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煤氣中毒家庭中煤氣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液化石油氣、管道煤氣、天然氣煤氣中毒中毒,前者多見于冬天用煤爐取暖,門窗緊閉,排煙不良時,后者常見于液化灶具漏泄或煤氣管道漏泄等。煤氣中毒時病人最初感覺為頭痛、頭昏、惡心、嘔吐、軟弱無力,當他意識到中毒時,常掙扎下床開門、開窗,但一般僅有少數人能打開門,大部分病人迅速發生抽痙、昏迷,兩頰、前胸皮膚及口唇呈櫻桃紅色,如救治不及時,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簹庵卸疽榔湮肟諝庵兴谎趸嫉臐舛?、中毒時間的長短,常分三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肺泡肺泡(alveoli)的大小形狀 ( http: / / baike. / view / 1105819.htm" \t "_blank )不一,平均直徑0.2毫米。成人約有3~4億個肺泡,總面積近100平方米,比人的皮膚的表面積還要大好幾倍。肺泡是肺部氣體交換的主要部位,也是肺的功能單位。氧氣 ( http: / / baike. / view / 48978.htm" \t "_blank )從肺泡向血液彌散,要依次經過肺泡內表面的液膜、肺泡上皮 ( http: / / baike. / view / 1145123.htm" \t "_blank )細胞膜、肺泡上皮與肺毛細血管內皮 ( http: / / baike. / view / 1327336.htm" \t "_blank )之間的間質、毛細血管的內皮細胞膜等四層膜。這四層膜合稱為呼吸膜 ( http: / / baike. / view / 575664.htm" \t "_blank )。呼吸膜平均厚度不到1微米,有很高的通透性,故氣體交換十分迅速。 吸入肺泡的氣體進入血液后,靜脈血 ( http: / / baike. / view / 668827.htm" \t "_blank )就變為含氧豐富的動脈血,并隨著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處。肺泡周圍毛細血管 ( http: / / baike. / view / 18544.htm" \t "_blank )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 ( http: / / baike. / view / 17816.htm" \t "_blank )則可以透過毛細血管壁 ( http: / / baike. / view / 1630323.htm" \t "_blank )和肺泡壁進入肺泡,通過呼氣排出體外,肺泡內的表面液膜含有表面活性物質,起著降低肺泡表面液體層表面張力 ( http: / / baike. / view / 263802.htm" \t "_blank )的作用,使細胞不易萎縮,且吸氣時又較易擴張。肺組織缺氧時,會使肺表面活性物質 ( http: / / baike. / view / 987253.htm" \t "_blank )分泌減少,進入肺泡的水腫 ( http: / / baike. / view / 10051.htm" \t "_blank )液或纖維蛋白原可降低其表面活性物質的活力,引起肺內廣泛的肺泡不張,血液流經這些萎陷肺泡的毛細血管時就不能進行氣體交換。臨床上新生嬰兒 ( http: / / baike. / view / 153199.htm" \t "_blank )患肺不張癥,就是因為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質所致。相鄰兩肺泡間的組織為肺泡隔,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及彈性纖維 ( http: / / baike. / view / 179436.htm" \t "_blank )、網狀纖維。彈性纖維包繞肺泡,使肺泡具良好彈性。患慢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哮喘 ( http: / / baike. / view / 90614.htm" \t "_blank )時,肺泡長期處于過度膨脹狀態,會使肺泡的彈性纖維失去彈性并遭破壞,形成肺氣腫 ( http: / / baike. / view / 44433.htm" \t "_blank ),影響呼吸機能。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二節: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一、教材分析1、教學內容分析本節內容與血液循環的關系十分密切,上承消化系統后續循環系統,為以后學習血液的變化,以及營養物質、氧氣的運輸奠定了基礎,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包括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和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肺與外界氣體交換原理的內容比較抽象,教材先讓學生仔細體驗自己在吸氣和呼 氣時胸廓的變化,使學生感覺到呼吸的存在。這只是一個粗略地認識。通過對胸圍差的測量和 計算進入科學的認識。學生通過切實的測量和計算, 完善學生的對呼吸運動使胸廓容積變化的認識。使學生真正認識到胸廓的變化,而不是“聽”到胸廓容積的如何變化。對于呼吸運動的 完成,通過演示肋間肌收縮與肋骨、胸骨位置變化的實驗、模擬膈肌運動的演示實驗,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對于氣體為什么能進出肺,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關于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的內容,教材先從吸入和呼出的氣體成分有差別的資料分析入手,通過討論分析,讓學生得出肺泡與血液間進行了氣體交換的結論。通過分析教材插圖,使學生明確肺泡適于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后,分析說明了肺泡與血液間的氣體是如何進行交換的。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使學生知道了氣體交換后,是經過血液循環的運輸而到達組織細胞的,血液成分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這可以加深對第四章中有關血液循環,以及動脈血和靜脈血概念的理解。2、學生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且好動,他們有很強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身的各種生理功能。他們通過日常生活經驗對自身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于比較抽象的內容如膈肌的運動等的相關知識是比較缺乏因此,在教學中我盡可能讓學生多看動態的動畫與圖片,先讓學生有大致上的認識,再由教師加強總結。二、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①概述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過程和肺泡與血液之間氣體交換過程;②理解肺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③學會測量胸圍差,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圖片和實驗學習肺的位置、結構與功能;通過演示實驗、實驗教具觀看動畫課件 等活動,進一步理解胸廓的變化與呼吸的關系以及氣體交換過程。3、情感目標: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對肺的結構和功能的學習,認同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三、重點:①外界氣體如何進入肺 ②肺內的二氧化碳如何被排出 難點:肺泡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由于學生未學到物理課中的擴散作用,且肺泡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是學生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此內容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四、學習方法:觀察法、比較分析法、啟發提問法五、課前準備:powerpoint多媒體六、教學設計過程1、復習導入上節內容呼吸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進行復習提問,以舊引新,重點點出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氣體交換的場所。2、講授新課(1)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第一課時)【肺功能與結構】①功能:空氣經過呼吸道的處理進入肺,在肺內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②結構: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位于胸像。左右各有一個,左肺有2葉,右肺有3葉【胸圍差】(小體驗)用手按住胸部兩側,深吸氣,再深呼氣,有什么感覺?①胸圍差=盡力吸氣胸圍長度 – 盡力呼氣胸圍長度②測量三次,求平均值。練習1 某人平靜呼吸時的胸圍差長度為94cm,盡力深吸氣時測得的胸圍長度為100cm,盡力深呼氣測得的胸圍長度為90cm,則此人的胸圍差為:A、4cm B、6cm C、8cm D、10cm練習2 根據下表,某同學的胸圍差是實驗組 1 2 3深吸氣胸圍cm 92 93 95深呼氣胸圍cm 80 82 82【呼吸的過程】練習3①、模型各結構對應呼吸道位置:圖中A ,B ,C ,D ,E 。②、E下拉,表示膈肌 ,位置下降,氣球將 ,完成 動作.③、E上推,表示膈肌 ,位置回升,氣球將 ,完成 動作.④、此模型可演示的是 舒縮引起胸廓容積改變的演示過程.(2)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第二課時)【肺泡適于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①肺泡數量極多,氣體交換面積增大 。②肺泡外面圍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③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構成。【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過程】吸氣時,肺泡內的氧氣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同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過這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然后隨著呼氣的過程排出體外。【氣體交換的結果】呼出的氣體與吸入的氣體相比,氧氣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七、課堂小結3.肺泡進行氣體交換的特點八、課堂習題九、布置作業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3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15張PPT)21世紀教育網精品教學課件呼吸道肺鼻咽喉氣管支氣管作用:1、氣體進出肺的通道2、使氣體溫暖、濕潤、清潔。——主要呼吸器官,是氣體交換的場所溫故知新:呼吸系統的組成一、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1.功能:空氣經過 的處理進入肺,在肺內與血液進行呼吸道氣體交換 。外界空氣 肺吸氣呼氣2.結構:肺是呼吸系統的 器官,位于 。左右各有一個,左肺有 葉,右肺有 葉。主要胸腔23呼吸頻率:每分鐘大約 次。16用手按住胸部兩側,深吸氣,再深呼氣,有什么感覺?我們的感覺是否可靠呢?吸氣時:胸廓擴大呼氣時:胸廓縮小練習1 某人平靜呼吸時的胸圍差長度為94cm,盡力深吸氣時測得的胸圍長度為100cm,盡力深呼氣測得的胸圍長度為90cm,則此人的胸圍差為:A、4cm B、6cm C、8cm D、10cm( )÷3=12cm實驗組 1 2 3深吸氣胸圍cm深呼氣胸圍cm929395808282121113++小實驗:測量胸圍差(p47—48)1.胸圍差=盡力吸氣胸圍長度 – 盡力呼氣胸圍長度2.測量三次,求平均值。減小實驗誤差練習2 根據下表,某同學的胸圍差是√1、分析表中數據,你認為胸圍差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姓名 性別 年齡 胸圍差A(經常鍛煉) 男 13 11B 男 13 9C 男 12 8.5D 女 13 8結論:性別、年齡、是否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有關。2、胸圍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積的變化嗎?除胸廓前后、左右徑的變化外,還可能有什么變化影響胸廓的容積。不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積的變化,只能代表胸廓橫向的變化;胸廓縱向的變化,也會影響到胸廓的容積。胸腔容積的擴大、縮小——肋間肌 與 膈肌肺肋骨膈肌肋間?。簷M向變化膈肌:縱向變化肋間肌膈肌收縮舒張胸腔容積擴大胸腔容積縮小肺擴張肺回縮肺內氣壓降低肺內氣壓升高吸氣呼氣呼吸過程胸廓的變化與呼吸有什么關系呢?是胸廓擴大導致吸氣,還是吸氣后導致胸廓擴大 氣管支氣管肺膈肌ABCDE①E下拉,表示膈肌 ,位置下降,氣球將 ,完成 動作。②E上推,表示膈肌 ,位置回升,氣球將 ,完成 動作。③此模型可演示的是 舒張、收縮引起胸腔容積改變的過程。收縮膨脹吸氣舒張回縮呼氣膈肌胸廓課堂小結盡力吸氣胸圍長度 – 盡力呼氣胸圍長度1.胸圍差=2.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是由吸氣、呼氣完成的。肋間肌和膈肌的收縮與舒張實現肋間肌膈肌收縮舒張胸腔容積擴大胸腔容積縮小肺擴張肺回縮肺內氣壓降低肺內氣壓升高吸氣呼氣1、根據下表,某同學的胸圍差是:A、5cm B、7cm C、2cm D、88cm2、某人的胸圍差越大,說明他A、肺越大 B、肺容量越大C、肺活量越大 D、肺活量越小3、人體完成呼吸動作的主要呼吸肌是A、胸大肌 B、腹部肌肉C、背部肌肉 D、肋間肌和膈肌【課堂練習題】狀態 平靜時 盡力深吸氣時 盡力深呼氣時胸圍(cm) 90 95 88√√√4、吸氣時,人體膈肌和胸腔所處的狀態A、膈肌收縮,胸腔變小 B、膈肌舒張,胸腔變小C、膈肌收縮,胸腔擴大 D、膈肌舒張,胸腔擴大5、肺吸氣時,肺容積及氣壓的變化是A、肺容積增大,氣壓增大 B、肺容積縮小,氣壓升高C、肺容積增大,氣壓下降 D、肺容積縮小,氣壓下降6、人在吸氣時膈頂A、上升 B、下降 C、不動 D、左右移動7、呼氣時,人體膈肌和胸腔所處的狀態A、膈肌收縮,胸腔變小 B、膈肌舒張,胸腔變小 C、膈肌收縮,胸腔擴大 D、膈肌舒張,胸腔擴大√√√√8、呼吸系統由 和 兩部分組成。其中呼吸道有 、 、 空氣功能,肺是進行 的場所。9、當肋間肌和膈肌收縮時,胸廓容積增大時,氣壓 ,于是人體就 。呼吸道肺清潔濕潤溫暖氣體交換下降吸氣10、根據右圖(模擬膈肌的運動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1)該模型模擬的狀態是 (吸氣還是呼氣)。(2)圖中A表示 ,圖中C表示的是 ,圖中E表示的是 。(3)用手下拉E,小氣球將會 ,表示 過程。(4)用手上推E,小氣球將會 ,表示 過程。(5)此模型不能演示胸廓的 徑的變化,因此不能完全演示呼吸運動。吸氣氣管肺膈肌膨脹吸氣回縮呼氣前、后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二節:《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檢測題姓名: 班級: 得分:(一)選擇題( )1.測定胸圍差時,被測者要自然站立,雙手自然下垂,均勻呼吸,還要做到A.不挺胸 不屏氣 B.挺胸 不屏氣C.挺胸 屏氣 D.不挺胸屏氣( )2.氧氣進入人體最終要到達A.肺 B.血液 C.細胞 D.心臟( )3.肺泡中的氧氣進入肺泡周圍毛細血管的血液中,至少通過的細胞層數是A.1層認 B.2層 C.3層 D.4層( )4.人在劇烈運動后,呼出的氣體比吸入的氣體中含量增加最多的是A.氧氣 B.二氧化碳 C.氮氣 D.水蒸氣( )5.人在溺水時,受阻礙的生理活動是________;煤氣中每時,受阻礙的生理活動是A.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B.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C.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D.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 )6.某夫婦被懷疑害死了一女嬰。法醫在鑒定時,將死嬰的肺部剪下一塊,投入水中,結果肺塊下沉,法醫判斷嬰兒為產前死亡,這對夫婦無罪。法醫判斷的理由是A.肺泡內充滿了痰液 B.肺會吸水,呈海綿狀C.肺泡內充滿了血液 D.肺未吸入空氣,呈實體狀( )7.適應于肺泡與外界空氣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是A.鼻腔內有鼻毛 B.氣管、支氣管都有軟骨支架C.肺泡壁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D.肺泡外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 )8.體育課進行100米賽跑后,同學們出現的現象是A.呼吸深度和呼吸頻率都不變 B.呼吸深度和呼吸頻率都增加C.呼吸比較深,呼吸頻率不變 D.呼吸比較淺,呼吸頻率增加(二)非選擇題1.下圖表示人在吸氣、呼氣時胸廓上下徑、膈、肺的變化,依圖回答下列問題。(1)A圖表示在________,B圖表示在________。(2)吸氣時,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________,使胸腔容積________,肺隨著________,肺內的氣體壓力相應________,氣體便被吸入。(3)呼氣時,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________,使胸腔容積________,肺隨著________,肺內的氣體壓力相應________,氣體便被排出。2.請仔細觀察下圖中的三幅圖,并回憶肺的結構特點,說說這三幅圖各表示了肺的哪些主要結構特點。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下表中的數據,并回答下列問題。(1)A、B兩種氣體分別表示吸入和呼出的氣體,根據數據分析,________是吸入的氣體,________是呼出的氣體。(2)如果將A、B兩種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先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是________________。(3)A氣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來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體的呼吸>>教學總體設計溪角中學生物科組一、內容確定與教學目標(一)內容確定1、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知識點主要有:呼吸系統的組成;呼吸道的作用。2、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知識點主要有: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3、空氣質量與健康知識點主要有:空氣質量影響人體健康;了解當地的空氣質量。(二)教學目標:1、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①描述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說出呼吸道的作用。②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分析相關資料,通過分組討論提高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③認同人體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并關注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的關系。(2)過程與方法①觀察呼吸系統組成的圖示,并通過教材提供的信息了解呼吸系統的組成。②通過資料分析教材中的資料,或者教師學生收集的關于呼吸道作用的資料,了解呼吸系統的主要功能。結合生活中的實例,認同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是有限的,認同空氣質量與人體健康的關系。(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認同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應自覺地維護環境中空氣的清新、清潔。②關注自身呼吸系統健康,養成練好的生活習慣。2、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①通過測量胸圍差等活動,能描述肺與外界氣體交換的過程;②通過分析同學之間胸圍差的差異,認同體育鍛煉的重要性。③通過觀察模型和演示實驗,提高觀察、判斷、推理以及科學實驗的能力。④通過資料分析等活動,能概述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的過程。(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測量胸圍差,使學生了解測量胸圍差的方法,了解計算胸圍差的方法以及胸腔容積的變化引起胸圍的變化,并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②觀察模型和演示實驗了解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及其原理。③通過分析“吸入氣體與呼出氣體”的數據比較,知道氣體進入人體內氧氣被利用并產生二氧化碳。④通過分析肺泡的結構特點,了解肺泡與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及其原理。(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和經歷科學探究活動,體驗發現的快樂,增強熱愛科學的情感,理解科學的本質。3、空氣質量與健康(1)知識與技能①描述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并說出空氣污染的原因。②了解當地的空氣質量。③通過了解當地空氣質量和對“采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的探究,培養學生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分析教材中的資料和學生調查的資料,了解集中常見的大氣污染源。②通過分析資料知道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是防治大氣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根本措施。(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同吸煙對健康的危害,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環保意識,樹立由消極被動地治療疾病轉變成積極主動地呵護健康的概念。二、學情分析策略是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的,為了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需求,我在課前作了調查。調查結果表明:第一認知需求不同。這部分知識學生的初中基礎相差很大,少數學生等于沒有學,特別是對于較為抽象的概念如:肺與外界氣體交換的過程、肺泡如何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等。第二學生已具備電腦操作的基礎,對于如何上網、怎樣網上找資料、文字輸入等能較熟練操作,具備了利用網絡資源來獲取課堂所需信息和表達信息的能力。第三學生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三、相應的教學策略1、課堂組織策略:上課時先給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創設一個問題探究情景。要求學生在觀察、思考、討論的基礎上結合課本,按照自己的研究思路去探索。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需求,有目的地選擇所需學習內容,達到分層教學的目的。然后有針對性地對課本上的相關問題和學生收集的資料進行辨論,交流探究成果。2、學生控制策略:在課前根據學案明確學習目標,課堂上學生結合圖片,按照自己的探究思路并搜索資料,尋求答案。課后動動手按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探究性實驗。提高對知識點的整合能力和運用能力,開拓其創新思維能力。3、輔助策略:對于上課不能及時解決或無需全體解決的問題,探究區的探究實驗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學生可以通過討論區等方式實行隨堂個別指導或課后單獨輔導,從而解決各自的疑難問題。四、整合計劃本章安排三節內容,即“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和“空氣質量與健康”,教學中教師應注意不要講述詳細的分類知識,而應突出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綜合能力。從探究活動中,培養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的能力,以及收集和處理數據的技能。著重培養學生解讀圖表和數據的能力,使解讀圖表及數據的能力的訓練貫穿在全課文的教學過程中。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方面,認同生物體均為一整體,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培養學生通過探究 獲得知識的科學態度。對于本章知識,學生應通過觀察與思考、實驗、討論等活動獲得。因此,教師應盡量創造條件完成各項活動。關于實驗、探究等活動的材料問題,教師不必受教材的限制,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選取,以便更有效地進行教學。因此,為了更有效的進行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1. 第一節《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應采用:講述、舉例、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2.第二節《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采用觀察法、比較分析、啟發提問法。3.第三節《空氣質量與健康》主要采用啟發提問法、盡量引導學生進行討論。4.重點內容要畫在或寫在書上。5.把問題設計成會考題的形式,課堂既考場,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五、檢測:1、 檢測題讓學生進行自我檢測。2、每節課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二節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姓名: 班級: 得分:1、根據下表,某同學的胸圍差是:( )狀態 平靜時 盡力深吸氣時 盡力深呼氣時胸圍(cm) 90 95 88A、5cm B、7cm C、2cm D、88cm2、某人的胸圍差越大,說明他( )A、肺越大 B、肺容量越大 C、肺活量越大 D、肺活量越小3、人體完成呼吸動作的主要呼吸肌是( )A、胸大肌 B、腹部肌肉 C、背部肌肉 D、肋間肌和膈肌4、吸氣時,人體膈肌和胸腔所處的狀態( )A、膈肌收縮,胸腔變小 B、膈肌舒張,胸腔變小C、膈肌收縮,胸腔擴大 D、膈肌舒張,胸腔擴大5、肺吸氣時,肺容積及氣壓的變化是( )A、肺容積增大,氣壓增大 B、肺容積縮小,氣壓升高C、肺容積增大,氣壓下降 D、肺容積縮小,氣壓下降6、人在吸氣時膈頂( )A、上升 B、下降 C、不動 D、左右移動7、呼氣時,人體膈肌和胸腔所處的狀態( )A、膈肌收縮,胸腔變小 B、膈肌舒張,胸腔變小C、膈肌收縮,胸腔擴大 D、膈肌舒張,胸腔擴大8、下列各題中不屬于肺泡適于氣體交換特點的是( )A、肺泡內有能吞噬粉塵的細胞 B、肺泡壁與毛細血管壁緊貼在一起C、肺泡壁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D、肺泡雖小,但數目極多9、發音是氣流振動喉部的結果,這氣流是來從何處呼出( )A、肺 B、鼻腔 C、胃 D、口腔10、在人的身體中利用氧氣,產生二氧化碳的基本單位是( )A、肺泡 B、血管 C、組織 D、細胞11、人體平靜呼吸時( )A、吸氣是主動的,呼氣是被動的 B、都是被動的C、呼氣是主動的,吸氣是被動的 D、都是主動的12、北京市勞保所安全評價中心和北大附中學生聯合進行的調查發現:學生總是"睡不醒"與教室的空氣質量有關。這往往是因為課室里學生人數多,空氣不夠流通,從而導致: ( )A、氧氣過多,二氧化碳不足 B、氮氣不足,二氧化碳過多C、 氧氣不足,二氧化碳過多 D、空氣不足13、肺泡外面纏繞著毛細血管,這有利于( )A、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B、增加肺進行氣體交換的面積C、肺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 D、氣體順利運輸到組織14、空氣到達肺時,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結構是( )A、支氣管 B、組織細胞C、肺泡 D、氣管15、肺泡中的氣體進入肺泡周圍毛細血管的血液中,至少要經過幾層細胞膜( )A.2層 B.3層 C.4層 D. 5層16、人呼出的氣體和吸入的氣體相比,成分的主要變化是( )A.氧增加,二氧化碳減少 B.氧和二氧化碳都不變C.氧和二氧化碳都減少 D.氧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17、呼吸系統由 和 兩部分組成。其中呼吸道有 、 、 空氣的功能,肺是進行 的場所。18、當肋間肌和膈肌收縮時,胸廓容積增大時,氣壓 ,于是人體就 。19、根據右圖(模擬膈肌的運動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共9分)(1)該模型此時模擬的狀態是 (吸氣還是呼氣)。(2)圖中A表示 ,圖中C表示的是 。圖中E表示的是 。(3)用手下拉E,小氣球將會 ,表示 過程。(4)用手上推E,小氣球將會 ,表示 過程。(5)此模型不能演示胸廓的 徑的變化,因此不能完全演示呼吸運動。20、請根據資料分析下表中的數據,并回答問題。空氣是一種混和氣體,按體積百分比計算,清潔的空氣含氮氣78%,氧氣2l%,二氧化碳0.04%,水蒸氣0.9%,其他氣體0.96%。氣體成分 氣體A(%) 氣體B(%) 氣體C(%) 氣體D(%)氮氣 77 78 78 78氧氣 20 21 20.9 16二氧化碳 0.04 0.03 0.1 4水 0.06 0.07 0.11 1.1其他氣體 2.9 0.9 0.9 0.9(1)上面幾種氣體中,最適合人體呼吸的氣體是 ,最可能是人體呼出氣體的是 ,環境中使空氣受污染較嚴重的氣體可能是 。(2) 將四種氣體分別導人四瓶石灰水中,渾濁程度最大的是導入氣體 的那瓶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三章 第2節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第1課時)初一( )班 姓名: 檢查等級:一、重點:通過資料分析,歸納呼吸道的作用 難點:呼吸道作用的分析與總結二、新課講授一、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P47)1.功能:空氣經過 的處理后進入肺,在肺里與血液進行 .2.結構:肺是呼吸系統的 器官,它位于胸腔內,左右各一個,左肺有 葉,右肺有 葉.3.測量胸圍差(P48):(1)胸圍差=盡力吸胸圍—盡力呼胸圍.練習1、某人平靜呼吸時的胸圍長度為94cm,盡力深吸氣時測得的胸圍長度為100cm,盡力深呼氣測得的胸圍長度為90cm,則此人的胸圍差為: ( )A、4cm B、6cm C、8cm D、10cm練習2、根據下表,某同學的胸圍差是:實驗組 1 2 3深吸氣胸圍cm 92 93 95深呼氣胸圍cm 80 82 82A、11cm B、12cm C、13cm D、82cm4、膈肌的作用(1)、呼氣與呼氣原理:與肺壓力變化有關(2)呼氣與呼氣原理演示(右圖):①、模型各結構對應呼吸道位置:圖中A ,B ,C ,D ,E 。②、E下拉,表示膈肌 ,位置下降,氣球將 ,完成 動作.③、E上推,表示膈肌 ,位置回升,氣球將 ,完成 動作.④、此模型可演示的是 舒縮引起胸廓容積改變的演示過程.實驗小結:膈肌收縮(向下)→容積擴大→內壓減少→吸氣→氣球膨脹膈肌舒張(向上)→容積縮小→內壓增大→呼氣→氣球回縮【課堂練習題】1、根據下表,某同學的胸圍差是:( )狀態 平靜時 盡力深吸氣時 盡力深呼氣時胸圍(cm) 90 95 88A、5cm B、7cm C、2cm D、88cm2、某人的胸圍差越大,說明他( )A、肺越大 B、肺容量越大 C、肺活量越大 D、肺活量越小3、人體完成呼吸動作的主要呼吸肌是( )A、胸大肌 B、腹部肌肉 C、背部肌肉 D、肋間肌和膈肌4、吸氣時,人體膈肌和胸腔所處的狀態( )A、膈肌收縮,胸腔變小 B、膈肌舒張,胸腔變小C、膈肌收縮,胸腔擴大 D、膈肌舒張,胸腔擴大5、肺吸氣時,肺容積及氣壓的變化是( )A、肺容積增大,氣壓增大 B、肺容積縮小,氣壓升高C、肺容積增大,氣壓下降 D、肺容積縮小,氣壓下降6、人在吸氣時膈頂( )A、上升 B、下降 C、不動 D、左右移動7、呼氣時,人體膈肌和胸腔所處的狀態( )A、膈肌收縮,胸腔變小 B、膈肌舒張,胸腔變小C、膈肌收縮,胸腔擴大 D、膈肌舒張,胸腔擴大8、呼吸系統由 和 兩部分組成。其中呼吸道有 、 、 空氣的功能,肺是進行 的場所。9、當肋間肌和膈肌收縮時,胸廓容積增大時,氣壓 ,于是人體就 。10、根據右圖(模擬膈肌的運動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共9分)(1)該模型此時模擬的狀態是 (吸氣還是呼氣)。(2)圖中A表示 ,圖中C表示的是 。圖中E表示的是 。(3)用手下拉E,小氣球將會 ,表示 過程。(4)用手上推E,小氣球將會 ,表示 過程。(5)此模型不能演示胸廓的 徑的變化,因此不能完全演示呼吸運動。教學后記:第三章 第2節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第2課時)初一( )班 姓名: 檢查等級:一、重點:通過資料分析,歸納呼吸道的作用 難點:呼吸道作用的分析與總結二、新課講授(二).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指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1)交換部位:肺泡、肺泡外包繞的毛細血管(2)肺適于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①肺泡數量 ,氣體交換面積 。②肺泡外面圍繞著豐富的 ,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 ,只有 扁平的 構成。(3)交換過程: 肺泡內的 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 ;同時血液中的 也透過 和 進入肺泡。氧氣肺泡 肺泡毛細血管二氧化碳練習:肺泡中的氣體進入肺泡周圍毛細血管的血液中,至少要經過幾層細胞( )A.2層 B.3層 C.4層 D. 5層(4)交換結果:呼出的氣體與吸入的氣體相比,氧氣的含量 ,二氧化碳的含量 。【課堂練習題】( ) 1、下列各題中不屬于肺泡適于氣體交換特點的是A、肺泡內有能吞噬粉塵的細胞 B、肺泡壁與毛細血管壁緊貼在一起C、肺泡壁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D、肺泡雖小,但數目極多( ) 2、發音是氣流振動喉部的結果,這氣流是來從何處呼出A、肺 B、鼻腔 C、胃 D、口腔( ) 3、在人的身體中利用氧氣,產生二氧化碳的基本單位是A、肺泡 B、血管 C、組織 D、細胞( )4、人體平靜呼吸時A、吸氣是主動的,呼氣是被動的 B、都是被動的C、呼氣是主動的,吸氣是被動的 D、都是主動的( ) 5、北京市勞保所安全評價中心和北大附中學生聯合進行的調查發現:學生總是"睡不醒"與教室的空氣質量有關。這往往是因為課室里學生人數多,空氣不夠流通,從而導致:A、氧氣過多,二氧化碳不足 B、氮氣不足,二氧化碳過多C、 氧氣不足,二氧化碳過多 D、空氣不足( )6、肺泡外面纏繞著毛細血管,這有利于A、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B、增加肺進行氣體交換的面積C、肺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 D、氣體順利運輸到組織( )7、空氣到達肺時,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結構是A、支氣管 B、組織細胞C、肺泡 D、氣管( )8、肺泡中的氣體進入肺泡周圍毛細血管的血液中,至少要經過幾層細胞膜A.2層 B.3層 C.4層 D. 5層( )9、人呼出的氣體和吸入的氣體相比,成分的主要變化是A.氧增加,二氧化碳減少 B.氧和二氧化碳都不變C.氧和二氧化碳都減少 D.氧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10、資料分析(P50)(1).甲瓶中石灰水的渾濁程度小,說明空氣中 的含量較少;乙瓶中石灰水的渾濁程度大,說明呼出的氣體中 的含量較多。(2).甲瓶是這個實驗的 。(3)人體吸入的空氣, .含量較少;而呼出的氣體, 含量較多。人體吸入的空氣中, 含量較多;呼出的氣體中, 含量減少。11、請根據資料分析下表中的數據,并回答問題。空氣是一種混和氣體,按體積百分比計算,清潔的空氣含氮氣78%,氧氣2l%,二氧化碳0.04%,水蒸氣0.9%,其他氣體0.96%。氣體成分 氣體A(%) 氣體B(%) 氣體C(%) 氣體D(%)氮氣 77 78 78 78氧氣 20 21 20.9 16二氧化碳 0.04 0.03 0.1 4水 0.06 0.07 0.11 1.1其他氣體 2.9 0.9 0.9 0.9(1)上面幾種氣體中,最適合人體呼吸的氣體是 ,最可能是人體呼出氣體的是 ,環境中使空氣受污染較嚴重的氣體可能是 。(2) 將四種氣體分別導人四瓶石灰水中,渾濁程度最大的是導入氣體 的那瓶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肺的通氣量肺內氣體的容量隨著呼吸深度而不同。正常人平靜呼吸時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氣體量約為500 mL,稱潮氣量(圖12)。如在平靜吸氣之后再繼續用力吸氣直至不能再吸為止,這時所增添的吸入氣量,稱為補吸氣量,約為1 500 mL。如在平靜呼氣之后再繼續用力呼氣直至不能再呼為止,這時所增添的呼出氣量,稱為補呼氣量,約為1 500 mL。潮氣量、補吸氣量和補呼氣量三者之和,即盡力吸氣之后,再盡力呼氣所能呼出的氣體量,稱為肺活量,約為3 500 mL。肺活量并不是肺能容納氣體的最大量,因為即使是盡最大氣力呼出氣體,肺內仍然存留一些氣體不能呼出,這部分氣體量稱為余氣量,約為1 500 mL。肺活量和余氣量之和,稱為肺的總容量,即在最大吸氣完了時肺內氣體的總容量。不只是連體的肺,其肺泡內總含有一定量的氣體,即使是離體的完全陷坍的肺,肺泡中仍存留少量氣體,永遠不能排凈。這是因為,人出生經過第一次呼吸之后,肺中永遠存留著氣體,每次呼吸運動,只能把肺中氣體更新一部分。 每分肺吸入或呼出的氣體總量稱為肺的每分通氣量。肺每分通氣量等于潮氣量與呼吸頻率的乘積。成年人平靜時的潮氣量為500 mL,每分呼吸16~18次,那么成年人在平靜時的每分通氣量為8~9 L。在從事劇烈運動和體力勞動的時候,潮氣量和呼吸頻率都會大大增加。每分最大通氣量男子可達100~110 L,女子可達80 L。最大通氣量反映單位時間內肺與外界的最大通氣功能。 每次呼吸時吸入的氣體并不能全部進入肺泡,其中有一部分氣體停留在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等處,不能與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這部分氣體的容積一般約為150 mL。因此,平靜呼吸時每次吸入到肺泡的氣體量只有350 mL(500 mL-150 mL=350 mL)。這是肺泡的一次通氣量。肺泡每分通氣量直接受呼吸頻率和潮氣量的影響,其中以潮氣量的影響更大。例如潮氣量為500 mL,而呼吸頻率為每分16次的人,與潮氣量為250 mL,而呼吸頻率為每分32次的人比較,前者肺泡每分通氣量等于(500 mL-150 mL)×16次,即5.6 L;后者肺泡每分通氣量等于(250 mL-150 mL)×32次,即3.2 L。以上的例子表明,從氣體交換的效率來看,深而慢的呼吸比淺而快的呼吸更為有效。在運動中,呼吸頻率過高,呼吸深度表淺,往往是氧氣供應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二節: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一、教材分析1、教學內容分析本節內容與血液循環的關系十分密切,上承消化系統后續循環系統,為以后學習血液的變化,以及營養物質、氧氣的運輸奠定了基礎,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包括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和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肺與外界氣體交換原理的內容比較抽象,教材先讓學生仔細體驗自己在吸氣和呼 氣時胸廓的變化,使學生感覺到呼吸的存在。這只是一個粗略地認識。通過對胸圍差的測量和 計算進入科學的認識。學生通過切實的測量和計算, 完善學生的對呼吸運動使胸廓容積變化的認識。使學生真正認識到胸廓的變化,而不是“聽”到胸廓容積的如何變化。對于呼吸運動的 完成,通過演示肋間肌收縮與肋骨、胸骨位置變化的實驗、模擬膈肌運動的演示實驗,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對于氣體為什么能進出肺,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關于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的內容,教材先從吸入和呼出的氣體成分有差別的資料分析入手,通過討論分析,讓學生得出肺泡與血液間進行了氣體交換的結論。通過分析教材插圖,使學生明確肺泡適于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后,分析說明了肺泡與血液間的氣體是如何進行交換的。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使學生知道了氣體交換后,是經過血液循環的運輸而到達組織細胞的,血液成分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這可以加深對第四章中有關血液循環,以及動脈血和靜脈血概念的理解。2、學生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且好動,他們有很強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身的各種生理功能。他們通過日常生活經驗對自身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于比較抽象的內容如膈肌的運動等的相關知識是比較缺乏因此,在教學中我盡可能讓學生多看動態的動畫與圖片,先讓學生有大致上的認識,再由教師加強總結。二、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①概述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過程和肺泡與血液之間氣體交換過程;②理解肺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③學會測量胸圍差,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圖片和實驗學習肺的位置、結構與功能;通過演示實驗、實驗教具觀看動畫課件 等活動,進一步理解胸廓的變化與呼吸的關系以及氣體交換過程。3、情感目標: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對肺的結構和功能的學習,認同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三、重點:①外界氣體如何進入肺 ②肺內的二氧化碳如何被排出 難點:肺泡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由于學生未學到物理課中的擴散作用,且肺泡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是學生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此內容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四、學習方法:觀察法、比較分析法、啟發提問法五、課前準備:powerpoint多媒體六、教學設計過程1、復習導入上節內容呼吸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進行復習提問,以舊引新,重點點出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氣體交換的場所。2、講授新課(1)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第一課時)【肺功能與結構】①功能:空氣經過呼吸道的處理進入肺,在肺內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②結構: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位于胸像。左右各有一個,左肺有2葉,右肺有3葉【胸圍差】(小體驗)用手按住胸部兩側,深吸氣,再深呼氣,有什么感覺?①胸圍差=盡力吸氣胸圍長度 – 盡力呼氣胸圍長度②測量三次,求平均值。練習1 某人平靜呼吸時的胸圍差長度為94cm,盡力深吸氣時測得的胸圍長度為100cm,盡力深呼氣測得的胸圍長度為90cm,則此人的胸圍差為:A、4cm B、6cm C、8cm D、10cm練習2 根據下表,某同學的胸圍差是實驗組 1 2 3深吸氣胸圍cm 92 93 95深呼氣胸圍cm 80 82 82【呼吸的過程】練習3①、模型各結構對應呼吸道位置:圖中A ,B ,C ,D ,E 。②、E下拉,表示膈肌 ,位置下降,氣球將 ,完成 動作.③、E上推,表示膈肌 ,位置回升,氣球將 ,完成 動作.④、此模型可演示的是 舒縮引起胸廓容積改變的演示過程.(2)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第二課時)【肺泡適于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①肺泡數量極多,氣體交換面積增大 。②肺泡外面圍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③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構成。【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過程】吸氣時,肺泡內的氧氣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同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過這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然后隨著呼氣的過程排出體外。【氣體交換的結果】呼出的氣體與吸入的氣體相比,氧氣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七、課堂小結3.肺泡進行氣體交換的特點八、課堂習題九、布置作業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3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二節: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教學反思一、我的構思本節課包括兩大部分,即“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和“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并且這兩個內容都比較抽象。肺泡和毛細血管都是很細微的東西,學生對它的理解要帶著想象,特別是毛細血管他們還沒有概念;說形象是因為呼氣和吸氣的過程可以一一細化,從生活中的實例入手,讓學生帶著理解去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與認真閱讀課本教材進行教學。教材中安排了有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盡量的使知識具體化和直觀化。在進行胸圍差這一實驗時,只是簡單的介紹了方法和步驟,應該多給時間學生動手實踐。在本節教學中,盡量利用有限的資源,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掌握基礎的知識。通過一些直觀的動畫和視頻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的參與和注意能力。使那些眼睛看不到的復雜問題直觀呈現出來,加深認識。二、本課需要改進的地方:1、 這一節仍采用教師傳授知識為主,學生的自主參與課堂教學仍然比較少。沒有真正發揮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2、設計教學的能力、駕御課堂的能力、語調的表達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的能力等這些方面還需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漸積累和提高。3、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學生的參與程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4、在細節方面加強對學生的關注與鼓勵,增強學生對該門學科的興趣。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胸腔胸腔由胸廓與膈圍成,上界為胸廓上口,與頸部相連;下界以膈與腹腔分隔。胸腔內有中間的縱隔和左右兩側的肺以及胸膜腔。 體腔的一部分,是由胸骨,胸椎和肋骨圍成的空腔,上部跟頸相連,下部有橫膈膜和腹腔隔開。心,肺等器官都在胸腔內。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225t之11+t1mm4g¥世出出t15+2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肺活量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是指一次盡力吸氣后,再盡力呼出的氣體總量。肺活量=潮氣量+補吸氣量 ( http: / / baike. / view / 1110681.htm" \t "_blank )+補呼氣量。潮氣量指每次呼吸時吸入或呼出的氣體量。補吸氣量又叫吸氣儲備量,指平靜吸氣末,再盡力吸氣所能吸入的氣體量。補呼氣量又叫呼氣儲備量,指平靜呼氣末,再盡力呼氣所能呼出的氣體量。肺活量是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氣量,在一定意義上可反映呼吸機能的潛在能力。成年男子肺活量約為3500毫升,女子約為2500毫升。壯年人的肺活量最大,幼年和老年人較小。健康狀況愈好的人肺活量愈大,肺組織損害如肺結核 ( http: / / baike. / view / 945.htm" \t "_blank )、肺纖維化 ( http: / / baike. / view / 1402002.htm" \t "_blank )、肺不張 ( http: / / baike. / view / 128754.htm" \t "_blank )或肺葉 ( http: / / baike. / view / 891698.htm" \t "_blank )切除達一定程度時都可能使肺活量減??;脊柱 ( http: / / baike. / view / 63223.htm" \t "_blank )后凸,胸膜 ( http: / / baike. / view / 255208.htm" \t "_blank )增厚,滲出性胸膜炎或氣胸 ( http: / / baike. / view / 1576.htm" \t "_blank )等,也可使肺擴張受限,肺活量減小。因此,肺活量明顯減小是限制性通氣障礙 ( http: / / baike. / view / 3693553.htm" \t "_blank )的表現。由于肺活量的測定方法簡單,重復性較好,故是健康檢查常用的指標。測定肺活量因不限呼氣的速度,而測不出呼吸道 ( http: / / baike. / view / 140758.htm" \t "_blank )通氣不暢的疾病,因此采用時間肺活量測定法,作為肺功能的動態指標較為理想。時間肺活量 ( http: / / baike. / view / 1672722.htm" \t "_blank )就是最大吸氣后用力作最快速度呼氣,直至 呼完為止。同時分別記錄第1、2、3秒末呼出的氣量。正常人應分別呼出其肺活量的83%、96%和99%。患肺阻塞性肺部疾病者往往需要5~6秒或更多時間才能呼出全部肺活量;呼吸運動受限的許多病理狀態下,第1秒時間肺活量增加,并可提前呼完全部肺活量。所以,時間肺活量可作為鑒別阻塞性或限制性通氣障礙的參考。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級生物優質課展示下冊《第二節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第一課時)》_人教版_劉老師.flv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教學反思.doc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教案.doc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教案.doc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講學稿 .doc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1 課件.ppt 整體規劃.doc 煤氣中毒.doc 肺泡.doc 肺活量.doc 肺的通氣量.doc 胸廓.doc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同步練習.doc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