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4經典結構的欣賞教學設計【一】、課標“能從技術和文化的角度欣賞并評價典型結構設計的案例”【二】、教參“教學中我們要把握欣賞的目的,不僅僅是要學生學會欣賞。從兩個角度欣賞,但不是把這兩個角度截然分開。要看它們是如何既實現了結構的功能,又巧妙地解決受力問題,是如何在結構中體現、滲透技術文化,又是如何將解決受力與藝術美結合起來,給學生以啟示。”(教參中的這句話給我的啟示比較大:不光要關注“技術”和“文化”兩個角度,還要關注二者的聯系。這也是我整節課教學設計的依據)【三】、教材從技術和文化角度賞析結構設計作品。教材中提到“經典的結構應該把結構的‘功能’與‘形式’恰當的結合起來”,這里的“功能”就是本節提到的“技術角度”,“形式”就是本節提到的“文化角度”。但教材中案例的呈現形式,有些割裂了技術與文化之間的聯系,“技術”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應該結合起來,兩方面完美融合、共同作用于產品,這個產品才能稱為經典結構。所以我將教材案例的呈現形式稍作改變,讓學生參與到具體案例的分析與設計中,從而體會技術和文化的內在聯系,感受經“經典”的含義。【四】、教學目標依據課標和教參,結合教材實際情況,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總目標:通過對典型結構的賞析,使學生既關注結構的技術特征,又能在自己設計的作品中注入更豐富的文化內涵。知識與技能:1、學會觀察結構的實用性和美2、能從技術和文化的角度欣賞并評價典型結構設計的案例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參與具體案例的分析與設計,從而體會技術和文化的內在聯系,感受經“經典”的含義。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參與具體案例的設計,讓學生感受設計的魅力,培養學生熱愛設計的情懷通過分析具體案例,培養學生善觀察、勤思考的品行通過經歷失敗和尋找成功,培養學生勇于面對失敗和堅忍不拔的精神【五】、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一、情境導入 1、竹蜻蜓介紹:竹蜻蜓是我國古代一大發明(公元前400年)。這種簡單而神奇的玩具,曾令西方傳教士驚嘆不已,將其稱為“中國螺旋”。20世紀30年代,德國人根據“中國螺旋”的形狀和原理發明了直升機的螺旋槳,為現代直升機的發明提供了啟示。萊特兄弟小的時候,他們的父親給他們買了一個竹蜻蜓,從此,兄弟倆的一生與飛行接下了不解之緣。總結:在“我們”的手中是一個好玩的玩具,傳到西方卻變成了帶領整個人類飛翔的螺旋槳,這,歸根結底應該算作“我們”的功勞,中國人還是很聰明的,要相信國人的智慧!我們來看下一個玩具:風箏 感受中國古代的經典結構及古人的智慧,培養學生愛祖國、愛科學的情懷2、風箏公元前1000年,中國人最先放風箏,19世紀英國發明家克雷由風箏產生靈感而發明滑翔機,風箏飛上天空為飛機飛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靈感。總結:這又是源于中國人的發明3、飲水鳥介紹:飲水鳥是一種古老的中國玩具,在上世紀30年代時一本國外的科普讀物 ( http: / / baike. / view / 3422311.htm" \t "_blank )上,之后就銷聲匿跡 ( http: / / baike. / view / 89216.htm" \t "_blank )了。這只神秘的“飲水鳥”發明時間不可考證。它的神奇之處在于:它看上去沒有任何外來的動力,卻能不停地點頭“喝”水,猶如一臺永動機。就連愛因斯坦看后都十分驚嘆飲水鳥的設計。原理:飲水鳥是一個由“頭泡”和“尾泡” 構成的密閉容器;容器內裝有易揮發的乙醚液體;汽室1和汽室2中充滿乙醚的飽和蒸氣;平時,鳥身略向前傾,頭部有吸濕層;啟動時給吸濕層滴足夠的水,水因蒸發而吸熱,使汽室2中的溫度降低,導致氣壓變小,汽室2中液體沿玻璃管往上升,于是整體重心上移(如圖乙所示),鳥身前傾,鳥嘴 “喝”水;此時“頭泡”和“尾泡”通過玻璃管連通(如圖丙所示),兩汽室中的乙醚蒸汽混合,壓力差消失,乙醚液體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尾泡,整體重心下移,于是漸漸直立起來。由于“喝”水時,鳥嘴接觸水面,沾濕了吸濕層,水蒸發吸熱。于是它又開始循環工作。總結:竹蜻蜓、風箏、飲水鳥這些雖然只是玩具,但卻凝結著中國人的智慧,讓世人驚嘆。這樣的巧妙設計,中國還有很多,這些都代表著中國人的智慧,是我們的驕傲。所以我要為我們的祖國點個“攢”,同時也相信大家能產生出色的設計。下面我將帶大家經歷一個事物的分析和設計過程,來感受一下經典的含義:二、探究體驗 播放“滾動人玩具”視頻問題1:視頻中展示的是一個小人不停翻滾的過程,請問:這是一個永動機嗎?預計答案:不是問題2:它為什么能自己翻滾?猜測:將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問題3:想達到這樣自動翻滾的效果(功能),里面存在什么奧秘?學生猜測:…… 木頭人里面有小球(學生提出想法的同時,其他同學可以質疑) 木頭人里面有奧秘(各種猜測) 1、通過讓學生參與到具體案例的分析與設計中,從而使其體會“技術”和”文化”的內在聯系,感受經“經典”的深層含義。2、培養學生善觀察、勤思考的品行。3、通過經歷失敗和尋找成功,培養學生勇于面對失敗和堅忍不拔的精神問題4:下面重新播放視頻,請你仔細觀察,看看能發現什么?回放錄像:學生仔細觀察 1、每次都是紅帽子在上面。2、木人的四肢與軌道正好吻合(木人每次翻滾都學會以“胳膊”或“腿”作為支點轉動)3、放木人的時候,好像悠了一下環節5:同學們仔細觀察,發現了這些小細節,我根據這些嘗試的做了一個木人! 演示“大號、有硬幣的木頭人”環節6:請同學們幫我分析失敗原因學生分析:高度差不夠?制作過程不夠嚴格(有誤差)?教師分析失敗分析:會不會是“胳膊”與“腿”的間距太大,不好翻過來。環節7:偶然原因,助推成功! 在第二天,偶然間,我發現硬幣好像粘的有點歪,所以我把硬幣取下來了,索性沒有硬幣的情況下嘗試了一下。 演示“大號無硬幣的木頭人”總結:其實,這個結構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復雜,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結構,但卻能呈現出神奇的效果,所以經典不在乎有多復雜,而在乎“巧妙”!這個結構就是巧妙的利用木人的重力和慣性使其自動翻滾。(寫板書)環節8:發現問題—軌道太短,需要加長軌道。 演示“小號、無硬幣的木人”問題9:請你分析為什么這個小號的木人不能自動翻滾?學生猜測:高度不夠 教師加高軌道左邊,進行演示(失敗)環節10:請仔細對比大號木人與小號木人,尋找原因(學生親自試驗) 主要原因:木人雖然縮小,可是鐵絲沒有縮短,所以鐵絲的比重增加,不能使重量集中在木人上,導致木人自身重量不足以帶動自身旋轉。問題11:請你想辦法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造? 演示“小號、有硬幣的木人”(成功)問題12:這個木頭人功能上已經實現,可是總感覺并不完美,還缺點東西,缺點什么東西?學生思考……展示“魔術杯”,感溫變色技術早就有,一直平平淡淡、不溫不火,當這項技術“遇見”“巧妙的設計”就產生了神奇的“效果”。我們這個木頭人可不可以也加入些這樣的東西,注入一些寓意或者故事?環節13:請同學們為這套裝置注入文化內涵!(請你開動腦筋想一想可以為“木頭人”加入哪些寓意或故事?) 光頭強抓熊大 龜兔賽跑 貓捉老鼠日月交替不管你走多遠,我都會追到你蜜蜂采蜜魚躍龍門狗吃骨頭【總結】:通過剛才這個環節,同學們利用豐富的想象力,為這個木人注入了“靈魂”,使它變得“鮮活”起來,這樣我們的設計才完整,才能稱得上經典。……看板書……我們再來看看這個設計,這個設計的亮點主要有兩個方面:(板書加重)1、一個是它的原理(功能的實現)2、另一個是剛才我們同學為其注入的“靈魂”這兩個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才能稱為經典的設計。(第一個是在客觀上實現功能,第二個是在精神上實現升華。)這就是我們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滑動黑板)——賞析結構作品的兩個角度:技術角度,文化角度 優秀的結構設計不僅表現在結構的實用功能上,也表現在形式上,特別是功能與形式的巧妙結合和統一!這是我們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欣賞結構的兩個角度。下面我們從這兩個角度一起來欣賞一下下面的案例:三、知識應用 介紹文書菩薩 文殊菩薩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代表形象是手托石塔,這座石塔和托塔的手臂,懸空支出,總體重量將近千斤,手臂很容易斷裂,這個施工帶來了很大難度。(對于整個結構來說,結構的穩固耐用屬于技術角度,)請同學們仔細觀看圖片,分析圖片是如何解決這難點的?巧妙地借助寬袍袈裟,將重心引到主像身上,同時不失佛教的造像規律和佛像的莊嚴美感。重慶銅梁的邱少云紀念館門前的雕塑手托著槍老是要掉,后來雕塑家根據文殊菩薩托塔的原理為他披了一件披風后就不掉了!教師總結:在中國,像這樣的經典結構還有很多,很值得我們花時間好好欣賞,但由于時間限制,本節課不做過多介紹,留做下節課欣賞,下節課我將帶大家欣賞一個偉大的建筑:這個建筑距今2500年,采用仙山樓閣式的組合藝術,和山谷渾然一體,并且經歷無數的山崩、地震、風雨侵蝕卻始終屹立不倒2500年前工匠智慧,在懸崖峭壁上創造出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偉大建筑。 本環節主要是通過具體的案例應用所學知識,引導學生從技術和文化兩個角度欣賞典型結構四、總結 下面來復習一下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欣賞經典結構的兩個角度——技術、文化。請同學們根據本節課所學知識做下面的連線題教師總結:下面總結一下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滑動黑板)左半黑板:本節課,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感受了這個木人的設計過程(制作過程是由老師完成。同學們參與了設計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我們想辦法解決了,然后又出現了新的問題,我們有繼續解決了新的問題,雖然經歷了多次失敗,但都通過同學們的仔細觀察和積極思考解決了,最后獲得了成功!我們也因此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設計給我們帶來的魅力! 我們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得出了本節課的主要知識(滑動黑板):技術角度:……文化角度:……“左半部分黑板”是我們的教學過程,通過這樣的過程,我們得出“右半部分黑板”的知識與技能,這是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但我想要告訴大家的不止這些,我想告訴大家的還有(撕掉上面的紙):通過這個設計過程“感受設計的魅力”,并且遇到困難要“善觀察勤思考”,“相信自己”,培養自己“面對失敗,堅忍不拔”的精神。我覺得這些品質更加的重要,對我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會有一定的幫助。 梳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對本節課有更清晰的認識五、作業 請同學們收集值得我們驕傲的中國的結構,下節課和大家分享。 為下節課欣賞結構提供素材【六】、板書設計1、板書設計(第一版)2、板書設計(第二版)巧妙的利用木人的重力和慣性使其自動翻滾。是永動機嗎 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奧秘/原理?還缺點什么 注入文化內涵光頭強抓熊大、龜兔賽跑、貓捉老鼠技術角度:功能的實現,穩固耐用,材料使用,工藝等。文化角度:文化寓意、個性特征、美學原則、民族、習俗方面特征。PAGE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