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高一政治人教統編版期末復習重要知識點匯總(1)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第一框: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1.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原始社會低下的生產力使人們不得不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平均分配勞動產品。這是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2.原始社會的氏族制度在原始社會,按照血緣關系結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單位。在氏族制度下,人們通過氏族議事會管理集體事務,一切大事都在議事會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討論決定。到了原始社會末期,一些近親的氏族構成部落,有的部落聯合起來組成部落聯盟。3.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的條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建立,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是要有大批失去生產資料、有人身自由、能夠自由出賣勞動力的人;二是要有開辦資本主義企業所必需的大量貨幣當作資本。在歷史上,西方資產階級依靠暴力、通過掠奪促使這兩個條件形成。”4.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點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5.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資本家擁有生產資料并雇傭工人進行生產,為了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不斷加大對工人的剝削;廣大工人沒有生產資料,在經濟上受剝削、政治上受壓迫,成為受苦最深的階級。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資產階級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采取了一些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但這些措施沒有也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及其剝削關系。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貫穿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始終,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生產社會化的程度越高,資本、生產資料、勞動產品就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里,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就越不可避免。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雖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第二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1.剩余價值理論的意義①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揭示了資本家組織生產的目的是獲得剩余價值,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是剩余價值的生產。②剩余價值理論科學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條件下資本家和雇傭工人之間的關系,揭示了兩大階級之間的對立,對工人認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階級覺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①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②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第一次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任務和策略原則,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③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3.唯物史觀的重要意義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揭示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們對美好社會的追求建立在科學認識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2)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第一框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2.為什么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近代中國發展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第一,帝國主義入侵下的環境不允許;第二,帝國主義同封建勢力相勾結,條件不具備;第三,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力量過于弱小,無力承擔通過改革和革命而建立資產階級國家的重任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一是就領導權來說,新民主主義革命不是由資產階級領導,而是由無產階級領導,這一點具有決定性意義:二是就革命前途來說,不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和資本主義制度,而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三是就所屬世界革命范疇來說,它已不屬于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4.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只有完成前一個革命才能完成后一個革命,這兩個革命階段必須互相銜接。5.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的時間及意義時間:1949年10月1日。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制度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終結了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欺凌中國人民的歷史。新中國的誕生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6.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第二框: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1.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一是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二是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三是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四是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2.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我國取得的成就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農業方面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發展,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長足進步,人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變,科技發展取得重要突破,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3)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第一框 偉大的改革開放1.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改革開放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978年到1989年,實行改革開放,成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二階段是從1989年到2002年,推進改革開放,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問21世紀;第三階段是從2002年到2012年,加快改革開放,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四階段是2012年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2.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1978年以來,中國改革全面推進,對外開放向縱深發展。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招。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第二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1.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相結合,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功開創、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鄧小平理論①創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創立了鄧小平理論。②主要內容: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①創立: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②重要作用:在國內外形勢十分復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的為偉大工程,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科學發展觀創立: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審視國際國內新的形勢,通過總結實踐、展望未來,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難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對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中國為什么能夠成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內涵: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適合時代發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確道路。只有這條道路而沒有別的道路,能夠引領中國進步、增進人民福祉、實現民族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1)內涵: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地位: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足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1)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2)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顯制度優勢、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這一制度,堅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體系,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各方面體制機制等具體體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國家層面民主制度同基層民主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既堅持了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又借鑒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設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國國情,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1)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2)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4)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第一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1.新時代的內涵(1)地位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2)表現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戮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2.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1)社會主要矛盾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2)地位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標志。(3)基本國情和國際地位沒有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3.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的要求(1)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堅持好、發展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無比崇高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接續奮斗。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要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在實踐中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2)三個“一以貫之”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開新局于偉大的社會革命,強體魄于偉大的自我革命,在廣袤國土上繼續書寫近十四億中國人民偉大奮斗的歷史新篇章。第二框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1.中國夢的本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把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為一體,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表達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景,已成為激蕩在近十四億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為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大同心圓。(1)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國夢的主體,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和享有者。(2)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夢。中國夢就是要讓每個人獲得發展自我和奉獻社會的機會,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3)中國夢是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也同世界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中國將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2.抓住歷史機遇期(1)機遇千載難逢,機遇稍縱即逝,要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2)新時代歷史機遇期,是中華民族強起來、實現偉大復興的機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更加成熟,更具引領力、感召力的機遇,是中國人民創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機遇,是中國共產黨從建黨百年邁向執政百年、進而鑄就千秋偉業的機遇。只有緊緊抓住這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銳意進取、埋頭苦干、善于創新、永不懈息,才能不負時代的要求、歷史的期待。第三框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1)思想層面:“八個明確”(2)實踐層面:“十四個堅持”(3)十四個堅持的重要意義2.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容概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容概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容十分豐富,涵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領城、各個方面,構成了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相互貫通的思想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是“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原創性貢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通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貫通歷史、現實和未來、貫通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領域,既堅持了老祖宗,又講了很多新話,使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原創性貢獻。4.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意義(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2)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