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視頻實錄+課件+教案+練習+反思+建議+整體規劃(邱老師)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視頻實錄+課件+教案+練習+反思+建議+整體規劃(邱老師)

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檢測試題
班別 姓名 學號 得分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細菌和真菌分解作用的產物不包括:
A.無機鹽 B.水 C.二氧化碳 D.葡萄糖
2、大量細菌可使食品迅速腐爛,食品在冰箱中能保存一定時間不腐爛,是因為冰箱中:
A.細菌很少   B.細菌繁殖很慢   C.沒有細菌   D.細菌都凍死了
3、下列條件不是所有細菌和真菌生存所必需的條件的是:
A、適宜的溫度 B、水分 C、氧氣 D、營養物質
4、下列哪種生物可以在釀酒前作為菌種?
A.青霉菌 B.甲烷菌 C.酵母菌 D.根瘤菌
5、罐頭食品在很長時間內都不會腐爛變質的原因是:
A.里面沒有空氣,細菌不能正常生活;
B.封蓋過程中外面的細菌不能進入罐內;
C.高溫和高壓處理后,一段時間內影響了罐內細菌的繁殖;
D.封蓋前高溫滅菌,封蓋后罐內絕對沒有細菌
6、現在用青霉素治療一些傳染病比三十年前效果差, 其原因是:
A. 環境污染嚴重 B. 現在人體普遍健康
C. 青霉素的生產方式與以前不同 D. 病原體產生了抗藥性的變異
7、細菌細胞與動物細胞結構的相同點是都有:
A、細胞膜 B、細胞核 C、細胞壁 D、有鞭毛
8、下列對芽孢的敘述中,正確的敘述是:
①各種細菌體內,都會出現芽孢的結構 ②它是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一個休眠體
③芽孢有厚壁,抵抗不良環境能力強 ④當環境適宜時,芽孢可以繁殖出許多新個體
A、①②  ?。?、②③  ?。?、③④   D、②④
9、下列哪項是大腸桿菌、 酵母菌、噬菌體共有的特征:            
A、都是單細胞生物 B、都用孢子繁殖后代 C、都不能獨立生活D、都有遺傳物質
10、下列組合中,屬于真菌的是:    
A、靈芝、香菇、酵母菌、青霉 B、酵母菌、霉菌、大腸桿菌、猴頭菌
C、曲霉、木耳、乳酸菌、靈芝 D、肺炎球菌、青霉、霍亂弧菌、牛肝菌
11、下列屬于真菌的生物是:
A.青霉菌 B.枯草桿菌 C.葡萄球菌 D.煙草花葉病毒
12、下列對細菌的敘述中,不恰當的是:  
A、細菌都十分微小 B、都是單細胞的,有球形、桿形、螺旋形的
C、細胞內部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D、都是有害生物,會引起多種疾病
13、下課后,同學們針對蘑菇展開了爭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蘑菇是一類大型的真菌 B.蘑菇的營養方式為異養
C.蘑菇均可以食用 D.蘑菇能產生孢子進行繁殖
14、假設你手上此刻有100個細菌,細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計算,在沒有洗手的情況下,3小時后你手上的細菌數目是多少個?
A、12800 B、6400 C、25600 D、無法計算
15、要生產治療糖尿病的藥物——胰島素,一般是把下列哪種菌進行基因改造:
A、乳酸菌 B、酵母菌 C、大腸桿菌 D、肺炎雙球菌
16、如果自然界中的各種細菌和真菌都不存在,那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生物尸體極易腐爛 B、植物、動物大量繁殖
C、人類不再會患病 D、植物制造有機物的原料會發生困難
17、下列哪一疾病不是由細菌或真菌引起的:
A、非典型肺炎 B、扁桃體炎 C、手足癬 D、小麥葉銹病
18、下列關于共生的說法中,不確切的是:
A、根瘤菌能與豆科植物形成共生關系 B、共生的兩種生物分開后,兩者都能獨立生活
C、有些細菌和真菌能與動植物形成共生關系 D、共生的兩種生物相互依賴,彼此有利
19、下列各組食物中都是利用細菌或真菌制作的是:
A、酸奶、泡菜、甜酒B、面包、腐乳、果脯 C、陳醋、臘肉、奶酪 D、饅頭、香腸、茅臺酒
20、腐爛的水果往往散發出酒味,這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A、曲霉菌 B、蘑菇 C、酵母菌 D、軟腐細菌
21、制作面包時加入酵母菌,烤出的面包松軟多孔,這是因為酵母菌能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產生了: A、二氧化碳 B、酒精 C、水 D、氧氣
22、下列哪種菌類能夠通過發酵產生農村使用的沼氣:     
A、枯草桿菌 B、甲烷菌 C、酵母菌 D、青霉菌
23、對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循環起著重要作用的是:     
A、寄生生活的細菌 B、共生生活的細菌 C、腐生生活的細菌D、芽孢
24、下列兩種生物不能夠形成彼此依賴,相互有利的關系:  
A、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B、真菌和藻類 C、大腸桿菌和人 D、枯草桿菌和水果
25、市售的酸奶中仍然含有活的乳酸菌。關于酸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酸奶飲用前不需要高溫消毒 B、酸奶必須冷藏保存以免乳酸菌繼續分解牛奶的有機物
C、酸奶的營養價值比鮮奶高 D、酸奶只要密封包裝就可以長期保存
26.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與細菌、真菌接觸,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細菌能夠使食物腐敗、傷口紅腫化膿,因此,細菌都是有害的
B.細菌細胞和真菌細胞的主要區別是細菌雖有DNA集中的區域,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C.釀酒、做面包和蒸饅頭等離不開真菌中的酵母菌
D.制作豆醬、腐乳、奶酪等食品離不開真菌中的霉菌
27、酸奶的口味老少皆宜,是利用下列哪種生物將牛奶經過發酵而成的:
A.枯草桿菌 B.病毒 C.乳酸菌 D.酵母菌
28、在培養細菌的過程中,小明發現培養基上出現了幾種不同類型的菌落,請你幫他判斷,下列哪個是細菌的菌落:
A.菌落小,表面光滑粘稠 B.菌落大,呈絨毛狀 C.菌落大,呈青綠色 D.菌落大,呈絮狀
29、對病毒、細菌、真菌的解釋,正確的是:
A.病毒以自我復制的方式進行繁殖 B.細菌和真菌都是單細胞生物
C.細菌和真菌在生態系統中,都是分解者 D.細菌可以通過芽孢繁殖后代
30、下列說法最科學的是:
A.白酒的釀造過程中利用了霉菌和酵母菌兩類微生物B.乳酸菌發酵過程中能產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C.干制貯存食品的原理是殺死食品中的微生物 D.保持正常的呼吸是貯存生活狀態食品的重要方法
二、簡答題;(除說明外,每空2分,共40分)
31.請根據已學過的生物學知識,在下圖中的空白處填上適當的文字,以表示自然界中的物質循環。

32、請運用你所學的知識,完成下列一組填空:
(1)一個細菌或真菌 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
(2)培養細菌和真菌的過程:配制培養基 → → → 培養。
33、如下圖是細菌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
⑴ 與番茄葉表皮細胞相比,沒有 ,只有 集中的區域。
⑵細菌沒有 ,因此大多數細菌只能利用 生活。
⑶從分類的角度來看,青霉菌屬于 ,大腸桿菌.乳酸菌.肺炎雙
球菌等都屬于 ,兩者的主要區別是細胞中有無 。
34.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手指上會粘上許多細菌。假設:常洗手可以減少手上的細菌數量。甲乙兩個同學設計了一個實驗,利用盛有滅菌肉汁蛋白質固體平面培養基的培養裝置,分別進行了細菌培養實驗。如下圖所示,請評價他們的實驗方案。


(1)你認為     同學的設計合理,理由是               。
(2)細菌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來自               。
(3)放在28 ℃環境中培養是因為     。無菌操作是為了             。

參考答案:
1-5:DBCCC 6-10:DABDA 11-15:ADCBC
16-20:DABAC 21-25:ABCDD 26-30:ACAAD
31、
32、(1)繁殖(2)高溫滅菌 接種
33、(1)(成形的)細胞核,DNA
(2)葉綠體,現成的有機物
(3)真菌,細菌,(成形的)細胞核
34、(1)乙,甲同學沒有設置對照實驗,實驗結果不能說明問題,而乙同學設置了對照實驗;(2)培養基;(3)這個溫度有利于細菌的生長和繁殖。防止空氣中的細菌對實驗結果產生干擾。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學反思
第一節《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學反思
小欖鎮華僑中學 曹觀福
本節課前我們作了精心的設計和準備,課后我們進行了充分的思考和討論,覺得有以下的幾點反思:
一、做得好的方面:
第一,新課引入自然,引人入勝。我們先復習植物、動物以及細菌和真菌在生態系統的角色,緊接著提問,如果沒有細菌和真菌,生物圈將會是什么狀況,并且出示了動植物遺體堆積如山的圖片,學生感到很驚訝的同時,也感嘆了細菌和真菌的偉大,這樣就很容易進入了本節課。
第二,課前布置學生收集了有關動植物患病是由于細菌和真菌引起的例子,這樣既加深學生對細菌和真菌的有害一面的認識,也加強了學生知己知彼,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講究衛生,遠離病菌的意識。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
第三,將菌類與動物的共生現象提前,并出示酸奶,可起承前啟后的作用,也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也很自然地總結出共生的概念和特點。
第四,地衣的Flash動畫,逼真地展示了地衣的兩種植物——藻類植物和真菌的關系,使學生加深了對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共生的理解,還能提起學生的注意力,因為這個時候學生的注意力有點分散。
第五,本節課通過學生參與不同形式的多個活動,來學習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體現著新課標所倡導的學生主體參與、探究及合作式等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時,也引導學生如何去預防某些疾病,學會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需要改進的地方:
第一,地衣的Flash動畫時間太長,而且個別畫面和字體有點過小,這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第二,教材后面的“評價實驗方案”的技能訓練中,最好讓學生對實驗設計的科學性進行反思,這是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環節。但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沒有重視這個環節,教師最好布置學生課后去思考,而且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讓學生動手去做試驗,這樣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節《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學反思
小欖鎮華僑中學 邱富民
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這一節在教學安排上是兩個課時,但我結合本校的教學實踐,縮短為一個課時。
我首先從學生已經知道的細菌和真菌的種類入手:你知道的哪些細菌和真菌是對人體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同學們想到的往往是害處,然后鋒頭一轉,細菌和真菌對人類還是有好處的,整節課都圍繞著為細菌和真菌“平反昭雪”而進行。
在細菌、真菌與食品制作這一個知識點上,有一個發酵現象的實驗,先拿我課前已經制作好的、現象較明顯的裝置給大家看現象:冒泡泡、氣球脹大,然后問學生知道瓶里裝的是什么嗎?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兩個學生做演示實驗,告訴大家里面有哪些物質,怎么操作該實驗。在這個過程中,其他學生的動手能力沒有得到鍛煉和提高,在兩位同學示范后還可以問問他們做實驗的感受,更提起學生做實驗的興趣。
把剛做好的實驗裝置和現象明顯的做比較,為什么剛做的氣球沒脹大呢?引起學生思考:時間短,溫度不夠。第二點學生沒有想到,我把裝置放到陽臺上有陽光的地方,想等到課快結束的時候再引導大家,但是由于后來時間有點緊,忘了給學生再分析,還是在學生的提醒下,才想到的,這是本節課一個失誤的地方。
在分析了實驗現象后,引出發酵現象,然后讓學生自己舉例在生活中所見到的發酵現象有哪些。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在蒸饅頭或者烤面包的時候用到過,而且還把蒸饅頭的過程簡單講了一下,和現實生活聯系很密切。然后接連提出三個問題,讓學生了解酸牛奶、醋和甜酒的發酵現象,在書P72頁還有一個制作甜酒的方法,由于課上時間的限制讓學生到課后去探究。這里最好能找一段制作甜酒的視頻材料直接向學生介紹,讓學生課后去制作。
在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這一知識點上,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食品腐敗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方法。課前讓學生準備了一些包裝袋,先從準備的包裝袋入手,有哪些保存食品的方法。然后我準備了P73頁觀察與思考中的圖片,讓學生小組討論后選擇一個向大家介紹保存方法及原理。在這一點上,還可以讓學生發揮更多,充分讓學生來介紹,而在我的課上,我講的過多了一點。
在學生介紹其它保存食品的方法時,如冷凍、冷藏、紫外線、防腐劑,可以讓學生討論哪些保存食品的方法不利于人類的健康,還可充分利用學生所帶的包裝袋,看看包裝袋上的配料里,是不是含有常見的防腐劑,并提醒學生盡量少吃含有防腐劑的食品,達到關愛人類健康的情感目標。
總的來說,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達到了,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也較密切,學生通過演示實驗培養了相互之間的協作能力,而且在實驗過程中向學生強調了科學的嚴謹性,學生的參與面較廣,也注意了對學生評價這方面的問題。但是有些方面還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做,還要再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設計在細節方面還要再完善一下,盡量避免出現小失誤。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做到的。此外,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要多像其他老師學習,不管是剛工作的還是工作了幾年的,他們都有我要學習的東西,這一點我最近感觸很深?!”竟澱n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出色完成了查閱資料、共同探究、動手實踐、課件制作、表達交流等工作,由此不僅提高了同學的多方面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相互協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真正體驗到知識與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通過課下交流和同學課上談的感受可知,很多同學體會到:
(1) 生物學科雖然在中考課目中分數占的比例少,但在實際生活中確有用武之地。
(2) 本節課的教學方法使同學之間有了更多合作的機會,為促進同學間和諧的關系創造了條件。
(3) 這種教學方式給同學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求知和實踐的空間,有利于挖掘同學的潛能。
(4)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原本其他科成績較差的同學卻對生物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4 頁 (共 4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2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 同步練習
一、課前檢測
( )1、如果自然界中的各種細菌和真菌都不存在,那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生物尸體極易腐爛 B、植物、動物大量繁殖
C、人類不再會患病 D、植物制造有機物的原料會發生困難
( )2、下列關于共生的說法中,不確切的是:
A、根瘤菌能與豆科植物形成共生關系 B、共生的兩種生物分開后,兩者都能獨立生活
C、有些細菌和真菌能與動植物形成共生關系 D、共生的兩種生物相互依賴,彼此有利
( )3、對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循環起著重要作用的是:     
A、寄生生活的細菌 B、共生生活的細菌 C、腐生生活的細菌D、芽孢
( )4、下列兩種生物不能夠形成彼此依賴,相互有利的關系:  
A、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B、真菌和藻類 C、大腸桿菌和人 D、枯草桿菌和水果
5、如下圖是細菌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
⑴ 與番茄葉表皮細胞相比,沒有 ,只有 集中的區域。
⑵細菌沒有 ,因此大多數細菌只能利用 生活。
⑶從分類的角度來看,青霉菌屬于 ,大腸桿菌.乳酸菌.肺炎雙
球菌等都屬于 ,兩者的主要區別是細胞中有無 。
二、自學體驗(閱讀教材填空)
1、發酵食品的制作離不開細菌和真菌,有的真菌體內含有大量的酶,如曲霉可以把       分解為    ;如酵母菌可以把    轉化為   并產生       。有些細菌含有的酶能夠把    轉化為     ,如乳酸菌。制作饅頭或面包時要用     ,制作酸奶、泡菜時要用     制醋時要用    ,制醬時要用多種    。
2、食品腐敗要是有     和    引起的。這些   和      從食品中獲取     ,并在食品中    和    ,導致食品的腐爛。
3、防止食品腐敗所依據的主要原理是                   。
4、抗生素是指                          。
5、轉基因藥品是指      。
6、在生活污水中和工業廢水中有很多有機物,在沒有氧的環境中,一些   和     通過發酵把這些物質分解。在有氧的條件下,有一些細菌能夠利用這些物質生存,將有機物分解成     和    ,使污水得到凈化。
三、達標提高
( )1、咸菜腌制過程中不會發生腐敗,原因是
A、 鹽分高,不利于細菌的生長繁殖 B、 咸菜具有殺菌作用
C、 咸菜無菌 D、 腌咸菜的容器具有保護作用
( )2、下列關于細菌或真菌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A 、人類可以利用曲霉制作甜酒
B 、人類可以利用乳酸菌制泡菜、酸奶和醋
C、 枯草桿菌使蘋果腐爛,是因為它分解了有機物
D 、細菌的細胞中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 )3、發酵食品的制作離不開細菌和真菌,實質上是與菌體內的( )有關。
A、抗生素 B、 多種酶 C、 有機物 D、 細胞核
( )4、用來制醬的主要是
A、 霉菌 B、 酵母菌 C、 乳酸菌 D、 細菌
( )5、我國民間常用鹽漬法來保存食品,其中生物學道理是
A 、食鹽可以使細菌毒素失效 B、 食鹽中缺乏細菌需要的營養
C、 食鹽中有殺菌物質 D、 食鹽使細菌細胞脫水死亡
( )6、防止食品腐敗所依據的主要原理是
A、 把食品內細菌都殺死 B、 抑制食品內真菌的生長和繁殖
C、、把食品內的真菌都殺死 D、 殺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繁殖
( )7、在饅頭房里,王凱同學發現師傅們蒸饅頭時,先在發酵的面團里加一些純堿溶液。你能說出其中的作用嗎?①使饅頭變白 ②增加甜味 ③除去發酵時產生的酸 ④產生二氧化碳使饅頭體積膨脹
A、 ①③ B、 ②④ C、③④ D、 ①④
( )8、有關抗生素的說法,錯誤的是
A、 真菌產生的可以殺死某些致病病菌的物質
B、 細菌產生的可以殺死某些致病病菌的物質
C、 抗生素治療多種細菌性疾病
D、 長期使用或濫用抗生素藥物會對人體產生許多副作用
( )9、冰箱內保存食品可以保鮮一段時間,主要是因為
A、 低溫可以殺死細菌和真菌
B、 低溫不利于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和繁殖
C、 冰箱內密封,細菌和真菌不能進去
D、 冰箱內干燥,不利于細菌和真菌生存
( )10、城市處理污水廠是利用細菌能分解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中的( )原理實現的凈化目的。
A、 有機物 B、 無機鹽 C、 甲烷 D、 二氧化碳
11、有一學生到一連鎖超市去調查,看到的食品有:冰柜內的湯圓、牛肉干、熏腸、蘋果罐頭、純鮮牛奶、凍魚、杏脯、咸肉.火腿、熏魚,請你與他一起對上述食品防腐方法進行分析說明:
(1)不論哪一種方法都是把食品內的細菌和真菌殺死或 細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的 ,從而達到防腐目的。
(2)湯圓和凍魚使用的防腐方法是 ;純鮮牛奶使用的防腐方法是 。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同步練習答案:
一、 課前檢測:
1、D 2、B 3、C 4、D
5、(1)成形的細胞核 DNA (2)、葉綠體 現成的有機物
(3)、真菌 細菌 成形的細胞核
二、課堂練習:
1、淀粉 葡萄糖 葡萄糖 酒精 二氧化碳 葡萄糖 乳酸
酵母菌 乳酸菌 醋酸菌 霉菌
2、細菌 真菌 細菌 真菌 有機物 生長 繁殖
3、把食品內的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它們的生長繁殖
4、真菌可以產生殺死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
5、把其他生物的某種基因轉入細菌內部,使這些細菌能產生藥品。
6、桿菌 甲烷菌 二氧化碳 水
三、達標測試:
1、A 2、B 3、B 4、A 5、D 6、D 7、C
8、B 9、B 10、A
11、抑制 生長繁殖 冷凍法 巴氏消毒法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學建議
第一節《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學建議
小欖鎮華僑中學 曹觀福
本人在《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學過程中感想頗多,現在把一些看法列舉如下:
一、講練結合,本節課學生動手、動腦的時間達到了30分鐘左右,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標理念,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力。
二、“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中,教師最好課前準備一些腐爛的梨和蘋果之類的。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三、“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中,我認為最好讓學生課前收集有關動植物患病是由于細菌和真菌引起的例子,這樣既加深學生對細菌和真菌的有害一面的認識,也加強了學生知己知彼,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講究衛生,遠離病菌的意識。
四、將菌類與動物的共生現象提前,并出示酸奶,可起承前啟后的作用,也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也很自然地總結出共生的概念和特點。
五、在“與動植物共生”中增加了地衣的Flash動畫,逼真地展示了地衣的兩種植物——藻類植物和真菌的關系,使學生加深了對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共生的理解,還提起學生的注意力,因為這個時候學生的注意力有點分散。
總的來說,通過這節課,我對新課標理念有了更深的認識,并在其指導下嘗試著應用于教學實踐中,達到了一定的效果。
老師點評
孫昭現老師點評:
一、課前檢測中復習了初一生態系統的組成知識點,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很好地為這節新課作鋪墊,也能復習舊知識。
二、本節課主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標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力。
三、本節課采用講練結合的方式,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這節課學生動手練習的時間達到了25分鐘之多,這無論是從提高學生的能力還是從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都是有利的。
邱富民老師的點評:
一、本節課的教學模式:“課前檢測”、“自學體驗”、“達標提高”,體現了我?!疤嵘龑W生的學習力、提高課堂的有效性”的教學研究,也結合了我們生物科的特點,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二、本節課的過渡非常自然,從“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到“寄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再到“共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一環扣一環,過渡自然,也體現了細菌和真菌的兩面性。
三、本節課的課件制作精美,逼真,特別是“真菌和藻類植物”的動畫,非常逼真、生動,能有效地解決了“共生”的這個難點,也能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學建議
小欖鎮華僑中學 邱富民
本節課著重介紹細菌和真菌在人們生活,生產及環保方面的應用,說明細菌和真菌與人類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課前師生應該準備一些與本節課有關的實物,如發酵現象的演示實驗,部分發酵食品等。首先,讓學生思考并舉出細菌和真菌對人類有益的身邊事例。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之上,教師可引導學生來認識生活中的發酵食品及部分食品的制作,如甜酒的制作,師生可以一起交流制作的經驗,并鼓勵學生課下在家中親自嘗試制作甜酒,使學生在制作過程中體驗知識與技術在生產與生活中的作用。同時,也希望學生回家后,在家長的幫助下制作酸奶,泡菜等,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實踐能力。
"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這部分內容教學,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收集家中食品保存的方法及食品包裝袋,課上讓學生結合"觀察與思考"內容進行小組成員及全班討論交流,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明確保存食品的原理及方法,學會鑒別安全的食品包裝。
在進行"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閱讀"抗生素今昔"課外閱讀材料,引導學生思考科學家的工作與現代科學技術,與人類健康的關系及青霉素的發現和作用。隨后,讓學生了解一些抗生素在疾病治療中的作用及濫用抗生素帶來的危害,應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然后,介紹胰島素等的生產及應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科學研究與技術進步的社會價值,關注基因技術在醫藥生產上的應用。
"細菌與環境保護"的教學,可以課前讓學生收集相關的資料,課上讓學生先給介紹大致情況。然后,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細菌和環境保護的內容,并幫助學生分析其原理,從而讓學生更進一步領會細菌在環境保護中所發揮的作用。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3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學實錄
第一節《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學實錄
一、 教學目標
1、 說出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2、 列舉細菌、真菌對動植物及人類的影響。
3、 從多角度、多層次比較全面地認識自然界中細菌和真菌的作用。
4、 培養學生課前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收集資料、交流表達的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評價能力。
5、 通過對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和人類關系的認識,讓學生體驗從正反兩個方面辯證地看問題。
6、 引導學生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 重點和難點
重點: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難點: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共生的關系。
三、 課前準備
教師:真菌引起農作物患病的標本;CAI課件、酸奶
學生:收集查閱有關資料,預習教材;課前探究“觀察水果和面包的腐爛”,采集的地衣。
四、 課時分配
一課時
五、 教學過程
生:課前檢測,交叉批改。
師:適當點評。
師:如果沒有植物,地球上的動物都會餓死,如果沒有動物,生態平衡也難以維持(與課前檢測的知識相呼應),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沒有細菌和真菌,生物圈將會是什么狀況呢?(出示漫山遍野的尸體和枯枝落葉)
生:(集體回答)動植物的遺體就好堆積如山,動植物就會喪失生存空間。
師:(展示腐爛的水果)水果為什么腐爛?
生:(討論)細菌將水果中的有機物分解了。
師:(出示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示意圖)讓學生分析細菌和真菌的作用。
生: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二氧化碳被植物體的葉片吸收,水和無機鹽被植物的根吸收和利用,制造有機物,參與物質循環。
師:總結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出示練習題。
生:學生完成。
師:日常生活中,細菌和真菌會引起人患病,同學們能否舉一些例子?
生:(課前已經收集)暢所欲言舉例。
師:是不是大部分細菌和真菌對人類是有害的?其實,對人類有害的細菌和真菌只是少數,很多都是對人類有益的。同學們請看益生菌奶,這益生菌奶中的細菌和人體是什么關系呢?
生:共生。
師:什么是共生?
生:學生閱讀教材,回答共生的定義(P68)。
師:出示地衣,(播放Flash“地衣”動畫)。討論:1、地衣是什么生物和什么生物共生在一起?2、共生的生物雙方分別從對方或取什么物質?
生:(討論)地衣是真菌和藻類共生在一起形成的,藻類為真菌提供有機物,真菌為藻類提供水和無機鹽。
師:同學們還知道哪些細菌和真菌共生的例子嗎?
生:豆科植物的根瘤,動物腸道內的有益菌和動物體。
師:簡單總結“共生”的例子。
師:有些細菌和真菌可以寄生在動植物體內,使它們患??;有些卻能夠與動植物共生。那么應該怎樣看待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的關系呢?
生:總結:有益的方面:一、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二、與動植物共生。
有害的方面:引起動植物患病。
師:(適當補充)有益的方面:細菌和真菌防治疾病、病蟲害;細菌和真菌參與食品制作;細菌參與環境保護。有害的方面:細菌和真菌使食品腐敗。
生:課堂練習。
師:評講練習。
(本節課結束)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拓展材料:
學生整理:(梁綺雯)
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形體微小,結構簡單,通常要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統稱為微生物。構造簡單,有單細胞的,簡單多細胞的,非細胞的。進化地位低,大多依靠有機物維持生命。原核類: 三菌,三體。三菌:細菌、藍細菌、放線菌 三體: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 真核類: 真菌,原生動物,顯微藻類?!》羌毎? 病毒,亞病毒。
 體積小,面積大;吸收多,轉化快;生長旺,繁殖快;適應強,易變異;分布廣,種類多。
( http: / / baike. / image / b74124f3f30c964b352acc8c" \o "查看圖片" \t "_blank )
原核:細菌、放線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真核:真菌
( http: / / baike. / image / 00a827015a49551b7bec2ca9" \o "查看圖片" \t "_blank )

、藻類、原生動物。非細胞類:病毒和亞病毒。一般地,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教科書中,均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 細菌、病毒、真菌等.
1. 細菌
定義:一類細胞細短,結構簡單,胞壁堅韌,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強的原核生物
分布:溫暖,潮濕和富含有機物的地方。結構:主要是單細胞的原核生物,有球形,桿形,螺旋形。 基本結構:細胞膜 細胞壁 細胞質 核質 特殊結構:莢膜、鞭毛、菌毛、芽胞。
繁殖: 主要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
  (5)菌落: 單個細菌用肉眼是看不見的,當單個或少數細菌在固定培養基上大量繁殖時,便會形成一個肉眼可見的,具有一定形態結構的子細胞菌落.
菌落是菌種鑒定的重要依據.不同種類的細菌菌落的大小,形狀光澤度顏色硬度透明度都不同.
2. 病毒
定義: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于活細胞.
結構:[font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monospace; font-size: 13px; line-height: normal; white-space: pre-wrap; "]蛋白質衣殼以及核酸(核酸為DNA或RNA)[/font]
大小:一般直徑在100nm左右,最大的病毒直徑為200nm的牛痘病毒,最小的病毒直徑為28nm的脊髓灰質炎病毒增殖:病毒的生命活動中一個顯著的特點為寄生性。病毒只能寄生在某種特定的活細胞內才能生活。并利用會宿主細胞內的環境及原料快速復制增值。在非寄生狀態時呈結晶狀,不能進行獨立的代謝活動。以核酸菌為例: 吸附→DNA注入→復制、合成→組裝→釋放
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
微生物千姿百態,有些是腐敗性的,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
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
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也相當奧秘。
 隨著醫學研究進入分子水平,人們對基因、遺傳物質等專業術語也日漸熟悉。人們認識到,是遺傳信息決定了生物體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態以及從事的生命活動等等,而生物體的基因組正是這些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因此闡明生物體基因組攜帶的遺傳信息,將大大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奧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體的變異規律、毒力和致病性,對于傳統微生物學來說是一場革命。
細 菌
梁綺雯(整理)
單細胞不含葉綠素和細胞壁無纖維素成分的原核微生物。一大類細胞核無核膜包裹,只存在核區或擬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單細胞生物。含有環狀DNA和70S核糖體。
細菌主要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質體等部分構成,有的細菌還有莢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結構。絕大多數細菌的直徑大小在0.5~5μm之間??筛鶕螤罘譃槿?,即:球菌、桿菌和螺形菌(包
細菌
括弧菌、螺菌、螺桿菌)。 按細菌的生活方式來分類,分為兩大類:自養菌和異養菌,其中異養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按細菌對氧氣的需求來分類,可分為需氧(完全需氧和微需氧)和厭氧(不完全厭氧、有氧耐受和完全厭氧)細菌。按細菌生存溫度分類,可分為喜冷、常溫和喜高溫三類。細菌的發現者:荷蘭商人安東 列文虎克。
  細菌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于細菌域。細菌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 5×10的三十次方個。細菌的個體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細菌只有0.2微米長,因此大多只能在顯微鏡下看到它們。細菌一般是單細胞,細胞結構簡單,缺乏細胞核、細胞骨架以及膜狀胞器,例如粒線體和葉綠體?;谶@些特征,細菌屬于原核生物(Prokaryota)。原核生物中還有另一類生物稱做古細菌(Archaea),是科學家依據演化關系而另辟的類別。為了區別,本類生物也被稱做真細菌(Eubacteria)。
細菌廣泛分布土壤和水中,或者與其他生物共生。人體身上也嗜極生物
生物學家預言,21世紀將是細菌發電造福人類的時代。說起細菌發電,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國植物學家利用鉑作為電極放進大腸桿菌的培養液里,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個細菌電池。1984年,美國科學家設計出一種太空飛船使用的細菌電池,其電極的活性物質是宇航員的尿液和活細菌。不過,那時的細菌電池放電效率較低。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細菌發電才有了重大突破,英國化學家讓細菌在電池組里分解分子,以釋放電子向陽極運動產生電能。其方法是,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諸如染料之類的芳香族化合物作為稀釋液,來提高生物系統輸送電子的能力。在細菌發電期間,還要往電池里不斷地充氣,用以攪拌細菌培養液和氧化物質的混和物。據計算,利用這種細菌電池,每100克糖可獲得1352930庫侖的電能,其效率可達40%,遠遠高于現在使用的電池的效率,而且還有10%的潛力可挖掘。只要不斷地往電池里添入糖就可獲得2安培電流,且能持續數月之久。
細菌發電
  生物學家預言,21世紀將是細菌發電造福人類的時代。說起細菌發電,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國植物學家利用鉑作為電極放進大腸桿菌的培養液里,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個細菌電池。1984年,美國科學家設計出一種太空飛船使用的細菌電池,其電極的活性物質是宇航員的尿液和活細菌。不過,那時的細菌電池放電效率較低。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細菌發電才有了重大突破,英國化學家讓細菌在電池組里分解分子,以釋放電子向陽極運動產生電能。其方法是,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諸如染料之類的芳香族化合物作為稀釋液,來提高生物系統輸送電子的能力。在細菌發電期間,還要往電池里不斷地充氣,用以攪拌細菌培養液和氧化物質的混和物。據計算,利用這種細菌電池,每100克糖可獲得1352930庫侖的電能,其效率可達40%,遠遠高于現在使用的電池的效率,而且還有10%的潛力可挖掘。只要不斷地往電池里添入糖就可獲得2安培電流,且能持續數月之久。
  利用細菌發電原理,還可以建立細菌發電站。在10米見方的立方體盛器里充滿細菌培養液,就可建立一個1000千瓦的細菌發電站,每小時的耗糖量為200千克,發電成本是高了一些,但這是一種不會污染環境的"綠色"電站,更何況技術發展后,完全可以用諸如鋸末、秸稈、落葉等廢棄的有機物的水解物來代替糖液,因此,細菌發電的前景十分誘人。
  現在,各發達國家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美國設計出一種綜合細菌電池,是由電池里的單細胞藻類首先利用太陽光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糖,然后再讓細菌利用這些糖來發電;日本將兩種細菌放入電池的特制糖漿中,讓一種細菌吞食糖漿產生醋酸和有機酸,而讓另一種細菌將這些酸類轉化成氫氣,由氫氣進入磷酸燃料電池發電;英國則發明出一種以甲醇為電池液,以醇脫氫酶鉑金為電極的細菌電池。
  而且現在,各種不同的細菌電池相繼問世。例如有一種綜合細菌電池,先由電池里的單細胞藻類利用日光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糖,然后再讓細菌利用這些糖來發電。還有一種細菌電池則是將兩種細菌放入電池的特制糖漿中,讓一種細菌吞食糖漿產生醋酸和有機酸,再讓另一種細菌將這些酸類轉化成氫氣,利用氫氣進入磷酸燃料電池發電。
  人們還驚奇地發現,細菌還具有捕捉太陽能并把它直接轉化成電能的"特異功能"。最近,美國科學家在死海和大鹽湖里找到一種嗜鹽桿菌,它們含有一種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約10%的陽光轉化成化學物質時,即可產生電荷??茖W家們利用它們制造出一個小型實驗性太陽能細菌電池,結果證明是可以用嗜鹽性細菌來發電的,用鹽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見,讓細菌為人類供電已不是遙遠的設想,而是不久的現實。
 古細菌(archaeobacteria) (又可叫做古生菌或者古菌)是一類很特殊的細菌,多生活在極端的生態環境中。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無核膜及內膜系統;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如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質的合成、核糖體對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細胞的相似、DNA具有內含子并結合組蛋白;此外還具有既不同于原核細胞也不同于真核細胞的特征,如:細胞膜中的脂類是不可皂化的;細胞壁不含肽聚糖,有的以蛋白質為主,有的含雜多糖,有的類似于肽聚糖,但都不含胞壁酸、D型氨基酸和二氨基庚二酸。
細菌最早是被路易 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發現的,他用鵝頸瓶實驗出,細菌是由空氣中已有細菌產生的,而不是自行產生,并研制出“巴氏消毒液”。
  
微生物學家巴斯德
細菌這個名詞最初由德國科學家埃倫伯格(Christian
細菌
Gottfried Ehrenberg, 1795-1876)在1828年提出,用來指代某種細菌。這個詞來源于希臘語βακτηριον,意為“小棍子”。
  1866年,德國動物學家??藸?Ernst Haeckel, 1834-1919)建議使用“原生生物”,包括所有單細胞生物(細菌、藻類、真菌和原生動物)。
  1878年,法國外科醫生塞迪悅(Charles Emmanuel Sedillot, 1804-1883)提出“微生物”來描述細菌細胞或者更普遍的用來指微小生物體。
  因為細菌是單細胞微生物,用肉眼無法看見,需要用顯微鏡來觀察。1683年,安東 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最先使用自己設計的單透鏡顯微鏡觀察到了細菌,大概放大200倍。路易 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和羅伯特 科赫(Robert Koch, 1843-1910)指出細菌可導致疾病。
與病毒的區別
  病毒:構造很簡單,外面是一層蛋白質,稱為病毒外殼。蛋白質外殼內部包裹著病毒的遺傳物質,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病毒自己不能完成新陳代謝,也不能完成繁殖,需要寄生在其它細胞內完成。病毒和細菌的絕大部分是對人類沒有害的,有害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與真菌的區別
  細菌和真菌的名稱中均有一個“菌”字,同屬微生物,但兩者在生物類型、結構、大小、增殖方式和名稱上卻有著諸多不同。比較如下:
  1、生物類型:一是就有無成形的細胞核來看:細菌沒有核膜包圍形成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圍形成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二是就組成生物的細胞數目來看:細菌全部是由單個細胞構成,為單細胞型生物;真菌既有由單個細胞構成的單細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個細胞構成的多細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霉菌等)。
  2、細胞結構:細菌和真菌都具有細胞結構,屬于細胞型生物,在它們的細胞結構中都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但卻存在諸多不同,具體表現在:一是細胞壁的成分不同: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幾丁質。二是細胞質中的細胞器組成不同:細菌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而真菌除具有核糖體外,還有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中心體等多種細胞器。三是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擬核;真菌具有。四是細菌沒有染色體,其DNA分子單獨存在;真菌細胞核中的DNA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形成染色體(染色質)。
  3、細胞大小:原核細胞一般較小,直徑一般為1μm~10μm;真核細胞較大,直徑一般為10μm~100μm。
  4、增殖方式:細菌是原核生物,為單細胞型生物,通過細胞分裂而增殖,具有原核生物增殖的特有方式——二分裂;真菌為真核生物,細胞的增殖主要通過有絲分裂進行,因真菌種類的不同其個體增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如酵母菌)和孢子生殖(食用菌)等方式。
  5、名稱組成:盡管在細菌和真菌的名稱中都有一個菌字,但細菌的名稱中一般含有:球、桿、弧、螺旋等描述細菌形態的字眼,只有乳酸菌例外(實為乳酸桿菌);而真菌名稱中則不含有。
我相信 同學們應該對細菌有一定的了解
發酵細菌與氧的關系
初中生物有關細菌的發酵是這樣講的:“有些細菌在生活過程中不需要氧氣,這叫做發酵。進行發酵的細菌叫做厭氧性細菌,如制作泡菜和酸奶所需要的乳酸菌。厭氧性細菌只有在無氧環境中才能生活。”有關發酵的概念對學生可以這樣講述,但并不是所有進行發酵的細菌而是專性厭氧菌。
教材中所說的發酵是指不需氧的生物氧化過程,這樣對于細菌就應包括發酵和無氧呼吸。這兩種生物氧化都是以有機物為氧化基質,前者以有機物為最終電子受體,后者以無機氧化物為最終電子受體,因而發酵和無氧呼吸都不需要氧參加。但能進行發酵或無氧呼吸的細菌除了專性厭氧菌以外,還有耐氧性厭氧菌和兼性厭氧菌。
1.專性厭氧細菌
專性厭氧細菌有梭狀芽孢桿菌,產甲烷菌,脫硫弧菌等。這類細菌有的進行發酵,有的進行無氧呼吸。所以它們的生長不需要分子氧,而且分子氧存在對它們有害。如梭狀芽孢桿菌缺乏細胞色素系統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只能靠發酵過程中的底物水平磷酸化獲得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其營養細胞暴露在空氣中就被殺死,而只能生長在無氧環境中。
2.耐氧性厭氧細菌
大多數乳酸細菌屬于耐氧性厭氧菌。由于它們不能合成血紅素輔基而缺乏呼吸鏈中的電子傳遞系統,不能進行有氧呼吸。乳酸發酵是唯一獲得能量的來源。據此,它們應屬于專性厭氧菌。但分子氧對它們無害,無論在有氧或無氧條件下都生長良好,而且都進行典型的乳酸發酵。在制作泡菜和酸菜的過程中就是利用乳酸菌的這一生理特點。由于乳酸菌旺盛生長產生大量乳酸,使環境的pH下降,從而抑制不耐酸的腐敗細菌的生長。而乳酸菌具有高度耐酸性,它的生長不受酸抑制。但在制作過程中需要密封,隔絕空氣。這并不是為乳酸菌創造無氧的生長條件,而是為了抑制好氧腐敗細菌的生長。
3.兼性厭氧細菌
兼性厭氧細菌,如一些腸道細菌,硝酸鹽還原菌。它們的細胞中含有氧呼吸、無氧呼吸或發酵作用的兩套酶系,有氧時進行有氧呼吸,無氧時就進行發酵或無氧呼吸,所以它們在有氧或無氧環境中都能生長。如大腸桿菌在無氧條件下,發酵糖類積累有機酸。在有氧時,它就利用多種有機物為呼吸基質進行有氧呼吸。
硝酸鹽還原菌,如一些假單胞菌、伊氏螺菌等,它們具有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酶系。這些細菌常生活在土壤或水中,由于好氧生物的有氧呼吸消耗氧,造成厭氧環境。這時如有NO3-存在,它們就利用NO3-和有機物進行無氧呼吸,即反硝化作用。如生活在有氧環境中,則進行有氧呼吸。
從上述看出兼性厭氧菌所含的酶類和生理特點使它能生活在有氧或無氧環境中。而專性厭氧菌和乳酸菌的生物氧化過程都不需氧,而且都不能進行有氧呼吸,但它們與氧的關系不同,這取決于它們是否含有抗氧化酶類。因為這兩類細菌都有催化與氧反應形成超氧化物和H2O2的氧化酶,因此,它們的細胞在有氧條件下都能合成超氧化物和H2O2。乳酸菌有超氧化物變位酶和過氧化物酶,前者把超氧化物分解成氧和H2O2,后者把H2O2分解成氧和水。在正常代謝中,這兩種酶能及時分解氧參與代謝產生的氧化劑,保護細胞免受氧化劑的毒害作用,使這類細菌獲得耐氧性。而專性厭氧細菌缺乏抗氧化酶類,也就不能及時清除細胞遇氧后合成的氧化劑。這些氧化劑破壞細胞膜,引起蛋白質核酸變性失活而使細胞死亡。所以這類細菌不能在有氧環境中生長。
自生物學通報,1995年1期 
肺炎雙球菌
肺炎雙球菌是是雙球菌屬的細菌,又稱胸膜炎雙球菌。常存在于正常人的鼻咽腔中,菌體成雙排列,無鞭毛和芽孢。也有把此菌列入鏈球菌屬,稱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因有時菌體呈短鏈狀,例如在痰和膿液中。此菌存在著兩種類型:(1)粗糙型或稱R型(“R”來自英文“Rough”),菌體無莢膜,菌落粗糙,一般無致病性;(2)光滑型或稱S型(“S”來自英文“Smooth”),菌體有莢膜,菌落光滑,致病性較強,為有毒株。菌的致病性在于莢膜能抵抗人體的吞噬作用,致使其在體內大量繁殖引起疾病。主要引起大葉性肺炎、支氣管炎、胸膜炎、敗血癥等,并能產生細胞內溶血霉素,因菌體自溶而釋出,可溶解紅血細胞,對動物有致死作用。無論粗糙型或光滑型,均可區分成許多不同的血清型。因為肺炎雙球菌的莢膜多糖是一種可溶性的特異性物質,稱為莢膜抗原。在不同菌株中,莢膜多糖的特異性是不同的,故可用血清學方法,例如,凝集反應、沉淀反應或莢膜膨脹試驗等進行區分,分別以RⅠ、RⅡ、RⅢ或SI、SⅡ、SⅢ表示。1928年格里菲斯就是以 RI和SⅢ型作為實驗材料而發現了細菌轉化現象的。有毒株可在機體內形成莢膜,但人工培養后莢膜逐漸消失。其抵抗力較弱,通常在52~56 ℃,15~20分鐘菌體即被殺死。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2 頁 (共 1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27張PPT)
21世紀教育網精品教學課件
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小欖僑中 生物科組
1.細菌細胞與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是細菌
沒有: ( )
A.細胞質 B.DNA C.細胞膜
D.成形的細胞核
2.細菌的生殖方式是: ( )
A.有性生殖 B.孢子生殖 C.分裂生殖 D.芽孢生殖
3.真菌的生殖方式是: ( )
A.出芽生殖 B.孢子生殖 C.形成芽孢 D.分裂生殖
4.下列生物中,不屬于真菌的是: ( )
A.酵母菌 B.蘑菇 C.霉菌 D.大腸桿菌
課前檢測
D
C
B
D
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 ,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 ,不僅養活了植物自身,還為動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 ,對 生態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
大多數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的 ,將 分解成無機物。
生產者
有機物
消費者
維持
分解者
有機物
植物
動物
細菌、真菌
陽光、空氣、水、土壤等
復習: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
生產者
消費者
分解者
如果沒有植物,地球將失去綠色,動物和人都要餓死。
如果沒有動物,生態平衡也難以維持。
生物遺體
生物遺體
生物遺體
生物遺體
生物遺體
生物遺體
生物遺體
生物遺體
生物遺體
生物遺體
生物遺體
生物遺體
生物遺體
生物遺體
生物遺體
生物遺體
生物遺體
如果沒有細菌和
真菌,動植物尸體
就會 ,動植
物就會
堆積如山
喪失生存空間
P67-1.枯草桿菌使梨和香蕉腐爛它與水果有怎樣的營養關系?
腐爛的香蕉
腐爛的梨
枯草桿菌以 為營養源,靠分解水果中的 . 獲得物質和能量,導致水果 .
細菌和真菌能把水果徹底分解
成為
水果
有機物
腐爛并最終消失
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
為什么水果腐爛呢?
神奇的尸體“火化”
葉片吸收
想一想:在自然界里,兔的尸體及倒下的樹樁
為什么會消失不見了呢?
根吸收
根吸收
一、作為分解者參與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
把一條死小魚深埋在一棵大樹的根旁,過了好長一段時間以后,小魚不見了,其原因是[ ]
A.被樹根吸收了 B.被水沖走了
C.被貓挖吃了 D.被腐生細菌分解了
試一試:
D
神奇的尸體“火化”
2
寄生細菌和真菌對周圍的
其他生物有什么影響?
自學提示:P67-68
二、引起動物和人患病
在1864年前,當時人們還不知道細菌感染,更不知道抗生素。
在一般的醫院里,外科手術的死亡率高達20%-30%,甚至50%-60%。其中絕大部分死于細菌感染!
醫院被稱為是“殯儀館的前廳”。
電鏡下的鏈球菌
扁桃體炎
丹毒
炭疽桿菌
炭疽桿菌圖
101歲高齡的炭疽菌受害幸存者杜樟林
真菌使人患病
臂癬
足癬
真菌使許多植物患病
小麥葉銹病
玉米瘤黑粉病
知己知彼—遠離病菌
身體是學習的本錢
如何才能使自己更健康呢
益生菌奶中含有細菌嗎?這些菌對我們人體有害嗎?
地衣。
根瘤
益生菌
三、與動植物共生
與植物的共生體----地衣
地衣是 真菌和藻類的共生體。其中,真菌向藻類提供 ,藻類向真菌提供 。
4
水分和無機鹽
有機物
與豆科植物的共生體----根瘤
有根瘤的大豆很
健壯,沒有根瘤
的反而長勢不好,
為什么?

氮肥
5
美好的奉獻
而植物為根瘤菌提供有機物
與動物共生
閱讀課文P69
與人類共生
與人類共生
0
共生
1 地衣
藻類 ————真菌
2 根瘤
豆科————根瘤菌
3 與動物
腸胃————正常菌群
有些細菌和真菌可以寄生在動植物體內,使它們患??;有些卻能夠與動植物共生。那么應該怎樣看待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的關系呢?
我的收獲
我的收獲
細菌和真菌參與食品制作
細菌和真菌防治疾病、病蟲害
細菌與環境保護
細菌和真菌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共生
細菌和真菌使食品腐敗
有害
有益
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附:學生制作的甜酒的圖片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S2
大東選幸孫中山為總視,還面d
了旅翻璃乳,廢族君玉專制建立
同酸達成主,大大詭動今用%瓷等濟
天下為
4羊孫勉取烏反清高融古疊
著祖織3革爾園催頭氣.年圖
孫2年udn生孩肩L2人年豆,1必轉決o

內2視3灘3銘用庫,動中提鄉園城解氣
李將2動.年提民液民友R先艾議1睡孤品題義北序利,旅
混是影最-經偶中國服
氟足為中?昆眉大%線級不臨時份格.隔耳旅旦軍服后孜組同乾書圖昆
克,發動吹草品和存傳成率
扒江系移發教直禮愛2A斷孫中比柔壑R4玩學最生
時生長只儒款先九稅著,民版有國漿地府特招緣人院勒3計
腦入m度的正孩樹液區科接-4比方復,乃6養解但,毯斯
追艇策閑δ響%員淀義
香件展素中
F度萬
肉藏萬魚造成天
下為



2
3132


ZHONGS
0(
ZHONCOY
NSH
9SD


0以V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教學目標
1、說出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2、列舉細菌、真菌對動植物及人類的影響。
3、從多角度、多層次比較全面地認識自然界中細菌和真菌的作用。
4、培養學生課前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收集資料、交流表達的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評價能力。
5、通過對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和人類關系的認識,讓學生體驗從正反兩個方面辯證地看問題。
6、引導學生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難點: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共生的關系。
三、課前準備
教師:真菌引起農作物患病的標本;CAI課件。
學生:收集查閱有關資料,預習教材;課前探究“觀察水果和面包的腐爛”,采集的地衣。
四、課時分配
一課時
五、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修改與補充
第五章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課前檢測,交叉批改。思考老師所提出的設問,立刻融入到本節課的學習氛圍之中。 提出問題,導入新課。設問:假如沒有細菌和真菌生物圈會是什么狀況呢?
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 各小組展示探究“細菌、真菌使食品生霉、糜爛”的結果。爭相回答思考題,其他同學可補充。觀看大屏幕。然后討論,并回答問題。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起分解者的作用。細菌和真菌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為食 請小組展示交流探究結果。認真傾聽,給予肯定評價。演示CAI課件(展示細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提問:1、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起什么作用?對回答給予鼓勵和提示。2、細菌和真菌是靠什么生活的?引導思考:細菌、真菌與動植物和人的關系是怎樣的?
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與動植物共生 觀看大屏幕。對細菌和真菌給人體帶來的危害感到震驚。列舉自己生活中的有關實例。如扁桃體炎、腳癬等。積極思考,爭相回答。學生列舉出利用細菌和真菌可生產出“抗生素”,而抗生西可以治療多種疾病。觀察本地農作物患病的標本圖片。對真菌、細菌的危害作用感到震驚。認識農作物病害對農作物的影響。列舉微生物農藥如春雷霉素、慶豐霉素等。認同“以菌治蟲”的優點。 觀看動畫:觀察地衣的生活環境和形態,初步理解“共生”。觀看大屏幕:觀察豆科植物根上的根瘤。理解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小組討論回答思考題,總結出生物固氮的優點:環保、高效、節能、收益大等??磿私饧毦c動物的共生提問:了解維生素B、K對人體有何益處? 大屏幕展示細菌、真菌使人患病的圖片,提問:這與細菌、真菌的生活方式有關嗎? 引導思考:1、我們能否利用細菌和真菌治療疾?。?、怎樣才能預防和防止動物或人患???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抗生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3、細菌和真菌會給農作物帶來哪些危害?(請同學列舉)提問?能否利用細菌和真菌來防治農業病蟲害?指導學生閱讀“以菌治蟲”。 講解地衣和共生的概念。講解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引導學思考“生物固氮”的優點?指導學生看書,了解細菌與動物的共生,提示維生純潔B/K對人體有何益處。引導學生思考有關細菌、真菌在其他方面的利用。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一節《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同步練習
一、課前檢測
( )1、細菌細胞與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是細菌沒有:
A.細胞質 B.DNA C.細胞膜 D.成形的細胞核
( )2.細菌的生殖方式是:
A.有性生殖 B.孢子生殖 C.分裂生殖 D.芽孢生殖
( )3、真菌的生殖方式是:
A.出芽生殖 B.孢子生殖 C.形成芽孢 D.分裂生殖
( )4.下列生物中,不屬于真菌的是:
A.酵母菌 B.蘑菇 C.霉菌 D.大腸桿菌
5、(1)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 ,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 ,不僅養活了植物自身,還為動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2)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 ,對 生態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
(3)大多數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的 ,將 分解成無機物。
二、自學體驗(閱讀教材填空)
1、大多數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      ,它們把有機物分解為 、水和 。如果沒有細菌和真菌,動植物的遺體就會       ,動植物就會喪失              。
2、手癬和足癬是由一些      寄生在人體的     引起的。
3、細菌和真菌與動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一旦分開,兩者都 ;地衣是 和 一起共生形成的,而 是根瘤菌與豆科植物的共生體。
三、達標體驗
( )1、如果自然界中的各種細菌和真菌都不存在,那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生物尸體極易腐爛 B、植物、動物大量繁殖
C、人類不再會患病 D、植物制造有機物的原料會發生困難
( )2、下列哪一疾病不是由細菌或真菌引起的:
A、非典型肺炎 B、扁桃體炎 C、手足癬 D、小麥葉銹病
( )3、下列關于共生的說法中,不確切的是:
A、根瘤菌能與豆科植物形成共生關系 B、共生的兩種生物分開后,兩者都能獨立生活
C、有些細菌和真菌能與動植物形成共生關系 D、共生的兩種生物相互依賴,彼此有利
( )4、腐爛的水果往往散發出酒味,這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A、曲霉菌 B、蘑菇 C、酵母菌 D、軟腐細菌
( )5、對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循環起著重要作用的是:     
A、寄生生活的細菌 B、共生生活的細菌 C、腐生生活的細菌D、芽孢
( )6、下列兩種生物不能夠形成彼此依賴,相互有利的關系:  
A、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B、真菌和藻類 C、大腸桿菌和人 D、枯草桿菌和水果
7、觀察右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生態系統中,圖中A是 者, B是 者 。
(2)從圖中我們觀察到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是 , 它們把動植物的遺體分解成 、水和 無機鹽。
(3)B在生活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可通A的 作用回到生態系統中而被循環利用。
(4)從圖中可知細菌和真菌能促進生態系統中 等物質的循環。
8、為了探究某種細菌的分解作用,生物活動小組的同學們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將甲乙兩組落葉分別進行滅菌處理,甲組放在無菌條件下,乙組接種該細菌后放在無菌條件下。請你幫助他們一起分析此探究實驗:
(1)實驗前,必須先將 (填“同一種”或“不同種”)樹的落葉分成等量的甲乙兩組。實驗過程中滴加蒸餾水,使樹葉保持濕潤。
(2)該實驗的實驗組是 ;對照組是 。
(3)實驗結果預測:經過一段時間后, 組的樹葉有腐爛現象。說明該細菌對落葉有分解作用。
(4)某同學在實驗過程中 “將甲乙兩組進行滅菌處理,甲組放在自然條件下培養,乙組接種細菌后放在自然條件下培養”,你認為她能得到預期的結果嗎? 。?為什么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同步練習參考答案
一、課前檢測:
1、D 2、C 3、C 4、D 5、(1)生產者、有機物;(2)消費者、維持;(3)分解者、有機物
二、課堂練習:
1、分解者、二氧化碳、無機鹽、堆積如山、喪失生存空間
2、真菌、表面
3、受到很大影響、真菌、藻類植物、豆科植物的根瘤
三、達標體驗
1、D 2、A 3、B 4、C 5、C 6、D
7、(1)生產 、消費 (2)細菌和真菌、二氧化碳 (3)光合作用 (4)二氧化碳
8、(1)同一種 (2)乙 甲 (3)乙 分解
(4)不能 在自然條件下,存在其它種類細菌的干擾,導致甲乙兩組落葉都會出現腐爛現象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拓展材料:
學生整理:(梁綺雯)
細 菌
單細胞不含葉綠素和細胞壁無纖維素成分的原核微生物。一大類細胞核無核膜包裹,只存在核區或擬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單細胞生物。含有環狀DNA和70S核糖體。
細菌主要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質體等部分構成,有的細菌還有莢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結構。絕大多數細菌的直徑大小在0.5~5μm之間??筛鶕螤罘譃槿悾矗呵蚓?、桿菌和螺形菌(包
( http: / / baike. / image / 389aa8fdda87ef0508244d51" \o "查看圖片" \t "_blank )
細菌
括弧菌、螺菌、螺桿菌)。 按細菌的生活方式來分類,分為兩大類:自養菌和異養菌,其中異養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按細菌對氧氣的需求來分類,可分為需氧(完全需氧和微需氧)和厭氧(不完全厭氧、有氧耐受和完全厭氧)細菌。按細菌生存溫度分類,可分為喜冷、常溫和喜高溫三類。細菌的發現者:荷蘭商人安東 列文虎克。
細菌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于細菌域。細菌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 5×10的三十次方個。細菌的個體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細菌只有0.2微米長,因此大多只能在顯微鏡下看到它們。細菌一般是單細胞,細胞結構簡單,缺乏細胞核、細胞骨架以及膜狀胞器,例如粒線體和葉綠體?;谶@些特征,細菌屬于原核生物(Prokaryota)。原核生物中還有另一類生物稱做古細菌(Archaea),是科學家依據演化關系而另辟的類別。為了區別,本類生物也被稱做真細菌(Eubacteria)。
細菌廣泛分布土壤和水中,或者與其他生物共生。人體身上也嗜極生物
生物學家預言,21世紀將是細菌發電造福人類的時代。說起細菌發電,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國植物學家利用鉑作為電極放進大腸桿菌的培養液里,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個細菌電池。1984年,美國科學家設計出一種太空飛船使用的細菌電池,其電極的活性物質是宇航員的尿液和活細菌。不過,那時的細菌電池放電效率較低。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細菌發電才有了重大突破,英國化學家讓細菌在電池組里分解分子,以釋放電子向陽極運動產生電能。其方法是,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諸如染料之類的芳香族化合物作為稀釋液,來提高生物系統輸送電子的能力。在細菌發電期間,還要往電池里不斷地充氣,用以攪拌細菌培養液和氧化物質的混和物。據計算,利用這種細菌電池,每100克糖可獲得1352930庫侖的電能,其效率可達40%,遠遠高于現在使用的電池的效率,而且還有10%的潛力可挖掘。只要不斷地往電池里添入糖就可獲得2安培電流,且能持續數月之久。
細菌發電
生物學家預言,21世紀將是細菌發電造福人類的時代。說起細菌發電,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國植物學家利用鉑作為電極放進大腸桿菌的培養液里,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個細菌電池。1984年,美國科學家設計出一種太空飛船使用的細菌電池,其電極的活性物質是宇航員的尿液和活細菌。不過,那時的細菌電池放電效率較低。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細菌發電才有了重大突破,英國化學家讓細菌在電池組里分解分子,以釋放電子向陽極運動產生電能。其方法是,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諸如染料之類的芳香族化合物作為稀釋液,來提高生物系統輸送電子的能力。在細菌發電期間,還要往電池里不斷地充氣,用以攪拌細菌培養液和氧化物質的混和物。據計算,利用這種細菌電池,每100克糖可獲得1352930庫侖的電能,其效率可達40%,遠遠高于現在使用的電池的效率,而且還有10%的潛力可挖掘。只要不斷地往電池里添入糖就可獲得2安培電流,且能持續數月之久。
利用細菌發電原理,還可以建立細菌發電站。在10米見方的立方體盛器里充滿細菌培養液,就可建立一個1000千瓦的細菌發電站,每小時的耗糖量為200千克,發電成本是高了一些,但這是一種不會污染環境的"綠色"電站,更何況技術發展后,完全可以用諸如鋸末、秸稈、落葉等廢棄的有機物的水解物來代替糖液,因此,細菌發電的前景十分誘人。
現在,各發達國家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美國設計出一種綜合細菌電池,是由電池里的單細胞藻類首先利用太陽光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糖,然后再讓細菌利用這些糖來發電;日本將兩種細菌放入電池的特制糖漿中,讓一種細菌吞食糖漿產生醋酸和有機酸,而讓另一種細菌將這些酸類轉化成氫氣,由氫氣進入磷酸燃料電池發電;英國則發明出一種以甲醇為電池液,以醇脫氫酶鉑金為電極的細菌電池。
而且現在,各種不同的細菌電池相繼問世。例如有一種綜合細菌電池,先由電池里的單細胞藻類利用日光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糖,然后再讓細菌利用這些糖來發電。還有一種細菌電池則是將兩種細菌放入電池的特制糖漿中,讓一種細菌吞食糖漿產生醋酸和有機酸,再讓另一種細菌將這些酸類轉化成氫氣,利用氫氣進入磷酸燃料電池發電。
人們還驚奇地發現,細菌還具有捕捉太陽能并把它直接轉化成電能的"特異功能"。最近,美國科學家在死海和大鹽湖里找到一種嗜鹽桿菌,它們含有一種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約10%的陽光轉化成化學物質時,即可產生電荷。科學家們利用它們制造出一個小型實驗性太陽能細菌電池,結果證明是可以用嗜鹽性細菌來發電的,用鹽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見,讓細菌為人類供電已不是遙遠的設想,而是不久的現實。
  古細菌(archaeobacteria) (又可叫做古生菌或者古菌)是一類很特殊的細菌,多生活在極端的生態環境中。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無核膜及內膜系統;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如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質的合成、核糖體對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細胞的相似、DNA具有內含子并結合組蛋白;此外還具有既不同于原核細胞也不同于真核細胞的特征,如:細胞膜中的脂類是不可皂化的;細胞壁不含肽聚糖,有的以蛋白質為主,有的含雜多糖,有的類似于肽聚糖,但都不含胞壁酸、D型氨基酸和二氨基庚二酸。
細菌最早是被路易 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發現的,他用鵝頸瓶實驗出,細菌是由空氣中已有細菌產生的,而不是自行產生,并研制出“巴氏消毒液”。
  
( http: / / baike. / image / 72ccb7775b56222ab051b9d3" \o "查看圖片" \t "_blank )
微生物學家巴斯德
細菌這個名詞最初由德國科學家埃倫伯格(Christian
( http: / / baike. / image / 9864a231a194bdb15fdf0e2b" \o "查看圖片" \t "_blank )
細菌
Gottfried Ehrenberg, 1795-1876)在1828年提出,用來指代某種細菌。這個詞來源于希臘
語βακτηριον,意為“小棍子”。
  1866年,德國動物學家??藸?Ernst Haeckel, 1834-1919)建議使用“原生生物”,包
括所有單細胞生物(細菌、藻類、真菌和原生動物)。
  1878年,法國外科醫生塞迪悅(Charles Emmanuel Sedillot, 1804-1883)提出“微生物”
來描述細菌細胞或者更普遍的用來指微小生物體。
  因為細菌是單細胞微生物,用肉眼無法看見,需要用顯微鏡來觀察。1683年,安東 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最先使用自己設計的單透鏡顯微鏡觀察到了細菌,大概放大200倍。路易 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和羅伯特 科赫(Robert Koch, 1843-1910)指出細菌可導致疾病。
與病毒的區別
  病毒:構造很簡單,外面是一層蛋白質,稱為病毒外殼。蛋白質外殼內部包裹著病毒的遺傳物質,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病毒自己不能完成新陳代謝,也不能完成繁殖,需要寄生在其它細胞內完成。病毒和細菌的絕大部分是對人類沒有害的,有害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與真菌的區別
  細菌和真菌的名稱中均有一個“菌”字,同屬微生物,但兩者在生物類型、結構、大小、增殖方式和名稱上卻有著諸多不同。比較如下:
  1、生物類型:一是就有無成形的細胞核來看:細菌沒有核膜包圍形成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圍形成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二是就組成生物的細胞數目來看:細菌全部是由單個細胞構成,為單細胞型生物;真菌既有由單個細胞構成的單細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個細胞構成的多細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霉菌等)。
  2、細胞結構:細菌和真菌都具有細胞結構,屬于細胞型生物,在它們的細胞結構中都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但卻存在諸多不同,具體表現在:一是細胞壁的成分不同: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幾丁質。二是細胞質中的細胞器組成不同:細菌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而真菌除具有核糖體外,還有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中心體等多種細胞器。三是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擬核;真菌具有。四是細菌沒有染色體,其DNA分子單獨存在;真菌細胞核中的DNA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形成染色體(染色質)。
  3、細胞大?。涸思毎话爿^小,直徑一般為1μm~10μm;真核細胞較大,直徑一般為10μm~100μm。
  4、增殖方式:細菌是原核生物,為單細胞型生物,通過細胞分裂而增殖,具有原核生物增殖的特有方式——二分裂;真菌為真核生物,細胞的增殖主要通過有絲分裂進行,因真菌種類的不同其個體增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如酵母菌)和孢子生殖(食用菌)等方式。
  5、名稱組成:盡管在細菌和真菌的名稱中都有一個菌字,但細菌的名稱中一般含有:球、桿、弧、螺旋等描述細菌形態的字眼,只有乳酸菌例外(實為乳酸桿菌);而真菌名稱中則不含有。
我相信 同學們應該對細菌有一定的了解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5 頁 (共 5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整體規劃
一、指導思想和設計理念
1.指導思想:遵循新課程理念
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從而實現面向全體學生的目的。
2.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和原則,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重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也有利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滲透了STS教育思想。本節課通過組織學生對實物的觀察和對問題的思考,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這樣教師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僅僅起到組織者和幫助者的角色,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獲得有關生物學方面的知識。
二、教材分析
1.本模塊的地位和內容安排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五章的教學內容。本章教材內容主要涉及課程標準中規定的“細菌和真菌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和細菌和真菌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等內容,還包括生物技術一級主題中的“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術”以及“現代生物技術”中的“轉基因技術的應用”等內容。從科學技術與社會關系的角度看,為教師在教學中滲透STS教育提供豐富的素材。教材引導學生能夠從多角度、多層次、比較全面地認識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這一章節的內容是在學生學完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四章《分布廣泛的細菌和真菌》以后緊接著要學習的內容,符合學生喜歡追根究底的認知特點。此章節包括兩個內容的建設:一是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二是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2.課本存在的問題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中,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這應該是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的作用,而寄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能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有些細菌和真菌能與動植物共生,而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章第四節“生態系統”中提到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的分解者,這樣容易給學生造成混淆。
三、學情分析
現實生活中,我們提到細菌和真菌時,學生很容易就想到很多疾病是由細菌和真菌引起的,細菌和真菌都是有害的,但是其實除了少數的細菌和真菌是有害的,大部分細菌和真菌都是有益的。所以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更應注重強調這點,當然教材也安排大量的實例證明這點,教師最好多拿出一些實物讓同學們從生活中,從身邊的例子去理解這些知識。另外,學生容易把“地衣”誤認為苔蘚植物,教師也要指明這點。
四、總體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說出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從多角度、多層次比較全面地認識自然界中細菌和真菌的作用;培養學生課前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收集資料、交流表達的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評價能力。
(2)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應用;說明食品腐敗的原因,運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舉例說出細菌和真菌與人類防治疾病的關系;說明細菌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通過觀察、探究、收集資料等活動,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合作交往的能力。通過制作甜酒,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對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和人類關系的認識,讓學生體驗從正反兩個方面辯證地看問題。
(2)通過評價“證明細菌對植物遺體的分解作用”的實驗方案,學會評價實驗方案的技能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引導學生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2)利用所學知識,為家鄉的發展出謀劃策,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
五、教學重點
1、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2、舉例說出細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物保存和環保等方面的作用,說明細菌和真菌與人類有著密切關系。
六、教學難點
1.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共生的關系。
2. 利用發酵技術制作食品的原理。
七、教學策略
(一)、“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學策略
第一,課前檢測部分:植物在生態系統是生產者,動物在生態系統是消費者,以及植物和動物的作用,這可以起承前啟后的作用。引入時讓學生想象一下,如果沒有細菌和真菌,生物圈將會是什么后果呢。第二,出示腐爛的梨和蘋果,讓學生討論,分析、總結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第三,寄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的作用,可讓學生課前收集哪些細菌和真菌引起動植物患病,從而引起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第四,與動植物共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可出示酸奶引入,最后通過地衣的動畫加深理解,解決本節課的難點問題。
(二)、“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學策略
從發酵原理以及發酵的現象引入,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展示各種與細菌和真菌有關的食品,并播放葡萄酒的釀制過程,課后發放酒曲給每個學生,回去完成甜酒的制作,通過實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的提高,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關于食品保存的方法和原理,布置學生課前了解家里的食品保存的方法,課堂上讓學生暢所欲言,最后師生總結食品保存的方法和原理。
關于細菌、真菌和疾病防治以及環境保護的關系,可出示青霉素引入,并通過視頻錄像解析,解決難點問題。
八、課時安排
3課時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25張PPT)
21世紀教育網精品教學課件
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中山市小欖鎮華僑中學 邱富民
復習: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發酵食品
細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
(一)細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
演示實驗
溫水+糖+酵母 攪拌
(一)細菌、真菌與 食品的制作
演示實驗
一杯溫水+糖+酵母 攪拌
思考:
1、從圖中看到了什么現象?
2、它是什么氣體?其實這過程就是一種什么現象
3、為什么用溫水,而不用冷水、開水?
瓶中的液體冒出了氣泡,原先擠癟了的氣球脹大了。
二氧化碳
發酵
提供適宜的溫度給酵母菌生長
小結:酵母菌是一種真菌,適宜在溫暖富含糖的液體環境中生存。當它們利用糖類物質生活時,通過對糖的分解作用產生二氧化碳,所以我們看到氣泡的產生,酵母菌數量多了,產生的氣體多了,氣球就脹大了。


酵母菌的作用
葡萄糖 酒精+二氧化碳
酵母菌
葡萄糖
酵母菌
二氧化碳
+酒精
+能量
原理
用途:面包(饅頭)、釀酒


曲霉的作用
(醬油、醬、豆腐乳)
(一)細菌、真菌與 食品的制作
酵母菌
霉 菌
醋酸菌
乳酸菌
發酵食品的制作離不開細菌和真菌
葡萄酒

白酒
啤酒
面包
醬油
酸奶
南乳
腐乳
奶酪


食物的保存
干香菇
果脯
咸魚
臘肉
牛奶
袋裝肉食
罐頭
食品有哪些保存的方法?
保存食品的方法:
殺死或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和繁殖。
1、蘑菇------脫水法
2、臘肉類熟食----曬制與煙熏法
3、果脯----滲透保存法
4、咸魚----腌制法
依據:除去水分,防止生長


4、袋裝牛奶、盒裝牛奶----------巴氏消毒法
依據:高溫滅菌
5、袋裝肉腸-----真空包裝法
依據:破壞需氧菌類的生存環境
6、肉類罐頭------罐藏法
依據:高溫消毒和防止與菌接觸


另外的方法:
冷凍法、冷藏法
防腐劑法(如二氧化硫等)
射線法(紫外線、X射線、Y射線)
防腐劑——能把食物中的細菌殺死的一些化學物質。
防腐劑對人的健康有害,我們要少食用含防腐劑的食品。


殺菌
巴氏消毒法
罐藏法
防腐劑法
射線法
抑菌
脫水法
曬制與煙熏法
滲透法
腌制法
真空包裝法
冷凍法、冷藏法
去水
低溫
無氧
11種保存食物的方法
(三)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
(三)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
1928年,英國的細菌學家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1881—1955)在研究細菌時發現,培養基的其余部分都布滿了葡萄球菌的菌落,只有青霉菌菌落的周圍沒有葡萄球菌的菌落。經過深入的研究發現,青霉能夠產生一種殺死或抑制葡萄球菌生長的物質--青霉素。弗萊明因此獲得了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
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


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
1、抗生素:真菌體內產生出來, 殺死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
例如,青霉素、鏈霉素
2、轉基因生產藥品
例如,胰島素的基因轉入大腸桿菌內生產胰島素
(四)細菌與環境保護
圖V-44 污水處理廠
利用細菌凈化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
細菌在無氧的條件下和有氧的條件下,都能將有機物分解,使污水得到凈化。
無氧:甲烷菌分解有機物,產生甲烷(照明、取暖、發電),并且凈化廢水。
有氧:細菌把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總結:
細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
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
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
細菌與環境保護
課后實踐
制作甜酒
制作酸奶
選其中一種,做給家人吃,以表示自己的一份孝心。
小知識:
1.巴氏殺菌奶又稱“市乳”,是以新鮮牛奶為原料,經過離心凈乳,在低于牛奶沸點(100.55攝氏度)的溫度對牛奶進行加熱殺菌。巴氏殺菌奶一般都需要冷藏保存,保質期在1-7天左右,一般主要在塑料袋、玻璃瓶或新鮮屋中保存。 2.超高溫滅菌(簡稱UHT)是通過瞬間(一般3-4秒)升高滅菌溫度(135-150攝氏度)來達到理想的滅菌效果。這種滅菌方式殺死了牛奶中絕大部分細菌,同時避免了對牛奶營養成分造成破壞。超高溫滅菌奶一般可以常溫保存,保質期可以達6-10個月,特別方便運輸和儲存。超高溫滅菌奶一般在利樂包中保存。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能舉例說明發酵技術在食品中的應用,了解食品腐敗的原因,并會運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能說出細菌和真菌與人類疾病防治的關系以及細菌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2、能力目標:通過討論,舉例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關注轉基因技術在醫藥生產上的應用。
二、 重點和難點
重點:舉例說出細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物保存和環保等方面的作用,說明細菌和真菌與人類有著密切關系。
難點:利用發酵技術制作食品的原理。
三、 課前準備
教師:自制課件示發酵作用的原理(細菌和真菌促進淀粉的分解);日常生活中的發酵食品(啤酒、豆豉、面包、饅頭、酸奶等)。
學生:觀察發酵現象;探究食物保鮮方法;收集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及原理;調查了解本地區人們在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方面的有關資料。
四、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修改和補充
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課前檢測,交叉批改?;ハ嘤懻?,積極發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提問:細菌和真菌能夠危害動植物和人的健康,使食品腐敗變質,它污的存在對人類有沒有益處呢?
講授新課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師示部分發酵食品,吸引學生興趣 肯定同學們的回答,引出新課內容《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細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 各小組展示課前做的觀察實驗,并介紹觀察到的實驗現象;瓶中的液體不斷有氣泡冒出,使癟的氣球脹大。提問:為什么會有氣泡冒出呢?仔細觀看,認真分析,得出結論。閱讀教材,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思考題。 請同學們展示課前做的觀察實驗。提問:你們觀察到什么現象?提示學生所觀察到的現象就是發酵。你能解釋這一過程嗎?演示課件:示酵母菌把葡萄糖轉化為酒精并產生二氧化碳。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
學習制作酸奶和制作甜酒 學生觀看制作酸奶和甜酒的視頻,了解其過程和原理,并布置課后作業,制作酸奶或甜酒給家人品嘗 出示甜酒和酸奶,問學生希望知道它們的制作方法嗎,引發興趣。播放視頻。
細菌、真菌與食品保存 討論分析、得出結論。各小組積極討論,互相補充歸納出保存食品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以及注意事項。了解防腐劑的使用及危害。列舉本地區人們保存食品的一些方法,如腌制品、感菜等,進一步思考 :怎樣保存更有利于健康? 請各小組展示“探究食物保鮮法”的實驗結果。對學生進行鼓勵,作出評價。提問:1、食品腐敗的原因是什么?2、采用哪些方法能保鮮食品?指導同學觀察課本“觀察與思考”。結合已做好的探究實驗和調查資料,討論思考 :1、圖中有幾種保存食品的方法?2、說出不同的方法依據什么原理?3、你還知道哪些方法可以防止食品腐敗?針對本地區飲食習慣,引導同學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 認真閱讀,小組討論。認同選擇正確的用藥方式。關注轉基因技術在藥品生產上的應用。正確認識科學研究與技術進步的社會價值。 指導閱讀課本76頁“抗生素今昔”。請同學討論課本75頁練習第2題 。指導學生代科學技術在醫藥方面的應用。向學生滲透STS教育。
細菌和環境保護 認真閱讀,理解細菌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作用。各小組交流調查的本鎮有關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排放情況及垃圾處理情況。積極思考,紛紛獻計獻策。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提示利用所學知識為家鄉的建設和發展出謀劃策。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學實錄
《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課堂實錄
一、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能舉例說明發酵技術在食品中的應用,了解食品腐敗的原因,并會運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能說出細菌和真菌與人類疾病防治的關系以及細菌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2、能力目標:通過討論,舉例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關注轉基因技術在醫藥生產上的應用。
二、 重點和難點
重點:舉例說出細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物保存和環保等方面的作用,說明細菌和真菌與人類有著密切關系。
難點:利用發酵技術制作食品的原理。
三、 課前準備
教師:自制課件示發酵作用的原理(細菌和真菌促進淀粉的分解);日常生活中的發酵食品(啤酒、豆豉、面包、饅頭、酸奶等)。
學生:觀察發酵現象;探究食物保鮮方法;收集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及原理;調查了解本地區人們在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方面的有關資料。
四、課時分配: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生:課前檢測,交叉批改
師:適當點評
師:復習舊課《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通過回憶細菌和真菌的危害,提出問題: 是不是所有的細菌和真菌對人類是絕對的有害而無利呢?
2. 結合你們收集的資料和生活經驗,說一說他們對人類有哪些好處呢?
總結學生的 答案,導入新課。(板書題目第二節,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生: 齊聲否定。
回答細菌和真菌對人類的作用:如可以釀酒、制造食品、制藥、凈化污水等。
師:正如剛才同學所說,細菌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有著密切的關系。示發酵食品面包、啤酒、酸奶。
1、提問:利用他們制作食品時,主要根據什么原理呢?
2、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表揚,肯定食品的制作與發酵現象有關。
師:結合實驗,提出新問題:
根據你們的推測,氣球內充的是哪種氣體?
生:二氧化碳。
師:你怎么知道氣球里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呢? 好,用什么方法驗證呢?
總結,發酵現象的實質就是酵母菌的呼吸作用。
師:這個實驗除二氧化碳還會產生什么物質呢?
請同學們拆掉氣球聞瓶子里的液體味道。
師總結:酵母菌在缺氧的條件下,能將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時釋放少量能量。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酵母菌將葡萄糖徹底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在生活中人們常常利用酵母菌釀酒和制作面包、饅頭、蛋糕等食品。
師:除了面包、饅頭、糯米酒,生活中還有哪些食品是也是利用細菌或真菌制作的?你能讓它們“對號入座”嗎?
生:酸奶、醬油……
熱情參與,邊看書自學,邊舉手回答。
師:我們平時吃的食品中有機物含量豐富,當溫度和濕度適宜時,大量細菌和真菌在其中生長繁殖使食物腐敗,這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師:要想使食物不腐敗,我們可以利用哪些方法呢?
生:放冰箱、巴氏消毒、加防腐劑……
用實物投影展示通過收集資料總結的各種保存食物的方法。
生: 有些方法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和繁殖。有些方法將細菌和真菌殺死。
小組討論各種食品的保存方法。
將各種食品和對應的保存方法用線連起來 。
師:我們知道細菌、真菌能使動、植物患病,那么我們能否利用細菌、真菌防病治病呢?
師:誰搜集到了這方面的資料?
生:英國的細菌學家弗來明發現:青霉能產生一種抑制細菌生長的物質叫青霉素,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青霉素挽救了成千上萬傷病員的生命。弗來明還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呢。
生:鏈霉素、紅霉素等消炎藥也都是真菌產生的。
師:有些真菌可以產生能殺死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這些物質叫抗生素,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消炎藥,它們可以治療由敏感細菌引起的疾病,如肺炎、扁桃體炎、腦膜炎、肺結核等疾病。
師:除真菌外,人們也可以利用細菌生產藥物??茖W家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種基因轉入一些細菌內部,使這些細菌生產藥品。
師:科學家把控制合成胰島素的基因轉入大腸桿菌內,對大腸桿菌進行大規模培養,就能生產出大量的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梢?,我們可以利用細菌、真菌產生藥品,防治疾病。
師:細菌能使食品腐敗,使人生病,如果地球上沒有細菌行不行呢?
生:不行。假如沒有了細菌,地球上將是尸橫遍野,沒有活人的立腳之地,細菌在參與自然界物質循環的同時,也保護了環境。
師:有誰搜集到了細菌與環境保護方面的資料?說一說。
生:在沼氣池內,細菌可以將生活中有機廢物分解,產生沼氣。不僅處理了廢物,還能變廢為寶。
生:在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中,有很多有機物,有些細菌能夠利用這些物質生存,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得到凈化。
師:確實如同學們所說的那樣,細菌可以凈化環境,變廢為寶。
師:目前,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認識還不是很徹底,關于細菌和真菌尚有許多奧秘有待于我們去發現,去開發。
師:小結本節課的重點。
生:完成課堂檢測。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習作要求:(可選以下的其中一點)
1、你怎樣看待細菌和真菌的?(可從細菌和真菌的有益的方面和有害的方面考慮)
2、釀酒的過程和體會。
3、食品腐敗和防腐的方法。
(字數500字以上)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拓展材料:
學生整理:(梁綺雯)
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形體微小,結構簡單,通常要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統稱為微生物。構造簡單,有單細胞的,簡單多細胞的,非細胞的。進化地位低,大多依靠有機物維持生命。原核類: 三菌,三體。三菌:細菌、藍細菌、放線菌 三體: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 真核類: 真菌,原生動物,顯微藻類。 非細胞類: 病毒,亞病毒。
 體積小,面積大;吸收多,轉化快;生長旺,繁殖快;適應強,易變異;分布廣,種類多。
( http: / / baike. / image / b74124f3f30c964b352acc8c" \o "查看圖片" \t "_blank )
原核:細菌、放線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真核:真菌
( http: / / baike. / image / 00a827015a49551b7bec2ca9" \o "查看圖片" \t "_blank ) HYPERLINK "http://baike./image/00a827015a49551b7bec2ca9" \t "_blank"

、藻類、原生動物。非細胞類:病毒和亞病毒。一般地,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教科書中,均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 細菌、病毒、真菌等.
1. 細菌
定義:一類細胞細短,結構簡單,胞壁堅韌,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強的原核生物
分布:溫暖,潮濕和富含有機物的地方。結構:主要是單細胞的原核生物,有球形,桿形,螺旋形。 基本結構:細胞膜 細胞壁 細胞質 核質 特殊結構:莢膜、鞭毛、菌毛、芽胞。
繁殖: 主要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
  (5)菌落: 單個細菌用肉眼是看不見的,當單個或少數細菌在固定培養基上大量繁殖時,便會形成一個肉眼可見的,具有一定形態結構的子細胞菌落.
菌落是菌種鑒定的重要依據.不同種類的細菌菌落的大小,形狀光澤度顏色硬度透明度都不同.
2. 病毒
定義: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于活細胞.
結構:[font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monospace; font-size: 13px; line-height: normal; white-space: pre-wrap; "]蛋白質衣殼以及核酸(核酸為DNA或RNA)[/font]
大小:一般直徑在100nm左右,最大的病毒直徑為200nm的牛痘病毒,最小的病毒直徑為28nm的脊髓灰質炎病毒增殖:病毒的生命活動中一個顯著的特點為寄生性。病毒只能寄生在某種特定的活細胞內才能生活。并利用會宿主細胞內的環境及原料快速復制增值。在非寄生狀態時呈結晶狀,不能進行獨立的代謝活動。以核酸菌為例: 吸附→DNA注入→復制、合成→組裝→釋放
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
微生物千姿百態,有些是腐敗性的,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
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
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也相當奧秘。
 隨著醫學研究進入分子水平,人們對基因、遺傳物質等專業術語也日漸熟悉。人們認識到,是遺傳信息決定了生物體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態以及從事的生命活動等等,而生物體的基因組正是這些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因此闡明生物體基因組攜帶的遺傳信息,將大大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奧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體的變異規律、毒力和致病性,對于傳統微生物學來說是一場革命。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探索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
小欖僑中 黎志豪
我們都知道細菌、真菌在生態系統中擔任分解者的角色。
食品的腐敗主要是由細菌和真菌引起的,這些細菌和真菌可以從食品中獲得有機物,并在食品中生長和繁殖,導致食品的腐爛。那么這些細菌和真菌是從哪里來的呢?
我們不妨親自做個實驗。材料用具需要兩只燒杯、保鮮紙、兩支一樣的飲管、兩碗湯。
首先往兩燒杯里倒入少量且等量的湯,然后用保鮮紙把杯口包住,再用飲管插進去,其中有一個插入后把飲管彎曲,然后把兩只燒杯放在相同的環境中進行觀察。在一個月左右,可以發現直接插飲管的燒杯內的湯已有些變質,可飲管彎曲的燒杯內的湯還沒變質。這說明了食品的腐敗是來自空氣中的細菌或真菌造成的。
因此知道食品腐敗的原因后,食品保存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防腐。防止食品腐敗所依據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內的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它們的生長和繁殖。
殺死食品中的細菌和真菌主要是用巴氏消毒法,而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繁殖的方法常見的有真空包裝、罐藏法、脫水法、滲透法等等。
由此看來,生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更要學好生物,了解生活中的現象。
真菌與甜酒
小欖僑中 曾建輝
我們平??吹绞袌錾箱N售的甜酒,而甜酒又是被廣泛應用,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甜酒是由真菌發酵而成的。
提起真菌,人們往往只想到它們的害處,如引起疾病和使食品變質,其實,很多真菌對人類是有益的,就拿甜酒看:
甜酒是米酒,而它的制作方法簡單,需糯米1500克,涼水一杯,清潔的容器、蒸鍋、筷子及蒸布,還有真菌“酒曲”。制作將 糯米放在容器用水浸一天,往蒸鍋籠上放布,將米倒入鋪平,蓋鍋,煮熟。再用涼 沖淋一次米飯,放到用手摸微熱時,裝入容器。最重要的,是酒曲,它是發酵主要,將它壓成粉,撒在米上,并攪拌,將米壓實,中間挖個凹坑,淋上開水。蓋好蓋,放在溫暖處等2、3天就可以了,這樣,甜酒就大功告成了。
甜酒制作中的酒曲,是制作甜酒的重要用具,甜酒的制作簡單,值得嘗試操作,市場上能買到酒曲。
所以,可見真菌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他與很多東西的制作有很多關系。許多食物都要要到真菌,甜酒的例子就很好地反映了。
科學的發展真使我們的生活方便了不少??!
細菌
小欖僑中 鄧凱薏
細菌主要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質體等部分構成,有的細菌還有莢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結構。細菌可根據形狀分為三類,即三球菌、桿菌和螺形菌。按細菌的生活方式來分,可分為自養菌和異養菌,其中異養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細菌的發現者是荷蘭商人安東列文虎克。
細菌是生物的主要群類之一,屬于細菌域細菌的個體十分小,大多只能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它們。細菌一般是單細胞,細胞結構簡單,缺乏細胞核、線綠體和葉綠體。細菌廣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者與其他生物共生。
細菌的營養方式有自養及異養,其中異養的腐生細菌是生態系中重要的分解者,是碳循環能順利進行。
細菌也分為有益細菌和有害細菌,一些細菌成為病原體,導致了各種疾病如破傷風、傷害、肺炎、霍亂和肺結核。在植物中,細菌導致葉斑病、火疫病。細菌感染方式包括接觸、空氣傳播、食物、水和帶細菌微生物。總的來說,細菌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就是導致人畜生病或作物生病,也可以使儲藏物腐敗變質。但同時,細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乳酸菌可以用來做酸奶,,在沒有氧氣的環境中,一些桿菌和甲烷菌通過發酵把這些物質分解,產生的甲烷可以用于照明、取暖和發電,而廢水也得到了凈化,還有一些細菌在有氧氣的條件下,也能夠利用這些物質生存,將有機物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得到了凈化。
制 甜 酒 的 過 程
小欖僑中 廖嘉俊
昨天,我與媽媽一起制作甜酒。這次做甜酒的經歷讓我受益匪淺。這不僅讓我學會了怎樣做甜酒,而且更讓我體會到了生物世界,體會到了微生物世界的奇妙與像變魔術一樣的作用。
我們按照書上的說明,我們買來了一塊酒曲,一斤糯米,還拿出了一個飯盒,一個蒸鍋。首先,我們拿出了前天已經浸泡了一晚上的糯米,把他們倒在了蒸鍋的籠屜上,蓋好了鍋蓋。然后把它們放在旺火上蒸熟。蒸了大約十分鐘,然后將酒曲與微熱的糯米均勻的攪拌在一起,然后將糯米壓實,中間挖一個凹坑,最后淋一些涼開水。我等了一天半,終于做完了。
為什么酒曲能制酒呢。這是因為在經過強烈蒸煮的白米 ( http: / / baike. / view / 237370.htm" \t "_blank )中,移入曲霉 ( http: / / baike. / view / 187417.htm" \t "_blank )的分生孢子 ( http: / / baike. / view / 766.htm" \t "_blank ),然后保溫,米粒上即茂盛地生長出菌絲 ( http: / / baike. / view / 65671.htm" \t "_blank ),此即酒曲。在曲霉的淀粉酶 ( http: / / baike. / view / 212965.htm" \t "_blank )的強力作用而糖化米的淀粉 ( http: / / baike. / view / 42594.htm" \t "_blank ),因此,自古以來就把它和麥芽 ( http: / / baike. / view / 20415.htm" \t "_blank )同時作為糖的原料,用來制造酒、甜酒 ( http: / / baike. / view / 112644.htm" \t "_blank )和豆醬 ( http: / / baike. / view / 1465848.htm" \t "_blank )等。用麥類代替米者稱麥曲 ( http: / / baike. / view / 1504526.htm" \t "_blank )。
這次做甜酒的經歷讓我明白了許多的科學道理。也讓我明白,科學世界無奇不有,只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就能充分利用科學解決生活上的問題。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3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2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補充材料
1、制作甜酒
原料:
1、糯米1000克。
2、甜酒藥。(“安琪”)
制作:
1、煮糯米飯
要求飯硬而不夾生,態軟太爛會影響米酒質量。
將糯米用冷水浸泡8小時左右,用電飯煲煮,水量以米的表面看不見水,側過一點兒就見水為適量,15分鐘即成。
2、攤涼和松散米飯
要求宜冷不宜燙。太燙會燙死酵母菌,涼至35度左右,加入少量涼開水攪拌,將飯粒松散開。特別注意,不能讓飯粒沾油膩。否則米酒發酸,不能食用。
3、加入酒曲發酵
酒曲碾碎,散入米飯中攪拌均勻,將米飯壓緊,中間挖個小洞,蓋上蓋子或保鮮膜。夏天放在桌上,冬天放在較暖的地方(暖氣上)。約24小時左右,小洞中已淌滿米酒汁,嘗一嘗,如味甜不酸,即可食用,如味淡帶酸,再等3、4小時。因為米酒尚會繼續發酵,酒味越來越濃,甜味越來越淡,將變成酒,所以吃不完,要放在冰箱里,抑制其繼續發酵,則米酒會越來越甜,可存放半個月,慢慢吃,其味無窮。
2、防腐劑
 防腐劑主要作用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以延長食品的保存時間,抑制物質腐敗的藥劑。食品防腐劑能抑制微生物活動,防止食品腐敗變質,從而延長食品的保質期。絕大多數飲料和包裝食品想要長期保存,往往都要添加食品防腐劑。防腐劑是用以保持食品原有品質和營養價值為目的的,它能抑制微生物活動、防止食品腐敗變質從而延長保質期。規定使用的防腐劑有苯甲酸、苯甲酸鈉、山梨酸、山梨酸鉀、丙酸鈣等25種。
3、抗生素的種類
由細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 ( http: / / baike. / image / 91138622e03894b3d7cae2dc" \o "查看圖片" \t "_blank )
或其它活性的一類物質。自1943年以來,青霉素應用于臨床,現抗生素的種類已達幾千種。在臨床上常用的亦有幾百種。其主要是從微生物的培養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河市| 甘泉县| 大埔区| 桃园市| 孟村| 高陵县| 百色市| 黑水县| 德阳市| 遂昌县| 离岛区| 郸城县| 衡水市| 威海市| 阳春市| 个旧市| 吴旗县| 桑日县| 台湾省| 漳州市| 太仓市| 陈巴尔虎旗| 晋中市| 温宿县| 年辖:市辖区| 武强县| 和政县| 济源市| 汤原县| 东乡族自治县| 潼关县| 铜山县| 绵阳市| 阳城县| 五莲县| 和平县| 河南省| 公主岭市| 栾川县| 龙南县| 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