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一節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視頻實錄+課件教案+練習拓展+反思建議+整體規劃+單元測試(鐘老師)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一節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視頻實錄+課件教案+練習拓展+反思建議+整體規劃+單元測試(鐘老師)

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一節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教學設計
中山市黃圃鎮馬新初級中學 鐘南京
教學目標
(1)說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知道主要營養物質的作用和營養物質的食物來源。
(2)了解無機鹽和維生素的來源和缺乏癥狀。
(3)關注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認同人類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觀點。
重點和難點
營養物質的類別;探究的一般過程及對探究數據的處理。
探究活動的組織及如何減少實驗的誤差是本節的難點。
課前準備
教師:將學生分成4~5人的小組,選出組長,并分工負責操作、記錄、處理數據和發言。準備好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種材料、用具。
學生:調查當地人們都常吃哪些食物。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預習與無機鹽、維生素相關的知識;上網查閱相關資料,豐富以上知識,并結合有關知識自編自演與之相關的小品(課堂上表演)。
課時分配 1 課時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食物的營養物質 認真聽題,積極思考并舉手回答。寫出兩種常吃的食物,查閱教科書第41~42頁“常見的食物成分表”,并將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填寫在教科書上。
討論: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物質呢?
不同食物所含營養物質的種類和數量是否相同?通過討論歸納得出結論。 設疑、提問、引入新課。
巡視,指導學生查閱有關表
格。大多數學生完成后,引導學生對這兩種食物的營養成分進行比較,并引導學生討論,適時給予鼓勵性評價。
細胞的生活離不開物質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與人體細胞所含物質和能量有什么關系?
糖類、脂肪、蛋白質的作用和來源
糖類、脂肪、蛋白質都是組成細胞的主要物質,并且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來源廣泛。探究: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制定實施計劃 得出結論
表達交流
水與無機鹽
維生素的種類,
缺乏時的病癥和相應的食物治療膳食纖維 在教師指導下看書自學并與同學交流。舉出含糖類較多的食物,寫在圖IV-18的旁邊,再舉出含蛋白質較多的食物,寫在圖IV-20的旁邊。
討論:細胞的生活離不開物質和能量。
思考: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與體細胞所含物質和能量有什么關系?
看教材第23頁中的插圖,互相交流,各小組在此礎上提出問題,并確定問題。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含的能量多少不同。
小組代表發言,小組間進行交流。
對誤差大的進行反思。
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同時產生強烈的探求欲望。
積極、踴躍通過“醫生看病”的角色扮演,輕松、愉快地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
根據角色扮演情況,將相關知識填入P25表1及P26表2。 創設情境,指導學生看書。
巡視檢查,當大多數學生完成后,組織小組討論交流,給予鼓勵性評價?! ∫龑W生提出問題。
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到各個小組中進行個性化指導?!√崾緦W生注意安全和盡量減小實驗誤差。
巡視并對探究過程予以適當的點撥指導。   引導學生從各組的報告中發現問題,吸取經驗。
指導學生分析誤差的原因。創設疑問,引入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組織、引導學生診斷、討論。
小結
練習鞏固 積極發言,談自己的收獲及感想。
自行完成練習,也可小組討論。 及時表揚,鼓勵學生,維持其學習積極性。
最后小結有關內容。巡視、指導。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36張PPT)
21世紀教育網精品教學課件
1
中山市黃圃鎮馬新初級中學 鐘南京
一. 糖類 脂肪 蛋白質
1. 糖類
(葡萄糖、蔗糖、淀粉)
糖類含量較多的食物
糖類是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一種主要成分。
每克糖類在人體內分解所放出的熱量平均為17.15千焦。
脂肪含量較多的食物
2. 脂肪
脂肪(人體內)是備用的能源物質(備用為主)。
每克脂肪在人體內分解所釋放的熱量平均為38.91千焦。
3.蛋白質
蛋白質含量較多的食物
下列三種食物主要含有哪些營養物質 (查閱教科書第41-42頁“常見的食物成分表”)
冰淇淋
核桃
奶油蛋糕
佝僂病
地方性甲狀腺腫 (大脖子病)
壞血病與維生素C
1913年,俄羅斯的“圣虎克號”船載著北極探險隊的隊員們在北冰洋的冰塊間越冬。沒過多久,隊員們就得了一種可怕的病。他們的牙床一塊塊裂開,充血腫脹,牙齒都松了,臉也浮腫,皮下青一塊紫一塊。后來醫生將這些病人分成六組,分別給吃果酒、礬類制劑(一種晶體鹽類)、醋、海水、檸檬和肉豆,發現每天吃兩個檸檬的人很快恢復了健康。請分析:
1、船上的隊員到底得了什么病?
2、為什么檸檬能治療這種???
3、海員最容易得這種病的原因是什么?
壞血病
檸檬含VC多
因為海員長期生活在遠離大陸的船上,吃不到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三.維生素(種類很多)
維生素既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
也不為人體提供能量。人體
對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
對人體的作用卻很大。
人體一旦缺乏維生
素,就會影響正
常的生長和發
育;會引起
疾病。
怎樣的飲食才能防止某些無機鹽和維生素缺乏癥的出現?
原來食物中含有這么多種營養物質呀!看來大家都不能挑食哦!
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物質?
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維生素
食物中的營養及合理營養.DAT
1、作為細胞組成、組織更新必須的基本原料是( )
2、作為體內儲備物質,氧化時供能最高的是( )
蛋白質
脂肪
3、在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是( )
4、在人體內含量約占4%的物質是( )
5、既不是細胞組成成分,又不是機體的能源物質,但對生命活動和生長發育起調節作用的物質是( )

無機鹽
維生素
6、人體生命活動和維持體溫恒定的能源物質是( )
A.蛋白質 B.糖類 C.脂肪 D.維生素
7、人體缺乏∨C時,容易患( )
A.夜盲癥 B.腳氣病 C.佝僂病 D.壞血病
8、構成血紅蛋白必需的元素是( )
A.鈣 B.磷 C.碘 D.鐵
9能促進人體正常發育,增強抵抗力,維持人體正常視覺的是( )
A.∨C B.∨D C.∨A D.∨B1
D
D
C
B
10、下列等量物質中 ,含糖類 最多的是( )
A.芝麻、花生 B.鯉魚、黃豆
C.肝、面粉 D.馬鈴薯、玉米面
11、腳氣病患者應該多吃的食物是( )
A.羊肝 B.標準粉 C.雞蛋 D.西紅柿
12、在長期饑餓狀態下,重量減輕明顯的是( )
A.腦 B.骨骼肌 C.皮下脂肪 D.腎臟
D
B
C
綜合運用
下表列出了 A、B、C、D、E五種食物(各100克)中除水和無機鹽以外的主要成分:
1、食物( )有助于預防夜盲癥;( )能提供較多的能量;( )適合壞血病患者食用。2、長期以食物D為主要食物有那些缺陷?
B
A
E
主要含維生素∨A
主要功能:
缺乏癥:
促進人體正常發育,增強抵抗力,維持人的正常視覺。
皮膚粗糙,夜盲癥。
這些食物中含有哪種維生素?
主要功能:
缺乏癥:----------- ,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維持人體正常的------------和--------的正常生理功能。
腳氣病
∨B1
新陳代謝
神經
神經炎
這些食物中含有維生素
主要功能:
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維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強抵抗力.
C
這些食物中含有哪種維生素?
主要功能:
缺乏癥: -----------------------------。
維持正常的-----------,維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強----------。
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C
新陳代謝
抵抗力
糖類
作用是: 1、人體最重要的------物質; 2、也是構成-------的一種成分。
供能
細胞
這些食物中含有的主要物質是什么?
脂肪
其作用是: 提供 的重要物質,但常作為 物質貯存在體內。
能量
備用能源
這些食物中含有的主要物質是什么?
蛋白質
作用 1、是構成-------- 的基本物質; 2、其次,能提供-----------。
細胞
能量
這些食物中含有的主要物質是什么?
水的作用
各種-------------都離不開水,是構成---------的重要物質,占體重約為---------。
生理活動
細胞
60%--70%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課堂練習
中山市黃圃鎮馬新初級中學
1、作為細胞組成、組織更新必須的基本原料是 。
2、作為體內儲備物質,氧化時供能最高的是 。
3、在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是 。
4、在人體內含量約占4%的物質是 。
5、既不是細胞組成成分,又不是機體的能源物質,但對生命活動和生長發育起調節作用的物質是 。
6、人體生命活動和維持體溫恒定的能源物質是( )
A.蛋白質 B.糖類 C.脂肪 D.維生素
7、人體缺乏∨C時,容易患( )
A.夜盲癥 B.腳氣病 C.佝僂病 D.壞血病
8、構成血紅蛋白必需的元素是( )
A.鈣 B.磷 C.碘 D.鐵
9能促進人體正常發育,增強抵抗力,維持人體正常視覺的是( )
A.∨C B.∨D C.∨A D.∨B1
10、下列等量物質中 ,含糖類 最多的是( )
A.芝麻、花生 B.鯉魚、黃豆
C.肝、面粉 D.馬鈴薯、玉米面
11、腳氣病患者應該多吃的食物是( )
A.羊肝 B.標準粉 C.雞蛋 D.西紅柿
12、在長期饑餓狀態下,重量減輕明顯的是( )
A.腦 B.骨骼肌 C.皮下脂肪 D.腎臟
13、下表列出了 A、B、C、D、E五種食物(各100克)中除水和無機鹽以外的主要成分:
食物 糖類 脂肪 蛋白質 VA(mg) VC(mg) VD(mg)
A 0.4 90 6 4 7 40
B 48.2 7 38 40 12 0
C 8.8 9.5 65 7 10 14
D 52.0 0.1 2.5 0 1 0
E 18 2 6 3 220 0
(1)食物( )有助于預防夜盲癥;( )能提供較多的能量;( )適合壞血病患者食用。
(2)長期以食物D為主要食物有那些缺陷?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一節食物中的營養拓展與思考
中山市黃圃鎮馬新初級中學 張會林
1、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經家長同意,在家里探究:比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維生素C的含量。
2、以我是“膳食纖維”為題,寫一篇食物在消化道中經過的途徑。
3、回家按要求查出:瘦肉、草魚、雞蛋、蔥、黃豆、茄子、米飯的營養成分。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教學建議
本節內容需要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取得家長的同意和支持,并且要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教學反思
中山市黃圃鎮馬新初級中學 鐘南京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該節內容因為跟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通過本節課,學生知道了我們平常吃的食物中主要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六類營養物質。通過圖片、視頻等直觀材料的展示,學生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如果能夠用一些食品作實物展示出來,相信學生的興趣會更高。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本模塊總體規劃
一、教材分析
本章講述人的食物取自環境,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能量是人體細胞物質和能量的來源,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要經過消化和吸收才能被細胞利用,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力求將人的營養問題始終與周圍的環境相聯系,以便使學生認識到人與生物圈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本章加大了探究的力度,在“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活動中,注重培養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的能力,以及收集和處理數據的技能。在“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和“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探究活動中,注重學生對探究過程的反思。鼓勵學生在完成探究活動后,如果發現結論與其他人不一樣,一定要分析原因。
本章的資料分析是從日常生活中獲得,教材里“部分食物一般營養成分表”中獲得或者從教材的插圖中獲得。這就說明了獲取資料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這就告訴學生圖表、插圖、數據等都可以作為資料運用在分析活動中。
本章技能訓練著重培養學生解讀圖表和數據的能力,使解讀圖表及數據的能力的訓練貫穿在全課文的教學過程中。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方面,認同食物取自自然環境,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培養學生通過探究獲得知識的科學態度。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重視學生對探究過程的反思,鼓勵學生在完成探究實驗后,如果發現結論與其他人不一樣,一定要分析原因。另外,還要注意組織好學生完成探究性實驗,注意學生在實驗中的安全。
二、學情分析
馬新中學的學生,絕大部分來自農村,所接觸的食物很多,而且很多是農村自產自銷的農產品,比如水果蔬菜等,許多禽畜產品及水產品也是常見的,所以對于食物他們并不陌生。但這些食物究竟含有什么營養成分,以哪種營養為主,是否含有能量,學生并不明白;吃進去的食物是如何變化的,在消化道中變成什么成分,也是學生想要了解和掌握的;加上膳食纖維、合理營養、合理膳食等新概念新名詞,學生需要時間去消化和理解,再加上學生自身所處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經歷,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比較差,而且存在嚴重的“重記憶輕思考”等現象,本章節精品課的開展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三、總體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說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
(2)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
(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
(4)說出小腸的結構與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5)能舉例說出什么是合理營養。
(6)關注食品安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運用科學探究方法測定食物中的能量。
(2)運用實驗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并得出合理的結論。
(3)嘗試解讀營養物質在消化道內被吸收的曲線圖。
(4)嘗試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認同人類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
(2)通過實驗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3)通過分析小腸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4)能關注食品安全,認同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之間的統一性。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營養物質的類別、作用和營養物質的食物來源。
(2)探究的一般過程及對探究數據的處理。
(3)小腸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特點與消化吸收的關系。
(4)認同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之間的統一性
2、教學難點:
(1)探究活動的組織及如何減少實驗的誤差。
(2)嘗試正確解讀營養物質在消化道內被吸收的曲線圖。
(3)嘗試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膳食食譜。
五、本章在中考考綱中的要求:
1、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 (Ⅰ)
2、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 (Ⅰ)
3、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 (Ⅱ)
4、合理營養 (Ⅲ)
5、探究發生在口腔內的化學消化 (Ⅱ)
本章在中考中的典型題目及分值
2009年 (2分)
12、小腸是人體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下列小腸結構特點與適于吸收功能無關的是( )
A 長度一般5~6米 B、小腸內表面有很多皺襞和小腸絨毛
C、小腸壁內有腸腺 D、小腸絨毛中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
2010年(4分)
3.胃的蠕動能促進胃液與食物的混臺,與此功能有關的主要組織是
A.上皮組織 B。肌肉組織 C.神經組織 D。結締組織
11.關于食物中的能量,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測定食物中的能量可用燃燒的方法
B.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都含有能量
C.越名貴的食物,含有的能量越多
D.不含能量的營養物質,就不是身體必需的
2011年(9分)
14.維生素C的水溶液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某興趣小組選取甲、乙、丙、丁4種果蔬研磨成汁,并用統一規格的滴管,將它們分別滴入到2毫升相同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中,使之褪色的滴數如下表。
果蔬 甲 乙 丙 丁
滴數 12 5 8 17
請據表分析,維生素C含量由低到高排列正確的是
A.乙一丙一甲一丁 B.甲一丙一乙一丁
C.丁一甲一丙一乙 D.丁一丙一乙一甲
36.(7分)探究某種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燒放出的熱能使水溫升高的方
法來測定。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l℃需要吸收4.2焦(能量單位)的熱能。某興趣小組
對不同食物中的能量進行測定,實驗結果如下:
食物名稱 花生仁 黃豆 核桃仁 大米
質量(克) 20 20 20 ①
水(毫升) 50 50 50 50
溫度上升(℃) 2.2 1.4 3 1.3
請據表回答下列問題:
(1)從平衡膳食角度考慮,這四種食物中,我們應該以食用 為主。
(2)從該小組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黃豆、核桃仁三種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3)食物中能夠燃燒的物質是 ,燃燒后留下的灰燼是 。
(4)為了盡量減少實驗結果的誤差,應該設置 。
(5)實驗中,①應該為 克,因為 。
2012年(2分)
12、人體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是
A.大腸 B.小腸 C.胃 D.口腔
六、本章知識結構
一.考點與要求
1.說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
2.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
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
4.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
5.關注食品安全。
二.知識網絡與復習要點
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糖類.脂肪.蛋白質:組成細胞的主要有機物,并提供能量。
水.無機鹽:人體細胞的重要原料。缺鈣患佝僂?。蝗辫F患貧血;缺碘患甲狀腺腫。
維生素: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缺維生素A患夜盲癥;缺維生素B1患腳氣病;缺維生素C
患壞血??;缺維生素D患佝僂病。
2.測量食物燃燒放出的熱能,可測定食物中的能量。實驗時,設置重復組(即一個實驗在相同條件下重復做幾次),取實驗結果的平均值,可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影響。
3.消化系統的組成:
(食物)→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糞便)
唾液腺 胃腺 肝臟(膽汁) 胰腺 腸腺
4.消化道各消化器官的作用及技能訓練
器官 口腔 食道 胃 小腸 大腸
消化 淀粉 X 蛋白質 淀粉.脂肪.蛋白質 X
吸收 X X 酒精.部分水 全部營養物質 部分水.無機鹽.維生素
5.小腸是消化與吸收的主要器官。
七、本模塊內容摘要
第一節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教學目標
(1)說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知道主要營養物質的作用和營養物質的食物來源。
(2)了解無機鹽和維生素的來源和缺乏癥狀。
(3)關注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認同人類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觀點。
重點和難點
營養物質的類別;探究的一般過程及對探究數據的處理。
探究活動的組織及如何減少實驗的誤差是本節的難點。
課前準備
教師:將學生分成4~5人的小組,選出組長,并分工負責操作、記錄、處理數據和發言。準備好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種材料、用具。
學生:調查當地人們都常吃哪些食物。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預習與無機鹽、維生素相關的知識;上網查閱相關資料,豐富以上知識,并結合有關知識自編自演與之相關的小品(課堂上表演)。
課時分配 1 課時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食物的營養物質 認真聽題,積極思考并舉手回答。寫出兩種常吃的食物,查閱教科書第41~42頁“常見的食物成分表”,并將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填寫在教科書上。
討論: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物質呢?
不同食物所含營養物質的種類和數量是否相同?通過討論歸納得出結論。 設疑、提問、引入新課。
巡視,指導學生查閱有關表
格。大多數學生完成后,引導學生對這兩種食物的營養成分進行比較,并引導學生討論,適時給予鼓勵性評價。
細胞的生活離不開物質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與人體細胞所含物質和能量有什么關系?
糖類、脂肪、蛋白質的作用和來源
糖類、脂肪、蛋白質都是組成細胞的主要物質,并且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來源廣泛。探究: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制定實施計劃 得出結論
表達交流
水與無機鹽
維生素的種類,
缺乏時的病癥和相應的食物治療膳食纖維 在教師指導下看書自學并與同學交流。舉出含糖類較多的食物,寫在圖IV-18的旁邊,再舉出含蛋白質較多的食物,寫在圖IV-20的旁邊。
討論:細胞的生活離不開物質和能量。
思考: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與體細胞所含物質和能量有什么關系?
看教材第23頁中的插圖,互相交流,各小組在此礎上提出問題,并確定問題。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含的能量多少不同。
小組代表發言,小組間進行交流。
對誤差大的進行反思。
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同時產生強烈的探求欲望。
積極、踴躍通過“醫生看病”的角色扮演,輕松、愉快地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
根據角色扮演情況,將相關知識填入P25表1及P26表2。 創設情境,指導學生看書。
巡視檢查,當大多數學生完成后,組織小組討論交流,給予鼓勵性評價。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到各個小組中進行個性化指導?!√崾緦W生注意安全和盡量減小實驗誤差。
巡視并對探究過程予以適當的點撥指導?!  ∫龑W生從各組的報告中發現問題,吸取經驗。
指導學生分析誤差的原因。創設疑問,引入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組織、引導學生診斷、討論。
小結
練習鞏固 積極發言,談自己的收獲及感想。
自行完成練習,也可小組討論。 及時表揚,鼓勵學生,維持其學習積極性。
最后小結有關內容。巡視、指導。
第二章人體的營養第二節消化和吸收
設計思想:
改變以往只是單純的教師講解的教學模式,先通過一段視頻的探究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思考食物在口腔中有什么變化,分組討論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
教學目標:
1、 能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
2、 能描述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
3、 通過視頻演示探究出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得出合理的結論
4、 能解讀營養物質在消化道內被吸收的曲線圖
5、 能說出小腸的結構與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教學過程:
1、 復習引入
六大類營養物質
提問形式,在黑板上寫出名稱。
2、 新課講授
1、視頻探究:唾液的作用
分組討論書本P30頁的饅頭在口腔在的變化
每一小組讓一代表講述出該小組的講論結果(過程中引導其歸納出正確有結論)
小結:在唾液中有一種物質可以催化淀粉轉變成麥芽糖。這種物質叫做唾液淀粉酶。
2、師:本節課學習消化和吸收,就是要學習前面學過的六大類營養物質在人體中是怎樣被轉化為有效的能被人體直接吸收和利用的物質。
列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三分鐘時間讓學生自行先閱讀書本。
提問學生什么是消化。
消化: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質等大分子、結構復雜的有機物,進入消化系統后,逐步分解成簡單物質并被人體吸收的過程。這是在消化酶的作用下進行。
3、書本P32
認識消化系統的組成。
提問學生,讓其描述消化系統的組成。
消化系統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的。
消化道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腸腺、胰腺、肝臟
4、提問學生:
分別找出糖類(淀粉)、蛋白質、脂肪這三類能提供能量的物質在人體內是怎樣被消化和吸收的。
引導學生講述出這類物質在消化系統內的開始被消化的部位以用最終被消化吸收的部位。
即時練習:營養物質在消化道內被吸收的曲線圖(即書本P34的技能訓練)
6、 提問學生膽汁(不含消化液)的作用,分泌的部位和貯存的部位
7、 介紹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
8、 當堂練習,提問。
9、 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淀粉 口腔 麥芽糖 小腸 葡萄糖
蛋白質 胃 多肽 小腸 氨基酸
脂肪 膽汗 脂肪微粒 小腸 甘油+脂肪酸
第三節 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
教材分析
《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是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這一章是按照“人從環境中獲取食物、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是人體細胞生活的物質基礎和能量來源;食物需要經過消化,其中的營養物質才能被人體吸收”的思路編排內容,前兩節內容的學習都能用于解決本節所涉及的問題,本節教學對于培養學生正確的飲食營養觀及改進不良營養習慣有重要意義。從教材內容的編排看,本節教材的引入很有特色,它改變了傳統的文字敘述,利用報紙、媒體中的有關信息激發學生對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而后通過一系列不良飲食習慣和營養問題的分析,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知識在指導健康生活中的重要價值。此外,教材還安排了一個“設計食譜”的活動,讓學生應用知識于實際生活中,通過動手設計一日食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營養健康意識,增強學生對生物學的重視和興趣。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生活舉例說出什么是合理營養
2.關注食品安全
3.嘗試運用所學營養知識,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關心長輩的飲食。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4. 認同良好飲食的重要性;關注自身和他人的營養狀況;培養自己及關愛他人營養與健康的意識,認同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之間的統一性。
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舉例說出什么是合理營養并嘗試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
②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衛生在健康生活中的意義。
難點:什么是合理營養?如何根據實際情況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
課前準備
教師:課前指導學生如何展開調查和整理收集資料;指導學生寫出調查報告或將收集的資料制成多媒體課件,便于課堂上交流;設計評比欄和課前課后學生設計午餐食譜營養合理差異性的對比圖(讓學生明確科學知識在指導健康生活中的價值)。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課前明確課題的目的后,經商討制定調查或收集資料方案,收集有關合理營養方面的信息;嘗試為家長或自己設計一份午餐食譜。
教學過程
引言:同學們,通過前兩節內容的探究,知道了食物中含有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和能量,并通過人體相關結構的消化、吸收轉化為人體細胞自身的物質和能量,那么在探討本課題之前,先請同學們展示教師上節課后布置的任務——為家長或自己設計一份午餐食譜,請各小組派一名代表按次序將它貼在黑板左側(或對比圖左側)。到底哪個小組設計得最合理呢?探討完這節內容后大家再來評一評。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書上有關內容,加深對重要性的認識,引出課題。
教師:閱讀書上提供的信息并觀察書上的插圖或自制投影片,結合身邊實例相互討論交流,在教師引導下進一步明確什么是合理營養及其在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意義。閱讀課后附錄四“食物一般營養成分”資料,拓寬視野。
閱讀課后“營養師”資料,拓寬視野。

1、先展示幾幅有關于飲食與健康的關系的圖片,讓學生根據這些圖片看看這些現象有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討論這些做法是否正確,并說出科學道理。提示學生在討論的時候可以參照41、42頁的常見的食物成分表。
2、展示“平衡膳食寶塔”圖,讓學生先根據這幅圖談談該如何均衡飲食。
3、舉行一場設計比賽:讓學生嘗試運用所學的知識,為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圖片發現問題,并進行思考、討論,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把時間交給學生也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性。
閱讀資料,小組討論思考題。
師:1、請你對目前學生的不良飲食結構和習慣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
2、請你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相關資料告訴大家,應該從哪些方面關注食品安全。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那么什么樣的營養結構才叫合理?你將來想成為一名技藝高超的營養師嗎?什么樣的食品才算安全呢?
展示討論題:
1、如何改善自身的營養狀況?
2、有哪些行為和習慣會影響我們的營養狀況?
組織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一)分析不良營養和不良飲食習慣帶來的危害。
通過自主交流認識忽視早餐、挑食、偏食、暴飲暴食等做法的不良后果,以便切實改進自己在營養方面的不良習慣,培養良好的營養健康意識。
(二)什么樣的營養才算合理呢?
1.通過對不良現象的分析,了解到合理營養的重要性。此時談怎樣做就水到渠成了。教師出示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圖片,學生觀察討論,教師指導,讓學生明確五類食物的大致比例,并認同只有每天均衡地吃這五類食物,才能避免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
2.分組討論:良好飲食習慣有哪些?

課堂練習
1、下表為某同學所定的一日三餐的食譜。
早餐:油條、饅頭、燒土豆絲
午餐:米飯、炒蔬菜
晚餐:花卷、糕點、稀粥、咸菜
(1)此食譜主要缺乏的營養物質是________。若長期使用此食譜,會導致生長發育遲緩,體重過輕。(蛋白質)
(2)在食譜中應經常添加_____類食物,這類食物進入消化道后,最終被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到體內。(大豆、瘦肉、奶)
生:完成練習,溫故知新。
2、請同學們談談怎樣做才算合理營養?教師補充。(培養學生歸納、表達能力)
3、閱讀課后附錄“常見的食物成分表”,結合平時自己的飲食習慣,思考自己的飲食習慣是否科學?
4、閱讀課后資料“營養師”,談想法。
八、教學建議
本節內容需要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取得家長的同意和支持,并且要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
九、配套測試題
第四單元 人體的營養 單元測試
中山市黃圃鎮馬新初級中學 張會林
一、選擇題(30題,每題2分,共60分)
1.組成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和基本物質分別是( )。
A.糖類、水 B.蛋白質、水 C.水、蛋白質 D.維生素、無機鹽
2.食物中能為人體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營養物質是( )。
A.水、脂肪、糖類 B.糖類、脂肪、蛋白質 C.水、無機鹽、維生素 D.糖類、脂肪、維生素
3.作為能源物質貯存在人體內的是( )。
A.蛋白質 B.脂肪 C.維生素 D.糖類
4.下面是給佝僂病小兒開的藥方,其中最科學的一組是( )。
A.鈣片、生長激素 B.鈣片、魚肝油 C.鈣片、葡萄糖 D.鈣片
5.當人在過度勞累暈倒時,需要盡快補充的是( )。
A.蛋白質 B.葡萄糖 C.無機鹽 D.維生素
6.我們吃的食物中,在蛋、奶、魚中含量較多的有機營養成分是( )
A.脂肪 B.糖類 C.蛋白質 D.維生素
7.某患者出現脖子腫大,呼吸困難,運動時心跳加快,氣短等癥狀。他應該多吃什么食物 ( )
A.海帶 B.動物肝臟 C.米飯 D.水果
8.某遠洋海輪上的海員,在一次航行中,一直以肉類罐頭為食,時間長了,大多數海員出現了下肢沉重、手腳皮膚麻木、心跳加快等癥狀,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分析發生這些疾病的原因,很可能是( )。
A.病原體引起的傳染病 B.海員體內缺乏維生素C
C.海員體內缺乏維生素B1 D.罐頭食品變質引起食物中毒
9.甲每日都用不銹鋼鍋炒菜,乙則用鐵鍋。甲比乙更易患的病是( )。
A.腳氣病 B.貧血病 C.壞血病 D.佝僂病
10.實驗證明,維生素B1在140℃時還不至于被分解破壞。有人做饅頭時愛加過量的堿,長此以往,容易患腳氣病。這是什么道理 ( )
A.高溫會破壞維生素B1 B.堿能破壞維生素B1
C.面粉中缺乏維生素B1 D.患者吸收不到足夠的維生素B1
11.能促進鈣、磷吸收和骨骼發育的維生素是( )。
A.維生素A B.維生素B C.維生素C D.維生素D
12.為了比較蔬菜中維生素C的含量,小明同學根據維生素C可以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原理,設計了如下實驗:在四只同樣的試管中分別加入質量分數相同的高錳酸鉀溶液2毫升,然后用滴管分別向其中滴加幾種蔬菜汁液使其褪色,結果如下:
蔬菜汁種類 黃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白菜汁
蔬菜汁滴加量 14滴 8滴 15滴 11滴
據上表可知維生素C含量最多的蔬菜是( )。
A.黃瓜 B.青椒 C.芹菜 D.白菜
13.下列消化器官中不與食物直接接觸的是( )。
A.胃 B.小腸 C.口腔 D.肝臟
14.下列炒菜,遇碘變藍的是( )。
A.炒土豆絲 B.炸羊肉串 C.紅燒牛肉 D.清蒸鯉魚
15.在經以下處理一小時后,滴加碘液會使哪一只試管的內容物變成藍色 ( )
A.米湯與一定的冷開水充分混合后,并將試管保存在37℃水中
B.米湯與一定量的唾液充分混合,并將試管保存在37℃水中
C.雞蛋清與一定量的唾液混合后,并將試管保存在37℃水中
D.脂肪微滴與一定量的唾液混合后,并將試管保存在37℃水中
16.從人的消化道中取出一些內容物,經化驗有淀粉、纖維素、蛋白質、多肽(蛋白質初步消化產物)、維生素、鹽酸、水和少量麥芽糖等。最大可能是從哪里取樣的 ?( )?
A.食道 B.胃 C.小腸下部 D.大腸
17.不能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 )。
A.唾液 B.腸液 C.胃液 D.胰液
18.不完全屬于消化后最終產物的是( )。
A.甘油、脂肪 B.氨基酸、葡萄糖
C.麥芽糖、葡萄糖 D.甘油、氨基酸
19.下列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的是( )。
A.唾液腺 B.肝臟 C.胃腺 D.胰腺
20.將消化液直接分泌到消化道內的消化腺是( )。
A.唾液腺和腸腺 B.腸腺和胃腺 C.腸腺和肝臟 D.肝臟和胰腺
21.三個試管中有等量的鮮牛肉,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蕩至于37℃溫水中,消化最快的一組是( )。 A.胃液、腸液 B.胰液、胃液 C.胰液、腸液 D.唾液、胰液
22.肝炎病人怕吃油膩食物主要是因為( )。
A.人體內脂肪過多 B.油膩食物有濃厚的氣味
C.油膩食物營養不豐富 D.膽汁分泌不足,影響到脂肪消化
23.下列哪一項與小腸的吸收功能無關 ( )
A.腸內表面有環形皺襞 B.小腸長約5~6米
C.小腸內有多種消化酶 D.小腸內表面有小腸絨毛
24.在消化道中,催化蛋白質分解為可以吸收成分的消化酶來自( )。
①唾液腺 ②胃腺 ③腸腺 ④胰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糖類、脂肪、蛋白質三大類營養物質在消化道中的消化順序是( )。
A.糖類、脂肪、蛋白質 B.糖類、蛋白質、脂肪
C.脂肪、蛋白質、糖類 D.蛋白質、糖類、脂肪
26.下列關于營養物質化學消化部位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淀粉只在口腔內消化 B.蛋白質只在胃內消化
C.維生素在小腸內消化 D.脂肪只在小腸內消化
27.小明患了重感冒,不思飲食,發燒快一個星期了,體重明顯下降。請問他體內有機物被消耗量最大的是( )。
A.糖類 B.蛋白質 C.脂肪 D.水
28.人類的食物之源是( )。
A.動物的肉 B.動物的奶 C.動物的蛋 D.綠色植物
29.食品安全是一個與普通公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家庭用冰箱是食品的保險箱
B.已過保質期,但沒有發生霉變的食品仍可食用
C.青少年膳食要食物多樣,粗細搭配,三餐合理
D.綠色食品是指綠色植物類的食品
30.學生的一日三餐應為身體供應的熱量比例最好是( )。
A.早∶中∶晚=3∶4∶3 B.早∶中∶晚=1∶6∶3
C.早∶中∶晚=2∶6∶2 D.早∶中∶晚=4∶3∶3
二、填圖題(每空1分,共40分)
31.消化系統是由 和 組成的。唾液腺有 ,它所分泌的唾液通過 流入口腔。小腸開始一部分長度相當于十二個手指并在一起的寬度,叫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質都是分子比較大,結構較復雜的有機物,進入消化系統后,逐步分解成簡單的物質才能被人體吸收,這個過程叫做 。消化主要是通過多種 的作用而進行的,除口腔中的 以外,胃、小腸器官中還有許多種 。肝臟有病的人怕吃油膩食物,這主要是因為 分泌不足。牙齒的咀嚼能將大塊食物磨碎成小塊,這樣有利于消化的主要道理是 ,能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這三種有機物的消化液是 。
32.如圖為消化系統圖,請分析回答以下問題:
(1)人體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是[  ] ;
(2)能分泌膽汁的器官是[  ] ;
(3)闌尾炎的發病部位是[  ] ;
(4)能暫時貯存食物,并且進行初步消化的器官是[  ] ;
(5)糞便形成的部位是[  ] ;
(6)消化道中既無消化功能又基本沒有吸收的是 。
33.下面表示食物通過人體消化道時,淀粉、脂肪和蛋白質化學性消化的程度,
字母代表組成消化道的各器官及排列順序。請根據該圖回答問題:
(1)圖中丙曲線表示 的消化過程。
(2)乙曲線表示的營養成分最終被分解為 。
(3)甲曲線表示的營養成分需要經肝臟分泌的 乳化后才能被消化。
(4)食物在圖中的 (填字母)處,最終都分解成能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
34.某中學生物科技活動興趣小組,在探究“口腔對淀粉的消化作用”時,進行了以下實驗:
試管編號 1 2 3
饅頭碎屑或塊 碎屑適量 碎屑適量 饅頭塊適量
唾液有無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攪拌 充分攪拌 充分攪拌 不攪拌
保溫 37℃水浴保溫10分鐘
加入碘液 2滴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證明“唾液對饅頭有消化作用”,在2號試管的A處應加入     ,與1號試管起     作用。
(2)為了證明“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對饅頭有消化作用,應選用     兩只試管進行對照實驗。
(3)實驗結果是    號試管中的物質遇到碘液不變藍,原因是 。
(4)有的同學提出“除了以上三個試管外,還要設置第四個試管,放入饅頭塊與清水不攪拌,其他處理均相同”。你認為第四個試管的設置    ?。ㄌ睢坝小被颉盁o”)必要。
(5)通過以上實驗可知,口腔對淀粉既能進行     消化,又能進行    消化。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9 頁 (共 1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四單元 人體的營養 單元測試
中山市黃圃鎮馬新初級中學 張會林
一、選擇題(30題,每題2分,共60分)
1.組成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和基本物質分別是( )。
A.糖類、水 B.蛋白質、水 C.水、蛋白質 D.維生素、無機鹽
2.食物中能為人體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營養物質是( )。
A.水、脂肪、糖類 B.糖類、脂肪、蛋白質 C.水、無機鹽、維生素 D.糖類、脂肪、維生素
3.作為能源物質貯存在人體內的是( )。
A.蛋白質 B.脂肪 C.維生素 D.糖類
4.下面是給佝僂病小兒開的藥方,其中最科學的一組是( )。
A.鈣片、生長激素 B.鈣片、魚肝油 C.鈣片、葡萄糖 D.鈣片
5.當人在過度勞累暈倒時,需要盡快補充的是( )。
A.蛋白質 B.葡萄糖 C.無機鹽 D.維生素
6.我們吃的食物中,在蛋、奶、魚中含量較多的有機營養成分是( )
A.脂肪 B.糖類 C.蛋白質 D.維生素
7.某患者出現脖子腫大,呼吸困難,運動時心跳加快,氣短等癥狀。他應該多吃什么食物 ( )
A.海帶 B.動物肝臟 C.米飯 D.水果
8.某遠洋海輪上的海員,在一次航行中,一直以肉類罐頭為食,時間長了,大多數海員出現了下肢沉重、手腳皮膚麻木、心跳加快等癥狀,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分析發生這些疾病的原因,很可能是( )。
A.病原體引起的傳染病 B.海員體內缺乏維生素C
C.海員體內缺乏維生素B1 D.罐頭食品變質引起食物中毒
9.甲每日都用不銹鋼鍋炒菜,乙則用鐵鍋。甲比乙更易患的病是( )。
A.腳氣病 B.貧血病 C.壞血病 D.佝僂病
10.實驗證明,維生素B1在140℃時還不至于被分解破壞。有人做饅頭時愛加過量的堿,長此以往,容易患腳氣病。這是什么道理 ( )
A.高溫會破壞維生素B1 B.堿能破壞維生素B1
C.面粉中缺乏維生素B1 D.患者吸收不到足夠的維生素B1
11.能促進鈣、磷吸收和骨骼發育的維生素是( )。
A.維生素A B.維生素B C.維生素C D.維生素D
12.為了比較蔬菜中維生素C的含量,小明同學根據維生素C可以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原理,設計了如下實驗:在四只同樣的試管中分別加入質量分數相同的高錳酸鉀溶液2毫升,然后用滴管分別向其中滴加幾種蔬菜汁液使其褪色,結果如下:
蔬菜汁種類 黃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白菜汁
蔬菜汁滴加量 14滴 8滴 15滴 11滴
據上表可知維生素C含量最多的蔬菜是( )。
A.黃瓜 B.青椒 C.芹菜 D.白菜
13.下列消化器官中不與食物直接接觸的是( )。
A.胃 B.小腸 C.口腔 D.肝臟
14.下列炒菜,遇碘變藍的是( )。
A.炒土豆絲 B.炸羊肉串 C.紅燒牛肉 D.清蒸鯉魚
15.在經以下處理一小時后,滴加碘液會使哪一只試管的內容物變成藍色 ( )
A.米湯與一定的冷開水充分混合后,并將試管保存在37℃水中
B.米湯與一定量的唾液充分混合,并將試管保存在37℃水中
C.雞蛋清與一定量的唾液混合后,并將試管保存在37℃水中
D.脂肪微滴與一定量的唾液混合后,并將試管保存在37℃水中
16.從人的消化道中取出一些內容物,經化驗有淀粉、纖維素、蛋白質、多肽(蛋白質初步消化產物)、維生素、鹽酸、水和少量麥芽糖等。最大可能是從哪里取樣的 ?( )?
A.食道 B.胃 C.小腸下部 D.大腸
17.不能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 )。
A.唾液 B.腸液 C.胃液 D.胰液
18.不完全屬于消化后最終產物的是( )。
A.甘油、脂肪 B.氨基酸、葡萄糖
C.麥芽糖、葡萄糖 D.甘油、氨基酸
19.下列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的是( )。
A.唾液腺 B.肝臟 C.胃腺 D.胰腺
20.將消化液直接分泌到消化道內的消化腺是( )。
A.唾液腺和腸腺 B.腸腺和胃腺 C.腸腺和肝臟 D.肝臟和胰腺
21.三個試管中有等量的鮮牛肉,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蕩至于37℃溫水中,消化最快的一組是( )。 A.胃液、腸液 B.胰液、胃液 C.胰液、腸液 D.唾液、胰液
22.肝炎病人怕吃油膩食物主要是因為( )。
A.人體內脂肪過多 B.油膩食物有濃厚的氣味
C.油膩食物營養不豐富 D.膽汁分泌不足,影響到脂肪消化
23.下列哪一項與小腸的吸收功能無關 ( )
A.腸內表面有環形皺襞 B.小腸長約5~6米
C.小腸內有多種消化酶 D.小腸內表面有小腸絨毛
24.在消化道中,催化蛋白質分解為可以吸收成分的消化酶來自( )。
①唾液腺 ②胃腺 ③腸腺 ④胰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糖類、脂肪、蛋白質三大類營養物質在消化道中的消化順序是( )。
A.糖類、脂肪、蛋白質 B.糖類、蛋白質、脂肪
C.脂肪、蛋白質、糖類 D.蛋白質、糖類、脂肪
26.下列關于營養物質化學消化部位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淀粉只在口腔內消化 B.蛋白質只在胃內消化
C.維生素在小腸內消化 D.脂肪只在小腸內消化
27.小明患了重感冒,不思飲食,發燒快一個星期了,體重明顯下降。請問他體內有機物被消耗量最大的是( )。
A.糖類 B.蛋白質 C.脂肪 D.水
28.人類的食物之源是( )。
A.動物的肉 B.動物的奶 C.動物的蛋 D.綠色植物
29.食品安全是一個與普通公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家庭用冰箱是食品的保險箱
B.已過保質期,但沒有發生霉變的食品仍可食用
C.青少年膳食要食物多樣,粗細搭配,三餐合理
D.綠色食品是指綠色植物類的食品
30.學生的一日三餐應為身體供應的熱量比例最好是( )。
A.早∶中∶晚=3∶4∶3 B.早∶中∶晚=1∶6∶3
C.早∶中∶晚=2∶6∶2 D.早∶中∶晚=4∶3∶3
二、填圖題(每空1分,共40分)
31.消化系統是由 和 組成的。唾液腺有 ,它所分泌的唾液通過 流入口腔。小腸開始一部分長度相當于十二個手指并在一起的寬度,叫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質都是分子比較大,結構較復雜的有機物,進入消化系統后,逐步分解成簡單的物質才能被人體吸收,這個過程叫做 。消化主要是通過多種 的作用而進行的,除口腔中的 以外,胃、小腸器官中還有許多種 。肝臟有病的人怕吃油膩食物,這主要是因為 分泌不足。牙齒的咀嚼能將大塊食物磨碎成小塊,這樣有利于消化的主要道理是 ,能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這三種有機物的消化液是 。
32.如圖為消化系統圖,請分析回答以下問題:
(1)人體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是[  ] ;
(2)能分泌膽汁的器官是[  ] ;
(3)闌尾炎的發病部位是[  ] ;
(4)能暫時貯存食物,并且進行初步消化的器官是[  ] ;
(5)糞便形成的部位是[  ] ;
(6)消化道中既無消化功能又基本沒有吸收的是 。
33.下面表示食物通過人體消化道時,淀粉、脂肪和蛋白質化學性消化的程度,
字母代表組成消化道的各器官及排列順序。請根據該圖回答問題:
(1)圖中丙曲線表示 的消化過程。
(2)乙曲線表示的營養成分最終被分解為 。
(3)甲曲線表示的營養成分需要經肝臟分泌的 乳化后才能被消化。
(4)食物在圖中的 (填字母)處,最終都分解成能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
34.某中學生物科技活動興趣小組,在探究“口腔對淀粉的消化作用”時,進行了以下實驗:
試管編號 1 2 3
饅頭碎屑或塊 碎屑適量 碎屑適量 饅頭塊適量
唾液有無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攪拌 充分攪拌 充分攪拌 不攪拌
保溫 37℃水浴保溫10分鐘
加入碘液 2滴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證明“唾液對饅頭有消化作用”,在2號試管的A處應加入     ,與1號試管起     作用。
(2)為了證明“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對饅頭有消化作用,應選用     兩只試管進行對照實驗。
(3)實驗結果是    號試管中的物質遇到碘液不變藍,原因是 。
(4)有的同學提出“除了以上三個試管外,還要設置第四個試管,放入饅頭塊與清水不攪拌,其他處理均相同”。你認為第四個試管的設置    ?。ㄌ睢坝小被颉盁o”)必要。
(5)通過以上實驗可知,口腔對淀粉既能進行     消化,又能進行    消化。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峰县| 邓州市| 天气| 湄潭县| 景德镇市| 新源县| 黔南| 新乐市| 读书| 宁远县| 克东县| 荃湾区| 祁阳县| 寻甸| 福安市| 黑河市| 铅山县| 家居| 宝应县| 平利县| 东城区| 阳高县| 高安市| 武鸣县| 万宁市| 临沧市| 广水市| 舞钢市| 金门县| 清水河县| 普洱| 瓮安县| 滁州市| 台北市| 竹溪县| 清河县| 安义县| 永顺县| 渝中区| 高台县| 木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