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1張PPT)第26課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銘 記歷 史目錄一 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二 文學藝術的成就1、了解新式學堂的出現、科舉制廢除、新聞報紙和書館出現的史實;知道魯迅、齊白石、聶耳、洗星海等文學藝術家的主要成就。3.使學生認識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教育必須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并服務于社會,對學生進行唯物史觀教育;通過對民國時期文藝作品時代性的分析,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2、指導學生歸納總結民國時期的教育文學事業的發展,創制表格,使學生對知識點條理清晰,以便從宏觀上把握知識點,進而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目錄與教學目標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決定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1982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將其定為國歌。那么,與聶耳同時代的文學家、藝術家還有哪些?他們在近代中國為了國家的獨立富強曾作過哪些努力?我們應如何理解他們的作品的內涵?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具體內容。導入新課一、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1.教育的發展(1)新式教育的開端時期 實施者 成果洋務運動時期 洋務派 先后興辦了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等一批新式學校甲午戰爭后 清政府 先后在天津創辦北洋西學堂,在上海創辦南洋公學百日維新時期 清政府 先后在天津創辦北洋西學堂,在上海創辦南洋公學新式學堂的創辦,傳播了西方先進的文化知識,培養了一些近代人才,為中國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貢獻。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它的建立使近代中國教育改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京師同文館京師大學堂原址辛亥革命后,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校徽創辦新式學校北大名人1915年在北京大學擔任經濟學教授。陳獨秀:1916年任北京大學教授蔡元培:191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胡適:1917年任北京大學教授李大釗:1918年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茅盾:1913年考入北大預科班,由于貧困沒再繼續讀。馬寅初:(2)科舉制的廢除③1905年,清政府諭令一律停止科舉考試,存在約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至此壽終正寢。過 程① 1901年,清政府以科舉流弊太多,決定從次年開始,廢除八股文。②1903年,又以科舉阻礙學校發展,決定逐步廢除科舉制。科舉制正式建立的時間、標志?605年,隋煬帝始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建立。清政府還通令興辦學堂,頒布各級學堂章程,統一全國學制。中國近代新式教育逐漸發展起來。美國社會學家羅茲曼在其著作《中國的現代化》中大加贊嘆道:“科舉制度的廢除,代表著中國已與過去一刀兩斷,其意義大致相當于1861年沙俄廢奴和1868年明治維新后不久的廢藩。”(3)新式教育的發展2.新聞出版業的發展(1)新式報刊的創辦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1949年5月27日停刊。是近代中國發行時間最久、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報紙,是中國現代報紙開端的標志。被人稱為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百科全書"。民國時期著名的報紙天津《大公報》上海《新聞報》延安《解放日報》視頻:一分鐘讀懂大公報民國時期著名的刊物上海的《東方雜志》、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和鄒韜奮主辦的《生活》周刊,是民國時期影響較大的刊物。這么多新式報刊,如何刊印發行呢?影響:這些新式報刊,報道各地發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國內外時局。它們報道及時,覆蓋面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①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它編輯出版多種中小學教科書、字典和大批文化學術著作,促進了文化事業的發展。(2)出版機構②中華書局、開明書店、生活書店等,也是當時有影響的出版機構。③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創辦的新華書店,成為出版發行進步書刊的重要陣地。中華書局開明書店出版的書籍生活書店③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創辦的新華書店,成為出版發行進步書刊的重要陣地。新華書店是中國國有圖書發行企業,1937年成立于延安,因該書店在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出版集團之下,是國家官方的書店,也是官方刊物宣傳與發售處之一,全國各地均有分店,截至2006年共有14000多個發售網點。二、文學藝術成就20世紀初以后,中國文藝創作空前繁榮,成就突出,涌現出一批優秀作品。其中比較著名的有:作者 作品 作者 作品魯迅 《狂人日記》 《阿Q正傳》 老舍 《駱駝祥子》郭沫若 《女神》 徐悲鴻 《愚公移山》茅盾 《子夜》 聶耳 《義勇軍進行曲》曹禺 《雷雨》 洗星海 《黃河大合唱》巴金 《家》1.文藝成就2.典型代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無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禮教,成為一篇討伐封建主義的檄文。《阿Q正傳》,深刻解剖了整個民族的精神弱點,成為批判國民性問題的經典之作。魯迅雜文思想深刻,語言犀利,是中國文學史上的輝煌篇章。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魯迅的《狂人日記》談談你對這段話含義的理解《新青年》上發表魯迅的《狂人日記》材料研讀魯迅的《狂人日記》主要表達了對封建禮教的深刻揭露和反思,對麻木愚昧的國民性的批判,以及對未來的堅定信念和熱烈希望。作者寫的這段話揭示了封建禮教就是“吃人”“仁義道德”是虛偽的面具。《新青年》上發表魯迅的《狂人日記》材料研讀(1)齊白石:擅繪花鳥草蟲,畫法上工筆、寫意兼長,造詣精深。3. 進步畫家齊白石的蝦知識拓展 保持民族氣節的藝術老人——齊白石齊白石是木匠出身的民間畫師,經過辛勤努力,終于成為獨樹一幟的國畫藝術大師。日軍占領北平后,70多歲的齊白石閉門謝客。他在大門上貼了一張紙條:“白石老人心病復作,停止見客。”盡管如此,日偽漢奸仍不斷前去騷擾。齊白石在大門上貼上“停止賣畫”,表現了這位藝術老人的民族氣節,憤怒的日偽漢奸沒收了他的存款,擾亂他的畫室。但齊白石沒有被嚇倒。他借畫抒發自己的苦悶與義憤。他在《群鼠圖》上題句:“群鼠群鼠,何多如許!何鬧如許!既嚙我果,又剝我黍。”他又在《螃蟹》上題詩“處處草泥鄉,行到何方好!昨歲見君多,今年見君少。”齊白石作品《蝦》(2)徐悲鴻:熟悉中西畫法,并以西洋寫實主義的技法來改革中國畫法,創作了《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宏篇巨作,在中國畫技法和意境上開辟了新時代。《六駿圖》田橫五百士(1)聶耳:在抗日救亡運動的洪流中,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等名曲,譜寫了時代的最強音。其中由田漢作詞的《義勇軍進行曲》,后來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4. 進步音樂家聶耳(1912-1935)(2)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黃河大合唱》氣勢磅礴,表現出中華民族的偉大、獨立、堅強,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勇敢、頑強和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冼星海(1905年-1945年)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解放區的文藝工作者深人工農群眾,創造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5. 解放區的優秀文藝作品1942年,毛澤東同出席延安文藝座談會的代表合影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代表人物及作品趙樹理(1906年—1970年),現代小說家、人民藝術家,山藥蛋派創始人。曾任《曲藝》《人民文學》編委。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丁玲(1904年-1986年),著名作家、社會活動家。1936年到達陜北,是第一個到延安的文人,給陜甘寧抗日根據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藝運動增添了新鮮的血液。她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作出過無法取代的貢獻。代表著作有處女作《夢珂》,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記》,短篇小說集《在黑暗中》等。周立波的《暴風驟雨》周立波(1908年-1979年)。湖南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編譯家。抗戰爆發后作為戰地記者走遍華北前線,1939年到延安,任教于魯迅文學藝術學院,后主編《解放日報》文藝副刊。新中國成立后創作了大量描寫農村新人新貌的小說和散文。他的小說清新秀麗,別具一格,擅長描寫農村中的生活,鄉土氣息濃厚,為讀者所喜愛。大型歌劇《白毛女》白毛女起源于晉察冀邊區白毛仙姑的民間傳說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兒”。1945年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據此集體創作出歌劇《白毛女》,具有深遠歷史影響。品。此作品后來被改編成多種藝術形式,經久不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這一特殊時期創作的文藝作品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瑰寶。6. 照相和電影事業的成就20世紀初,西方發明的照相和電影傳入中國。早期照相機慈禧太后畫像及照片(1)電影的傳入: 20世紀初,西方發明的電影傳入中國。早期的電影只有影像,沒有聲音,稱為無聲電影。(2)電影拍攝: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1905年拍攝的京劇《定軍山》,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31年拍攝的《歌女紅牡丹》。電影事業的成就我國第一部無聲電影《定軍山》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3)電影明星、經典名片:趙丹、周璇等家喻戶曉的電影明星,為人們留下了《十字街頭》《馬路天使》《漁光曲》等經典影片,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也留下許多珍貴的歷史鏡頭。趙丹周璇1934年首映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1935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的影片,曾經創造了連續放映84天的記錄。影片講述的漁民小貓,小猴家庭破產、流浪和死亡的故事,令人潸然淚下。中華兒女經過100多年的努力,終于擺脫了那段屈辱的歷史,而這離不開當時所有中國人的奮斗,沒有他們,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現在我們美好的生活。步履不停,奮斗不止。結束語報刊:《申報》《大公報》《新青年》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文學藝術成就教育:京師大學堂等新式學校的興辦繪畫:齊白石、徐悲鴻文學:魯迅《狂人日記》《阿Q正傳》出版:商務印書館、新華書店歌曲:聶耳、冼星海電影:《定軍山》《歌女紅牡丹》課堂小結作業完成練習冊中的相關習題。謝謝觀看銘 記歷 史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6課 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了解新式學堂的出現、科舉制廢除、新聞報紙和書館出現的史實;知道魯迅、齊白石、聶耳、洗星海等文學藝術家的主要成就。2、指導學生歸納總結民國時期的教育文學事業的發展,創制表格,使學生對知識點條理清晰,以便從宏觀上把握知識點,進而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3.使學生認識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教育必須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并服務于社會,對學生進行唯物史觀教育;通過對民國時期文藝作品時代性的分析,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重難點】教學重點: 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和文學藝術的成就。教學難點: 新聞出版業的發展。【教學過程】導入新課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決定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1982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將其定為國歌。那么,與聶耳同時代的文學家、藝術家還有哪些?他們在近代中國為了國家的獨立富強曾作過哪些努力?我們應如何理解他們的作品的內涵?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具體內容。二、新課講解模塊一、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1.教育的發展(1)新式教育的開端新式學堂的創辦,傳播了西方先進的文化知識,培養了一些近代人才,為中國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貢獻。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它的建立使近代中國教育改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圖片:京師同文館、京師大學堂原址辛亥革命后,京師大學堂 改名為北京大學。北大名人陳獨秀:1916年任北京大學教授蔡元培:191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胡適:1917年任北京大學教授李大釗:1918年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茅盾:1913年考入北大預科班,由于貧困沒再繼續讀。馬寅初:1915年在北京大學擔任經濟學教授。(2)科舉制的廢除科舉制正式建立的時間、標志?605年,隋煬帝始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建立。過 程① 1901年,清政府以科舉流弊太多,決定從次年開始,廢除八股文。②1903年,又以科舉阻礙學校發展,決定逐步廢除科舉制。③1905年,清政府諭令一律停止科舉考試,存在約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至此壽終正寢。(3)新式教育的發展清政府還通令興辦學堂,頒布各級學堂章程,統一全國學制。中國近代新式教育逐漸發展起來。美國社會學家羅茲曼在其著作《中國的現代化》中大加贊嘆道:“科舉制度的廢除,代表著中國已與過去一刀兩斷,其意義大致相當于1861年沙俄廢奴和1868年明治維新后不久的廢藩。”2.新聞出版業的發展(1)新式報刊的創辦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1949年5月27日停刊。是近代中國發行時間最久、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報紙,是中國現代報紙開端的標志。被人稱為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百科全書"。民國時期著名的報紙天津《大公報》、上海《新聞報》、延安《解放日報》視頻:一分鐘讀懂大公報民國時期著名的刊物上海的《東方雜志》、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和鄒韜奮主辦的《生活》周刊,是民國時期影響較大的刊物。影響:這些新式報刊,報道各地發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國內外時局。它們報道及時,覆蓋面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么多新式報刊,如何刊印發行呢?(2)出版機構①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它編輯出版多種中小學教科書、字典和大批文化學術著作,促進了文化事業的發展。②中華書局、開明書店、生活書店等,也是當時有影響的出版機構。③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創辦的新華書店,成為出版發行進步書刊的重要陣地。③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創辦的新華書店,成為出版發行進步書刊的重要陣地。新華書店是中國國有圖書發行企業,1937年成立于延安,因該書店在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出版集團之下,是國家官方的書店,也是官方刊物宣傳與發售處之一,全國各地均有分店,截至2006年共有14000多個發售網點。模塊二、文學藝術成就1.文藝成就20世紀初以后,中國文藝創作空前繁榮,成就突出,涌現出一批優秀作品。其中比較著名的有:2.典型代表魯迅雜文思想深刻,語言犀利,是中國文學史上的輝煌篇章。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無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禮教,成為一篇討伐封建主義的檄文。《阿Q正傳》,深刻解剖了整個民族的精神弱點,成為批判國民性問題的經典之作。材料研讀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魯迅的《狂人日記》談談你對這段話含義的理解魯迅的《狂人日記》主要表達了對封建禮教的深刻揭露和反思,對麻木愚昧的國民性的批判,以及對未來的堅定信念和熱烈希望。作者寫的這段話揭示了封建禮教就是“吃人”“仁義道德”是虛偽的面具。3. 進步畫家(1)齊白石:擅繪花鳥草蟲,畫法上工筆、寫意兼長,造詣精深。知識拓展 保持民族氣節的藝術老人——齊白石齊白石是木匠出身的民間畫師,經過辛勤努力,終于成為獨樹一幟的國畫藝術大師。日軍占領北平后,70多歲的齊白石閉門謝客。他在大門上貼了一張紙條:“白石老人心病復作,停止見客。”盡管如此,日偽漢奸仍不斷前去騷擾。齊白石在大門上貼上“停止賣畫”,表現了這位藝術老人的民族氣節,憤怒的日偽漢奸沒收了他的存款,擾亂他的畫室。但齊白石沒有被嚇倒。他借畫抒發自己的苦悶與義憤。他在《群鼠圖》上題句:“群鼠群鼠,何多如許!何鬧如許!既嚙我果,又剝我黍。”他又在《螃蟹》上題詩“處處草泥鄉,行到何方好!昨歲見君多,今年見君少。”(2)徐悲鴻:熟悉中西畫法,并以西洋寫實主義的技法來改革中國畫法,創作了《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宏篇巨作,在中國畫技法和意境上開辟了新時代。圖片:田橫五百士、《六駿圖》4. 進步音樂家(1)聶耳:在抗日救亡運動的洪流中,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等名曲,譜寫了時代的最強音。其中由田漢作詞的《義勇軍進行曲》,后來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2)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黃河大合唱》氣勢磅礴,表現出中華民族的偉大、獨立、堅強,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勇敢、頑強和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5. 解放區的優秀文藝作品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解放區的文藝工作者深人工農群眾,創造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圖片:1942年,毛澤東同出席延安文藝座談會的代表合影代表人物及作品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趙樹理(1906年—1970年),現代小說家、人民藝術家,山藥蛋派創始人。曾任《曲藝》《人民文學》編委。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丁玲(1904年-1986年),著名作家、社會活動家。1936年到達陜北,是第一個到延安的文人,給陜甘寧抗日根據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藝運動增添了新鮮的血液。她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作出過無法取代的貢獻。代表著作有處女作《夢珂》,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記》,短篇小說集《在黑暗中》等。周立波的《暴風驟雨》周立波(1908年-1979年)。湖南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編譯家。抗戰爆發后作為戰地記者走遍華北前線,1939年到延安,任教于魯迅文學藝術學院,后主編《解放日報》文藝副刊。新中國成立后創作了大量描寫農村新人新貌的小說和散文。他的小說清新秀麗,別具一格,擅長描寫農村中的生活,鄉土氣息濃厚,為讀者所喜愛。大型歌劇《白毛女》白毛女起源于晉察冀邊區白毛仙姑的民間傳說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兒”。1945年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據此集體創作出歌劇《白毛女》,具有深遠歷史影響。品。此作品后來被改編成多種藝術形式,經久不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這一特殊時期創作的文藝作品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瑰寶。6. 照相和電影事業的成就20世紀初,西方發明的照相和電影傳入中國。電影事業的成就(1)電影的傳入: 20世紀初,西方發明的電影傳入中國。早期的電影只有影像,沒有聲音,稱為無聲電影。(2)電影拍攝: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1905年拍攝的京劇《定軍山》,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31年拍攝的《歌女紅牡丹》。(3)電影明星、經典名片:趙丹、周璇等家喻戶曉的電影明星,為人們留下了《十字街頭》《馬路天使》《漁光曲》等經典影片,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也留下許多珍貴的歷史鏡頭。漁光曲:1934年首映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1935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的影片,曾經創造了連續放映84天的記錄。影片講述的漁民小貓,小猴家庭破產、流浪和死亡的故事,令人潸然淚下。結束語中華兒女經過100多年的努力,終于擺脫了那段屈辱的歷史,而這離不開當時所有中國人的奮斗,沒有他們,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現在我們美好的生活。步履不停,奮斗不止。三、課堂小結四、課后作業完成練習冊中的相關習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一分鐘讀懂大公報.mp4 第26課 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教案.docx 第26課 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