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認識地球》第四課時教學設計(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教學目標 1.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能用簡單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轉和公轉。 2.認識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特點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了解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特點教學難點 用地理現象說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初步接觸地理學科,對新學科會有較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課堂上要多以新穎、貼近生活的地理現象切入,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體驗到生活處處有地理。同時課堂上要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探究。教學內容分析 課標要求: 本節課在2011年版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中對應的內容要求是“用簡單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和“用地理現象說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教學內容: 本節課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程,第二部分認識地球自轉,第三部分認識地球的公轉。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一、情境導入 (設疑)聽!是什么聲音?深夜里,一陣陣歡呼聲從房間里傳來,這群人在做什么?原來是看歐洲杯。仔細一看賽程表,比賽時間都是深夜,這真是苦了廣大中國球迷!同學們,中國球迷深夜看歐洲杯直播,可是直播現場卻是白天,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這節課,我們將通過學習,幫球迷們解答這個問題。二、知識點一:地球運動的認識過程 同學們,首先,我們得先知道地球是如何運動的。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人類就有了自己的猜想,而這個認識的過程并不是那么一帆風順…… (展示)“地心說”示意圖1,介紹古代人們直觀地認為天圓地方,認為地球是靜止不動的,日月星辰東升西落,是由于它們在圍繞地球旋轉。 (展示)“地心說”示意圖2,介紹托勒密與“地心說”。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曾提出:“地球是球形的,它位于宇宙中央靜止不動。”這一理論曾長期統治著人們的思想,直到哥白尼的日心體系說發表才被推翻。 (展示)“日心說”示意圖,介紹哥白尼的“日心說”體系。哥白尼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不斷圍繞太陽公轉。 (小結)同學們,我們在生活中感到的是太陽、星星、月亮每天東升西落,好像它們都繞著地球轉,并不覺得地球在轉。就好像是坐在開得很平穩的火車里,常常感覺不到火車在前進,而是看到車廂外的房屋、樹木在后退。原因是地球的引力太大了,吸引著地表所有的物體包括我們人類,一同在平穩、飛快地運動,人們難以觀察。 哥白尼的“日心說”打破歐洲1000多年的傳統觀念,也啟發了后來人的思想熱潮。許多科學家為了證明地球的運動,前仆后繼,最終獲得了勝利。今天,我們終于知道了太陽東升西落實因為地球自轉造成的,那么,我們就來學習地球的自轉吧! 通過對相關資料的學習,認識到人類在認識地球運動的歷程是曲折困難的。知識點二:地球的自轉 播放視頻《地球的自轉》,讓學生自習觀察并回答下列問題。 地球的自轉中心是? 地軸。 地球的自轉方向是?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看,順時針) 3.地球的自轉周期? 一天。(24小時) 4.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有? 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晝夜交替(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是白晝,未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思考1)如果地球是一個透明的球體,地球上的白晝與黑夜還會存在嗎? (講解)因為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所以在任何時刻,陽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陽照亮的半球——向著太陽的半球——白天。未被太陽照亮的半球——背著太陽的半球——黑夜。因此產生了晝與夜。又因為地球自西向東做自轉運動,所以才產生了晝夜交替,日月星辰東升西落的現象。 時間差異(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地球上不同經度地方,相對位置偏東地點,要比位置偏西地點先看到日出,就出現了時間差異) (探究活動)如果地球是一個透明的球體,地球還會有晝夜現象嗎? (思考2)模擬太陽光穿透“透明的地球” (講解)因為不透明、不發光的地球在不停地進行自轉運動,所以產生了晝夜更替。 觀看微課視頻,認真觀察地球的自轉運動,思考并回答問題。知識點三:地球的公轉 (承轉)同學們,你們仔細看看,地球除了自轉是否還做其他運動?(地球繞著太陽不停地旋轉運動)沒錯,這就是公轉! (播放)視頻《地球的公轉》,讓學生自習觀察并回答下列問題。 1.地球的公轉中心是? 太陽。 2.地球公轉周期是? 一年。 3.地球公轉方向是? 自西向東 4.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有? 季節變化;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小結)由于地球的公轉,使得地球上形成了更加豐富的變化。地球的公轉給我們帶來了溫暖的春、熱烈的夏、金色的秋、潔白的冬,還形成了五帶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總結)地球自轉與公轉的知識點 中心運動方向周期產生現象地球自轉地軸自西向東 (北逆南順)一天①晝夜更替 ②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③時間差異 地球公轉太陽自西向東一年①四季變化 ②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③晝夜長短變化(牛刀小試)3道練習題 (分享)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一談你最喜愛的季節。 鼓勵學生多分享身邊的地理事件和生活體驗,學習生活中的地理。 觀看微課視頻,認真觀察地球的公轉運動,思考并回答問題。 思考并完成課堂練習題。 思考生活中的地理事件并學會分享。作業 完成龍華云校上的檢測題。教學反思 本節課內容難度較低,但重在培養學生學會觀察地理現象、總結規律和特點的能力。因此課堂的講解應有理有序有遞進,注重引導作用,同時要及時小結和練習,做到加深理解、鞏固知識的效果。在觀察地球運動的時候,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觀察和思考時間,鼓勵學生尋找規律,建議教師要邊引導學生觀察邊記錄學生的發言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學會正確地記錄現象和規律。教師還可根據課堂情況,因時而異布置與學生課堂回答相關的課后探索性作業,如地球自轉運動的解說視頻錄制、“假如地球不自轉”會產生什么現象等探究性作業。《認識地球》第四課時 教學腳本(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同學們好,本節課,將由我來帶領大家學習《認識地球》(第四課時)地球的運動。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1.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能用簡單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轉和公轉。2.認識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特點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本節課的重點是:了解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特點。本節課的難點是:用地理現象說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聽!是什么聲音?深夜里,一陣陣歡呼聲從房間里傳來,這群人在做什么?原來是看歐洲杯。6月11日,因疫情影響的歐洲杯正式開始了。仔細一看賽程表,比賽時間都是深夜,這真是苦了廣大中國球迷!所謂熬夜一時爽,起床十分難,中國球迷很困惱,歐洲的足球賽為什么總在后半夜,把我們都熬成熊貓眼啦!同學們,雖然中國球迷深夜看歐洲杯直播,可是直播現場卻是白天,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這節課,我們將通過學習,幫球迷們解答這個問題吧。首先,我們得知道地球是如何運動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人類就開始探索地球是如何運動的,古時候,人們從直觀的感覺出發,認為地球是靜止不動的,日月星辰東升西落,是由于它們在圍繞地球旋轉。大約到了公元2世紀,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在亞里士多德等人的基礎上,做了系統的總結和提高,進一步完善了地心說。他認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這種說法統治歐洲1000多年,直到另外一位科學家的出現——哥白尼。16世紀中葉杰出的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經過30年的觀測研究,發現托勒密的地心說有根本性錯誤。他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宇宙理論—日心說。哥白尼認為,太陽處于宇宙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一起繞太陽運轉,只有月亮繞地球運轉。日月星辰每天東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哥白尼打破了傳統的地球中心說,提出了太陽中心說,向千百年來被神學家扭曲的宇宙觀念提出了挑戰,引起了整個自然科學界的革命,他用一生在追求科學,探索真理。在他的啟發下,人類開始認真地思考宇宙的中心,客觀地認識地球的運動。由此,向真理邁向了重要且神圣的一步。今天我們知道地球的運動有兩種,一種叫自轉,一種叫公轉。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地球的自轉。請同學們一邊觀察,一邊思考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地球的自轉中心是?第二,地球的自轉方向是?第三,地球自轉一周是多長時間 仔細觀察,我們發現地球是圍繞著地軸做旋轉運動的,所以地球的自轉中心是地軸。那么地球的自轉方向呢?根據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轉的。那么,換一個角度看,如果我們從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會發現地球是逆時針旋轉的,在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會發現地球是順時針旋轉的。因此,從兩極上空看地球自轉會發現,北半球呈逆時針旋轉,南半球呈順時針旋轉,簡稱北逆南順。那么地球自轉一周需要多長時間呢?當陽光從地球的一側照射過來,地球上同一個地方兩次看到太陽日出的時間間隔大約為24小時,即地球的自轉周期為一天。接下來請大家仔細觀察并思考。地球在自轉的過程中產生了哪些現象呢?地球是個不透明的球體,假定它是靜止的,地球表面向著太陽的一面和背著太陽的一面會有什么現象呢?當太陽光從一側照射過來,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因此在同一個時刻里,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這一半就是白晝,被稱為晝半球,而背向太陽的另一側則是黑夜,被稱為夜半球,這就使得地球有了晝夜現象。當地球自轉起來,地球上就有了白天和黑夜交替,地球不停地自轉,晝夜就不停地更替,那么全球各地的時間會相同嗎?當然不會呀!面向太陽的一側則為白晝,背向太陽、星星、月亮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而在東邊的地方也總是更早迎來新的一天,更早結束新的一天。所以,即使在此時此刻,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仍然處于一天中的不同時刻。因此,地球的自轉也產生了時差,接下來請同學們發揮想象力,想一想,如果地球是透明的,還會產生晝夜現象嗎?請同學們按下暫停鍵,思考一分鐘。時間到,相信聰明的你肯定知道了答案!沒錯,如果地球是透明的,那么來自太陽的光線將會穿過地球,那么地球就不會有黑夜,也就不會產生晝夜現象。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不透明、不發光的地球在不停地進行自轉運動,所以產生了晝夜更替。下面,我們一起來小結一下地球的自轉。地球的自轉中心是——地軸,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地球的自轉周期是——一天,由此產生的地理現象有——日月星辰東升西落、晝夜更替、產生時差。其實地球除了自轉之外,還會圍繞太陽進行公轉。公轉的方向也是自西向東轉。公轉一周,需要一年。由于地球自轉軌道平面與公轉軌道平面不平行,所以形成一個夾角,這個夾角被稱為黃赤交角。現在,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地球在公轉過程中,太陽直射點位置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太陽直射點位置發生移動。正因為有了太陽直射,被太陽直射的時候,這些地區獲得了更多的熱量。而這個夾角的存在,使得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太陽直射點不停地南北移動,也就使得地球各地在一年中產生了四季的變化,也產生了晝夜長短的變化。現在,我們一起來小結一下地球公轉的特點。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環繞的中心是——太陽,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轉,地球的公轉周期是——一年,由此產生的地理現象有——四季變化、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晝夜長短變化。同學們,你掌握了嗎?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地球的運動,分為兩種:地球的自轉,和地球的公轉。根據各自的運動特點,我們發現地球的自轉中心是,地軸。地球的公轉中心是,太陽。地球自轉的運動方向是自西向東,我們發現,在南極上空,我們看到地球是順時針旋轉,在北極上空,我們看到地球是逆時針旋轉,因此我們可以小結為一句口訣,北逆南順。地球的公轉運動方向是,自西向東。地球自轉的周期,一天。地球公轉的周期,一年。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有:第一,晝夜更替;第二,日月星辰東升西落;第三,時間差異。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有:第一,四季變化;第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第三,晝夜長短變化。同學們,你是否都掌握了呢?接下來我們通過幾道小題來檢測一下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成果吧!第一題,地球公轉帶來了以下哪些現象呢?晝夜更替 B.四季變化C.時間差異 D.日月星辰東升西落沒錯,這道題的答案選B,四季變化。第二題,地球自轉的方向是?A.自西向東 B.自東向西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沒錯,這道題的答案選A,自西向東。第三題,下列圖正確反映了地球自轉方向的是?沒錯,這道題的答案選B。聰明的你是不是又答對呢?果然是難不倒你呢!認真學習的你真的很迷人呢!答應我,要繼續保持哦!和大家一起學習是時光總是快樂而又短暫,期待我們下一次相遇,謝謝觀看!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教學腳本《認識地球》(第4課時).docx 教學設計《認識地球》(第4課時).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