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編號 授課時間 授課地點 教室課題名稱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時期的政治經濟概況 課時數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1、了解我國在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10年,由于缺乏經驗,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2、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全國人民的努力,克服了困難,取得了重大的成就。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歷史資料和圖表,加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點 過渡時期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和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主要內容。教學難點 1、經濟建設中出現左的錯誤的原因和影響。2、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實質。教材處理 適當刪減,稍有補充教學方法 教法設計 問題目標教學法、討論法、講解分析法學法設計 材料學習法、體驗式學習教學資源準備 教學資料 教材、網絡資源信息資源 網絡信息、教學內容儀器設備 多媒體耗 材作業布置 簡述大躍進運動給國民經濟造成的嚴重后果。教學反思教 學 過 程 實 施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與活動 教學方法與手段一、導入新課二、講授新課 新中國成立時,中國共產黨從國民黨手里接收了一個貧困落后、千瘡百孔的爛攤子,面臨著嚴峻的經濟形勢。面對這種局面,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曾預言:中國永遠擺脫不了一個不堪負擔的壓力──即龐大的人口,沒有一個政府解決了人民的吃飯問題,中共也無能為力,中國將永遠是天下大亂。上海的一個資本家說:共產黨軍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經濟上只能是零分,不依靠資本家,它無法管理復雜的社會經濟。而毛澤東代表共產黨人則作出這樣的回答: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1、《論十大關系》(1956年4月)提出了開辟一條與蘇聯不同的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重大問題,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始,為“八大”召開做了準備。2、中共八大的召開 (1)1957年9月20日至10月9日,在北京召開了八屆三中全會。會議在繼承和發展八大的正確路線的同時,開始產生了偏離八大正確路線的“左”傾錯誤,為“左”傾思想的發展提供了機會。1958年1月的南寧會議和3月的成都會議對于大躍進的發動起了很大的作用,并為八大二次會議作了準備。 (2)內容: ①基本國情:正確分析了國內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國內形勢: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即三大改造的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國內主要矛盾:即階級矛盾已基本解決)。②主要矛盾:先進的社會制度和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1)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充滿著矛盾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和法律,以馬列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這些上層建筑和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相適應;但是,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存在,教 學 過 程 實 施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與活動 教學方法與手段國家機構中某些官僚主義作風的存在,國家制度中某些環節缺陷的存在,又是和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相矛盾的。(2)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3)社會主義社會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及其處理方針和政策。嚴格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敵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對立基礎上的矛盾是對抗性矛盾;人民內部矛盾,包括工人階級矛盾、農民階級矛盾、知識分子內部的矛盾,工農兩個階級的矛盾,政府和群眾之間的矛盾等等,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礎上的矛盾,是非對抗性的矛盾;敵我要用專政的強制辦法來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說服和教育的方法來解決(“團結—批評—團結”的方法)。③主要任務: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 ④建設方針:堅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 意義:它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八大的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許多方針和設想富有創造性,是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一次成功探索,正確分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指明了方向。 過渡:遺憾的是,由于中共缺乏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和對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和思想還不夠成熟,八大的正確方針在黨內未能牢固確立,一些重要思想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充分堅持下去。 3、曲折的道路 (1)原因: A、黨內“左”傾錯誤開始泛濫,政策指導出現失誤,修改了關于八大的正確主張。 B、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沒有經驗。 教 學 過 程 實 施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與活動 教學方法與手段C、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速度,忽視了經濟發展規律。 (2)表現: A、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總路線:“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B、大躍進:1958年底,“大躍進”運動在全國范圍內迅速展開。 表現:大辦工業、農業,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的高速度和高指標——完全違反客觀經濟規律。 啟示: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 C、人民公社化運動(一大二公):到1958年底,全國99%以上的農戶加入了人民公社。 啟示:生產關系的變革必須與生產力水平相適應。 D、主要標志: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3)結果:是我黨在探索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一次嚴重的失誤,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超越了歷史發展階段,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失調,生態環境破壞,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受到挫傷。1959—1961出現三年經濟困難。 (愿望美好,方法錯誤,損失慘重) 4、調整中前進: (1)措施:提出 “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核心是調整) (2)結果: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到1965年,國民經濟得到一定的恢復和發展。 5、十年建設成就:(1)重工業(2)交通運輸(3)能源 總結十年來的建設,可以看出,盡管在探索中出現曲折和失誤,但總的趨勢是在發展。 問題探究:社會主義建設的十年曲折發展的經驗教訓。課后作業:簡述大躍進運動給國民經濟造成的嚴重后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