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物理與軍事科技武軍華艦長304.5米,吃水線長270米舷寬75米,吃水線寬:38米吃水10.5米排水量55,000噸(標準)67,500(滿載)編制人數 船員1,960人,飛行員626人,參謀40人 房間3,857個動力系統:8臺蒸氣輪機,149兆瓦,200,000匹馬力9×1,500 kW渦輪發電機 6×1,500 kW柴油發電機續航力 7000海里/18節 3850海里/32 節航速 29節 自持力 45天遼寧號航空母艦,簡稱“遼寧艦”,舷號16,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遼寧艦的編制等級為正師級,編制員額1,000余人。首批艦員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軍官達到98%以上,其中具有碩士和博士的有50余人船員1,960人,飛行員626人,參謀40人,房間38578臺蒸氣輪機,149兆瓦,200,000匹馬力9×1,500 kW渦輪發電機 6×1,500 kW柴油發電機尼米茲級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 CVN-68) 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 ( CVN-69) 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 ( CVN-70)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 CVN-71) 林肯號航空母艦 ( CVN-72) 華盛頓號航空母艦 ( CVN-73) 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 ( CVN-74) 杜魯門號航空母艦 ( CVN-75) 里根號航空母艦 ( CVN-76) 布什號航空母艦 ( CVN-77)意大利2艘加富爾級 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 550)加里波底級 加里波底號航空母艦 ( 551)中國1艘庫茲涅佐夫元帥級 遼寧號航空母艦 ( 16)英國1艘無敵級 卓越號航空母艦 ( R06)法國1艘戴高樂級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 R91)印度1艘人馬座級 維拉特號航空母艦 ( R22)俄羅斯1艘庫茲涅佐夫元帥級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 063)編制:5,680人艦長:332.9米型寬:40.8米滿載排水量:101,600噸續航距離:無限距離;20-25年航速:30節布什遼寧滑躍起飛的優點第一條,簡單可靠,只是一塊簡單的斜板就可以讓艦載機的起飛距離縮短一半,簡單決定了其可靠性高維護難度低(幾乎沒有維護),而且航母受到攻擊只要甲板沒被徹底炸爛,都可以在短時間內恢復起飛能力,而使用高精密的蒸汽彈射只要前甲板遭到傷害,那航母就等于被解除了武裝。第二個就是持續力強,只要飛機和飛行員扛得住,可以保持持續不斷的出擊。第三點,就是對艦載機結構沒有特別要求,相對彈射起飛沒有不必要的結構重量,提高了飛行性能,而且可以直接從空軍飛機發展,大大降低了研究成本。而且滑躍起飛相對彈射起飛的劣勢是在平時使用的情況下,戰斗狀態下由于安全性可以放寬,在不考慮安全的情況下滑越起飛可以像二戰那樣進行連續起飛起降密度遠遠強于彈射起飛,在保證甲板風且允許飛機離艦后有短暫下沉的情況下,艦載機完全可以在短跑道點進行滿載起飛。滑躍起飛最大的缺點起飛效率低。以庫茲涅佐夫級為例(說蘇33不能在庫艦上滿載起飛是以訛傳訛,準確的說法是一般情況不能滿載起飛),蘇33在庫茲涅佐夫上要以33噸的滿載起飛需要從195米的長跑道點起飛,嚴重降低了起飛效率(在105米短跑道一般起飛重量28.8噸,在22節以上的甲板風和放寬安全限制的情況下也不到32噸)。而換做安裝彈射器的航母,不論滿載與否都可以在短跑道點安全起飛。庫茲涅佐夫級在使用上就面臨要么犧牲艦載機作戰半徑(或者安全性)要么犧牲起降效率的兩難境地(從長跑道點起飛費時不說,還會擠占用于降落的斜甲板)。而更致命的缺點就是難以起飛一些自身起降能力差的飛機,典型就是在艦隊防空作戰中極為重要的預警機滑越起飛彈射起飛蒸汽彈射器問世于1950年8月,原型機是英國海軍航空兵預備隊司令米切爾研制的,美國海軍購買了專利并將其發展成熟。目前在“尼米茲”級航母上裝備的C-13蒸汽彈射器長76.3米,每分鐘可以彈射2架艦載機,功率強勁得可以將一輛兩噸重的汽車彈射到兩公里以外的海面電磁彈射器是一個復雜的集成系統,其核心是直線彈射電動機。這種電動機的概念類似磁懸浮列車采用的技術,與磁懸浮列車所不同的是,磁懸浮列車的運動是漂浮在空氣中,而彈射電動機帶有滾輪,帶著一個往復車沿彈射器軌道滑行。工作時,電動機得到供電,往復車在電磁力的作用下,拉著飛機沿彈射沖程加速到起飛速度。飛機脫掛后,往復車受到反向力的制動,低速回到出發的位置。彈射起飛的優點歸根究底就是甲板利用率高,如尼米茲級在兩個方向布置了4臺彈射器,最多可以同時起飛兩架,兩架待飛,而且不論起飛重量和飛機類型均不需要延長起飛距離,在不使用斜甲板的彈射器時,可以做到艦載機起飛回收兩不誤彈射起飛的缺點其實就是持續性和可靠性。以尼米茲級的c-13系列彈射器為例如果以1分鐘一架的速度連續出動12架f14航速就會從30節降到20節,而且每個彈射器彈射20次就必須進行檢查,就算不考慮檢修,只考慮蒸汽量尼米茲及最大理論出擊能力也只是一天180-200架次。。。2戰中航母艦載機動輒傾巢出動的場面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更糟的是能彈射現代艦載機的蒸汽彈射器需要使用大量的蒸汽,就算是未來發展電磁彈射也需要使用大量電力,所以常規動力航母只能和彈射器無緣。法國陣風戰機美國x-47b無人機X-47B是一架試驗型無人戰斗航空器(UCAV),由美國國防技術公司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開發。X-47項目開始于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的J-UCAS計劃,現在已經是美國海軍旨在發展艦載無人飛機的UCAS-D計劃的一部分。X-47B于2011年首飛,并在2013年成功完成了一系列的地面及艦載測試為了不讓對方雷達發現目標,可以采取兩種措施,一種是使照射到目標上的雷達波反射到其他方向,不能返回雷達處,從而使雷達接收不到目標反射的信號;另一種是將照射到目標上的雷達波強烈地吸收掉,使返回到雷達處的信號變得極其微弱,以致于雷達檢測不到該反射信號,從而發現不了隱身目標。 F-117A戰斗機周身幾乎全由直線構成,機體表面使用了6種不同的雷達吸波涂層材料,表面由多個小平面拼成,其尾翼間的夾角小于90°,呈“V”字形,大大減小了機身對雷達波向回的反射。大大降低了雷達探測度。經科學家測試,雷達在距離F-117A飛機600米時,就已完全接收不到它發出的信號。F—117A的 “V”字形尾翼除了具有前面提到的雷達隱身功能外,還兼有遮擋噴口輻射的紅外隱身作用。飛機排出的尾氣也是高溫紅外輻射源,F—117A用冷空氣對尾氣進行預冷,同時用特殊的“鴨嘴式”二元噴口將尾氣向上方排出,有效地降低了尾氣溫度。 為了達到全面的隱身效果,兵器除了要對雷達、紅外和可見光隱身外,還必須盡量減少電子系統的無線電輻射。F—117A就沒有安裝能發射電磁波的主動雷達,而代之以被動的紅外前視和下視系統。 隱身飛行器的克星之一是超視距雷達。這種雷達的工作波長較長,飛行器采用的雷達波吸收材料對它無效。同時,超視距雷達波是經過電離層反射后照射到飛行器上的,而飛行器的雷達隱身措施主要是針對地面雷達的,對來自上方的雷達波隱身效果并不好,因此超視距雷達便成了隱身兵器的克星。電磁波還有一個重要特性,即當它的波長與目標的尺寸相當時,目標對它的反射最強,隱身飛機雖然去掉了機身上的小部件,但機身的尺寸卻與超視距雷達的波長相當,因此很容易被這種雷達發現。采用了相控陣技術的超視距雷達,能在1500公里處探測到像B—2隱身轟炸機這樣的目標。 雙基地或多基地雷達也具有反隱身功能。由于它們的發射和接收設備不在一處,外形隱身對它們無效。此外,超寬帶雷達、多頻段雷達、諧波雷達和無源雷達等新體制雷達,也都有很好的反隱身性能。 反隱身技術對隱身兵器已提出了嚴重挑戰。在北約空襲南聯盟的戰斗中,美國的F—117A隱身飛機被一舉擊落,打破了它不可戰勝的神話。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隱身與反隱身的對抗將會愈演愈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