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第二框 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通過學習增強對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中國應采取科學的方法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法治意識:遵守世貿規則公共參與: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為經濟全球化作出更多貢獻。【學習目標】1.運用實例說明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2.增強對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政治認同。3.了解我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講授新課】情境導引材料一 2 100多年前,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古絲綢之路”。如今,一條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正在重新崛起。中亞地區與我國西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接壤,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但其地處內陸、交通不便、科技落后、資本短缺、工業不發達。對中國來說,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對能源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同時也需要擴大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因此,這種雙方合作的互補優勢和利益的高度契合,使中國與中亞諸國存在廣闊的合作前景。(1)依據材料一,運用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知識,說明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價值。(2)結合材料二和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的相關知識,談一談面對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啟動,我們應該如何進一步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材料二 中國是貿易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自貿區的建立將創造新的要素轉移和資源配置模式,開放的尺度也將更大,能夠釋放新的政策紅利,創造新的增長極。從這個角度看,上海自貿區的正式獲批標志著中國改革開放又上了一個新臺階,意義不亞于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的成立。提示:(1)①有利于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趨勢,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贏得了良好的國際環境。②有利于我國緊緊抓住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促進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利用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發展我國經濟。③有利于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建立互利、共贏的開放型經濟體系。④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⑤有利于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提高我國開放型經濟水平。⑥更好地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2)①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②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著力培養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③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開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④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⑤企業要逐步提高適應國際市場的能力,遵循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規范自身的競爭行為。一、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者1、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情景 2材料一 2021年2月25日,習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顯著縮小了世界貧困人口的規模。同時,中國一直力所能及地為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減貧事業擔負起自己應盡的責任。據統計1950年至2016年間,中國累計向166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援助資金4000多億元人民幣;先后7次無條件免除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到期政府無息貸款債務;為120多個發展中國家落實千年發展目標提供幫助……,為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消除貧困創造有利條件。小組合作探究(1)結合材料一,分析中國的脫貧實踐如何體現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你還能列舉中國為國際減貧事業貢獻的一些其他的事例嗎?2、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1)中國對全球減貧事業做出重大貢獻中國減貧事業的巨大成就,本身就是對世界發展的巨大貢獻,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益啟示。情景 3材料二 2020年11月4日晚,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在上海舉行。進博會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常態化舉措。新冠肺炎疫情給各國帶來嚴重沖擊,也給世界經濟帶來重創。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經濟呈現穩定轉好態勢,積極向世界各國抗疫提供有力支援。在此次進博會上,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將秉持開放、合作、團結、共贏的信念,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小組合作探究(2)結合材料二,分析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中國如期舉辦進博會的意義。為各國產品和服務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契機,實現內外市場聯通、要素資源共享、對提振市場信心、穩定產業鏈和供應鏈、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同各國分享發展機遇,讓世界更好地從中國發展中受益。2、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2)中國的發展為世界各國的發展提供機遇:①中國將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廣闊市場、更充足資本、更豐富產品、更寶貴合作機會,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和增長提供了持續強大的推動力;②中國同一大批國家的聯動發展,使全球經濟發展更加平衡。中國改革開放持續推進,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相關鏈接◆中國的發展,關鍵在于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這是一條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是一條改革創新的道路,是一條在開放中謀求共同發展的道路。中國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人民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這對中國好,對世界也好。◆在發展過程中,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提升發展的內外聯動性,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更多惠及其他國家和人民。二、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一)中國態度材料一:近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在30%左右,有關測算結果表明,2013年到2016年,如果沒有中國因素,世界經濟年平均增速漸放緩0.6個百分點,波動強度將提高5.2%。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將會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在進一步發展壯大自身的同時,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持續發展。習近平主席也在多個場合多次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謀求勢力范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后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2010年9月3日,習近平在20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持演講中國態度:今天的中國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同世界深度互動,向世界深度開放,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始終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持續發展,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二)中國主張材料二: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經濟全球化為世界經濟增長強勁動力,促進了商品和資本的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但是,當今世界經濟處于下行期的時候,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都感受到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壓力和沖擊。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堅持創新驅動,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堅持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堅持與時俱進,打造公平合理的治理模式;堅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大發展模式。中國主張: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和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奉行多邊貿易體制,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規則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規則辦事,通過協商為應對共同的挑戰找到方法,中國堅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大方向,為世界經濟增長發揮新動力,使世界經濟增長更加包容。(三)中國行動材料三: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為世界減貧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2016年11月,聯合國通過決議,歡迎共建“一帶一路”等經濟合作倡議。2017年3月,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中呼吁各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將使參與國貿易增長2.8%至9.7%,全球貿易增長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1%。“一帶一路”是名副其實的資源共享、共同繁榮、共同發展之路。中國行動:我國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推動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同繁榮,共建一帶一路,不僅著眼于促進我國自身發展,而且以我國發展為契機,讓更多國家搭乘我國發展快車,同沿線各國共同分享中國的發展機遇,幫助其實現發展。知識整合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措施基本戰略 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堅持原則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遵循原則 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轉變方式 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對外貿易 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拓展對外貿易,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貿易強國建設對外政策 要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對外投資 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開放格局 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易混易錯】在新的起點,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始終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主導者。提示:在新的起點,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始終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知識拓展】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中國主張:第一,堅持創新驅動,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第二,堅持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中國奉行多邊貿易體制,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第三,堅持與時俱進,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規則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規則辦事,通過協商為應對共同的挑戰找到共贏的解決方案。第四,堅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發展的目的是造福人民。要讓發展更加平衡,讓發展機會更加均等、發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發展理念和模式,提升發展公平性、有效性、協同性。【知識拓展】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中國方案和行動:“一帶一路”⑴共建“帶-路” 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為指引,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重點,已經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最轉化為現實,從倡議轉化為全球廣受歡迎的公共產品。⑵2016年11月,聯合國通過決議,歡迎共建“一帶一路”等經濟合作倡議。2017年3月,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中呼吁各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路” 倡議源于中國,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 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將使參與國貿易增長2.8%至9.7%、全球貿易增長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一帶一路”是名副其實的資源共享、共同繁榮、共同發展之路。【針對性練習】1.習近平主席在中國進博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把脈全球發展大勢,闡釋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主張,宣布中國擴大開放新舉措,彰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與世界共享未來的堅定決心。由此可見我國( B )①堅持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發展自由貿易 ②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 ③主導經濟全球化進程,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 ④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主動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中國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我們呼吁,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中國是派駐維和士兵最多的國家;近五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年均超過30%。這彰顯了我國( A )①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建設國際新秩序貢獻智慧和力量 ②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心,不斷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③在國際關系中日益發揮著主導作用、引領世界經濟發展方向 ④已經成為新崛起的世界強國,國際影響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