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政治部編版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3.1《偉大的改革開放》教案一、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通過學習我國改革開放的背景和進程,認同改革開放的必要性,深刻領會改革開放的巨大歷史意義,以及其對世界發展中國家的借鑒價值,社會主義作為新的社會形態具有強大生命力,從而增強我國深化改革開放的信心,增強對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認同感,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2.科學精神:辯證的看待改革開放的成就,深化對改革開放的認識,深化對黨的堅強領導、人民群眾的勤勞和智慧的認識,同時通過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的抵制和滲透,明確雖然我們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就,但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培養學生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二、重點難點重點:改革開放的進程,改革開放的歷史意義難點:改革開放對新征程的啟示三、教學過程本框設計可分為以下部分:總議題:改革開放何以偉大?師:改革開放我們從初中就學習了,那什么是改革開放呢?(生: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師:本框題目在改革開放前加了“偉大的”,那么改革開放為什么是偉大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索——改革開放何以偉大。議題1:背水一戰 甩掉包袱——偉大的轉折材料:改革開放前市民生活、村民生活以及外交團出國的場景“文革”結束后,1978年中央決定由副總理谷牧帶隊,選了20多位主管經濟的高干,出訪西歐五國。這些高干出國后諸多不習慣。賓館等場合到處是落地玻璃門,工作人員提醒千萬別碰頭,但有一次還是碰碎了眼鏡。吃冰激凌,有人怕涼,就有人說:“可以加熱一下嘛。”言談舉止,笑話不斷。一個十多億人口的大國,一個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在世界舞臺上竟是這樣地手足無措。出國前腦子里想的是西方正在腐朽沒落,我們要拯救世界上三分之二受苦的人。但眼前看到的富足、繁榮讓他們天天感嘆,處處吃驚。西德一個露天煤礦,年產煤5000萬噸,只有2000名職工,最大的一臺挖掘機,一天就產40萬噸。而國內,年產5000萬噸煤大約需要16萬名工人,相差80倍。法國一個鋼鐵廠年產鋼350萬噸,職工7000人;而武漢鋼鐵公司年產230萬噸,有6.7萬人。我們與歐洲的差距大體上落后20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問題:當時為什么我們的人民和國家會有這樣的一個處境?你如何看待社會主義建設探索中的三次嚴重失誤?這三次失誤給我們國家的哪些方面造成了打擊?(學生回答)總結:①國民經濟:計劃經濟體制僵化,企業生產力低下,片面強調重工業。②民生問題:人民生活溫飽問題尚不能解決。更談不上住行方便。③政治思想:思想上沒有完全擺脫左傾干擾,黨內組織問題依然嚴重。④國外現狀: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下,西方國家加速前行,把中國遠遠甩在身后。如果現在再不進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鄧小平小組討論:結合材料和自己家庭生活的變化,說說改革開放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哪次會議上作出的?這次會議都作出了哪些重要決策,有什么重大意義?改革開放時間:1978年12月改革開放標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①思想路線:“左傾”錯誤→馬克思主義②工作重心:階級斗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③偉大轉折→改革開放議題2:腳踏實地 星火燎原——偉大的道路過渡:材料一 改革開放的歷程第一階段:起始階段(1978年——1992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對內改革:①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②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十二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對外開放:特區——沿海城市——沿海開放區——內陸(點—線—塊—面)→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全方位:對所有國家開放;多層次:不同地區不同程度的開放;寬領域:各個領域開放。第二階段:新階段、新水平(1992年——2013年)——南方講話和十四大對內改革:社會主義市場體制對外開放:成功加入世貿組織→改革開放逐步深化,并取得重大突破。第三階段:全面深化改革階段(2013年以后)——十八大以來對內改革: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十四五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外開放: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對全面深化改革和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做出部署。→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材料二:改開40年,衣食住行變化。結合現實生活、視頻內容和教材p32-34任務①:談一談自己從小到大看到、聽到的象山的變化或者是自己家庭生活的變化,總結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方面的變化?小組討論: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滄海桑田的巨變,請同學們對比現在和多年前生活的變化,討論改革開放有著怎樣的意義?任務②:縱觀整個開放進程,你有哪些發現呢?改革開放進程中的領導核心和主體力量是誰?要求:小組討論3分鐘,一四大組完成任務①,二三大組完成任務②。師: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不僅我們象山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們國家也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展示圖片)從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環境、民生等各個方面看,我們國家都取得了偉大的成就。然而這一切變化都是改革開放帶來的。1.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改變四個面貌、迎來三次飛躍、一個重要法寶、一個必由之路、兩個關鍵一招2.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 主體力量——人民群眾議題3:不畏艱險 勇往直前——偉大的精神議一議:目前,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對內改革陷入困境。與此同時,國外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的對外開放也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對外開放受阻。于是出現了一些“改革開放停一停、歇一歇”的聲音。任務:面對改革困境、開放障礙,你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要不要“停一停、歇一歇”?請說明理由。實踐是永無止境的,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是永無止境的。改革:改與生產力不相符合的生產關系、上層建筑開放:吸收國外的優秀成果幫助改革師:2018年,也就是改開一百年的時候,國家表彰100位改革先鋒,以此來弘揚宣傳這四十幾年來凝聚成的改革開放精神——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總結:師:我們國家目前的國內生產總值在全球排名第二,那么我們有沒有可能超越美國呢?一起來看一下全球排名預測。(播放視頻)我們在2028年的時候超越了美國,也就是7年之后,7年之后這個社會就是你們的舞臺,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要為改革開放、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我宣誓: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我是中國青年我是祖國忠誠的兒女先輩夙愿在胸復興大任在肩今天我們莊嚴承諾奮斗有我 讓人民更加幸福奮斗有我 讓祖國更加昌盛百年傳承 今日到我激蕩未來 壯志在我青春萬歲 強國有我材料題:《春天的故事》的歌詞寫到:“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喚醒了長城內外,春暉啊暖透了大江兩岸。啊,中國,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走進萬象更新的春天。“ 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春風啊吹綠了東方神州,春雨啊滋潤了華夏故園。啊,中國,你展開了一幅百年的新畫卷,捧出萬紫千紅的春天。”(1)為什么說1979年“是一個春天”,這里的“春天"指什么 歌中這位“老人”指的是誰 請你用一句話評價這位老人。這位老人是指鄧小平同志。評價: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春天”的到來與黨的哪次重要會議的召開相關 這次會議有何偉大的歷史意義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有關。意義是: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2)“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和什么相關 明確了什么樣的發展目標?與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有關。明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六、板書偉大的改革開放偉大的轉折——背景、歷程偉大的道路——意義偉大的精神——敢闖敢試 敢為人先作業:完成本框課時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