法性 ②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由第一、二、三產業協同帶動 ③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發展由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9、下圖是相關企業在芭比娃娃生產鏈中所處的位置。這對我國生產經營者的啟示是(   )
A.要及時把握市場需求,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
B.要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給產品提供降價空間
C.要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市場競爭力
D.要加大技術創新,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20、2011年10月18日,海爾并購三洋,這是其全球化市場戰略進入新階段的分水嶺。如果說出口到國際市場標志著海爾探路“走出去”,到海外建廠標志著海爾的“走進去”,那么,全球化并購可能是海爾在全球市場“走上去”的重要途徑。海爾的“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相對應的分別是
①生產全球化 ②貿易全球化③資本全球化④技術全球化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2011年10月2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第八屆中國一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上發表講話時說,自由貿易區建成的一年里,不僅直接擴大了區域內市場規模,極大地促進了雙邊貿易的快速發展,而且有利于促進農業、交通、旅游、投資等各個領域的合作,使中國和東盟經濟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實現優勢互補。材料強調建立自由貿易區
A.推動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不斷流動
B.促進了區域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C.改變了發達國家主導經濟全球化的局面
D.導致了區域內各個國家稅收的大量減少
22、當地時間2012年3月6日,美國通過了《1930年關稅法》修訂案,明確賦予美國貿易執法部門對來自“非市場經濟國家”如中國、越南等的商品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懲罰性關稅的權力。對此我國應
①利用世貿規則,維護經濟利益 ②創新利用外資,彌補資金不足 ③擴大國內需求,減少對外貿易④增強風險意識,完善預警機制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3、當地時間2012年1月27日,駐中非大使孫海潮在中非關系吹風會暨新春記者招待會上介紹,2011年中非貿易額已突破1600億美元,在非投資的中方企業已超過2000家,中國已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下列關于中非貿易的觀點中,不正確的是
A.中非貿易的互補性促進了雙方貿易的增長
B.中非貿易增長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的
C.在中非貿易發展中,我國最大限度地追求順差
D.發展中非貿易符合中非雙方的共同經濟利益
24、2012年4月24日,在第二屆中日韓自由貿易區民間高層論壇上,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介紹,目前中日韓三國已經就中日韓投資協議文本達成實質一致意見,5月份,三國領袖峰會將正式簽署該協議,并啟動三國自由貿易協議談判。三國簽署自由貿易協議有利于
①產業和市場優勢互補,促進資源優化配置 ②增強經濟依賴度,有效避免國際金融危機 ③降低商品價格,擴大消費,促進經濟發展 ④相互間投資增長,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選擇題(共52分)
25、(12分)2011年12月11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十周年,入世十年,是我國與世界共贏的十年,我國經濟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貢獻國;外商對華直接投資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長40%以上;中國對外投資企業聘用的當地員工接近80萬人,每年在當地納稅超過100億美元,但在我國經濟融入世界的過程中,貿易摩擦不斷加劇,我國已成為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和首要目標國;國家間的競爭正從“市場份額之爭”向“核心技術之爭”延伸;我國在制定世貿規則方面的話語權和主導力還不夠強。走過十年,我國更需重反思,明得失,在未來的國際經貿舞臺上不斷提升博弈水平。
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的有關知識,分析說明我國應如何提高在國際經貿舞臺上的博弈水平。
26、(18分)某校高二(一)班舉行了一次有關中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其中一個小組收集到本班某同學的消費狀況。
(1)根據材料,分析該同學可能存在什么樣的消費心理。(9分)
(2)如果就該同學的消費狀況讓你與他進行—次談話,請寫出你的談話要點。(9分)
27、(2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11年我國中央財政主要支出項目安排如下表。
材料二 中國與發達國家社會事業支出占財政總支出比較如下表。
注:擴內需、保民生要以雄厚的財力為后盾,民生領域的歷史欠賬,有些是因為當年國家財力不夠所以無法解決的。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別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二者之間有什么關系?(6分)
(2)有人認為,財力不足可以通過大力增加財政收入來解決。請簡要評析這一觀點,并為政府解決“民生欠賬”提幾條合理化建議。(12分)
(3)從稅收角度說明材料一和材料二給公民提出了什么要求。(4分)
廣豐中學2013屆高三(補習班)第一學期第一次階段性考試
政 治 答 案
一、單選擇題。(每題2分,共48分)
二、非選擇題(共52分)
25、(12分)
①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相結合,合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提高全球范圍內最大限度優化配置資源的能力。②加快對外貿易發展方式的轉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創新和優化利用外資的方式和結構,努力提高開放型經濟的競爭能力。③堅持獨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則;努力提升參與制定和利用國際經貿規則的能力,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每點4分,共12分)
26、(18分)
(1)①從眾心理。生日請同學吃飯、同學互送禮品等是一種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②求異心理。購買個性化服飾,標新立異,是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③攀比心理。娛樂消費向流行看齊,人情消費向成人看齊,是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每點3分,共9分)
(2)①量入為出,適度消費。要根據自己家庭的收入水平進行消費。②避免盲從,理性消費。個人消費不追趕時髦,不盲目超支。③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應懂得父母的錢來之不易,要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每點3分,共9分)


一、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5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
1、已知集合M={x | y=},N={(x,y) | y=},則MN=(  )
A、{x | -1≤x≤1}   B、{x | 0≤x≤1}   C、φ   D、無法確定
2、如果復數(其中i為虛數單位,b為實數)的實部和虛部互為相反數,那么b等于(  )
A、-    B、   C、    D、2
3、設aR,則“a2>1”是“a3>1”的(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條件
4、若向量=(,1),=(0,-2),則與+2共線的向量可以是(  )
A、(,-1)  B、(-1,-)  C、(-,-1)  D、(-1,)
5、函數f(x)=sinx·sin(x-)的最小正周期為(  )
A、2    B、     C、   D、
6、直線y=kx+b與曲線y=x3+ax+1相切于點(2,3)則b的值為(  )
A、-3     B、9     C、-15   D、-7
7、在由正數組成的等比數列{an}中,若a3 a4 a5=3,則sin(log3+log+…+log)的值為(  )
A、    B、     C、1    D、-
8、已知函數f(x)=x2sinx,則f(x)在[-,]上的大致圖象為(  )
9、已知函數f(x)=sin2x+a cos2x的圖像的一條對稱軸是x=,則要得到函數g(x)=a sin2x-cos2x的圖象可將函數f(x)的圖象(  )
A、向左平移個單位    B、向右平稱個單位   
C、向左平移個單位   D、向右平移個單位
10、對向量=(a1,a2),=(b1,b2)定義一種運算“”:=(a1,a2) (b1,b2)=(a1 b1,a2b2),已知動點P,Q分別在曲線y=sinx和y=f(x)上運動,且=+(其中O為坐標原點),若=(, 3),=(,0),則y=f(x)的最大值為(  )
A、    B、2    C、3    D、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11、在△ABC中,若a=3,b=,∠A=,則∠C的大小為____________。
12、函數f(x) =+lg(1+x)的定義域是_____________。
13、數列{an}的通項公式是an =,若前n項和為10,則項數n=_________.
14、函數f(x)=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
15、設Sn為數列{an}的前n項和,若(nN+)是非零常數,則稱該數列為“和等比數列”,若數列{Cn}是首項為2,公差為d(d≠0)的等差數列,且數列{Cn}是“和等比數列”,則d=______.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75分.應寫出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
16、已知命題P:函數y=loga(1-2x)在定義域上單調遞增;命題Q:不等式(a-2)x2+2(a-2)x-4<0對任意實數x恒成立,若p或q是真命題,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17、已知函數f(x)的定義域為R,對任意實數m,n都有f(m+n)=f(m)·f(n)且當x>0時,0<f(x)<1.
(1)證明f(0)=1,且x<0時,f(x)>1;
(2)證明f(x)在R上單調遞減。
18、在△ABC中,角A、B、C所對的邊分別為a,b,c,且cosA=.
(1)求sin(2A+)的值;
(2)若b=4,△ABC的面積S=6,求sinB的值。
19、已知向量=(cosx,sin(-x)),=(cosx,sin(+x)),(>0),函數f(x)=2·+1的最小值正周期為2。
(1)求的值;
(2)求函數f(x)在區間[0,]上的取值范圍。
20、已知數列{an}的前n項和為Sn,且a1=19,Sn=nan+n(n-1),其中n=2,3,4,…
(1)求數列{an}的通項公式及S的最大值;
(2)若數列{bn}滿足bn=an cos(n)+2n (nN+),求數列{bn}的前n項和Tn.
21、已知函數f(x)=(1+x)lnx.
(1) 求f(x) 在x=1處的切線方程;
(2)設g(x)=·f(x),對任意x(0,1),g(x)<-2,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廣豐中學2013屆高三(補習班)第一學期第一次階段性考試
文 數 答 案
一、選擇題 CABDC CBCDC
二、填空題


時間120分鐘 滿分150分
一、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5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
1.己知集合,,如果,則實數的值等于( )
A. B.1 C.2 D.1或2
2.設函數是上的減函數,則有( )
A. B. C. D.
3.命題“存在,使”的否定是(  )
A.存在,使        
B.存在,使
C.對任意,使成立
D.對任意,使成立
4.設,則函數的零點位于區間(  )
A. B. C. D.
5.條件,條件,則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6.若函數,又,且的最小值為,則正數的值是(  )
A. B. C. D.
7.函數的圖象大致是( )
8.已知函數,若對任意實數,直線:
都不是曲線的切線,則的取值范圍是( )
A. B.
C. D.
9.已知函數,其導函數的部分圖像如圖所示,則函數f(x)的解析式可能為( )
A.
B.
C.
D.
10.定義在上的函數滿足:①(為正常數);②當時,,若函數的圖象上所有極大值對應的點均落在同一條直線上,則等于( )
A.1 B.2 C.2或4 D.1或2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11.已知頂點、、的對邊分別為、、,且,,若,則 .
12.已知銳角、滿足,則

13.設,對任意,不等式恒成立,則實數的取值范圍為 .
14.如圖放置的邊長為1的正方形
沿軸滾動.設頂點的軌跡方程
是,則在其兩個相鄰
零點間的圖象與軸所圍區域的面積
為 .
15.已知定義在R上的偶函數滿足:,且當時,單調遞減,給出以下四個命題:
①;
②直線為函數圖象的一條對稱軸;
③函數在上單調遞增;
④若關于的方程在上的兩根為,則。
以上命題中所有正確命題的序號為 .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75分.應寫出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
16.(本小題滿分12分)
記函數的定義域為集合,的定義域為集合.
(1)求;
(2)若,且,求實數的取值范圍.
17.(本小題滿分12分)
已知向量 ,且,
(1)求的單調區間;
(2)當時,函數的最大值為3,最小值為0,試求、
的值。
18.(本小題滿分12分)
已知是定義在上的奇函數,當時,,其中 是自然對數的底數.
(1)求的解析式;
(2)求的圖象在點處的切線方程。
19.(本小題滿分12分)
如圖,在中,,、分別為邊、的中點,與相交于點,
(1)若,四邊形的面積記為,試用角表示出,并求的最大值;
(2)若恒成立,求的最小值.
20.(本小題滿分13分)
已知函數
(1)當,且時,求的值.
(2)是否存在實數,使得函數的定義域、值域都是,若存在,則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21.(本小題滿分14分)
已知函數,,
(1)設h(x)=f(x+1)-g'(x)(其中是的導函數),求的最大值;
(2)設,當時,不等式恒成立,求的最大值.
廣豐中學2013屆高三(補習班)第一學期第一次階段性考試
數學(理)參考答案及評分細則
一、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5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C
A
B
D
A
D
D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11.. 12. 3 . 13.. 14.. 15. ①②④ .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75分.應寫出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
17.(本小題 12分)
(2),當時,
若,則,
由得
若,則,
由得
綜上得,或
18.(本小題12分)
20.(本小題13分)
解:(1)因為時,,
所以在區間上單調遞增,
因為時,,
所以在區間(0,1)上單調遞減.………………2分
所以當,且時有,,………4分
所以,故; …………………6分
(2)不存在. 因為當時,在區間上單調遞增,
所以的值域為; ………… 9分
而,…………… 11分
所以在區間上的值域不是.
故不存在實數,使得函數的定義域、值域都是
……………13分
(也可構造方程,方程無解,從而得出結論.)
21.(本小題14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的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有的有多個選項正確,全都選對的得4分,選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或不答的得0分)
1、如圖所示,一物塊A放在固定于水平地面上的斜面體B上,處于靜止狀態.現用力F沿不同方向作用在物塊A上,物塊A始終保持靜止,則物塊A對斜面的壓力一定減小的是 (  )
2、如圖所示的四個電場中,均有相互對稱分布的a、b兩點,其中電勢和場強都相同的是( )
3、如圖所示A為靜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體,B為繞地球沿橢圓軌道運行的衛星,C為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衛星,P為B、C兩衛星軌道的交點.已知A、B、C繞地心運動的周期相同,相對于地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物體A和衛星C具有相同大小的線速度
B.物體A和衛星C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
C.衛星B在P點的加速度與衛星C在該點的加速度一定相同
D.衛星B在P點的線速度與衛星C在該點的線速度一定相同
4、如圖所示。汽車以10m/s的速度勻速駛向路口,當行駛至距路口停車線20 m處時,綠燈還有3 s熄滅.而該汽車在綠燈熄滅時剛好停在停車線處,則汽車運動的v—t圖像可能是 ( )
5、如圖所示,M,N和P是以MN為直徑的半圓弧上的三點,O點為半圓弧的圓心,∠MOP=60°.電荷量相等、符號相反的兩個點電荷分別置于M,N兩點,這時O點電場強度的大小為E1;若將N點處的點電荷移至P點,則O點的場強大小變為E2.E1與E2之比為 ( )
A.1:2 B.2:l C.2: D、 4:
6、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塊置于傾角為θ的固定斜面上.物體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先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F1作用于物塊上,物塊恰好能夠勻速上滑,若改用水平推力F2作用于物塊上,物塊能夠勻速下滑,則兩次作用力之比Fl:F2為 ( )
A、 B、
C、 D、
7、小明每天騎車上學,若他在某段路上做直線運動的位移x與時間t的關系為x=3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國際單位制單位),則該質點(  )
A、第1 s內的位移是3 m       B、前2s內的平均速度是5 m/s
C、任意相鄰1s內的位移差都是1m   D.任意1 s內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8、已知地球同步衛星離地面的高度約為地球半徑的6倍.若某行星的平均密度為地球平均密度的一半,它的同步衛星距其表面的高度是其半徑的2.5倍,則該行星的自轉周期約為( )
  A、6小時    B、12小時    C、24小時 D、36小時
9、已知菱形ABCD處于一靜電場中,AC與BD相交于O,若一個電子從A點運動到B點動能減小10eV,將電子從B點移動到C點,電場力做的正功也是10 eV,則由此可推斷此空間存在的靜電場可能是(  )
A、勻強電場,方向垂直于AC由O指向B
B、勻強電場,方向垂直于AC由B指向O
C、位于O點的負點電荷形成的電場
D、位于D點的負點電荷形成的電場
10、如圖所示,兩個豎直圓弧軌道固定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半徑R相同,左側軌道由金屬凹槽制成,右側軌道由金屬圓管制成,均可視為光滑。在兩軌道右側的正上方分別將金屬小球A和B由靜止釋放,小球距離地面的高度分別為hA和hB,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使小球A沿軌道運動并且從最高點飛出,釋放的最小高度為
B、若使小球B沿軌道運動并且從最高點飛出,釋放的最小高度為
C、適當調整hA,可使A球從軌道最高點飛出后,恰好落在軌道右端口處
D、適當調整hB,可使B球從軌道最高點飛出后,恰好落在軌道右端口處
11、如圖所示,A、B兩物塊質量均為m,用一輕彈簧相連,將A用長度適當的輕繩懸掛于天花板上,輕繩為伸直狀態,B物塊在力F的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彈簧被壓縮。現將力F撤去,已知彈簧的彈性勢能僅與形變量大小有關,且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彈簧恢復原長時B的速度最大
B、A一直保持靜止
C、在B下降過程中彈簧彈性勢能先減小,后增大
D、F撤去之前,繩子的拉力不可能為0
12、如圖所示甲、乙兩種表面粗糙的傳送帶,傾斜于水平地面放置.以同樣的恒定速率v向上運動.現將一質量為m的小物體(視為質點)輕輕放在A處,小物體在甲傳送帶上到達B處時恰好達到傳送帶的速率v;在乙傳送帶上到達離B豎直高度為h的C處時達到傳送帶的速率v,已知B處離地面高度為H,則在物體從A到B的運動過程中 ( )
A、兩種傳送帶對小物體做功相等
B、將小物體傳送到B處,兩種傳送帶消耗的電能相等
C、兩種傳送帶與小物體之間的動摩擦因數不同
D、將小物體傳送到B處,兩種系統產生的熱量相等
二、實驗題(共4小題,計11分)
13、(2分)下列有關高中物理實驗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在用打點計時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由紙帶上的一系列點跡取計數點,可求出任意兩個計數點之間的平均速度
B、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拉橡皮筋的細繩要稍長,并且實驗時 要使彈簧測力計與木板平面平行;同時保證彈簧的軸線與細繩在同一直線上
C、在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實驗中,應先接通電源,再讓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
D、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必須要用天平測出下落物體的質量
14、(3分)某同學用如圖1—4—8所示裝置做“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關系”的實驗.他先測出不掛鉤碼時彈簧下端指針所指的標尺刻度,然后在彈簧下端掛上鉤碼,并逐個增加鉤碼,測出指針所指的標尺刻度,所得數據列表如下:(g取9.8 m/s2)
鉤碼質量m/102g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標尺刻度x/10-2m
15.00
18.94
22.82
26.78
30.66
34.60
42.00
54.50
(1)根據所測數據,在圖1—4—9所示的坐標紙上作出彈簧指針所指的標尺的刻度x與鉤碼質量m的關系曲線.
(2)根據所測得的數據和關系曲線可以判斷,在_______N范圍內彈力大小與彈簧伸長關系滿足胡克定律,這種規律的彈簧的勁度系數為______N/m.
15、(2分)用20分度的游標卡尺測量玻璃管的內徑,結果如圖乙所示,則玻璃管內徑的測量值為_______cm。
16、(4分)某同學在測定勻變速運動的加速度時,得到了幾條較為理想的紙帶,在紙帶上每5個點取一個計數點,即兩計數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0.1s,依打點先后編為0、1、2、3、4、5。由于不小心,紙帶被撕斷了,如下圖所示,請根據給出的A、B、C、D四段紙帶回答。(填字母)
(1)在B、C、D三段中選出從紙帶A上撕下的那段應該是__________;
(2)打紙帶時,物體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m/s2。
三、計算題(本題共4小題,共41分)解題須包括必要的公式、步驟以及文字說明,只寫結果不能得分)
17、(8分)如圖所示,質量為m、橫截面為直角三角形的物塊ABC,∠ABC=α,AB邊靠在豎直墻面上,F是垂直于斜面BC的推力。現物塊在推力F作用下沿墻面勻速下滑,求物塊與墻面間的摩擦系數μ。
18、(10分)虛線MN為足夠大的光滑水平面上的一條界線,界線的右側是力的作用區。OP為力的作用區內一條直線,OP與界線MN夾角為α。可視為質點的不同小球,沿光滑水平面從界線的O點不斷地射入力的作用區內,小球一進入力的作用區就受到水平恒力作用,水平恒力方向平行于MN且由M指向N,恒力大小與小球的重力成正比,比例系數為k N/kg,試求:
(1)當小球速度為v0,射入方向與界線MN的夾角為β時,小球在力的作用區內的最小速度的大小;
(2)當小球以速度v0垂直界線MN射入時,小球從開始射入到(未越過OP直線),距離OP直線最遠處所經過的時間;(說明:OP方向為右上方,v0與MN的夾角為β是的方向為右下方)
19、(11分)如圖甲所示為車站使用的水平傳送帶的模型、它的水平傳送帶的長度為L=8 m,傳送帶的皮帶輪的半徑均為R=0.2 m,傳送帶的上部距地面的高度為h=0.45 m,現有一個旅行包(視為質點)以速度v0=10 m/s的初速度水平地滑上水平傳送帶。已知旅行包與皮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0.6,皮帶輪與皮帶之間始終不打滑。g取10m/s2。討論下列問題。
(1)若傳送帶靜止,旅行包滑到B點時,人若沒有及時取下,旅行包將從B端滑落,則包的落地點距B端的水平距離為多少?
(2)設皮帶輪順時針勻速轉動,若皮帶輪的角速度ω1=40 rad/s,旅行包落地點距B端的水平距離又為多少?
(3)設皮帶輪以不同的角速度順時針勻速轉動,在圖乙中畫出旅行包落地點距B端的水平距離x隨皮帶輪的角速率ω變化的圖像.(只需畫出圖像,不要求寫出計算過程)
20、(12分)如圖所示,擋板P固定在足夠高的水平絕緣桌面上,小物塊A和B的大小可忽略,它們分別帶有+QA和+QB的電量,質量分別為mA、mB,兩物塊由絕緣的輕彈簧相連,一不可伸長的輕繩跨過滑輪,一端與B連接,另一端連接一輕質小鉤.整個裝置處于場強為E、方向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中.A、B開始時靜止,已知彈簧的勁度系數為k,不計一切摩擦及A、B間的庫侖力,A、B所帶電量保持不變,且B不會碰到滑輪.
(1)若小鉤上掛一質量為M的不帶電物塊C并由靜止釋放,可使物塊A恰好能離開擋板P,求物塊C下落的最大距離.
(2)若C的質量改為2M,則當A剛離開擋板P時,B的速度為多大?
廣豐中學2013屆高三(補習班)第一學期第一次階段性考試
物 理 答 案
18、(10分)
(1)(5分)如圖所示,小球做類斜拋運動,當小球運動到A點時(vA垂直F)速度最小.……3分
根據運動的獨立性,最小速度為vmin=v0*sinβ.……2分
(2)(5分)如圖所示,小球做類平拋運動,當小球運動到B點時,小球離OP直線最遠,此時速度vt方向與OP平行。……3分
則tanα=v0/vy=v0/kgt 解得:t=v0/kg*tanα?……2分
19、(11分)
20、(12分)(第1小題5分,第2小題7分)


一、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從生物圈到細胞,生命系統各自具有特定的組成、結構和功能。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各層次的生命系統均高度有序,且通過自我調控來維持生命活動的有序性
B.病毒不屬于生命系統的任何層次,其呼吸類型包括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C.群落是某一區域所有種群的總和,與環境共同構成生態系統
D.“三倍體”是從個體層次對體細胞染色體數量特征的描述
2、觀察細胞中染色體行為并計數時,使用光學顯微鏡的正確方法是( )。
A.低倍鏡對焦,將觀察目標移至視野中央,轉用高倍鏡并增加進光量,調焦觀察
B.低倍鏡對焦,將觀察目標移至視野中央,轉用高倍鏡并減少進光量,調焦觀察
C.低倍鏡對焦,轉用高倍鏡,將觀察目標移至視野中央,減少進光量,調焦觀察
D.低倍鏡對焦,轉用高倍鏡,將觀察目標移至視野中央,增加進光量,調焦觀察
3、有關下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若圖甲中a和b分別代表乳酸菌和藍藻,則c可代表酵母菌
B.若圖乙中的3個圓圈代表某一地域的3種生物生存的空間范圍,則a和b之間沒有競爭
C.圖丙中5個圓圈示意血液循環,a和b表示的器官分別是心臟和肺
D.圖丁是幾種生物的分類圖,①②③三類生物共同特征是都能發生基因突變
4、有關右圖中蛋白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含有兩條肽鏈  B、共有126個肽鍵
C、R基中共含17個氨基
D、形成該蛋白質時共失水125分子
5、下列各組物質中,由相同種類元素組成的是(  )
A、膽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淀粉、半乳糖、糖原
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D、性激素、生長激素、胰島素
6、如右圖表示人體內氧元素隨化合物代謝轉移過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①過程發生在核糖體中,水中的H只來自—NH2
B、在缺氧的情況下,③過程中不會發生脫氫反應
C、M物質是丙酮酸,④過程不會發生在線粒體中
D、在O2充足的情況下,②③過程發生于線粒體中
7、以下關于細胞的敘述,不正確的有( )。
①細胞核、核糖體、線粒體和葉綠體中均能發生堿基互補配對 ②C、H、O、N、P是ATP、染色質、RNA、NADPH共有的化學元素 ③線粒體、核糖體、質粒、酶等結構或物質的組成中,一定不含有核糖的是酶 ④糖蛋白、抗體、RNA聚合酶、限制性內切酶都是具有識別作用的物質 ⑤構成蛋白質、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單體(基本單位)在排列順序上都具有多樣性 ⑥糖蛋白在癌細胞表面含量相對較少,而在腦組織等正常組織細胞的表面含量相對較多
A、一項     B.兩項     C.四項     D.六項
8、下列有關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細菌,且都能進行有絲分裂,遺傳上都遵循孟德爾的遺傳基本定律
B、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細菌都不含葉綠素,且都是分解者,都能進行有氧呼吸
C、乳酸菌、硝化細菌、藍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細胞壁,體內含有DNA和RNA兩類核酸分子
D、乳酸菌、硝化細菌都是異養生物,在電鏡下可觀察到核糖體附著在內質網上
9、仔細分析如右圖,三個圓圈①②③分別表示含細胞壁、核糖體、中心體的細胞,那么陰影部分表示的細胞可能是 ( )
A、乳酸菌 B、小球藻   
C、肝細胞   D、棉花葉肉細胞
10、下面是四位同學的實驗操作方法或結果,其中不正確的是(  )
A、成熟的番茄汁中含有豐富的果糖和葡萄糖,可用作還原糖的鑒定材料
B、利用健那綠這種活體染色劑,可以使細胞中的線粒體呈藍綠色
C、用溴麝香草酚藍試劑檢驗CO2時的顏色反應是藍色→綠色→黃色
D、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濾紙條上最寬的色素帶呈藍綠色
11、把蠶豆植株放在濕潤的空氣中光照一段時間后,取蠶豆葉下表皮制作臨時裝片,先在清水中觀察,然后用0.3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繼續觀察,結果如下圖所示。對此現象的推斷最合理的是 (   )
A、清水中的保衛細胞因失水導致氣孔開放
B、蔗糖進入保衛細胞后,細胞吸水導致氣孔關閉
C、清水中的保衛細胞很快出現質壁分離自動復原
D、蔗糖溶液中的保衛細胞因失水導致氣孔關閉
12、有關造血干細胞中的物質及其運輸的途徑,可能存在的是 (  )
A、吸收的葡萄糖:細胞膜→細胞質基質→線粒體
B、合成的細胞膜蛋白:高爾基體→核糖體→細胞膜
C、轉錄的mRNA:細胞核→細胞質基質→高爾基體
D、合成的DNA聚合酶:核糖體→細胞質基質→細胞核
13、將某活組織放入適宜的完全營養液中,置于適宜的條件下培養。培養液中甲、乙兩種離子的濃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測得細胞中兩種離子的含量,得到如右圖所示曲線。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膜載體有限是細胞內離子濃度不能持續增加的原因之一
B、膜內外離子濃度差逐漸增大可導致細胞吸收離子的速率逐漸減小
C、該實驗不能說明細胞對離子的吸收具有選擇性
D、細胞內兩種離子濃度的升高,相互抑制了離子的吸收
14、如圖甲曲線a、b表示物質跨膜運輸中兩種方式,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脂溶性小分子物質不能通過方式a運輸
B、與方式a有關的載體蛋白覆蓋于細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轉運速率與載體蛋白數量有關
D、抑制細胞呼吸對方式a和b的轉運速率均有影響
15、下列實驗中,需保持細胞生理活性的有 (  )
①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 ②觀察口腔上皮細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③探究植物細胞的失水與吸水④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6.如圖表示細胞核結構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①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環狀結構
B.②是產生核糖體、mRNA和蛋白質的場所
C.核膜由三層磷脂分子組成;蛋白質、RNA等生物大分子可以穿過核膜進出細胞核
D.核孔對物質的運輸具有選擇性
17.下列沒有涉及到細胞間信息交流過程的是 ( )
A.花粉與柱頭相結合
B.高等植物細胞間依靠胞間連絲相互交換某些物質
C.甲狀腺細胞表面的糖蛋白結合垂體細胞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
D.抗體與相應抗原結合
18、下圖表示谷氨酸脫羧酶催化谷氨酸分解的過程中有關物質濃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1 mol谷氨酸分解為1 mol氨基丁酸和1 mol CO2)。下列有關敘述不合理的是 ( )
A、曲線1肯定表示谷氨酸的濃度變化
B、曲線2表明,在該條件下谷氨酸在大約20 min時完全分解
C、如果曲線2,3,4代表不同酶濃度下的酶促反應,則曲線2代表的酶濃度高于曲線3和曲線4代表的酶濃度。
D、如果曲線2,3,4表示不同溫度下酶促反應曲線,則曲線2代表的溫度高于曲線3和曲線4代表的溫度
19、圖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響的曲線,圖乙表示在最適溫度下,pH=b時H2O2分解產生的O2量隨時間的變化。若該酶促反應過程中改變某一初始條件,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溫度降低時,e點不移,d點右移   B、H2O2量增加時,e點不移,d點左移
C、pH=c時,e點為O         D、pH=a時,e點下移,d點左移
20、如圖甲表示pH對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圖乙表示3種脫氫酶(a、b、c)的活性受溫度影響的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從圖甲中可以知道pH=7時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從圖甲中可以知道若影響人淀粉酶的pH由2升到7時該酶活性逐漸升高
C、從圖乙中無法知道酶c的最適溫度
D、從圖乙中可以知道酶活性溫度的范圍最廣的是b
21、下列關于細胞生命活動過程中ATP、ADP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細胞內的蛋白質合成總與ATP的水解反應相關聯
B.ATP是高能化合物,其分子中有三個高能磷酸鍵
C.細胞內有機物氧化分解時總是伴隨著ATP的合成
D.細胞呼吸過程中產生大量ATP的階段需要O2參與
22、如圖是番茄根細胞對K+吸收速率和氧分壓的關系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氧分壓為15時,曲線A→B段將延伸為M2
B、氧分壓為O和10時,根細胞呼吸所需的酶有所不同
C、A→B段,ATP是限制根細胞對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
D、B點以后,通過中耕松土可進一步促進對K+的吸收,曲線將延伸為M1
23、在a,b,c,d條件下,測得某植物種子萌發時二氧化碳和氧氣體積變化的相對值如表所示。若底物是葡萄糖,則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a條件下,呼吸產物除了二氧化碳外還有酒精
B、b條件下,有氧呼吸比無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少
C、c條件下,無氧呼吸最弱
D、d條件下,產生的二氧化碳全部來自線粒體
24、提取鼠肝臟細胞的線粒體為實驗材料,向盛有線粒體的試管中注入丙酮酸時,測得氧的消耗量較大;當注入葡萄糖時,測得氧的消耗量幾乎為零;同時注入細胞溶膠和葡萄糖時,氧消耗量又較大。對上述實驗結果的解釋錯誤的是 (  )
A、線粒體內進行的是丙酮酸徹底分解和電子傳遞消耗氧生成水的過程
B、在線粒體內不能完成葡萄糖的酵解,而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過程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細胞溶膠中完成的,不需要消耗氧氣
D、有氧呼吸過程中,水的參與和生成都是在細胞溶膠中進行的
25、某生物實驗小組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設計了如右圖所示實驗裝置。實驗中,先向氣球中加入10mL酵母菌培養液,再向氣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氣,扎緊氣球,置于裝有20℃溫水的燒杯中。再將整個裝置置于20℃的恒溫水浴中,記錄實驗開始30min后燒杯中液面變化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還應設置一個氣球中加入等量煮沸過的酵母菌培養液的相同裝置作為對照
B.若30min后液面沒有變化是因為酵母菌只進行了有氧呼吸
C.若酵母菌進行了無氧呼吸,則液面應該下降
D.該裝置還可以用來“探究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的最適溫度”
二、填空題(共50分,除標注外26、27、28小題每空1分,29、30每空2分)
26、下圖表示組成細胞內幾種重要有機物的元素、化合物之間的關系,其中a,b,d表示小分子物質,A,B,C,D表示大分子物質,請據圖分析回答:
(1)D是_________,合成部位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__。
(2)B與C的不同主要是B含有_________。
(3)②為_________。a為_________。
(4)若A分子是由m個a分子組成的n條鏈,其中有q條環狀鏈,則水解該物質需要水分子_________個。
27、下列是從生物組織中分離得到的幾種細胞器模式簡圖。請據圖回答:
(1)研究細胞內各種細胞器的成分和功能,需要將它們分離出來,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圖中幾種細胞器取自同一生物組織,則該生物組織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能儲存并表達遺傳信息的細胞器是_______________(填序號)。
(3)甲與丙增大膜面積的方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丙內完成的能量轉換過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分泌蛋白分泌過程中,圖中_________(填序號)生物膜面積將會依次發生改變,由此可以說明生物膜的結構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細胞核的___________使基因的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在時空上分開,細胞核和細胞質之間通過________實現生物大分子的轉運。
(2)脂溶性物質易透過細胞膜,表明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_。通常分泌到細胞膜外的蛋白質需經過_______ 加工和修飾后,以分泌小泡的形式排出。
(3)紅細胞膜內K+濃度是膜外的30倍,膜外Na+濃度是膜內的6倍,維持這種K+、Na+分布不均勻是由膜上的______________所控制;紅細胞膜上糖蛋白的糖支鏈具有高度的特異性,若去掉這些糖支鏈,就不會發生紅細胞的凝集反應,說明細胞膜表面這些糖蛋白是______________。
(4)人工生物膜的主要用途有哪些?_______ (多項選擇)(2分)
A.污水處理 B.食品保存 C、海水淡化處理 D、人造器官材料
29、(8分)酶具有催化性和專一性。請選用相應的實驗材料和用具設計驗證實驗,并回答相關問題:
(一)實驗材料與用具:雞蛋清、牛胰蛋白酶、牛胰淀粉酶、蒸餾水、雙縮脲試劑、試管、小燒杯、小刀、恒溫水浴鍋(溫度可調)、時鐘等。
(二)實驗步驟及相關向題:
(1)實驗步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別放入編號為1、2、3的三支試管中;
③分別向1、2、3號試管加入等量(2mL)的蒸餾水、牛胰蛋白酶、牛胰淀粉酶;
④將上述三支試管放入37℃的恒溫水浴鍋中保持一段時間;
⑤觀察并記錄實驗結果。
(2)該實驗的自變量是_____________,觀察指標是______________。
(3)該實驗中說明酶具有催化性的實驗組合是_________;說明酶具有專一性的實驗組合是_________。
30、剛收獲的小麥種子堆放不久就萌發了。某研究小組想測量萌發的小麥種子、蚯蚓呼吸速率的差異,設計了以下的實驗裝置。實驗中分別以20粒萌發的種子和4條蚯蚓為材料,每隔10min記錄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讀數,結果如下表所示。請回答以下問題:
有色液滴移動的距離(mm)
(1)裝置圖中濃氫氧化鈉的作用是吸收_______,以蚯蚓為材料時有色液滴移動的最大速率是_______。
(2)該實驗能否說明萌發種子的呼吸速率比蚯蚓的呼吸速率大?并說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剛收獲的小麥種子堆放后容易發熱,其熱量來源于自身細胞呼吸及其攜帶的微生物呼吸所釋放的能量。請根據提供的實驗材料和器具設計實驗加以驗證。
①實驗原理:細胞呼吸散失的熱能的相對值可用溫度計測量,散熱越多,溫度上升得越多。
②實驗材料和器具:剛收獲的小麥種子,同樣大小消過毒的透明保溫瓶,消過毒的溫度計和棉花,加熱煮沸過的燒杯等用具,0.1%的高錳酸鉀溶液、酒精燈等。
③實驗步驟:
第一步:取三個同樣大小消過毒的透明保溫瓶,分別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取剛收獲的小麥種子若干,均分成三份,分別做三種處理:一份______________,放入A瓶中;一份用__________浸泡一段時間后放入B瓶中;一份用清水浸泡后直接放入C瓶中。
第三步:在三個瓶中插入溫度計并用棉花把瓶口塞緊,記錄溫度計的示數。
第四步:將三個瓶放到適宜且相同的環境中,過一段時間后______________。
④預期實驗結果并得出結論:
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說明小麥種子堆中的熱量來自種子自身呼吸及其攜帶的微生物的呼吸所釋放的能量。
2013屆高三(補習班)第一學期第一次階段性考試
生 物 答 案
一、選擇題
二、填空題
26、(1)糖原  肝臟和肌肉
(2)脫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3)N、P元素  氨基酸
(4)m-n+q
27、(1)差速離心法 綠色植物的葉肉組織
(2)甲、丙
(3)內膜向內折疊形成嵴  類囊體堆疊形成基粒
(4)光能→ATP中活躍的化學能→有機物中穩定的化學能
(5)丁、乙  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28、(1)核膜、核孔
(2)脂質  內質網和高爾基體
(3)載體  抗原  (4)ACD


第Ⅰ卷(三部分 共105分)
第一部分:聽力(共兩節,滿分30分)
第一節 (共5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7.5分)
聽下面5段對話。每段對話后有一個小題,從題中所給的A、B、C三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并標在試卷的相應位置。聽完每段對話后,你都有10秒鐘的時間來回答有關小題和閱讀下一小題。每段對話僅讀一遍。
1. When will the speakers leave?
A. In an hour and a half.     B. In an hour. C. In half an hour.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The textbook has been lost for a long time.
B. She hasn't seen the boy's textbook.
C. The boy can find his textbook in the comer.
3.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man?
A. He feels very bad. B. He slept well last night.
C. He stayed up to finish the work last night.
4. Why is the woman so happy?
A. Because the man is happy. B. Because she passed an exam.
C. Because she met the man.
5.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woman?
A. She can speak French well. B. She has made progress.
C. She doesn't learn French by heart.
第二節(共15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22.5分)
聽下面5段對話或獨白。每段對話或獨白后有幾個小題,從題中所給的A、B、C三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并標在試卷的相應位置。聽每段對話或獨白前,你將有時間閱讀各個小題,每小題5秒鐘;聽完后,各個小題將給出5秒鐘的作答時間。每段對話或獨白讀兩遍。
聽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題。
6. Why does the man know the bus is from London?
A. The names are all areas in London B. The woman told him.
C. He used to take this kind of bus. .
7. Why doesn't the man take that kind of bus?
A. It is too expensive.    B. It takes too much time.  C. He hasn't worked in England.
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probably TRUE?
A. The man is British. B. People can see the buses everywhere.
C. The woman is the man's girlfriend.
聽下面一段對話,回答第9至第ll題。
9. What does the woman do?
A. a manager. B. a nurse. C. a university nutritionist.  
10. What's the man's problem?
A. His blood pressure is too high. B. He has up to three grams of sodium(鈉) a day.
C. He can't eat in a restaurant.
1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 The man only can eat at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B. The man went to the student health services yesterday.
C. The man likes spinach(菠菜).
聽下面一段對話,回答第12至第14題。
12.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
A. Cook in the dormitory. B. Move into an apartment off campus.
C. Take dorm food for another semester.
13. What will be a problem for the man?
A. The economy. B. The distance from school. C. The parking lots.
1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bout the man?
A. He had problems with his roommate. B. He likes dorm food.
C. He doesn't want to cook by himself.
聽下面一段對話,回答第15至第17題。
15. What would the man want to do if he had a million dollars?
A. Buy a small island. B. Build a company. C. Travel round the world.
16. Who is Charlie?
A. The man's girlfriend. B. The man's teacher. C. The man's dog.
17.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money?
A. Money can make life easier. B. Money can buy everything.
C. Money is the only thing he pursues(追求).
聽下面一段獨自,回答第18至第20題。
1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ee about Justin?
A. He liked smiling. B. He was an English teacher from England.
C. His class was always active and attractive.
19. When did the speaker meet Justin?
A. In 1996. B. In 1989. C. In 1994.
20. How did Justin teach the students English?
A. By making funny faces. B. By reading the texts loudly.
C. By telling stories.
第二部分:英語知識運用(共兩節,滿分45分)
第一節:單項填空(共15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5分)從A、B、C、D四個選項中,選出可以填入空白處的最佳選項。
21.--Sorry. I couldn't find the magazine you asked for.
-- ______________.
A. Don't mention it B. No problem C. it's all the same D. Thanks anyway
22. Liangbo, who came out ______ first in the TV show of the voice of China in July 2012,will turn ________ super star.
A. /, /. B. the, a   C. the, the   D. /, the
23. It was in the Moon-rabbit Square ________ they made a date for the first time ________ the couple told us their love story.
A. that, then    B. that, that   C. where, that   D. where, when
24. The advanced theory he's stuck ________us that earthquakes can be forecast.
A. to prove     B. to proves to   C. to proving to D. which to prove
25. The way she dealt with the problem is quite different ________her parents were used to.
A. from which   B. in what   C. in which   D. from what
26. The government has ________a committee to examine the fishing industry.
A. set up    B. set aside    C. set down    D. set of
27. ---What are you busy with?
---The conference ________ in our city, as you know.
A. held     B. will be held C. be holding  D. to be held
28. How long do you think ________ the construction company finish the project?
A. will it be when B. will it be until C. it will be before D. it will be that
29. ---My uncle will be here to attend a meeting tomorrow.
---Oh. I thought that he ________ today.
A. is coming B. will come C. was coming D. could come
30. ---What would you do if it ________ tomorrow?
---We have to carry it on. Since we've got everything ready.
A. rain B. rains C. will rain D. is raining
31. The house was sold for $60,000, which was far more than its real ________.
A. cost B. value C. price D. money
32. After the long journey, the three of them went back home, ________.
A. hungry and tired B. hungry and tiredly
C. hungrily and tiredly D. hungrily and tired
33. The mother asked her son ________.
A. what did he do the day before B. where did he find his lost wallet
C. what time he got up that morning D. that if he had finished his homework
34. The boy insisted that he ________ the money and he ________ at once.
A. not steal, be set free B. hadn't stolen, be set free
C. didn't steal, should be set free D. hadn't stolen, set free
35. --Davi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recently.
--_______, and _______.
A. So he has; so you have B. So has he; so you have
C. So has he; so have you D. So he has; so have you
第二節 完型填空(共20小 題;每小題1分,滿分20分)閱讀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從36—55各題所給的四個選項(A、B、C和D)中,選出最佳選項。
John and Bobby joined a wholesale company together just after graduation from college the same year. Both worked very 36 . After several years, however, the boss 37 Bobby to the position of manager but John remained a (n) 38 employee. John could not take it anymore, handed in his resignation to the boss and 39 the boss did not value hard-working staff, but only promoted those who flattered (奉承) him.
The boss knew that John worked very hard for the years. He 40 for a moment and said, "Thank you for your criticism (批評), but I have a(n) 41 that I hope you will do one more thing for our company 42 you leave. Perhaps you will change your mind and take back your resignation."
John 43 . The boss asked him to find out anyone selling watermelon in the 44 John went and returned soon, saying he had found out a man selling watermelon. The boss then asked how much per kg and John just 45 his head. He went back to the market and returned, telling the boss $ 1.2 per kg.
The boss told John to wait a second, and he called Bobby to come to his office. He asked Bobby to do the 46 thing as he had told John to. Bobby went, returned and said, "Boss, only one person selling watermelon, $ 1.2 per kg, $ 10 47 10 kg. He has 340 melons in 48 . On the table 58 melons, each weighs about 2 kg, 49 from the South two days ago. 'They are fresh, red and of good quality."
John was very 50 and realiz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imself and Bobby. He decided not to 51 but to learn from Bobby.
My dear friends, a more successful person is better at 52 , thinks more and explores in depth. 53 exist in the daily details. For the same matter, a more successful person sees more and 54 so that he can find out an opportunity and catch it to realize his 55 . If a person sees one year ahead while you see only tomorr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s 365 times. How could you win?
36. A. badly B. hard C. lazily D. happily
37. A. promoted B. praised C. encouraged D. supported
38. A. special B. unique C devoted D. ordinary
39. A. charged B. proved C. complained D. convinced
40. A. thought B. apologized C. explained D. whispered
41. A. invitation B. order C. request D. promise
42. A. since B. before C. after D. unless
43. A. refused B. doubted C. agreed D. insisted
44. A. market B. office C. district D. building
45. A. nodded B. turned C. waved D. shook
46. A. other B. same C. different D. little
47. A. by B. to C. with D. for
48. A. store B. place C. control D. shape
49. A. discovered B. grown C. bought D. produced
50. A. confused B. disappointed C. excited D. impressed
51. A. resign B. compare C. envy D. suspect
52. A. expressing B. bargaining C. managing D. observing
53. A. Desires B. Experiences C. Chances D. Harvests
54. A. farther B. nearer C. higher D. lower
55. A. success B. aim C. position D. wisdom
第三部分:閱讀理解(共20小題,每題2分, 滿分40分)
閱讀下列短文,從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A、B、C和D)中,選出最佳選項。
A
56. We can infer from the text that humans and animals______.
A. depend on one sense in choosing food B.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ir food
C. choose food in similar ways D. eat entirely different food
5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eats only one type of food?
A. The white butterfly. B. The small bird. C. The bear. D. The fox.
58. Certain animals change their choice of food when______.
A. the season changes B. the food color changes
C. they move to different places D. they are attracted by different smells
59. We can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food is chosen for a good reason B. French and British food is good
C. some people have few choices of food D. some people care little about healthy diet
6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 Animals often use senses to eat their food.
B. Most animals have a more varied diet,
C. All animals spend their lives eating one type of food.
D. The diet of birds and foxes will be the same depending on the season.
B
At an airport I overheard(無意中聽到) a father and a daughter in their last moments together. They had announced her plane's departure. Standing near the door, he said to his daughter: "I love you. I wish you enough."
"Daddy, our life together has been more than enough. Your love is all I ever needed. I wish you enough too, Daddy." They kissed goodbye and she left.
He walked over toward the window where I was seated. I tried not to intrude on his privacy, but he welcomed me in by asking:
"Did you ever say goodbye to someone knowing it would be forever?"
"Yes, I have," I replied.
"Forgive me for asking, but why is this a forever goodbye?" I asked.
"I am old and she lives much too far away. I have challenges ahead and the reality is that her next trip back will be for my funeral. "
"When you were saying goodbye I heard you say, ‘I wish you, enough’. May I ask what that means?"
He began to smile. " That's a wish that has been handed down from other generations. My parents used to say it to everyone." He paused for a moment looking up as if trying to remember it in detail, and he smiled even more. "When we said 'I wish you enough', we wanted the other person to have a life filled with enough good things to sustain them," he continued and then turning toward me he shared the following as if he were reciting it from memory.
I wish you enough sun to keep your attitude bright. I wish you enough rain to appreciate the sun more. I wish you enough happiness to keep your spirit alive. I wish you enough pain so that the smallest joys in life appear much bigger. I wish you enough gain to satisfy your wanting. I wish you enough loss to appreciate all that you possess. I wish enough "hellos" to get you through the final "goodbye".
61.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hrase "intrude on" probably mean?
A. interrupt B. be interested in C. ban D. talk about
62. The old man's attitude towards life is______.
A. unusual B. negative C. optimistic D. pessimistic
63. The author began his talk with the old man___________________.
A. when he stood by the window
B. because the old man wanted to
C. because he was interested in how to say to say goodbye
D. when he sat around thinking about saying goodbye.
64.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the young man is a writer
B. the talk between the two men is common
C. the daughter lives far away from her daddy
D. the young man is interested in the old man
65. What's the most probable title of the passage?
A. a talk between two men B. an interview
C. your attitude to your life D. I wish you enough
C
Do you know how it is when you see someone yawn and you start yawning too? Or how hard it is to be among people laughing and not laugh yourself? Well, apparently it's because we have mirror neurons(鏡像神經元) in our brains.
Put simply, the existence of mirror neurons suggests that every time we see someone else do something, our brains imitate(模仿) it, whether or not we actually perform the same action. This explains a great deal about how we learn to smile, talk, walk, dance or play sports. But the idea goes further: mirror neurons not only appear to explain physical actions, they also tell us that there is a biological basis for the way we understand other people.
Mirror neurons can undoubtedly be found all over our brains, but especially in the areas which relate to our ability to use languages, and to understand how other people feel. Researchers have found that mirror neurons relate strongly to language. A group of researchers discovered that if they gave people sentences to listen to (for example: "The hand took hold of the ball"), the same mirror neurons were triggered as when the action was actually performed (in this example, actually taking hold of a ball).
Any problems with mirror neurons may well result in problems with behavior. Much research suggests that people with soci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have mirror neurons which are not fully functioning. However, it is not yet known exactly how these discoveries might help find treatments for social disorders.
Research into mirror neurons seems to provide us with ever mor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how humans behave and interact. Indeed, it may turn out to be the equivalent (相等物) for neuroscience of what Einstein's theory of relativity was for physics. And the next time you feel the urge to cough in the cinema when someone else does well, perhaps you'll understand why.
66. Mirror neurons can explain_______.
A. why we cry when we are hurt
B. why we cough when we suffer from a cold
C. why we smile when we see someone else smile
D. why we yawn when we see someone else stay up late
67. The underlined word "triggered" in the third paragraph probably means"______".
A. set off B. cut off C. built up D. broken up
68. We can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mirror neurons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relate to human behavior and interaction
B. control human physical actions and feelings
C. result in bad behavior and social disorders
D. determine our knowledge and language abilities
69.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A. Ways to find mirror neurons. B. Problems of mirror neurons.
C. Existence of mirror neurons. D. Functions of mirror neurons.
The passage is probably taken out of_______________.
A. a novel B. a science magazine C. a diary D. a news report
D
Several decades ago, US sociologists developed a series of universal facial images supposed to represent the seven basic human emotions: happiness, sadness, surprise, fear, disgust, anger and neutrality (中立). But now, a new study by researchers at the University of Glasgow indicates that these standardized facial images aren't so universal at all.
For the study, the Scottish researchers found 13 Western Caucasians (mainly Europeans) and 13 East Asians (mostly Chinese students). The volunteers were shown the standardized facial images and asked to identify the emotions being express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archers electrically monitored the eye movements of the volunteer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Current Biology, the Asian participants had a harder time than the Caucasians tell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face meant to look fearful compared with one showing surprise, and a face supposedly expressing disgusting compared with one displaying anger. "This strongly suggests that the meanings of facial expressions are different across cultures," says Rachael Jack, who led the study.
The study also showed that the volunteers focused o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face in their efforts to understand the underlying(隱含的) emotions. "Westerners look at both the eyes and the mouth to the same degree, yet Easterners favor the eyes and overlook the mouth. This means that Easterners has difficulty distinguishing facial expressions that are similar around the eyes," Ms Jack says. The faces representing fear and surprise" both have big, wide open eyes, while the mouths are very different," she notes.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two if you didn't look at the mouth."
So why would different cultures express emotions in different ways? Ms Jack thinks it may be considered impolite in some Asian cultures to display certain emotions in an obvious manners, and that they use more subtle ways to express them. In particular, muscle movements around their eyes could be more important for expressing feelings than over-expressive mouth movement, explaining why the Asian participants focused on the eyes.
71. We can learn from the first paragraph that the study______.
A. suggests different people use the same facial expressions to show their emotion
B. shows human beings have more than seven basic emotions
C. finds different facial emotions can be easily understood across cultures
D. proves the standardized facial images developed by US scientists are not a bit standard
72. The fact that the Asian volunteers confused some facial expressions shows that______.
A.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of facial expressions
B. peopl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share similar facial expressions
C. Easterners have a more complex system of facial expressions
D. Westerners and Easterners express their emotions in similar ways
73. In the experiment, the Asian volunteers had difficulty distinguishing between fear and surprise because_______.
A. they found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ouths
B. they focused on the eyes and neglected the mouth
C. they were not good at reading facial expressions
D. they expressed fear and surprise in the same way
74. The Asian volunteers may have focused on the eyes because________.
A. Easterners believe using the eyes to express feelings is the best way
B. it's polite to focus on other people's eyes in some Asian countries
C. Easterners tend to use the eyes to express their emotions
D. it's easier for Easterners to communicate using the eyes
75.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would be "_______".
A. How People in Different Cultures Express Themselves
B. Why the Eyes Are So important When Talking
C. Easterners and Westerners Read Faces Differently
D. Communication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
第Ⅱ卷(共45分)
第四部分:書面表達(共兩節,滿分45分)
第一節 閱讀表達(共5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15分)
E-mail may be the most important, unique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and developing relationships since the telephone. First of all, _______. Anyone who can use a word processor can also write an e-mail message without difficulty. Secondly, it saves time and money. It costs nothing more than your time. No paper expense, no postage and no envelope expense. People also find it familiar and safe because it is similar in many respects to writing letters but avoids the annoyances of addressing envelopes, licking stamps, and trips to the mail box.
Of all the methods for developing relationships on the Internet, e-mail is the most common and perhaps the most powerful. Although friendships and romances may indeed begin in chat rooms, instant messages, blogs, or other environments, these relationships almost always expand into e-mail as a way to deepen the communication. It is a more private, more reliable, less chaotic way to talk. Even when other online tools improve greatly by becoming more effectively visual and auditory(聽覺的), as in video teleconferencing, e-mail will not disappear. Many people will prefer it because it is a non-visual and non-auditory form of communication. After all, we don't see people rushing out to buy video equipment to add it to their telephone, even though that technology has been available for some time.
E-mail is not just an electronic mail sent via the Internet. It creates a psychological space in which pairs of people or groups of peopl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t creates a situation in which human relationships can unfold.
76.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no more than 12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with words from Paragraph 2. (no more than 4 words)
After people begin their relationship in chat room, e-mail plays the role of being a way to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 Fill in the blank in Paragraph 1 with proper words. (no more than 6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 What situation can the E-mail create. (no more than 9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 What does the underline word "it" (Paragraph 2) probably refer to? (no more than 3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節 書面表達(滿分30分)
下面的一幅圖畫反映了最近幾年我國農民生活發生的變化。清你參考圖畫的內容,寫一篇不少于130詞的英語短文,對比今昔農民的生活。(參考詞匯:peasant, cooperative medical care, treatment)
廣豐中學2013屆高三(補習班)第一學期第一次階段性考試
英語答案20121018
寫作題評分的總體原則:
1.本題總分為25分,按5個檔次給分。
2.本題為半開放性作文,答案不拘泥于范文,只要要點主題明確,就按評分標準給分。
3.評分時,先根據文章的內容和語言初步確定其所屬檔次,然后以該檔次的要求來衡量,確定或調整檔次,最后給分。
4.詞數少于130和多于170的,從總分中減去2分。
5.評分時,應注意內容要點、應用詞匯和語法結構的數量和準確性、上下文的連貫性、根據表達內容的層次適當分段及語言的得體性。
6.拼寫與標點符號是語言準確性的一個方面,評分時,應視其對交際的影響程度予以考慮。英、美拼寫及詞匯用法均可接受。
7.如書寫潦草、從總分中減去2分:如書寫較差,以至影響交際,將分數降低一個檔次。
各檔次的給分范圍和要求:
第一檔:(25—21分)很好地完成了試題規定的任務。
第二擋:(20—16分)較好地完成了試題規定的任務。
第三檔:(15—11分)基本完成了試題規定的任務。
第四檔:(10—6分)未恰當完成試題規定的任務。
第五檔:(5一0分)未完成試題規定的任務。
得分要點:1.農民生活現在得到了較大的改善。
2.過去沒錢看病,因病致窮。
3.現在有合作醫療,無后顧之憂
參考范文: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50分,測試時間150分鐘。答題時,請將答案直接寫在答題卷相應的位置上。
第I卷(選擇題 共36分)
一、(18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A.稽留(jī)   凍餒(něi)  緋聞(fěi) 呶呶不休(náo)
B.攻訐(jié)  傭金(yòng)  諗知(rěn) 嘉言懿行(yì)
C.褫奪(chǐ) 蹩腳(bié)  訃告(fù) 胼手胝足(pián)
D.逋逃(bū)  挫折(cuō)  下載(zài) 以儆效尤(jǐng)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
A.題詞 璀燦 寒暄 緝私隊 輕歌曼舞
B.湮沒 緣份 針灸 打圓場 動則得咎
C.宣泄 噩夢 翱游 大拇指 度長絜大
D.元宵 砥礪 通牒 捅婁子 攻城略地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
A. 三國時的曹植從小聰敏異常,寫詩作文倚馬可待,著名的《七步詩》就是在嫉恨他的哥哥曹丕的嚴加逼迫之下,在短短的七步之內創作而成的。
B.莫言這些年在全球華人中的地位和影響無可厚非,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實至名歸,是他這二三十年艱苦努力的結果。
C.自從南昌開展行業作風整頓以后,各機關領導以身作則,上行下效,很快,機關作風為之一新。
D. 最近他們兩人總有些不對勁,就說慶祝“國慶”吧,一個說組織一場球賽,另一個偏要反彈琵琶,非要組織一次文藝演出不可。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在印度、日本等國紛紛表示將力爭增強本國文化的國際地位之后,如何進一步提高中國文化的影響力成了中國學者研討的中心問題。
B.據統計,近年來全國各地發生的多起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是駕駛人酒駕、超速、超載等不文明駕駛行為所導致的。
C.從醫學角度看,早餐在供應血糖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會使血糖不斷下降,造成思維減慢、出現低血糖休克,甚至精神不振。
D.“低碳”這個原本有些陌生與拗口的詞開始走進公眾生活,“我為全球減斤碳”的號召得到大眾的積級響應,“低碳生活”有望成為新的時尚流行全球。
5.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合乎規范的一句是( )
A.來到一個新的班集體,我倍感親切。老師和藹可親、要求嚴格,同學活潑熱情、友愛互助。
B.初陽斑斕而溫暖,采桑女起落的素手,正合著禪僧說的:“體露金風”,提籃簍的年輕身影緩緩移動,在時代的風景里冥冥地消磨思緒和青春。
C.我不知道,在“五一”這個勞動者的神圣節日里,農民工兄弟當中到底能夠有多少人享受到法律賦予他們的休息權?
D.通過搜索,我們發現關于世界一流的大學的詞條成千上萬,而且很多院校——從位于加拿大中部的相對一般化的學術性大學到新成立的位于波斯灣的學院——都自稱為“世界一流”。
6.下列關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黛玉應賈母之召來到了榮國府,與寶玉初見,兩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為此后兩個人之間的感情奠定了基礎。(《紅樓夢》)
B.孔子贊揚自己的弟子子路具有安貧樂道的精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論語》)
C.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已有28歲的劉備與張飛相遇,與之到酒店喝酒,攀談,這時,又見一大漢入店,劉備又邀他同坐,問其姓名卻是關羽,三人志同道合,便在桃園結拜為兄弟。(《三國演義》)
D.愛斯梅拉達以殺人罪被判處死刑,先是打入地牢。克洛德到地牢里探訪愛斯梅拉達,向她表白了愛情,遭到嚴辭拒絕。次日,愛斯梅拉達被押赴刑場,卡西莫多出其不意地從圣母院教堂頂上飛身而下,救起愛斯梅拉達,把她抱進教堂。(《巴黎圣母院》)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格物致知”與楊萬里詠月詩
郭艷華
由于身兼詩人與理學家的雙重身份,以山水詩人著稱的楊萬里能夠將格物致知的思想中所蘊涵的詩性觀念運用到創作中,以理學家的仁者胸懷和人格涵養賦予自然萬物以獨特的情感與審美觀照。
“格物致知”源于儒家的《禮記·大學》篇,宋代的理學家從各自思想學說的角度出發對“格物致知”作出了不同的解釋,其共同的問題是探討“物”和“知”的關系,目的是要通過對規律的認知和把握去揭示和貫徹理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格物致知”作為理學的一種哲學方法,它在實現人生境界的同時也由一種人生哲學而轉化為藝術思維和情感的體驗,這也是其能夠成為理學家共同遵循的為學方法的重要原因。從認識論的角度看,理學講究“格物”,詩學注重“感物”,二者處在不同的層面中。但從情感體驗的這個角度講,“格物”之“物”與文學創作中的“感物”之“物”有著親緣關系。在文學家那里,“物”是他們以感性、形象表達情感的中介,而理學家則要盡“物”之“理”。事實上,理學的“格物”到詩學的“感物”只一步之遙,關鍵是要找到二者在思維和審美領域里能夠溝通起來的橋梁。
作為理學家,楊萬里對理學“格物致知”的為學方法謹遵不諱,對“物”也有著自己的認識。他在哲學著作《庸言》中說:“物亡道存,道則存矣,何地措道哉?”其把對物的認識作為“道”的第一要素與理學家的思致是一致的。其言“天地之道不在數也,依于數而已”,就是說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形式、數量和性質,但這些皆非事物的本質,事物的本質在于他們的價值和意義,也就是事物中所蘊涵的“理”。 楊萬里正是領會了“物”所負載的雙重意義,因此,在超越江西詩風的艱難歷程中,他最終把關注的目光聚焦在自然萬物,并傾注了畢生的精力致力于對自然的描寫,并用理學家“格物”的精神去認真觀察、揣摩,在具體細微的意象中以小見大,以少總多,通過不同事物的變化情態去揭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造化之妙。
楊萬里有意識地去展現自然物象的多重意態,對于月亮意象攝取同樣如此,月亮的各種情態都盡現其筆下。不僅有落月、新月、半月、孤月、江月、霜月、秋月、雪月、曉月、圓月、彎月、殘月、缺月、垂月、月波、月色、月影等形影展現;亦有月低梅影、湖光月色、花愁月恨、月色波聲、明月清風、春花秋月、月梢風葉、酒浪月波、月華露氣等搖曳生姿的景致描寫。盡管前人對月亮已極盡描寫,但楊萬里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依然能夠把月亮寫得異彩紛呈,不落窠臼,這無疑有賴于其哲學思維在詩歌創作中的滲透,從而能夠以超越前人的審美直覺,將對月亮意象的內涵營造得更為深入而精妙。如果拋開月亮意象所承載的思想文化內涵,僅就其自身的審美情態而言,楊萬里之前的詩人描寫得已經極其精微,僅張若虛的一首《春江花月夜》,不僅贏得“孤篇壓全唐”的贊譽,更是令其后的詩人望而卻步,就連天才詩人李白筆下的月亮也大都是起著烘托情思、寄寓哲理的作用,而對直接描寫月亮升沉隕落的情形是有所回避的。而在楊萬里的筆下,他卻從不同側面來描寫月亮初生、高照、低沉的各種情態。
(選自《名作欣賞》,有刪改)
7.下列對“格物致知”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格物致知源于儒家學派的思想,《禮記·大學》篇里首先提到這個名詞,后來成為理學家共同遵守的為學方法。
B.格物致知在宋理學家的思想學說中有著不同的理解,但作為哲學方法是一致的,都探討“物”“知”的關系。
C.格物致知在理學中開始是探討人生哲學,后來轉化為藝術思維和情感體驗,最終達到了實現人生境界的目的。
D.格物致知揭示了理學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是一種認識論,是通過認識、把握事物的規律來實現這個目的的。
8.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A.理學、詩歌學都注重認識論研究,不過重點有所偏重,理學講究格物,詩歌學講究感物,二者在不同層面。
B.從情感體驗的角度分析,理學家的物與文學家的物是一致的,不過前者處于思維領域,而后者處于審美領域。
C.楊萬里十分注重描寫自然景物,用自然造化揭示景物變化情態的妙處,使得詩歌意象以小見大、以少勝多。
D.作為理學家和詩人的楊萬里對“格物致知”的物有著深刻的理解,并且十分尊崇“格物致知”的為學方法。
9.對楊萬里詩歌中“月”的獨到之處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僅就其自身的審美情態而言,楊萬里已經將月亮描寫得極其精微
B.楊萬里筆下所表現出來的“月”情態各異。
C.楊萬里擴大了“月”的意象內涵,把“月”的意象營造得更深入、精妙。
D.楊萬里從不同側面描寫月亮初升、高照、低沉的公眾情態,豐富了“月”的動態美。
三、(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題。
趙達,河南人也。少從漢侍中單甫受學,用思精密。謂東南有王者氣,可以避難,故脫身渡江。治九宮一算之術,究其微旨,是以能應機立成,對問若神。至計飛蝗,射隱伏,無不中效。或難達曰:“飛者固不可校,誰知其然,此殆妄耳。”達使其人取小豆數斗,播之席上,立處其數,驗覆果信。嘗過知故,知故為之具食。食畢,謂曰:“倉卒乏酒,又無佳肴,無以敘意,如何?”達因取盤中只箸,再三從橫之,乃言:“卿東壁下有美酒一斛,又有鹿肉三斤,何以辭無?”時坐有他賓,內得主人情。主有慚曰:“以卿善射有無,欲相試耳,竟效如此。”遂出酒酣飲。又有書簡上作千萬數,著空倉中封之,令達算之。達處如數,云:“但有名無實。”其精微若是。
達寶惜其術,自闞澤、殷禮皆名儒善士,親屈節就學,達秘而不告,太史丞公孫滕少師事達,勤苦累年,達許教之者有年數矣,臨當喻語而輒復止。滕他日赍酒具,侯顏色,拜跪而請。達曰:“吾先人得此術,欲圖為帝王師,至仕來三世,不過太史郎,誠不欲復傳之。且此術微妙,頭乘尾除,一算之法,父子不相語。然以子篤好不倦,今真以相授矣。”飲酒數行,達起取素書兩卷,大如手指,達曰:“當寫讀此,則自解也。吾久廢,不復省之,今欲思論一過,數日當以相與。”滕如期往,至乃陽求索書,驚言失之,云:“女婿昨來,必是渠所竊。”遂從此絕。
初,孫權行師征伐,每令達有所推步,皆如其言。權問其法,達終不語,由此見薄,祿位不至。
達常笑謂諸星氣風術者曰:“當回算帷幕,不出戶牖以知天道,而反晝夜暴露以望氣祥,不亦難乎!”閑居無為,引算自校,乃嘆曰:“吾算訖盡某年月日,其終矣。”達妻數見達效,聞而哭泣。達欲弭妻意,乃更步算,言:“向者謬誤耳,尚未也。”后如期死。權聞達有書,求之不得,乃錄問其女,及發棺無所得,法術絕焉。
(節選自《三國志》)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吾先人得此術,欲圖為帝王師 圖:謀求。
B.嘗過知故,知故為之具食 過:經過
C.滕如期往,至乃陽求索書 陽:通“佯”,假裝
D.女婿昨來,必是渠所竊 渠:他
11.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①誰知其然,此殆妄耳 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B.①而反晝夜暴露以望氣祥 ②吾嘗終日而思矣
C.①達因取盤中只箸 ②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D.①今真以相授矣 ②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1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趙達“對問若神”的一組是(  )
①至計飛蝗,射隱伏,無不中效
②達使其人取小豆數斗,播之席上,立處其數,驗覆果信
③卿東壁下有美酒一斛,又有鹿肉三斤
④孫權行師征伐,每令達有所推步,皆如其言
⑤達妻數見達效,聞而哭泣 ⑥向者謬誤耳,尚未也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2分)
(1)治九宮一算之術,究其微旨,是以能應機立成,對問若神。(4分)
譯文:
(2)以卿善射有無,欲相試耳,竟效如此。(4分)
譯文:
(3)吾久廢,不復省之,今欲思論一過,數日當以相與。(4分)
譯文:
1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后面的問題。(8分)
鷓鴣天·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句①里春風正剪裁。溪山一片畫圖開。輕鷗自趁虛船去,荒犬還迎野婦回。
松共竹,翠成堆。要擎殘雪斗疏梅。亂鴉畢竟無才思,時把瓊瑤②蹴下來。
【注】①句:通“勾”,即“彎曲”之意。②瓊瑤:指雪花。
(1)周汝昌先生認為此詞充滿了“生趣”,請結合上片內容,說說你對周汝昌先生這一評價的理解。(4分)
答:
(2)有人認為下片中的“斗”字用得極妙,請對“斗”字作簡要賞析。(4分)
答:
15.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題限選4題)(8分)
(1)??????? ,鳥倦飛而知還。???????? ? ,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辭》)
(2)云銷雨霽,彩徹區明。??????????????? ,???????????????? 。  (《滕王閣序》)
(3)是以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 ? 。???????????,愿乞終養!(《陳情表》)
(4)捫參歷井仰脅息, 。問君西游何時還, 。  (莊子《逍遙游》)
(5)子曰:“????? ,?????????。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論語·雍也》)
五、(2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題。
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這老漢是花農老范。老范坐在他對面,“唐先生,您還畫畫不?”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還知道我畫畫?”“先前,您帶學生到這兒來畫過花兒,您畫得美,美呀……”老范贊美的語氣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陣酸楚和溫暖的感動。像他這樣一位紅極一時的大畫家,好比高高懸掛的閃爍輝煌的大吊燈,如今被一棒打落下來,曾經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腳下,甚至無人顧惜。難道在這奇花異卉中間,在這五彩繽紛的花的天地里,隱藏著一個知音嗎?
誰能從這老范身上找到聰慧、美和知識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駝背,穿一身皺巴巴的黑褲褂,沾滿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發灰,動作遲緩而不靈便。發現老范仍不時瞅著他嘴上的煙斗,“您來嘗嘗我的煙絲吧?”唐先生誠懇地說。“不!”老范笑瞇瞇地說,“俺是瞧您的煙斗很特別……”
他的煙斗是特別。上面雕著一只肥胖的貓頭鷹,棲息在一段短短的禿枝上。
“這煙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說。他想起了靠邊站之后,整天無所事事,想起了某天靈機一動用木刻刀雕刻煙斗的感覺,想起了把每只煙斗都當作創作的傾盡心血的狂熱,想起了家里擺滿一個玻璃書柜的絕妙藝術品----雕好的煙斗。“美,美呀!”對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欽慕之情。“您要是喜歡這煙斗,就送給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執地一個勁兒搖腦袋。
從此以后,唐先生常來花房坐坐,在飽嘗冷淡、受盡歧視的他看來,這一片單純、溫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貴。
秋風一吹,又是賞菊的好時節。可唐先生卻沒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實了政策,名畫家的桂冠重新戴在頭上。求畫的、求煙斗的,讓他忙得不亦樂乎。一天,家中高朋滿座。外邊又有人敲門。打開門,不覺雙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鳳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見的老范。“喲,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瞇瞇地站在他面前,額上沁出亮閃閃的汗珠,只頻頻點頭。唐先生請老范坐下后,就顧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聲不響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滿足的神情。后來他發現了身邊陳列煙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見到這么多雕著花、千奇百怪的煙斗,他看呆了,不禁發出一聲聲很特別的贊嘆:“美,美,美呀……”沒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認識這么一位無知的傻里傻氣的怪老頭很難為情。
在又收到老范送的兩次花后,唐先生從陳列柜下邊一層屬于一般水平的煙斗中,選擇一只雕工比較簡單、刻著五朵牡丹花的,送給老范。“您……”老范喜得聲音都震顫了,眼睛像一對灰色的小燈泡忽然亮了起來,雙手鄭重地接過煙斗,激動地吭吭巴巴,“謝謝您,唐先生,真謝謝您……”
又一陣秋風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憊不堪。他的一幅畫被莫名其妙地定為黑畫,他再一次落魄,無人理踩了。這時,他聽見有人輕輕叩門。打開門,一盆特大的金光燦爛的鳳尾菊正堵在門口。“老范,快請進,請進!”來人把花放在地上,喘著氣,“俺是老范的兒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說,他要是不在了,無論如何也要把花給您送來。”“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歡您送給他的煙斗嗎?臨終時,他叫俺把那只煙斗插在他嘴角上。”
“什么?”唐先生驚愕地問,他好像沒聽清這句話。他感到心上像壓了一塊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沒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支拿出來,送給老范……
(有刪改)
16.請簡要分析文中唐先生這個人物形象。(4分)

17.請梳理這篇小說的情節,并簡析小說情節安排的妙處。(6分)

18.關于這篇小說的線索,有人認為是“雕花煙斗”,有人認為是“鳳尾菊”。你的看法是什
么?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7分)


19.下列對小說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4分)
A.處在人生低谷中的畫家唐先生,在花房邂逅花農老范,老范對他態度和善,對他的畫由衷贊美,這使他感受到久違的溫暖。
B.看到裝滿煙斗的玻璃柜時贊嘆"美,美,美呀",接受雕工簡單的煙斗時"謝謝您……真謝謝您"等語言描寫,刻畫出老范純樸、木訥、無知、傻氣的形象。
C.老范的兒子在父親去世之后,依照叮囑,把一盆特大的鳳尾菊送給唐先生,既寫出了他的忠厚、孝順,也表現了他們父子的信守承諾。
D.唐先生的一幅畫被定為黑畫,他再次落魄,無人理睬,這種境遇的變化,直接反映了畸形的社會現實,深刻批判了人們的虛偽。
E.一盆鳳尾菊,一只雕花煙斗,幾次普通的交往,表現出人性的大美,也顯示了人性的缺陷,小說折射出的社會現象,引發人們深思。
六、(15分)
20.語言綜合運用。
請你以“累了,倦了”為開頭寫一段話。
要求:
(1)通過景物描寫來烘托人物心情,寫出人物心情的變化。
(2)從視覺、聽覺的角度描寫景物,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
(3)結構相對完整,段落銜接自然,語言連貫。
(4)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哲人說:“一個人賺得了整個世界,卻喪失了自我,又有何益?”由此看來,真正的救世主便是那個擁有堅定精神核心的自我,擁有這個精神的坐標軸,守住自我,我們就不會隨波逐流。
另一位哲人說:“生命如一泓清水,需要流動。”他告訴我們,打開心靈的堤壩,融入江海,改變自我,這樣的生命才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大千世界中,我們該以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自我呢?請結合你對上述材料的理解寫一篇文章。
要求:(1)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標題,寫一篇議論文;(2)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不得套作,不得抄襲;(3)用規范漢字書寫;(4)不少于700字。
廣豐中學2013屆高三(補習班)第一學期第一次階段性考試
語文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
一、(18分,每小題3分)
二、(9分,每小題3分)
7.C(文中說“在實現人生境界的同時也由一種人生哲學而轉化為藝術思維和情感的體驗”從“同時”“而”等詞語的意思上分析,“格物致知”作為哲學范疇目的是實現人生境界,同時由人生哲學的范疇轉化為藝術思維和情感體驗。)
8.D(A項,從認識論的角度分析,理學講究“格物”,詩歌學講究“感物”,不是都注重“認識論”的研究。B項,文中說“‘格物’之‘物’與文學創作中的‘感物’之‘物’有著親緣關系”,但“親緣關系”不能說“物”是一致的。C項,顛倒主客體,楊萬里的詩歌是通過意向來揭示自然,而不是相反。)
9.A(原文中“如果拋開月亮意象所承載的思想文化內涵,僅就其自身的審美情態而言,楊萬里之前的詩人描寫得已經極其精微,”說的是楊萬里之前的詩人,而不是楊萬里。)
三、(9分,每小題3分)
10.B (拜訪)
11.D (以:均為介詞,把,拿。A.其:①代詞,它,指核實飛動的東西。②連詞,表假設,如果,假如。 B.而:①連詞,表轉折,但是②連詞,表修飾。 C.因:①副詞,于是,就。②介詞,通過,經由)
12.A(⑤間接表明趙達對問若神。⑥表明趙達在安慰他的妻子)
四、(28分)
13.(1)他研究九宮一算的法術,探求其中的精妙道理,因此能當機立斷地算出,應答如神。(4分。“治”“微”“立成”各1分,句意1分)
(2)因為您善于猜測有無,想要試試您罷了,居然這樣地靈驗。(4分。“以” “射”“效” 各1分,句意1分)
(3)我很久都棄置著,沒有再察看它,現在想要思考研究一番,幾天后將會傳授給你。
(4分。“廢”“省”“論”各1分,句意1分)
附譯文:
趙達,是河南郡人。他幼年跟隨漢侍中單甫學習,用心專一細密,認為東南方有帝王微兆,可以躲避禍難,所以離家渡過長江。他研究九宮一算的法術,探求其中的精妙道理,因此能當機立斷地算出,應答如神,至于計數飛蝗,猜測秘藏,沒有不應驗的。有人詰難趟達說:“飛動的東西本來就是無法核實的,誰知道它是不是對的,這恐怕足很虛妄的吧。”趟達讓那人取來幾斗小豆,把它們灑在席子上,他馬上就推斷出豆子的數目,查驗后果然確實。他曾經去拜訪舊友,舊友為他備辦飯食。吃完飯,對他說:“非常匆忙缺了酒,又沒有好菜,無法表述情誼,怎么辦?”趙達就拿來盤子裹的一只筷子,反復縱橫測算,然后說:“您東墻下有一斛美酒,還有三斤鹿肉,為什么要說沒有呢?”當時在座的有另外的賓客,早已知道主人的底細,主人羞愧地說:“因為您善于猜測有無,想要試試您罷了,居然這樣地靈驗。”于是就拿出酒暢飲。又有人在書簡上寫上千萬的數目,存放在空倉庫中密封起來,讓趙達計算。趟達推算的和那數目一樣,還說:“只是有名無實的。”他的準確精妙就像這樣。
趙達看重吝惜自己的法術,像闡澤、殷禮都是有名的儒者士人,親自屈尊前往求學,趙達秘而不告訴他們。太史丞公孫滕從小拜趙達為師服侍他,辛勤勞苦多年,趙達答應教他也有好幾年了,每到將要講述時總是又止住。公孫滕另有一天送上酒食,察顏觀色,跪下叩拜請求,趙達說:“我的祖先得到這法術,想要謀求做帝王的老師,做官以來已有三代,職位不過是太史郎,確實不想再傳授下去了。而且這法術深奧精妙,開頭乘結尾除,一次算清的方法,父子問也相互不告訴。但是因為你真誠好學,孜孜不倦,現在就真的把它傳授給你吧。”飲酒數巡,趙達起身拿出兩卷帛書,就像手指那樣粗,趙達說:“要是抄寫閱讀這書,就會自己明白了。我很久都棄置著,沒有再察看它,現在想要思考歸納一番,遇幾天將會傳授給你。”公孫滕按時前去,到達后趙達假裝找書,驚呼書丟了,說:“女婿昨天來過,一定是他偷走了。”于是他們從此就斷絕了來往。
(2) “斗”字確實用得妙。詩人別具情思,用擬人的手法,把松、竹人格化,松竹無花可與疏梅比美,便用枝葉托住殘雪,與梅花爭芳斗艷。(“擬人”1分,分析1分)
在詩人筆下,疏梅綻紅,松竹擎雪,明麗動人,煞是可愛。一個“斗”字,化靜為動,生趣無限。(2分)
附:辛棄疾《鷓鴣天·黃沙道中》賞析
黃沙道,又稱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的西面,辛棄疾住在帶湖的時候,常常經過這里。困居于上饒帶湖這個小天地中的幾年,他的生活是寂寞的,思想是苦悶的,一些寄情于山水的詞作,便是這期間創作的。   上片寫景,勾勒出一幅鄉土氣息濃郁的春日山野景物畫面。“句里春風正剪裁”一句,造句奇特新穎,“句”,通“勾”,彎曲之意。“句里春風”,極寫春風柔和,隨著山形彎轉吹拂;“正剪裁”,用擬人手法,說春風如能工巧匠,“剪裁”著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春風到處,萬象更新,草木向榮,自有妙不可言的景象,“溪山一片畫圖開”,這“畫圖”便是春風“剪裁”的結果。后二句寫在這美好的大自然中活動著的人和動物,“輕鷗”、“荒犬”、“野婦”,禽、獸、人的活動給這“一片畫圖”增添了勃勃生機。這里既有大自然的美,又有山間的生活美,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當時正在閑居的辛棄疾,已經開始走出書齋,接觸了新鮮活潑的現實生活。   過片之后,先寫象征美好品格的“歲寒三友”:松、竹、梅。“松共竹,翠成堆,要擎殘雪斗疏梅。”初春時節,春寒料峭,松、竹枝葉上的殘雪尚未完全融化,但其枝葉已經蒼翠欲滴,煞是引人注目。單憑這一點,它要與那“疏梅”爭芳斗妍。這里暗喻當時主戰派的首領韓侂胄與主和派的斗爭。“畢竟無才思,時把瓊瑤蹴下來。”“瓊瑤”,美玉。“瓊瑤明指點綴松、竹的晶瑩的雪花,暗喻朝廷中的忠臣良將。“蹴下來”,說的是這些人遭受貶謫。公元1194年韓侂胄罷免了右丞相趙汝愚引進朝廷的朱熹的“侍郎”職務,次年趙汝愚的相位也被免去,接著把他逐到永州,辛棄疾也因為與趙汝愚關系密切,做了他們權力之爭的犧牲品,接連受到貶謫。韓侂胄力主抗金,這是辛棄疾贊成的,但對他憑個人的好惡排擠一些賢能的人,深為不滿,“畢竟無才思”,實際上是辛棄疾對韓侂胄的看法。“蹴”字用得很生動,暗含韓侂胄把許多有才能的賢德之士“踢”開之意。   這首小令既賦物又言情,寫自然景物曲盡其妙,同時又含蓄地在其中寓以深意,其藝術價值是很高的。
15.(8分,每句1分)
(1)云無心以出岫,景翳翳以將入。
(2)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3)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
(4)以手撫膺坐長嘆,畏途巉巖不可攀。
(5)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五、(21分)
16.有才華,熱愛藝術,在繪畫、雕刻方面都很有造詣;溫良、和善、懂得感恩;有些勢利,有等級觀念,順境時漠視真摯情意。(4分)(意思對即可)
17.情節:受盡歧視,花房邂逅----花房交往,感受溫暖-----重戴桂冠,冷落花農-----再次落魄,重拾真情。
妙處:制造波瀾,吸引讀者;在對比中刻畫人物,突出個性;有利于表現主題。(情節、妙處各3分,意思對即可)
18.示例一:雕花煙斗是小說的線索。小說的標題是雕花煙斗;雕花煙斗貫穿小說所有情節,使得作品結構嚴謹;它是連接兩個人物的紐帶,畫家雕刻煙斗,贈送煙斗,為煙斗而悔恨;花農欣賞煙斗,接受煙斗,臨終前叼著煙斗。雕刻的最精美的煙斗應該屬于心靈最美的人,畫家的悔恨,表現了作者對人性純美和人性弱點的重新審視。
示例二:鳳尾菊是小說的線索。鳳尾菊貫穿小說的所有情節,使得小說結構謹嚴;它是連接兩個人物的紐帶,花農養鳳尾菊,畫家喜歡鳳尾菊,花農幾次給畫家送鳳尾菊,臨終前還叮囑兒子給畫家送鳳尾菊;鳳尾菊是花農美好心靈的象征,象征善良、單純、溫厚、自然而然的人情,表現了作者對美好情感的歌頌。(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觀點明確2分,分析充分5分)
19.AE(B項對老范的語言描寫作用分析有誤,“無知、傻氣”表述錯誤。C項“表現了他們父子信守承諾”說法不夠確切。D項“深刻批判了人們的虛偽”的說法于文無據。)
六、(15分)
20.未寫出人物心情變化的9分以下給分。沒有運用聽覺、視覺或修辭每處扣2分,銜接不好語言欠流暢酌情扣分。少15字扣1分,出現錯別字3個以內不扣分,3個以上酌情扣分,重復出現的不算。
七、(50分)
21.作文。
按《2012江西高考作文評分標準》評卷
例文參考:
守住自我
在這充滿未知的大千世界,我們要實現自我,就必須守住自我——堅守內心的坐標軸。
人生中的守與變
古人云:修身養性,然后治國平天下。修身、養性其實就是守住自我的同時改變自我的過程。那么守什么,又變什么呢?
守住自己的誠實,守住自己的夢想,守住自己的靈魂。改變自己的懶惰,改變自己的平庸,改變自己的人生。守,給自己一片心靈的凈土,變,給自己一個提升的空間。
屈原汨羅江的一躍,守住了自己的公正廉明,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李白大唐宮殿門前的毅然轉身,守住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豪氣;朱自清對美國空投糧食的拒絕,守住了文人的一身正氣。他們是中華的驕傲,是歷史上的星光。他們的守,守住了靈魂,為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民族精神的傳承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一個“守”字,簡單幾筆,卻留了人類最高貴、最獨特的靈魂;一個“守”字,多少行動,才能真實的闡釋他。守住自我,即使舉世混濁,也能擁有一棵看守心靈月亮的樹。
變,是好的,是需要勇氣的。可怎樣變,就決定怎樣的人生。李斯變了,從一個本可留芳百世的興國者變成一個與小人為伍的奸臣,這變,是可恥的。唐玄宗變了,從“開元之治”到“安史之亂”,從一個明君到一個只知享樂的昏君,這變,是可悲的。可是還有一些人,他們變了,讓我眼前一亮。邰麗華改變自我對黑暗的盲從,從一個聾啞人到美麗舞者的蛻變,譜下了世間最美麗的心靈之舞;奧普拉溫弗瑞改變了對黑人命運的盲從,憑借一個人可以清貧困頓,但決不可沒有夢想的簡單信念,寫下了從丑小鴨到黑天鵝的美麗蛻變,成就了一代傳媒女皇。改變自己,從平庸到出眾,從平凡到不平凡,從膽怯到勇敢,從成功到失敗,我們做得還很少,路還很長。
守,變,應是我們共同的追求。不死守,不亂變,改變我們性格上的缺憾,守住我們靈魂上純潔,才能造就獨一無二,光彩照人的自我,才能寫下精彩絕倫,波瀾壯闊的一生
為你而守,為你而變,我珍貴的人生。
附:《2012江西高考作文評分標準及細則》
?
等級及分值
總體標準
細   則








一類卷
(45-50)
準確理解材料,角度恰當,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內容充實,感情真摯,結構嚴謹。有新意,有文采。
(50—49)
符合總體標準并具備以下之一:①語言樸實無華而有一定功力的。②在文體應用、立意、構思等某一方面有創新的。③在結構或語言等方面有瑕疵的。
(48—47)
符合總體標準并具備以下條件:在結構、立意、文體某一方面有創新,但結構或語言等方面略有不足的。
(46—45)
符合總體標準,但在結構或語言方面有不足的。
二類卷
(44-39)
理解材料基本準確,角度較適當,立意較深刻,中心明確,內容較充實,感情真實,結構完整,語言通順。
(44—43)
基本符合總體標準并具備以下之一:①能從材料中引出有意義的道理。②
有靈氣、有新意,
但在內容、結構、語言某一方面有不足的。
(42—41)
基本符合總體標準并具備以下條件:
①能從題意中引出一定道理。②有靈氣、有新意,但在內容、結構、語言某一方面有不足的。立意深度不夠,但平穩充實。
(40—39)
基本符合總體標準并具備以下條件:
能從題意中總結出一定的道理,但語言有華而不實之處的。
三類卷
(38-33)
尚能理解材料,角度尚恰當,立意一般,中心尚明確,內容尚充實,感情尚真實,結構基本完整,語言基本通順,偶有語病。
(38—37)
符合總體標準且不就事論事的。
(36—35)
符合總體標準但就事論事或故意拔高(升華不自然)
(34—33)
符合總體標準但羅列現象,泛泛而談,缺乏思考或認識膚淺的。
四類卷
(32-27)
偏離材料,角度或立意不當,中心不明確,內容單薄,結構不完整,語言欠通順,語病較多。
(32—31)
(30—29)
(28—27)
五類卷
(26-0)
符合以下一項即為五類
①脫離材料
②文理不通
③全文不足400字
(26—21)
符合下列之一:①脫離題意,內容單薄空洞但完整成文;②全文不足400字但完整的。
(20—15)
文理不通、不知所云,有文章之形,而無文章之實的。
(14—0)
不成文的:9分以下。經查證為全文抄襲的:0分。
補充細則:
1.必須寫成議論文,寫成其他文體的,一律在30分以下給分。
2.在主題思想上,要健康積極,諷刺、批判、批評言論,若健康積極、見解深刻、獨到的,應該給予肯定,給予高分。“偏離題意、中心不明確、內容不當、思想不健康、感情虛假”,閱卷老師將視考生各點達到的程度給0—5分。
3.150字雷同文字,就算是抄襲。發現抄襲的文章,一律在15分以下給分。鼓勵寫真情實感的作文,寫真實的生活,真實的自我,真實的感受和認識。
4.語病—處減一分,錯別字一個減一分(重復的不計),共扣滿3分為止。字數不足800字的,每少50個字扣1分,扣滿5分為止;字數不足400字,結構嚴重殘缺,已判為四等卷的,字數可不另扣分。
5.內容分、表達分、發展分只能在相鄰等級之間打,不能跨檔打分,如:內容四等,發展不能打一等。
6.缺題目扣2 分。
7.如下方面的亮點要予以特別關注:①有較高的立意;②能選取比較新穎、生動、有個性的材料作為事實論據;③論證有層次感、立體感;④議論語言有邏輯性和文化底蘊。
8.文面不整潔,酌情扣1-2分。文面整潔美觀,酌情加1-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山县| 安图县| 德州市| 霍山县| 光泽县| 新建县| 旅游| 岳普湖县| 平罗县| 鱼台县| 饶阳县| 康定县| 枣强县| 卢湾区| 金坛市| 莱州市| 榕江县| 商南县| 贺兰县| 昭通市| 康乐县| 拉孜县| 达孜县| 怀安县| 北辰区| 华亭县| 兴仁县| 旌德县| 塔城市| 惠州市| 通辽市| 黄大仙区| 和平县| 乾安县| 遵义市| 中宁县| 凉城县| 中阳县| 博野县| 尉犁县| 宁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