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文化在交流中傳播[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知道文化傳播的含義和途徑;2.知道傳媒的發(fā)展過程及現(xiàn)代傳媒的優(yōu)點。3.認識中外文化交流的意義。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回答問題時語言做到簡潔而準確,富于邏輯力量;同時加強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討論和探究分析問題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目標:1.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觀念,提高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培養(yǎng)學生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思想。2.樹立尊重不同文化的觀念。3.增強做中外文化交流友好使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4.學生生成性語言逐步開始富于開放精神,培養(yǎng)把課本知識和生活知識相結合的習慣。[教學準備]:多媒體設備及調試;制作好多媒體課件;準備有關視頻[教學重點]:文化傳播的途徑[教學難點]: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教學方法]:自學閱讀、師生互動、小組討論、綜合探究相結合教學過程[導入]學生帶來的每日一報這位同學用詞精確,流利,同時向我們傳遞了一種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這就涉及到我們這節(jié)課要講的文化傳播問題。1、生活中的文化傳播(1)文化傳播的含義[教師講解]引導學生把握關鍵語,由含義中的“一定方式”引出下一問題(2)文化傳播的途徑(教師點明:這些途徑是主要途徑而不是全部)學生自學閱讀教材,討論交流文化傳播有哪些途徑并由學生回答(①商業(yè)貿易(事例分析:PPT呈現(xiàn)“絲綢之路”路線圖,要求學生結合歷史知識思考絲綢之路如何交流文化)[綜合探究]:當今世界經(jīng)濟貿易往來頻繁,商業(yè)活動是否依然具有文化傳播的功能?試舉例說明。學生分組討論探究并回答②人口遷徙每一次大規(guī)模的人口遷徙,都意味著大規(guī)模的文化傳播,都會對當時當?shù)氐慕?jīng)濟、政治、文化產(chǎn)生極大影響)③教育教師指明兩方面內容:其一為人們通過學習各種文化課程,能獲得不同的文化知識;其二為各國之間互派留學生和訪問學者,是一種更為直接的文化傳播方式。(學生舉例分析)[過渡]:文化傳播是時刻存在的,文化傳播手段又是如何發(fā)展的呢?[議一議]:如果你要搜集我們光澤文化習俗的有關資料,你可以采用哪些方式呢2、大眾傳媒:現(xiàn)代文化傳播的手段(1)傳媒及其發(fā)展歷程傳媒:傳播媒介.發(fā)展:口語——文字——印刷——電子——網(wǎng)絡等分階段。(2)大眾傳媒出現(xiàn)的標志:以印刷媒體的推廣為標志。形式:報刊、廣播、電視、網(wǎng)絡等。[思考討論]:每一種形式各有何特點?(學生說明)(3)現(xiàn)代大眾傳媒的特點和優(yōu)點(學生閱讀教材討論回答)學生舉例說明[可能運用到事例:利比亞局勢的變化、溫州動車事故等事件我們很快知道,甚至媒體可以現(xiàn)場直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時事,擴大知識面。]過渡: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不斷傳播,而具有深遠歷史的厚重的中華文化也與外域文化不斷交融,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我們可以做什么?我們又能夠做什么呢?3、文化交流: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1)歷史上中外文化交流及其表現(xiàn)[學生閱讀教材:尋找歷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實,并對自己熟悉的事例加以說明與全班同學一起分享。]學生回答,同時PPT呈現(xiàn)張騫出使西域、法顯南亞之行、玄奘西行、鄭和下西洋、馬可波羅到中國等史實。(要求學生在講述時候用詞準確,條理清晰)(2)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我們要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包含幾方面的要求?我們現(xiàn)在該怎么辦?小結本框主要內容視頻播放:倫敦奧運會宣傳片課堂練習[課后搜集]:用活潑豐富的語言來介紹光澤本土的某一種文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