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地理七年級書面作業設計樣例(上學期第 1-2 周)第一章 讓我們走單元名稱 課題 第一節 我們身邊的地理 節次 第 1 課時進地理作業類型 作業內容 設計意圖和題目來源1.地理問題是人類早期研究世界的主要問題。下列不屬于地理問題的是( )意圖:引導學生感受什么是地A.我國新疆種植的瓜果為什么特別甜理,地理學包括哪些內容。B.非洲撒哈拉沙漠為什么常年炎熱干燥C.近代中國人何時站起來了來源:知能D.昔日的海洋如今為什么變成了山峰答案:C2.天文學也是人類研究世界的重要學科。我們每天看到太陽東 意圖:引導學生認識身邊的地升西落,是因為( ) 理,了解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A.太陽繞地球轉 B.地球在自西向東自轉 現象。C.地球繞太陽轉 D.地球地處宇宙的中心答案:B 來源:知能3.下列符號所示的天氣狀況中,適合開田徑運動會的是( )意圖:引導學生感受地理與日A B 常生活息息相關。基礎性 來源:知能作業(必做)C D答案:C4.居住在非洲北部和亞洲西部的阿拉伯人,總是頭戴頭巾,身意圖:引導學生感受地理與風穿寬大的白色長袍,用駱駝出行,他們的風俗習慣與哪個自然土人情之間的影響,感受地理因素有關?( )的有趣。A.炎熱干燥多風沙 B.地形崎嶇路難行C.狩獵探險更方便 D.美觀休閑能保暖來源:知能答案:A5.在世界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傳統民居風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意圖:引導學生了解地理環境A.在多風沙的地區,窗戶會很大對民居的影響。B.在降水豐富的地方,屋頂是平頂C.在寒冷的地區,墻體比較薄來源:知能D.在潮濕炎熱地區,為了通風,墻薄窗大答案:D6.2020 年 3 月 28 日“地球一小時”活動的宣傳口號是“保護意圖:引導學生關注日常生活生物多樣性,為地球發聲”,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與我們的日中的地理知識。常生活密切相關,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將深圳灣紅樹林開發為商業用地來源:知能B.大量捕殺鯨類用于科學研究C.在青藏高原設立自然保護區D.旅游時品嘗當地野味答案:C7.荷蘭素有風車王國之稱,請問荷蘭的風車主要用來完成的任 意圖:引導學生感受地理與生務是( ) 產建設之間的關系,了解荷蘭A.發電 B.抽水 風車的作用。C.研磨灌溉 D.航運答案:B 來源:新編8.臺風是深圳常見的天氣現象,請回答下列關于臺風的問題。(1)臺風形成于 (海洋/陸地),因而形成大量的降雨。(2)根據生活經驗判斷,臺風會帶來的危害有 。(3)查找資料,臺風有哪些預警信號? 。(4)臺風來臨時,你要做哪些準備?。意圖:引導學生關注“地理之(5)寫出你印象最深的一次臺風經歷:謎”,關注身邊的地理,了解。臺風的基本形成和影響。答案:(1)海洋;(2)大風,暴雨;來源:知能(3)臺風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也可畫圖);(4)及時收聽、收看或查閱網上臺風預警信息,了解政府對臺對策,關好門窗,把易被風移動的建筑物固定好等等(有理即可);(5)略。9.低碳,意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時也是一種低成本、低代價的拓展性 生活方式。作業 下面行為中你認為正確在后面括號內填“√”,不正確的填(選做) “×”。(1)每天的淘米水用來洗手擦家具,干凈衛生,自然滋潤。______(2)盡量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水杯。______(3)把馬桶水箱里的浮球調低 2 厘米,一年可以省下 4 立方水。______ 意圖:引導學生了解地理的綜(4)垃圾分類投放并回收。______ 合性、全球性,了解低碳的相(5)關掉不用的電腦程序,減少硬盤工作量,既省電也維護 關知識,引導學生關注環境保你的電腦。______ 護。(6)少開私家車,步行、騎自行車或乘公交車上下班。______ 來源:新編(7)出門購物,多使用免費或者收費的塑料袋。______(8)提高身體健康,多吃動物食品。______(9)減少使用紙制賀卡,用電子郵件代替紙質信函。______(10)水龍頭開到最大,蔬菜盤碗洗得更干凈。______答案:(1)√;(2)×;(3)√;(4)√;(5)√;(6)√;(7)×;(8)×;(9)√;(10)√。第一章 讓我們走單元名稱 課題 第二節 我們怎樣學地理 節次 第 1 課時進地理作業類型 作業內容 設計意圖和題目來源家住光明新區的小涵一家準備駕車前往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游玩,圖為三幅關于深圳市的地圖,據此完成 1~5 題。意圖:引導學生認識不同比例尺的地圖,以及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地圖。1.為了提前了解出行線路,他們應該選擇( ) 來源:知能A.深圳市政區圖 B.深圳市交通圖C.深圳市地形圖 D.中國交通圖答案:B2.他們從光明區出發到大鵬新區,大致方向是( ) 意圖:引導學生判斷地圖中的A.東北 B.西南 方向。C.西北 D.東南答案:D 來源:知能3.圖③中的圖例“ ”表示( ) 意圖:引導學生認識常用的圖A.鐵路 B.國界線 例。基礎性 C.航海線 D.洲界線答案:A 來源:知能作業4.三幅圖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 意圖:引導學生判斷地圖比例(必做) A.圖① B.圖② 尺的大小。C.圖③ D.都一樣答案:A 來源:知能5.三幅圖中,表示的地理信息最詳細的是( ) 意圖:引導學生判斷不同比例A.圖① B.圖② 尺地圖的意義。C.圖③ D.都一樣答案:B 來源:知能6.下面所列的四個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A.圖上 1 厘米代表實地距離 100 千米 意圖:引導學生區分并比較比B.1/50 000 例尺的不同表示方式。C.五十萬分之一D.1:1000 000 來源:知能答案:A7.有一幅殘破的地圖,比例尺看不清楚了,但知地面上甲、乙兩地相距 200 千米,圖上兩地相距為 20 厘米,這幅地圖的比 意圖:引導學生利用圖上距離例尺為( ) 與實地距離計算比例尺。A.1:10000 B.1:1000C.1:100000 D.1:1000000 來源:知能答案:D拓展性 意圖:引導學生在地圖上辨別作業 方向、運用比例尺量算距離。 1.圖 1-1-1 是深圳某地區街道圖,讀圖并回答下列問題。(選做) 來源:知能圖 1-1-1(1)兒童公園位于怡景花園的_______方向,翠園中學位于深圳中學的_________方向,愛國路的走向是___________。(2)從翠竹站走至人民醫院南門的路線是:從翠竹站朝___________方向走,兩地距離是_________(兩地圖上距離為1 厘米),步行大概需要________秒(人正常步行速度約 1.5米/秒)。答案:(1)正西 東北 東北-西南(2)西南 150 米 1002.地圖的種類豐富多樣,應用于不同的場景和目的,圖為部分示例地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意圖:引導學生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來源:知能(1)設計公園內的游覽線路,可以使用的地圖是__________;(2)查詢廣東省的位置和范圍,可以使用的地圖是______;(3)查詢大興安嶺所在的位置,可以使用的地圖是______;(4)氣象局預測天氣,可以使用的地圖是____________。答案:(1)公園地圖(2)中國行政區劃圖(3)中國地形圖(4)遙感地圖第一章 讓我們走單元名稱 課題 第二節 我們怎樣學地理 節次 第 2 課時進地理作業類型 作業內容 設計意圖和題目來源基礎性 圖 1-1-2 是某中學學生繪制的校園地圖,據此完成 1~3 意圖:引導學生在地圖上辨別作業 題。 方向。(必做)來源:知能圖 1-1-21.校門的朝向是( )A.東北 B.西南C.西北 D.東南答案:B2.體育館位于學校的( ) 意圖:引導學生在地圖上辨別A.東北部 B.西南部 方向。C.西北部 D.東南部答案:D 來源:知能3.將圖中的比例尺改寫成文字是( )A.圖上 1 厘米代表實地距離 1 米 意圖: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B.圖上 1 厘米代表實地距離 10 米 表示比例尺。C.圖上 1 厘米代表實地距離 0.1 千米D.圖上 1 厘米代表實地距離 1 千米 來源:知能答案:B以下是四位同學根據出行需要選擇地圖的情況:①2021 年日本夏季奧運會將舉行,暢暢想了解參賽國家的地理位置,選用了“世界政區地圖”;②夢夢想知道日本東京銀座在什么位置,選用了“東京市城市地圖”;③小葵打算去深意圖:引導學生根據需要選擇圳世界之窗游玩,選用了“中國地形圖”④小李想利用假期游覽東部華僑城,選用了“東部華僑城導游圖”。據此完成 4~ 常用地圖。5 題。4.四位同學中,選用的地圖不恰當的是( ) 來源:自編A.暢暢 B.夢夢C.小葵 D.小李答案:C5.如果圖幅大小相等,上述四位同學所選地圖比例尺最小的是意圖:引導學生比較比例尺的( )大小。A.世界政區地圖 B.東京市城市地圖C.中國地形圖 D.東部華僑城導游圖來源:自編答案:A2020 年 6 月 23 日,我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后一顆組網衛星在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7 月31 日上午,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并且具備短報文通訊能力。據此完成 6~7 題。6.北斗系統在車載導航儀電子地圖中廣泛應用,與傳統紙質交 意圖:引導學生了解電子地圖通地圖相比,車載導航儀電子地圖的優點是( ) 的特點。①可隨意改變比例尺大小②可隨意調整圖幅大小 來源:自編③能實時查看所在位置和行駛路線④快速選擇最佳出行線路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7.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用于( )①人口普查 ②汽車導航 ③通訊 意圖:引導學生了解遙感地圖④海產品加工 ⑤搜索營救 的特點A.①②③ B.①③⑤C.②③⑤ D.③④⑤ 來源:自編答案:C8.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在地圖上辨別方向有三種方法,一是根據經緯線判斷方意圖:引導學生在地圖上辨別拓展性 向,二是根據 判斷方向,三是根據 判斷方向。在方向、運用比例尺量算距離。作業 本圖中應根據 判斷方向,箭頭所指方向為 方。(選做) (2)深大北門位于世界之窗的 方向。從深大北門到世來源:知能界之窗的方向是先向 ,再向 。它們的圖上距離約為 5 厘米,實地距離為 3.5 千米,則該圖的比例尺為 。(3)學生考察大沙河,它的流向大致是自 向 方向流。在圖中可見有 座橋跨越大沙河。大沙河的長度約為14 千米,在比例尺為 1:700000 的地圖上,長度為 厘米。答案:(1)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默認方向) 指向標 指向標 北(2)東北 正東 東南 1:70000(3)北 南 4 29.下圖是某城市街道簡圖。讀圖并回答問題。(1)圖中①②③處分別是小明、小暢和小悅的家,根據地圖提示的信息,小悅家在小明家的 方向,小暢家在小悅家 意圖:引導學生在地圖上辨別的 方向。 方向、運用比例尺量算距離。(2)圖中鐵路的走向大致是 走向,火車站在賓館的方向。來源:自編(3)三位同學相約在湖泊西南面的運動場附近匯合,這個運動場指的是 (填 a 或 b)。(4)A、B 之間的圖上距離約為 2 厘米,如果三位同學保持25 米/分鐘的劃船速度從 A 處直線劃到 B 處,大約需要 分鐘。答案:(1)東南 東北(2)南北 東北(3)a(4)40單元名稱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課題 第一節 認識地球 節次 第 1 課時作業類型 作業內容 設計意圖和題目來源1.人們認識地球形狀過程的排序正確的是( )①衛星照片 ②根據太陽月亮的形狀推測地球是個球體 意圖:引導學生明確人類認識③麥哲倫環球航行 ④天圓地方 地球形狀的過程。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來源:新編答案:C意圖:引導學生運用課堂所學2.下列事例不能作為地球是球形證據的是( )基礎性 判斷哪些證據能證明地球是球 A.麥哲倫環球航行 B.地球衛星照片作業 形,哪些不能證明。 C.月食現象 D.日月星辰東升西落(必做) 答案:D來源:新編意圖: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地理事物,“風云四號”是我3.如圖為手機微信的啟動畫面。圖中這顆“藍色彈珠”采用的 國自主研制的地球靜止軌道氣是風云四號拍攝的 2017 年 6 月 7 日 13 時的東半球云圖。這顆 象衛星,一方面展示從太空看“藍色彈珠”實際上是一個( ) 到的地球,另一方面也宣傳我國航空航天技術的成就。來源:新編A.圓柱體 B.不規則的球體C.圓錐體 D.圓球答案:B4.有關地球的正確敘述是( )A.半球形的天穹與水相連,地有四方且浮在水面上 意圖:通過練習,引導學生明B.很規則的正圓球體 確地球的形狀。C.一個赤道部位稍扁、兩極略鼓的不規則球體D.一個兩極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來源:知能答案:D5.假如做一件“無縫天衣”,可以將整個地球表面覆蓋住,那 意圖:引導學生學會轉換專業么所需布料大約是( ) 名詞與生活用語,明確覆蓋地A.4 萬平方千米 B.6371 平方千米 球表面即是表面積。C.5.1 億平方千米 D.960 萬平方千米答案:C 來源:新編6.認識地球的大小意圖:引導學生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來源:教材原圖答案:6371 4 萬 5.1 億1.1519~1522 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從西班牙出發首次完成環球航行。讀麥哲倫環球航行線路圖,完成下面小題。意圖:引導學生學會從給出的題干和地圖中找到所需的地理拓展性 信息,并鍛煉學生在地圖上判作業 (1)麥哲倫環球航行的出發地西班牙里斯本位于_______洲,斷方向的能力。(選做) 環球航行的方向大致是一路向_________。(2)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先后經過了_______洋、_______洋和 來源:新編_______洋。(3)麥哲倫環球航行的地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歐 西(2)大西 太平 印度(3)首次證實地球是一個球體初中地理七年級書面作業設計樣例(上學期第1-2周)單元名稱 第一章 讓我們走進地理 課題 第一節 我們身邊的地理 節次 第1課時作業類型 作業內容 設計意圖和題目來源基礎性 作業 (必做) 1.地理問題是人類早期研究世界的主要問題。下列不屬于地理問題的是( ) A.我國新疆種植的瓜果為什么特別甜 B.非洲撒哈拉沙漠為什么常年炎熱干燥 C.近代中國人何時站起來了 D.昔日的海洋如今為什么變成了山峰 答案:C 意圖:引導學生感受什么是地理,地理學包括哪些內容。 來源:知能2.天文學也是人類研究世界的重要學科。我們每天看到太陽東升西落,是因為( ) A.太陽繞地球轉 B.地球在自西向東自轉 C.地球繞太陽轉 D.地球地處宇宙的中心 答案:B 意圖:引導學生認識身邊的地理,了解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 來源:知能3.下列符號所示的天氣狀況中,適合開田徑運動會的是( ) ABCD答案:C 意圖:引導學生感受地理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來源:知能4.居住在非洲北部和亞洲西部的阿拉伯人,總是頭戴頭巾,身穿寬大的白色長袍,用駱駝出行,他們的風俗習慣與哪個自然因素有關?( ) A.炎熱干燥多風沙 B.地形崎嶇路難行 C.狩獵探險更方便 D.美觀休閑能保暖 答案:A 意圖:引導學生感受地理與風土人情之間的影響,感受地理的有趣。 來源:知能5.在世界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傳統民居風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多風沙的地區,窗戶會很大 B.在降水豐富的地方,屋頂是平頂 C.在寒冷的地區,墻體比較薄 D.在潮濕炎熱地區,為了通風,墻薄窗大 答案:D 意圖:引導學生了解地理環境對民居的影響。 來源:知能6.2020年3月28日“地球一小時”活動的宣傳口號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為地球發聲”,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將深圳灣紅樹林開發為商業用地 B.大量捕殺鯨類用于科學研究 C.在青藏高原設立自然保護區 D.旅游時品嘗當地野味 答案:C 意圖:引導學生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識。 來源:知能7.荷蘭素有風車王國之稱,請問荷蘭的風車主要用來完成的任務是( ) A.發電 B.抽水 C.研磨灌溉 D.航運 答案:B 意圖:引導學生感受地理與生產建設之間的關系,了解荷蘭風車的作用。 來源:新編拓展性 作業 (選做) 8.臺風是深圳常見的天氣現象,請回答下列關于臺風的問題。 (1)臺風形成于 (海洋/陸地),因而形成大量的降雨。 (2)根據生活經驗判斷,臺風會帶來的危害有 。 (3)查找資料,臺風有哪些預警信號? 。 (4)臺風來臨時,你要做哪些準備? 。 (5)寫出你印象最深的一次臺風經歷: 。 答案:(1)海洋; (2)大風,暴雨; (3)臺風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也可畫圖); (4)及時收聽、收看或查閱網上臺風預警信息,了解政府對臺對策, 關好門窗,把易被風移動的建筑物固定好等等(有理即可); (5)略。 意圖:引導學生關注“地理之謎”,關注身邊的地理,了解臺風的基本形成和影響。 來源:知能9.低碳,意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時也是一種低成本、低代價的生活方式。 下面行為中你認為正確在后面括號內填“√”,不正確的填“×”。 (1)每天的淘米水用來洗手擦家具,干凈衛生,自然滋潤。______ (2)盡量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水杯。______ (3)把馬桶水箱里的浮球調低2厘米,一年可以省下4立方水。______ (4)垃圾分類投放并回收。______ (5)關掉不用的電腦程序,減少硬盤工作量,既省電也維護你的電腦。______ (6)少開私家車,步行、騎自行車或乘公交車上下班。______ (7)出門購物,多使用免費或者收費的塑料袋。______ (8)提高身體健康,多吃動物食品。______ (9)減少使用紙制賀卡,用電子郵件代替紙質信函。______ (10)水龍頭開到最大,蔬菜盤碗洗得更干凈。______ 答案:(1)√;(2)×;(3)√;(4)√;(5)√;(6)√;(7)×;(8)×;(9)√;(10)√。 意圖:引導學生了解地理的綜合性、全球性,了解低碳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關注環境保護。 來源:新編單元名稱 第一章 讓我們走進地理 課題 第二節 我們怎樣學地理 節次 第1課時作業類型 作業內容 設計意圖和題目來源基礎性 作業 (必做) 家住光明新區的小涵一家準備駕車前往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游玩,圖為三幅關于深圳市的地圖,據此完成1~5題。 1.為了提前了解出行線路,他們應該選擇( ) A.深圳市政區圖 B.深圳市交通圖 C.深圳市地形圖 D.中國交通圖 答案:B 意圖:引導學生認識不同比例尺的地圖,以及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地圖。 來源:知能2.他們從光明區出發到大鵬新區,大致方向是( ) A.東北 B.西南 C.西北 D.東南 答案:D 意圖:引導學生判斷地圖中的方向。 來源:知能3.圖③中的圖例“ ”表示( ) A.鐵路 B.國界線 C.航海線 D.洲界線 答案:A 意圖:引導學生認識常用的圖例。 來源:知能4.三幅圖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 A.圖① B.圖② C.圖③ D.都一樣 答案:A 意圖:引導學生判斷地圖比例尺的大小。 來源:知能5.三幅圖中,表示的地理信息最詳細的是( ) A.圖① B.圖② C.圖③ D.都一樣 答案:B 意圖:引導學生判斷不同比例尺地圖的意義。 來源:知能6.下面所列的四個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 A.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00千米 B.1/50 000 C.五十萬分之一 D.1:1000 000 答案:A 意圖:引導學生區分并比較比例尺的不同表示方式。 來源:知能7.有一幅殘破的地圖,比例尺看不清楚了,但知地面上甲、乙兩地相距200千米,圖上兩地相距為20厘米,這幅地圖的比例尺為( ) A.1:10000 B.1:1000 C.1:100000 D.1:1000000 答案:D 意圖:引導學生利用圖上距離與實地距離計算比例尺。 來源:知能拓展性 作業 (選做) 1.圖1-1-1是深圳某地區街道圖,讀圖并回答下列問題。 圖1-1-1 (1)兒童公園位于怡景花園的_______方向,翠園中學位于深圳中學的_________方向,愛國路的走向是___________。 (2)從翠竹站走至人民醫院南門的路線是:從翠竹站朝___________方向走,兩地距離是_________(兩地圖上距離為1厘米),步行大概需要________秒(人正常步行速度約1.5米/秒)。 答案: (1)正西 東北 東北-西南 (2)西南 150米 100 意圖:引導學生在地圖上辨別方向、運用比例尺量算距離。 來源:知能2.地圖的種類豐富多樣,應用于不同的場景和目的,圖為部分示例地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設計公園內的游覽線路,可以使用的地圖是__________; (2)查詢廣東省的位置和范圍,可以使用的地圖是______; (3)查詢大興安嶺所在的位置,可以使用的地圖是______; (4)氣象局預測天氣,可以使用的地圖是____________。 答案: (1)公園地圖 (2)中國行政區劃圖 (3)中國地形圖 (4)遙感地圖 意圖:引導學生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 來源:知能單元名稱 第一章 讓我們走進地理 課題 第二節 我們怎樣學地理 節次 第2課時作業類型 作業內容 設計意圖和題目來源基礎性 作業 (必做) 圖1-1-2是某中學學生繪制的校園地圖,據此完成1~3題。 圖1-1-2 1.校門的朝向是( ) A.東北 B.西南 C.西北 D.東南 答案:B 意圖:引導學生在地圖上辨別方向。 來源:知能2.體育館位于學校的( ) A.東北部 B.西南部 C.西北部 D.東南部 答案:D 意圖:引導學生在地圖上辨別方向。 來源:知能3.將圖中的比例尺改寫成文字是( ) A.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米 B.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0米 C.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0.1千米 D.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千米 答案:B 意圖: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比例尺。 來源:知能以下是四位同學根據出行需要選擇地圖的情況:①2021年日本夏季奧運會將舉行,暢暢想了解參賽國家的地理位置,選用了“世界政區地圖”;②夢夢想知道日本東京銀座在什么位置,選用了“東京市城市地圖”;③小葵打算去深圳世界之窗游玩,選用了“中國地形圖”④小李想利用假期游覽東部華僑城,選用了“東部華僑城導游圖”。據此完成4~5題。 4.四位同學中,選用的地圖不恰當的是( ) A.暢暢 B.夢夢 C.小葵 D.小李 答案:C 意圖:引導學生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 來源:自編5.如果圖幅大小相等,上述四位同學所選地圖比例尺最小的是( ) A.世界政區地圖 B.東京市城市地圖 C.中國地形圖 D.東部華僑城導游圖 答案:A 意圖:引導學生比較比例尺的大小。 來源:自編2020年6月23日,我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后一顆組網衛星在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7月31日上午,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并且具備短報文通訊能力。據此完成6~7題。 6.北斗系統在車載導航儀電子地圖中廣泛應用,與傳統紙質交通地圖相比,車載導航儀電子地圖的優點是( ) ①可隨意改變比例尺大小 ②可隨意調整圖幅大小 ③能實時查看所在位置和行駛路線 ④快速選擇最佳出行線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意圖:引導學生了解電子地圖的特點。 來源:自編7.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用于( ) ①人口普查 ②汽車導航 ③通訊 ④海產品加工 ⑤搜索營救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C 意圖:引導學生了解遙感地圖的特點 來源:自編拓展性 作業 (選做) 8.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地圖上辨別方向有三種方法,一是根據經緯線判斷方向,二是根據 判斷方向,三是根據 判斷方向。在本圖中應根據 判斷方向,箭頭所指方向為 方。 (2)深大北門位于世界之窗的 方向。從深大北門到世界之窗的方向是先向 ,再向 。它們的圖上距離約為5厘米,實地距離為3.5千米,則該圖的比例尺為 。 (3)學生考察大沙河,它的流向大致是自 向 方向流。在圖中可見有 座橋跨越大沙河。大沙河的長度約為14千米,在比例尺為1:700000的地圖上,長度為 厘米。 答案: (1)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默認方向) 指向標 指向標 北 (2)東北 正東 東南 1:70000 (3)北 南 4 2 意圖:引導學生在地圖上辨別方向、運用比例尺量算距離。 來源:知能9.下圖是某城市街道簡圖。讀圖并回答問題。 (1)圖中①②③處分別是小明、小暢和小悅的家,根據地圖提示的信息,小悅家在小明家的 方向,小暢家在小悅家的 方向。 (2)圖中鐵路的走向大致是 走向,火車站在賓館的 方向。 (3)三位同學相約在湖泊西南面的運動場附近匯合,這個運動場指的是 (填a或b)。 (4)A、B之間的圖上距離約為2厘米,如果三位同學保持25米/分鐘的劃船速度從A處直線劃到B處,大約需要 分鐘。 答案: (1)東南 東北 (2)南北 東北 (3)a (4)40 意圖:引導學生在地圖上辨別方向、運用比例尺量算距離。 來源:自編單元名稱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課題 第一節 認識地球 節次 第1課時作業類型 作業內容 設計意圖和題目來源基礎性 作業 (必做) 1.人們認識地球形狀過程的排序正確的是( ) ①衛星照片 ②根據太陽月亮的形狀推測地球是個球體 ③麥哲倫環球航行 ④天圓地方 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答案:C 意圖:引導學生明確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來源:新編2.下列事例不能作為地球是球形證據的是( ) A.麥哲倫環球航行 B.地球衛星照片 C.月食現象 D.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答案:D 意圖:引導學生運用課堂所學判斷哪些證據能證明地球是球形,哪些不能證明。 來源:新編3.如圖為手機微信的啟動畫面。圖中這顆“藍色彈珠”采用的是風云四號拍攝的2017年6月7日13時的東半球云圖。這顆“藍色彈珠”實際上是一個( ) A.圓柱體 B.不規則的球體 C.圓錐體 D.圓球 答案:B 意圖: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地理事物,“風云四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一方面展示從太空看到的地球,另一方面也宣傳我國航空航天技術的成就。 來源:新編4.有關地球的正確敘述是( ) A.半球形的天穹與水相連,地有四方且浮在水面上 B.很規則的正圓球體 C.一個赤道部位稍扁、兩極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D.一個兩極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答案:D 意圖:通過練習,引導學生明確地球的形狀。 來源:知能5.假如做一件“無縫天衣”,可以將整個地球表面覆蓋住,那么所需布料大約是( ) A.4萬平方千米 B.6371平方千米 C.5.1億平方千米 D.960萬平方千米 答案:C 意圖:引導學生學會轉換專業名詞與生活用語,明確覆蓋地球表面即是表面積。 來源:新編6.認識地球的大小 答案:6371 4萬 5.1億 意圖:引導學生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來源:教材原圖拓展性 作業 (選做) 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從西班牙出發首次完成環球航行。讀麥哲倫環球航行線路圖,完成下面小題。 (1)麥哲倫環球航行的出發地西班牙里斯本位于_______洲,環球航行的方向大致是一路向_________。 (2)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先后經過了_______洋、_______洋和_______洋。 (3)麥哲倫環球航行的地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歐 西 (2)大西 太平 印度 (3)首次證實地球是一個球體 意圖:引導學生學會從給出的題干和地圖中找到所需的地理信息,并鍛煉學生在地圖上判斷方向的能力。 來源:新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初中地理七年級書面作業設計樣例(第1-2周).docx 初中地理七年級書面作業設計樣例(第1-2周).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