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設計的一般過程一、教材分析本節課是課本第三章第一節“設計的一般過程”,教材通過便攜式小板凳的設計,闡述了設計應遵循科學合理的基本程序,即發現和明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測試、評估及優化,產品的使用和維護。本節內容與后繼各章節(第四至第八章)形成總分關系,為深入學習后面各章節作鋪墊。學生通過本章節的學習,體驗到科學合理的設計過程有助于設計活動的順利開展,理解遵循設計的一般過程的重要作用,從而養成良好的設計習慣和技術素養。建議2課時。二、學情分析學生在前面兩章中通過我們大量的事例了解了部分設計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但是沒有嘗試到親自設計的感覺,本節需學生通過動手實踐體驗設計的一般過程,這是學生第一次自己動手設計和制作作品,學生一定會很有興趣。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可能會碰到不少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所以一定要讓學生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并鼓勵學生克服困難,應難而上。同時,為了防止在第一次動手操作就碰上過多的困難,所以這次制作內容不宜定得太難,我們就選擇了設計制作小板凳,使他們能感受到把設想轉變為產品的過程。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生活中對設計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缺少具體的理性認識,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探究實踐來提升。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2)知道設計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多個方案。(3)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2.過程與方法(1)通過具體的設計案例,讓學生體驗設計的一般過程。(2)通過對小板凳設計需求的分析,提高對事物的分析能力。(3)經歷技術方案的呈現的過程,體驗意念具體化和方案物化過程中的復雜性和創造性,發展動手實踐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讓學生知道在技術設計中發現問題的重要性,形成平時注意觀察身邊事物的生活習慣。(2)體驗解決問題過程的艱辛和獲得成功的喜悅。(3)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合作精神。四、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掌握設計應遵循的一般過程難點:如何制定設計方案,體現出方案的創新性和多種不同的方案五、教學方法教授、任務驅動、探究、合作學習方式六、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學課件PPT、瓦楞紙、相關工具等。七、教學策略本節課的內容以小板凳設計的一般過程為課堂教學主線,讓學生嘗試先理論后實踐的方式,先讓學生整體了解設計的完整過程,然后再在小板凳的設計實踐中獲得對設計的一般過程的感性認識,從實踐中總結理論知識。這有助于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達到新課標的理念。八、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播放設計新穎的作品進行引導。 學生觀賞,引發好奇。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對本課的好奇心設計與探究設計與探究 物品的設計要經歷哪些環節?開篇引題。 反思自己曾有的設計經歷,對設計的一般過程產生興趣。 通過課件的展示,指明其設計都要有科學合理的工作程序。請學生閱讀教材體會情境,明確任務:設計制作小板凳 由生活中的細節處發現問題,考慮設計制作一個小板凳。 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提問:你們設計時要考慮哪些因素?展示教具,引導學生分析小板凳有無改進的可能性。 學生討論回答學生思考討論 引導學生確定設計要求,并對小板凳有個直觀的印象。[小結]設計的第一環節:發現與明確問題從本質上說,設計是一個問題求解的過程。提問:在發現問題和明確要求的基礎上,接下來要干什么呢?[投影]制定設計方案的流程。收集信息:多渠道設計分析:找出主要問題方案構思:大膽構思方案呈現:以草圖呈現方案篩選:反復權衡請學生嘗試畫出其設計方案的草圖。并上臺展示 學生思考學生討論根據設計要求,學生繪制設計草圖,并分析評講自己設計方案的特點 讓學生繪制設計草圖,一方面是引起學生的參與感,同時提升課堂的活躍度,另一方面,通過學生的自評自講,在提供多個方案設計的同時也體現出學生在課堂主導地位。[小結]設計的第二環節:制定設計方案運用不同的材料、結構可以產生不同的設計方案;任何設計方案都有改進的可能性,好方案決不會僅有一個。設計與實踐 提問:如何將草圖轉變成模型? 學生思考并期待下一步的操作。 在學生迷惑下一步該如何處理時,及時提出設計第三環節的內容并指明這一環節需要親歷體驗設計項目:設計制作小板凳設計要求:結構穩固易于制作造型美觀提出小組合作的要求 根據老師的引導,各小組通力合作,將自己的草圖繪制成樣張,最終制作出模型并上臺進行展示。 老師提出制作要求及小組分工要求,給學生一個明確的設計任務,讓學生將自己的設計思路轉為設計實物,提升技術設計的綜合能力。[小結]制作模型的第三個環節:制作模型或原型包括:繪制圖樣、制作模型或原型。設計與評估 引導學生從外觀對小板凳進行評價。 學生上臺展示小組設計作品,描述其特點。 引導學生自己根據設計要求,對設計作品進行初步評價,為探究設計的一般過程第四環節做一墊。告知學生產品是否符合設計要求,除外觀還必須進行各種測試、評估。 學生認真傾聽。[小結]設計的第四個環節:測試、評估及優化產品是否符合要求,必須進行各種測試、評估,以優化設計方案、完善產品原型。總結拓展 我們通過設計制作小板凳了解了設計的一般過程的前三個環節:發現與明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制作模型和原型。知道設計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多個方案,任何設計方案都有改進的可能性。這只是個小的設計,大的工業設計涉及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我們也要按照科學的順序動作,保證設計向著順利的方向發展。九、板書3.1設計的一般過程一、發現與明確問題二、制定設計方案三、制作模型與原型四、測試、評估及優化……十、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設計制作一個幼兒園的小板凳,來探究學習設計的一般過程。瓦楞紙具有成本低、質量輕、強度大而且環保等特點,所以我們選擇它作為制作小板凳的材料。至于結構和連接方式由學生思考討論并最終決定。優缺點:課堂上,各個小組發言積極,分工明確,大多數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值得表揚。但也存在不足,由于課堂時間有限無法展開,學生體驗不到如何收集信息以及怎樣進行設計分析。其次是有些同學受教材所限,思路打不開,設計制作的小板凳與教材作品很相似。解決辦法:案例的選取可以不局限于教材,這樣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想像。課前可以給學生布置相關任務,例如可以通過查閱資料、瀏覽網絡、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相關信息,同時和信息技術老師聯系,借助電腦對收集到的各種信息進行分析,這樣可以將課堂內容延伸到課外,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