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第一框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樹立對對外開放政策的政治認同,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科學精神:正確理解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系,了解我國對外開放的發展史,理解中國在經濟全球化發展中的作用。公共參與:做世界發展的積極貢獻者和有力推動者【學習目標】1.明確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闡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意義。2.引用實例.說明中國如何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講授新課】導入新課情景習近平指出:“融入世界經濟是歷史大方向, 中國經濟要發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遠不敢到大海中去經風雨、見世面,總有一天會在大海中溺水兩亡。所以,中國勇敢邁向了世界市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嗆過水,遇到過漩渦,遇到過風浪,但我們在游泳中學會了游泳。這是正確的戰略抉擇。”談一談,對外開放以來我國在世界市場學會“游泳”的成功案例。◆結合實際,談談對外開放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變化。點評:⑴ 本題具有開放性,例如,我國家電行業的發展歷程。改革開放初期,緩慢成長,多以進口為主,自主制造能力不足。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通過技術合作,向代工能力轉變。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中外合資公司快速發展,同時中國品牌逐步顯現規模效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外資增資建廠規模擴大,海外品牌加緊增資設廠。國產和外資家電通過一輪又一輪的博弈, 最終國內品牌以規模優勢、渠道深度等優勢,在主要家電領域實現了領導型格局。在外資品牌市場陣地大幅撤退,國產家電巨頭強勢崛起,并逐漸打人國外市場,受到國外民眾的歡迎。一批家電龍頭企業,在頭頂“天花板”的形勢下,仍然砥礪前行,繼續為行業詮釋變革、轉型、生存之道。最近熱播的一部電視《創業時代》演繹了我國IT行業的發展歷程。⑵通過對外開放,我國獲得了更多推動發展所必需的資金、技術、資源、市場、人才乃至機遇,不斷為經濟發展注人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2010年后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對外開放進程中,一大批熟悉國際市場規則、全球配置資源、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成長起來,有力提升了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2019年,在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國上榜企業有129家,首次超過美國的121家。鞏固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民群眾是改革開放的主體,也是改革開放的最大獲益者。2017年比1978年實際增長22.8倍,年均增長率達8.5%。中國人的錢包漸漸鼓了起來,日子一天一、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1.簡述我國對外開放的歷程1978年 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大決策2001年 我國正式加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標志著我國的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和開放型經濟體系逐步形成,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逐健步全【知識拓展】全面理解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①全方位:我國的對外開放是對世界各類型國家的開放,不僅在經濟領域,而且在文化領域等都堅持對外開放。②寬領域:就是立足國情,不僅對國際商品、資本、技術、勞務等市場開放,而且把對外開放拓寬到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以及金融、保險、房地產等廣泛領域。③多層次:“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形成全國范圍的對外開放。【特別提醒】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但不能說改革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易混易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標志著我國的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我國的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鏈接必修一(1)對內改革:農村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鏈接必修一(2)對外開放①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設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②1984年,開放了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設立海南省,并把海南開辟為經濟特區。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情景由我國商務部支持投放在美國的廣告畫面中:◆一名晨練者俯身系鞋帶,運動鞋上寫著“中國制造,結合美國運動科技”;◆一家人正在吃早餐,身邊的冰箱上印著“中國制造,融合法國風尚”;◆一名商務人士乘坐的飛機機身上寫著“中國制造,全球工程師結晶”。●在國際競爭中,“中國制造”有哪些優勢 ●結合教材和你了解的當前“中國制造”走出國門面臨的挑戰,為我國形成出口競爭新優勢提出建議。⑴中國產業鏈強大,工業門類齊全,產品跨越低端和中高端;“中國制造”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配套優勢明顯,制造能力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零部件開始由中國本地生產;中國市場潛力巨大,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到中國投資生產:中國政府以巨大勇氣持續推進改革,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市場環境良好: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正在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越來越多的勞動力成長為技術技能型人才:等等⑵ 挑戰:在制造業增加值率、勞動生產率、創新能力、擁有的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生產、高端產業占比、產品質量和著名品牌等方面、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發展質量不夠高的問題十分突出;要素成本上升,傳統優勢逐步減弱;高品質、個性化、高附加值產品的供給能力不足,高端品牌培育不夠;等等。2、走進新時代,我國對外開放如何適應新形勢?(如何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1)適應新形勢,我們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2)要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拓展對外貿易,推進貿易強國建設。【特別提醒】 ①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的方向是: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②出口競爭新優勢的核心是:我國要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3)適應新形勢,我們要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4)要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5)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書p50)(6)支持多邊貿易體制,促進自由貿易區建設,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的新動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書p50)(7)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特別提醒】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但不能說改革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易混易錯】有人認為,我們應加快培養以質量和價格為核心的對外貿易新優勢。該觀點是否正確 提示:價格屬于傳統優勢,不是新優勢。我們要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知識拓展】: 負面清單管理負面清單管理是指政府規定哪些經濟領域不開放,除了清單上的禁區,其他行業、領城和經濟活動都許可。它相當于投資領域的“黑名單”,列明了企業不能投資的領域和行業。對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真正實現“非禁即入”。這有助于構建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重要基礎;是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內在要求;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針對性練習】加快推進對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具體要求包括( )①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②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③建立起人民幣國際化研究理論體系④堅持通過物美價廉的產品優勢占領國際市場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要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而不是物美價廉,④錯誤。【針對性練習】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黨歷屆三中全會都把研究討論深化改革作為會議主題,顯示了我們黨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路線方針政策、高舉改革開放旗幟的決心和意志。據此,可以得出的合理結論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①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②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③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④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選B。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黨歷屆三中全會都把研究討論深化改革作為會議主題,這說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①③正確;②與材料主旨內容不符;④說法錯誤,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二、對外開放與自力更生綜合探究中國要發展,最終要靠自己。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僅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基,而且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本立足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與對外開放并不矛盾,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成功的一條基本經驗,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也是實現自身發展,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轉型發展、脫貧攻堅等的基本立足點和不竭動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毫無疑問,我們還將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挑戰和考驗,我們既不能被前進路上的困難和挑戰所嚇倒,也不能陶醉于已經取得的成績,看不見前路之艱難。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把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放在自己的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才能從容應對國際風云變幻,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思考:我國為什么要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二者有什么關系以及如何處理二者的關系?二、對外開放與自力更生(一)對外開放、自力更生的關系緊密聯系,缺一不可立足我國國情,放眼世界,在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我國既注重對外開放、合作共贏,又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對外開放和自力更生,好比兩條強有力的"腿",支撐著我國經濟邁入現代化。【易混易錯】只要堅持了對外開放,就能實現我國經濟的現代化。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與對外開放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對外開放的前提和基礎。對外開放是增強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徑。(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因1、由我國的國情決定我國實行對外開放,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中國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任何時候都不能依賴別人搞建設,必須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的出發點,這也是中華民族自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2、由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和我國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現狀決定我們尤其要矢志不移的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對推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三)處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與對外開放的關系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閉關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未來中國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中國的對外開放不會停滯,更不會走回頭路,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擴大對外開放,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本課框架解讀掌握1次重要會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1個格局:我國逐步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理解1個原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明確1個要求: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的要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