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編號 授課時間 授課地點 教室課題名稱 明清時期社會概況 課時數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1、掌握明清時期的政治經濟概況。2、掌握明清時期的科學文化藝術成就。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歷史資料和圖表,加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2、學習古代科學家勤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教學重點 1、明清時期的政治經濟概況。2、明清時期的科學文化藝術成就。教學難點 四大文學名著的內容和思想主題與時代背景之間的關系。教材處理 適當刪減,稍有補充教學方法 教法設計 講解法、指導法、評價法學法設計 史料分析法、討論法教學資源準備 教學資料 教材、網絡資源信息資源 網絡信息、教學內容儀器設備 多媒體耗 材作業布置 1、明清時期的科學技術主要有哪些?2、列舉四大名著及其作者。教學反思教 學 過 程 實 施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與活動 教學方法與手段一、導入新課二、講授新課 復習以前所學宋元時期的政治經濟部分的內容,進而引出本課內容。 新授:以提問法為主,提問學生對于本課的知識,再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公元1368年至1840年,是我國歷史上的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這一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巔峰,其最大歷史特點在于中央集權的高度集中與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與夭折。按其歷史進程,大致可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明前期:14世紀60年代至15世紀30年代,即明太祖洪武初年至明宣宗宣德末年。通過洪武、永樂兩朝廢除丞相、創內閣、設廠衛、加強對基層社會和思想文化界控制、遷都北京等一系列政治改革舉措,大大提高皇權,奠定了有明一代君主專制集權政治體制的基本格局。與此同時,明初統治者在元末農民戰爭猛烈掃蕩舊生產關系落后環節的基礎上,實施了獎勵墾荒、輕徭薄賦、鼓勵種植經濟作物、提高手工工匠身份等經濟政策的調整改革,使這一時期社會經濟得到全面恢復發展。永樂年間政局穩定、國力強大,成為中國歷史上又一鼎盛皇朝。鄭和下西洋開辟亞非海上通道的壯舉,表明了明朝對國外的強大影響和在世界范圍的領先地位。明中后期:15世紀40年代至17世紀20年代,即明英宗正統年間至明神宗萬歷末年。這一時期隨著社會經濟恢復發展,封建貴族地主瘋狂兼并土地,大批農民失去土地成為流民,不斷激起暴動抗爭。小農經濟遭受破壞,也使政府財政陷于困境。宦官專權、政治腐敗、軍備敗壞,導致政治危機不斷加深。加上北方韃靼、瓦刺崛興,屢屢破關南下劫掠,東南沿海倭寇不斷登陸騷擾,明皇朝內外交困,國力漸衰。萬歷初年的張居正改革使明中期的社會危機得以緩解,一條鞭法的實施推動了商品經濟發展,江南等地工商業市鎮勃興,局部先進地區的個別手工業生產部門開始出教 學 過 程 實 施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與活動 教學方法與手段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盡管明后期政治腐敗加劇,皇朝愈趨衰落,江南市鎮經濟仍保持相當的活力,市民工商階層隨之登上歷史舞臺。思想文化領域掀起“以情反理”沖擊傳統禮教的思潮,通俗文學繁盛,科學巨匠迭出,人們的價值觀念、社會風尚呈現出逐新求變、活潑開放的新鮮氣息。無論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還是在社會生活方面,都顯露出新舊沖突變動的征兆。明末清初:17世紀20年代至60年代,即明熹宗天啟年間至清圣祖康熙初年。李自成農民軍推翻明皇朝統治,是明末社會危機加劇的必然結局。明末社會危機仍然是封建社會固有的周期性危機,明末農民戰爭依然是農民和地主階級的生死搏斗,資本主義萌芽和城鎮市民力量還很微弱,這次起義尚不能使中國擺脫封建制度的軌道。清兵入關擊潰大順和南明政權奪取全國最高統治權,以及清初推行的民族壓迫政策和在生產關系上的倒退逆轉,使長年內戰中遭到嚴重摧殘的社會經濟雪上加霜,扼殺、中斷了向近代社會演迸的趨向。清初進步思想家繼續對暴君專制統治展開猛烈批判,但卻提不出建設新社會的切實可行方案。清前期:17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40年代,即康熙初年至清宣宗道光二十年。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爭,加快了野蠻征服者被先進文明征服的進程。明末土地與勞動力分離的根本性危機早已被農民戰爭掃平,從而為清前期恢復發展經濟的政策調整創造了良好條件。康雍乾時期社會經濟因此得以迅速發展,很快便達到中國歷史上新的高峰,資本主義萌芽也相應有較大增長。在此基礎上,清前期有效抵御了沙俄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統一多民族國家空前鞏固壯大。以滿族貴族為核心的清統治者,進一步強化專制集權體制。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的中國社會,處于重大的歷史轉折階段。明中后期以至清前期,在唐宋封建農耕文明教 學 過 程 實 施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與活動 教學方法與手段高度發展的基礎上又有所提高和突破(例如一條鞭法、攤丁入畝),并在此基礎上明顯出現了工業文明萌動的跡象和近代化的趨向。所謂近代化是指產業革命的孕育階段,即從農耕文明中分離出迥異于傳統模式的經濟、社會與思想文化方面的變異,這些變異的發育成長帶有向工業文明演進的鮮明趨向。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空前鞏固和發展,是明清(鴉片戰爭前)前期取得的又一重要成就。特別是清前期在抵御沙俄和西方殖民者入侵的背景下奠立了今天疆域的基礎,更加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清前期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開發,在邊遠地區設置行政和軍事機構實施有效管轄,以及邊疆和內地經濟愈益聯為一體,各民族經濟文化聯系大大加強,這一切都表明清前期的大一統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是以往歷代所未曾達到的。清前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發展,是以社會經濟發展為后盾,有其歷史依據,反過來又保證和推動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提高。 總體來說,明清時期是我國封建制度漸趨衰落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時期。其歷史特點可概括為:(1)實現了中國古代的第三次大一統,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2) 君主專制統治空前強化,并達于頂峰;(3)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和緩慢發展;(4)從對外開放走向閉關自守;(5)反 封建民主思想的產生和傳統科技依然處于世界前列。科學技術:1.新成就⑴明朝:數學家程大位著《算法統宗》,全部采用珠算法,反映了當時的商業數學水平。⑵清朝:數學家明安圖著《割圓密率捷法》。2.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現⑴李時珍的《本草綱目》①記載了藥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全面地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藥教 學 過 程 實 施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與活動 教學方法與手段學,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②提出“鳥產于林,故羽似葉”的觀點,反映了他在動物適應環境、相關變異以及遺傳特征等方面的新認識。⑵徐光啟的《農政全書》①綜合介紹了我國傳統農學成就,建立了比較完整的農學體系。②書中還將徐光啟與西方傳教士合譯的《泰西水法》一書的內容引入,介紹了歐洲先進的水利技術和工具。③書中的“救荒”一門篇幅幾乎占全書的三分之一,這表明作者關心民間疾苦,也說明當時災荒的嚴重和政局的衰敗。⑶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①是一部地理學巨著。書中對石灰巖溶蝕地貌的觀察和記述,早于歐洲約兩個世紀。②還記錄了一些地理發現。如提出金沙江是長江正源;沅江、瀾滄江各自入海,并不是長江支流,等等。這些都糾正了前代地理學著作中的錯誤。⑷宋應星的《天工開物》①總結了明代農業、手工業的生產技術。②國外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③書中還收錄了一些國外傳來的技術。如倭緞織造法、朝鮮棉布染整法和西洋紅夷火炮鑄造法等。這表明海外技術的不斷傳入,已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知識。明清小說的代表作:①《三國演義》A.作者:羅貫中。B.成書年代:元末明初。C.內容:敘述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的政治、軍事斗爭,出色教 學 過 程 實 施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與活動 教學方法與手段地塑造了許多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D.價值: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②《水滸傳》A.作者:施耐庵。B.成書年代:元末明初。C.內容:描寫北宋末年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塑造了許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漢形象,歌頌農民的斗爭精神。D.價值: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③《西游記》A.作者:吳承恩。B.成書年代:明朝。C.內容:以民間流傳的唐僧取經故事為題材創作而成。通過孫悟空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人民蔑視封建統治和敢于斗爭的精神。D.價值:是一部具有濃郁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④《紅樓夢》A.作者:曹雪芹著前80回,高鶚續寫后40回。B.成書年代:清朝。C.內容:描寫封建貴族家庭賈府由盛到衰的過程,和貴族青年的愛情悲劇,鞭撻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惡,揭示了封建社會走向沒落的歷史真實。D.價值: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長篇小說,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