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湖南省邵陽縣石齊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試題(7科11份,答案不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湖南省邵陽縣石齊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試題(7科11份,答案不全)

資源簡介

石齊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數學(理)試題
時間:120分鐘 滿分:150分
選擇題(共8小題,每題5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唯一正確的答案)
1、已知在中,,則
A. B. C. D.
2、不等式表示的區域在直線的( )
A.右上方 B. 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3、已知等比數列中,則
A. B. C. D.
4、已知等差數列中,,則
A.35 B. 70 C.42 D.49
5、設的最小值是( )
A. B. 3 C. 5 D.無最小值
6、已知,則下面推理正確的是( )
A. B.
C. D.
7、若,則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8、給定下列4個命題
常數列既是等差數列,又是等比數列。
若,則
若,則
垂直于同一直線的兩直線平行。
其中正確的是( )
A. 和 B.和 C. 和 D. 和
填空題(共7小題,每題5分共35分)
9、等比數列1,2,4,8…前n項和= 。
10、設,且,則的最小值是 。
11、不等式的解集為 。
12、在不等邊三角形中,,則角A為 (填:銳角、直角、鈍角)
13、已知數列前n項和,則 。
14、設數列滿足,且,則 。
15、設 , 在約束條件下 ,目標函數的最大值小于2,
則m的取值范圍為 。
17、已知
(1)求不等式組所表示的平面區域的面積(6分)
(2)若目標函數為,則當x , y取和值時,z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6分)
19、在中,a,b,c分別是內角A,B,C所對的邊
已知
(1)求的值(6分)
(2)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7分)
20、據某年出版的《市場報》報道: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人們的經濟收入明顯提高,生活越來越好,據有關部門抽樣調查的結果顯示,我國城鄉居民汽車擁有量比前一年翻了一番。某種汽車,購車費是10萬元,每年使用的保險費、燃油費約為0.9萬元,維修費第一年是0.2萬元,以后逐年增0.2萬元。試問這種汽車使用多少年后,它的平均費用最少?最少為多少?
21、已知數列和,其中,數列的前n項和為,數列滿足石齊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歷史(文)試題
一 、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60分。
1、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形成,稱之為“孔孟之道”,其核心是( )
A、五經(即《詩》《書》《禮》《易》《春秋》 B、“仁”“仁政”
C、“三綱”“五常” D、“以德治國”“寬刑薄賦”
2、法家思想在戰國時期之所以備受推崇是因為( )
①適應了當時社會政治改革的需要 ②符合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的趨勢 ③有利于統治者加強對人民的控制 ④強調樹立君主個人權威,加強中央集權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下列對“百家爭鳴”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 “百家爭鳴”的出現是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必然結果
B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出現了一百個代表不同階級利益的學術派別
C “百家爭鳴”對學術文化及思想道德的發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D 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家分裂割據為“百家爭鳴”的出現提供了客觀條件
4、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目的是( )
A 徹底拋棄法家思想 B 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C 向西域傳播儒家思想 D 使儒生成為官僚隊伍主體
5、漢武帝“獨尊儒術”,主要利用儒家的(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張 B “民貴君輕”的思想
C “性善論” D “大一統”思想
6、從春秋戰國時期到漢代,中國思想界逐漸由“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其所反映的根本性問題是( )
A 中國思想文化出現倒退 B 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
C 商品經濟發展受到限制 D 專制主義集權制度加強
7、、“寡婦貧苦無依,能不能再嫁?”程頤斷然回答:“餓死事極小,時節事極大。”這種對婦女的貞潔觀源于理學提倡的( )
A 致良知,愚夫愚婦與圣人同 B 道不行,百世無善治
C 存天理,滅人欲 D 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
8、宋明理學對我們今天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起的積極作用有( )
①強調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②注重節氣與品德 ③發奮立志 ④敬畏天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明末清初學者唐甄在《潛書》中說:“兩千年來皇帝皆盜賊。”下列思想家,其政治思想主張與唐甄相似的是( )
A 顧炎武 B 黃宗羲 C 王夫之 D 魏源
10、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具有民主色彩,這種思想產生的時代條件是( )
①商品經濟發展   ②封建制度衰落  ③西學東漸影響  ④抗清斗爭實踐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
11、下列有關李贄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他破除了對孔子思想的迷信 B 他抨擊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
C 他肯定道學家的學說 D 他肯定農民起義
12、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源頭是( )
A 古代羅馬文化 B 古代希臘文化
C 古代埃及文化 D 古代印度文化
13、“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 ”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名言( )
A 亞里士多德 B 柏拉圖 C 普羅泰格拉 D 蘇格拉底
14、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強調人的價值,追求個性解放,反對神學迷信,主要是因為( )
A 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天圓地方”說 B 認識到了人的價值
C 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D 人們的認識得到解放
15、羅馬城內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贖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間,又突然退了下來,旁人問其原因,他說:“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贖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禮儀。”這個人是( )
A 馬丁路德 B 克倫威爾 C 亨利八世 D 加爾文
16、以下說法與文藝復興相比,最能體現啟蒙運動特點的是(  )
A 肯定人性             B 促進人們的思想解放   
C 提倡自由民主平等     D 反對天主教神學
17、理性時代的到來不是偶然的,因為( )
A 它是資產階級反封建反專制制度的時代要求 B 它是經濟斗爭的必然要求 C 它是階級斗爭的需要 D 它是自然科學發展的需要
18、伏爾泰對中國的孔子推崇至極。他把孔子的畫像掛在家里的禮拜堂里朝夕膜拜。他推崇中國儒家文化的真正原因在于他認為中國儒家文化的精神( )
A 有利于摧毀基督教精神枷鎖 B 有利于建立開明君主制度
C 有利于訂立完備的社會契約 D 有利于建立代議制的政體
19、漢獻帝時如果修一條水渠,計算土方可采用下列哪一本書所介紹的方法( )
A 《九章算術》 B《綴術》 C《周髀算經》 D《農政全書》
20、四大發明促進歐洲采礦業和金屬制造業發展的是( )
A 造紙術 B 印刷術 C 火藥 D 指南針
21、宋元時期,話本、雜劇的出現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適應了下列哪一社會階層的需要( )
A 官僚 B 市民 C 皇族 D 農民
22、就論證端午節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證據應當最有說服力( )
A 古籍的記載 B 屈原的作品 C 政府的聲明 D 學者的解釋
23、自東漢至今一直在通用的字體是( )
A 隸書 B 草書 C 楷書 D 甲骨文
24、宋朝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之所以備受史學家關注,主要是它反映了( )
A 當時繪畫藝術題材廣泛 B 畫家技巧、風格的日趨成熟、完善
C 城市手工業、商業發展繁榮 D 人們對風俗畫的喜愛程度
25、標志著人類對客觀規律的認識,開始從宏觀世界深入到微觀世界的是( )
A 牛頓力學 B 量子力學
C 相對論力學 D 亞里士多德的力學
26、近代科學形成的標志是( )
A 自由落體定律 B 加速度定律
C 經典力學體系的確立 D 相對論的提出
27、達爾文的進化論對社會政治和意識形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
①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理論依據 ②優勝劣汰思想影響了被壓迫民族 ③沉重打擊了宗教神學世界觀 ④促進了歐洲理性主義思潮的萌發
A②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8、與克隆結束有關的細胞學說是19世紀30年代哪國的哪位科學家確立的( )
A 英國 哈維 B 英國 達爾文
C 德國 施萊登 D 法國 拉馬克
29、18世紀以來的人類歷史文明的發展歷程是( )
A 工業文明 知識經濟 農業文明
B 農業文明 工業文明 知識經濟
C 知識經濟 農業文明 工業文明
D 電氣時代 蒸汽時代 現代信息技術
30、蒸汽機、電力的應用帶來的最直接變化是(  )
A 人民生活的豐富      B 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C 階級結構的變化      D 世界形勢發展緊密
 
二、儒家、道家、法家是對中國影響最大的學派。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孔子的學說在他生前并沒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說貫徹了。但是它們最終流行了,并成為國家的正式教義。其一個原因在于,他的觀點從根本上說保守的,他接受現狀,這自然受到上層統治者的歡迎;另一個原因是,他強調道德原則,堅認道德原則是恰當地行使權力的先決條件。最后,孔子為在他去世兩個半世紀后,隨著帝國政府的建立而成為必不可少的官吏們提供了一門官場哲學。
材料二 孔子學說之后,中國最有影響的哲學是道家學說。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兩家學說正好相互補充,滿足了中國人在理智和情感上的需要。
材料三 法家的這些原則為秦統治者所采納時,其效能顯示出來了。秦統治者利用這些原則開始征服其他諸侯,建立第一帝國。然后他們又用一貫無情的手段將嚴密的組織擴大到全國,不過,其結果正如我們看到的,引起了一個反作用,使帝國在其創立者去世后沒幾年就被推翻。法家學說信譽掃地,而儒家學說則如前所述,被長期推崇為官方的教義。不過,在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法家的一個勝利。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結合所需知識,說明孔子的學說為什么在其生前沒有被普遍接受?(4分)根據材料一,說明孔子學說最終“成為國家的正式教義”的原因所在。(4分)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明儒家和道家如何“相互補充,滿足了中國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的。(4分)
(3)結合法家思想的相關內容,說明其為什么能被秦統治者所采納(4分),其實踐效果如何?(4分)
3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35年某畫家寫到:“許多已經淹沒的事物將要再生。”
材料二 人文主義小說《巨人傳》描寫道,1533時人們都相信,存在著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繼而來的將不會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復。
材料三 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極為歡欣。他們認為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開花落那樣,只是周而復始的重復。
材料四 18世紀的學者費內隆寫道,在16世紀,人們將“文藝復興”一詞之理解為恢復古代傳統。
——保羅 福爾 《文藝復興》石齊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歷史(理)試題
一 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小題,60分。)
1.孔子曰:“仁者,愛人,愛有差等。”墨子曰:“兼相愛,交相利”,“愛無差等”。造成這種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代表的立場不同 B.二人的年齡階段不同 C.學術思想不同 D.談論的問題不同
2.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對右圖《孔子講學圖》的評價不正確的是( )
A.孔子講學的教本是四書、五經
B.孔子講學注意因材施教
C.孔子講學主張“有教無類”
D.孔子教育學生“學而時習之”
3.在某一學校里,有學生針對學生亂丟垃圾現象提出各種不同的解決辦法。他們根據中國傳統文化提出自己的思想,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根據孔子的思想,他們提出學生亂丟垃圾是不道德的,應該用教化的方法去解決
B.根據老子的思想,他們提出學生亂丟垃圾不是故意的,應該順其自然
C.根據韓非子的思想,他們提出應該對亂丟垃圾的學生進行嚴厲處罰
D.根據墨子的思想,他們提出要兼愛、非攻
4.韓非子說:“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其核心是
A.取消文字 B.以法治國 C.實行吏治 D.厚今薄古
5.秦朝實行“焚書坑儒”,西漢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兩者的根本著眼點是
A.壓制知識分子 B.區別對待古文化 C.完善法律機制 D.加強君主專制統治;
6.董仲舒為儒學增加了“君權神授”、“天人感應”的內容,以下皇帝行為不屬于這一理論應用的是(   )
A.皇帝即位要舉行祭天儀式      B.為了加強皇權而取消宰相
C.皇帝要重視發生的自然災害     D.“奉天承運”是詔書中的常用語
7.下面是朱熹為湖南岳麓書院的題字,這些題字反映了( )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養的重要內容     ②書院注重對學子個人品德的養成
③儒家傳統道德是維護封建統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學的偽善和欺騙性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 “二程”是北宋時期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不屬于他們基本主張的是
A.“天理”是萬物的本原 B.“人倫者,天理也”
C.通過內心反省以“致良知”   D.對待別人要不擇手段才能實現“仁”
9.明清之際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的思想家是
A.李贄 B。黃宗羲 C。顧炎武 D。王夫之
10.明清之際,他以崇實致用的學風和鍥而不舍的學術實踐開一代樸實學風之先河。他是
A.李贄 B。黃宗羲 C。顧炎武 D。王夫之
11.黃宗羲和韓非子對君主專制制度所持的觀點幾乎截然相反,其決定性原因是( )
A.所持的階級立場根本不同 B.接受外來思想影響的程度不同
C.所處的社會歷史發展階段不同 D.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程度不同
12、 “萬物的存在與否,全在于人的感覺。一陣風吹過,有人覺得冷,有人覺得涼爽,難受與愜意,全在于人的感覺。”提出上述觀點的哲學家是:、
A、蘇格拉底 B、普羅泰格拉  C、柏拉圖  D、亞里斯多德
13.蘇格拉底是古代希臘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知識淵博,擅長辯論,雖然他本人未曾有著作傳世,但他的思想言行散見于學生的著述中,他的學生使他名垂青史。中國古代類似于蘇格拉底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子
14.“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這是莎士比亞名著《哈姆雷特》中的臺詞。這段臺詞表達的思想是:
A.人文主義 B.啟蒙思想 C.禁欲主義 D.蒙昧主義
15.“我不想變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屬于人的那種光榮對我就夠了。這是我祈求的一切……”這段話反映了
A.反對人們對現世生活的追求 B.重視人的價值,崇尚人性
C. 反對個人私欲的膨脹、泛濫 D.維護教會的神學權威
16、《十日談》中有一則故事:“一個從小與世隔絕的青年,跟父親下山進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問父親這是什么東西,虔誠信教的父親答道:‘她們全都是禍水,叫綠鵝。’他囑咐兒子別去看她們。兒子卻說‘爸爸,讓我帶一只綠鵝回家吧。’”薄伽丘用這則故事表達的思想不包括
A肯定人性 B反對教會的禁欲思想 C歌頌現世生活 D反對信仰宗教
17.文藝復興“美術三杰”是指 ①拉斐爾 ②但丁 ③米開朗琪羅 ④達芬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啟蒙運動中的“自由”“平等”要求,實質上反映了:
A.封建專制統治的腐朽和黑暗 B.發展商品經濟和自由競爭的要求
C.封建統治陷入了全面危險 D.封建教會的權威地位業已動搖
19.在文藝復興的影響下,歐洲出現了啟蒙運動。提出“三權分立”學說的思想家是
A.伏爾泰 B。孟德斯鳩 C。盧梭 D。康德
20.康德指出“啟蒙運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狀態,不成熟狀態就是不經別人的引導,就對運用自己的理智無能為力。------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這段材料反映啟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
A.以人為本 B。成熟與理智 C。人文主義 D。理性主義
21.“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用權力來約束權力,形成一種能聯合各種權力的機制,其中各種權力既調節配合,又互相制約,即權力要分開掌握和使用”。該材料的核心思想是
A.人民主權 B.社會契約 C.天賦人權 D.分權制衡
22.我國古代農業發達,與農業密切相關的農學研究,歷來備受重視。其中記載了“東漢以后五百多年間,特別是北朝時期黃河中下游農業生產經驗,強調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農書為
A.《氾勝之書》 B。《齊民要術》 C。《農政全書》 D。《農書》
23.我國古代醫學發達,中醫中藥至今仍在世界醫學領域占有重要地位。奠定了后世中醫臨床學的理論基礎并被后世醫家譽為“萬世寶典”的是
A.《黃帝內經》 B。《唐本草》 C。《傷寒雜病論》 D。《本草綱目》
24. 說到人生追求,我們也許會吟誦,“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里依次引用的文學形式分別是
A.楚辭、漢賦、唐詩 B.楚辭、唐詩、宋詞 C.宋詞、唐詩、楚辭D.唐詩、宋詞、元曲
25.《金瓶梅》是一部以描寫家庭生活為題材的現實主義巨著,它假托宋朝舊事,實際上展現的是晚明政治和社會的各種面相,是一個社會斷層的深入剖解。它產生的社會背景不包括
A.,明清專制中央集權強化 B。明清手工業、商業繁榮,資本主義萌芽
C.適應市民階層的需要 D。明清文化高度繁榮
26.觀察下列四幅圖片,你推斷假如秦始皇要頒布通行全國的詔書,只能是
A B C D
27.伽利略被譽為“近代科學之父”,主要是因為他
A.為日心說找到了確鑿的證據 B.創制了天文望遠鏡以觀測月球的表面
C.開創以實驗科學為根據并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 D.建立一個新的宇宙體系
28.《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作者是
A.伽利略 B。達芬奇 C。牛頓 D。愛因斯坦
29.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核心思想是
A.自然選擇變異 C。自然選擇遺傳 C.自然選擇、適者生存 D。用進廢退
30.經常使用的器官就會發達,不用就會退化;后天獲得的新特性有可能遺傳下來。第一個系統提出器官進化的是
A.胡克 B。徳馬克 C。拉馬克 D。達爾文
二、材料題(共40分,31題20分,32題20分)
31、材料一:為政以德,譬如備臣,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也。 ──《論語》
材料二:夫嚴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惡也,幫圣人陳其所畏以禁其邪,設其所惡以防其奸,是以國安而暴亂不起。 ──《韓非子》
材料三:《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漢書·董仲舒傳》
材料四:在中國的王道,看上去雖然好像是和霸道相對立的東西,其實卻是兄弟。
──魯迅《關于中國的二三事》
材料五:至論天下之理,則要妙精微,各有攸當(得當之處);亙古亙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為能盡之;而其所行所言,無不可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宮便殿奏札》
材料六:前三代,吾無論矣,后三代漢、唐、宋是也,中間千百余年而獨無是非者,豈其人無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固未嘗有是非耳。─李贄《藏書》
請回答:⑴依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其不同的政治主張和相同的目的。(6分)
32. 閱讀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動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材料二 人生下來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說是自由的動物。那么,人民的自由雖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賜予的,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這天所賜予的自由,那就是對天犯了大罪,對自己又是莫大的恥辱。 ——盧梭
材料三 國家的權力應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國家只能行駛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應當分屬議會和法院。 ——孟德斯鳩
請回答:(1)兩段材料分別反映了歐洲歷史上哪兩次思想解放運動?(4分)
(2)材料一所反映的人文主義精神的核心內容是什么?(2分)材料二與材料三是怎樣發展人文主義思想的?(4分)
(3)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在這兩場思想解放運動的推動或指引下,歐洲分別發生了哪兩場重大的改革或革命運動。(4分)
(4)材料三思想的最早實踐是什么?(6)石齊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理)試題
時間 90分鐘 滿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
1.用表示DNA,表示基因,c表示脫氧核苷酸,d表示堿基,下圖中四者關系中正確的是
A. b c d B.b c d C. c d b D.d c b
2.一條染色單體含有一條雙鏈DNA分子,那么一個四分體含有
A.兩條雙鏈DNA分子 B.四條雙鏈DNA分子
C.一條雙鏈DNA分子 D.一條單鏈DNA分子
3.實驗室內模擬生物體的DNA的復制必需的一組條件是
①ATP ②DNA分子 ③酶 ④轉運RNA ⑤信使RNA
⑥游離的脫氧核苷酸 ⑦適宜的酸堿度 ⑧適宜的溫度
A.①②③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⑦⑧ D.②③④⑤⑥⑦
4.DNA指紋技術”在刑事偵破、親子鑒定等方面作用巨大,這主要是根據DNA具有
A.穩定性 B.特異性 C.多樣性 D.可變性
5.遺傳信息是指
A.有遺傳效應的脫氧核苷酸序列 B.脫氧核苷酸
C.氨基酸序列 D.核苷酸
6.在玉米的分生區細胞中,由C、A、U三種堿基參與構成的核苷酸共有幾種
A.3 B.4 C.5 D.6
7.右圖是基因指導多肽合成的模式圖。正確的是
A.該過程發生了復制、轉錄、翻譯、逆轉錄 B.③是由4種脫氧核苷酸組成的
C.② 和④ 過程均發生了堿基互補配對 D.① 上的UAG是一個密碼子
8.一條多肽鏈中有氨基酸1000個,則作為合成該多肽的模板信使RNA和用來轉錄信使RNA的DNA分子分別至少要有堿基多少個
A.3000個和3000個 B.1000個和2000個
C.3000個和6000個 D.2000個和4000個
9.在豌豆粒中,由于控制合成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中插入外來的DNA片段而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使得豌豆粒不能合成淀粉而變得皺縮。此事實說明了
A.基因是生物體性狀的載體
B.基因能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C.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D.基因可以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來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10. 基因突變發生在
A.DNA→RNA的過程中   B.DNA→DNA的過程中
C.RNA→蛋白質過程中   D.RNA→攜帶氨基酸的過程
11.自然界中,一種生物某一基因及突變基因決定的蛋白質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蘇氨酸 脯氨酸
突變基因1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蘇氨酸 脯氨酸
突變基因2 精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蘇氨酸 脯氨酸
突變基因3 精氨酸 苯丙氨酸 蘇氨酸 酪氨酸 丙氨酸
根據上述氨基酸序列確定這3種突變基因DNA分子的改變是:
A.突變基因1和2為一個堿基的替換,突變基因3為一個堿基的增添
B.突變基因2和3為一個堿基的替換,突變基因1為一個堿基的增添
C.突變基因1為一個堿基的替換,突變基因2和3為一個堿基的增添
D.突變基因2為一個堿基的替換,突變基因1和3為一個堿基的增添
12.右圖是植物的一個體細胞,將該植物的花粉進行離體培養后,共獲得了n株幼苗,其中基因型為aabbdd的個體占多少株
A.0     B.n/4 C.n/8 D.n/16
13.右圖中①和②表示發生在常染色體上的變異。①和②所表示的變異類型分別屬于
A. 重組和易位 B. 易位和易位
C. 易位和重組 D. 重組和重組
14.“人類基因組計劃”需要測定人類的24條染色體的基因及其序列,這24條染色體是
  A.22條常染色體,再加上X 和Y 兩條染色體 B.46條染色體的任意24條染色體
  C.23條常染色體,再加上X染色體    D.23條常染色體,再加上Y染色體
15.兩個親本雜交,根據自由組合定律,子代基因型為2yyRr;2YyRr;1yyRR;1Yyrr;1YyRR; 1yyrr,這兩個親本基因型為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
16.下列科技成果中,根據基因重組的原理進行的是
①我國科學家袁隆平利用雜交技術培育出超級水稻②我國科學家將蘇云金桿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體內培育抗蟲棉③我國科學家通過返回式衛星搭載種子培育出太空椒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
17.通過改變原有基因結構從而創造出新品種的育種方法是
A.誘變育種 B.雜交育種 C.多倍體育種 D.單倍體育種
18. 實施基因工程第一步的一種方法是把所需的基因從供體細胞內分離出來,這要利用限性核酸內切酶。一種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能識別DNA子中的GAATTC順序,切點在G和A之間,這是應用了酶的
A.高效性 B.專一性
C.多樣性 D.催化活性受外界條件影響
19.基因工程的正確操作步驟是
① 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相結合 ② 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③目的基因的檢測與表達
④ 提取目的基因
A、③④②① B、②④①③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20.根據拉馬克的進化學說,下述錯誤的是
A.現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由神創造出來的
B.生物是由古老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漸進化的
C.生物的適應性是“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的結果
D.用進廢退而獲得性狀是生物進化的主要原因
21.下圖中理論值與實際生存個體數差別很大,可用來 解釋的是達爾文進化理論中的
A.過度繁殖
B.生存斗爭
C.遺傳變異
D.適者生存
22.在一個種群中,隨機抽出一定量的個體,其中AA 個體為40% ,Aa個體為50%,aa個體為10%,則A、a 的基因頻率分別是
A 40% 、10%  B 40% 、60%  C 65% 、35%  D 35% 、65%
23.新物種形成最顯著的標志是    
A具有一定的形態結構 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C產生了生殖隔離 D改變了基因頻率
24.下列不屬于生物多樣性的是   
A基因多樣性  B物種多樣性 C生態系統多樣性   D環境多樣性
25.下圖所示為內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圖示正確的是
26.在血漿、組織液和細胞內液中,O2的濃度依次為
A.血漿>組織液>細胞內液 B.血漿>組織液=細胞內液
C.血漿>組織液<細胞內液 D.血漿<組織液=細胞內液
27.人體的組織細胞間分布著許多毛細血管,那么毛細血管壁細胞所生活的內環境是
A.血漿和組織液 B.血漿和淋巴 C.淋巴和組織液 D.細胞內液
28.關于人體內環境中pH調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人體血液的pH通常在7. 43-7. 53之間
B.血液中乳酸過多時,就與NaHCO3發生反應,生成乳酸鈉和H2CO3
C.血液中Na2CO3過多時,就與H2CO3結合生成NaHCO3
D.血液中CO2過多會刺激神經中樞,促進呼吸活動將CO2排出
29. 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內環境的穩態遭至撒壞時,必將引起 A.酶的催化速率加快 B.細胞代謝紊亂
C.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 D.體溫過高或過低
30.人體組織細胞產生的CO2排到體外,依次經過的途徑是
A.細胞 內環境 循環系統 呼吸系統 體外
B.細胞 內環境 呼吸系統 循環系統 體外
C.細胞 循環系統 內環境 呼吸系統 體外
D.細胞 循環系統 呼吸系統 內環境 體外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31.(10分)下圖是內環境穩態與各系統的功能聯系示意圖,請回答相關問題。
(1)a表示________系統,b表示________系統,c表示________系統,參與內環境維持的還有圖中的________系統。
(2)CO2不從組織液進入組織細胞的原因是__ ______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細胞會因無氧呼吸產生大量乳酸,乳酸進入血液后,會使血液pH________,但乳酸可以與血液中的________發生反應,使血液的pH維持相對穩定。
(4)內環境相對穩定,除了圖中所示的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外,還必須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調節下進行。
(5)血液中紅細胞中的氧被組織細胞利用至少穿過______層膜結構,______層磷脂分子。
32. (12分)下圖表示利用某二倍體農作物①、②兩個品種培育④、⑤、⑥三個新品種的過程,Ⅰ—— Ⅴ表示育種過程,兩對基因獨立遺傳,分析回答:
(1)由圖中 Ⅰ→Ⅱ獲得④稱為 育種,其育種原理是 ,其中過程Ⅰ是 ,過程Ⅱ是
(2)由圖中Ⅰ→Ⅲ→Ⅳ 獲得④過程稱為 育種,其育種原理是 ,其中Ⅲ表示 方法。該育種方法優點是 。
(3)由圖中Ⅰ→Ⅱ獲得④時,Aabb所占比例為 ,由圖中Ⅰ→Ⅲ→ Ⅳ 獲得④時,Aabb所占比例為 。
(4)圖中Ⅳ、Ⅴ過程常用的方法是 。
(5)品種⑥為 倍體。
33. (10分)下圖甲表示人類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病因,乙是在一個家族中該病的遺傳系譜圖。已知谷氨酸的密碼子是GAA、GAG,請根據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圖甲中①②表示的遺傳信息傳遞過程分別是①   ②    ;①過程發生的時間是    ,主要場所是     
(2)α鏈堿基組成      ,β鏈堿基組成      。
(3)鐮刀型細胞貧血癥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屬于     性遺傳病。
(4)圖乙中(控制基因用B、b),Ⅱ6的基因型是    ,要保證Ⅱ9婚配后代不患此病,從理論上說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須為      。
34.(8分)下圖表示某基因的片段及其轉錄出的信使RNA,請據圖回答問題(幾種相關氨基酸的密碼子見下表):
亮氨酸 CUA、CUC、CUG、CUU、UUA、UUG
纈氨酸 GUA、GUC、GUG、GUU
甘氨酸 GGU
甲硫氨酸 AUG
(1)形成③鏈的過程叫做____________,場所是__________,需要的原料是____ ____。
(2)形成③鏈的過程與DNA復制的過程,都是遵循____ ____原則。
(3)③鏈進入細胞質后與____________結合,在合成蛋白質過程中,轉運RNA運載的氨基酸依次是__ ______
(4)若該基因復制時發生差錯,當上圖a處所指由A變成G時,這種突變對該蛋白質的結構有無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該基因有100個堿基對,可編碼的氨基酸最多有________個。石齊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文)試題
總分:100分 時間:9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共60分,每小題2分)
區域內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關性,而區域與區域之間則存在著差異性。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自然地理環境差異明顯。在自然環境方面,我國形成了特點各異的三大自然區(如右圖)。回答1—2題:
1.自然地理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我國決定自然區差異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氣候、地形 B.氣候、水文
C.土壤、植被 D.植被、自然帶
2.區域內部也存在差異性。以下關于三大自然區域內部差異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東部季風區內部差異的形成以熱量為基礎
B.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內部差異的形成以水分為基礎
C.青藏高寒區的垂直差異主要隨海拔的升高而發生變化
D.三大自然區存在內部差異均以熱量的變化為基礎
以下材料是20世紀下半葉我國強沙塵暴發生頻率與土地沙化速度統計表,回答3—5題: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強沙塵暴次數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k㎡/y) 1560 2100 2460
3.表中顯示我國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斷加快,其原因最可能是( )
A.我國氣候有變干的趨勢 B.南方北回歸線附近地區出現沙化地區
C.長江中上游地區毀林現象嚴重 D.西北干旱地區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4.為了制止強沙塵暴次數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趨勢,我們應采取的積極有效的措施是( )
A.開采地下水灌溉,變沙地為耕地草地
B.在干旱地區減少耕地,擴大牧場,發展畜牧業
C.采取適當辦法調整當地產業結構,以減輕生態環境的壓力
D.禁止干旱地區任何經濟活動的開展,以保護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
5.我國北方頻繁出現沙塵暴天氣時( )
A.我國東南沿海經常遭受臺風侵襲 B.我國北方地區正值雨季
C.地球公轉速度正在變慢 D.長江水位達到最高
濕地與森林、海洋被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其在防洪、抗旱、調節氣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態系統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譽為“地球之腎”。回答6—8題:
6.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屬于濕地的是 ( )
①青海湖 ②灘涂 ③沼澤 ④渤海 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7.我國政府下令停止開墾三江平原上的沼澤地,主要原因是(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貧瘠 B.開發的成本太高
C.糧食過剩,價格下降 D.為了保護、改善生態環境
8.長江中下游濕地破壞嚴重,主要是因為該地區( ) A.用水增多,地表水減少 B.圍湖造田,泥沙淤積
C.城市化進程加快,占用大量濕地 D.大片濕地改為魚塘
我國為了改善日趨惡化的生態環境,建設了許多防護林體系,其中規模較大的是“三北”防護林和長江中上游防護林。回答9—10題:
9.“三北”防護林所起的主要的環保功效是( )
A.凈化空氣 B.美化環境 C.涵養水源 D.防風固沙
10.長江中上游防護林所起的生態作用是( )
A.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種、維護生物多樣性
C.調節氣候、穩定大氣成分 D.凈化空氣、吸煙除塵
中國和印度是兩個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美國和日本是兩個人口最多的發達國家,根據下表回答11—12題:
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一次能源消費(20世紀80年代平均值)
中國 日本 印度 美國
消費量(與美國相比) 2.3 0.47 1.3 1
年增長率(%) -1.3 -3.1 1.4 -2.2
11.中、印、美、日四國人口現狀相比( )
A.中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 B.美國的人口密度最低
C.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 D.印度的人口出生率最低
12.表中的資料表明,那時( )
A.美國能源利用率最高 B.日本能源利用效率在降低
C.印度能源利用效率及發展趨勢均優于我國 D.我國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其他三國
右圖為我國某區域示意圖。回答13—15題。
13.圖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現在( )
A.冬季 B.秋季C.春季 D.夏季
14.現階段,圖中綠洲退化現象嚴重。對這一現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測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
A.人口增長迅速 B.氣候變暖,蒸發量增大
C.水源污染嚴重且難治理 D.為爭取區域內糧食自給,發展糧食生產
15.與華北平原相比,圖中綠洲發展農業生產的優勢條件是( )
A.太陽輻射強 B.熱量充足 C.水資源豐富 D.土壤肥沃
16.青藏高寒區農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中,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區土壤肥沃
B.河谷地區氣溫較高,熱量條件較好
C.河谷地區人口稠密,勞動力多
D.河谷地區有豐富的水源
我國資源的空間分布很不平衡,嚴重影響了經濟的發展。為了盡快改變這種局面,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區域資源調配方案。結合“我國資源跨區域調配路線圖”,回答17~20題。
17.下列資源的調配,正確的是(  )
A.由京杭運河向南輸送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煤和磷
B.廣西向廣東輸送的能源主要是火電
C.我國能源輸送方向,主要是由西向東、由北向南
D.東北地區調往華北地區的資源有石油、煤和水資源
18.關于西電東送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青海的火電主要輸送到“長三角”地區
B.山西的火電主要輸送到東北地區
C.四川的水電主要輸送到“珠三角”地區
D.云南、廣西的水電主要輸送到廣東
19.有關西氣東輸工程的敘述,正確的(  )
A.西氣東輸的氣源主要來自我國最大的盆地
B.輸氣管線貫穿地勢三級階梯并三次穿越黃河
C.工程建設的最大困難是沿線氣候條件惡劣
D.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有百利而無一害
20.下列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中,有利于改善輸入區大氣環境質量的工程是( )
①西氣東輸 ②北煤南運 ③南水北調 ④西電東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體現了區域特征的(  )
A.整體性 B.階段性 C.開放性 D.綜合性
“橘生淮南為橘,橘生淮北為枳”,據此回答22-23題。
22.這句話顯示了區域特征的
A.整體性 B.開放性 C.差異性 D.層次性
23.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氣候    C.土壤 D.水文
24. 下圖表示我國某種土地資源的分布情況。與圖示內容相符的是
A.a水田 b旱地 c林地 d荒山 B.a水田 b旱地 c草地 d林地
C.a水田 b旱地 c林地 d草地 D.a水田 b林地 c草地 d荒山
下圖是甲~戊5個國家三個產業就業人口結構的等邊三角形圖。據圖回答25-27題。
25.城市化程度最低的國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6.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是
A.丁 B.乙
C.丙 D.戊
27.經濟發展階段處于高效益的綜合發展期的國家是
A.甲 B.乙 C.丙 D.戊
讀中國地理四大區域圖,完成28—30題。
28.綜合考慮緯度、地形、氣候等因素,四大區域太陽年輻射總量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29.有關四大區域農業發展主要制約因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a——洪澇災害 B.b——土壤肥力
C.c——灌溉水源 D.d——生長積溫
30.C區從東往西,植被依次為
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C.森林草原—荒漠—綠洲—草原
D.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二、綜合題(40分)
31. 綜合分析下列材料,回答問題。(6分)
材料一 我國南北方民居主要特征的比較
北方民居 南方民居
方位觀 正南正北方位觀強 正南正北方位觀弱
墻體特點 墻體嚴實厚重 墻體輕薄
房頂坡度 坡度較小 坡度較大
房檐 窄 逐漸加寬
房尾進深和高度 小 逐漸加大
建筑成本(同等面積) 比南方高 比北方低
房屋間距 大 較小
材料二 中華美食源遠流長,有眾多的菜系和各式風味,北方菜以鮮咸入味,南方則以甜香著稱。山西人愛喝醋,四川、貴州、湖南的人則以“不怕辣”聞名。
(1)從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國南方與北方在住宅民居及城市住宅樓上的不同特點反映了我國由南向北地理環境的差異。北方氣候 ,因而正南正北的方位觀強,墻體嚴實厚重。房頂坡度_ 的規律,則反映了我國降水_ 多 少的分布特點。
(2)從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國川、貴、湘地區,地形_ __,氣候_ _,因而居民多數喜食辣味以驅濕氣。
32.請將下列區域生態問題與其在我國最典型分布區域填充完整。(4分)
土壤次生鹽漬化 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 濕地保護
33.讀“21世紀我國四大工程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20分)
(1)西氣東輸的主干管道自西向東經過了我國地勢的________級階梯,沿途的自然帶體現了______________分布規律。
(2)西電東送確定了三條通道:南線的終點是我國的__________工業基地。該基地的工業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基地毗鄰的特別行政區是________ ,該地的工業生產已由傳統的________、資源密集型工業向______密集型工業轉化。中線是將_______(水電站)和金沙江干支流的水電送入______地區,中線的電能轉化方式優于北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從長江下游的______附近取水,以________________為主要輸水渠道,利用現有湖泊、河道、水利設施向北方調水,緩解輸水沿線的____河、____河等流域以及膠東地區的缺水狀況。w w w .x k b 1.c o 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
(4)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在建設過程中最不利的因素是(  )
A.空氣稀薄 B.高山、峽谷多
C.太陽輻射強 D.凍土層深厚
(5)我國政府實施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兩大能源工程,對東部地區的意義是(2分):
對西部地區的意義是(2分):
34.讀2003年江蘇省三大區域農民收入構成及變化表.完成下列問題.(10分)
2003年江蘇省三大區域農民收入構成及變化
(注:財產性和轉移性收入主要來源于投資收益和租金收入.農民的退休金和養老全等.)
(1)在全年人均純收人中,由蘇南往蘇北.工資性收人總額與家庭經營純收入總額的變化趨勢是:


(2)在表中l-4收入項目中,蘇中地區農民的最高收入來自    ,蘇北地區農民的最高收人來自   。蘇南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來自                。
(3)從全省范圍來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工資性收入是收入增長的主要來源
 B.家庭經營性收入是收入增長的主要來源
  C.第一產業純收人絕對額增加
D.財產性和轉移性收入絕對額藏少
(4)從表中資料分析,蘇北地區提高農民收入的立足點是         。   
可采取的相應發展措施有:
, ,
                。(3分 任答3點)石齊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文)試題
注意事項: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第Ⅰ卷為選擇題,60分;第Ⅱ卷為非選擇題,40分;共10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
第Ⅰ卷 (選擇題 共60分)
1.信使RNA的來源是
A.由DNA轉錄來的 B.由DNA翻譯來的 C.由蛋白質轉變來的 D.由DNA復制來的
2.DNA分子的解旋發生在
A.轉錄過程中 B.復制和轉錄過程中 C.翻譯過程中 D.復制和翻譯過程中
3.一條肽鏈中有氨基酸1000個,作為合成該肽鏈模板的mRNA分子和用來轉錄成該mRNA的DNA片段分別至少有堿基
A.3000個和3000個 B.1000個和2000個 C.2000個和4000個 D.3000個和6000個
4.人的胰島素基因和得以表達的胰島素基因依次位于
A.體細胞、胰島細胞中 B.胰島細胞、體細胞中
C.均位于胰島細胞中 D.體細胞、腎小管細胞中
5.能誘導二倍體西瓜幼苗的芽尖細胞染色體數目加倍的物質是
A.CaCl2 B.亞硝酸鹽 C.尿素 D.秋水仙素
6.屬于染色體異常遺傳病的是
A.白化病 B.貓叫綜合征 C.色盲 D.血友病
7.關于基因重組,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基因重組發生在生物體有性生殖過程中
B.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屬于基因重組
C.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非姐妹染色單體交換而發生交換,導致染色單體上的基因重新組合
D.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
8.下列物質在核糖體上合成的是
①性激素 ②K+載體 ③消化酶 ④唾液淀粉酶 ⑤纖維素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⑤ D.②③④
9.已知普通小麥是六倍體,含42條染色體。有關普通小麥的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它的單倍體植株的體細胞含21條染色體 B.它的每個染色體組含7條染色體
C.它的胚乳細胞含6個染色體組 D.離體培養它的花粉,產生的植株表現高度不育
10.長期接觸到X射線的人群,他(她)們的后代中遺傳病的發病率明顯提高,其主要原因是這一人群的生殖細胞很可能發生了
A.基因重組 B.基因分離 C.基因互換 D.基因突變
11.我國科學家袁隆平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他采用的主要育種方法是
A.誘變育種 B.雜交育種 C.單倍體育種 D.基因工程育種
12.關于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驟,正確的是
①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 ②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
③提取目的基因 ④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
A.③①②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④② D.③②①④
13.用雜合子(DdEe)種子獲得純合子(ddee),最簡捷的方法是:
A.種植→F2→選不分離者→純合體 B.種植→秋水仙素處理→純合體
C.種植→花藥離體培養→單倍體幼苗→秋水仙素處理幼苗→純合體
D.種植→秋水仙素處理→花藥離體培養→純合體
14..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對維持其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動是
A.減數分裂與受精作用 B.無絲分裂與有絲分裂
C.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 D.無絲分裂與受精作用
15.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
A.基因重組 B.用進廢退 C.獲得性遺傳 D.自然選擇
16.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物及其生活環境是
A.單細胞生物,生活在陸地 B.多細胞生物,生活在海洋
C.單細胞生物,生活在海洋 D.多細胞生物,生活在陸地
17.遺傳學上將某種分子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堿基稱為“密碼子”,這種分子是:
A.肽鏈 B.DNA C.信使RNA D.轉運RNA
18.在細胞分裂的間期,細胞核內發生的主要變化是
A.合成ATP B.合成纖維素
C.DNA復制 D.RNA復制
19.將R型活細菌與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體內,R菌能轉化為S型細菌。促成這一轉化的活性物質是S型細菌的
A.DNA B.RNA C.蛋白質 D.多糖
20.果蠅多是有翅的,但后來產生了殘翅的類型,這些類型的個體在森林中難以生存,但在海島上生活得很好,這說明:
A.突變是有害的 B.突變是有益的
C.突變的有利和有害決定于環境條件 D.環境條件的變化對突變題都是有利的
21.DNA分子結構中沒有
A.鳥嘌呤(G) B.胞嘧啶(C)
C.胸腺嘧啶(T) D.尿嘧啶(U)
22.單倍體育種的理論依據是
A.基因突變 B.基因重組  
C.染色體變異  D.基因分離
23.下列生物中屬于真核生物的一組是
①病毒 ②根霉 ③細菌 ④草履蟲 ⑤藍藻 ⑥酵母菌 ⑦衣藻 ⑧變形蟲
A.①②⑥ B.③⑤ C.③⑤⑦⑧   D.②④⑥⑦⑧
24.生物膜的結構特點是
A.構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可以運動
B.構成生物膜的蛋白質分子可以運動
C.構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數蛋白質分子都是運動的
D.構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都是靜止的
25.能促使麥芽糖酶水解的酶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麥芽糖酶
26.細胞膜上與細胞的識別、免疫反應、信息傳遞和血型決定有密切關系的化合物是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
27、水溶性染色劑(PI)能與核酸結合而使細胞核著色,可將其應用于細胞死活的鑒別。細胞浸泡于一定濃度的PI中,僅有死亡細胞的核會被染色,活細胞則不著色,但將PI注射到活細胞中,則細胞核會著色。利用PI鑒別細胞的基本原理是
A.死細胞與活細胞的核酸結構不同 B.死細胞與活細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活細胞能分解染色劑PI D.活細胞的細胞膜能阻止PI的進入
28.下列屬于主動運輸的是
A.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水 B.胃黏膜上皮細胞吸收酒精
C.海帶細胞吸收Iˉ D.細胞吸收脂肪酸
29.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
A.細胞    B.組織  C.器官    D.系統
30.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現象的不同之處是
A.染色體的復制和分配 B.紡錘體的形成和細胞質分開
C.染色體的螺旋化和復制 D.染色體的解螺旋化和染色體的分開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4題,共40分)
31.(8分)下面表示蜘蛛的絲腺細胞合成蛛絲蛋白的部分過程示意圖,據圖回答:
(1)在蛋白質合成過程中,該圖表示的過程稱為 ,
圖中①的結構名稱是 。
(2)決定②的密碼子是 。
(3)在物質④轉錄合成過程中,與其DNA模板鏈上堿基A相配對的堿基是 。
32. (6分)據圖回答:
(1)此圖為 果蠅的體細胞染色體圖解,
有 對同源染色體,與決定性別有關的染色體是圖
中的 ;
(2)若此圖表示果蠅的原始生殖細胞的染色體組成,在不發生染
色體交換的條件下,該細胞經過減數分裂能產生 種性染色體組合不同的配子。
(3)圖中的W基因在 時期可以形成兩個W基因。
(4)此果蠅的一個染色體組所含的染色體為 。
33.(16分)下圖是DNA片段的結構圖,請據圖回答:
(1)圖甲表示DNA片段的平面結構,圖乙表示DNA片段的 結構。
(2)圖中表示堿基對的是1;表示脫氧核苷酸的是: 。(用圖中的數字回答)
(3)堿基配對的方式有兩種,即 配對; 配對。
(4)DNA片段(基因)對遺傳性狀的控制是通過其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實現的,主要包
括遺傳信息的 和 兩個過程。
(5)DNA片段(基因)對遺傳性狀的控制是通過其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實現的。其控制性狀
的方式有 和 兩種
34.(10分)下圖為具有6條染色體的某生物細胞進行有絲分裂過程的幾個階段,據圖分析回答下列題:
(1)根據丙圖的特有變化特征,可以判斷該圖表示動物細胞還是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
,判斷的依據是 。
(2)上述細胞有絲分裂的先后順序是
(用“甲乙丙丁”表示)。
(3)染色單體數和DNA數目相等的細胞是圖中的
(4)觀察染色體的最佳時期是 圖。1分
(5)作為一個完整的細胞周期,該圖中缺少了細胞周期的 期。1分石齊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理)試題
總分:100分 時間:6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共60分,下列各題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多選、多選、不選或錯選,該題不得分,選對一題得2分)
1.有關地理區域含義的正確敘述是 ( )
①區域是地理差異的客觀反映 ②區域有一定面積、形狀、范圍或界線
③區域相對于外界有差異,而內部特征完全一樣 ④區域特性與其區位沒有關系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2.區域內部特征具有 性。區域之間的特征具有明顯的 性。 ( )
A.絕對一致 相對一致B.相對一致 差異
C.差異 整體 D.地帶 非地帶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民居,可以反映當地自然環境的某方面特點。據此回答3-4題。
3.我國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圍墻很高的原因是( )
A.平原廣大 B.太陽輻射弱 C.冬季風力強D.降水少
4.我國少數民族苗族的典型民居吊腳樓反映了當地的 ( )
A.地形條件 B.氣候環境 C.水文環境 D.土壤特征
讀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城市空間結構變化圖,回答5-6題。
5.有關廣東省區域空間結構變化,敘述正確的是
A.城市空間結構形式變化不大
B.交通運輸沒有形成網絡狀
C.城市形態由獨立的點狀發展為島狀的城市群
D.在此時期,廣東的農業空間分布形態不會變化
6.在此變化過程中,廣東省產業結構會出現
A.農業比重下降,農業產值減少 B.工業比重下降,工業產值增加
C.第三產業比重上升,產值增加 D.三次產業比重變化不大,產值均增加
下圖表示①②③④四個地區三次產業的就業構成,讀下圖,完成7~9題。
7.④地區一、二、三產業的就業比例之比為
A.37.6:17.4:45.0 B.31.6:30.5:37.9
C.15.5:24.5:60.O D.37.6:24.5:37.9
8.四個地區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四個地區中工業化程度最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有關衡量區域發展水平的指標,分類正確的是
①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②人均國民收入 ③國內生產總值 ④三次產業產值比重 ⑤人口預期壽命 ⑥教育程度
A.常用指標①②③,人文發展指標④⑤⑥ B.常用指標①③④,人文發展指標②⑤⑥
C.常用指標①②④,人文發展指標③⑤⑥ D.常用指標③⑤⑥,人文發展指標①②④
11.下列關于區域發展水平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國內生產總值高的地區,一定是發達地區
B.高收入的地區,一定是發達地區
C.發達地區的人均國民收入一般較高
D.第三產業產值比重越高,區域發展水平越低
12.產業比重與區域發展的不同階段搭配正確的是
A.第二產業比重上升,第三產業加速發展,仍以第二產業為主——高效益綜合發展階段
B.第三產業增長速度和產值比重明顯超過第二產業——工業化階段
C.高技術產業成為推動區域發展的主導力量——高效益綜合發展階段
D.第一產業占有較大比重,第二產業比重迅速上升——以傳統農業為主的階段
13.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處于區域發展階段的高效益綜合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區域發展的主導力量是
A.高科技 B.勞動力 C.資源 D.能源
下表表示影響四個區域經濟發展的區位因素(●的多少表示優勢的大小),讀后判斷14-15題。
自然條件及自然資源 社會經濟因素 人口和勞動力資源 位置、交通及信息
① ● ●●● ●● ●●●●
② ●●●● ● ●●● ●●
③ ●●●● ● ●● ●●●
④ ● ●●● ●●● ●●●●
14.如果四個區域分別是我國的黑龍江、上海、四川和香港,下列排序與表中數碼相符的是
A.①黑龍江 ②上海 ③香港 ④四川 B.①四川 ②香港 ③上海 ④黑龍江
C.①上海 ②香港 ③四川 ④黑龍江 D.①香港 ②四川 ③黑龍江 ④上海
15.如果四個區域表示四個不同的國家,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①可能是埃及 B.②與③肯定是發達國家
C.④既可能是中國,也可能是加拿大 D.①可能是新加坡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自然和社會經濟差異顯著。圖甲是我國三個經濟地帶的劃分圖,圖乙是我國三個經濟地帶產業結構圖。讀圖完成16-17題。
16.關于我國三個經濟地帶的敘述,正確的是
A.東部經濟地帶礦產資源最豐富 B.中部經濟地帶面積最大
C.西部經濟地帶人口最稠密 D.東部經濟地帶城市化水平最高
17.比較我國三個經濟地帶的產業結構,結論正確的是
A.都是第二產業比重最大
B.都是第一產業比重最大
C.都是第三產業比重最大
D.第一產業比重都占一半以上
18.下列省級行政區與三個經濟地帶對應正確的是
A.吉林、遼寧、浙江——東部經濟地帶
B.內蒙古、陜西、西藏——西部經濟地帶
C.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經濟地帶
D.江西、福建、上海——東部經濟地帶
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我國劃分為三大經濟地帶。據此回答19~20題。
19.中、西部地帶發展的優勢是
A.氣候濕潤,雨熱同期 B.低平的丘陵和平原地形
C.豐富的能源和礦產資源 D.瀕臨海洋,對外交往便利
20.東部經濟地帶發展的優勢是
①集中了我國最主要的工業區和農業基地 ②經濟國際化程度高,出口份額高 ③具有能源和礦產資源豐富的明顯優勢 ④在沿邊經濟貿易上有較大優勢 ⑤具有高科技文化的優勢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⑤
21、導致我國東、中、西部經濟發展差距的社會經濟原因是:( )
① 產業結構的差異 ② 資源分布的差異
③ 距海遠近的差異 ④ 對外開放程度的差異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關于三個經濟地帶的協調與合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將勞動密集型工業向東部人口稠密區轉移
B.應加強三個地帶的聯合,協調它們互補發展
C.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三大地帶經濟差距將很快消失
D.東部的發展速度日益加快,對西部不利
23、決定我國自然地理環境差異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植被 B.氣候和地形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
24、關于工業化階段區域發展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第二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最大
 B、加工工業向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全面升級
 C、區域內部的集聚作用增強,中心城市的發展速度快
 D、區域社會經濟表現出不平衡的增長態勢
“秦嶺—淮河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據此完成25-26題。
25、有關這條分界線南北兩側區域差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A.秦嶺—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B.秦嶺—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為主,主要糧食作物是春小麥
C.秦嶺—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亞寒帶針葉林
D.秦嶺—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熱帶季雨林
26、造成上述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異 B.海陸位置不同 C.緯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擋作用
二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時,各地區經濟發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經濟的發展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據此回答27~29題。
27.制約西部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經濟原因是
A.資金、技術、人才匱乏 B.農業基礎薄弱
C.水土流失嚴重 D.自然資源不足
28.我國政府為推動東、西部協調發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給西部大量的財政補貼 ②增加對西部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
③保護西部的工業產品不受外來產品的沖擊 ④發揮地區優勢,積極引進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9.我國政府努力縮小東西部經濟發展的差距,主要是為了
A.宏觀調控,微觀搞活 B.統籌經濟發展,協調好地區差異
C.體現綜合國力.加強經濟建設 D.開發西部資源,改善投資環境
30.青藏高寒區農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中,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區土壤肥沃
B.河谷地區氣溫較高,熱量條件較好
C.河谷地區人口稠密,勞動力多
D.河谷地區有豐富的水源
二.綜合題(40分)
31. 圖甲和圖乙是我國三大經濟地帶的有關資料,讀圖回答問題。 (12分)
(1)圖甲中A、B、C分別代表的是 、 、 經濟地帶,圖乙中與此對應的依次是 、 、 。
(2)能反映經濟國際化程度的指標是 和 。
(3)從圖 中可知,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工業化程度最低的是 。
(4)兩圖反映了我國三個經濟地帶 的不平衡。
32、讀下列“某市產業結構變化表”和“農業、輕工業、重工業比例變化表”,回答有關問題。(16分)
表一 某市產業結構變化表
年份產業結構 1989年 2001年
第三產業(%) 29.1 42.3
第二產業(%) 53.9 50.8
第一產業(%) 17.0 7.1
表二 某市農業、輕工業、重工業比例變化表
(1)該市產業結構有何變化?(6分)
(2)表一中第三產業比重的變化說明了該市的 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2分)
(3)該市重工業比重的變化特點是 ;輕工業比重的變化特點是 。(4分)
(4)1978年以后,該市重工業比重逐漸下降,下列對此現象的解釋最可信的是:( 2分 )
該市重工業產值下降導致重工業比重下降
B、該市輕工業發展的速度較重工業快,導致重工業產值比重相對下降
C、該市縮減了重工業的工業項目,導致重工業產值比重下降
D、該市農業比重下降,使農業機械的使用量下降,進而影響重工業的發展
(5)重工業主要生產生產資料,輕工業主要生產消費資料。從表二中的該市輕重工業的變化情況可以推知,該市人民的生活水平 。(2分)
33、比較我國東部經濟地帶與中、西部經濟地帶的差異(12分)
區域 影響因素 東部地帶 中、西部地帶
自然因素 地 形 以平原為主 以山地、高原為主
氣 候 季風氣候、大陸性氣候
自然資源 豐富
社會因素 城市化水平
科技教育文化
對外開放程度
經濟因素 發展基礎
產業結構 較合理
交通運輸狀況 不便
石齊學校2012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理科試題(答案)
一 單選題。(60分)
二.綜合題(40分)
31.(12分)
(1)西部 中部 東部 ② ③ ①
(2)出口額 外商直接投資額
(3)乙 ① ② (4)經濟發展水平
32.(16分)
(1)第一產業的比重明顯下降,第三產業的比重明顯上升,第二產業的比重變化不大(6分)
(2)城市化 (2分)(3)先迅速上升,后逐漸下降 基本上呈上升趨勢(4分)
(4)B(2分)(5)不斷提高(2分)
33.(12分)
區域影響因素 東部地帶 中、西部地帶
自然因素 地 形 以平原為主 以山地、高原為主
氣 候 以季風氣候為主 季風氣候、大陸性氣候
自然資源 短缺 豐富
社會因素 城市化水平 較高 較低
科技教育文化 較高 較低
對外開放程度 較高 較低
經濟因素 發展基礎 較好 較差
產業結構 較合理 不太合理
交通運輸狀況 便利 不便
]石齊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第一次月考物理(理)試題
( 時量:90分鐘 滿分:100 )
單項選擇題(把正確答案的題號填在題后的方框內,每題記4分,共40分)
1、關于摩擦起電和感應起電的實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摩擦起電現象說明可以創造電荷
摩擦起電說明電荷可以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
感應起電說明電荷可以無中生有。
感應起電說明電荷可以消失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根據E=F/q,可知,電場中某點的場強與電場力成正比
根據E=kQ/r2 ,可知電場中某點的場強與形成電場的點電荷的電荷量成正比
C、電場線就是點電荷在電場中的運動軌跡
D、以上說法均不對
3、如圖所示,電場中有A、B兩點,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電勢>
B、電勢<,
C、場強EA>EB
D、場強EA=EB
4、如圖所示,勻強電場場強E=100 V/m、A,B點相距10cm、A、B連線與電場線夾角為600,則UAB之值為 ( )
A.10 V B.5 V
C.-5 V D.-5 V
5、 如圖所示,勻強電場場強為E,A與B兩點間的距離為d,AB與電場線夾角為а,則正電從A到B電勢能
A.增大 B.減小 C.不變 D.都不是
6、如圖所示,在O點置一點電荷Q,以O為圓心作一圓。現將一電荷從A分別移到圓上的B、C、D三點,則電場力做功最多的過程是:( )
A、移到B的過程 B、移到C的過程
C、移到D的過程 D、三個過程一樣多
7、理想平行板電容器充電后與電源斷開,能使兩板間電勢差增大的方法是:( )
A、使兩板間距增大些 B、使兩板間距減小些
C、保持兩板的正對面積增大 D、以上方法都不行
8、兩根由同種材料制成的均勻電阻絲A、B, A的長度為L,直徑為d;
B的長度為2L,直徑為2d,那么A、B的電阻之比為 ( )
A.RA:RB=1:2 B.RA:RB=1:1
C.RA:RB=2:1 D.RA:RB=4:1
9、 圖示電路中,電阻R1、R2、R3阻值相等.電池的內阻不計,那么,開關S接通后流過R1的電流是接通前的
A. B. C. D.
10、在如圖3所示的電路中,當變阻器R3的滑動頭P由a端向b端移動時(  )
A.電壓表示數變大,電流表示數變小
B.電壓表示數變小,電流表示數變大
C.電壓表示數變大,電流表示數變大
D.電壓表示數變小,電流表示數變小
填空題(每空3分,共計30分)
11、.兩個點電荷相距為d,相互作用力大小為F,保持兩點電荷的電荷量不變,改變它們之間的距離,使之相互作用力大小為4F,則它們之間的距離為 ;若保持它們之間的距離不變,將其中一個電荷量增加為原來的3倍,另一個電荷量保持不變,則它們之間的作用力為
12、將一個量程為100μA、內阻為2kΩ的靈敏電流表,按圖改裝成量程分別為3 V和15 V的電壓表。那么電路中的電阻阻值R1=________Ω,R2=________Ω。
13、一臺電動機的額定電壓是220V,額定電流是5A,導線繞組的電阻是4Ω.則正常工作時它的熱功率為______________W,正常工作時輸出的機械功率為_________W。
14、如圖所示的電場中,將2C的正電荷分別由A、C兩點移動
到B點時,電場力所做的功分別是30 J、-6 J,如果取B點為零電勢點,
A、C兩點的電勢分別是A=____________ V,C=______________ V。
15、小燈泡燈絲的電阻會隨溫度的升高而變化,一研究性學習小組在實驗室通過實驗研究這一問題,實驗室備有的器材是:電壓表(3 V,3 kΩ)、電流表(0~0.6 A,0.1Ω)、電池、開關、滑動變阻器、待測小燈泡、導線若干。實驗時,要求小燈泡兩端電壓從零逐漸增大到額定電壓以上。
(1)他們應選用圖中所示的    電路進行實驗;
(2)根據實驗測得數據描繪出如圖所示U-I圖象,由圖分析可知,小燈泡電阻隨溫度T變化的關系是               。
計算題(每小題10,共30分)
16、如圖所示,電源電動勢為E,內阻為r,,R為可變電阻,移動滑片,當電流表的示數是0.5A時,電壓表的示數是3V,當電流表的示數為0.8A時,電壓表的示數為2.4V,求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電表均為理想表)
17、如圖所示,離子發生器發射出一束質量為m,電荷量為q的離子,從靜止經加速電壓U1加速后,獲得速度,并沿垂直于電場線方向射入兩平行板中央,受偏轉電壓U2作用后,離開電場,已知平行板長為,兩板間距離為d,求:
(1)的大小;
(2)離子在離開偏轉電場時的縱向偏移量y;
18、如圖,板長為L的平行板電容器傾斜固定放置,極板與水平線夾角,某時刻一質量為m,帶電量為q的小球由正中央A點靜止釋放,小球離開電場時速度是水平的,落到距離A點高度為h的水平面處的B點,B點放置一絕緣彈性平板M,當平板與水平夾角時,小球恰好沿原路返回A點。求:
(1)電容器極板間的電場強度;
(2)平板電容器的板長L;
(3)球在AB間運動的周期;
參考答案
(2)小球垂直落到彈性擋板上,且,有:(2分)根據動能定理: (2分)
得: (2分)
(3)由于小球在復合場中做勻加速運動 (2分)
得 (2分)
平拋運動的時間為 (2分)
總時間為 (2分)
R1
R2
R3
S石齊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理)
(本試卷考試范圍:文化生活第一二單元 時量:6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文化”一詞在實際運用中具有多義性。我們所學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現象 B.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成果
C.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D.人類文化產品的生產和享用
2.從本質上看,文化屬于
A.物質范疇 B.經濟范疇 C.精神范疇 D.政治范疇
3.文化活動不是一種純粹精神的活動,而是一種依托
A.物質載體的活動 B.主觀意志的活動
C.政治力量的活動 D.經濟力量的活動
4.文化有先進、健康文化和落后、腐朽文化之分,文化的影響也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
A.決定社會發展進程 B.決定經濟、政治的發展
C.阻礙社會的發展 D.促進社會的發展
5.在校內外,我們要參加演講、辯論等各種課余文化活動;回到家,我們可以看到自己所在社區的歌唱、舞蹈等各種文化活動。這表明
A.我們的日常生活,都是文化生活
B.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無處不在
C.文化活動就是唱歌、跳舞等藝術活動
D.文化活動是社會技術進步的結果
6.不同國家、民族的人們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往往不同,藏族同胞為尊貴的客人獻哈達,泰國人會見客人行“合十禮”,擁抱是歐美常見的見面禮節,材料說明了( )
A、交往方式不同,價值觀不同 B、文化具有潛移默化、持久深遠的影響
C、文化影響著人的交往行為、交往方式 D、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7.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相互影響。這種相互影響的關系主要表現在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
②一定的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
④一定的文化對經濟、政治具有決定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隨著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奉行霸權主義的國家,借助文化滲透的方式,竭力推銷自己的價值觀念,企圖削弱和取代別國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強權政治。這表明
A.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 B.文化是一種物質力量
C.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D.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9.人們總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圍中生活,包括家庭的、學校的、社區的、企業的等。文化氛圍看不見、摸不著,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人的思想和行為。這表明
A.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
B.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深遠持久的特點
C.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D.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和思維方式
10.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
①特定的文化環境 ②不同人的文化素養
③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④人們對文化的態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人的文化素養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處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 B.自然社會素養
C.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D.社會科學素養
12.文化的影響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歷程中,還表現在
A.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
B.社會物質生活的貧困上
C.民族和國家的一定階段中
D.社會精神生活的貧困上
13.右邊漫畫表明了
A.人與社會的關系
B.人與文化的關系
C.文化與經濟的關系
D.文化與政治的關系
14.慶祝民族節日,是
①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民族歷史的重新演繹
③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④民族身份的重要標志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 成就的重要標志。
A.綜合國力 B.生產力水平
C.歷史文化 D.民主法制
16.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
A.各具特色 B.互不相融
C.相互沖突 D.漸趨一致
17.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人們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是
①認同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③消除外來文化影響 ④共同促進人類文明進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應遵循的原則是
A.求同存異、兼收并蓄 B.相互借鑒、共同交流
C.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D.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19.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重要途徑包括
①商業貿易 ②人口遷徙
③教育活動 ④物種進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傳媒真正開始面向大眾傳遞信息的標志是
A.語言的出現 B.印刷媒體的推廣
C.文字的出現 D.報紙雜志的出現
21.傳統文化的繼承主要體現在
①傳統習俗的繼承 ②傳統建筑的繼承
③傳統文藝的繼承 ④傳統思想的繼承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中國古代的倫理道德觀念有許多已經被今天的社會所排斥。這說明
A、傳統文化需要與時俱進
B、古代倫理道德概念是錯誤的
   C、文化在批判而不是在傳承中得以發展
D、歷史文化會隨著社會發展逐漸喪失其合理性
23.被人們稱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A.傳統習俗 B.傳統建筑
C.傳統文藝 D.傳統思想
24.繼承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正確態度是
A.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B.繼承一切傳統文化
C.排斥一切傳統文化 D.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25.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是
①社會制度的更替 ②科學技術的進步
③全球氣候的變化 ④思想運動的開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 “傳道、授業、解惑”體現了
A.思想運動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 B.科學技術進步推動了文化的進步
C.教育活動對文化傳播具有重要作用
D.遠程教育活動對文化傳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7.我國著名書法家柳公權博采眾長,創造了著名的"柳體",至今影響著我們,這說明
A.這是對傳統思想的繼承 B.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C.傳統文化滲透在現實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D.中國傳統文藝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生活有重要影響
28.那種一味推崇外來文化,根本否定傳統文化的傾向,被稱為
A.守舊主義 B.封閉主義
C.民族虛無主義 D.文化虛無主義
29.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上其他國家有孔子學院50多所,學習漢語的人數已超過3000萬,加上各國家的2500余大學和越來越多的中小學開設了漢語課程。這種文化傳播的途徑是
A.商業貿易 B.人口遷徙
C.教育活動 D.大眾傳媒
30.下列對文化創新的看法正確的是( )
①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 ②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內在動力
③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④文化創新有利于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
31.優秀文化對塑造人生具有哪些作用?
32.簡述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的關系?
33.文化創新的作用是什么?
三、分析說明題(本大題10分)
34.有的學者認為儒學有功于中國,孕育出漢唐盛世;有的學者認為儒學危害中國,是落后的罪魁禍首。儒學在兩千多年中,對中國的盛世是否有過貢獻,現在如何公正地評價當時的批儒,這都是需要研究的問題。運用所學文化生活的知識,從儒學的角度出發,談談我們應當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10分)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四、綜合探究題(12分)
35. (1)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給經濟、政治以重大的影響。(6分)(2)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一方面,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為推動經濟建設,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越來越重要。另一方面,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消費更加豐富,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從國內來說,隨著民主和法制建設的發展,人們為了更好地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從國際來說,隨著世界多極化的發展,一些國家竭力推銷自己的價值觀念,企圖削弱和取代別國的民族文化,這使世界范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6分)石齊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文)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
1、2007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鐘期榮、胡鴻烈夫婦,本可錦衣玉食,卻偏偏散盡家產,一生奔波。為了學生,甘為駱駝。與人有益,牛馬也做。他們堅信教育能改變
社會。這說明,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是
A.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 B.為人民服務
C.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D.愛國主義
2、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諧”,國家目前倡導構建和諧社會適逢其時。“和諧文化”建設是和諧社會的內容之一,同時又能引導和諧社會的發展。這里所說的“和諧文化”中的“文化”是指
①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②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③專指文學藝術和科學知識或指人們受教育的程度④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3、美輪美奐的《蒙山沂水》、波瀾壯闊的電視劇《沂蒙》、商業運作的節慶品牌,是臨沂市著力打造文化“軟實力”,實現文化資源大市向文化產業強市發展的縮影。這樣做的原因是
①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②提升文化軟實力,能夠為經濟、政治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③文化的力量能夠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④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美國人較為輕松地對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追求高學歷好職業的功利性目標。而中國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養成才,將來有出息有好職業。這種差異表明
A.文化環境決定著人們的價值取向
B.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只能產生一種思維方式
C.不同的文化教育思想影響人們在實踐中目標的確定和行為選擇
D.美國人的思維方式比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優越
5、老子的《道德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經典,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影響了不同國家、不同膚色、不同民族、不同語言的人們,這說明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下列詩詞的寓意符合這一特點的是
A.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B.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D.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6、“不讀書,窮者窮根難斷,富者富不長久。”讀書是個人、家庭和國家的希望。我們要努力構建“學習型社會”,切切實實地使廣大群眾的整體素質有一個質的飛躍。下列關于文化的作用和意義,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文化是一種重要的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B.文化能使一個國家自尊、自信、自強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文化作為精神力量都能塑造人,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7、舞蹈“千手觀音”在21位聾啞人的精心演繹下,借助2005年春節聯歡晚會這個平臺,精彩地呈現在億萬觀眾眼前,一夜之間,領舞者邰麗華也成為大眾“追星”的對象。這說明當代文化生產與消費的特點是
A.文化產品以大多數人的品味為基礎,以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為目標
B.文化產品的內容和形式變化很快,被稱為“文化快餐”
C.借助現代生產和傳播手段,一種文化產品能夠迅速被人們認同和接受
D.文化產品的生產以盈利為目的,消費者要到市場上購買,有強烈的商業性
8、不管是中國內地,港澳臺地區,還是在其他國家的華人,每到清明都會祭祖掃墓,端午吃粽子賽龍舟,中秋賞月,重陽登高,除夕吃年夜飯,這說明
A.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B.這是傳統習俗的繼承與發展
C.傳統文化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延續 D.傳統文化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方式
9、當今時代,世界文化燦若星河:一年一度的美國好萊塢奧斯卡金像獎、法國嘎納電影節群星燦爛;每年巴西狂歡節、圣誕節令人如癡如醉………..。這表明
A、世界上每種文化都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 B、民族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C、世界文化具有多樣性 D、各種文藝形式是風格各異的
10、近年來,我國在許多國家成功舉辦的 “中國文化年”活動受到普遍歡迎。當你看到反映我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要寫一篇讀后感,需要確定一組符合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政策的關鍵詞。你認為下列各組中最準確的一組是
A、相互借鑒 求同存異 提升文化實力   B、尊重差異 平等協商 認同外來文化  
C、加強交流 文化共享 汲取各國文化 D、理解個性 積極創新 舍棄傳統文化
女書是湖南江永等地流傳的一種古老的女性文字,兩千多年來,只在女性中流傳。隨著最后一位自然傳人的去世,女書面臨失傳的危險。回答11--12題。  
11、女書是婦女當中流傳的、表達她們喜怒哀樂的文字。女書一旦失傳
A、意味著民族文化將自行消亡 B、說明民族文化與時代發展格格不入
C、會使中華傳統文化慘遭滅頂之災 D、會使世界文化的百花園受損
12、“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為拯救女書這一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我國目前正在積極行動。國家對民族文化的保護
①是為了捍衛民族文化的獨立性和豐富性 ②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③能夠使民族文化免受外來文化的侵蝕 ④能夠確保民族文化代代相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韓愈的《師說》中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體現了
A、思想運動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 B、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C、文化具有繼承性 D、科學技術進步推動了文化的進步
14、剪紙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朵奇葩。近年來,我國政府十分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通過深入挖掘、科學梳理,民族優秀文化得以傳承并不斷發揚光大。這表明,文化建設
A、就是要保護好優秀文化遺產 B、離不開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
C、必須要有“海納百川”的氣魄 D、離不開對其他民族文化的學習和借鑒
15、當人們忙于經典翻拍之時,《亮劍》、《歷史的天空》、《士兵突擊》等原創作品卻非常熱播,有人認為,與其頻繁向經典作品“借光”,還不如多花點心思,讓今天的原創成為明日的經典。這種觀點認為
A、文化創新必須立足于社會實踐 B、文化創新有利于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C、否定傳統文化才是真正的發展 D、大眾文化真正需要的是原創作品
16、有一首歌唱道:“最愛寫的字是方塊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它。”“方塊字”是中國獨具特色的文化。關于漢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它是中華文化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 ②它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③它是中華文化的載體 ④它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它發乎神農,聞于魯周公,興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茶葉、咖啡和可可)之一。這主要說明中華文化具有 的特點。
A.博大精深 B.源遠流長 C.民族性 D.世界性
18、在2010年清華大學上海自主招生面試中,有一道“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會幫助誰”的題目出現在此次招生的個人面試試題中。若是你認為老子和孔子不會打架,則你的論據是
A.中華文化百家爭鳴,具有極大的包容性
B.孔子主張仁者愛人,不會和老子產生沖突
C.老子主張清靜無為,不會和孔子一般見識
D.因為百家爭鳴是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方針
19、草原的蒙古包,廣西壯鄉的麻欄,陜西高原的窯洞,北京的四合院等。中國民居建筑分布于祖國秀麗的山川之間,深深地扎根于各民族文化的沃土,多姿多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形式。這一現象體現了
①我國各民族文化有區域性特征
②不同區域的文化相互借鑒、相互吸收
③我國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
④不同區域的文化漸趨融合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無論什么時期,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奮斗的一面旗幟。在當代中國
①愛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
②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
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④弘揚愛國主義必須大力發展民族文化,消除外來文化的影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1、2011年5月4日是“五四運動”92周年。五四運動孕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堅持愛國主義,必須弘揚中華民族精神,這就要求我們做到
①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②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③堅持西方發達國家的價值觀 ④注入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江蘇衛視《非誠勿擾》捧紅了“寧可在寶馬車里哭”的馬諾、快樂男聲炒紅了“偽娘”劉著……言行越出位越紅。媒體對“另類人物”的推崇,讓自己賺足了眼球。此類文化現象
①反映了文化市場具有自發性 ②體現出文化市場具有盲目性
③是滿足人們多層次文化需要的大眾文化 ④會對人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3、天災無情,人間有愛。2011年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發生后,中央在全力組織搶險救援工作的同時,全國人民也積極開展向災區送溫暖、獻愛心捐助活動這不僅顯示出中國政府強大的組織力量,同時也反應出一個國家的凝聚力和團結不屈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是
①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集中體現 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厚精神資源
③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具體體現 ④發展先進文化的根本目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4、.2010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教育,倡導愛國守法和敬業誠信,構建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求、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和行為規范。深入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不斷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因為源:21世紀教育網
A.思想道德建設是現代化建設的中心工作
B.思想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
C.思想道德建設是現代化建設的物質基礎
D.思想道德建設是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政治保證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52分)
25、節能減排,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不可回避的問題。為提高全民節能減排意識和能力,自2007年9月1日起,由中央17個部門聯合舉辦的“節能減排全民行動”系列活動在人民大會堂正式啟動;中央電視臺為加強“節能減排全民行動”的宣傳,推出了“節能減排我行動”等多個系列報道,努力營造一種全民參與節能減排的文化氛圍。
上述材料體現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8分)
26、北京菊兒胡同住宅的設計,參照了老北京四合院的格局,又吸收現代公寓樓的優點,使傳統的居住模式在現代化的城市環境中得到新的發展。建筑專家稱菊兒胡同“是東方的,并且是中國的,”“有地方特色,但又是嶄新的”。閱讀材料回答:  
(1)如何辯證認識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8分)  
(2)我們應如何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12分)  
27、材料:據文獻記載,早在原始社會時期,黃帝的樂官就到新疆“取竹”,制造出12根律管。這雖然只是古老的傳說,但在新石器時代,少數民族地區和中原已有了音樂文化的交流。夏代,曾有許多少數民族到夏王朝來表演樂舞。周朝設有專門掌管少數民族音樂的官吏。隋唐時期是中國音樂文化發展的高峰時期。當時流行的十部樂曲中大多數是少數民族音樂。元代由于城市經濟的繁榮,加上蒙古族對歌舞戲曲的愛好和宋代已經有的城市音樂基礎,為雜劇的形成提供了機會和條件。清代,蒙古族文人榮齋搜集、整理了《弦索備考》,把民間流傳的13套弦索古曲用總譜的形式記錄下來。
閱讀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體現了中華文化的什么特征?是怎樣體現這些特征的?(10分)石齊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學(文)試題
時量:60分鐘 分值: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5道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下列物質中不能發生水解的是
A.葡萄糖 B.淀粉 C. 油脂 D.蛋白質
2.醫療上給病人的輸液中,常含的糖是
A.葡萄糖 B.蔗糖 C.淀粉 D.纖維素
3.下列物質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油脂 B.葡萄糖 C.淀粉 D.氨基酸
4.下列物質不能為人類補充能量的是
A.糖類 B.水 C.蛋白質 D.油脂
5. 下列各組物質中,不是同分異構體的是
A. 淀粉和纖維素 B. 葡萄糖與果糖 C. 蔗糖與麥芽糖 D. 正丁烷和異丁烷
6.欲將蛋白質從水中析出而又不改變它的性質,應加入
A.酒精溶液 B.(NH4)2SO4溶液 C.Pb(NO3)2溶液 D.NaOH溶液
7.以下現象中,不屬于蛋白質變性的是
A.用波爾多液殺菌 B.用福爾馬林對種子消毒
C.雞蛋白溶液中加入食鹽變渾濁 D.用酒精消毒醫療器械
8.壞血病患者應該多吃的食物是
A.雞蛋 B.豬肉 C.蔬菜 D.肝臟
9.維生素參與生物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所必需的物質,中學生每天需要補充一定量的維生素C。下列物質中維生素C含量最豐富的是
A.魚 B.蝦 C.牛肉 D.橘子
10.某礦泉水含有鈣、鈉、氯等,這里的鈣、鈉、氯指的是
A. 分子 B.元素 C.單質 D.氧化物
11.下列食物中屬于酸性食物的是
A. 西紅柿 B.魷魚 C.檸檬 D.西瓜
12.下列屬于人體的微量元素的是
A. 碘 B.氫 C.碳 D.氧
13.缺碘可能會得的疾病是
A. 貧血 B.骨質疏松 C.夜盲癥 D. 甲狀腺腫大
14. 人體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Ca B. N C. O D. C
15.下列物質屬于油脂的是
A. 石油 B.煤油 C. 花生油 D.甘油
16.某有機物樣品發現它們含有碳、氫、氧、氮等元素,這種樣品很可能是
A. 油脂 B.氨基酸 C.葡萄糖 D.淀粉
17.鑒別織物成分是真蠶絲還是“人造絲”,在如下①-④的各方法中正確的是
①滴加濃硝酸 ②滴加濃硫酸 ③滴加酒精 ④灼燒
A.①和③ B.③和④ C.①和② D.①和④
18.被稱為“智力元素”的是
A. Ca B. Fe C. I D. N
19.下列物質既能作防腐劑,又能作調味劑的是
A. 檸檬酸黃 B.食鹽 C. 亞硝酸鈉 D.苯甲酸鈉
20.下列說法有害人體健康的是
A.食鹽中加適量的碘 B.在飲料制作中,常加入適量的天然色素
C.食品中添加維生素 D.在火腿制作中,加入大量亞硝酸鈉作為防腐劑
21.下列同學飲食習慣科學的是
A.多吃肉,少吃蔬菜 B.合理攝入糖類、油脂等,注意膳食平衡
C.為防止變胖,炒菜時不放油 D.多飲用純凈水,少喝礦泉水
22.據各地報紙報導,在一些建筑工地的食堂里,常發生將工業用鹽當作食鹽用,引起工人食物中毒的現象,該工業用鹽對人可能有致癌作用。這種鹽的化學式是:
A.MgCl2 B.NaCl C.NaNO2 D.NaNO3
23.藥物的種類很多,下列常見藥物中屬于抗生素的是
A.青霉素 B.維生素A
C.補鈣劑(有效成分碳酸鈣) D.胃舒平(有效成分氫氧化鋁)
24.下列屬于天然藥物的是
A. 阿司匹林 B. 青霉素 C. 抗酸藥 D.麻黃堿
25.濫用藥物有礙健康,下列有關用藥的敘述正確的是
A.注射青霉素前要先做皮膚敏感試驗 B.運動員長期服用麻黃堿可提高成績
C.服用氫氧化鈉溶液可中和過多的胃酸 D.長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可預防感冒
二、填空題(每小空2分,共50分,請把答案填在答題卷上)
26.葡萄糖是重要的單糖之一,其分子式為 ,檢驗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可以選用的化學試劑有 ,產生的現象為 。淀粉和纖維素是重要的多糖,它們在催化劑的作用下都能發生水解反應,反應的最終產物都是__ ___。可利用 能使淀粉溶液顯 色來檢驗淀粉的存在
27.維生素可根據其溶解性的不同分為 性維生素和 性維生素兩大類,其中維生素C屬于 性維生素
28.蛋白質是生物體內的生命物質,其相對分子質量巨大,結構也非常復雜,種類繁多。從組成看,蛋白質分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號)四種元素,構成蛋白質的基石是 。
29.在盛有雞蛋白溶液的試管里,緩慢地加入飽和的Na2SO4溶液,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這種現象叫__________.再向試管里加入足量的蒸餾水,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這說明該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利用這個性質,可以分離、提純蛋白質。
30.重金屬離子可使人中毒,原因是重金屬離子能使人體細胞中的蛋白質________,當人誤食重金屬鹽時,可以喝大量的 _____ 解毒。原因是上述食品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它可以跟重金屬鹽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從而減輕重金屬鹽類對胃腸黏膜的危害,起到緩解毒性的作用。
31.抗酸藥主要用于中和過多的胃酸,寫出抗酸藥的有效成分之一Al(OH)3 與胃酸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32、某藥品標簽上貼有OTC,它表示____________(填“處方藥”或“非處方藥” ,下同),消費者需要持有醫生處方才能從藥房或藥店購買到的是_______________?
高二文科化學第一次月考試題答案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5道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二、填空題(本題包括8小題,每小空2分,共50分)
26. C6H12O6 新制的氫氧化銅 磚紅色沉淀 葡萄糖 碘 藍
27. 水溶 脂溶 水溶
28. C、H、O、N 氨基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平县| 元谋县| 毕节市| 安顺市| 永定县| 芦溪县| 安化县| 彭泽县| 咸丰县| 平原县| 松滋市| 托里县| 乐平市| 晴隆县| 呼和浩特市| 茶陵县| 新闻| 来宾市| 富裕县| 会昌县| 庆云县| 原阳县| 吉安市| 绥滨县| 辽宁省| 西平县| 石渠县| 开江县| 禹城市| 秦皇岛市| 裕民县| 天镇县| 宜州市| 离岛区| 沂南县| 邵阳市| 祥云县| 南宁市| 桃江县| 孝感市| 九龙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