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八年級生物下冊《第三節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視頻實錄+課件教案+練習反思+整體規劃+教學論文(陳老師)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八年級生物下冊《第三節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視頻實錄+課件教案+練習反思+整體規劃+教學論文(陳老師)

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三節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課堂導學稿
——陳標
一、背景資料
田雞,也叫虎紋蛙,又叫水雞,它的個頭長得魁梧壯實,鳴聲似犬,有“亞洲之蛙”之稱。雌性比雄性大,體長可超過12厘米,體重250—500克。皮膚極為粗糙,頭部及體側有深色不規則的斑紋。背部呈黃綠色略帶棕色,有十幾行縱向排列的膚棱,膚棱間散布小疣粒。腹面白色,也有不規則的斑紋,咽部和胸部還有灰棕色斑。前后肢有橫斑。由于這些斑紋看上去略似虎皮,因此得名。趾端尖圓,趾間具全蹼。前肢粗壯,指墊發達,呈灰色。雄蛙具外聲囊一對。已列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
二、導學過程
1、 兩棲動物有哪些特征?常見兩棲動物有哪些類型?
2、 蛙的生殖方式?什么時候可聽到蛙的鳴叫?
3、 蛙的一生經歷哪些階段?其中鳴叫和抱對各有什么意義?
4、 蛙的發育過程中蝌蚪和成蛙在哪些方面有差異?
比 較 早 期 蝌 蚪 成 蛙
外形特征
頭 部
軀干、四肢、尾
5、如果把這些虎紋蛙放生,我們把它們放到什么樣的環境最適宜?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30張PPT)
21世紀教育網精品教學課件
第二節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你想了解田雞身上的什么秘密呢?
兩棲動物:
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
呼吸; 成體營水陸兩棲
生活,用肺呼吸的動物。
蛙的生殖和發育
鳴囊
雌雄蛙的抱對有什么意義呢?
受精卵
蝌 蚪
長后腿的蝌蚪
長前后腿的蝌蚪

尾部逐漸消失的幼蛙
成 蛙
受精卵
蝌蚪
先長后腿
后長前腿
尾巴逐漸消失
成蛙
受精卵
蝌 蚪
幼 蛙
成 蛙
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
生活在陸地上用肺呼吸
生殖和發育
比較早期蝌蚪與成蛙在外部形態上的不同點
比 較 早 期 蝌 蚪 成 蛙
外形特征
頭 部
軀干、
四肢、

身體分為頭、軀干
和尾部,沒有四肢
身體分為頭、軀干
和四肢,沒有尾
感覺器官不發達,
頭后兩側有鰓
視覺、挺舉敏銳,
無鰓(有肺),
適于陸地上生活
通過軀干和尾部的
擺動產生運動,適
于在水中游動
后肢強大,前肢短
小,適于陸地上跳
躍。后肢趾間有蹼,
適于在水中游泳
如果把這些虎紋蛙放生,我們把它們放到什么樣的環境最適宜?
保護環境!
關愛生命!
1、生殖方式
鳴叫
(求偶)
抱對
(提高受精率)
體外受精
(水中完成)

蝌蚪
(用腮呼吸)
幼蛙
成蛙
(用肺呼吸,皮膚輔助)
2、發育方式
課堂小結
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過程與家蠶的有什么異同?
蛙的生殖為什么離不開水?
為什么兩棲動物不是真正的陸生動物?
1、青蛙被稱為兩棲動物的原因是?( )。
A. 幼體生活在水中,成體只能生活在陸地上
B. 在水中生殖,在陸上發育
C. 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生活在陸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D. 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陸上
2. 蝌蚪發育的先后順序是?( )。?
①受精卵 ②有內鰓的蝌蚪 ③有后肢的蝌蚪 ④有前肢的蝌蚪 ⑤有外鰓的蝌蚪 ⑥幼蛙 ⑦成蛙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⑤②③④⑥⑦
C. ①③②④⑤⑥⑦ D. ①④③②⑤⑥⑦
3. 青蛙個體發育的起點是?( )。?
A. 蝌蚪 B. 卵 C. 幼蛙 D. 受精卵
4. 青蛙的生殖和發育是在?( )。
A. 水中和陸地進行 B. 水中進行
C. 陸地進行 D. 母體中進行
5.下列哪項不是兩棲動物分布范圍小、種類少的原因?( )。?
A. 生殖發育在水中完成 B. 用肺呼吸C. 體溫不恒定 D. 皮膚裸露能輔助呼吸
6. 青蛙生殖和發育的特點是?( )。?
A. 雌雄同體、體外受精、體外發育 B. 雌雄同體、體內受精、體外發育
C. 雌雄異體、體外受精、體外發育 D. 雌雄異體、體內受精、體外發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整體規劃
一、教材分析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是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主要內容是關于植物的生殖以及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通過學習前面的六個單元,學生對生物圈中各類群生物的形態、結構、功能以及生物多樣性等問題有了大致的認識,同時,對生物多樣性是如何形成的產生了疑惑。而第七單元的學習內容不僅能解答學生的疑惑,更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生命的延續和發展。
對本章的學習仍然圍繞著“人與生物圈”的主線而展開。在引導學生認識生物生殖過程和發育特點的同時,更要突出生殖和發育與人的關系及與環境的關系。第一節從植物的有性生殖開始,這部分內容曾在七年級上冊時候學過,在此可通過復習的手段引導學生推導出有性生殖的概念,進而類比引出無性生殖,但重點放在無性生殖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及其價值。第二節是昆蟲的生殖和發育,不僅要認識昆蟲生殖和發育的特點,還要將學到的知識用以解答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對于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這節,要引導學生分析水域環境對其生殖和發育的影響,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也要認識兩棲動物的進化特征。然后比較的學習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重點在于鳥類擁有復雜繁殖行為的原因,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養殖家雞的相關事項。
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面向全體學生,我們在教學中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的感性生活經驗出發,多借助課件、視頻、圖片、探究、游戲、學生的生活經歷等直觀手段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認知。同時,我們充分利用本章中豐富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素材,積極引導學生關注水域環境保護、害蟲防治植物無性生殖的應用和鳥類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等。
1、本章的主要內容
植物的生殖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鳥的生殖和發育
2、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植物的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
昆蟲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2)教學難點
植物常見的無性生殖——嫁接和扦插;
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
昆蟲在人類生活、生產中的作用;
兩棲動物的變態發育及區分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
鳥卵適于在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
二、教學中的主要應對策略
1、注重生物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充分利用教材中 “觀察與思考”、“探究”、“技能訓練”、“課外實踐”、“科學·技術·社會” 和“資料分析”等欄目,訓練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取信息、比較歸納等生物學思維方法。
2、重視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1)結合教材中“資料分析”認識兩棲動物的生殖和幼體的發育離不開水,污染的水域會導致畸形蛙的出現率增加,進而意識到水污染也會影響人類的生存,提高學生對水域環境的保護意識。
(2)充分利用課后練習,創設問題情境,促進學生學以致用,也提高學生對蟲災和由昆蟲傳播的疾病的防范意識。例如:為什么大旱之年容易引起蝗災?如何避免出現蝗災?蝗災發生了,我們最好在蝗蟲發育的哪個時期去撲滅它?有哪些更好的方法可以治理蝗災?為什么低洼積水的地區容易發生瘧疾?
(3)認識鳥類的生殖和發育特點及繁殖行為,增強學生的愛鳥意識,并能主動關愛身邊常見的鳥類。
3、聯系生活生產實踐,激發學生開展進一步的探究
本章教學可從生活中獲取豐富的感性素材,創設探究性學習情境,進而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例如:嘗試植物的扦插,觀察和飼養家蠶,觀察和飼養蝌蚪,參與家禽的養殖活動。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從中鞏固所學知識,發現新問題,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究。
4、關注學生的學習個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和自信心的建立。《課標》指出:“學生的個體差異表現為認知方式于思維策略的不同,以及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對基礎薄弱的學生進行及時的輔導補習,而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適當多提供一些資料,注重對他們學法和思維方式進行引導,并知道他們自學,提升生物學綜合素養。
三、教學目標
1、基礎目標
描述植物的生殖和發育;
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描述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2、發展性目標
通過觀察,能舉例說出植物常見的無性生殖;
理解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
所處鳥卵適于在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
3、融通性目標
通過探究活動,嘗試植物的扦插;
舉例分析昆蟲在人類生活、生產中的作用;
通過資料分析,關注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與環境的相互關系;
關注鳥類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四、課時安排
本章教學時間為4課時,分配如下:
4.1 植物的生殖……………………………………………………… 1課時
4.2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1課時
4.3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1課時
4.4 鳥的生殖和發育………………………………………………… 1課時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3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談如何創設有效初中生物課堂
中山紀中三鑫雙語學校 陳標
摘要: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面對考試的壓力下,初中生物教學往往產生一個常見問題。這就是:教師教得很苦,學生學得也很痛苦,但是技能和成績卻沒有相應的提高和發展。我們初中生物教師應該如何提高課堂效率,發展和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這就顯得格外的重要了,8年的初中生物教學生涯,在這里分享下創設有效初中生物的課堂的一些想法,主要從有效利用教材、有效利用多媒體、有效開發實驗資源和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情景四個方面來談談。
關鍵詞:多媒體 實驗資源 教學情景 教材 有效性
一、讀透教材,把握課標。
名師于永正曾經說過“研讀教材是最好的備課”,我完全贊同他的意見。我認為素讀教材是最好的解讀,熟讀教材是最好的備課,讀透教材是最好的研究。因此,我特別喜歡把備課的力氣花在鉆研教材上,總是力求在讀透教材的過程中確定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內容。同時理解課標研制的背景;理解新課程的性質、理念與培養目標;研究課標中的“內容標準“,認真領會”內容標準“是如何體現新課程理念、如何體現“三維目標”;要吃透課程標準,要與原教學大綱比較,不要深挖、加深,導致課時不夠。初中生物課標分成十個一級主題對本學科雙基的上限下限進行分析,每個一級子課題又不同情況分散到教材各單元中,因此以人為本,人與生物圈和諧發展就體現學科情感發展戰略,也是國家科學發展觀的一個文化滲透。課標倡導面向全體學生,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教材要符合學生發展需要和社會要求,反映生物學科新進展及其在社會中的廣泛應用。因此在課標導向下,對人教版教材熟悉幾輪后,有針對地對教材加減,對教材補充與更新,例如教材對識別當地裸子植物,就要求學生調查本校園及周邊裸子植物名稱及生活環境,并最終采集蘇鐵、馬尾松等種子,用本地的馬尾松去分析解決種子有無果皮問題;探究葉在光下制造淀粉,取材不僅可使用天竺葵,還可使用平日里常見的銀邊假連翹,效果也很明顯,擴大取材的多樣性,探究饅頭在口腔中變化,取材使用面包內部淀粉制成塊狀,粉狀,掌握設計實驗數量,時間控制均要自己在實踐中完善與改進,優化課程資源,只要是做正確的事,都要堅守,哪怕實驗不成功,也要多分析反思,我們教學智慧,思維度才能更上一臺階。
二、多媒體技術在教學的合理應用。
多媒體能夠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個因素綜合起來,并能將全方位、立體化和動畫過程生動展現在學生面前。在初中生物課堂上有效利用多媒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理解過程,提高學習效率,利用多媒體重現情景更能提高生物課堂有效性。例如:一段企鵝視頻可以讓學生到南極近距離觀察,了解企鵝的生活習性和形態結構;多媒體技術可以化小為大,把病毒結構、細胞結構放大,學生就一目了然,增強學生對微觀世界的探求。多媒體技術也可以化大為小,利用實地圖片重現一個個不同生態系統的景象,讓學生從宏觀方面去感受生物圈。多媒體技術可以化快為慢,也可以化慢為快,開花時間比較長,但是視頻播放開花的過程就能讓學生理解整個開花過程。生物的進化的歷程更加漫長,可以不同時期化石代表重現進化的歷程。有些動物的運動速度很快,這個時候又可以化快為慢,采用慢放方式讓學生清楚了解。
三. 實驗教學資源的有效開發。
生物科新課標對生物學的闡述中有這樣兩句話:“生物科學是實驗科學”、“實驗教學既是一類探究活動,也是生物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對生物實驗教學在生物科教學中作出了明確的定位。
1、有效利用學校生物資源,我帶領學生開展了對當地生物資源的調查研究,開發適合我校的生物實驗教學資源,這對提高我校生物學實驗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指導學生深入校園調查,尋找可用的實驗材料。實地考察的優點是生動直觀地感知被考察的事物和現象,學生能獲得深刻持久的印象,這種效果是文獻分析法所難以達到的,這種研究方法作為文獻分析法的補充,使學生對研究對象既有理性的認識、又有感性的體驗。例如:我們在做“觀察葉片的結構”這一實驗時,我們就在校園內找到觀察效果很理想的材料;在觀察魚類的生活習性時,我校的人工湖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在學習種子植物的時候,我就帶領學生對學校內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進行大搜索活動;在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時,我們就用我們學校常見的假連翹代替了天竺葵;在學校的榕樹下,我和學生們認真觀察了氣生根的結構;在植物園里,我們觀察了大紅花、紫荊花、喇叭花、一串紅、龍船花等一系列不同結構的花。
2、 傳統教具、模型等配合使用。傳統教學手段也不能忽視,教師的體態語言,板書板畫也是教師素養的體現,例如在《血管》一節有關靜脈瓣膜的作用,用手輔助表達靜脈瓣膜的結構和防止血液倒流的功能。在學習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胸廓上下徑變化與膈肌關系,筆者用氣球做膈肌,大的塑料瓶做胸廓 ,氣球做肺進行模擬演示肺通氣—— 膈肌變化 胸廓變化 肺變化 呼、吸氣狀態,這樣使用模型,讓理論知識化為感性直觀意識,使重難點得以突破,再如《人的性別遺傳》一節,對性染色體結合變化形成受精卵,體細胞與生殖細胞染色體關系以及性染色體在生殖細胞中進行隨機組合教學,嘗試剪裁X、Y染色體進行組合決定性別,在磁性黑板上學生展示,動感更強,男女性別理論概率比1:1得到圓滿闡析。
三、創設情景,激發欲望。
教學情景,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前者是指作用于學習主體,產生一定的情感反應的客觀環境;后者是指在課堂教學環境中,作用于學生而引起積極學習情感反應的教學過程。所謂生物課堂教學情景,是指明生物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有關生物學科知識,所創設的學習環境。無論教學情景的外在形式,還是教學情景內容,都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產生積極的情緒反應。
實踐表明,跟生物有關的自然、社會和生活現象以及問題、故事,史實、新聞報道、實物、圖片和影像資料等,都可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用來創設課堂教學情景,用來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生物知識的天地。大體上,教學情景可以分為問題情景、真實情景、模擬真實情景、合作性教學情景和具有豐富學習資源的情景。“問題情景”就是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情景的過程。真實情景就是讓學生親臨現場,在田間、野外、養殖場等真實的生活與工作場景中學習知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模擬真實情景是用來在教學中實現一些危險性、不易或不宜真實接觸的必修教學內容與學習內容。合作性教學情景是指通過合作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交往、協作和競爭能力。具有豐富學習資源的情景是指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充分發揮學習主體作用,教師則起學習的引導者作用,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求知,培養其獨立鉆研、獨立學習的能力。
基礎課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探究問題,必須關注全體學生,調動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釋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師生互相傾聽,教師只有研透學生,才能讓更多學生理解教師,提高學習的有效性。課堂文化容量也得到擴大,氛圍才會濃厚。因此,要能積極穩固地推動學生學習發展,必須關心他們身心發展,只有師生教學和諧相長,擰成合力,才能更好、更快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相長。同時對于課堂上或課后的反饋問題,都要認真傾聽及時捕捉,適當放大,松緊適宜,讓學生的矛盾、新問題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解決,這樣學習才是持久發展,教師學生充滿智慧的碰撞,學生動手實驗時,能提出許多問題,經過教師正確引導,他們問題意識就會逐漸加強,這對創新能力的培養將有極大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小議初中生物有效性課堂教學 黃義廂 張家港市一中
2、淺談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陳運來 三亞保港中學
3、淺談新課程下初中生物課堂的有效性 銀川市教育學會
4、淺談新課改下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胡四英 都市家教
5、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孫東升 ( http: / / www. / asp / vipsearch.asp Query=%CB%EF%B6%AB%C9%FD&Type=A ) 河南省滎陽市第一初級中學 ( http: / / www. / asp / vipsearch.asp Query=%BA%D3%C4%CF%CA%A1%DC%FE%D1%F4%CA%D0%B5%DA%D2%BB%B3%F5%BC%B6%D6%D0%D1%A7&Type=S )
6、初中生物課標 人民教育出版社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三節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教學反思
——陳標
一、課前反思
課程標準要求:
1、學生能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2、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離不開水環境。
二、課后反思
1、學生通過觀察虎紋蛙并結合自己的親身實踐和所聞,借助ppt圖片(或教材插圖),可以歸納出青蛙的生殖和發育包括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個階段,并采用與家蠶比較的方法,得出其生殖和發育的特點是變態發育。
2、在昆蟲的變態發育有“幼蟲”和“成蟲”兩個階段,青蛙的變態發育有“幼蛙”和“成蛙”兩個階段,對于動物而言可統稱為“幼體”與“成體”,這樣有利于學生簡單而清晰地掌握這些名稱。
3、兩棲動物的生殖和幼體發育必須在水中進行,幼體要經過變態發育才能上陸地生活,因而兩棲動物對環境的依賴性很大。隨著水污染的加劇和環境的惡化,兩棲動物的種類已十分有限,僅存有尾目、無尾目、蚓蠑目4000余種。介紹兩棲動物和環境的關系,特別介紹部分由于環境惡化而造成動物的畸形,可以對學生滲透并升華環境保護教育。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三節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梯度練習
——陳標
要點回顧:
1、兩棲動物的類群和特征
2、蛙的生殖和發育
3、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與環境條件
一、基礎過關
1、兩棲動物類群:青蛙、 、 、蠑螈。
2、兩棲動物特征:幼體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 呼吸的動物。
3、蛙的生殖: 。
4、蛙的一生經歷哪些階段: 、 、 、 。
5、兩棲動物適合的環境條件: 、 、氣候溫暖、食物豐富。
二、發展應用
6、青蛙被稱為兩棲動物的原因是?( )。
A. 幼體生活在水中,成體只能生活在陸地上
B. 在水中生殖,在陸上發育
C. 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水陸兩棲,主要用肺呼吸
D. 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陸上
7. 蝌蚪發育的先后順序是?( )。?
①受精卵 ②有內鰓的蝌蚪 ③有后肢的蝌蚪 ④有前肢的蝌蚪 ⑤有外鰓的蝌蚪 ⑥幼蛙 ⑦成蛙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⑤②③④⑥⑦
C. ①③②④⑤⑥⑦ D. ①④③②⑤⑥⑦
8. 青蛙個體發育的起點是?( )。?
A. 蝌蚪 B. 卵 C. 幼蛙 D. 受精卵
9. 青蛙的生殖和發育是在?( )。
A. 水中和陸地進行 B. 水中進行 C. 陸地進行 D. 母體中進行
10. 青蛙生殖和發育的特點是?( )。?
A. 雌雄同體、體外受精、體外發育 B. 雌雄同體、體內受精、體外發育
C. 雌雄異體、體外受精、體外發育 D. 雌雄異體、體內受精、體外發育
三、融通提升
11、蛙的鳴叫有何意義?
12、雌雄蛙的抱對有什么意義呢?
13、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過程與家蠶的有什么異同?
14、蛙的生殖為什么離不開水?
15、為什么兩棲動物不是真正的陸生動物?(課外查找資料)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第三節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教學實錄
——陳標
上課時間:2010.12.17
上課班級:初二(2)班
上課地點:學校演播室
執教老師:陳標
錄像拍攝:紀中三鑫雙語學校教科室
文字整理:陳標
文字審核:陳標
一、 激趣導學
學生:分組就坐
教師:分發虎紋蛙活體,用網袋裝住。
學生:觀察虎紋蛙的形態結構。
教師:同學們,看到虎紋蛙,你想知道它身上的什么秘密呢?
學生:我想知道虎紋蛙的生活環境?
我想知道虎紋蛙的食性?
我想知道虎紋蛙的生殖和發育?
我想知道虎紋蛙為什么有鳴囊?
我想知道虎紋蛙的外形特征?
……
教師:激發學生對虎紋蛙的疑問并鼓勵學生對同學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
[過渡] 教師:如果同學要全面了解田雞這一類兩棲動物,請翻開書本12頁第二節《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二、探索新知
教師:虎紋蛙是兩棲動物,那除了虎紋蛙之外,兩棲動物還有哪些特征?他們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學生:觀看視頻資料《兩棲動物類群及其特點》
學生:觀看視頻后分組討論
1、 兩棲動物有哪些類群?
2、 兩棲動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教師鼓勵學生并引導學生總結
兩棲動物的類群和特征:
1、類群:青蛙、蟾蜍、大鯢、蠑螈
2、特征: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 呼吸;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的動物。
[過渡]虎紋蛙也是蛙的一種,我們一起來了解蛙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學生:觀看視頻《蛙的生殖和發育》
教師:在實物投影上展示蛙生殖和發育的各時期圖片
學生分組討論:
1、 蛙是生殖方式是?
2、 蛙的一生經歷哪些階段?
3、 蛙在發育過程成體和幼體有何區別?
教師引導并鼓勵學生總結蛙的生殖和發育:
1、蛙的生殖:有性生殖
鳴叫(求偶);抱對(提高受精率);體外受精(水中完成)
2、蛙的發育階段:受精卵、蝌蚪(用腮呼吸)、幼蛙、成蛙(用肺呼吸,皮膚輔助)。
3、變態發育。
[過渡]觀察完虎紋蛙之后,我們要把這些虎紋蛙放生,我們要把他們放到什么樣的環境?
教師:1、出示資料分析
2、巡視并參加小組討論
3、組織學生交流
學生:1、閱讀資料分析,選擇一個最感興趣的問題重點討論。
2、小組代表交流發言
3、選出幾名同學總結本節知識要點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與環境條件:
1、兩棲動物生殖和發育離不開水:水中生殖;幼體發育在水中。
2、兩棲動物適合的環境條件:水質良好、水源充沛、氣候溫暖、食物豐富。
三、課堂拓展
教師:從介紹一些生物畸形現象激發學生的環保理念。
四、啟思點撥
五、差異評價(見梯度練習)
PAGE
3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從觀察力的培養到素質教育實踐
中山紀中三鑫雙語學校 李毅
摘要: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其實都是為了獲取知識,但是其知識的獲取方式,有本質的巨大區別。應試教育側重于被動的接受知識,為了應付考試而獲取知識。而素質教育側重于主動的去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如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實踐素質教育?“觀察力的培養”是其重要的方法與途徑。
關鍵詞:應試教育 素質教育 觀察力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素質教育應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 http: / / baike. / view / 943483.htm" \t "_blank )。與應試教育相對應。盡管素質教育在國內已經提出了很多年,并且已經是鬧的沸沸揚揚,但是面對中國的應試教育 ( http: / / baike. / view / 7746.htm" \t "_blank ),其歷程可謂是一路坎坷,很不樂觀。其中的能力培養和個性發展更可謂是爭議頗多。例如:在能力方面,以什么樣的評價標準來衡量素質?
李嵐清 ( http: / / baike. / view / 104734.htm" \t "_blank )副總理指出:“素質教育從本質來說,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其明確地區分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第一,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國民素質 ( http: / / baike. / view / 2066055.htm" \t "_blank );而“應試教育”的目標是“為應試而教,為應試而學”,在此目標導向 ( http: / / baike. / view / 2371983.htm" \t "_blank )下,即使客觀上能使部分學生的某些素質獲得淺層次發展,也只能是片面的,以犧牲其他方面發展為代價的。第二,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必然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每一位未來的國民;而“應試教育”則把目光盯在少數升學有望的學生身上,棄多數學生于不顧。素質教育應該是一種大眾化的教育,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均等的學習機會,而應試教育更多的是一種“精英教育”。第三,素質教育為了提高國民素質,強調教育者發揮創造精神,從學校實際出發設計并組織科學的教育教學活動,促進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動中將外部教育影響主動內化為自己穩定的身心素質;而“應試教育”則使教育者跟著考試指揮棒亦步亦趨,在教學方法上以灌輸、說教、被動接受為基本特征。傳統的應試教育,注重為了考試而學習。
從上述分析不難看出素質教育與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區別。但是,在具體的教育實踐活動中,如何才能夠達到真正的素質教育?如何才能夠實踐真正的素質教育?現階段其說法不一。有的認為強調課堂之上師生的一種互動。有的強調一種學生的思考,而不是以前的一味灌輸……
個人覺得,我國很多的素質教育理念,還停留于其形式。其理念的本身忽略了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本質區別------知識的來源不同。應試教育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素質教育是主動的去發現知識,故在素質教育的實踐過程中,學生的觀察力培養必不可少。
19世紀偉大的思想家叔本華認為,“人類的聰明才智之特征,表現在從具體的觀察中能抽象出一般概念來。” 達爾文面對榮譽的時候自白,“我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并對其進行精細的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 1998年在美國費城召開的科學年會上,到會的科學家和教育家認為,21世紀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學校傳授給下一代的將不只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技能,培養善于認識事物客觀規律并具有熟練技能的人。上述事例,無一不體現著對觀察力的認可。而“觀察力”才是知識獲取根本途徑。所以,個人認為:學生“觀察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
觀察力是指大腦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如通過觀察發現新奇的事物等,在觀察過程對聲音、氣味、溫度等有一個新的認識。
那么,在具體的教育活動中,如何做到對學生觀察力的培養?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當今的小孩可以說是離自然越來越遠。如今的初中生,其對自然的接觸水平已經遠遠低于前幾代人,每天基本都是呆在水泥的建筑之中。但是,人離不開自然,離不開賴以生存的生物圈。在這種矛盾之中,如何進行現階段的生物的教育教學工作?如果培養學生以后的能力?
在《鳥的生殖和發育》這一節課程的教學中,深刻的感受到了現今小孩對自然知識的匱乏。以前的學生從小可以爬樹掏鳥蛋,捉小鳥,然后回家喂養。可以說對鳥的整個繁殖過程包括食性相當的了解,但是現今的學生,絕大多數連鳥蛋和雛鳥都沒有見過,更遑論其他。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大量的采用多媒體進行展示,以彌補其不足。給學生提供雞蛋(作為鳥卵的代表),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實驗進行觀察。但是課堂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所以一方面對學生的觀察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驗中或在任何現象的觀察中,要求學生觀察現象做到“明察秋毫”。一事物區別它事物除有其內部的根據外,還有各不相同的外在條件和因素。僅就事物的外部形狀、色澤、硬度、大小、特征而論,有的表現顯露易于感知,有的則透過現象要通過思考才能抓住本質。因此,要培養學生善于從平凡中看到殊異,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現象,從而達到“一葉落知天下秋”的目的。在細致的觀察中,還要抓住稍縱即逝的現象。事物之妙在于應時而生。例如:在探究雞蛋的蛋殼上是否有通氣的結構時,引導學生對以往生活經驗(煮雞蛋)的回憶(也是一種觀察),從蛋殼冒出小氣泡推斷出應該有通氣的結構。但是,另一方面,其實更應強化學生對觀察力的延伸,即不僅僅局限于課堂的觀察,而應善于從日常生活中觀察、發現和總結知識。從而避免知識獲取途徑的單一。
在培養觀察力的同時,學生其實也做到了自主學習,而且是一種創造性的學習。如果真的做到如此,素質教育中的能力教育目標也許就能夠完成。
參考文獻:
1、《創新管理 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2、《我們期望什么樣的素質教育》
3、百度百科名片------素質教育
4、《淺談學生觀察力的培養》 中國教育文摘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教學反思
——陳春華
在本模塊課程上完后,我對該過程進行重新的回顧與思考,總結出以下幾點體會,以求與同行互勉。
1、轉變教學中教師角色和教學行為
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課堂上小組內相互討論及探究,既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融洽了同學之間的關系,同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提出問題,教師和同學共同回答,或共同討論問題的解決方法,教師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來,既讓學生學到了知識,又拉進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
2、利用好課后練習題
課后練習題課程教學資源之一,其作用不只是檢測學過的知識,也包括正文之外的延伸和擴展。例如,嘗試分析低洼多水的地區容易流行瘧疾的原因。這里面既關系到昆蟲的生殖和發育,也是傳播途徑這一知識點的延伸。又如,赤眼蜂能殺滅玉米螟、松毛蟲等農業害蟲的原因,就關系到生物防治的內容了。
3、規范重要概念的表述與書寫
本章涉及到許多新概念,必須引導學生從本質區別上理解概念的核心,另外也要加強學生對概念的表述和書寫。例如,從是否有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為區分點,辨析“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昆蟲的發育存在“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但兩棲動物的發育則不進一步劃分“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都統稱為變態發育,這需教師對學生加以強調,以免弄混。再如,鳥卵中的“胚盤”,常有學生誤解為是“胎盤”。
4、進行有效的情感教育
學生在認識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特點,以及對水域環境的依賴性,但隨著水域環境的污染,畸形蛙的出現的頻率大大提高了,通過列舉相關的數據,讓學生知道水域環境污染對水中生活動物的影響以及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喚起學生要保護水域環境的思想共鳴。
5、發揮導學稿的實效
通過集體備課,共同編寫導學稿,讓學生從預習、課堂練習、課后鞏固這三個方面有了明確的學習目的和獲得直接的檢測效果,又結合教學目標,將導學稿的內容劃分了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讓存在差異的學生學有所獲,達到了差異導學的目的。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三節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教學設計
——陳標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教學內容的選擇源于初中生物新課程教材(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章第三節“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所闡述的內容。教材中前節與后節雖都是介紹生殖和發育,但每一節都是獨立的類群,與本節沒有太多關聯。本節只是單純以“青蛙”的生殖發育為例,介紹了什么是兩棲類動物,歸納出了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特點。揭示了動物生命的基本特征,本節的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對后兩章內容的深入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學習教材前兩節內容,以初步學會收集和整理各類信息資料,具有一定的獲取,甄別有效信息的意識以及判斷性思維的能力。所以本節課從學生已知的常識性知識入手,結合搜集的信息,逐一解決,歸納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特點。同時利用合作小組,比賽,教色扮演,師生互動各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以及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教育。為本節課學生能更好地解決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全過程,了解環境與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之間的關系。
2.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探究,收集,整理資料等活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資料分析,關注兩棲動物的生殖與環境的關系,增強學生環保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兩棲動物生殖和發育的基本過程及其與環境的關系。
2、教學難點
1.兩棲動物生殖和發育的基本過程及其與環境的關系。
2.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五、教法設計
以“自主,探究,合作”為學生學習的基本形式,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指導,采用“分析圖片及已獲取材料—深入討論—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融合直觀式,討論法,比較法,歸納交流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種教法,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六、教學準備
課前準備:
教師:
1、市場上購買活體虎紋蛙,并了解虎紋蛙的生活習性和形態結構。
2、設計“蝌蚪與青蛙形態結構,生活環境等特征對照表”。
3、制作ppt課件輔助教學,準備視頻資料《兩棲動物類群及其特點》《蛙的生殖和發育》。
4、將學生分組,并進行分工,如確定討論組長,記錄員,發言人。
學生:
1.搜集與本節內容相關的各類信息資料。(包括圖片,文字資料)
2.預習本節內容。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 教學意圖
一、激趣導學[過渡]二、兩棲動物的類型及其特征[過渡]三、蛙的生殖和發育 [過渡]四、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五、習題檢測七、差異評價(見梯度練習) 教師分發虎紋蛙活體,用網袋裝住。學生觀察虎紋蛙的形態結構。教師激發學生對虎紋蛙的疑問并鼓勵學生對同學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如果同學要全面了解田雞這一類兩棲動物,請翻開書本12頁第二節《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教師:虎紋蛙是兩棲動物,那除了虎紋蛙之外,兩棲動物還有哪些特征?他們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學生:觀看視頻資料《兩棲動物類群及其特點》學生:觀看視頻后分組討論兩棲動物有哪些類群?兩棲動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教師鼓勵學生并引導學生總結兩棲動物的類群和特征:1、類群:青蛙、蟾蜍、大鯢、蠑螈2、特征: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 呼吸;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的動物。虎紋蛙也是蛙的一種,我們一起來了解蛙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學生:觀看視頻《蛙的生殖和發育》教師:在實物投影上展示蛙生殖和發育的各時期圖片學生分組討論:蛙是生殖方式是?蛙的一生經歷哪些階段?蛙在發育過程中成體和幼體有何區別?教師引導并鼓勵學生總結蛙的生殖和發育:1、蛙的生殖:有性生殖鳴叫(求偶);抱對(提高受精率);體外受精(水中完成)2、蛙的發育階段:受精卵、蝌蚪(用腮呼吸)、幼蛙、成蛙(用肺呼吸,皮膚輔助)。3、變態發育。觀察完虎紋蛙之后,我們要把這些虎紋蛙放生,我們要把他們放到什么樣的環境?教師:1、出示資料分析 2、巡視并參加小組討論3、組織學生交流學生:1、閱讀資料分析,選擇一個最感興趣的問題重點討論。 2、小組代表交流發言3、選出幾名同學總結本節知識要點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與環境條件:1、兩棲動物生殖和發育離不開水:水中生殖;幼體發育在水中。2、兩棲動物適合的環境條件:水質良好、水源充沛、氣候溫暖、食物豐富。通過展示習題,檢測學生本節課的內容的掌握情況。 利用虎紋蛙活體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積極發現問題,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通過學生間的問和答,激發學生課外閱讀和探究動力。由課堂實物觀察回歸課本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和總結的能力。檢測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從視頻資料中檢測知識的能力。 培養學生總結知識的能力,并對兩棲動物的類群和特征加深理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深入學習探究,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培養學生表達交流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歸納的能力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處理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歸納的能力 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及環保意識的情感教育再現這節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衡量自己的收獲,也便于教師從學生的反饋中了解教學效果和改進之處。
板書設計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一、兩棲動物的類群和特征
1、類群:青蛙、蟾蜍、大鯢、蠑螈
2、特征: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 呼吸;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的動物。
二、蛙的生殖和發育
1、蛙的生殖:有性生殖
鳴叫(求偶);抱對(提高受精率);體外受精(水中完成)
2、蛙的發育階段:受精卵、蝌蚪(用腮呼吸)、幼蛙、成蛙(用肺呼吸,皮膚輔助)。
3、變態發育。
三、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與環境條件
1、兩棲動物生殖和發育離不開水:水中生殖;幼體發育在水中。
2、兩棲動物適合的環境條件:水質良好、水源充沛、氣候溫暖、食物豐富。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德县| 金沙县| 马山县| 三都| 余庆县| 曲周县| 林州市| 渝中区| 丰台区| 绍兴县| 克什克腾旗| 福建省| 崇明县| 洛扎县| 泗洪县| 榆林市| 商河县| 红河县| 宣化县| 铜鼓县| 林芝县| 霍州市| 德清县| 德兴市| 普宁市| 新津县| 大足县| 西林县| 河源市| 马尔康县| 仁布县| 沧源| 林芝县| 金溪县| 大兴区| 潢川县| 泾川县| 大石桥市| 封开县| 姚安县| 马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