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第二章 第二節(第1課時)珠穆朗瑪地區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三千萬前還是一片海洋現在是世界最高的山峰探究1: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北京時間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時,中國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將五星紅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并開展各項測量工作。研究表明,珠峰每年以2厘米的速度在“長高”。理論上,如果保持這樣的增長速度,珠峰將在5.8萬年之后超過10000米。但實際山脈很難長期維持超過10000米的高度。思考:(1)推測珠峰在不斷“長高”的原因?(2)推測珠峰山脈很難長期維持超過10000米高度的原因?內外力作用比較項 目 內力作用 外力作用能量來源表現形式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內外力作用的關系地球內部(內能)太陽能、重力能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地震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巖使地表高低起伏使地表趨于平緩同時進行,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形態讀P32第一段,完成下列表格北京時間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時,中國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將五星紅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并開展各項測量工作。研究表明,珠峰每年以2厘米的速度在“長高”。理論上,如果保持這樣的增長速度,珠峰將在5.8萬年之后超過10000米。但實際山脈很難長期維持超過10000米的高度。(1)推測珠峰在不斷“長高”的原因?(2)推測珠峰山脈很難長期維持超過10000米高度的原因?珠穆朗峰是喜馬拉雅山的主峰,喜馬拉雅山位于兩大板塊的消亡邊界,這兩大板塊仍然在相互擠壓,導致地殼隆起。地表形態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力作用使珠峰“長高”,但是風化、侵蝕、搬運等外力作用使珠峰的高度很難維持在10000米。課堂練習11.下列關于營造地表形態力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A.能量來源主要是太陽能B.地表形態是在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不斷發展變化的C.內力作用都進行得極其緩慢,不易被人們覺察D.地殼運動是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2.下列地質作用中屬于內力作用的是( )A.侵蝕作用 B.變質作用 C.風化作用 D.沉積作用BB1、巖石圈被分成哪六大板塊?2、板塊內部和邊界處哪處地殼運動活躍?你知道兩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帶嗎?3、生長邊界與消亡邊界如何區分?4、生長邊界(板塊張裂)形成的地貌?5、消亡邊界(板塊碰撞)形成的地貌?探究2:板塊運動與宏觀地形探究2:板塊運動與宏觀地形裂谷海洋海嶺高山海溝島弧消亡邊界生長邊界小組討論:以下宏觀地形分別是板塊怎樣運動的結果?探究2:板塊運動與宏觀地形安第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東非大裂谷日本群島馬里亞納海溝地中海紅海落基山脈大西洋板塊運動與宏觀地形板塊移動 邊界類型 對地貌影響 舉例板塊碰撞 陸陸相撞 邊界 形成巨大的褶皺陸海相撞 在大陸板塊形成和在大洋板塊形成板塊張裂邊界 形成山脈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消亡海溝安第斯山脈、日本島弧、馬里亞納海溝裂谷、海洋、海嶺東非大裂谷、大西洋和紅海生長島弧海岸山脈P34活動,太平洋西部邊緣的深海溝和島弧鏈是怎樣形成的?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相撞擠壓馬里亞納海溝的形成地球的疤痕——東非大裂谷大洋板塊張裂(2016·北京卷)下圖示意平頂海山的形成過程。1、平頂海山( )A.為褶皺山 B.由沉積巖構成C.頂部形態由內力作用塑造 D.隨著板塊的移動沒入水下D課堂練習2某年3月P地(位置見下圖)發生強烈地震,引發大規模海嘯,導致附近某核電站核物質泄漏。2、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質主要通過洋流擴散。P地位于( )A.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擠壓帶B.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擠壓帶C.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擠壓帶D.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擠壓帶A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節 地表形態的變化(第1課時)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ppt 馬里亞納海溝的形成.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