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人口與人種(一》教學設計課題 4.1人口與人種(一) 單元 學科 地理 年級 七學習目標 1.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重點 歸納并掌握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的特點。難點 了解計算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密度;歸納四大人口稠密和四大人口稀疏地區。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課前檢測讀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判斷氣候:A圖的氣候特點為 全年年高溫多雨,為熱帶雨林氣候; (2)B圖的氣候特點為夏季高溫干燥,冬季溫和多雨,為地中海氣候; (3)C圖的氣候特點為全年高溫,降水一年分旱雨兩季,全年降水量較小,為熱帶草原氣候; (4)D圖的氣候特點為冬冷夏熱,溫差大降水少,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新課導入 2011年10月31日,世界在這一天迎來第70億人口。但這天讓人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呢?(展示圖片)第70億個嬰兒降生地球村,人們憂從何來?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進入“人口與人種”話題的探討。3、出示學習目標,學生齊讀。 提問學生上節內容,問題思考導入齊讀目標 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明確目標講授新課 二、教學過程:世界人口的增長第一學程: 學習任務主問題1:閱讀課本第70-71頁,結合圖4.1、圖4.2,歸納出世界人口增長的特點。 學法指導第一步:自學要求(3分鐘)學生自讀課本并結合圖4.1、圖4.2,找出世界人口的增長特點是什么?世界人口增長速度通常用什么表示?是由什么決定的?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的有哪些大洲,其中最高的是哪個大洲?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的有哪些大洲,最低的是哪個大洲?第二步:互學要求(2分鐘)有序交流。組長主持,組內互學,由D生先說,C生補充,B生及時糾錯。匯總意見。組內總結,A生總結人口增長的特點,綜合歸納。第三步:展學要求1、組長主持,有序展示,要求聲音洪亮,語言流暢。 2、其他小組認真傾聽,積極補充或質疑,對小組進行評價。 主問題1設計意圖結合教材文字敘述以及學生生活體驗,簡單了解世界人口的特點。學生初步了解世界人口的現狀,為人口問題的危機做鋪墊。主問題1預設答案世界人口增長特點:在 18世紀以前,人口增長十分緩慢;工業革命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才 大大加快;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世界人口 迅速增長 。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長率來表示。人口自然增長率越高,人口的增長速度越快。人口自然增長率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決定,即人口自然增長率=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從地區分布看,歐洲、北美_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個別國家甚至出現了負增長;_亞洲、非洲和 拉丁美洲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亞洲,人口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是 非洲。 按照學程學習任務,通過自學--互學--展學,三個環節,自主解決問題,學生小組參與研討并展示成果,同學補充,教師點撥評價并歸納。 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充分參與學習。第二學程:世界人口的分布 學習任務主問題2.閱讀課本72-73頁,結合圖4.4,歸納出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 學法指導第一步:自學要求(4分鐘)閱讀72-73頁后并結合圖4.4,人口疏密程度用什么表示?怎樣計算?找出人口稠密的地區,總結人口稠密的原因;找出人口稀疏的地區。第二步:互學要求(2分鐘)1、有序交流。組長主持,組內互學,由D生先說,C生補充,B生及時糾錯。2、匯總意見。組內總結,A生檢查,并對答案進行再次統一。第三步:展學要求1、組長主持,有序展示,要求聲音洪亮,語言流暢。 2、其他小組認真傾聽,積極補充或質疑,對小組進行評價。主問題2設計意圖通過閱讀圖4.4,會計算出人口密度,并找出人口稠密和人口稀疏的地區,不僅鍛煉了識圖能力,而且學生對世界人口的分布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主問題2預設答案人口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來表示。人口密度=某地區的 總人口÷某地區的 總面積。(1)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區:人口稠密區人口稠密的原因人口分布的共同特征亞洲的 東部和 南部 自然條件優越, 農業發展較早都位于中低緯度沿海的地區和 平原地區歐洲西部 、北美洲的 東部經濟發達, 工業 發展較早世界人口稀疏地區是: 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 氣候過于濕熱的雨林地區、終年寒冷的高緯度地區或 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第三學程:當堂檢測學習任務主問題3.1.某自然村2010年,該村年初總人口為6000人,當年出生84人,死亡12人,該村2010年度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是( A ) A.1.2% B.O.2% C.1.0% D.O.4% 2、甲地的面積1000平方千米,人口總數為20萬人,乙地的面積1500平方千米,人口總數為45萬人。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 )A.甲地的人口密度為200人/平方千米 B.乙地的人口密度為150人/平方千米 C.甲地的人口要比乙地稠密 D.甲地的人口比乙地人口多 3、下列四個地區,人口分布最稀疏的是( B) A.亞洲東部和南部 B.非洲北部 C.北美洲東部 D.歐洲 4.、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正確的組合是(A)。A.非洲和歐洲 B.亞洲和北美洲 C.亞洲和歐洲 D.非洲和美洲5.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人口稠密區A 亞洲東部,B 亞洲南部,這里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生產發展最早的地區。(2)人口稠密區C 歐洲,D北美東部,這里經濟發達,工業生產最發達的地區。(3)下列人口稀少區的氣候類型名稱是:E處于熱帶沙漠氣候,F處于 熱帶雨林氣候,G處于溫帶大陸性氣候,H尚未定居人口的原因是終年嚴寒.學法指導第一步:自學要求(“學法指導”設計)學生先獨立完成5道題第二步:互學要求(“學法指導”設計)組長主持,組內對改糾錯,把無法解決的問題反饋給老師。第三步:展學要求(“學法指導”設計)重點展示疑難問題,各小組認真傾聽,積極補充,質疑提問,對小組進行評價。主問題3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相互評價,及時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改正。主問題3預設答案(略) 按照學程學習任務,通過自學--互學--展學,三個環節,自主解決問題,學生小組參與研討并展示成果,同學補充,教師點撥評價并歸納 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充分參與學習。課堂小結 知識梳理世界人口的增長特點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自然增長率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決定。從地區分布看,歐洲、北美_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個別國家甚至出現了負增長;_亞洲、非洲和 拉丁美洲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亞洲,人口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是 非洲三、世界人口分布:(1)人口稠密區:亞洲東部,亞洲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東部,這里自然條件優越,經濟發達。(2)人口稀疏區: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 氣候過于濕熱的雨林地區、終年寒冷的高緯度地區或 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2、課堂評價3、課后作業 : 完成練習冊本節內容 學生回顧知識點,梳理要點。 及時鞏固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0張PPT)2011年10月31日,世界迎來了第70億名人類成員。全世界以無比復雜的心態,來迎接這“70億寶寶’’視頻:兩千年世界人口變化第一節 人口與人種(一)七年級地理學習目標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主問題1:閱讀課本第70-71頁,結合圖4.1、圖4.2,歸納出世界人口增長的特點。學法指導:第一步:自學要求(3分鐘)學生自讀課本并結合圖4.1、圖4.2, 世界人口的增長特點是什么?完成活動題。 世界人口增長速度通常用什么表示?是由什么決定的? 找出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最低的大洲?找出人口最多、最少的大洲?第二步:展學要求1、組長主持,有序展示,要求聲音洪亮,語言流暢。2、其他小組認真傾聽,積極補充或質疑,對小組進行評價。第一學程:世界人口的增長展學——1.世界人口增長的特點?1750180018501900195020002050年份204060801000人口/億世界人口的增長18世紀以前,人口增長曲線平緩,人口增長緩慢工業革命之后,人口增長曲線越來越陡,人口增長速度大大加快二戰之后,人口增長曲線更陡,人口迅速增長人口增長預測曲線:曲線變緩,增長速度趨緩人口基數大活動:認識世界人口增長特點70605040302010人口/億2011199919871975196019301830年份時間趨短人口增長速度趨快1003015121212每增加10億人口所需的時間/年特點世界人口增長人口增長的速度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自然增長率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年內出生人口/總人口*100%展學—2.世界人口增長速度通常用什么表示?是由什么決定的?人口死亡率=年內死亡人口/總人數*100%自然增長率>0, =0 , <0 分別代表什么含義?自然增長率>0正增長自然增長率 = 0零增長自然增長率< 0負增長非洲歐洲北美洲拉丁美洲1%增長率1億人口0.1%7.321.1%5.88大洋洲1.3%0.352.3%10.33亞洲1.1%41.661.0%3.51世界各大洲或地區人口數(2010年)和平均人口增長率(2005~2010)1.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非洲2.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大洲歐洲3.人口最多的大洲亞洲4.人口最少的大洲大洋洲閱讀左圖,找到展學——3.世界各大洲(除南極洲)平均人口增長率地球上的七十多億人口是不是均勻地分布在1.5億平方千米的陸地上呢?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勻學法指導:第一步:自學要求(4分鐘)閱讀72-73頁后并結合圖4.4, 人口疏密程度用什么表示?怎樣計算? 找出人口稠密的地區,試分析人口稠密區的分布特點及原因; 找出人口稀疏的地區,試分析人口稀疏區的主要自然原因;第二步:互學要求(2分鐘)1、有序交流。組長主持,組內互學,由D生先說,C生補充,B生及時糾錯。2、匯總意見。組內總結,A生檢查,并對答案進行再次統一。第三步:展學要求1、組長主持,有序展示,要求聲音洪亮,語言流暢。2、其他小組認真傾聽,積極補充或質疑,對小組進行評價。第二學程:世界人口的分布主問題 2:閱讀課本72-73頁,結合圖4.4,歸納出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比較兩個城市的人口疏密程度01020千米代表十萬人乙市甲市展學—1.人口疏密程度用什么表示?怎樣計算?人口密度 =某區域的人口數(人)該地區的面積(平方千米)亞洲東部亞洲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東部4123試分析四大人口稠密區的分布特點及原因1.分布特點: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平原地區2.原因:歐洲西部、北美洲東部:工業發展較早,經濟發達亞洲南部、亞洲東部: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展較早展學——2.試分析四大人口稠密區的分布特點及原因沙漠地區高原地區高緯度地區雨林地區412313高緯度地區沙漠地區試分析四大人口稀疏區的主要自然原因1.高緯度地區:2.高原地區:3.沙漠地區:4.雨林地區:過于潮濕終年嚴寒地勢高峻,終年嚴寒極端干旱展學——3.試分析四大人口稀疏區的主要自然原因第三學程:p73 活動題主問題1:讀圖分析影響人口分布的自然原因學法指導:第一步:自學要求(4分鐘)結合圖4.4及書后所附的世界地形圖和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圖3.28),完成1-3。第二步:互學要求(2分鐘)1、有序交流。組長主持,組內互學,由D生先說,C生補充,B生及時糾錯。2、匯總意見。組內總結,A生檢查,并對答案進行再次統一。第三步:展學要求1、組長主持,有序展示,要求聲音洪亮,語言流暢。2、其他小組認真傾聽,積極補充或質疑,對小組進行評價。活動題:分析影響人口分布的自然原因ABCDC地雖然處于中緯度地區,但位于青藏高原,地勢高峻,故人口稀少D地雖然處于中緯度地區,但位于撒哈拉沙漠地區,極端干旱,故人煙稀少A地地處平原地區,但緯度較高,冬季漫長而嚴寒,故人口稀少;B地雖然處于平原地區,但位于赤道附近的熱帶雨林地區,氣候過于濕熱,故人口稀少活動題:分析影響人口分布的自然原因世界人口分布圖中標注了A、B、C、D四個地區。回答:3.根據以上分析,填寫下表:地區 人口密度 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ABC 地處高原,地勢高俊,氣候終年嚴寒DABCD地處高緯地區,終年嚴寒地處赤道附近,氣候過于濕熱地處沙漠,極端干旱<1<1<1<1人口增長趨勢人口增長 人口增長速度人口與人種人口密度人口的分布 四大人口稠密區四大人口稀疏區亞洲東部亞洲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東部四大人口稠密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高山高原地區干旱的沙漠地區濕熱的熱帶雨林地區四大人口稀疏區課后小結:鞏固練習:1.該圖是某國人口自然增長率隨時間變化示意圖,該圖人口自然增長率增加的時段是( )A.①-②和②-③ B.①-②和③-④ C.①-②和④-⑤ D.②-③和④-⑤2.下列四個地區,人口分布最稀疏的是( )A.亞洲東部和南部 B.非洲北部 C.北美洲東部 D.歐洲3.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正確的組合是( )。A.非洲和歐洲 B.亞洲和北美洲 C.亞洲和歐洲 D.非洲和美洲3.某自然村2010年,該村年初總人口為6000人,當年出生84人,死亡12人,該村2010年度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是( )A.1.2% B.O.2% C.1.0% D.O.4%BAAC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1人口與人種(一) 教案.doc 4.1人口與人種(一).pptx 世界人口增長趨勢.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