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3第一課《文化與社會》教學案一、考點整合(一)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含義 理解:(1)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我們所講的文化,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的“文化”。既不是廣義的,也不是狹義的。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2)準確把握文化的概念應注意兩點。第一,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第二,文化是與經濟和政治相對而言的人類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2、文化的特點(1)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2)文化是人們具有的一種文化素養。(3)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社會文化和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其實質是精神現象。注意: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而人們游山玩水則屬于文化活動。文化的實質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提示文化在個人成長中的作用也就是第二課中講的文化對人的影響和塑造作用與第二框題中所講的文化對經濟、政治的反作用是一致的,因此須將前后知識聯系起來把握)。 (二)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1、相互影響 (1)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一定的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2)不同性質的文化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不同(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判斷:文化都能促進社會的發展答案(略)2、相互交融 (1)文化與經濟互交融;(2)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3、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例題:例1:我們要講的“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下列屬于文化的是( )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②自然科學 ③技術 ④語言、文字 ⑤選舉人大代表 ⑥企業的信譽和形象 ⑦園林雕塑A.①②③④⑦ B.②③④⑤⑦ C.①②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 例2:(07濰坊)2007年5月,鶯都濰坊掀起創建文明城市的熱潮。宣傳提綱指出,創建文明城市,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市民素質是城市文明的基礎。市民素質的形成( )A.離不開社會實踐 B.只能在學校教育中形成 C.也可以是天生的 D.家庭教育最重要 例3:160多年來,《共產黨宣言》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第一個綱領性文件,被譯成20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出版,對世界范圍內的社會主義實踐,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這說明( )A.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轉化為物質力量B.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C.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只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產生影響D.文化一旦產生,就會推動社會歷史的發展 例4:文化的力量總是無聲地融入經濟、政治和社會中,孕育無形的凝聚力、向心力及親和力。這說明( )①文化已與經濟、政治融為一體,不可分割 ②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 ④文化總是能夠極大促進經濟、政治的發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辨析:1、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著深刻的影響,所以任何文化的發展對社會的發展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注意: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只有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進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起到重大的阻礙作用。) 2、經濟是基礎,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所決定,意味著文化與經濟的發展是同步的。(注意:經濟是基礎,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所決定,但并不意味著文化與經濟的發展是同步的。) 3、西雙版納的植物王國屬于文化現象。(注意:錯,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 4、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發形成。(注意:文化素養也不是后天自發形成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文化素養的形成,離不開生活、實踐和教育。) 試題演練:一、填空1、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______。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___________。一定的經濟、政治_________一定的文化,文化又_____________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 二、單項選擇題1、我們講文化生活,這里的“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下列屬于文化的是 ①物質資料生產方式 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③古代四大發明 ④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 ⑤千年古樹 ⑥園林雕塑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⑥ C ②③④ D ②③⑥ 2.思想文化同政治、經濟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它雖然受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所制約,但又對政治、經濟起反作用。一個國家和民族,沒有思想文化上的獨立,就不會有政治上、經濟上的獨立。這主要說明( )A.一定的經濟決定一定的政治 B.一定的政治決定一定的文化C.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 D.一定的文化對經濟和政治產生重大的影響 3.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這是因為 ( )A.思想文化對社會發展具有反作用B.精神能夠決定著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C.只有先進的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物D.錯誤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經濟、政治為基礎 4.下列有關文化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文化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現象B.文化素養的高低,關鍵要看先天的遺傳因素C.有了人類社會才有文化,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D.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也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 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下列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是( )①愛國主義、集體主義 ②載人航天精神 ③學雷鋒活動 ④拜金主義 ⑤“一切向錢看”的思想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6.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作為發展中國家的我國,在文化發展上面臨嚴峻挑戰,新形勢下,要提升文化競爭力,就要做到 ( )①大力發展科技,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②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③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 ④“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戰略 ⑤發展教育事業,培養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下列有關文化的作用,說法正確的是( )A.凡是文化,對人類社會發展都有促進作用B.凡是文化,對人類社會發展都有阻礙作用C.只有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D.先進的、健康的文化不對個人的成長起作用 8.下列活動,一定屬于文化活動的是( ) A.參加村委會或居委會選舉,考慮“我這一票投給誰”B.參觀自然博物館、歷史博物館的各種展覽C.到銀行貸款買房子D.旁聽一次“聽證會” 9.我們閱讀書籍,欣賞藝術品,參觀歷史文物,都可以從中透視人們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這說明 ( )A.文化離不開政治和經濟B.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C.人們文化素養的提高,可以不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獲得D.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10.江澤民同志指出:“當今世界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不僅包括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等方面的競爭,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競爭。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這句話主要揭示了 ( ) A.經濟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 B.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C.科技在增強經濟實力中的地位 D.綜合國力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 參考答案 一、填空1、精神活動 產品 交融 表現 決定 反作用于 二、單項選擇題1—5 DDABA 6—10 DCBD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