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第七單 元人民解放戰爭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國民政府“總統府”解放軍戰士登上總統府大門的樓頂,扯下國民黨的旗幟。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在短短的三年內,人民解放軍是如何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的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第24課《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感受這段難忘的歲月!歷史人教版 八年級上第24課《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第七單元 人 民 解 放 戰 爭1.知道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及其作用。2.了解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史實,知道人民解放戰爭開始轉入戰略進攻。3.知道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4.簡析國民黨南京政權覆亡和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重點:了解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有關情況,知道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的史實。難點:分析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原因。一、得民心——土地改革第一學程:閱讀P114—P115“解放區土地改革”相關內容,完成下列問題:主問題:1.閱讀課本P115頁上面的材料研讀,思考解放區土地改革的背景?2.解放區土地改革的、時間、文件及內容、土地改革總路線、結果和意義,完成表格。第一步:學習要求(“學法指導”設計)1.互學完成課本P115頁上面的材料研讀,小組討論完成解放區土地改革的背景。2.快速讀閱讀課本課文第一部分“解放區土地改革”相關內容,完成表格。要求:坐姿端正、細致認真、互學討論熱烈積極參與,自學獨立完成。第二步:展學要求(“學法指導”設計)1.由各組C、D號學生展示,自然大方、聲音響亮;2.評價標準,C、D號學生展示正確記2分,A、B號補充得1分。解放戰爭勝利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迫切希望獲得土地。材料:中國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就一般情況來說,占鄉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農,占有70%一80%的土地;而占鄉村人口的90%的貧農、雇農和中農及其他人民,卻只占有約20%~30%的土地,他們終年勞作,仍不得溫飽。——《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公布中國土地大綱的決議》思考:如何看待當時中國的土地占有情況?中國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土地占有不均衡。農民生活條件惡劣。大量土地極少土地→→地主農民多數農民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共產黨在解放區的首要任務是什么?土地改革學習任務1:一場改革贏民心——解放區土地改革11.背景:一、得民心——解放區的土地改革背景時間文件內容總路線結果意義最后一碗米用作軍糧,最后一尺布來縫軍裝,最后親骨肉送到戰場上。——解放戰爭時期的民歌抗日戰爭勝利后,減租減息的政策已不能滿足農民的要求,農民迫切希望獲得土地。中國共產黨適時調整了土地政策,由抗戰時期的減租減息改為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提高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1947年《中國土地法大綱》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歷時一年多的土改革命順利完成,廣大農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糧食和衣物。①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使農村的階級關系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②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二、用民心——三大戰役第二學程:閱讀P115—P117“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相關內容,完成下列問題:主問題:2.1.完成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相關表格內容。2.2完成三大戰役相關表格。 2.3說出三大戰役的意義和渡江戰役的相關信息。第一步:自學要求(“學法指導”設計)自學完成課本P115到P117相關內容,梳理相關知識,完成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和三大戰役相關表格信息。自學不會的,可以同桌互學,以求解決相關問題。要求:坐姿端正、細致認真、互學討論熱烈積極參與,自學獨立完成。第二步:展學要求(“學法指導”設計)1.由各組C、D號學生展示,自然大方、聲音響亮;2.評價標準,C、D號學生展示正確記2分,A、B號補充得1分。二、用民心——三大戰役背 景時 間部 隊進軍方向指揮官意 義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共產黨粉碎了敵人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1947年夏晉冀魯豫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威脅南京和武漢劉伯承、鄧小平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戰役名稱 時間 指揮者 參戰部隊 作戰方針 結 果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 大 戰 役 概 況1948.9月至11月林彪、羅榮桓解放了東北全境東北解放軍關門打狗1948.11月至1949.1月中間突破分割殲滅先打兩頭后取中間中原、華東解放軍東北、華北解放軍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1948.11至1949.1林彪 羅榮桓 聶榮臻華北全境基本解放二、用民心——三大戰役重點“蔣介石兩個拳頭一伸, 胸膛就露出來了。我們要對準胸膛插上一刀,插入他們的心臟” -----毛澤東南京武漢120萬人430萬人373萬人人民解放軍:國民黨軍隊:195萬人1946—1947年雙方兵力對比280萬人365萬人內戰爆發時 1946年6月孟良崮戰役后 1947年5月挺進大別山后1947年8月第七單 元人民解放戰爭二、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條件:經過連續作戰,人民解放軍先后殲滅國民黨軍精銳200多萬,迫使國民黨軍隊主力退守沈陽、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動防御作戰。中共中央認為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于是決定發起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示意圖沈陽北平徐州二、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遼沈戰役1948年9月—1949年初關門打狗圍錦打援殲敵47萬余人指揮者:作戰部隊:結果(作用):林彪、羅榮桓東北人民解放軍解放東北全境。第七單 元人民解放戰爭二、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1948年9月—1949年初淮海戰役80萬60萬殲敵55萬余人指揮者:作戰部隊:結果(作用):中原和華東野戰軍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中間突破分割殲滅第七單 元人民解放戰爭二、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1948年9月—1949年初平津戰役分割包圍先打兩頭后取中間傅作義接受和平改編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52萬余人作戰部隊:結果(作用):指揮者:東北和華北解放軍林彪、羅榮桓、聶榮臻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二、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1948年9月—1949年初三大戰役示意圖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意義: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三大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第七單 元人民解放戰爭二、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時間:結果:意義:1949年4月占領南京(南京解放)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三、聚民心——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第三學程:結合材料分析,中國共產黨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什么 主問題:結合材料分析,為什么中共可以粉碎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第一步:自學、互學要求(“學法指導”設計)1.請同學們先自己思考問題,結合材料找出自己的答案。要求坐姿端正、認真思考。2.完成后和同組同學交流,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形成最優答案。第二步:展學要求(“學法指導”設計)1.由各組C、D號學生展示,自然大方、聲音響亮;2.評價標準,C、D號學生展示正確記2分,A、B號補充得1分。材料:有一位海外學者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南京國民政府庫存的黃金、白銀、美鈔的價值空前未有,并且擁有400萬美式裝備的軍隊,配有飛機千架,艦艇如云,但為時不過3年就被“小米加步槍”的中國共產黨打得落花流水。你認為奇怪嗎?中共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有哪些?政治:經濟:軍事:合作探究:中國共產黨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什么 (P118課后活動2)材料三:遼沈戰役先打錦州……實行“關門打狗”的方針。淮海戰役采取“中間突破、分段殲敵”的方針,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平津戰役采取分割包圍殲滅的方針,實現了“甕中捉鱉”的戰略。材料四:1948年5月,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縱隊奉命攻打隆化。董存瑞帶領爆破組的戰友們一鼓作氣炸掉了敵人的四個炮樓和個碉堡,順利地完成了掃除隆化中學外圍工事的任務。軍事上:正確的戰略戰術軍事上:解放軍作戰勇敢,不怕犧牲。材料一: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設了敵后根據地,他實行了民主好處多。——《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政治上;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材料二:陳毅元帥說:“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經濟上: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土地改革改調動了人民積極性;中國共產黨代表人民利益等。啟示: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民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探究:中國共產黨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第七單 元人民解放戰爭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戰略進攻戰略決戰走向勝利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渡江戰役南京解放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1.1947年,全國土地會議制定了 ( )A.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B.土地革命總路線C.《中國土地法大綱》D.《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第七單 元人民解放戰爭2.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挺進大別山的領導人是( )A.毛澤東、周恩來 B.彭德懷、賀龍C.朱德、陳毅 D.劉伯承、鄧小平CD第七單 元人民解放戰爭3.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主力展開戰略決戰是從哪次戰役開始的 (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4.下面的示意圖有助于我們了解 ( )A.舊民主主義革命進程 B.國民革命的主要進程C.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 D.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發展的歷程 AC第七單 元人民解放戰爭5.右圖反映的軍事行動是解放戰爭中的 ( )A.遼沈戰役B.平津戰役C.淮海戰役D.渡江戰役6.《孫子兵法·謀略篇》中曰:“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下列哪座城市的解放體現了這一策略 ( )A.南京 B.沈陽C.天津 D.北平BD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24教學設計課題 第24課《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單元 七 學科 歷史 年級 八學習目標 1.知道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及其作用。2.了解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史實,知道人民解放戰爭開始轉入戰略進攻。3.知道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4.簡析國民黨南京政權覆亡和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重點 了解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有關情況,知道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的史實。難點 分析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原因。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出示圖片)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在短短的三年內,人民解放軍是如何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的?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第24課《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感受這段難忘的歲月!出示學習目標,明確學習任務。齊讀學習目標:1.知道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及其作用。2.了解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史實,知道人民解放戰爭開始轉入戰略進攻。3.知道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4.簡析國民黨南京政權覆亡和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 看圖片思考導入齊讀目標 圖片吸引學生注意力明確目標講授新課 第一學程: 學習任務主問題1.主問題:1.1閱讀課本P115頁上面的材料研讀,思考解放區土地改革的背景?1.2解放區土地改革的、時間、文件及內容、土地改革總路線、結果和意義,完成表格。第一步:學習要求(“學法指導”設計)1.互學完成課本P115頁上面的材料研讀,小組討論完成解放區土地改革的背景。2.快速讀閱讀課本課文第一部分“解放區土地改革”相關內容,完成表格。要求:坐姿端正、細致認真、互學討論熱烈積極參與,自學獨立完成。第二步:展學要求(“學法指導”設計)1.由各組C、D號學生展示,自然大方、聲音響亮;2.評價標準,C、D號學生展示正確記2分,A、B號補充得1分。主問題1設計意圖通過材料培養學生小組內合作交流的能力,深刻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視頻直觀生動,更容易理解土地改革這一措施對于解放戰爭戰爭的勝利提供的人心民力支持。使得歷史知識前后聯系更具連貫性,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用表格歸納歷史問題的能力。主問題1預設答案1.1中國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土地占有不均衡。農民生活條件惡劣。廣大農民要求得到土地,共產當順應民意推行土地改革。1.2 按照學程學習任務,通過自學--互學--展學,三個環節,自主解決問題,學生小組參與研討并展示成果,同學補充,教師點撥評價并歸納。 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充分參與學習。第二學程: 學習任務主問題:2.1.完成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相關表格內容。2.2完成三大戰役相關表格。 2.3說出三大戰役的意義和渡江戰役的相關信息。第一步:學習要求(“學法指導”設計) 自學完成課本P115到P117相關內容,梳理相關知識,完成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和三大戰役相關表格信息。自學不會的,可以同桌互學,以求解決相關問題。要求:坐姿端正、細致認真、互學討論熱烈積極參與,自學獨立完成。第二步:展學要求(“學法指導”設計)1.由各組C、D號學生展示,自然大方、聲音響亮;2.評價標準,C、D號學生展示正確記2分,A、B號補充得1分。主問題2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用表格歸納歷史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鍛煉學生從課本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圖分析挺進大別山的戰略意義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時空觀念另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同時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共產黨指揮藝術的高超。通過三大戰役視頻,培養學生歷史興趣,增強學生對于三大戰役的了解。主問題2預設答案 三大戰役的意義:三大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渡江戰役相關信息: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兵分三路,橫渡長江,占領南京(南京解放)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課堂小結 2、今天的優勝小組是第 組,優秀個人是 學生回顧知識點,梳理要點。 及時鞏固板書 解放區的土地改革(背景、文件、意義)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三大戰役(遼沈、淮海、平津)及勝利意義 勝利原因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學本第24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pptx 第24課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教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