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學段地理學科七年級書面作業設計樣例(上學期第3-4周)單元名稱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課題 第一節 認識地球 節次 第二課時作業類型 作業內容 設計意圖和題目來源基礎性 作業 (必做) 1.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我國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航天員從太空中瞭望地球,可以觀察到( ) A.地球是個蔚藍色的球體 B.地球表面有無數條經線和緯線 C.地球上高大的建筑和公路上飛馳的車輛 D.地球的地軸和南北兩極 答案:A 意圖:引導學生了解從太空中觀測到的地球的真實面貌。 來源:新編2. 首次證明地球是球體的是( ) A.我國古代“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 B.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C.麥哲倫環球航行 D.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 答案:C 意圖:引導學生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來源:新編3.在海邊用特殊望遠鏡觀察遠處駛來的輪船,會出現下圖中①至③所示的現象。這種現象反映的地理事實是( ) A.海面凹凸不平 B.地球是個球體 C.地球繞太陽公轉 D.海平面上升 答案:B 意圖: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證明地球的形狀。 來源:新編4.能正確反映出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過程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③① 答案:D 意圖:引導學生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來源:新編5.通過地球儀,我們可以看到( ) A.地球形狀是圓形 B.地球的真實大小 C.地球表面的陸地面積小于海洋面積 D.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漫長過程 答案:C 意圖:引導學生了解地球儀的作用。 來源:新編6.下列關于地軸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是地球的自轉軸 B.是地球自轉的旋轉中心 C.地軸在地球上是真實存在的 D.地球儀上才有地軸 答案:C 意圖:引導學生了解地球儀的基本構造以及地軸的特點。 來源:新編拓展性 作業 (選做) 1. 請在下圖中繪出并標注赤道、北極和南極、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北極圈和南極圈。 答案:略 意圖:通過描繪地球儀上的多個要素,了解地球儀的基本構造以及幾條重要緯線的特點。 來源:新編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逐漸準確。通過精確測量發現,地球并非正圓形球體。不過地球極半徑與赤道半徑相差很少,如果把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樣大小的時候,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 材料二:地球的極半徑和赤道半徑示意圖 (1)請根據材料一提出兩個問題(提問題,并作答)。 問題1: 。 答案: 。 問題2: 。 答案: 。 (2)你能根據材料二,較為準確地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狀嗎 (3)請列舉一個現實生活中能說明地球形狀的例子。 答案: (1)問題1:地球儀是個正圓球體嗎 答案:是的。但地球儀體現不出地球的真實形狀。 問題2:地球儀與地球真實的面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答案:地球儀上有地軸和經緯線,但是真實的地球上不存在。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2)地球是一個赤道略鼓、兩極稍扁的不規則球體。 (3)麥哲倫環球航行(或月食現象或登高望遠或在天氣晴朗的白天,人們在海濱遙望遠方駛來的航船,總是先看到船桅,后看到船身。) 意圖:引導學生用相關數據描述地球的形狀與大小。 來源:新編單元名稱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課題 第一節 認識地球 節次 第三課時作業類型 作業內容 設計意圖和題目來源基礎性 作業 (必做) 讀圖,完成1 ~ 4題。 1.緯度數值的變化規律是( ) A.從南向北增大 B.從南向北減小 C.從赤道向兩極增大 D.從赤道向兩極減小 答案:C。 意圖:引導學生了解緯度變化規律 來源:知能2. 長度約為4萬千米的緯線是( ) A. 10°N B.23.59 N C.90°S D.0° 答案:D。 意圖:引導學生知道赤道周長 來源:知能3.圖中加粗緯線的緯度是( ) A.60° S B.60° N C.60° E D.60° W 答案:B。 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讀圖能掌握緯度的概念 來源:知能4.圖中加粗的緯線( ) A.是高、中緯度的分界線 B.是高、低緯度的分界線 C.是低、中緯度的分界線 D.不是高、中、低緯度的分界線 答案:A。 意圖:引導學生讀圖判斷低、中、高緯度的區別 來源:知能讀圖,完成5~ 7題。 5.下列關于經線長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長度均不相等 B.長度均相等 C.0°經線最長 D.0°經線最短 答案:B。 意圖:引導學生讀圖了解經線的特點 來源:知能6.圖中丁點的經度是( ) A.30°S B.30° N C. 30°E D. 30° W 答案:C。 意圖:引導學生讀圖掌握經度的變化特點 來源:知能7.圖中四點中,位于東半球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答案:C。 意圖:引導學生讀圖判斷東西半球,了解東西半球劃分的原理 來源:知能拓展性 作業 (選做) 1.讀下面兩幅圖,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判斷,左圖所示為 半球視角,②點為 點。 (2)左圖顯示有 條緯線(不包括極點), 條經線。 (3)所處緯線最長是 點,位于北半球的是 點,位于南半球的是 點。 (4)緯度最高是 點,緯度數值均為60°的是 點和 點。 (5)右圖中的“20°”是 (東經/西經/南緯/北緯) 度。 (6)東側是東半球,西側是西半球的點是 點。 (7)經緯度相同的兩個點是 點和 點。 答案:(1)北 北極 (2)3 8 (3)③ ①②⑤⑥ ④ (4)② ④ ⑥ (5)西經 20 (6)④ (7)① ⑤ 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讀圖了解經緯線、經緯度的特點 來源:知能2.請試著用乒乓球、鐵絲、膠布和彩筆做一個簡易地球儀,并在該簡易地球儀上簡單畫出經緯線。 答案:略。 意圖: 來源:單元名稱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課題 第一節 認識地球 節次 第四課時 經緯網的應用作業類型 作業內容 設計意圖和題目來源基礎性 作業 (必做) 1. 圖中A地在B地的( )方向 A.東南 B.西南 C.東北 D.西北 答案:D 意圖:通過閱讀經緯網圖,能夠在經緯網圖上確定不同地點的方位。 來源:新編2. 圖中C地的經緯度是( ) A.(30°N,60°E) B.(60°N,30°E) C.(30°N,60°W) D.(60°N,30°W) 答案:B 意圖:引導學生讀出經緯網圖上某點的坐標,學會判讀。 來源:新編3. 圖中A地屬于( ) A.東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南半球 C.東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 答案:C 意圖:引導學生在經緯網圖上明確半球分界線及范圍。 來源:新編4.深圳的經緯度約為22.5°N,114°E,在圖中的( ) A.甲區域 B. 乙區域 C. 丙區域 D. 丁區域 意圖:引導學生能從某點的經緯度判斷它在經緯網中的位置。 來源:知能5. 倫敦的經緯度約為51°N,0°,在圖中的( ) A.甲區域 B. 乙區域 C. 丙區域 D. 丁區域 意圖:引導學生能從某點的經緯度判斷它在經緯網中的位置。 來源:新編6.甲、乙、丙、丁四區域中,位于西半球且南半球的是( ) A.甲區域 B. 乙區域 C. 丙區域 D. 丁區域 意圖:引導學生判斷經緯網中不同區域的半球位置。 來源:新編拓展性 作業 (選做) 1. 讀經緯網地圖(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寫出圖中A、C兩地的經緯度位置:A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 (2)在圖中A、B、C三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 。 (3)請在圖中標注D、E兩點: D(20 N,60 E) E(20 S,40 W)。 (4)A地位于D地的__________方向。E地位于B地的__________方向。 答案:(1) (60 N,60 W) (40 S,40 E) (2)A (3)圖略 (4)西北 西南 意圖:引導學生以經緯網圖為材料,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經度和緯度的判斷、東西半球的判斷、方向的判斷。 來源:新編2. 下圖是“以北極為中心的局部經緯網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甲地的經度______,乙地的緯度______。 (2)丙地位于乙地的______方向。 (3)地球自轉一周,甲、丙、丁三地中經過距離最長的是______地。 (4)甲、乙、丙三地中,可能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是______。 (5)乙地位于______半球(東/西)。 答案:(1)170°E 60°N (2)西北 (3)甲 (4)丙 (5)西 意圖:引導學生通過北極為中心的局部經緯網示意圖為材料,明確經緯網的定位、方向和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等知識,并運用所學解決問題。 來源:新編初中學段地理學科七年級書面作業設計樣例(上學期第 3-4 周)單元名 第二章 節課題 第一節 認識地球 第二課時稱 地球的面貌 次作業類作業內容 設計意圖和題目來源型1.2021年 6月 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我國 3 名航天員送入太空。航天員從太空中瞭望地球,可以觀察到意圖:引導學生了解從( )太空中觀測到的地球的A.地球是個蔚藍色的球體真實面貌。B.地球表面有無數條經線和緯線C.地球上高大的建筑和公路上飛馳的車輛來源:新編D.地球的地軸和南北兩極答案:A2. 首次證明地球是球體的是( )意圖:引導學生了解人A.我國古代“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B.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程。C.麥哲倫環球航行D.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來源:新編答案:C3.在海邊用特殊望遠鏡觀察遠處駛來的輪船,會出現下圖中①至③基礎性所示的現象。這種現象反映的地理事實是( )作業(必做) 意圖: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證明地球的形狀。A.海面凹凸不平來源:新編B.地球是個球體C.地球繞太陽公轉D.海平面上升答案:B4.能正確反映出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過程的是( )意圖:引導學生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來源:新編A.①②③ B.①③②C.③①② D.②③①答案:D5.通過地球儀,我們可以看到( )A.地球形狀是圓形 意圖:引導學生了解地B.地球的真實大小 球儀的作用。C.地球表面的陸地面積小于海洋面積D.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漫長過程 來源:新編答案:C6.下列關于地軸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意圖:引導學生了解地A.是地球的自轉軸球儀的基本構造以及地B.是地球自轉的旋轉中心軸的特點。C.地軸在地球上是真實存在的D.地球儀上才有地軸來源:新編答案:C1. 請在下圖中繪出并標注赤道、北極和南極、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北極圈和南極圈。意圖:通過描繪地球儀上的多個要素,了解地球儀的基本構造以及幾條重要緯線的特點。拓展性來源:新編作業(選做)答案:略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逐漸準 意圖:引導學生用相關確。通過精確測量發現,地球并非正圓形球體。不過地球極半徑與 數據描述地球的形狀與大小。赤道半徑相差很少,如果把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樣大小的時候,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來源:新編材料二:地球的極半徑和赤道半徑示意圖(1)請根據材料一提出兩個問題(提問題,并作答)。問題 1: 。答案: 。問題 2: 。答案: 。(2)你能根據材料二,較為準確地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狀嗎 (3)請列舉一個現實生活中能說明地球形狀的例子。答案:(1)問題 1:地球儀是個正圓球體嗎 答案:是的。但地球儀體現不出地球的真實形狀。問題 2:地球儀與地球真實的面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答案:地球儀上有地軸和經緯線,但是真實的地球上不存在。(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2)地球是一個赤道略鼓、兩極稍扁的不規則球體。(3)麥哲倫環球航行(或月食現象或登高望遠或在天氣晴朗的白天,人們在海濱遙望遠方駛來的航船,總是先看到船桅,后看到船身。)第二章 地球的單元名稱 課題 第一節 認識地球 節次 第三課時面貌作業類型 作業內容 設計意圖和題目來源基礎性 讀圖,完成 1 ~ 4 題。 意圖:引導學生了解緯度變作業 化規律1.緯度數值的變化規律是( )(必做)A.從南向北增大 來源:知能B.從南向北減小C.從赤道向兩極增大D.從赤道向兩極減小答案:C。2. 長度約為 4 萬千米的緯線是( )意圖:引導學生知道赤道周A. 10°N B.23.59 N長C.90°S D.0°答案: 。 來源:知能 D3.圖中加粗緯線的緯度是( )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讀圖能A.60° S B.60° N掌握緯度的概念C.60° E D.60° W答案:B。 來源:知能4.圖中加粗的緯線( )A.是高、中緯度的分界線意圖:引導學生讀圖判斷B.是高、低緯度的分界線 低、中、高緯度的區別C.是低、中緯度的分界線來源:知能D.不是高、中、低緯度的分界線答案:A。讀圖,完成 5~ 7 題。5.下列關于經線長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A.長度均不相等意圖:引導學生讀圖了解經B.長度均相等線的特點C.0°經線最長°經線最短 來源:知能 D.0答案:B。6.圖中丁點的經度是( ) 意圖:引導學生讀圖掌握經度的變化特點A.30°S B.30° NC. 30°E D. 30° W 來源:知能答案:C。7.圖中四點中,位于東半球的是( ) 意圖:引導學生讀圖判斷東A.甲、乙 B.乙、丙 西半球,了解東西半球劃分的原理C.丙、丁 D.甲、丁答案:C。 來源:知能1.讀下面兩幅圖,回答下列問題。N③ 60° ⑥30° ⑤30°60° 0° 20° 0°0°① ②30°④60°S(1)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判斷,左圖所示為 半球視角,②點為 點。(2)左圖顯示有 條緯線(不包括極點), 條經線。 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讀圖了拓展性作業 (3)所處緯線最長是 點,位于北半球的是解經緯線、經緯度的特點點,位于南半球的是 點。(選做)來源:知能(4)緯度最高是 點,緯度數值均為 60°的是點和 點。(5)右圖中的“20°”是 (東經/西經/南緯/北緯)度。(6)東側是東半球,西側是西半球的點是 點。(7)經緯度相同的兩個點是 點和 點。答案:(1)北 北極(2)3 8(3)③ ①②⑤⑥ ④(4)② ④ ⑥(5)西經 20(6)④(7)① ⑤2.請試著用乒乓球、鐵絲、膠布和彩筆做一個簡易地球儀, 意圖:并在該簡易地球儀上簡單畫出經緯線。答案:略。 來源:第二章 地球的 第四課時 經緯網的單元名稱 課題 第一節 認識地球 節次面貌 應用作業類型 作業內容 設計意圖和題目來源意圖:通過閱讀經緯網圖,能夠在經緯網圖上確定不同地點的方位。1. 圖中 A地在 B地的( )方向 來源:新編A.東南 B.西南 C.東北 D.西北答案:D意圖:引導學生讀出經緯網2. 圖中 C地的經緯度是( )圖上某點的坐標,學會判A.(30°N,60°E) B.(60°N,30°E)讀。C.(30°N,60°W) D.(60°N,30°W)答案:B來源:新編基礎性 3. 圖中 A地屬于( ) 意圖:引導學生在經緯網圖作業 A.東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南半球 上明確半球分界線及范圍。(必做) C.東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答案:C 來源:新編意圖:引導學生能從某點的經緯度判斷它在經緯網中的位置。來源:知能4.深圳的經緯度約為 22.5°N,114°E,在圖中的( )A.甲區域 B. 乙區域 C. 丙區域 D. 丁區域意圖:引導學生能從某點的5. 倫敦的經緯度約為 51°N,0°,在圖中的( ) 經緯度判斷它在經緯網中的A.甲區域 B. 乙區域 C. 丙區域 D. 丁區域 位置。來源:新編意圖:引導學生判斷經緯網6.甲、乙、丙、丁四區域中,位于西半球且南半球的是中不同區域的半球位置。( )A.甲區域 B. 乙區域 C. 丙區域 D. 丁區域來源:新編1. 讀經緯網地圖(下圖),回答下列問題。意圖:引導學生以經緯網圖為材料,運用所學知識進行(1) 寫出圖中 A、C兩地的經緯度位置:經度和緯度的判斷、東西半A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球的判斷、方向的判斷。(2)在圖中 A、B、C三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 。(3)請在圖中標注 D、E兩點:來源:新編D(20 N,60 E) E(20 S,40 W)。(4)A 地位于 D 地的__________方向。E地位于 B地的__________方向。答案:(1) (60 N,60 W) (40 S,40 E)(2)A拓展性 (3)圖略作業 (4)西北 西南(選做) 2. 下圖是“以北極為中心的局部經緯網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意圖:引導學生通過北極為中心的局部經緯網示意圖為材料,明確經緯網的定位、方向和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1)請寫出甲地的經度______,乙地的緯度______。 等知識,并運用所學解決問(2)丙地位于乙地的______方向。 題。(3)地球自轉一周,甲、丙、丁三地中經過距離最長的是______地。 來源:新編(4)甲、乙、丙三地中,可能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是______。(5)乙地位于______半球(東/西)。答案:(1)170°E 60°N(2)西北(3)甲(4)丙(5)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初中地理七年級作業設計樣例(第3-4周).docx 初中地理七年級作業設計樣例(第3-4周).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