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一節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學設計民眾中學 生物科組【教材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五章第一節【教材分析】學生通過學習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認識到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具有兩面性,既有對有利的一面,也有對人類不利的一面,從而解開了它既是天使又是魔鬼之謎,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它們的本質。通過對本節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能關注健康,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學習本節內容前,可先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和資料搜集。1、學生分組探究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利用蕉、桔子作為探究的對象,讓學生直接參與探究、觀察、分析,直觀認識到蕉、桔子腐爛的原因、現象、及產物,使學生從實驗中感知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重要作用。2、通過學生課前搜集有關細菌和真菌引起人和動植物患病的資料,認識到細菌和真菌對人類不利的一面。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由于不同類型的細菌和真菌造成的,如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的是腐生型細菌和真菌;能引起動植物和人患難與共病的是寄生型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共生的是共生型細菌和真菌。【學情分析】學生由于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章生態系統時,已經知道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并且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四章時細菌和真菌有所了解,所以學生在學習這節內容時,顯得很雀躍,積極性參與性很高,老師只要稍加引導,學生便能過探究、搜集資料等認識事物的本質。【教學目標】通過學習,認識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重要作用,更認識到細菌和真菌對人類的影響,學生從思想水平上有一定的提高,學會辯證地看待事物的兩面性。生活中,也會注意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加強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和能力。重點: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難點:辯證地看待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學方法】課前組織學生進行探險究和資料搜集;課堂上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利用實物、圖片增強感性認識;利用比較法讓學生清晰明了。【課時計劃】一課時【課前準備】學生搜集細菌和真菌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的一些例子;學生開展小組探究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的作用的實驗,觀察香蕉和桔子的腐敗過程;準備發霉的桔子。【教學過程】溫故知新:對上節內容進行小測,鞏固舊知識。引入新課:用一則超級細菌的新聞引入,引起學生關注這方面的知識。更引起學生的興趣,那么,細菌和真菌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呢?學生圍繞這一問題展開學習。展示實驗:展示細菌和真菌對蕉的分解作用的實驗,讓學生回顧實驗中蕉的變化,通過討論、分析找出變化的真正原因,結合下列一些問題:生物的遺體被誰分解了?它們分解后產生了什么物質?這些物質又能被誰吸收和利用?從而讓學生更深刻體會到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學生舉例子和圖片展示。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細菌、真菌引起人、動植物患病的一些病例,課堂上讓學生展示或交流,展示圖片并結合問題:引起人或動植物患病的細菌和真菌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幫助學生理解是什么類型的細菌和真菌使人等生物患病,更加深了細菌和真菌對人等生物的不利影響。圖片展示: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的共生圖片展示,讓學生了解細菌和真菌與生物的共生現象。歸納小結:借助細菌和真菌是天使還是魔鬼的問題引導學生歸納小結,也對課堂中提出的問題作出呼應。能力拓展:利用技能訓練直接參與評價實驗方案,通過分析討論對三個方案進行評價,提高學生的分析評價能力。利用污水的處理視頻讓學生了解細菌的作用,更加深了知識在社會上、生活上的應用的認識。課后練習:對整節內容的相關知識進行鞏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一節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教學建議民眾中學 生物科組《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這一模塊,基本概念和原理不多,但從科技與社會關系的角度考慮,內容很豐富,那么,該如何引導學生比較全面地認識自然界的細菌和真菌呢?通過教學的實踐、學生的反饋,我們有以下幾點建議:1、讓學生親身體驗。第一節內容上課前的1—2周可讓學生參與探究食物或某些生物的腐敗過程、課前觀察酵母菌的發酵作用等,讓學生樂學、并通過參與提升綜合能力。2、學生參與搜集資料。如細菌和真菌可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食品保存的方法,都可讓學生直接去搜集相關資料,從搜集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3、引導學生將知識回歸生活。食品的保存方法,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見常用的,只是沒有注意到,所以在學習第二節內容時,老師可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歸納食品保存的方法,并通過分析,進一步了解這些保存方法的原理是什么,難點也會因此迎刃而解。4、講解生物的共生關系時,最好能拿出豆科植物,讓學生直接觀察根瘤,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學生印象深刻。5、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如講細菌和真菌的正面作用和負面作用時,用天使和魔鬼來形容,學生很容易懂。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32張PPT)21世紀教育網精品教學課件課前小測:1、細菌是___________發現的。2、__________被稱為微生物學之父。3、真菌與植物細胞相比,少了______,因此它不能通過光合作用合成________,只能分解現成的有機物,因此,它不屬于綠色植物,而是生態系統中的_________。4、細菌與植物細胞相比,少了哪些結構?超級細菌NDM-1爆發 :近期一種可抗絕大多數抗生素的耐藥性超級細菌NDM-1在英美印度等國家小規模爆發,這種細菌其實是一種特殊的酶,它能夠使細菌產生廣泛的耐藥性,人被感染后很難治愈甚至死亡。其實耐藥型的細菌并非新事物,它們一直存在并且隨著人類濫用抗生素而進化出強大耐藥性。而中國每年有約8萬人因濫用抗生素而死亡。細菌和真菌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吧!第一節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民眾中學 生物科組教學目標1、說出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2、運用所學細菌真菌的知識,列舉它們對動植物及人類的影響。3、學會辯證地看待細菌和真菌對人類的影響。認真觀察,認真思考實驗第一天實驗第五天實驗的第六天實驗的第七天實驗的第八天實驗的第九天實驗第十天實驗第12天實驗第14天實驗第16天想一想,再過些天,蕉會怎么樣?蕉發生這么大的變化到底是誰在作怪?實驗第20天腐爛的桔子又是誰在作怪?溫故知新:細菌真菌在生態系統中有什么作用?枯草桿菌以水果為營養源,靠分解水果中的有機物獲取物質和能量,導致水果腐爛。腐爛的梨枯草桿菌一、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腐生菌)枯草桿菌使梨和香蕉腐爛,它與水果有怎樣的關系 腐爛的蕉腐生的細菌和真菌。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生物的遺體被誰分解了?它們分解后產生了什么物質?這些物質又能被誰吸收和利用?被植物吸收利用,進而制造有機物。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示意圖思考:細菌和真菌是如何參與物質循環的呢?P67討論1、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起什么作用?答:起分解者的作用,它使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2、細菌和真菌是怎樣生活的?答:是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來生活的。屬于異養型生物。二、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它們是天使?還是魔鬼?細菌、真菌使人、動植物患哪些病?請舉例在人的皮膚病中,癬是最常見的,引起癬的真菌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扁桃體炎誰在作怪?猩紅熱誰在作怪?猩紅熱為A群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臨床特征為發熱、咽峽炎、全身彌漫性鮮紅色皮疹和疹退后明顯的脫屑。丹毒誰在作怪?丹毒(Erysipelas) 是皮膚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癥。好發于下肢和面部。其臨床表現為起病急,局部出現界限清楚之片狀紅疹,顏色鮮紅,并稍隆起,壓之褪色。皮膚表面緊張熾熱,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燒灼樣痛。伴高熱畏寒及頭痛等。丹毒雖以“毒”命名,卻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真皮炎癥2、真菌使人患病足癬臂癬灰趾甲是誰令它們生病了?小麥葉銹病(由隱匿柄銹菌引起)玉 米 瘤 黑 粉 病(由黑粉菌引起)稻瘟病2、真菌引起植物患病又 是誰令它生病了?三、與動植物共生:地衣根瘤它們分別是哪兩種生物的共生體?你見過它們嗎?在我們人體里有這些現象嗎?藻類和真菌根瘤菌和豆科植物我來歸納: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二.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三.與動植物共生課后思考:假如這個生物圈中沒有了細菌和真菌,這個世界會變成什么樣?→ 無菌條件下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甲組乙組甲組乙組甲組乙組→ 自然條件下→ 滅菌→無菌條件下→ 自然條件下→ 滅菌→無菌條件下→ 滅菌→接種細菌→無菌條件下根據設置對照實驗的要求,除了有無細菌的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應該相同,因此,甲乙兩組要用相同的樹葉。2、為什么要使樹葉保持潮濕?因為細菌適合生活在潮濕的環境1、甲乙兩組為什么要用相同的樹葉?3、分析這三種方案,找出每個方案的實驗組和對照組三個方案中,甲都是對照組,乙都是實驗組4、哪個方案更能說明問題?為什么?方案 3 更能說明問題。因為實驗前及實驗中,除了單一變量外,其他條件都相同,排除了所有影響實驗的干擾,所以更有說服力。1、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A.它們作為分解者參與生物圈的物質循環B.它們可以和動植物共生C.它們可以引起動植物和人類患病D.以上作用均有2、有的細菌和真菌能與動植物共生,地衣是指共生在一起的( )A.真菌和藻類植物 B.細菌和藻類植物C.真菌和苔蘚植物 D.細菌和苔蘚植物DA3、在自然界中,動植物的遺體不會永遠保留著,原因是( )A、動植物的遺體自身會分解B、腐生細菌能夠分解動植物的遺體C、綠色植物能夠分解動植物的遺體D、動植物的遺體被植物的根吸收了4、引起臂癬和足癬的生物是( )A、病毒 B、細菌 C、真菌 D、動物BC鞏固練習一、選擇題1、下列細菌中屬于寄生生活的是( )A、生活在枯枝爛葉上的細菌B、生活在人體小腸內的細菌C、生活在饅頭上的細菌D、生活在土壤中的細菌2、能夠使梨和香蕉腐爛的細菌是( )A、鏈球菌 B、枯草桿菌C、根瘤菌 D、真菌BB3、大部分的細菌和真菌屬異養生物,其原因是( )A、進行有氧呼吸 B、進行無氧呼吸C、不能直接用無機物合成有機物D、沒有成形的細胞核4、豆科植物的根瘤是由哪兩種生物共同生活所形成的?( )A、根瘤菌和植物根部 B、藻類與真菌C、藻類與細菌 D、原生動物與根CA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課前小測1、細菌是___________發現的。2、__________被稱為微生物學之父。3、真菌與植物細胞相比,少了______,因此它不能通過光合作用合成________,只能分解現成的有機物,因此,它不屬于綠色植物,而是生態系統中的_________。4、細菌與植物細胞相比,少了哪些結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34張PPT)21世紀教育網精品教學課件溫故知新1、(2008唐山)下課后,同學們針對蘑菇展開了爭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蘑菇是一類大型的真菌 B.蘑菇的營養方式為異養C.蘑菇均可以食用 D.蘑菇能產生孢子進行繁殖2、確切的說,對自然界物質循環起最大作用的是 ( )A.病原菌 B.寄生的細菌和真菌C.腐生的細菌和真菌 D.大腸桿菌3、使人患病的細菌,一般屬于( )A.異養寄生 B.異養腐生C.自養 D.以上都不對4、隨著環境污染的不斷加劇,可能引起海洋表層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從而進一步加劇溫室效應,這是因為浮游植物死亡會( )A.使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 B.使大氣中臭氧增加C.使海洋表層無機物增加 D.使海洋表層含氧量減少通過前面的學習和我們在生活中的經驗,我們知道很多時候出現的疾病都是因為細菌或真菌惹的禍,那么是不是細菌真菌真的就那么可惡呢?難道對我們就沒有一點好的價值嗎?第五章 細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真菌的利用教學目標:1、了解細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2、掌握食品的保存方法3、了解細菌、真菌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4、了解細菌在環境保護中和作用教學重點:1、了解細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2、掌握食品的保存方法及原理教學難點:掌握食品的保存方法及其原理教具:課件、污水處理視頻、演示實驗、食品和藥品包裝(學生收集)教學方法:觀察法、資料分析法課前我們已經做了一個小實驗,下面請各組代表根據你們的情況,回答下面幾個問題:1、什么原因使氣球脹大?2、產生了什么氣體呢?3、怎么證明是二氧化碳呢?4、還產生了什么物質呢?各抒己見發酵現象:一杯溫水+糖+酵母攪拌一、細菌真菌與食品制作發酵過程演示——視頻版溫度是怎樣影響酵母菌產生二氧化碳的?知識拓展發酵過程演示——動畫版 酵母菌的作用葡萄糖 酒精+二氧化碳酵母菌拓展閱讀:面包的制作原理首先,他們利用酵母(一種單細胞的菌類)吸收糖分并將其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氣體等廢棄物的原理。酵母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使面包中充滿了氣泡,酒精雖然會在烘焙過程中蒸發掉,而這也正是面包香味的主要來源。其次,如果將面粉與水混合并進行揉捏,面團將變得富有彈性。將面粉和水混合成面團后,它會變得像氣球一樣充滿彈力,這是因為小麥中含有俗稱為“面筋”的蛋白質。由于面包面團中包含面筋,因而可以在微小的面粉氣泡中保留由酵母生成的二氧化碳。細菌和真菌的各種原理曲霉:淀粉 葡萄糖乳酸菌:葡萄糖 乳酸(如酸奶、泡菜)醋酸桿菌:有機物 醋酸(白醋)同學們閱讀甜酒的制作方法,可以在課外在家長的幫助下進行嘗試。二、細菌真菌與食品保存先請大家拿出收集的各種食物的包裝袋,認真看上面的說明,看看這種食物的保存方法是怎樣的?并思考一下這些方法最終為了達到什么目的?圖中有幾種保存食品的方法?七種香 菇保存方法:脫水法臘肉保存方法: 曬制與煙熏法果 脯果脯保存方法:滲透保存法咸 魚咸魚保存方法:腌制法牛 奶盒裝,袋裝牛奶保存法:巴氏消毒法,高溫滅菌罐頭罐裝法:依據??高溫消毒和防止與細菌和真菌接觸的原理真空包裝真空包裝:依據破壞需氧菌類生存環境的原理保存食品的方法:殺死或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和繁殖。1、蘑菇------脫水法2、臘肉類熟食----曬制與煙熏法3、果脯----滲透保存法4、咸魚----腌制法依據:除去水分,防止生長 4、牛奶----巴氏消毒法依據:高溫滅菌5、袋裝肉腸----真空包裝法依據:破壞需氧菌類的生存環境6、肉類罐頭----罐藏法依據:高溫消毒和防止與菌接觸3、除上述的方法外,你還知道哪些方法可以防止食品腐敗?冷藏法、冷凍法使用防腐劑使用射線細菌和真菌能使人類患病,我們人能不能利用真菌和細菌對疾病進行防治?什么是抗生素?它是怎樣被發現的?抗生素是由真菌產生的,能殺死致病細菌的物質三、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1928年,英國的細菌學家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1881—1955)在研究細菌時發現,培養基的其余部分都布滿了葡萄球菌的菌落,只有青霉菌菌落的周圍沒有葡萄球菌的菌落。經過深入的研究發現,青霉能夠產生一種殺死或抑制葡萄球菌生長的物質--青霉素。弗萊明因此獲得了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青霉素是一種著名的抗生素類藥品。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產生的,可治療多種細菌性疾病,如肺炎,腦膜炎,淋病等。轉基因藥品——胰島素科學家把控制合成胰島素的基因轉入大腸桿菌內,對大腸桿菌進行大規模培養,使之大量生產治療糖尿病的藥物——胰島素。四、細菌與環境保護1 有氧條件下—細菌將有機物徹底分解2 無氧條件下—制成甲烷氣體作為燃料3 污水處理原理—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污水處理視頻一、細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二、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三、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四、細菌與環境保護小 結教學板書教學反思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五章 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學設計民眾中學 生物科組【學前分析】1. 教材內容分析:通過對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知道了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重要作用,對于人和動植物也是既有危害又有益處。但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同學們了解的還不是很多,本節重點從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方面進行學習。本節從日常生活中細菌和真菌與人類的關系講起,首先分析了日常生活中它們與食品制作的關系,然后又分析了細菌和真菌與食品保存的密切關系。這兩個方面都是與人類的“吃”有關的,俗話說,“人以食為天”,通過這兩個方面的學習,同學們會認識到,細菌和真菌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然后,教材又由淺入深講述了細菌和真菌與疾病防治的關系和細菌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從最基本的“吃”上升到增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的高度,使學生逐步形成一種觀念:細菌和真菌與我們生活和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密切的練習,從而產生對細菌和真菌的研究欲望,求知欲望。2、學生情況初二年級學生具有一定地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動手實踐的能力有點欠缺,生活常識也不夠豐富。學生有一定的學習主動性、求知欲望、探究問題的興趣,能夠和老師配合,可以通過師生互助,不斷的發展自己、完善自己。3、教學重點:(1)人類在日常生活中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2)人類在疾病治療方面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3)人類對細菌和真菌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利用。4、教學難點:(1)發酵的原理;(2)轉基因技術的原理。5、課時安排:本節內容學習時間安排一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 舉例并嘗試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2) 說明食品腐敗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2、能力目標(1) 通過做發酵實驗和嘗試制作甜酒,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2) 通過小組收集生活中的食品包裝袋和盒子,培養學生觀察生活、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和整理整理資料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3) 通過學習和應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1) 通過實踐活動,體驗知識與技術在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2) 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教學準備】1、學生準備:提前在教室內安排發酵現象實驗;準備部分食品包裝(食品保存部分用來觀察);部分抗生素包裝;2、教師準備:課件、污水處理視頻。【教學設計】1、通過一些實物、CAI課件及教材內容逐步引導學生認識細菌、真菌在制作中的作用及原理。2、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利用自己收集的食品包裝及方法,并結合教材內容,搞清楚食品包裝的常見方法及原理,并學會選擇安全食品。3、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后讀物“抗生素今昔”及常見的抗生素的種類及作用,使學生明白細菌、真菌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同時,知道了不能濫用抗生素,選擇健康的生活習慣。4、教師引導學閱讀現代科學技術在醫藥方面等應用的內容,并給以必要的指導,使學生正確認識科學研究與技術進步的社會價值,向學生滲透STS教育。5、探討細菌在環境保護中的巨大作用,及如何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生身邊的環境問題。【教學過程】創設情景引入:一提起細菌和真菌,人們往往就想到它們危害的動植物,會引起疾病和食物變質。那它們的存在對人類有沒有益處呢?能舉出例子嗎?(總結學生發言導入新課)(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辨證看問題的能力)一、細菌、真菌和食品制作1.詢問各組“發酵實驗”的完成情況。2.選一組作代表到前邊展示實驗過程、現象及結論。3.結合實驗,提出問題:什么原因使氣球脹大?產生了什么氣體呢?怎么證明是二氧化碳呢?還能產生什么物質呢?(學生思考)4、多媒體展示發酵現象的flash動畫及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的反應式。5、引導學生進一步解釋饅頭多孔的原因。(設計意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同時引導學生應用到生活解決實際問題)6、學生列舉食品制作的應用,自己的制作體會。面包、饅頭——利用酵母菌分解有機物產生的二氧化碳釀酒——利用酵母菌分解有機物產生的酒精酸奶、泡菜——利用乳酸菌分解有機物產生的乳酸醬油、腐乳——利用曲霉醋酸——利用醋酸菌7、引導學生自己分析課本72頁甜酒的制作過程。二、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要想使食物不腐敗,我們可以利用哪些方法呢?請同學們展示自己收集的食品包裝并介紹一下所采用的方法。1、提出問題:這些方法最終為了達到什么目的?2、請同學討論P73的觀察與思考3、用課件出示食品(名稱及對應圖片)和保存方法(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總結問題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原理:把食品中的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它們的生長和繁殖。深入理解:破壞細菌、真菌的生存條件。(水分、溫度、氧氣)三、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1、抗生素——某些真菌可以產生殺死某些(注意強調不是所有)致病細菌的物質。例如:青霉——青霉素2、閱讀76頁《抗生素今昔》,啟示:抗生素適于治療不同的疾病,而且對人體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濫用抗生素,不僅能不能達到治療目的,還會殺死人體內有益的細菌。應合理科學地使用抗生素。(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閱讀資料提高分析能力,同時關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3、細菌的生物反應器(利用轉基因技術生產藥物)例如:大腸桿菌生產胰島素——利用轉基因技術和細菌的快速繁殖能力。4、疫苗——利用微生物制成,注射到正常人體內,使人在后天產生對某種疾病的抵抗力。四、細菌與環境保護1、問題: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75頁內容,并結合自己收集的有關方面的材料,思考細菌在環境保護方面有哪些作用2、甲烷菌——在無氧條件下分解有機物產生甲烷,達到凈化污水目的。3、展示污水處理視頻(設計意圖:通過實際的觀察,提高學生對污水處理的感觀認識,同時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板書設計】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一、 細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1、演示發酵實驗2、發酵原理3、制作米酒4、食品中的應用二、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1、保存方法2、保存原理三、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1、抗生素的產生2、細菌中的生物反應器四、細菌與環境保護【教學點評】本節課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多方面參與的過程中完成的教學活動。符合新課標所倡導的主動、探究及合作的學習方式,以改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節內容沒有概念性的知識,原理也不多,是在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之上,結合學生平時的生活經驗及收集的材料,著重探討如何利用細菌和真菌為人類造福。如課堂上教會學生怎樣制作甜酒、泡菜等,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易學易操作,讓學生深感生物科學就在自己身邊,較好地激發了同學們學習生物的興趣。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明白了常見食品的包裝方法及食品保存的原理,從而學會了如何選擇安全食品。然后,又介紹了細菌、真菌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及細菌與環境保護,向學生滲透著STS的教育。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既學到了一些生物技術,又學會了如何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多方面地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3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總體規劃民眾中學 生物科組一、教材分析本章是人教版生物第五單元第五章的內容,共分為2節,闡述了細菌和真菌對人類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如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對生態系統中的二氧化碳、水、無機鹽等物質的循環起著決定作用,對人類有著積極有利的作用。但同時,有些細菌和真菌卻使人、動物、植物患病,對人類有著不利的影響。人類通過對細菌和真菌的不斷加深了解,并開發利用,如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環境保護等,都應用到細菌和真菌。學習時引導學生應以辯證的觀點去認識細菌和真菌。二、學情分析1、對于學生來說,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章生態系統時,已經知道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另外,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一節《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時,已經初步了解了細菌和真菌在分解動物的糞便或遺體時,釋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無機鹽等物質,但對于細菌和真菌是如何促進物質循環卻不是很清楚。所以,可通過學生的親身觀察或從熟悉的實例分析,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細菌和真菌促進物質循環的作用。2、對于一些寄生型細菌和真菌使人、動、植物患病,有些病例是學生所熟悉的,有些是陌生的,可舉一些學生比較常見的病例,讓學生認識到細菌和真菌不利的一面。3、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甚少有機會認識大自然,對于共生生物,有些同學可能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有條件的可利用實物,如花生或黃豆的根,讓學生直接觀察根瘤,效果會顯而易見。4、聰明的人類是如何利用細菌和真菌的,在學生的生活中不泛實例,如制作面包、饅頭、酒、酸奶等。但對于原理,學生一般都不懂,可通過演示或實驗,如酵母菌的發酵會產生二氧化碳,可通過在堂上演示,讓學生感受到氣球會什么會變大,從而理解了發面的原理。對于食品保存,學生了解很多的方法,但保存食品的原理卻不理解,學習時,可結合食品腐敗的原因、細菌和真菌生長和繁殖所需要的條件,讓學生逐漸明白原理。5、中學生的分析能力普遍不高,需要通過引導、訓練才能有效提高,因此,對于第一節課后的實驗評價,應讓學生充分思考、發揮、讓學生直接參與其中,對于學生來說,這也不失為一個鍛煉的機會。三、教學目標1、說出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2、正確認識細菌和真菌對人、動物、植物的影響。3、學會辯證地看待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4、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交流表達能力、分析能力等。四、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重點:1、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2、部分的細菌和真菌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3、部分的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與人、或動植物共生。4、食品腐敗的原因和食品保存的方法。教學難點:1、辯證地看待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食品保存的原理。五、教學策略1、讓學生親身體驗。第一節內容上課前的1—2周可讓學生參與探究細菌和真菌分解有機物的實驗,直接觀察蕉和桔子的腐爛過程,既可復習第四章中菌落的知識和細菌知識,也可讓學生感受細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產物等。2、學生參與搜集資料。如細菌和真菌可引起動植和人患病、食品保存的方法,都可讓學生直接去搜集相關資料,從搜集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3、通過評價技能訓練、分析問題,完善知識架構,提升綜合素質。通過對第一節的技能訓練中的多個方案進行比較、評價,從中得出最合理的方案,讓學生在討論、評價中不斷提升能力。4、引導學生將知識回歸生活。食品的保存方法,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見常用的,只是沒有注意到,所以在學習第二節內容時,老師可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歸納食品保存的方法,并通過分析,進一步了解這些保存方法的原理是什么,難點也會因此迎刃而解。六、課時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通過學生的探究、搜集資料、老師的講解、學生的分析,了解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第二課時通過實例將知識回歸生活,讓學生達到一點就通的效果,另外通過引導,由表面深入到實質,最終讓學生明白保存食品的原理及細菌和真菌在其它方面的應用。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課堂實錄民眾中學 生物科組教師:“上課”學生:“老師您好。”教師:“同學們好。上課前我們先來對上節課的內容進行小測。”學生:做小測題(5分鐘)教師:“好,時間到,組長把小測題收上來。”學生:小組長收小測題。教師:“下面,我們來看一則新聞,是與超級細菌有關的新聞,”出示幻燈片學生:看新聞連接。教師:出示有細菌和真菌的圖片的幻燈片,“在學習上節課《真菌》時,我們就知道有些真菌是我們餐桌上的美食,如木耳、金針菇等,有些還可以治病,如靈芝、猴頭菇等,但剛才我所看新聞連接中的細菌是那么可怕,細菌和真菌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吧!”出示有課題的幻燈片。(由此引入新課)學生:學生掌握教學目標。教師:出示課前所做的蕉腐爛的過程幻燈片學生:認真觀察,認真思考:想一想,再過些天,蕉會怎么樣?蕉發生這么大的變化,到底是誰在作怪?教師:出示另一幻燈片:腐爛的桔子,并提出問題:腐爛的桔子又是誰在作怪?由此引出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存在于生態系統中。并由此引入細菌和真菌是如何參與物質循環的,并出示幻燈片學生:思考:枯草桿菌使梨和香蕉腐爛,它與水果有怎樣的關系?學生:“枯草桿菌以水果為營養源,靠分解水果中的有機物獲取物質和能量,導致水果腐爛。”教師:出示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示意圖,“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是如何參與物質循環?”學生:思考:1、生物的遺體被誰分解了?2、它們分解后產生了什么物質?3、這些物質又能被誰吸收和利用?學生討論問題然后回答問題。教師:“下面,我讓一個同學根據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示意圖來說說細菌和真菌的如何促進物質循環的,有請吳松坡同學”學生:“生物的遺體是被細菌和真菌分解的”教師:“哪些遺體?”學生:“動物和植物的遺體,它們被分解后產生了二氧化碳、水、無機鹽而二氧化碳被綠色植物吸收進行光合作用”教師:由剛才這些來看,細菌和真菌對人類及整個生物圈來說,是有利還是不利的呢?那么,我們來看看細菌和真菌的另一面。由此引入第二個知識點: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并同時出示葡萄球菌和鏈球菌幻燈片,“它們是天使還是魔鬼呢?”教師:“細菌和真菌使人、動植物患什么病?下面請幾個同學來說說”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細菌和真菌使用權人、動植物患難與共病資料。教師:“在人的皮膚中,癬是最常見的,引起癬的真菌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學生:“寄生生活”教師:出示多張細菌和真菌引起人、動植物患病的幻燈片學生:觀看幻燈片,加深感性認識。教師:“其中,引起人患扁桃體炎、猩紅熱的鏈球菌是細菌還是真菌?”學生:“細菌”教師:出示菌類和動植物共生的幻燈片教師:“它們分別是哪兩種生物的共生體?”學生:“地衣是藻類和真菌的共生體,根瘤是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共生體”教師:“其中藻類和真菌是什么關系?”學生:“相互有利、相互影響,藻類為真菌提供有機物,真菌為藻類提供水、無機鹽”教師:“在我們人體里有這些現象嗎?”學生:“有”教師:“對了,在我們的腸道內,有些細菌,我們為它們提供生活的場所和營養,它們為我們制造一些有用的維生素”教師:“我們來歸納一下這節課所學的內容吧,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哪些”學生:“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引起動植物和人患難與共病;與動植物共生”教師:“學完這節課后,我們要會辯證地看待細菌和真菌,它們對人類到底是有利還是不利?”學生:“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教師:“下面我們來看看技能訓練中的評價實驗方案”出示幻燈片教師:“這實驗要研究的是什么?我們可以在題目中找找關鍵詞,這是一個什么實驗?”學生:“是對照實驗”教師:“下面,我們來思考以下問題”出示幻燈片學生:思考、討論教師:“甲乙兩組為什么要用相同的樹葉?”學生:“根據設置對照實驗的要求,除了有無細菌的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應該相同,因此,甲乙兩組要用相同的樹葉。”教師:“為什么要使樹葉保持潮濕?”學生:“因為細菌適合生活在潮濕的環境”教師:“分析這三種方案,找出每個方案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三個方案中,甲都是對照組,乙都是實驗組”教師:“哪個方案更能說明問題?為什么?”學生:“方案 3 更能說明問題。排除了所有影響實驗的干擾,所以更有說服力。”教師:“下面我們來做做相關的練習”學生:完成相關練習教師:“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學生:“謝謝老師,老師再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配套練習民眾中學 生物科組(一)課前小測1、細菌是___________發現的。2、__________被稱為微生物學之父。3、真菌與植物細胞相比,少了______,因此它不能通過光合作用合成________,只能分解現成的有機物,因此,它不屬于綠色植物,而是生態系統中的_________。4、細菌與植物細胞相比,少了哪些結構?(二)課堂鞏固練習1、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A.它們作為分解者參與生物圈的物質循環 B.它們可以和動植物共生C.它們可以引起動植物和人類患病 D.以上作用均有2、有的細菌和真菌能與動植物共生,地衣是指共生在一起的( )A.真菌和藻類植物 B.細菌和藻類植物C.真菌和苔蘚植物 D.細菌和苔蘚植物3、在自然界中,動植物的遺體不會永遠保留著, 原因是( )A、動植物的遺體自身會分解 B、腐生細菌能夠分解動植物的遺體C、綠色植物能夠分解動植物的遺體 D、動植物的遺體被植物的根吸收了4、引起臂癬和足癬的生物是( )A、病毒 B、細菌 C、真菌 D、動物5、下列細菌中屬于寄生生活的是( )A、生活在枯枝爛葉上的細菌 B、生活在人體小腸內的細菌C、生活在饅頭上的細菌 D、生活在土壤中的細菌6、能夠使梨和香蕉腐爛的細菌是( )A、鏈球菌 B、枯草桿菌 C、根瘤菌 D、真菌7、大部分的細菌和真菌屬異養生物,其原因是( )A、進行有氧呼吸 B、進行無氧呼吸C、不能直接用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D、沒有成形的細胞核8、豆科植物的根瘤是由哪兩種生物共同生活所形成的?( )A、根瘤菌和植物根部 B、藻類與真菌 C、藻類與細菌 D、原生動物與根(三)課后練習一、選擇題:1、確切的說,對自然界物質循環起最大作用的是 ( )A.病原菌 B.寄生的細菌和真菌C.腐生的細菌和真菌 D.大腸桿菌2、痢疾桿菌在人的腸道內,靠吸收人體內的營養物質來生活,這種方式是A.共生 B.寄生 C.自養 D.競爭3、經常不刷牙或刷牙不認真的人的口腔里常有細菌滋生,有的附著在牙齒上的細菌造成人患齲齒,有的感染口腔,它們的營養方式是( )A.自養 B.寄生 C.腐生 D.有的寄生,有的腐生4、在生態系統中,能把有機物變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無機環境的是 ( )A.生產者 B.消費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5、下列不屬于共生現象的是( )A.地衣 B.豆科植物的根瘤 C.玉米上長的黑瘤 D.牛胃腸道里可分解纖維素的細菌6、下列哪種病害是由細菌引起的( )A.棉花枯萎病 B.小麥葉繡病 C.足廯 D.肺結核7、如果自然界的各種細菌都不存在,那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生物尸體極易腐爛 B.草木繁盛,動物大量繁殖C.人類將免于病患 D.植物的營養來源發生困難8、飯變餿的細菌屬于 ( )A.自養 B.異養腐生 C.異養寄生 D.以上三項都不對二、真空題:1、在生態系統中,大多數細菌和真菌是 ,沒有它們,動植物的遺體就會堆積如山。2、痢疾桿菌生活在人的腸道內,靠吸收人體內的營養物質來生活。這類細菌進行的是 生活。三、選做題1、看圖回答: ⑴兔子、樹和草死亡后,遺體會逐漸消失,A這是因為圖中的C 把它們分解為A 和B 。 樹、草 兔⑵在光照下,A和B又被植物利用進行 作用制造 被植物利用,進一步又被動物利用。⑶C在其中的作用是 ,它能夠 生活。 B 遺體 C2、有一些細菌、真菌能侵入人體,導致人體多種疾病。如一類真菌侵入人的指甲形成灰指甲。但也有一些細菌、真菌能夠與人和平相處,如人體腸道內的一些細菌,能夠制造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對人的身體有一定益處。請回答下列問題:(1)前一類與人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后一類與人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2)以上事例說明細菌與人類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兩個事例都說明細菌、真菌的營養方式是_______________,靠從人體內獲取現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維持生活。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五單元第五章第二節《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學反思本節課是第五單元第五章第二節的內容,教學目標主要定位在科學、技術和社會三個方面,也就是STS教育內容。本節課的科學原理是指發酵原理、食物腐敗原因及防止食品腐敗原理;技術手段包括制作發酵食品、進行發酵實驗以及防止食品腐敗技術;科學技術在社會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實質是正確看待細菌和真菌跟人類的關系,使同學認識到我們的生活生產離不開發酵技術。以上三個方面實質是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教學目標。細菌和真菌是一些微小的生物,學生既不能用顯微鏡觀察,也不能觸摸來進行學習。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學以致用是本節課的關鍵性問題。這些微生物平時學生已經有所聞,但是幾乎都是細菌和真菌反面的例子,本節課的另一個重點就是糾正學生的這種想法。首先從學生已經知道的細菌和真菌的種類入手:你知道的哪些細菌和真菌是對人體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同學們想到的往往是害處,然后鋒頭一轉,細菌和真菌對人類還是有好處的,整節課都圍繞著為細菌和真菌“平反昭雪”而進行。然后介紹發酵現象,然后讓學生自己舉例在生活中所見到的發酵現象有哪些。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在蒸饅頭或者烤面包的時候用到過,而且還把蒸饅頭的過程簡單講了一下,和現實生活聯系很密切。在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這一知識點上,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食品腐敗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方法。先拿來各種食品包裝袋,讓學生從中找出食品的保存方式。同時,結合秋冬季節,廣東人喜歡臘制制品過冬的習慣,來介紹諸如臘味等保存食品的方法。然后再讓學生思考其他的的保鮮方法,學生容易思考出冷凍、冷藏、紫外線、防腐劑的方法。最后老師順勢介紹常見的防腐劑,并提醒學生盡量少吃含有防腐劑的食品,達到關愛人類健康的情感目標。總的來說,盲生對細菌和真菌的知識還是很感興趣的,學生通過老師的介紹,同學們之間的討論,完全融入這些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聯系的知識中。在此,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教學內容要使學生感興趣,就必須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并且使學生學而有用。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五章第2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配套練習民眾中學 生物科組課堂達標訓練1.制作泡菜時密封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營養物質的流失 B、防止其它細菌的進入C、防止空氣進入 D、防止水分散失2.(2008常德)啤酒是人們愛喝的一種酒類,其酒味的產生與下列哪種生物有關?(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醋酸菌 D.曲霉3.我州在新農村建設中,為了改善農村衛生條件,改變能源結構,減少環境污染,大力推廣興建沼氣池。在沼氣發酵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A.酵母菌 B.乳酸菌 C.甲烷菌 D.根瘤菌4.(2008通遼)下列食品中,不是通過減少食品中含水量來抑制細菌和真菌生長和繁殖的是( )A.果脯 B.臘肉 C.魚干 D.罐頭5.(2008福州)圖6是巴斯德著名的“鵝頸瓶”實驗示意圖。A瓶、B瓶內都裝有肉湯,甲圖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處理。一段時間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鮮,另一瓶變質;接著,將保鮮那瓶的瓶頸打斷(如乙圖),數日后,瓶中肉湯也變質。請回答:(1)甲圖中肉湯仍保鮮的是______瓶,而將其瓶頸打斷后,變質的原因是空氣中的_______進入瓶內。(2)甲、乙兩組實驗所控制的變量都是( )A.瓶子的大小 B.細菌的有無 C.肉湯的多少(3)巴斯德的“鵝頸瓶”實驗是否要經過重復多次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__________(4)“鵝頸瓶”實驗證實了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由原來已經存在的細菌產生的。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A.巴氏消毒法 B.腌制法 C.脫水法課后鞏固練習1.(2008山東)以下能正確反映酵母菌發酵時,產酒量隨溫度變化的曲線是2.(2008通遼)酸奶是一種有益的乳制品,泡菜也是特色菜,這是人們利用了哪種生物的發酵作用A.大腸桿菌 B.酵母菌 C.曲霉菌 D.乳酸菌3.(2008濰坊)酒精等“綠色燃料”的研發備受世界關注,利用玉米秸稈生產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是:玉米秸稈→糖液→酒精。由糖液到酒精階段需要的菌種是( ) A.酵母菌 B.青霉菌 C.曲霉菌 D.乳酸菌4.(2008鹽城)下列食品加工過程中,沒有采用發酵技術的是A.啤酒 B.橙汁 C.酸奶 D.面包5.(2008益陽)大量細菌可使食品迅速腐爛,食品在冰箱中能保存一定時間不腐爛,是因為冰箱中A.細菌很少 B.細菌繁殖很慢 C.沒有細菌 D.細菌都凍死了6.(2008淄博)做泡菜時要用特殊的壇子,壇口必須加水密封。密封壇口的目的是A.隔絕空氣,抑制乳酸菌的發酵 B.造成缺氧環境,抑制酵母菌的發酵C.利于醋酸菌在缺氧環境下進行呼吸作用 D.造成缺氧環境,利于乳酸菌發酵7.(2008泰安)為探究酵母菌的作用,嘗試甜酒的制作方法,郝思同學在課外做了如下實驗:①取甲、乙、丙三個潔凈的燒瓶,分別加入適量涼開水;②取適量淘洗干凈的糯米,用蒸鍋蒸熟并冷卻至室溫;③將冷卻后的糯米等分成兩份,分別加入甲、乙兩個燒瓶中;④向甲、丙兩個燒瓶中分別加入適量的酒曲(內含酵母菌);⑤將三個燒瓶的瓶口密封,并同時放在適宜的環境中,靜置2~3天。據此,請分析回答:(1)郝思的實驗中有 組對照實驗,變量為酒曲的一組是 。(2)三個燒瓶中最有可能生產出甜酒的是 。(3)你認為在釀酒過程中,酵母菌起到了什么作用?。(4)郝思同學按上述方法進行操作,制出的“甜酒”帶有酸味,原因可能是。0000溫度溫度溫度DCB產酒量產酒量產酒量產酒量A溫度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學反思民眾中學 生物科組通過對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學中觀察及教學后學生的反饋情況來看。學生通過學習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認識到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具有兩面性,既有對有利的一面,也有對人類不利的一面,從而解開了它既是天使又是魔鬼之謎,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它們的本質。通過對本節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能關注健康,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出學生的參與性、積極性及學習的有效性。我想,這主要得益于我們以下幾點措施。措施1:學生分組探究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利用蕉、桔子作為探究的對象,讓學生直接在課前參與探究、觀察、分析,直觀認識到蕉、桔子腐爛的原因、現象、及產物,使學生從實驗中感知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重要作用。學生的直接參與比老師說教印象要深刻得多,積極性就更不用說了。而且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還可以促進同學間的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全面提高。措施2:通過學生課前搜集有關細菌和真菌引起人和動植物患病的資料,認識到細菌和真菌對人類不利的一面。細菌和真菌引起人和動植物患病例子和圖片在網上很多。學生通過搜集,對細菌和真菌引起人患病的例子了解更多,更全面,更系統、更感性。措施3:課件制作時,采用的教材提供的圖片的同時,加入我們自主拍攝的圖片,尤其是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一些圖片,可以讓學生感覺更親切、更熟悉。措施4:在教學中,采用實物作說明,是最有力的教具,它不用教師精美的語言描述,實物一放,盡在不言中,一切皆明了。當然,在我們上節課時,也有一些是我們還可以完善的地方:1、在搜集資料方面,因為是農村中學,部分同學家里還沒有電腦,對于這部分同學,搜集資料自然是不利完成。2、在講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的共生體時,只要拿花生或黃豆的植物,一般都可清晰看到根瘤,對于學生的直觀認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剛好我們講這節課時,這些植物早已過了收獲的季節,很難找到,對學生認識根瘤菌和植物的共生體時,效果不太好。正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但目的也只有一個,進行有效教學,讓我們在教學中繼續探索、勇于探索,為提高課堂效率而不斷努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二節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課堂實錄民眾中學 生物科組主講教師:吳美霞學 校:中山市民眾中學時 間:2010年12月溫故知新(課前小測):1、(2008唐山)下課后,同學們針對蘑菇展開了爭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蘑菇是一類大型的真菌 B.蘑菇的營養方式為異養C.蘑菇均可以食用 D.蘑菇能產生孢子進行繁殖2、確切的說,對自然界物質循環起最大作用的是 ( )A.病原菌 B.寄生的細菌和真菌C.腐生的細菌和真菌 D.大腸桿菌3、使人患病的細菌,一般屬于( )A.異養寄生 B.異養腐生C.自養 D.以上都不對4、隨著環境污染的不斷加劇,可能引起海洋表層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從而進一步加劇溫室效應,這是因為浮游植物死亡會( )A.使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 B.使大氣中臭氧增加C.使海洋表層無機物增加 D.使海洋表層含氧量減少新課導入:師:通過前面的學習和我們在生活中的經驗,我們知道很多時候出現的疾病都是因為細菌或真菌惹的禍,那么是不是細菌真菌真的就那么可惡呢?難道對我們就沒有一點好的價值嗎?生:不是。有些對人類是有益的有些對人類是有害的。師:不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 人類對細菌真菌的利用板書: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真菌的利用。師:( 讓學生展示課前做的發酵實驗 )課前我們已經做了一個小實驗,下面請各組代表根據你們的情況,回答下面幾個問題:1、什么原因使氣球脹大?2、產生了什么氣體呢?3、怎么證明是二氧化碳呢?4、還產生了什么物質呢?師:哪一組的給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實驗?(老師課前分為A、B、C、D、E、五組,隨機叫一實驗組 )生1(C組成員代表)上講臺演示他們的實驗過程:1、將溫開水倒入透明的玻璃瓶。2、將2湯匙 糖 和2湯匙酵母菌放入玻璃瓶,用筷子攪拌。3、在瓶口套上紅色的小氣球(氣球沒氣癟的)。師:哪組的操作過程和他們不一樣?生2:我們在實驗前準備好:(1)溫開水、(2)糖 (3)酵母菌(超市購買一包)(4)礦泉水瓶(5)小氣球。我們的實驗過程與C組有些不同。生:(播放A組的發酵實驗視頻,并由該組代表講述實驗過程)①將溫開水倒入礦泉水瓶。 ② 放入2克 糖 和2克 酵母菌。③在瓶口套上小氣球(癟的)。④將該礦泉水瓶輕輕地搖晃后。⑤把它放在溫水中恒溫。⑥觀察發現,礦泉水瓶里的水面產生許多小氣泡(氣體)。十分鐘后氣球開始慢慢脹大。實驗經過60分鐘后瓶口可聞到一股清香的酒味,證明發酵實驗能產生二氧化碳,還能產生酒精。師:哪組還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現場和他們進行切磋。生3(B組成員):我們組的步驟和A組有些不同,實驗的時間比他們還長,(實驗進行30分鐘后氣球才慢慢變大(不易觀察到在變大)。請問A組:你們為什么把礦泉水瓶輕輕地搖晃后,把它放在溫水中恒溫?生4(A組成員的代表):當時天氣寒冷,室內溫度只有13攝氏度,溫水很快變冷,使實驗很慢,后來我們將礦泉水瓶輕輕地搖晃后,水、酵母菌、糖很快均勻混合在一起,為保持適宜的發酵所須的溫度,我們把它放在35℃溫水中恒溫,這樣可以加快發酵的速度。縮短了實驗的時間。師:哦,A組成員將實驗步驟改良了。從他們交談中,我們知道發酵需要什么條件?生:發酵需要適宜的溫度。生(A組成員):我們反復實驗,還畫出溫度和二氧化碳的關系圖在0 - 40℃ 之間成正比,超出這個范圍實驗將失敗。師:看講臺的氣球剛才是癟的,現在氣球比開始時要大了。什么原因使氣球脹大?生:有氣體產生。師:氣體從何而來?生:發酵過程中,酵母菌分解葡萄糖后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所以氣球會氣球慢慢變大。師:怎么證明產生的氣體就是二氧化碳呢?生4(C組成員):當時我們很想知道這種氣體是什么?看課本尋找到答案:該氣體是二氧化碳。后來我們小組將收集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氣體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驗證該氣體就是二氧化碳,師:你們做得太棒了,感謝你們讓我知道它的答案。實驗中除了產生二氧化碳外還產生了什么物質呢?生(全體學生):還有酒精。師:沒錯,葡萄糖被酵母菌分解后產生二氧化碳和酒精。這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發酵現象(多媒體展示發酵現象的flash動畫及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的反應式。學生興趣盎然)板書:一、發酵實驗:葡萄糖 酒精+二氧化碳師:哪個同學能在我們生活中舉一些發酵現象的例子?(全班學生舉手發言積極)生:釀酒、做面包、制醋、制酸奶、泡菜、、、、、、(提供拓展閱讀,面包的制作原理)簡要作歸納知識點:板書:二、利用細菌和真菌制作食品的各種原理:曲霉:淀粉 葡萄糖乳酸菌:葡萄糖 乳酸(如酸奶、泡菜)醋酸桿菌:有機物 醋酸(白醋)師:前不久,我市新聞媒體報道了某工廠民工在廠食堂吃中午飯,下午有20多人住進了醫院。是什么原因使得這么多人同時住進了醫院呢?生:食物中毒。生:是食用了腐敗變質的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師:那么引起食品腐敗的原因是什么?生:細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長和繁殖,導致食品腐爛。師:請同學們舉一些生活中有關食品腐敗的例子。好嗎?(板書:三、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板書食品腐敗的原因:細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長繁殖)生:夏天,腐爛的死魚的尸體、發臭的米飯和肉湯,腐爛的水果、菜葉。師:說的好。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廣泛,幾乎無處不在。細菌和真菌易造成食品腐敗,那么怎樣才能防止食品腐敗呢?(利用圖片認識保存食品的幾種方法)師:下面進行分組討論,請同學們根據圖片中的食品,說說它們的保存方法和依據。師:(隨機抽查)生:1、蘑菇------脫水法2、臘肉類熟食----曬制與煙熏法3、果脯----滲透保存法4、咸魚----腌制法師:它們依據的主要原理是什么?生:主要原理是除去食品上的水分,防止細菌、真菌的生長。師:誰還要其它食品的保存方?生:5、利用高溫滅菌的牛奶采用了巴氏消毒法 。師(點頭表示贊許):還有呢?生:6、袋裝肉腸----真空包裝法,它依據是破壞需氧菌類的生存環境。生:還有7、肉類罐頭----罐藏法,它依據是高溫消毒和防止與菌接觸師:大家都歸納得很好。除上述的方法外,你還知道哪些方法可以防止食品腐敗?生:用冰箱進行冷藏法、冷凍法、生:有的食品還添加了防腐劑。師:你怎么知道添加了防腐劑?生:買東西時認真地看一看食物的包裝袋就知到。師:哦、夠細心的,我們購買東西一定要認真看看包裝袋的文字。有學生在課堂上咳嗽,老師:有同學生病了?看醫生了嗎?生病同學有禮貌地站起來點點頭:醫生說我是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發炎),吃點抗生素類藥就好了,老師,什么是抗生素?師:問得好。細菌和真菌能使人類患病,人類能不能利用真菌和細菌對疾病進行防治?什么是抗生素?它是怎樣被發現的?請同學們閱讀課本74頁的相關內容。板書:四、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師:有些真菌可以產生能殺死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這些物質叫抗生素,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消炎藥,它們可以治療由敏感細菌引起的疾病,如肺炎、扁桃體炎、腦膜炎、肺結核等疾病。請看大屏幕。(展示課件:抗生素)師:誰搜集到了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的資料?生:英國的細菌學家弗來明發現:青霉能產生一種抑制細菌生長的物質叫青霉素,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青霉素挽救了成千上萬傷病員的生命。弗來明還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呢。生:有次我發燒了,醫生給我注射青霉素。病就好了。另一生:你的病是細菌引起的。生病學生:醫生給我開了頭頭孢拉定膠囊,說明書上寫:(頭孢菌素類)為廣譜抗菌素,對革蘭氏陽性及陰性菌均有殺菌作用。適用于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大腸桿菌、奇異變形桿菌、克雷白氏桿菌屬、嗜血流感桿菌所引起的各種感染炎癥。我吃了藥感覺好多了。生:原來鏈霉素、紅霉素、土霉素等消炎藥也都是真菌產生的,可以治療細菌性疾病。師:可以長期大量服用嗎?生:不可以,長期使用抗生素會使病菌產生較強的抗藥性,產生超級細菌。師:除真菌外,人們也可以利用細菌生產藥物。科學家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種基因轉入一些細菌內部,使這些細菌生產藥品。請看大屏幕。(展示課件胰島素的生產)轉基因藥品——胰島師:誰知道胰島素可治療什么疾病?生:糖尿病。師:沒錯,科學家把控制合成胰島素的基因轉入大腸桿菌內,對大腸桿菌進行大規模培養,就能生產出大量的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可見,我們可以利用細菌、真菌產生藥品,防治疾病。(播放污水處理視頻)師:生物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已延伸到各個領域,科學家成功運用細菌、來處理某些污染問題,請同學們觀看視頻。板書;四、細菌與環境保護看完視頻老師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小結:1 有氧條件下—細菌將有機物徹底分解2 無氧條件下—制成甲烷氣體作為燃料3 污水處理原理—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機物師:目前,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認識還不是很徹底,關于細菌和真菌尚有許多奧秘有待于我們去發現,去開發,希望同學們成為這方面的人才。我們一起小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課堂小結:一、細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二、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三、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四、細菌與環境保護課堂練習鞏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的作用(第一課時)》梁老師.flv 第一節教學建議.doc 第五章總體規劃.doc 第一節教學反思.doc 第二節教學反思.doc 第一節教學設計.doc 第二節教學設計.doc 課前小測.doc 發酵過程.wmv 第五章第一節課件.ppt 第五章第二節課件.ppt 第一節課堂實錄.doc 第二節課堂實錄.doc 第一節配套練習.doc 第五章第二節配套練習.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