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5課 堅持科學發展觀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5課 堅持科學發展觀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教案

資源簡介

教案序號 課題 第五課 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掌握小康社會的概念;了解科學發展,實現小康社會的途徑
運用目標 參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努力做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
情感態度觀念 小康社會對于中國社會的意義
教學重點 建設小康社會的途徑
教學難點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例證法、情景導學法
板書設計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改革開放30年來的成就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和意義 二、堅持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1、走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發展之路2、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3、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復習】
[1]什么是市場?49頁
[2]市場經濟的特征有哪些?50頁
[3]什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51頁
[4]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有哪些?55頁
【導入】
設計一個反應改革前后家庭生活變化的調查表,要求學生認真調查,課堂展示自己的調查成果,創設情境,讓學生從具體的感性資料中去感受家庭生活的新變化,去感受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去感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家庭生活情況調查表
1990年 2010年 對比
家庭收入(元)
住房情況
擁有大型家電
擁有汽車、摩托車
受教育情況
其他
【講授新課】
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特征
1.什么是小康水平?
在"小康社會"人民的生活達到"小康水平",這是指在溫飽的基礎上,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達到豐衣足食。具體說來,當人均年收入到達幾千美元的樣子,完全可以說實現了小康水平,步入了小康社會。鄧小平時代,那個時候說的是800美元就小康了,現在由于通貨膨脹,美國亂發鈔票,小康生活需要人均年收入幾千美元才夠格。
2、什么是小康社會?
人民生活水平達到小康水平的社會就叫小康社會。
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特征:
[1]標準較高。
59頁教材上說:“2000年年底,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只有800多美元;而到2020年,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將超過3000美元,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富裕。”上面這段話數據有錯,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就已經超過4000美元了。然而就全國來看,雖然超4000美元,還遠遠沒有實現小康。現在看來,人均達到8000美元的時候可能就基本豐衣足食了。
[2]注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所享受的民主權利和生活環境的改善等,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
既然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當然不僅僅是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應當包括精神文化消費、生活環境的改善,以及人民民主權利的享受等等。
[3]改變不均衡局面,縮小地區城鄉、階層差距,加快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的發展,體現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原則。
現在我們國家尚有城鄉差別、東西部差別、白領階層與藍領階層之間的差別。只要有這些差別的存在,就不算已經建成了全面小康社會。要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就必須消滅這些不合理現象,消滅這些差別,在這種情況下,才能真正算得上建成了全面小康社會。
(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1.經濟協調發展
在保護環境,降低能耗,提高效益的基礎上發展經濟,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不發展,小康就是畫餅充饑。所以首先目標要把經濟發展好,把蛋糕做大,小康才不是空中樓閣。
2.基本實現工業化。
現在我們國家尚處于工業化中期,而發達國家已經早已完成了工業化,進入信息化階段。
目前我們國家還處于大煉鋼鐵,大修高速公路、鐵路,大建各類工廠階段,說明我們國家工業化還沒有完成,更不要入進入后工業化時代,也就是信息化時代。
3.縮小三大差別: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三大差別存在就不能說建成了小康社會、和諧社會。當然消滅三大差別有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們向著這個目標前進,就一定要希望早日實現。
4.穩步提高居民消費率。
過去和現在,我們生產的產品出口多,自己消費的相對較少;老百姓也愿意把錢存在銀行里面,以防不測。但是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須提高消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
2、堅持科學發展,實現全面小康
(一)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1.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1]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人類的衣食來源和生存之本。
[2]為工業提供原材料。紡織工業、食品工業、皮革工業都離不開農業。
[3]關系社會穩定。沒有糧食就會天下大亂。
2.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包括三個方面:
[1]城鎮化。
要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必須讓多數農民進入城市,余下的農民搞農業,才有希望擺脫困境。農民越多農民自己越倒霉。因為農民多了,土地還是只有那么一點點,而且農民多了,消費農產品的人就少,從而農產品始終賣不起價格,所以必須走城鎮化道路,減少農民才是根本辦法。
[2]建設新農村。
農村不能老是臟亂差的代名詞,建設把農村建設好,農村才有出路,總體上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樣的一個目標。這個實現了,中國的農村才不至于與城市差距太大,中國農村才真正稱得上是社會主義新農村,不然的話跟非洲的農村一樣,就令人嘆息了。
[3]生產方式現代化
要大量采用機械化耕作,采用良種,采用現代科技,發展高產、優勢、高效、生態農業。
(二)、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1.工業的地位和作用
[1]工業為國民經濟提供裝備和技術。農業機械化,沒有工業提供機械,就是一句空話。一個國家要實現軍事現代化化,沒有工業提供軍艦、飛機、導彈和核武器,就沒有軍事現代化。
[2]工業為社會能源、材料。沒有能源,沒有電力工業、石油工業,機器就不會轉。沒有煉鋼工業,就沒有鋼鐵,就只能回到石器時代。
[3]工業為國家提供強大的財政收入、出口創匯和資金積累等。
農業已經免稅了,只有工業和第三產業為國家提供稅收。工業又是國家外匯的主要來源。
[4]工業為人民生活提供各種生活必要必需品:人們穿的、住的、行的,都離不開工業產品。
[5]為國防現代化提供技術和裝備
2.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是什么?
這個特色道路是: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
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是指要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工業,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工業化進程,并利用信息技術提高管理水平。
現在電腦信息技術在各個企業都得到了廣泛運用,大大提高了企業研發能力和管理水平。甚至有的養豬場都用上了電腦,利用電腦技術調控豬的食品配方。
(三)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
1.什么是產業結構?
簡單地說是指國民經濟各個產業的組合狀態以及相互比例關系。
2.產業結構的劃分
[1]按產品的最終用途:產業結構可以劃分為生產資料的生產和消費資料的生產兩大部類。日用品就是消費資料,化肥農藥、鋼鐵,就是生產資料。
[2]按產業性質:產業結構可劃分為農業、工業和重工業
[3]按經濟發展順序:產業結構可以劃分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
第一產業主要是指農業,具體包括農林牧副漁業。
解放前我國農業非常落后,人均年糧食占有量210公斤,人民吃不飽,人均壽命只有37歲。而今人均占有糧食400公斤以上,人均壽命從37歲上升到目前的70歲。
第二產業是指工業,具體包括采礦業、制造業、電力、建筑業。
采礦業是挖煤、開礦、淘金、開采石油天然氣等。
制造業是指制造產品的行業,如生產水泥、餅干、服裝等。
電力,發電和輸送電力。發電形式有:水力發電、核能發電、沼氣發電、太陽能發電、煤炭發電又叫火電、生物發電、風能發電等等。
第三產業是指服務業。具體包括:交通運輸、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館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教育、衛生、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政府部門)都發屬于第三產業范疇。
3.產業結構應如何調整和優化?
[1]鞏固和加強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
民以食為天,沒有糧食,天下大亂,所以一定要鞏固和加強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農業千萬不能出問題,否則要出大事。為此,要把農業發展好,加強農業的抗風險能力,確保農產品的供應不會出問題。
[2]加速工業化。
中國的工業化進程還沒有完成,中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沒有工業化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因此還需要大力發展工業,增強我國工業的國際競爭能力,從而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3]積極發展第三產業,提供服務業水平,滿足社會需要。
美國的第三產業創造了國內生產總值的70%,而我國只有50%左右的水平,因此第三產業大有作為,任重道遠。現階段我國的財富主要來源于第二產業工業,今后應該像美國那樣,讓第三產業成為財富的主要來源。
[4]加速發展信息產業,大力推進信息化
信息化是國民經濟的倍增器,意思是說,各行各業采用信息技術以后,能節省許多人力和物力,經濟效益會大大提高,因此完全有必要加速信息化進程。具體說來就是要大力研發和運用信息技術,提高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四)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1,我國三個不同地區的劃分:
[1]東部地區。
教師講解:東部地區包括遼寧省等十一個省市。
東部地區在全國來看,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前四名都在東部地區。
同學們討論:為什么東部地區是我國經濟目前最發達的地區?
教師提供參考答案:因為:
A歷史原因。B交通原因。C信息靈通。D環境優越。
[2]中部地區。
教師講解:中部地區包括:黑龍江省、安徽省,等8個省。
中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處于我國的中等水平,既不是最不發達的地區,也不是最發達地區。這與其地理位置相當。

[3]西部地區。
教師講解:西部地區包括四川省、內蒙古自治區,等十二個省、直轄市、自治區。
西部地區經濟是我國最不發達地區。
請同學們討論:西部地區落后的原因有哪些?
教師提供的參考答案:
A交通困難。總體說來西部地區有山高路陡,交通困難。
B環境惡劣。缺水、荒漠、戈壁多,不利于人類生存與經濟發展。
C信息閉塞。也就是消息不靈,較難于了解到外部環境外部世界信息.
D基礎薄弱,投入少.
2,地區經濟發展不協調的主要表現:
[1]商品經濟的發展水平不同。
這主要表現在:東部地區商品經濟發展水平高,中西部地區相當較低。東部人經商辦企業,做生意買賣成風,而西部人則這方面要差勁些.
[2]各地區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差距較大。
東部的廣東每年向國家提供上千億財政收入,而西部則自身難保.
[3]第三個表現是:產業結構也不一樣。
東部地區主要是第二、三產業為主,中西部地區第一產業農業占相當大的比重。特別是西藏,農業總產值比工業產值還高。其實這是一種落后的表現。發達地區都是工業和服務業創造的產值最多,比重較大,而中西部地區,農業產值相當要較大些。
3,如何優化地區產業結構
[1]因地制宜,合理分工。
這主要是指各地應該首先發揮自己本身所具有的優勢,宜農則農(適宜發展特色農業就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宜牧則牧(適宜發展牧業就大力發展牧業),宜林則林(適宜發展林業就要大力發展林業生產),宜工則工(適宜發展工業就大力發展工業生產)。
教師講解:
四川阿壩九寨溝地區,以前是以木材砍伐和畜牧業為主要財政收入來源,后來因地制宜地搞起了旅游業,發揮自己旅游資源優勢,結果成為四川民族地區中最富裕經濟最發達的縣級經濟。這是因地制宜的典型成功例子。
教師講解:
[2]各展所能、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板書)
四川是一個內陸人口大省,勞動力比較豐富,而沿海地區又需要許多勞動力,通過勞務輸出,既解決了四川人口多,勞動力過剩的問題,同時又能為沿海地區緩解勞動力緊缺的矛盾,而且還能增加四川勞動者的經濟收入。這樣其實就達到了各展所能、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效果。
三、面向未來的必然選擇
(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我國長期以來經濟發展的方式是粗放型的發展方式:投入多,能耗大,污染大,產出少。中央要求轉變生產方式,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轉變,實現經濟發展的少投入多產出,低能耗,環境友好型的發展。
(二)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我國人多地少,人均礦產資源也不足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必須節約資源,方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否則我們的子孫們的日子難以為繼。同時,我國環境污染情況相當嚴重,中國再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須走環境友好型的發展道路,就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使我們付出較少的環境代價。
【課堂小結】
推動經濟又快又好發展,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是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
【課堂練習】
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特征是什么?
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發展目標有哪些?
3,什么是環境友好型社會?
【課后作業】
練習冊 相關內容
PAGE
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江县| 定远县| 青河县| 准格尔旗| 阿拉善右旗| 吉木乃县| 梨树县| 昭通市| 贵定县| 扎囊县| 措美县| 安徽省| 繁昌县| 阿勒泰市| 托克逊县| 泗水县| 榆林市| 扶余县| 措美县| 西城区| 安吉县| 新野县| 长顺县| 合水县| 伊春市| 大丰市| 五大连池市| 佛冈县| 三亚市| 正阳县| 吴江市| 时尚| 台江县| 濮阳市| 抚顺县| 西乌珠穆沁旗| 新闻| 和龙市| 漳州市| 周口市| 云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