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九課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三框 文化強國與文化自信 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一)教學目標(1)理解建設文化強國的要求。(2)理解堅定文化自信的意義。(3)理解堅定文化自信的要求。(二)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科學精神:科學認識建設文化強國的要求。3.公共參與: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二、教學重點與難點1.教學重點:理解建設文化強國的要求。2.教學難點:理解堅定文化自信的要求。三、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本節課我們學習文化強國與文化自信。(二)講授新課文化強國與文化自信(板書)板塊一:建設文化強國(板書)閱讀與思考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倡導創新文化”,強調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提出,要大力培育中國特色創新文化,增加創新自信,積極倡導敢為人先、勇于冒尖、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形成鼓勵創新的科學文化氛圍。2013年以來,中央及各相關部門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助推文化建設,使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顯著增強,我國文化資源供給能力從量到質都邁上了新臺階。近年來,我國電視劇和圖書產量保持全球第一,電影市場規模穩居世界第二。結合事例談談:新時代我國倡導創新文化有什么重要意義?談談你對建設文化強國的理解。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創新文化是一種與創新相關的文化形態,是一種有利于創造創新的文化。創新文化對創新具有激勵和引導作用,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們對創造力、工作和行為準則所持有的態度和價值觀對于決定創新行為的源泉和形式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不同的社會文化環境就會產生不同的經濟表現和創新結果。創新文化孕育創新事業, 創新文化激勵創新事業。創新文化是一個民族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的集中體現,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師:如何建設文化強國?學生:(1)建設文化強國,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堅決抵制、依法取締腐朽文化,是我們加強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教師補充知識點:①先進文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四有”新人為目標,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②“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③落后文化于腐朽文化的區分建設文化強國,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回顧知識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文化強國,要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教師補充:道德修養與文化修養的區分)建設文化強國,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回顧知識點: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區分)板塊二:堅定文化自信(板書)閱讀與思考觀點一:“中華文化曾長期領先于世界,這是我們引以為自豪的,我們不能忘記。”觀點二:“中華文化的確曾經輝煌過,但近代衰落了,說明已經沒有生命力了。”觀點三:“中華文化的確在近代落后了,但我們有充足的自信,再鑄中華文化的輝煌。你如何看待這些觀點?”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觀點一正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不能忘記的;觀點二錯誤,中華文化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觀點三正確,我們要堅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教師:什么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所稟賦和擁有的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生命力保持堅定信心和發展的希望,在其對文化抱有強烈信任和發展的理想信念下,才能獲得堅持和堅守的信心,才能鼓起奮發進取的勇氣,才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才能激發發展創新的活力。教師:為什么要堅定文化自信?學生:(1)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自信不僅僅是對中國歷史發展某一階段優秀文化的自信,也是對全部中華優秀文化的自信。教師: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過:“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那么我們應當如何堅定文化自信?學生:(1)文化自信離不開經濟的發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活力不斷迸發,國際地位不斷提升,社會主義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屹立在世界東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強了我們文化自信的底氣。我們要繼續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夯實文化自信的基礎。我們要堅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教師拓展: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②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凝聚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偉大創造的生動體現。(3)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特別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信。(三)課堂小結四、課堂練習1.“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贊歌……”2019年春節以來,《我和我的祖國》以快閃的形式唱響大江南北,打動人心,好評如潮,各類媒體競相轉播,極大地激發了人們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情。歌曲《我和我的祖國》傳唱不息,打動人心主要歸功于其內核,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D )①恰逢建國70周年,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②傳播方式創新,增強歌曲的感染力吸引力③彰顯文化自信,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④弘揚民族精神,激發人們濃烈的愛國之情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2019年9月投入使用的普通高中語文部編教材,從古風、民歌、絕句、律詩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魏晉辭賦到唐宋明清古文,從文言小說到白話小說,均有呈現。該教材共選入古代詩文67篇(首),占全部選文數的49.3%。可見,部編語文教材的使用( B )①凸顯了優秀傳統文化在文化素養中的核心地位②發揮了教育傳遞、溝通和共享文化的功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④展示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3.(2019 浙江)為實現鄉風文明,克服婚喪嫁娶中存在的大操大辦等陋習,政府倡導婚事新辦,厚養薄葬,這一倡導是基于( B )①腐朽文化會阻礙鄉風文明建設②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正確引導③落后文化會污染社會文化環境④傳統文化要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