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新人教版生物七上《藻類、苔蘚、蕨類植物》視頻課堂實錄+課件+教案+練習+拓展+反思+建議+整體規劃(麥老師)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新人教版生物七上《藻類、苔蘚、蕨類植物》視頻課堂實錄+課件+教案+練習+拓展+反思+建議+整體規劃(麥老師)

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一節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教學反思)
永寧中學 麥泳霞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是生產、生活中常見但不容易引起人們重視的植物類群。由于課前精心準備,準備好實物,在教學過程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指導學生觀察,引導學生合作、交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師生互動和諧,課堂氣氛熱烈。同學們不僅學到了“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有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本節課還采取了學案與課件并用,一邊教學,一邊讓學生思考并做練習,從而達到眼動,手動,腦子也動起來,避免了以往只有老師在講,學生在聽的傳統方式,也避免了學生睡覺的情況。加強了學生對剛學的知識的鞏固。而且對每一部分都有一個知識的總結,這樣更加清楚地交待了重要的知識點,使學生更加明了本節內容的目標。課堂的最后幾分鐘加了課堂小測,檢測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情況。總的來說,達到理想的效果。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一節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教學建議)
永寧中學 何健君
1、適用教育對象及使用建議: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適用于普通學校的學生。我校是一所處于城鄉結合處的普通中學,學生的基礎良莠不齊,中下生面廣。所以,為了充分調動極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利用多媒體的功能展示多種代表植物的圖片,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教師還要利用當地常見的藻類植物如水綿、海帶、紫菜,蕨類植物如華南毛蕨等實物或標本給學生觀察思考,為他們學習創造有利的條件,培養他們關注綠色植物。問題設計由淺入深,環環相扣,難度適中。建議教師多用鼓勵性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效果會更好。
2、適用教學條件及調整建議:
本課程設計要求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生物教學,搜集大量的植物圖片,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落實教學目標。如果不具備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采用教學掛圖、自帶相關實物如水綿、海帶、紫菜,蕨類植物如華南毛蕨等配合教學,效果也不錯。
3、突破難點的教學建議:
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環境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一定要讓學生自己注意觀察圖片,閱讀課本,采取學案與課件并用,教師適當指導學生。
4、提高課堂效率的建議:
我校實施的是“先學后教,激勵情趣,精講多練,當堂鞏固”的教學模式。本課容量較大,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建議教師在課前先把學案發給學生預習,并把學生預習過的學案收集起來,進行查閱,深入了解學生預習所達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問題,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教師可以在課前就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把握講課的方向和重點。課堂的最后幾分鐘進行課堂小測,這樣不但可以檢測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情況,還可以促進學生聽課效率。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課堂文字實錄
小欖永寧中學 麥泳霞
師:同學們,從今天開始我們就進入新的單元進行學習。從這一單元當中一起來學習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首先,請同學們看一下這幅美麗的圖景,請同學們說說這圖景里有哪些綠色植物?
老師展示多媒體
生:有草,大樹,花……
師:同學們都看得非常仔細!我們剛從這一幅圖景當中就能看到多種的植物,那么生物圈中已知的綠色植物大約有30多萬種。但是它們所生活的環境,形態各不相同,根據這一點,我們就主要把它們分為四大類。哪四大類?請同學大聲地一起來回答。
生: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
師:回答得很響亮,請同學們把這一句畫起來。那么這節課我們就先學習前面三類植物。請同學們這個模型,這是什么生物?
老師舉起衣藻模型。
生:衣藻!
師:它是屬于什么生物?
生:單細胞生物。
師:它是屬于植物還是動物?
生:植物。因為它體內含有葉綠體,能夠進行光合作用。
師:回答得很好。那么我們一起來看衣藻它是屬于單細胞淡水藻類植物。再來看下面這一幅多細胞淡水藻類植物,這是什么?
生:水綿。
師:那么我們平常在哪些地方能夠看到水綿的分布?
生甲:池塘、荷塘。
師:很好。那么再同學們看這一幅圖,為何一大塊的水綿浮在水面上?
生:因為它們要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產生的氣體使水綿浮上水面來。
師:非常好。那么我們認識了淡水中的藻類植物,在海水中的藻類又有哪些?
老師拿起了一條很大的海帶,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同學們異口同聲回答
生:海帶。
師:好。總的來說,藻類多數都是生活在水中,而再細分,就分為淡水和海水中的藻類植物。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79,然后再思考一個問題,藻類植物與我們在陸地上看到的植物有什么不同?它們具有怎樣的結構特點。
生乙: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生丙:藻類植物都是靠全身來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
師:回答得非常好,這些都是藻類植物的特征。再請同學們看看圖中的海帶不是有根連著身體嗎?為何說它沒有根的分化?
生丁:那是假根。真正的根才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假根只起固定作用。
師: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80,看看藻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
生:藻類植物能夠提供氧;作為魚類餌料,為人類提供食用,藥用。
師:具資料分析,藻類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氧氣約占空氣氧氣中的95%。再來看這一幅圖,這是什么?
生:苔蘚植物。
師:很好。同學們在哪些地方看到有苔蘚植物?它們喜歡生活在什么環境當中?
生:墻角上,樹干上,它們都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而且體積非常的小。
師: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81,然后思考問題:苔蘚植物為何長得這么矮小,與它的形態結構有沒關系,結構上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苔蘚植物有了莖和葉的分化,但莖中沒有導管,葉中沒有葉脈,根是假根,只起到固定作用,所以植株長得很矮小。
師:苔蘚葉中還有一個特點,同學們有沒注意到?
生:葉片只有一層細胞,容易被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侵入,所以把苔蘚植物當作檢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師:把重要的劃起來。現在請同學們看老師手上的植物,這是什么植物?
老師拿起一盆蕨類植物
生:蕨類植物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82,思考: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生活的環境相似,為何體積上有這么的改變,它的結構上又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蕨類植物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因為它有了根、莖、葉的分化,并有專門的輸導組織,所以看起來比苔蘚植物要高大得多
師:蕨類植物以何種形式繁殖?
生:孢子生殖。蕨類植物的葉片背面有許多隆起,到孢子成熟,就從葉片表面散放出來,落到潮濕的地方,就會萌發和生長。
師:同學們,學習了以上三類植物,下面請根據所學的內容,歸納出三者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填寫在你們的學案表格當中。
生:
藻類植物 苔蘚植物 蕨類植物
不同點 生活環境 多在水中 陰濕環境 潮濕環境
根、莖、葉分化 無 莖和葉的分化 根、莖、葉的分化
輸導組織 無 無 有
相同點 能否產生孢子 能 能 能
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葉綠體
師:請同學們合起書本,下面對同學們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檢測。
課堂小測中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23張PPT)
21世紀教育網精品教學課件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永寧中學
麥泳霞
綠色植物
藻類
苔蘚
蕨類
種子植物
單細胞淡水藻類:如衣藻
藻類植物
水綿:
多細胞
淡水藻類
水 綿
為什么陽光充足的時候,水綿會浮在水面?
2、結構:藻類植物有單細胞的,也有多細胞的,沒有根、莖、葉的分化整個植物體都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并進行光合作用。
1、生活環境:藻類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數生活陸地的陰濕處。
藻類特點:
1、這些藻類植物生活在什么環境中?
2、藻類植物的形態與你平時常見的陸生植物有什么不同?這種形態與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
思考
藻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的關系
1.多種多樣,單細胞或多細胞。
2.大多生活于水中,淡水種類如衣藻、水綿;海水種類如海帶、紫菜、石花菜、石莼、裙帶菜。
3.沒有根、莖、葉的分化,整個植物體都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并進行光合作用。
4.可食用、藥用、提煉瓊脂。
藻類植物小結
苔蘚植物
1、苔蘚植物與藻類植物相比,生活環境有什么不同?
2、從形態上看,苔蘚植物與藻類植物有什么主要的區別?這與它們的生活有關系嗎?
1、苔蘚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濕的陸地環境中。
2、苔蘚植物一般具有莖和葉,藻類植物沒有。
莖和葉里都沒有輸導組織;
假根纖細,結構簡單(假根只起固著作用),故要靠葉片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以上特點決定了苔蘚植物吸水和保水能力都不強,植株也矮小(約1~3厘米),只能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
思考
葫蘆蘚
苔蘚植物的葉只有一層細胞,有毒氣體可背腹入侵。因此可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孢子囊(內生有孢子)
孢子成熟后隨風飄散,落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就萌發生長成新的植物體。
1.結構簡單,植株矮小。
2.大多生活于陰暗潮濕的陸地環境,如墻蘚、葫蘆蘚。
3.有莖、葉的分化,但無輸導組織,有假根,依靠葉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4.葉僅一層細胞,對有毒氣體敏感,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苔蘚植物小結
腎 蕨
★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且具有輸導組織。但莖多藏于地下,稱為地下莖,地上部分為葉片和葉柄。

蕨類植物不開花、不產生種子,是如何繁殖后代的呢?
孢 子
一個孢子就是一個細胞(生殖細胞)。成熟孢子從葉表面散發出來,落在溫暖潮濕的地方,就萌發生長成新的植物體。
兩億多年前,蕨類植物的遺體埋藏在地下,經過漫長的年代,形成了煤。
滿江紅
綠萍
1.生活于潮濕的環境中,如腎蕨、蕨、卷柏、鐵線蕨、滿江紅、桫欏等。
2.植株較為高大,有根、莖、葉的分化,且具輸導組織;但莖多藏于地下,地上部分為葉片和葉柄。
3.可產生孢子繁殖后代。
蕨類植物小結
藻類植物 苔蘚植物 蕨類植物
不同點
相同點 生活環境
根、莖、葉分化
輸導組織
能否產生孢子
總結:比較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有莖、葉分化
有根莖、葉分化



多在水中
陰濕環境
潮濕環境
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葉綠體
連線題
藻類植物 具有根、莖、葉,體內
有輸導組織
苔蘚植物 沒有根、莖、葉等器官
的分化
蕨類植物 植株矮小,莖和葉內沒
有輸導組織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模塊規劃
永寧中學 生物備課組 何健君
一、教材分析:
1、本章安排兩節內容,即“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第一節中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主要形態特征、生活環境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第二節中種子的結構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
2、本章的內容安排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它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生活環境是怎樣的,與人類有什么關系。為以后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和第三章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幾大主要作用的學習奠下基礎。
3、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是本章的特點之一,學生可以通過觀察與思考、實驗探究、討論等活動獲得本章知識。而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創造各種條件來指導學生完成各項活動。
4、本章知識結構
生活環境:水中
生 藻類植物 結構特點:無根、莖、葉的分化
物 與人類關系:制造氧氣
圈 生活環境:陰濕
中 苔蘚植物 結構特點:有莖、葉的分化,有假根
有 與人類關系:監測大氣污染
哪 生活環境:潮濕
些 蕨類植物 結構特點:有根、莖、葉的分化
綠 與人類關系:觀賞,與煤形成有關
色 菜豆種子:無胚乳,子葉兩片
植 種子 種子的結構 玉米種子:有胚乳,子葉一片
物 植物 裸子植物:種子裸露,無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種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
二、學情分析:
本章的內容開展是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通過將觀察和比較,收集和分析資料的學習方法應用于本章,使學生們更進一步認識生物圈中與人類生活乃至一切生命息息相關的綠色植物。雖然學生對整章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還不全面,有的地方甚至可能沒有接觸。例如對于綠色植物分為四大類群這樣的知識點學生們也許不知道,那么象這樣的地方可以直接引出。不過老師把“樹干”畫了出來,要盡可能得讓學生去添“枝葉”和“果實”。為了讓學生自始至終主導課堂和延續對本章所包含的科學知識的興趣,我認為教師最好提供直觀的實物資料,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在體驗中主動地獲取知識,進而更加熱愛生物學科,也更加積極向上。在此基礎上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概述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環境。
(2)掌握種子的主要結構,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區別。
(3)識別當地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能力目標:
(1)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各類植物和種子的結構。
(2)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自主探究、比較總結、合作與交流等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1)說出藻類、苔蘚、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并樹立生物體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2)通過學習種子結構,向學生滲透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3)關注生物圈中各種綠色植物及它們的生存狀況。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概述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環境。
(2)種子的主要結構,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區別。
難點:(1)概述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環境。
(2)觀察玉米胚的結構。
五、課時安排:
本章教學時間需要3課時,具體分配如下(僅供參考):
3.1.1 藻類、苔蘚、蕨類植物 1課時
3.1.2種子植物 1課時
本章測驗 1課時
六、教學方法
1、教學整體設計思路:以“情景導入-----學生合作交流,總結-----教師精講重點內容--------學生完成學案------小結--------課堂小測-----課后作業”的模式展開。
2、具體教學設計思路:
(1)第一節內容主要圍繞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環境來展開,我們可以采用邊觀察邊比較、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在上課時,教師盡量利用多媒體的功能展示多種代表植物的圖片,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教師還要利用當地常見的藻類植物如水綿、海帶、紫菜,蕨類植物如華南毛蕨等實物或標本給學生觀察思考,為他們學習創造有利的條件,培養他們關注綠色植物。最后的歸納小結,可以通過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來,突出本節的重點內容(見學案)。當然,這個過程由學生完成,老師點評,這樣學生印象更深刻。
另外,在本節的教學中還要增加一個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即孢子囊群和孢子。蕨類植物小葉的背面邊緣常見的一些褐色的隆起,甚至連接在一起,稱為孢子囊群,不同種類蕨類植物的孢子囊群的形態不一樣。孢子囊群中有許多孢子囊,孢子囊中有許多孢子。孢子是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的生殖細胞。
(2)第二節重點和難點是在實驗“觀察種子的結構”, 在實驗之前,老師要使學生了解觀察生物體的基本步驟(由表及里、先形態后結構、先宏觀后微觀等),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然后學生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2人一小組合作實驗,結合老師出示的菜豆種子結構和玉米種子結構掛圖,通過觀察和討論、比較,能夠說出菜豆種子、玉米種子的結構,并且能夠描述這兩種種子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注:玉米種子結構的觀察是教學中的難點,為了指導學生觀察清楚,可自制一張剪貼掛圖來講解它們的位置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討論形式進行合作學習,可以達到面向全體、全員參與、師生互動的效果,從而發展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關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教學,書本上提供的圖片有限,老師最好多找一些圖片在課堂上展示,圖片是關于本學校的植物,那就更貼近生活實際了,體現綠色植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另外,在區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種子時,可以找松果和蘋果的果實作對比,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它們最大的區別是有無果皮包被。被子植物有果皮包被種子的特征有利于適應環境,從而使它們在整個植物界中占有優勢。讓學生體會各種植物與人類的關系及其經濟價值。
(3)測驗與評卷
在考查學生的掌握情況時應注意突出本章的2個重點內容,一個是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環境,另一個是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區別。第二個知識點要有圖形結合來考,注重考查學生的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適當關注本章的內容與其他知識點的聯系的認識,為后續學習打好基礎。由于測試的內容在練習題和學案上有滲透,所以不用上課時間專門評講。只是根據學生答卷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然后準備相關的題目進行鞏固練習。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3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課題名稱:第三單元 第一章 第一節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課時:1 班級________ 姓名:
【學習目標】
1、概述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形態特征與生活環境。
2、了解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
【自學提要】
1、課前必備材料:課本
2、閱讀教材P78至P82頁(關鍵處,疑難處做好標記)
3、練習題
①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形態各異,生活環境也有異別,可以分成四大類群: 、 、
和 植物。
②藻類植物有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的,大都生活在 中,少數在陸地上的 ,沒有 、
、 的分化;苔蘚植物大多生活在 的陸地環境中,一般具有 和 。但是,莖中沒有 ,葉中沒有 ,根非常簡單,稱為 ;蕨類植物出現跟、莖、葉的分化,都具有專門的 ,可以形成 進行生殖。
自學疑問記錄
【學習過程】
一、情境引入
觀察課件上的植物,注意一下它們的形態生活環境。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習任務一:掌握藻類植物生存環境及基本特征
1、 自學教材P78-79,結合彩圖及課件,思考教材P79的討論題
①藻類植物有 細胞的,有 細胞的;它們生活大多都生活在 中,有的生活在 中,如 、 ;有的生活在 中,如 、 等。
②藻類植物的形態與平時常見的陸生植物的不同之處就是藻類的結構比較簡單,沒有 、 、 的分化。整個植物體都可吸收 和 ,并進行 ;所以它沒有專門吸收,運輸或進行光合作用的 。
③藻類植物在生物圈當中可以釋放 ,可作為魚類的 ;藻類植物也可為人類提供 ,
學習任務二:掌握苔蘚植物生存環境及基本特征
2、自學教材P80-81,結合彩圖及課件,思考教材P81討論題。
①苔蘚植物與藻類植物相比,苔蘚植物大多生活環境在 的環境中。
②從形態上看,苔蘚植物的結構簡單,植株 。一般具有 和 的分化,但是莖中沒有 ,葉中沒有 ;根非常簡單,稱為 。
③葉只有 細胞,對有毒氣體敏感,為監測 的指示植物
學習任務三:掌握蕨類植物生存環境及基本特征
3、自學教材P81-82,歸納蕨類植物基本特征
①蕨類生活在 的環境中。
②蕨類植株較為高大,有 、 、 的分化,且具 ;但莖多藏于地下,稱為 ;地上部分為葉片和葉柄。
③蕨類植物產生 繁殖后代。
三、系統總結:比較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藻類植物 苔蘚植物 蕨類植物
不同點 生活環境
根、莖、葉分化
輸導組織
相同點 能否產生孢子
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葉綠體
【課堂練習】
1.“西湖春色歸,春水綠于染。”描寫的景色主要是因為水中大量繁殖了 ( )
A.藻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蕨類植物 D.綠色水生小昆蟲
2、苔蘚植物一般比較矮小,是因為( )
A、具有莖和葉,卻沒有輸導組織 B、吸收水分 C、不含葉綠體 D、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
3、將一定量的二氧化硫通種植以下四種植物的密集環境中,那種植物最先死亡( )
A、藻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蕨類植物 D、種子植物
4.蕨類植物比苔蘚植物高大的原因是 ( )
A.有了莖和葉的分化 B.根、莖、葉中有輸導組織
C.葉柄較長 D.生活在潮濕肥沃的土壤中
【作業布置】
1. 鞏固作業:學習輔導P37-38 2.布置下一節自學內容。
【課后記】
第三單元 第一章 第一節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班級________ 姓名:
( )1、“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詩中江水泛起綠色是因為哪類植物在水中大量繁殖?
A、藻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蕨類植物 D、種子植物
( )2.下列植物中屬于藻類植物的是 ( )
A.小麥 B.大豆 C.海帶 D.玉米
( )3、大部分藻類植物生活的環境為
A、陸地上 B、沙漠 C、森林 D、水域環境
( )4.水綿和衣藻同屬藻類的主要原因是
A.都有細胞壁和細胞核 B.是生活在水中的植物
C.無根、莖、葉分化的植物 D.都有細胞膜和細胞核
( )5、墻蘚的假根的作用是
A、吸收 B、固著 C、吸收和固著 D、進行光合作用
( )6、人們常把苔蘚植物當作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因為它
A、適合生活在空氣污染大的地方 B、生活在比較潮濕的地方
C、葉子只有單層細胞,易受有毒氣體侵入 D、植株矮小
( )7、在下列哪些地方,你能經常看到有蕨類植物的分布?
A、海水中 B、淡水中 C、干旱的陸地上 D、潮濕的陸地上
( )8.下列植物中有真正根的是( )
A.海帶 B.苔蘚 C.紫菜 D.蕨
( )9、下列植物中,能產生種子的是
A、水綿 B、墻蘚 C、滿江紅 D、油松
( )10、有同學講水稻、西瓜、松樹歸為一類,講海帶、苔蘚、滿江紅歸為一類,他分類的依據是
A、有根或無根 B、有種子或無種子 C、水生或陸地生 D、有果實或無果實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單元過關
永寧中學 楊理明編
班別 姓名 成績
1、 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腎蕨地面上直立生長的部分是 ( )
A.莖 B.根和莖 C.葉 D.莖和葉
2.與裸子植物比較,被子植物特有的器官是 ( )
A.果實 B.莖 C.種子 D.葉片
3.苔蘚植物生長在陰濕環境的主要原因是 ( )
A.缺乏真正的根 B.沒有輸導組織
C.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D.受精作用離不開水
4.我們看到大豆種子最外面的一層結構是 ( )
A.胚根 B.胚軸 C.子葉 D.種皮.
5.下列動物果實可以黏附在動物體表傳播的是 ( )
A.楊樹 B.蒼耳 C.柳樹 D.玫瑰
6.下列植物不是苔蘚植物的是 ( )
A.葫蘆蘚 B.墻蘚 C.地錢 D.紫菜
7.水綿能進行光合作用,主要是由于 ( )
A.結構比較簡 B.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C.終生生活在水中 D.細胞內有葉綠體
8. 人們常把苔蘚植物當作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因為它( )
A.適合生活在空氣污染大的地方 B.生活在比較潮濕的地方
C.葉子只有單層細胞,易受有毒氣體侵入 D.植株矮小
9.文學作品《荷塘月色》、《白楊禮贊》、《松樹的風格》中所描寫的植物歸屬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孢子植物 D.種子植物
10.與桃樹相比,松樹最主要的不同之處是( )
A.沒有果皮,種子裸露 B.果實內有種子
C.果皮呈翅狀 D.球果是果實
11.我們食用的大米,主要是來自水稻種子結構中的( )
A.種皮 B.胚 C.子葉 D.胚乳
12.下列不屬于胚的結構是( )
A.胚芽 B.子葉 C.胚根 D.胚乳
13.保存種子的適宜條件 ( )
A.低溫、干燥 B.低溫、潮濕 C.高溫、干燥 D.高溫、潮濕.
14在下列哪些地方,你能經常看到有蕨類植物的分布 ( )
A.海水中 B.淡水中 C.干旱的陸地上 D.潮濕的陸地上.
15. 很多農作物播種的時間選擇在春天而不在冬天,這主要是考慮到種子萌發的哪個條件 ( )
A.自身條件 B.水分 c.溫度 D.光照
16. 下列植物中,能產生種子的是( )
A·水綿 B.墻蘚 C.滿江紅 D.油松
17. 豆腐是一種具有美容、保健作用的美食,它的主要成分來自大豆種子的( )
A·胚芽 B.胚軸 C.胚根 D.子葉
18. 在糧店購買的大米通常不能萌發成為水稻的幼苗,這是因為破壞了種子的( )
A·種皮 B.果皮 C.胚乳 D.胚
19.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詩中江水泛起綠色是因為哪類植物在水中大量繁殖的結果 ( )
A.藻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蕨類植物 D.種子植物
20. 有同學將水稻、西瓜、松樹歸為一類,將海帶、苔蘚、滿江紅歸為一類,他分類的依據是( )
A.有根或無根 B.有種子或無種子
C.水生或陸地生 D.有果實或無果實
21.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分布更廣泛,種類更多,其原因是①果實可以保護種子免受外界環境不利因素的影響②種子更大③有些果實表面有翅或毛,適于隨風傳播④有些果實顏色鮮艷,有香甜的漿液或果肉,能誘使動物來吃( )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的說法
22. 下列植物中,為重要的成煤植物的是 (    ) 
A.古代的藻類植物     B。古代的苔蘚植物
C.古代的蕨類植物    D.現代的蕨類植物
23.時間長了魚缸的內壁上往往會變成綠色,這是由于生長了 ( )
A.藻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蕨類植物               D.開花植物
24.小明的爸爸買了一盆腎蕨,回家后就放到了陽臺上,結果沒幾天,腎蕨長勢越來越差,原因是( )
A.這幾天可能是陰雨天,水分太多   B.這幾天可能是光照太弱
C.蕨類植物適于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  D.忘了種到地里
25.山東省濟寧市是我國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不少農作物品種被定為山東名優物產,如泅水花生、曲阜香稻、金鄉金谷、汶上黃豆。上述作物的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種子的哪個結構中 ( )
①胚 ②胚乳 ③子葉
A.①②②① B.②③③② C.③②②③ D.③①①③
26.下列植物中,屬于單細胞植物的是 ( )
A.馬尾藻     B.石花菜     C.液泡    D.衣藻
27.蕨類植物比苔蘚植物長得高大的原因是( )
A.有了莖和葉的分化:      B.葉柄較長:
C.根、莖、葉中有輸導組織:     D.具有了真正的根、葉、莖等器官;
28.“海帶燉排骨”和“紫菜蛋湯”是人們喜愛的佳肴,你知道海帶和紫菜與下列哪種植物同屬一類嗎 ( )
A.衣藻   B.蕨     C.白菜   D.葫蘆蘚
29.小明在山間的伯父家住了一段時間,他很喜歡吃伯父家的板栗、玉米、蕨菜和銀杏,他想要這些植物的種子帶回家去種。他不可能要到哪種植物的種子 ( )
A.板栗    B.玉米    C.蕨菜    D.銀杏
30.現在地球上分布最廣、種類最多的植物類群是( )
A.藻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二、填空題(共40分)
31.仔細觀察比較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圖,據圖回答:(18分)
(1)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都具有的結構是 和 。
(2) 種子中的胚將來能發育成一株植物體,圖中菜豆種子的胚包括[ ] 、[ ] 、[ ] 、[ ] 等。
(3)如果往玉米種子的縱切面上滴一滴碘液,變成藍色的結構的是圖中的[ ] ,它是否屬于胚的結構 。它的作用是 。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是 。
(4)請你回憶自己實驗時所觀察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寫出玉米種子與菜豆種子最大的區別 。
⑸完整的玉米種子萌發以后,⑨將發育成 ,11將發育成 。
32.地球上現存的植物已知的大約有30萬種,除了最常見的綠色開花植物以外,還有許多不開花的綠色植物。這些形形色色的植物種類組成了大自然中的整個植物界。根據植物的生活習性、形態和結構的特征,可以將它分為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等主要類群。(6分)
(1)某種植物分布在占地球表面70%的水域環境里,空氣中許多氧氣由它來提供,它很簡單,沒有根、莖、葉的分化,詩人曾用“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來形容它,它是 植物。
(2)某種植物它長得很小,不開花也不結果,具有假根,它常存在于陰暗潮濕,并且沒有嚴重污染的地方,它是 植物。
(3)神話傳說中的“還魂草”其實是一種蕨類植物,它叫卷柏,請你再寫出一個蕨類植物,如: 。
33.下面列出了六種常見的植物,請回答有關問題。(6分)
①海帶②滿江紅③銀杏④荷花⑤雪松 ⑥桃樹
(1)請將這六種植物分為兩類(每類至少包括兩種植物)一類是 (填標號);二類是 (填標號)。分類的依據是 。
(2)上述植物中沒有根、莖、葉分化的是 (填標號)。
(3)上述植物中產生種子,但沒有果實的是 (填標號)。
(4)上述植物中屬于被子植物的是 (填標號)。
34.如圖所示,圖甲和圖乙分別代表葫蘆蘚和蕨的植株,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圖甲中 只起固定作用,圖乙中 除起固定作用外,還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填數字)
(2)圖甲中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結構是 ,能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結構是 。(填字母)
(3)圖乙中④、⑤、⑥中都有 組織和 組織,能運輸 、 和 。
(4)由此可見, 圖中的植株長得比較高大。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3 頁 (共 4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永寧中學 學生生物作品展示
菊花歷史文化調查表
初一(5)班 胥興偉
菊花,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 ,是經長期人工選擇培育出的名貴觀賞花卉,也稱藝菊,品種已達千余種。菊花用扦插、分株、嫁接及組織培養等方法繁殖。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中國菊花傳入歐洲,約在明末清初開始。中國人極愛菊花,從宋朝起民間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會。古神話傳說中菊花又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中國歷代詩人畫家,以菊花為題材吟詩作畫眾多,因而歷代歌頌菊花的大量文學藝術作品和藝菊經驗,給人們留下了許多名譜佳作,并將流傳久遠。聚會歷史:小欖人喜愛種菊,歷史悠久,相傳在南宋咸淳九年,度宗為追查胡妃出走,發生南雄珠璣巷居民南遷之役。咸淳十年(1274甲戌)珠璣巷有部份難民逃至小欖,見這里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黃菊遍野,溢香流金,便在此定居墾殖,建立家園從此,小欖人便與菊花結下不解之緣。
  到了明代,小欖藝菊之風已盛,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據當時任明朝南京禮郎尚書的里人李孫宸所撰之《兩欖風景地勢圖說》文,已有"五松六路三丫水,洞梅花十二橋,歲歲菊花看不盡,詩壇酌酒賞花村"的贊美之句,足以說明那時的小欖人已好藝菊,每年菊花盛放之時,聚集三五知己,酌酒賞花,籍此遣興已成習慣。
  清康熙年間,小欖藝菊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在栽培上對菊花的整形摘心,養護管理等有了一套系統經驗。據史料記載,此時已開始從上海等地引入新種,使品種花色增多,鄉中一些紳商官吏之家,閑帖逸志之上,輒效陶令寄懷爾籬,藝菊之風業盛于昔。此時,小欖已得稱"小柴桑"之美譽。
清乾隆元年丙辰年間,小欖開始"菊試"。"鄉人多喜愛菊花不畏寒霜的氣節,欣賞它千姿百態的花朵和清雋高雅的香氣。閭里之間爭妍斗麗,清乾隆元年(1736年)遂有賽菊之舉"。據《香山縣志》載,菊試就是在菊花"盛開時,集鄉人所植名種,設賞格,評高下"。賽時在鄉內祠前蓋搭花棚,陳列名花,分場考評,對菊吟詠,推魁首,定名次,儼然開科取仕,評菊以"三不"為標準,即不脫腳葉、不交枝、不跪腳;以"三丫六頂"為模式,大立菊枝藝初為運用,試畢則分別次第獎給紗,緞巾、扇等物品。
菊花文化:八百多年來,小欖菊花會不斷吸收各種文化精髓,完善自身形態。其既有宋代中原賞菊賽菊的菊花文化風俗的繼承,又有嶺南民間廟會文化某些特色的吸納。進入21世紀,小欖菊花文化從品種到外圍文化都在不斷創新當中。
  1994年,第四屆小欖菊花大會,43圈大立菊,有效菊花5677朵,創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2001年新世紀小欖菊花欣賞會世紀母子燈總高21米,被列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2004年小欖菊花文化藝術欣賞會,168米菊花巨龍“金龍騰飛”,裱扎面積1185.3平方米,被列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除品種、技藝創新外,與菊花相關的文化也在不斷創新。為了準備明年的中國菊花展覽,小欖鎮政府已經計劃舉辦各種以菊花為主題的文化活動。當中包括詩、聯、書、畫、文學、攝影、手工、插花等。如計劃與中國書畫家協會合作,邀請100個書法家來書寫歷代有關菊花的詩、聯,編輯成書。
  廣泛的群眾基礎讓“欖菊”深深扎根民間大地;政府鼓勵制度像一只“無形的手”為菊花營造了良好的生長環境;而經濟發展讓其燦爛綻放,不斷創新的文化更讓其香飄萬里。正是這些因素使”小欖菊花文化“擺脫了”瀕危“的威脅,憑著強勁的自我生命力,茁壯成長。
菊花栽培:1.選地整地:選擇排水良好、肥沃、疏松、含腐殖質豐富的土壤為好。每667平方米施底肥4000-5000千克,深翻、耙細、整平,做畦。
2.繁殖方法:有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和壓條繁殖。
(l)分株繁殖:它具有生長快、易成活的優點。現多采用此法。在“谷雨”前后,新苗高約14厘米時,將老墩刨出,按其自然長勢帶根分成單株,選擇健壯植株,按行株距45 x 30厘米開穴,每穴2株,覆土踏實、澆水。
(2)扦插育苗:它具有根系發達、生命力強、生長期長,進入花期后,葉片枯萎較少,花開的大而多的優點。此法適用于距栽培地近、而且水源方便的地塊。在“谷雨”前后,新苗高約14厘米時,將其從地下折斷,按行株距45厘米ⅹ30厘米開穴,每穴2株,覆土踏實,澆水。
(3)壓條繁殖:可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壓條的菊花,枝條節節生根吸收營養,減少感病死亡。壓條最好在陰雨天進行,并適時施肥,壓條分為2次,第一次在7月上旬,把菊花枝條壓倒,每隔10厘米用濕泥蓋實,打去梢頭,使其葉腋處抽出新枝。第二次在7月中下旬把新抽的枝壓倒,方法同上。并追施人糞,每667平方米400千克。在8月下旬打頂。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菊花苗移栽成活后,到現蕾前要進行4-5次除草。每次除草宜淺不直深,同時要進行培土,防止菊苗倒伏。
(2)追肥。菊花喜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長期還應進行3次追肥。第一次在移栽返青后,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5千克,催苗。第二次在植株分枝時,可施餅肥、人糞尿。第三次施肥在現蕾期,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銨5千克。
(3)摘蕾。菊花分枝后,在5月下旬前后,當苗高25厘米時,進行第一次摘心,選晴天摘去頂心1—2厘米,以后每隔半個月摘心一次,在7月中下旬后停止,否則分枝過多,營養不良,花頭變得細小,反而影響菊花的產量和質量。
(4)病蟲害防治。菊花常見的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褐斑病等。在多雨季節,菊花易發生全株葉片枯萎,根系霉爛,并有根際線蟲,嚴重影響菊花的生長。防治方法:移栽前用呋喃丹處理菊苗和栽種穴;另外,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雨季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其它病蟲害可按常規方法處理。
菊花保健: 菊花不僅有觀賞價值,而且藥食兼優,有良好的保健功效。
  ●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釀制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菊花粥:將菊花與粳米同煮制粥,濡糯清爽,能清心、除煩、悅目、去燥。
  ●菊花茶:用菊花泡茶,氣味芳香,可消暑、生津、祛風、潤喉、養目、解酒。
  ●菊花糕:把菊花拌在米漿里,蒸制成糕,或用綠豆粉與菊花制糕,具有清涼去火的食療效果。
  ●菊花肴:由菊花與豬肉、蛇肉炒或與魚肉、雞肉煮食的“菊花肉片”,葷中有素,補而不膩,清心爽口,可用于頭暈目眩、風熱上擾之癥的治療。
  ●菊花羹:將菊花與銀耳或蓮子煮或蒸成羹食,加入少許冰糖,可去煩熱、利五臟、治頭暈目眩等癥。
  ●菊花膏:以鮮菊花加水煎熬,濾取藥汁并濃縮,兌入煉好的蜂蜜,制成膏劑,具有疏風清熱、明目之效用。
  ●菊花枕:將菊花瓣陰干,收入枕中,對高血壓、頭暈、失眠、目赤有較好療效。
  ●菊花護膝:將菊花、陳艾葉搗碎為粗末,裝入紗布袋中,做成護膝,可祛風除濕、消腫止痛,治療鶴膝風等關節炎。
  ●菊花香氣:有疏風、平肝之功,嗅之,對感冒、頭痛有輔助治療作用。
  【應用】菊花為園林應用中的重要花卉之一,廣泛用于花壇、地被、盆花和切花等。
  有的供藥用或作消暑清涼飲料如滁菊、杭白菊等,有清涼鎮靜的功效,治頭痛、眩暈、血壓亢進,神經性頭痛及眼結膜炎等癥。
  ●現代科學已能提取菊花中的有效成份,制成菊花晶、菊花可樂等飲品,讓喜愛快捷省時的人飲用起來更為方便。菊花茶是老少皆宜的茶飲品。 健康的人平常也可當開水飲用。
在 我國,不少地方都有食菊的風俗。菊花氣味芬芳,綿軟爽口,是入肴佳品。吃法也很多,可鮮食、干食、生食、熟食,燜、蒸、煮、炒、燒、拌皆宜,還可切絲入 餡,菊花酥餅和菊花餃都自有可人之處。菊花入食多用黃、白菊,尤以白菊花為佳,杭白菊,黃山貢菊,福山白菊等都是上品。
菊花既美麗又具有巨大的醫藥保健功效,它是一種極具潛力的產品。菊花的未來將充滿輝煌。
 
教師點評:小作者花大量的時間搜索資料寫這份調查報告,讓讀者了解菊花的栽種方法,突出菊花不僅有觀賞價值,而且藥食兼優,有良好的保健功效。體現出他喜愛菊花,贊美菊花。
菊花
初一(7)班 黃軍浩
菊花是雙子葉植物中菊科菊屬的一種花卉,它有許多別名:黃花、節花、秋菊、節華、鞠、金蕊、甘菊、金英等等。
  我國古代文人對菊花倍加稱譽,菊花被稱為花卉“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就是明證。菊花是我國傳統名花,有悠久的栽培歷史。菊花不僅供觀賞,布置園林,美化環境,而且用途廣泛,可食。可釀、可飲、可藥,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相聯系。菊花有其獨特的觀賞價值,人們欣賞它那千姿百態的花朵,姹紫嫣紅的色彩和清雋高雅的香氣,尤其在百花紛紛枯萎的秋冬季節,菊花傲霜怒放,它不畏寒霜欺凌的氣節,也正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體現。今日菊花仍然為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我國歷代詩人畫家,以菊花為題材吟詩作畫眾多,因而歷代歌頌菊花的大量文學藝術作品和藝菊經驗,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名譜佳作,并將流傳久遠。
  根據經典的記載,我國栽培菊花歷史已有3000多年。最早的記載見之于《周官》、《埠雅》。《禮記·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黃華”,說明菊花是秋月開花,當時都是野生種,花是黃色的。從周朝至春秋戰國時代的《詩經》和屈原的《離騷》中都有菊花的記載。《離騷》有“朝飲木蘭之墮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說明菊花與中華民族的文化,早就結下不解之緣,在秦朝的首都咸陽,曾出現過菊花展銷的盛大市場,可見當時栽培菊花之盛了。
  漢朝《神農本草經》記載:“菊花久服能輕身延年”。《西京雜記》:“菊花舒時,并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當時帝宮后妃皆稱之為“長壽酒”,把它當作滋補藥品,相互饋贈。這種習俗一直流行到三國時代。“蜀人多種菊,以南可入萊,花可入藥,園圃悉植之,郊野火采野菊供藥肆”。從這些記載看來,我國栽培菊花最初是以食用和藥用為目的的。
  晉朝陶淵明(355~417年)愛菊成癖,曾廣為為流傳。他寫過不少詠菊詩句,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秋菊有佳色,更露攝其英”等名句,至今仍燴炙人口。當時上大夫慕其高風亮節,亦多種菊自賞,并夸贊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艷群英”。
  南北朝的陶弘景(452~536年)將菊花分為“真菊”和“苦薏”兩種。莖紫、氣香而味甘,葉可作羹食者為真菊;青紫而大,作蒿艾氣,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這對菊花的認識又進了一步。
  唐朝(618——907年)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栽培技術也進一步提高,采用嫁接法繁殖菊花;并且出現了紫色和白色的品種。如李商隱詩:“暗暗淡淡紫,融融冶治黃”。白居易詩:“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等就是明證。這時,菊花從中國傳到日本,得到日本人民的贊賞。之后他們將菊花與日本若干野菊進行雜交,而形成了日本栽培菊系統。
宋朝栽培菊花更盛,隨著培養及選擇技術的提高,菊花品種也大量增加,這是從藥用而轉為園林觀賞的重要時期。在此期間的菊譜,對所栽的品種即以花色歸類,并對花形也有較詳細的記載。劉蒙的《菊譜》(1104年)是最早記載觀賞菊花的一本專著,記有菊花品種26個。范成大菊譜(1018)記載有35個品種,其中的“合蟬”、“紅二色”是管瓣出現的最早記載。其后,花色又出現了綠色的“綠芙蓉”和黑色的“墨菊”。在栽培上對菊花的整形摘心、養護管理和利用種子繁殖獲得新品種等都有了進一步的經驗。《致富廣集五記》記載:“臨安
園子,每至重九,各出奇花比勝,謂之開菊會”。《杭州府志》中記載:“臨安有花市,菊花時制為花塔”。可見南宋時的首都臨安有了花市、花會。流傳至今的菊花會是在南宋時杭州開始的。宋未史鑄的《百菊集譜》記載有131個菊花品種。
  明朝栽菊技術又進一步提高,菊花品種又有所增加,菊譜也多了起來。如黃省曾、馬伯州、周履臣、高濂、樂休園等人都著,有《菊話》。在黃省曾的《菊譜》中記載了220個菊花品種。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580年)和王象晉的《群芳譜》(1630年)對菊花都有較多記載。《群芳譜》對菊花品種作了綜合性研究,記有黃色92個品種,白色73個品種,紫色32個品種,紅色35個品種,粉紅22個品種,異品17個品種,共6類、271個品種;至少有16種花型。
   清朝的菊花專著更多,有陳昊子《花鏡》、劉灝《廣群芳譜》、許兆熊《東籬中正》、陸延燦《藝菊志》、閩延楷《養菊法》、徐京《藝菊簡易》、顏祿《藝菊須知》、計楠《菊說》、陳謀善《藝菊瑣言》、吳儀一《徐園秋花譜》等等。《花鏡》一書記載當時菊花有黃色的54種,白色的32種,紅色的41種,紫色27種,共計154個品種。計楠的《菊說》載有菊花品種233個,其中新培育的品種有100多個,并提出了菊花育種的方法。清朝菊花品種日益增多,在乾隆年間還有人向清帝獻各色奇菊,乾隆曾召集當時花卉畫家鄒一注進宮作畫,并裝訂成冊。在文人中畫菊題詩,也蔚然成風。我國菊花傳入歐洲,約在明未清初開始,1688年荷蘭商人從我國引種菊花到歐洲栽培,1689年荷蘭作家白里尼曾有《偉大的東方名花——菊花》一書。18世紀中葉,法國路易·比爾塔又將我國的大花菊花品種帶到法國。19世紀英國植物學家福窮(Fortune)曾先后在我國浙江省舟山群島和日本引入菊種,并進行雜交育種,而形成英國菊花各色類型。不久,又由英國傳至美國。從此,這一名花遍植于世界各地。我國的栽培菊花也就成為今天西洋菊花的重要親本。
民國以來,菊花品種大批失散,已無正式文獻可查。解放后,隨著園藝事業的發展,菊花也經歷了曲折歷程而日益發展壯大。菊花的栽培歷史,是我國花卉園藝發展的一部分。近年來,在繼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高栽培技術,采用雜交育種、輻射誘變、組織培養等新技術,不僅提高了菊花的生產質量,并使品種數量劇增,據不完全統計已經達7000個品種以上。大立菊一株可開花5000朵以上,案頭菊、盆景菊的發展,更提高了菊花的觀賞價值。一些省(市)還選菊花為省(市)花,如北京市。相繼召開全國性的學術討論會,或成立菊花協會,出版菊花書刊,每年舉辦菊花展覽會,大大普及了菊花知識和交流了藝菊經驗,為我國的菊花栽培、應用,開拓了廣闊前景。但是,我們應清醒看到,我國在利用科學新技術養菊方面,如鮮切花栽培、無土栽培等方面,卻遠遠落在歐美各國之后,這有待于我們急起直追,努力提高。
努力做個懂菊花的人。
菊花文化
初一(6)班 張婉瑩
秋風四起,帶著冰冷的寒意,摧毀了嬌艷的白花。卻惟獨菊花在花叢中脫穎而出,菊花不畏寒冷,傲霜斗雪,菊花經過春天的孕育,夏天的醞釀,在這凄冷蕭條的秋天怒放了,開得那么清幽淡雅,美不勝收,神圣脫俗。
最讓我念念不忘的是小欖的菊花,小欖的菊花仿佛是機具世界各地的菊花之美于一身,那么令人難忘!說起小欖菊花的文化,那就要追溯哦到南宋咸淳年間,相傳失勢的皇貴妃胡妃逃出皇宮,隱居在廣州府的南雄珠璣巷。后來消息走漏,咸淳9九年,皇帝宋度宗為追究此案,揚言要屠村滅口,于是南雄珠璣巷居民為避禍南遷,部分難民逃至珠江古流西江江畔的順德縣,以打漁為生。相傳當時有一“通天橋”連接順德縣與香山小欖。漁民都到對岸的“大欖”兩個丘陵上休息,曬網。時值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漁民見這土地肥沃,氣候濕潤,黃菊遍地,溢香流金,景物怡人,認為是上天賜福,于是在這片黃花盛開的地方開村墾荒,建立家園,逐漸繁衍。
從此,小欖人便與菊花結下不解之緣。而小欖也被稱為“菊城”。菊花已成為小欖一種圖騰,一種象征。
“五松六路三丫水,洞梅花十二橋,歲歲菊花看不盡,詩壇酌酒賞花村。”小欖的菊花已被萬千詩人贊頌,這是小欖人的自豪。每年金秋之時,小欖人都會舉行菊花展覽,每10年一小屆,每60年一大屆,在2006年,小欖的菊花會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小欖菊花的品種有許多,顏色更是五顏六色,紅的像火,黃的似金,白的若雪,綠的如玉,粉的更似一片云霞,那白中帶綠,粉中帶紅,黃中帶白就更是獨特。菊花千姿百態,造型引人。有的像繡球,有的似少女的卷發,有的若蛟龍的爪子,有的如噴泉灑下。看過菊展的人無不贊嘆小欖菊花美不勝收。
小欖是以菊花出名,小欖人更以種菊為豪,其實小欖菊花培植方法很簡單。
第一步,育苗和培植,品種菊花育苗一般在七月下旬,把幼嫩插穗進消毒處理,扦插于無病菌苗床,使長根成活時進行移植上盆。然后選用塘土泥、堆肥土或混合土這三種較為理想的土進行栽培土,這就是第二步。第三步是種植容器的定制方法,用6寸左右的瓦盆種植,將菊苗種植在中間。然后進行第四步淋水,一般是每天1~2次,操作要是天氣泥土的干濕不同而不同。第五不是施肥,施肥可分為施基肥和施追肥,施追肥又分為施根肥和施葉面肥。第六步,矮化。植株矮化的方法有三種,第七步,插護菊桿,品種菊枝條自身脆弱,使枝條挺直,要騎術設立護桿,于9月用竹竿插盆土中花枝旁邊,綁在一起。第八步是抹芽清蕾,藥劑師清除葉腋的側芽,其他剩蕾分次摘除,最后一步,病蟲害防治。根本措施是培育健壯花苗,增強植株素質,提高抗病蟲能力,及時施農藥,撲滅病蟲害。
小欖菊花如此美艷,不怕寒霜,只因小欖人有愛菊之心靈,小欖菊花綻放開來的還含有種菊人的辛勞與汗水!,
小欖菊花調查表
一:小欖種菊、賞菊的歷史:
小欖菊藝及賞菊淵源
  小欖人喜愛種菊,歷史悠久,相傳在南宋咸淳九年,度宗為追查胡妃出走,發生南雄珠璣巷居民南遷之役。咸淳十年(1274甲戌)珠璣巷有部份難民逃至小欖,見這里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黃菊遍野,溢香流金,便在此定居墾殖,建立家園從此,小欖人便與菊花結下不解之緣。
  到了明代,小欖藝菊之風已盛,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據當時任明朝南京禮郎尚書的里人李孫宸所撰之《兩欖風景地勢圖說》文,已有"五松六路三丫水,洞梅花十二橋,歲歲菊花看不盡,詩壇酌酒賞花村"的贊美之句,足以說明那時的小欖人已好藝菊,每年菊花盛放之時,聚集三五知己,酌酒賞花,籍此遣興已成習慣。
  清康熙年間,小欖藝菊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在栽培上對菊花的整形摘心,養護管理等有了一套系統經驗。據史料記載,此時已開始從上海等地引入新種,使品種花色增多,鄉中一些紳商官吏之家,閑帖逸志之上,輒效陶令寄懷爾籬,藝菊之風業盛于昔。此時,小欖已得稱"小柴桑"之美譽。
  清乾隆元年丙辰年間,小欖開始"菊試"。"鄉人多喜愛菊花不畏寒霜的氣節,欣賞它千姿百態的花朵和清雋高雅的香氣。閭里之間爭妍斗麗,清乾隆元年 (1736年)遂有賽菊之舉"。據《香山縣志》載,菊試就是在菊花"盛開時,集鄉人所植名種,設賞格,評高下"。賽時在鄉內祠前蓋搭花棚,陳列名花,分場考評,對菊吟詠,推魁首,定名次,儼然開科取仕,評菊以"三不"為標準,即不脫腳葉、不交枝、不跪腳;以"三丫六頂"為模式,大立菊枝藝初為運用,試畢則分別次第獎給紗,緞巾、扇等物品。
  但是,乾隆五年后由于小欖著名菊花"一捧雪"失傳,菊試不再舉行,改為"菊社",就是每年逢菊放時節,人們以氏族、廟宇或坊社為組合結社,將各種好菊聚集于社所"聯二三知己,傾樽籬下,索句花前"。關于菊社,清代里人何大佐在《欖屑》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述:"菊社者,不先期而檄,不分幣以酬,與菊試不同,惟集裁菊同志友,將所有之佳妨,移至社所,星羅棋布,爐香屏畫,晨夕相對,或飲酒賦詩,或按樂度勻曲,其興轉劇,夜則燈燭輝輝煌,至曉方滅,觀者忘倦,遠客騷人逸士,每至菊節,常拿舟而至,題詠甚多。散社后,有索花為贈者,滿船載而去。"
  乾隆47年,也就是1782年,"菊社"的規模擴大,改稱"黃華會"將原日之菊社變作菊會參展之小團體,當時欖鄉各村俱有擺設,各村菊場不僅搭架擺菊,而且廣搭花臺、花樓、花橋,還演戲助興,僅演戲就有十余臺。夜間則張燈結彩,通宵達旦,參觀者甚眾。
  清嘉慶十九年甲戌(1814年),小欖人為紀念先輩定居之功,舉辦規模盛大的菊花大會,并約定每逢甲戌年(即每隔60年)就舉辦一次菊花盛會。同治十三年(1874年)、1934年和1994年相繼舉辦大菊花會,一共舉辦了四屆甲戌菊花大會。
小欖"菊城"的由來
  小欖又被稱為"菊城","菊城"這個譽滿天下、婦孺皆知的名字,許多人都知道因菊花而起,但從何時叫起,知者甚少。其實,"菊城"是因1959年的一次菊花展覽會流傳開的。
  1959年是建國后小欖舉辦的首屆菊展。這屆菊花會,在菊花藝術方面既繼承了傳統的藝菊技術,又開創了新的造型風格,小欖人首次用菊花砌成了一件寬10 米,高7米的巨幅壁畫"和平鴿",用菊藝砌作了巨幅標語、圖案等,同時展出了大批大立菊、懸崖菊、塔形菊、品種菊。展期雖七日,觀眾卻近30萬人次。珠江電影制片廠還專門制作了一部名為《菊花》的紀錄片,省內外一些報刊連日大篇幅報道了菊會盛況,譽小欖為"菊城"。從此"菊城"花事日漸繁盛。
  小欖在菊花藝術上的獨樹一幟。讓"菊城"譽滿海內外的是1994年傳統的第四屆甲戌菊花大會。當時菊會布展范圍達10公里,展出各種菊花82萬多盆,菊花品種1568個,其中單株著花千朵以上的大立菊就有113盆,吸引了國內和來自23個國家、地區的游客600多萬人次。
二:菊花栽培技術:
菊花屬于菊科菊屬的宿根花卉,是我國栽培歷史最為悠久的傳統名花之一。在園林中的有著十分廣泛的用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切花之一,而且保鮮效果好,水養時花色鮮艷而持久,價格較為低廉,因而日益受到消費者歡迎。 生態習性和花期調節: 菊花品種繁多,適應性都較強,適生于肥沃的沙質壤土,pH值為6.5~7.9。喜光照,但夏季應庇蔭,忌連作和積勞。老株上雖著生新枝,但生長狀況和開花質量都較差。
菊花的生長適宜溫度為20℃左右,花芽分化和開花所需的溫度因種類和品種而有所不同。夏菊以溫度較低為好,10℃~13℃花芽分化,其后隨著達到15℃~20℃而促進開花;秋菊和寒菊在15℃左右花芽分化而開花,如果遇上比花牙分化時還低的溫度,開花往往延遲。秋菊和寒菊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即使花芽分化后,在長日照條件下,也不開花。在日照短于13小時,花芽開始分化,10天~15天后,花芽即可分化完全。從花芽分化結束到開花這一段時期的長短,因品種和溫度而異,一般為45天~60天。夏菊和八九月開花與日照無關,只與營養生長有關。通常花芽分化時展葉10片左右、株高25厘米以上,開花時展葉17片、株高60厘米左右。 通常,由年初的秋菊和寒菊品種的抑制栽培開始,接著春菊的正常開放,然后是夏菊、秋菊的促成和半促成栽培,最后是八、九月開花菊、秋菊、寒菊的正常開放,包括部分秋菊、寒菊的抑制栽培,就形成了切花的周年供應。
①材料準備:接種材料取菊花老根抽生的新枝嫩芽,或在當年扦插成活的植株上取其 嫩莖,洗滌、漂清。先用0.1%的吐溫20分鐘浸泡2分鐘~3分鐘,脫去嫩枝表面的絨毛;然后用70%的酒精進行表面消毒,浸泡30秒;再在10%的漂白粉溶液中消毒8分鐘~10分鐘;然后用無菌水漂洗6次~7次。接種時將材料切成0.5厘米~1厘米長的小段。
②培養基和培養過程:培養基為:MS+6-BA(2毫克/升)+NAA(0.2毫克/升);MS+KT(2毫克/升)+NAA(0.2毫克/升)。PH值為6~6.5。 培養過程為:在室溫25℃左右、并用日光燈加光8小時的恒溫室中培養,經2周左右可陸續產生愈傷組織及綠苗,一個月后經過轉移,綠苗繼續叢生、伸長,再經轉移增殖或轉移到MS+NAA(1毫克/升~4毫克/升)的培養基上,可長根完全,形成完整植株,即試管苗。
③試管苗移栽:將試管苗取出,洗去附著在苗上的培養基,移栽到蛭石基質中,澆灌清水,成活率很高,近百分之百。在蛭石中生長10天左右即可移入培養土中進行常規栽培,植株健壯,開花良好。 菊花因花期調節的方法不同,其栽培上也有差異,但也有其共性,具體如下。
(1)肥料 菊花是喜肥的花卉,可用遲效顆粒作為基肥,每100平方米施用氮、 磷、鉀肥一共為3.5千克~4千克。在生長期間用0.1%尿素及0.5%磷酸二氫鉀混合液作為追肥施用5次~10次。
(2)定植 定植的密度為每平方米60株~75株,可視花朵的大小而增減。
(3)張網 幼苗長到20厘米~25厘米高時,在30厘米高度處張網,使植株筆直生 長,以后每增高25厘米~30厘米時,都要張網1次。通常切花菊在其整個生長期要張網3次。
(4)剝側芽和剝蕾 花芽分化結束、株高30厘米時,側芽開始發生;任其生長, 會使株形、通氣透光變差,所以要及時剝除。莖的頂端往往也生出三四個花蕾,留下位置好、形狀完整的,其余及早剝除。 切花的采切與保鮮: 菊花切花最重要的質量標準是采切后其頭狀花序能不斷發育和生長。供切花用的菊花 分大菊和小菊,采切時的標準也不同。
三:菊花藝術造型:
菊花造型-仙女下凡 ( http: / / www.kfwsc.com / 2009-9 / 200991591633.htm" \t "_blank ) 菊花造型-龍 ( http: / / www.kfwsc.com / 2009-9 / 200991592359.htm" \t "_blank ) 菊花造型-樹 ( http: / / www.kfwsc.com / 2009-9 / 200991592645.htm" \t "_blank )
( http: / / www.kfwsc.com / 2009-9 / 200991594116.htm" \t "_blank )
調查者:初一(3)班
李智穎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3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教學設計
小欖永寧中學 麥泳霞
1、 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分析
㈠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生物圈中綠色植物的類別。
(2)認識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生活環境和形態特征。
(3)理解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
2、能力目標
(1)通過對圖片和實物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2)在討論、歸納和釋疑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觀察圖片和采集實物,讓學生體驗大自然的美麗,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狀況,增強環保意識。
㈡教學重點:
1、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生活環境及基本特征。
2、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對人類的經濟意義。
㈢教學難點: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特征及主要區別。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材料
1、教學方法:情景導入 探究活動 分析 小結 拓展
2、教具學具準備
(1)掛圖、放大鏡、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滴管等。
(2)掛圖:《淡水藻》、《海洋藻》、《藻類植物與人類的關系》、《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等。
(3)實物:衣藻、水綿、海帶、紫菜、墻蘚、葫蘆蘚、腎蕨、江南星蕨、滿江紅等。
3、課時安排: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和學法指導
課前準備 組織學生課余時間采集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活動 搜集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圖片、文字等資料信息。2、采集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活動。 增強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采集活動,培養學生關注身邊的綠色植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情景導入 1、觀看多媒體圖片,師生共同欣賞,同學們看到了那些綠色植物?有何感受?想了解什么問題?2、鼓勵學生大膽提問,相互解答。“我們身邊有多少種植物?你想了解哪些植物?引出課題: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觀看、感受、發表自己的感想和觀點。提出問題: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生活環境一樣嗎?形態是不是相同?與人類的關系怎樣? 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望。
分析 交流探究結果討論思考1:1、這些藻類植物生活在什么環境中?2、藻類植物的形態與常見的陸生植物有什么不同? 它們有專門的的根、莖、葉等器官嗎?藻類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與人類生活有什么關系?討論思考2:1、苔蘚植物與藻類植物相比,生活環境有什么不同?2、苔蘚植物形態與藻類植物形態有什么區別?與它們的生活環境有關嗎?討論思考3:1、蕨類植物的葉背腹兩面有何不同?它們的形態結構與藻類、苔蘚植物相同嗎?生活環境一樣嗎? 小組代表發言,積極交流探究的結果藻類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無根、莖、葉分化,有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有單細胞和多細胞藻類之分。與人類關系:釋放氧、供食用、藥用、作飼料等。苔蘚植物:生活在陰濕陸地,有莖、葉分化,無輸導組織。與人類關系:可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蕨類植物:生活在陰濕陸地,有根、莖、葉分化,有輸導組織,孢子繁殖。與人類關系:可食用、藥用,作綠肥和飼料。 鼓勵學生大膽的交流、發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歸納能力。
小結 1、本節課主要學習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生活環境,形態特征及與人類的關系。2、通過組織學生觀察、討論分析,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引導學生觀察后,學會小結所學知識。
四、板書設計:
第一節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一、植物的四大類群
1、藻類 2、苔蘚 3、蕨類 4、種子植物
二、藻類、苔蘚、蕨類的特點及環境
藻類植物 苔蘚植物 蕨類植物
不同點 生活環境 多在水中 陰濕環境 潮濕環境
根、莖、葉分化 無 莖和葉的分化 根、莖、葉的分化
輸導組織 無 無 有
相同點 能否產生孢子 能 能 能
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葉綠體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3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坪| 衡东县| 久治县| 元氏县| 岗巴县| 湘潭县| 荣昌县| 惠来县| 越西县| 兴义市| 娄底市| 襄樊市| 铜梁县| 临朐县| 承德县| 稻城县| 文成县| 名山县| 扎鲁特旗| 江安县| 灵璧县| 自贡市| 红桥区| 开化县| 茶陵县| 丹巴县| 崇礼县| 巴马| 杭锦旗| 曲沃县| 临西县| 瓦房店市| 乐平市| 曲周县| 岳普湖县| 丹棱县| 绍兴市| 尼木县| 临沂市| 汉阴县| 东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