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生物七上《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視頻課堂實錄+課件+教案+練習+拓展+建議+整體規劃(陳老師)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生物七上《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視頻課堂實錄+課件+教案+練習+拓展+建議+整體規劃(陳老師)

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課前測試:(每空10分)
1.下列哪種生理過程會釋放能量? 〔 〕
A.分解有機物; B.合成有機物; C.釋放氧氣; D.吸收二氧化碳。
2.下列哪項不進行呼吸作用 〔 〕
A.萌發的種子; B.未萌發的活種子; C.煮熟的種子; D.新鮮的葉片。
3.下列關于呼吸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B.主要在線粒體內進行;C.通常會吸收氧氣;D.只在無光時才進行。
4.用下列哪種物質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 〔 〕
A.酒精; B.碘液; C.生理鹽水; D.澄清的石灰水。
5、細胞利用______,將_________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______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__________。
學習目標:
1.運用實驗法獨立設計并完成本章節的探究活動。
2.認識綠色植物在維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3、闡明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還是氧的制造者,理解碳—氧平衡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愛護綠色植物,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美好感情。
重點、難點:綠色植物在維持生物圈碳 —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學習過程:
一、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書127-131),完成下列填空:
1、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燃料的燃燒都會消耗大氣中的_____,排出大量的__________。
2、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排出的__________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_____。而光合作用產生的____,出除了滿足自己_______的需要外,還供給了________。
3、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不僅有 ,還有 。
4、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______,超過了自身呼吸作用對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_____的形式排到了_______中;綠色植物還通過________,不斷消耗大氣中的_________,這樣就維持了生物圈中__________和_______的相對平衡,簡稱_________平衡。
二、教師根據課件講解重難點,建立知識體系:
1、實驗裝置里的金魚藻在太陽光下是否放出了氣泡。
“光合作用產生了什么氣體?”________
2、17世紀有一位荷蘭的科學家海爾蒙特,做了一個有的實驗。
蠟燭和小白鼠的實驗。1、2、3
同學們能闡述一下光合作用對于生物圈的意義嗎?
光合作用可以提供食物,產生氧氣供生物呼吸,把太陽能轉化成我們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等等
光合作用除了以上種種好處,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探討了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_________、放出_______,理解了綠色植物對
維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重要性。
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
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 水 ______(儲存著能量)+ _____
2、 大氣中二氧化碳—氧氣的平衡。
二氧化碳 + 水 有機物 + 氧氣
課堂練習:
1、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指什么的平衡: ( )
A、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 B、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平衡
C、一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 D、一氧化碳和臭氧的平衡
試管與燈的距離(厘米) 每分產生的氣泡數(個)
10203040 6025105
2、晚上,將金魚藻放在盛有水的試管中,將試管先后
放在離白熾燈不同的距離處,觀察試管中產生的氣
泡數目。這樣收集到的數據如右表,請分析:
(1)實驗中的氣泡主要是    。
(2)植物與光源越近,產生的氣泡越    ,可見,
光照越強,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作用越 ,產生
的    越多。
(3)如果將這個試管放在黑暗中,你能測出這試驗結果嗎?為什么?

3、將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個密閉的玻罩中
(如右圖),做以下實驗:
(1)將此裝置放在黑暗環境中,小白鼠將 ,
原因是 。
(2)將此裝置放在陽光下,小白鼠將 。
(3)在實驗(2)中,小白鼠為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提供
了 ,
而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又為小白鼠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提供了 。
(4)在上述裝置中,若取出綠色植物,小白鼠將 ,由此可見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預習下一課]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葉綠體
光能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五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學設計
小欖鎮菊城中學 陳朝盛
課前測試:(每空10分)
1.下列哪種生理過程會釋放能量? 〔 〕
A.分解有機物; B.合成有機物; C.釋放氧氣; D.吸收二氧化碳。
2.下列哪項不進行呼吸作用 〔 〕
A.萌發的種子; B.未萌發的活種子; C.煮熟的種子; D.新鮮的葉片。
3.下列關于呼吸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B.主要在線粒體內進行;C.通常會吸收氧氣;D.只在無光時才進行。
4.用下列哪種物質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 〔 〕
A.酒精; B.碘液; C.生理鹽水; D.澄清的石灰水。
5、細胞利用______,將_________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______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__________。
學習目標:
1.運用實驗法獨立設計并完成本章節的探究活動。
2.認識綠色植物在維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3、闡明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還是氧的制造者,理解碳—氧平衡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愛護綠色植物,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美好感情。
重點、難點:綠色植物在維持生物圈碳 —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課前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習過程:
一、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書127-131),完成下列填空:
1、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燃料的燃燒都會消耗大氣中的_____,排出大量的__________。
2、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排出的__________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_____。而光合作用產生的____,出除了滿足自己_______的需要外,還供給了________。
3、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不僅有 ,還有 。
4、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______,超過了自身呼吸作用對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_____的形式排到了_______中;綠色植物還通過________,不斷消耗大氣中的_________,這樣就維持了生物圈中__________和_______的相對平衡,簡稱_________平衡。
二、情景質疑:一個人一天平均消耗一千克氧氣,地球上有六十多億人,每天要消耗60多億千克的氧氣,同時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為什么我們沒有感覺到缺氧呢?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創設問題情景。
(一):探究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請同學觀察金魚藻在光下放出氧氣這一現象。在觀察的基礎上請學生思考氣體的成分,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做出假設,并思考驗證方法。(可提示學生:氧氣能夠助燃。)師生雙方根據學生提出的方法對氣體的成分進行實驗,
得出結論: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二):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
閱讀教材P128,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實驗。
觀看影片,學生討論:
畫面(1)中蠟燭為什么會熄滅?小白鼠為什么會死去?
畫面(2)中蠟燭為什么不熄滅?其燃燒時所需的氧氣從哪里來?植物為什么也能很好地生長?
畫面(3)中為什么二者放在一起時,卻都能正常地活著,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普利斯特利的實驗是否總能成功?此實驗成功的條件是什么?師生共同歸納,通過分析普利斯特利的實驗能得出什么結論?
通過對以上三個問題特別是最后一個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綜合看問題的意識,并讓學生初步得出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的結論。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巡視并參與到小組的討論中,注意讓每一個學生都要參與討論。小組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其他小組大膽的發表不同的意見,培養學生敢于質疑、敢于爭論的科學作風。
(三):理解光合作用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關系
學生閱讀P129—P130光合作用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部分,討論:
(1)碳——氧平衡會打破嗎?一旦打破會出現什么情況?如何預防?
(2)二氧化碳增多已經給環境帶來了什么影響?如果繼續增多,會給人類生活帶來什么影響?嘗試應用:為保護環境,我們應怎么做?
(四):說明光合作用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自主學習教材P130,回答下列問題:
1、總結光合作用的概念。
2、試寫出光合作用公式:
3、光合作用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組討論:在光照下,種植過密、適中、過稀的植物的結果怎樣,并分析原因。
5、嘗試應用:如何科學種田才能獲得高產?(學生寫一份調查報告)
三.課堂小結
四.診斷評價:
課堂練習:
1、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指什么的平衡: ( )
A、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 B、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平衡
C、一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 D、一氧化碳和臭氧的平衡
試管與燈的距離(厘米) 每分產生的氣泡數(個)
10203040 6025105
2、晚上,將金魚藻放在盛有水的試管中,將試管先后
放在離白熾燈不同的距離處,觀察試管中產生的氣
泡數目。這樣收集到的數據如右表,請分析:
(1)實驗中的氣泡主要是_________。
(2)植物與光源越近,產生的氣泡越________,可見,
光照越強,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作用越__________,產生
的_________越多。
(3)如果將這個試管放在黑暗中,你能測出這試驗結果嗎?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將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個密閉的玻罩中(如右圖),做以下實驗:
(1)將此裝置放在黑暗環境中,小白鼠將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此裝置放在陽光下,小白鼠將______________。
(3)在實驗(2)中,小白鼠為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提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
又為小白鼠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提供了____________。
(4)在上述裝置中,若取出綠色植物,小白鼠將________,由此可見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30張PPT)
21世紀教育網精品教學課件
課前測試:(每空10分)
1.下列哪種生理過程會釋放能量? 〔 〕
A.分解有機物; B.合成有機物;
C.釋放氧氣;D.吸收二氧化碳。
2.下列哪項不進行呼吸作用 〔 〕
A.萌發的種子;B.未萌發的活種子;
C.煮熟的種子;D.新鮮的葉片。
3.下列關于呼吸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B.主要在線粒體內進行;
C.通常會吸收氧氣;
D.只在無光時才進行。
A
C
D
4.用下列哪種物質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 〕
A.酒精; B.碘液;
C.生理鹽水; D.澄清的石灰水。
5、細胞利用______,將_________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______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__________。
D
氧氣
有機物
能量
呼吸作用
第三單元第五章
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燃料燃燒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放出二氧化碳,可我們并沒有感到缺氧。為什么?
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淀粉等有機物,并把光能轉變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的過程
回憶舊知識
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等有機物,可見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一種產物
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金魚藻
演示
現象:快要熄滅的衛生香(或竹簽),在遇到金魚藻在光下釋放出來的氣體,立刻猛烈燃燒起來
說明: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產物除了有機物外,還有氧氣
水草進行光合作用,葉片產生許多氣泡
普利斯特利
JosephPriestley 1733-1804
普利斯特利的實驗
光合作用的發現

蠟燭熄滅
小鼠死去

植物生長
蠟燭不熄滅

植物和小白鼠都正常生活
普利斯特利實驗
結論:
1.植物可以更新空氣。
2. 綠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了二氧化碳,產生了氧氣。
探究:二氧化碳真的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必
須的嗎?
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
綠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而其他生物包括植物自己都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這樣在生物圈中就形成了一個
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碳——氧平衡
維持碳氧平衡:
1.一方面要尋求國際合作,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另一方面,綠色植物的作用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氧氣
光能
葉綠體
光合作用的實質
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光合作用的意義
城市綠地中的園林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環境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在合成自身需要的有機營養的同時,向環境中釋放氧氣,維持城市空氣的碳氧平衡。北京城近郊建成市區的綠地,每天可以吸收 3.3萬的二氧化碳,釋放2.3萬噸氧氣,
全年中可以吸收二氧化碳424萬噸,釋放氧氣295萬噸。對于維持清新的空氣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要吸進750克的氧氣,呼出1000克的二氧化碳,而一棵胸徑20公分的絨毛白蠟,每天可以吸收4.8千克的二氧化碳,釋放3.5千克的氧氣,可以滿足大約5個成年人全天呼吸的需要。
為什么沒有植物的光合作用人類就不能生存?
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是植物自身的營養物質,而且是動物和人的食物來源,以及多種工業原料(如棉、麻、糖、橡膠等)的來源。 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中儲存的能量,是動植物和人的生活所必需的能量來源。煤炭、石油等燃料里面含有的能量,也是古代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所儲存的太陽能
三、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是動植物和人進行呼吸的氧的來源。動植物和人的呼吸要消耗氧,產生二氧化碳。燃料的燃燒也要消耗氧,產生二氧化碳。可是,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較穩定,這正是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的結果。
玉米的合理密植
光合作用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關系
課堂練習:
1、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指什么的平衡: ( )
A、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
B、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平衡
C、一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
D、一氧化碳和臭氧的平衡
A
2、晚上,將金魚藻放在盛有水的試管中,將試管先后
放在離白熾燈不同的距離處,觀察試管中產生的氣
泡數目。這樣收集到的數據如右表,請分析:
(1)實驗中的氣泡主要是    。
(2)植物與光源越近,產生的
氣泡越    ,可見,
光照越強,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越 ,產生的    越多。
(3)如果將這個試管放在黑暗中,
你能測出這試驗結果嗎?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管與燈的距離(厘米) 每分產生的氣泡數(個)
10
20
30
40 60
25
10
5
氧氣


氧氣
能。
因為在黑暗中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故實驗結果是氣泡數為0。
3、將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個密閉的玻罩中(如右圖),做以下實驗:
(1)將此裝置放在黑暗環境中,
小白鼠將 ,
原因是 。
(2)將此裝置放在陽光下,
小白鼠將 。
(3)在實驗(2)中,小白鼠為
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提供了 ,
而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又為小白鼠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提供了 。
(4)在上述裝置中,若取出綠色植物,小白鼠將 ,由此可見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死亡
沒有氧氣
不死亡
二氧化碳
氧氣
死亡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學實錄)
小欖鎮菊城中學 陳朝盛
上課時間:2010年12月14日星期二第5節
授課者:陳朝盛 記錄人:楊光強
上課班級:初一(1)班
教學流程圖:
復習測試→引入新課→課前預習→講授新課→課堂小結→課堂練習
教學過程實錄:
課前測試:(每空10分)
1.下列哪種生理過程會釋放能量? 〔 〕
A.分解有機物; B.合成有機物; C.釋放氧氣; D.吸收二氧化碳。
2.下列哪項不進行呼吸作用 〔 〕
A.萌發的種子; B.未萌發的活種子; C.煮熟的種子; D.新鮮的葉片。
3.下列關于呼吸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B.主要在線粒體內進行;
C.通常會吸收氧氣; D.只在無光時才進行。
4.用下列哪種物質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 〔 〕
A.酒精; B.碘液; C.生理鹽水; D.澄清的石灰水。
5、細胞利用______,將_________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______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__________。
答:略
學習目標:
1.運用實驗法獨立設計并完成本章節的探究活動。
2.認識綠色植物在維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3、闡明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還是氧的制造者,理解碳—氧平衡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愛護綠色植物,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美好感情。
重點、難點:綠色植物在維持生物圈碳 —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學習過程:
一、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書127-131),完成下列填空:
1、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燃料的燃燒都會消耗大氣中的_____,排出大量的__________。
2、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排出的__________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_____。而光合作用產生的____,出除了滿足自己_______的需要外,還供給了________。
3、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不僅有 ,還有 。
4、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______,超過了自身呼吸作用對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_____的形式排到了_______中;綠色植物還通過________,不斷消耗大氣中的_________,這樣就維持了生物圈中__________和_______的相對平衡,簡稱_________平衡。
二、教學方法
探究實驗法。
三、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地球上凡是生物都要呼吸,而凡呼吸,必消耗氧,產生二氧化碳。尤其是現在隨著工業的發展和能源的開發利用,大量的燃料的燃燒也會消耗大量的氧,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可我們為什么還沒有感覺到缺氧呢?氧從何來?二氧化碳哪去了?
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了。
師:光合作用的概念
生: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淀粉等有機物,并把光能轉變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的過程
一、光合作用還產生氧氣
師: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只是有機物嗎?還有沒有其他成分,是什么成分?看影片:
師:觀察實驗裝置里的金魚藻,看它在陽光下是否放出了氣泡。學生仔細觀察實驗,并描述實驗現象。
生:有氣泡,快要熄滅的衛生香(或竹簽),在遇到金魚藻在光下釋放出來的氣體,立刻猛烈燃燒起來。
師:這說明了什么?
生:說明: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產物除了有機物外,還有氧氣。
師:觀察光照下水中的水草綠葉上的現象?
生:水草進行光合作用,葉片產生許多氣泡。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
師: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任何事物都不會憑空產生,也就是說,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可以產生有機物及氧氣,而這有機物和氧氣是由什么轉化來的呢?看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實驗影片。
師:兩個密閉的玻璃罩內分別放有一支點燃的蠟燭和一個小白鼠。過一段時間觀察現象?
生:蠟燭逐漸熄滅;小鼠逐漸死去
師:蠟燭為什么會熄滅?小白鼠為什么會死去?
生:沒有氧氣。
師:一個密閉的玻璃罩內放有一盆植物和一支點燃的蠟燭觀察現象是。
生:蠟燭不熄滅,植物也能長時間活著。
師:蠟燭為什么不熄滅?其燃燒時所需的氧氣從哪來?植物為什么也能很好地生長?
生:蠟燭燃燒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為蠟燭燃燒提供氧氣。
師:一個密閉的玻璃罩內放有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觀察現象是。
生:植物和小白鼠都正常生活。
師:為什么二者放在一起時,卻都能正常地活著呢?
生:小白鼠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為小白鼠提供氧氣。
師:結論: 1.植物可以更新空氣。2. 綠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了二氧化碳,產生了氧氣。
師:二氧化碳真的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嗎?你能否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一下二氧化碳確實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下面大家自己動手設計一下實驗,也可以前后左右互相討論討論,實驗材料及提示,大家可參考P129探究實驗。寫出實驗設計方案并做到以下三點:①寫出所選用的主要實驗材料的原因。②寫出所選用的實驗儀器設備在實驗中的作用。③寫出每個實驗步驟可以說明什么問題。課件講解實驗方法和現象。
生: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原料。
師: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不僅有二氧化碳,還有水。
三、光合作用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師:學生看書P129什么是碳—氧平衡?
生:綠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而其他生物包括植物自己都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這樣在生物圈中就形成了一個相對的平衡。即碳—氧平衡
師:維持碳氧平衡應當怎樣做?
1.一方面要尋求國際合作,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另一方面,綠色植物的作用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四、光合作用的實質
師:光合作用的實質是什么?
生: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即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
五、光合作用的意義
師:光合作用的意義有那些?
生:1、制造的有機物。2、儲存的能量。3、產生的氧氣。
六、光合作用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課件。并分析。
生:合理密植,充分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
小結:
課堂練習:
1、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指什么的平衡: ( )
A、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 B、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平衡
C、一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 D、一氧化碳和臭氧的平衡
試管與燈的距離(厘米) 每分產生的氣泡數(個)
10203040 6025105
2、晚上,將金魚藻放在盛有水的試管中,將試管先后
放在離白熾燈不同的距離處,觀察試管中產生的氣
泡數目。這樣收集到的數據如右表,請分析:
(1)實驗中的氣泡主要是_________。
(2)植物與光源越近,產生的氣泡越________,可見,
光照越強,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作用越__________,產生
的_________越多。
(3)如果將這個試管放在黑暗中,你能測出這試驗結果嗎?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將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個密閉的玻罩中(如右圖),做以下實驗:
(1)將此裝置放在黑暗環境中,小白鼠將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此裝置放在陽光下,小白鼠將______________。
(3)在實驗(2)中,小白鼠為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提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
又為小白鼠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提供了____________。
(4)在上述裝置中,若取出綠色植物,小白鼠將________,由此可見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答:略。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碳—氧平衡——模塊教學設計
七上生物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的第四章和第五章
小欖鎮菊城中學 陽福升
教材分析: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碳—氧平衡”模塊包括七年級《生物學》上冊第三單元的第四章和第五章。討論的中心問題是植物體內有機物的制造和利用,以及通過植物的這兩種作用認識到植物在生物圈中對維持碳—氧平衡的重要意義。第四章從綠色植物對于生物圈的重要意義的角度,闡述綠色植物作為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的重要地位,為培養學生愛護綠色植物的情感打下理性認識的基礎。因此,本章的兩節內容是這樣安排的:首先讓學生通過實驗理解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機物,然后講述綠色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對有機物的利用。教材中并不是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作為兩個知識點來講述的,因此,并沒有把光合作用的內容一次講述得很完整,而是把著眼點放在對學生情感、態度以及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上。在第五章通過光合作用對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重要意義的講述,進一步闡明了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和實質,并歸納出光合作用的概念。第五章則建立在前一章的基礎上,通過普利斯特利的一只小白鼠和植物的經典實驗,將植物的兩大作用有機的聯系起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認識。同時引導學生關注光合作用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縱觀整個模塊,第四章的第一節重點是做好實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通過實驗而初步認識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第二節則從三個演示實驗中歸納總結出呼吸作用的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第五章則在這兩節的基礎上,通過普利斯特利的植物和小白鼠的實驗,從綠色植物對于生物圈所起的重要作用的角度,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光合作用在維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意義。
學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農村中學,學生大部分來自于績西、績東一和九洲基三個村委會的小學,還有一部分來自于外來工子女,由于大部分小孩的父母文化素質較差,學生總體基礎較差,思想素質不理想,上課紀律不盡人意,上課時還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來維持課堂紀律,特別是今年這一屆初一的學生,在紀律上較往屆更差,厭學情緒很濃,經課后了解發現平行班中大部分學生從來不帶書回家,課外作業都是在學校完成,或者干脆不做,欠交欠做作業現象相當嚴重,所以課堂要花一定的時間來完成作業。出于這種考慮,教師在課堂上安排的學習內容不宜太多,否則很難完成學習任務,在保證學生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的前提下,適當地加以深化拓展并展開訓練,留出一定的時間在課堂上加以練習鞏固。優班可適當增加一些難一點的問題在課堂上加以討論。從本學期開始,我們菊城中學已經全面鋪開使用“講學稿”進行教學,一個年級的備課組提前一個星期進行集體備課,再由其中一位教師主筆編印出講學稿,每節課的課堂教學都給學生發一張“講學稿”(也叫學案),然后師生共同利用講學稿完成教學任務。
總體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闡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闡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意義。
2.舉例說出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描述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說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舉例說出呼吸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
3.概述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產生氧氣。說明綠色植物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舉例說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能力目標
1.進一步體驗探究全過程;學會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理解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
2.觀察演示實驗,通過各種現象的分析,說明呼吸作用的全過程。
3.觀察分析演示實驗和普利斯特利經典實驗,概述光合作用還產生氧氣、消耗二氧化碳;設計對照實驗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分析實驗結果,學會合理地推斷和解釋,學會歸納和總結的學習方法。
 情感目標
1.在進行科學探究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嚴謹求實的學習態度。
2.結合日常生活中常見現象,從形象思維上升到抽象思維來認識事物的本質。
總體教學重點:
  1.闡明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2.說明呼吸作用的過程。
3.闡明有機物對于生物體的重要作用。
4.歸納出光合作用的概念。舉例說明光合作用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5.認識綠色植物在維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總體教學難點:
1.運用實驗的方法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  
2.認同綠色植物在制造有機物方面對于生物圈的重要意義。
  3.運用實驗法獨立設計并完成“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須的原料嗎?”的探究活動。
教學策略:
本模塊的教學知識點較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內容抽象較難理解,局限于實驗條件和實驗過程中時間跨度的限制,要完成教材中的實驗亦有一定的難度,最后經過我們初一備課組的討論,決定還是利用課件為主,結合視頻資料等電教手段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實驗和課堂演示實驗都通過課件生動地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從實驗過程的視頻材料中,同樣能感知到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并通過分析推理得出準確的結論。
在中考中所占比例及出現過的常見試題分析:
本模塊在整個初中生物八個單元的教學內容中,屬于其中第三單元的后兩章,共三節課的教學內容,從教學時間的分配比來看大約占3.6%,但在一張試卷中卻經常超過8分左右,說明這個模塊內容的重要性。升中考中主要是考查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概念的理解、綠色植物這大生理作用的相互關系以及對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重要意義。
在升中考中最常考的題目舉例如下:
1 . (2009.黔東南州中考)一綠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時,選擇一片綠葉, 把主葉脈剪斷(如圖所示),然后將植株放在陽光下照射2~4小時,發現B區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區葉片缺少      (  ) ( )
A.葉綠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
答案選D。本題考查對實驗的分析。本實驗中,把主葉脈剪斷,B區不能得到水分,A區能得到水,使A區和B區形成對照,實驗變量是水。由于B區不能得到水分,也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說明水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2.(2009·安慶中考)下列裝置中,能夠快速、安全地脫去葉片中葉綠素的是 ( )
答案選B。本題考查除去葉綠素的正確做法。葉綠素是有機物,能溶于酒精,如果將葉片放在酒精中,并直接放在酒精燈上加熱,酒精易燃容易引起火災。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將盛有酒精的小燒杯放在清水中,隔水加熱。
3.(2009·廣東畢業考)在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中,先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是讓葉片 ( )
A.合成淀粉 B.將淀粉運走耗盡 C.產生二氧化碳 D.產生氧氣
答案選B。本題是考查“綠葉在光下制作淀粉“實驗分析。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1)暗處理的方法:將植物放在黑暗處一晝夜。(2)暗處理的目的:將葉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轉運或消耗,避免葉片內參與有機物干擾實驗結果。
4.(2009·蘇州學業考)某實驗小組試圖采用下圖①——④部分實驗裝置來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實驗以觀察倒置的裝滿水的試管中有無氣泡產生作為觀察指標。這個實驗中,最簡便的裝置組合為 ( )
A.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選B。本題考查的是光合作用需要光的探究實驗。
5.(2008·天津中考)下面是某同學進行光合作用實驗的步驟,你對該實驗的理解是 ( )
A.①使葉片產生的氧氣全部消耗掉 B.⑥的現象說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
C.④表示直接將葉片放進沸水中 D.⑤使用的染液是酒精
答案選B。本題考查的是葉片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中每一個實驗步驟的理解。
6.(2009·江門學業考)一個密閉的保溫箱中裝有正在萌發的種子,每隔一段時間測定其內的溫度和氧氣含量,并將結果繪制成曲線圖。如果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溫度和氧氣含量。下列曲線圖中能夠正確反映溫度(A)和氧氣含量(B)隨時間變化的是 ( )
答案選C。本題考查對呼吸作用的理解。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旺盛,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并釋放熱量,故溫度升高,含氧量下降。
7.(2009·廣東畢業考)人們經常在草坪上行走,會造成土壤板結,從而影響草的生長。土壤板結影響植物生長的主要原因是 ( )
A.植物缺少無機鹽,影響生長 B.植物缺少水,影響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氣,影響根的呼吸 D.氣孔關閉,影響蒸騰作用
答案選C。土壤板結后,由于土壤中缺少氧氣,植物的根得不到氧氣而不能正常呼吸,導致根的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能力降低,進而影響到植物的正常生長。農業生產中,給植物松土、給農田及時排澇都是為了保證根的正常呼吸作用。
8.(2010·濟寧學業考)某菜農為提高大棚內蔬菜的產量,向大棚內施加氣肥,你認為氣肥的主要成分應該是 ( )
A.氧氣 B.二氧化碳 C.氮氣 D.甲烷
答案選B。本題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利用。可以通過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方法來提高蔬菜的產量,要想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應該提高二氧化碳的濃度,如本題所施加的氣肥,還可通過增強光照等措施。
9.(2010·棗莊學業考)我市櫻桃種植戶為提高大棚櫻桃的產量,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不能達到
目的的是 ( )
A.合理密植 B.適當增加光照時間 C.適時松土、施肥 D.保持棚內溫度恒定
答案選D。本題考查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提高產量也就是有機物的積累量,必須增加光合作用同時降低呼吸作用。
10.(2009·聊城中考)探究實驗題,根據右圖和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8世紀,某科學家在探究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過程中,做了如下實驗:
實驗裝置、材料、操作方法如右圖。
實驗結果:甲玻璃罩內的蠟燭很快熄滅,乙玻璃罩內的蠟燭能持續地燃燒。
分析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從探究實驗的基本要求看,實驗中的變量是 。
(2)科學家設計該實驗所提出的探究問題應是 。
(3)實驗結果說明了 。
(4)實驗結束時,發現乙玻璃罩內壁上出現許多小水珠,這些小水珠來自
于 。
(5)如果實驗時將甲、乙玻璃罩用黑布罩住,實驗結果是 ,該實驗結果說明 。
參考答案:(1)綠色植物(或花;或盆中植物)(2)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釋放氧氣(或綠色植物是否釋放氧氣)(3)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釋放氧氣(4)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5)甲、乙兩玻璃罩內的蠟燭都熄滅(或乙玻璃罩內的蠟燭也熄滅) 沒有光綠色植物不能產生氧氣(或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或光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條件等)
本題主要考查“探究綠色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釋放氧氣”探究實驗的過程及蒸騰作用。
(1)此探究實驗是對照試驗,其中惟一的變量是綠色植物,其他條件都相同。(2)根據實驗中變量的設計可以看出,科學家設計該實驗所提出的探究問題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釋放氧氣(或綠色植物是否釋放氧氣)。(3)甲裝置中由于沒有綠色植物,蠟燭熄滅,乙裝置中由于有綠色植物,蠟燭繼續燃燒,說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釋放氧氣。(4)實驗結束時,以玻璃罩內壁上出現許多小水珠,這是綠色植物蒸騰作用散失的水蒸氣遇冷凝結而成的。(5)如果實驗時將甲、乙玻璃罩用黑布罩住,實驗結果是甲、乙兩玻璃罩內的蠟燭都熄滅(或乙玻璃罩內的蠟燭也熄滅),說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沒有光綠色植物就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無法產生氧氣,所以,蠟燭都熄滅。
總之,本模塊中可出的題目很多,選擇題考查的知識點以理解和應用層次為主。常離不開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概念的理解,以及這兩種作用的聯系和區別,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大題目的出現也很多,常常考查光合作用的條件、原料、產物的探究實驗,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關系與維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意義等等。
課時安排:
本章內容建議課時為3課時,如果時間允許,可加多一課時做“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淀粉”實驗,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感觀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科學探究的情感。課時分配如下:
第四章第一節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1課時
第四章第二節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1課時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課時
本模塊的知識結構:
本模塊的內容提要: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實驗
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夜,目的: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淀粉全部轉運和消耗。
對照實驗:將一片葉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紙片遮蓋,目的:做對照實驗,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產生淀粉。
脫色:幾個小時后把葉片放進水中隔水加熱,目的:脫色,溶解葉片中葉綠素便于觀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結論:淀粉遇碘變藍,可見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2、光合作用概念: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實質: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4、光合作用意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氧氣來源、能量來源。
5、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用來構建之物體;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義: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如:細胞分裂、吸收無機鹽、運輸有機物等)不可缺少的動力,一部分轉變成熱散發出去。
第五章 綠色植物是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與生產生活的關系:中耕松土、及時排澇都是為了使空氣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進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機物,因此在儲存植物的種子或其他器官時,要設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溫度、減少含水量、降低氧氣濃度、增大二氧化碳濃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與生產生活關系:要保證農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的各種條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葉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見課本131)。
5、光合作用(130頁)和呼吸作用(125頁)公式 。
課堂練習:
第一節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課堂練習)
1、分析題 如圖:
選取有綠色葉片和白斑葉片的牽牛花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如圖所示。(1)在實
驗中,將牽牛花放在暗室一晝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此裝置放在光下數小時后,再將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是使葉片中的
_______溶解,葉片變成________色,隔水加熱的目的是為了防止_____________。
(3)實驗中滴碘液不變藍的是 ( )
A. Ⅰ葉覆蓋黑紙片部分 B. Ⅱ葉覆蓋黑紙片部分
C. Ⅰ葉未覆蓋黑紙片部分 D. Ⅱ葉白斑部分
(4)由本實驗的結果可以確定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是 ( )
A.光 B.適宜的溫度 C.水 D.葉綠體
2、光合作用的條件是 ( )
A、綠葉 B、葉片 C、葉綠體 D、葉肉細胞
3、把葉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熱的目的是 ( )
A、溶解淀粉 B、將淀粉煮熟 C、把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 D、使淀粉分解
4、光合作用進行的時間是 ( )
A、白光 B、白光和黑夜 C、有光時 D、黑夜
5、在做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中,要將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一晝夜,目的是 ( )
A、消耗葉片中的淀粉 B、使葉肉中的淀粉到葉片上
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到葉肉細胞 D、儲備養料,準備進行光合作用
6、“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是 ( )
①用酒精去掉葉綠素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把天竺葵葉片用黑紙遮蓋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⑤把部分遮光的葉片摘下,去掉黑紙⑥用清水漂洗葉片后滴加碘酒
A.②④③⑤⑥① B.④②③①⑤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④③②⑤①⑥
7、取一片加碘液變藍的葉做成的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變藍的部位是 ( )
A.葉片的所有細胞 B.葉表皮細胞
C.葉細胞中含有葉綠體的部分 D.葉細胞中含有葉綠體以外的部分
參考答案:
第二節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課堂練習)
1、栽花和種莊稼,都需要經常松土,這有利于植物的根進行: ( )
A、吸收水分 B、呼吸 C、散發水分 D、散熱
2、把一定量的萌發種子裝入瓶中,加蓋,過一段時間后,將一燃燒的蠟燭放入瓶中,火焰立刻熄滅了,這說明萌發種子呼吸時吸收了: ( )
A、水分 B、氧氣 C、二氧化碳 D氮氣
3、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后,產生的物質是: ( )
A、二氧化碳和水 B、水和氧氣 C、二氧化碳和氧氣 D、淀粉和氧氣
4、植物的任何部位都能進行: (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騰作用 D、吸收作用
5、呼吸作用的實質是: ( )
A、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 B、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C、合成有機物,釋放能量 D、分解有機物,儲存能量
6、生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最終來源于: ( )
A、化學能 B、熱能 C、電能 D、光能
平均溫度(℃)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黑夜 12 22
7、甲乙兩地生產同一種甜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
糖量高。經調查,在甜瓜生長季節,甲乙兩地的光
照條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溫度條件差別較大,
詳見右表。請根據以上材料分析:
(1)日夜溫差較大的是    地。
(2)甲地白天平均溫度與乙地一樣,它們兩地的甜瓜都有旺盛的 作用;而夜晚甲地的溫度只有 ℃,甲地甜瓜的呼吸作用就比乙地的 ,分解的有機物也就 ,因此甲地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
參考答案: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課堂練習)
1、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指什么的平衡: ( )
A、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 B、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平衡
C、一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 D、一氧化碳和臭氧的平衡
試管與燈的距離(厘米) 每分產生的氣泡數(個)
10203040 6025105
2、晚上,將金魚藻放在盛有水的試管中,將試管先后
放在離白熾燈不同的距離處,觀察試管中產生的氣
泡數目。這樣收集到的數據如右表,請分析:
(1)實驗中的氣泡主要是    。
(2)植物與光源越近,產生的氣泡越    ,可見,
光照越強,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作用越 ,產生
的    越多。
(3)如果將這個試管放在黑暗中,你能測出這試驗結果嗎?為什么?

3、將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個密閉的玻罩中
(如右圖),做以下實驗:
(1)將此裝置放在黑暗環境中,小白鼠將 ,
原因是 。
(2)將此裝置放在陽光下,小白鼠將 。
(3)在實驗(2)中,小白鼠為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提供
了 ,
而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又為小白鼠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提供了 。
(4)在上述裝置中,若取出綠色植物,小白鼠將 ,由此可見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參考答案:
本模塊的單元測試題:
第三單元(第四、五章)測試卷
班別 姓名 學號 成績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在沒有自由水源的高山上,只給你一個不透水的塑料袋,可利用植物的什么作用取到水:
A、蒸騰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水作用
2、下列哪項植物生命活動可以不需要光:
A、光合作用 B、蒸騰作用 C、葉綠素的形成 D、植物制造淀粉
3、把一定量的萌發種子裝入瓶中,加蓋,過一段時間后,將一燃燒的蠟燭放入瓶中,火焰立刻熄了,這說明萌發種子呼吸時吸收了: A、水分 B、氧氣 C、二氧化碳 D氮氣
4、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后,產生的物質是:
A、二氧化碳和水 B、水和氧氣 C、二氧化碳和氧氣 D、淀粉和氧氣
5、細胞將利用氧把有機物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的場所是:
A、細胞核 B、線粒體 C、細胞膜 D、液泡
6、光合作用、蒸騰作用都是植物的重要生理功能,它們進行的主要場所是:
A.根 B.莖 C.葉 D.種子
7、植物的任何部位都能進行: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騰作用 D、吸收作用
8、金魚缸中常放一些新鮮綠色水草主要作用是:
A、清潔魚缸里的水 B、使魚缸更富生氣 C、供給魚新鮮食物 D、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9、呼吸作用的實質是: A、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 B、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C、合成有機物,釋放能量 D、分解有機物,儲存能量
10、中山市坦洲鎮的番石榴,神灣鎮的菠蘿,三角鎮的香蕉都享有盛譽,這些食物來源于綠色植物的:
A、呼吸作用 B、蒸騰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
11、一糧倉漏雨引起火災,可能是因為:
A、空氣不流通 B、種子含水量高
C、種子得不到氧氣 D、種子潮濕,呼吸加強,產熱多,來不及散發
12、把發芽的豌豆種子裝入某容器內,瓶內溫度的變化是:
A、溫度升高 B、溫度降低 C、溫度恒定 D、溫度高低交替出現
13、光合作用的實質是: A、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 B、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C、合成有機物,釋放能量 D、分解有機物,儲存能量
14、秋天的蘋果很甜,儲存一個冬天后,甜味減淡了,其主要原因是:
A.細菌侵入 B.水分流失 C.有機物分解 D.細胞死亡
15、下面關于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關系的敘述不準確的是:
A.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為所有生物提供了有機物
B.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維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相對平衡
C.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為所有生物提供了二氧化碳
D.綠色植物通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并釋放能量供給自身生命活動的需要
16、如果綠色植物大量減少,大氣中急劇增加并引起溫室效應的氣體是:
A.氧氣 B.氮氣 C.二氧化碳 D.甲烷氣體
17、植物體在進行下列活動時,受到氣孔開閉影響的是:
①水分的吸收和運輸 ②無機鹽的運輸 ③光合作用 ④呼吸作用 ⑤蒸騰作用
A.①②④⑤ B.⑤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8、下面的說法正確的是: A、呼吸作用只有在白天才能進行 B、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
C、光合作用只在葉片進行 D、呼吸作用只在葉片進行
19、有一位同學,在夏季晴好的一天中,分別于清晨、傍晚、深夜三個時間從同一株綠色植物上摘取極相似的綠葉三片。再將這三片葉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熱脫去葉綠素,取出后用清水沖洗,加碘液染色。染色最深的應是哪個時間取得的葉片: A.清晨時 B.傍晚時 C.深夜時 D.無法確定
20、貯藏糧食時,為了降低呼吸作用,應保持的條件是:
A、低溫、潮濕、增加氧氣濃度 B、低溫、干燥、增加氧氣濃度
C、低溫、干燥、增加二氧化碳濃度 D、低溫、潮濕、增加二氧化碳濃度
21、生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最終來源于: A、化學能 B、熱能 C、電能 D、光能
22、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指什么的平衡:
A、二氧化碳和氧氣B、二氧化碳和臭氧C、一氧化碳和氧氣D、一氧化碳和臭氧
23、四個實驗裝置,若要驗證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則應選用的裝置組合是:
24..葉片中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是:
A.保衛細胞 B.無色素的表皮細胞 C.柵欄組織細胞 D.海綿組織細胞
25、一個密閉的保溫裝置中裝有正在萌發的種子,每隔一段時間測定其內的溫度和氧氣含量,并將結果繪制成曲線。如果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溫度和氧氣含量。下列曲線圖中能夠正確反映溫度(A)和氧氣含量(B)隨時間變化的是:
26、森林地區往往降雨較多,主要原因是:
A.呼吸作用旺盛,產生的水分多 B.根系保持水土,蓄水多
C.蒸騰作用使大氣溫度增大 D.光合作用旺盛,釋放水分多
27、將暗處理后甲葉片的主動脈切斷,乙葉片C處兩面均貼上不透明的錫箔紙(如圖1所示)。置于陽光下,四個小時后,將甲乙兩葉片同時取下,脫色漂洗滴加碘液,發現B.D部分變藍色,A.C部分未變藍色。該實驗證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
A.H2O和CO2
B.葉綠素和陽光
C.H2O和陽光
D.H2O和葉綠素
28、下面是某同學進行光合作用實驗的步驟,你對該實驗的理解是:
A.①使葉片產生的氧氣全部消耗掉 B.⑥的現象說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
C.④表示直接將葉片放進沸水中 D.⑤使用的染液是酒精
29、將盆栽扶桑枝條上一葉片的主脈切斷(見右圖)。在陽光下照射4小時后,取下該葉片脫色,加碘液處理,葉片的上半部呈棕黃色,下半部呈藍黑色。
這個實驗結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
A.水 B.陽光 C.空氣 D.溫度
30、下列關于植物光合作用的敘述中正確的兩句話是
①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使大氣中兩種氣體的含量比較穩定
②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為動植物和人的呼吸提供氧氣
③只為植物體自身的生長發育等生命活動提供營養物質和能量
④為自身的生長發育以及動物和人的生命活動提供營養物質和能量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二、簡答題(共40分)
31、(12分)請運用你所學的知識,完成下列一組填空:
a

二氧化碳 + 水 ——→ 有機物(儲存能量) + 氧 ——→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葉綠體
b
(1)過程a和b分別表示植物的 作用和 作用。
(2)植物進行a過程的主要器官是 ,場所是 ;制造的有機物除滿足自身的需要,還能為 提供基本的食物來源,有機物中儲存的能量來自于 。植物所有的活細胞都進行b過程,進行的主要場所是在細胞中的 ,釋放出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 。
(3)請寫出光合作用過程的表達式是: 。
(4)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了 ,超過了自身呼吸作用對氧的需要,綠色植物還通過 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這樣就維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簡稱 。
32、(9分)“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步驟有以下幾點:①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直到葉片變黃白色②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③用清水漂洗葉片后滴加碘液④把天竺葵葉片用黑紙片遮一部分,移至光下照射幾小時⑤把遮光葉片摘下,去掉黑紙片⑥稍停片刻,用清水沖掉碘液,觀察葉片發生什么變化。
(1)請你寫出正確的實驗步驟順序: 。
(2)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是 。
(3)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葉片中的 ,碘液的作用是用于驗證 的產生。
(4)經滴碘液檢驗,葉片沒遮光的部分變成了 色,說明該部位有 產生。
(5)你認為這實驗說明了什么? 。
(6)把銀邊天竺葵(葉片邊緣白色)放在陽光下照射幾個小時后,取一片葉子脫去葉綠素,滴上碘液,邊緣部分 (填“變藍”或“不變藍”),這說明光合作用需要 。
試管與燈的距離(厘米) 每分產生的氣泡數(個)
10203040 6025105
33、(6分)晚上,將金魚藻放在盛有水的試管中,將試管先后
放在離白熾燈不同的距離處,觀察試管中產生的氣
泡數目。這樣收集到的數據如右表,請分析:
(1)實驗中的氣泡主要是    。
(2)植物與光源越近,產生的氣泡越    ,可見,光照越強,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作用越 ,產生的    越多。
(3)如果將這個試管放在黑暗中,你能預測這試驗結果嗎?
(填能或不能)
理由是 。
34、(6分)將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個密閉的玻罩中
(如右圖),做以下實驗:
(1)將此裝置放在黑暗環境中,小白鼠將 ,原因是 。
(2)將此裝置放在陽光下,小白鼠將 。
(3)在實驗(2)中,小白鼠為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提供了 ,
而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又為小白鼠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提供了 。
(4)在上述裝置中,若取出綠色植物,小白鼠將 ,由此可見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35、(7分)將正在萌發的種子和煮熟的種子分別裝入A、B兩組廣口瓶中,蓋上蓋子,放在溫暖的環
境中24小時后做如下實驗:
(1)任取A、B兩組中的廣口瓶各一瓶,將瓶中的氣體分別導入盛有石灰水的試管中,發生渾濁的是導入 瓶氣體的,這說明了瓶內 濃度大大增加。
(2)任取A、B兩組中的廣口瓶各一瓶,將正在燃燒的蠟燭分別放入兩廣口瓶中,立即熄滅的是 瓶的,這說明了瓶內 濃度大大降低。
(3)通過上述實驗可以證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的是 ,呼出的是 。
(4)上述兩組實驗中,起對照作用的是 實驗。
(5)利用上述實驗方法還可證明構成植物體的 等器官也能進行呼吸作用。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ABBAB 6—10:CADBC 11—15:DAACC
16—20:CDBBC 21—25:DABBC 26-30:CCBAB
二、簡答題:
31、(1)、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2)、葉片 葉綠體 動物和人 光能 線粒體 渾濁
(3) 光
二氧化碳 + 水 ——→ 有機物+ 氧
葉綠體
(4)氧氣 光合 碳--氧平衡
32、(1)、②④⑤①③⑥ (2)、使葉片內的淀粉運走耗盡 (3)、葉綠素 淀粉
(4)、藍 淀粉 (5)、葉片在光下產生了淀粉 (6)、不變藍 葉綠素
33、(1)、氧氣 (2)、多 強 氧氣(氣泡) (3)、能, 因為在黑暗中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故實驗結果是氣泡數為0。
34、(1)、死亡 黑暗中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缺氧死亡。 (2)、正常生活。
(3)、二氧化碳 氧氣 (4)、死亡
35、(1)、A 二氧化碳 (2)、A 氧氣 (3)、氧氣 二氧化碳
(4)、B組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生活所需物質和能量的根本來源。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綠色植物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概念、
式、
部位、
原料、
條件、
產物、
能量、
轉換。
1.呼吸產熱.放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氣的演示實驗。
2.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3.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4.技能訓練:
推理:環境溫度與呼吸作用強度的關系
概念、
公式、
部位、
原料、
條件、
產物、
能量、
轉換。
1.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
①步驟: 取材.黑暗處理.遮光處理(對照實驗的設計).光照處理.脫去葉綠素.淀粉遇碘液變藍。
②結論:光合作用需要光的條件;光合作用產物有淀粉。
2.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演示實驗
3.普利斯特利的實驗
4.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5.光合作用原理的應用:合理密植
6.技能訓練:
分析實驗結果:光照強度與光合作用強度的關系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調節大氣成分。
碳-氧平衡的概念
如何維持碳-氧平衡
氣孔的特點.分布及作用
蒸騰作用的重要意義
綠色植物怎樣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小測)
1 .快要熄滅的衛生香,遇到金魚藻在光下釋放出的氣體,立刻猛烈地燃燒起來。由此可以推斷,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了 ( )
A .氧氣      B .有機物     C .空氣      D .二氧化碳
2 .制造有機物的場所是 ( )
A .葉脈      B .葉綠體     C .葉綠素     D .表皮細胞
3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
A .有機物和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碳和氧
C .有機物和氧氣            D .二氧化碳和水
4 .合理密植能夠提高農作物單位面積得產量是因為 ( )
A .能夠充分利用有機養料        B .能夠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
C .能夠充分利用太陽光光能       D .能夠充分利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5 .光合作用的實質是 ( )
A .制造有機物,釋放能量        B .分解有機物,貯存能量
C .制造有機物,貯存能量        D .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6 .自然界中,氧氣主要來源于 ( )
A .各種有生命的物體          B .少數比較高等的動物
C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 .非綠色植物的生命活動
7.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______,超過了自身呼吸作用對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_____的形式排到了_______中;綠色植物還通過________,不斷消耗大氣中的_________,這樣就維持了生物圈中__________和_______的相對平衡,簡稱_________平衡。
參考答案:1—6:ABDCCC 7、氧氣 氣體 大氣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氧氣 碳—氧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課堂練習)
1、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指什么的平衡: ( )
A、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 B、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平衡
C、一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 D、一氧化碳和臭氧的平衡
試管與燈的距離(厘米) 每分產生的氣泡數(個)
10203040 6025105
2、晚上,將金魚藻放在盛有水的試管中,將試管先后
放在離白熾燈不同的距離處,觀察試管中產生的氣
泡數目。這樣收集到的數據如右表,請分析:
(1)實驗中的氣泡主要是    。
(2)植物與光源越近,產生的氣泡越    ,可見,
光照越強,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作用越 ,產生
的    越多。
(3)如果將這個試管放在黑暗中,你能測出這試驗結果嗎?為什么?

3、將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個密閉的玻罩中
(如右圖),做以下實驗:
(1)將此裝置放在黑暗環境中,小白鼠將 ,
原因是 。
(2)將此裝置放在陽光下,小白鼠將 。
(3)在實驗(2)中,小白鼠為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提供
了 ,
而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又為小白鼠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提供了 。
(4)在上述裝置中,若取出綠色植物,小白鼠將 ,由此可見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背景資料)
一、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關系:
區別和聯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區別 部位 含有葉綠體的細胞 所有的活細胞
條件 光 有光無光均可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氧
產物 有機物、氧 二氧化碳、水
能量轉變 制造有機物,儲存能量 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聯系 如果沒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呼吸作用就無法進行。這是因為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機物正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呼吸作用所釋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
如果沒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無法進行。這是因為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時候,原料的吸收和產物的運輸所需要的能量,正是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
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是相互依存的關系。
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的實驗
準備教科書上的演示實驗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選用的玻璃杯應該是大型號的,漏斗的柄要短一些,注入的清水必須高出漏斗柄。(2)試管應該選用較細的,試管一定要裝滿水,用手指堵住管口,倒插入水中,然后套在漏斗柄上。試管插好以后,如果發現試管底部留有空氣,要重新做。這樣,收集到的氧氣才不致混有其他氣體。(3)所用的水生植物應該是生活旺盛的、帶著頂芽的嫩枝,株數不要太多,以免擁擠,妨礙接受陽光。(4)為了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可以在玻璃杯內加入少量碳酸氫鈉(每100 mL水放入0.1 g碳酸氫鈉),用玻璃棒攪一攪,以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5)玻璃杯內不要用太冷的水,要用溫水。這樣,光合作用進行得比較快,放出的氧氣比較多。不能用煮沸過的涼開水,這是因為煮沸過的水中缺少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不能進行,也就不會有氧氣產生。
實驗時,可以將生長旺盛的金魚藻或黑藻十余株,剪成10 cm左右的短枝,使剪口向上,用線縛在一起,扣在漏斗下面。在溫度20 ℃左右、陽光充足的條件下,過2~3 h,就可以收集到占試管一半以上的氧氣。這時候就可以用來做氧氣鑒定的實驗了。
下面再介紹一種實驗方法:取一個無色透明的酒瓶,將生長旺盛的金魚藻或黑藻放入瓶內,并注滿質量分數為0.1%的碳酸氫鈉溶液,然后把裝有排水玻璃管的木塞塞好,并在瓶口涂上凡士林,防止漏氣(圖6)。將裝置放在陽光下,不久就可以看到水草放出一串串的小氣泡,氣泡聚集在酒瓶的長頸部分,瓶內的水受到氧氣的排擠,一滴一滴地從排水管口滴落下來。當氣體積累到長頸部分的1/2~2/3時,就可以做實驗了。
本實驗的實驗材料還可以采用綠藻來代替。在一些有機物較多的水坑、小河中,常見一些漂浮在水面上的綠色絮狀物,其中含有轉板藻、雙星藻、剛毛藻和水綿等,它們的放氧能力一般都比較強(水綿稍差)。
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實驗
為了確保氣體不能進出實驗裝置,可以將小玻璃皿改換為一個較大的玻璃槽,將廣口瓶倒置在玻璃槽內(瓶內罩有插著枝條的小燒杯),然后向玻璃槽內緩緩注入質量分數為25%的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溶液,以液面沒過廣口瓶瓶口為止。如果沒有玻璃槽,可以用罐頭玻璃瓶。瓶內盛有質量分數為25%的氫氧化鈉溶液,并放入插有帶葉枝條和清水的小燒杯(注意,不要使氫氧化鈉液體進入小燒杯內),然后將另一個瓶子倒扣在上述的瓶口上,瓶子的接口處要用多層膠布封嚴(或者將瓶口涂上凡士林,然后再蓋上一塊毛玻璃)。為了使對照實驗的光合作用進行得旺盛,可以用碳酸氫鉀溶液代替清水倒入玻璃槽內(同樣要注意不能與小燒杯內的清水相混)。這是因為碳酸氫鉀溶液中逸出的二氧化碳能增加廣口瓶內二氧化碳的濃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進行。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平衡(提高練習)
1、光合作用的條件是 ( )A、水和二氧化碳 B、光和二氧化碳 C、光和葉綠素 D、葉綠素和二氧化碳
2、農作物過度密植會造成減產,其主要原因是: ( )
①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②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
③有機物積累大于有機物消耗 ④有機物消耗大于有機物積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要想較長時間貯存糧食、水果,關鍵是: ( )
A、增強呼吸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升高溫度 D、降低溫度
4、種子壽命長短,除了它本身的特性外,還與貯藏條件有關,延長種子壽命的貯藏條件是
A、低溫干燥     B、低溫潮濕     C、高溫潮濕      D、高溫干燥
5、水澇地上的植物發生萎蔫死亡的原因是 ( )
A、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B、不能進行蒸騰作用
C、抑制了根的呼吸 D、根的吸水能力降低
6、一個密閉的保溫箱中裝有正在萌發的種子,每隔一段時間測定其內的溫度和氧氣含量,并將結果繪制成曲線圖。如果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溫度和氧氣含量。下列曲線圖中能夠正確反映溫度(A)和氧氣含量(B)隨時間變化的是 ( )
7、下列哪一項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產物? ( )
A. 氧和二氧化碳 B. 氧和有機物 C. 水和二氧化碳 D. 水和有機物
8、在溫暖的環境中久放的蘿卜會逐漸變成空心,重量明顯減輕。其主要原因是
A.蘿卜進行蒸騰作用,散失了較多的水分 B.被周圍的細菌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 ( )
C.蘿卜呼吸作用消耗了其中的有機物 D.蘿卜細胞的分裂和生長停止
9、當踏入山林時,會感到空氣特別地清新和濕潤,這主要是由于 (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植物的分泌物有殺菌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滕作用  
D.茂盛的林木遮住了大部分太陽光
10、現代農業基地利用溫室進行蔬菜、花卉等栽培,需要調節好光照、溫度和氣體等條件,以提高產品的產量,下列方法不正確的是 ( )
A.溫室內溫度盡量保持恒定
B.適當增加光照時間,以補充冬季陽光不足
C.向溫室內定期釋放二氧化碳,以增加光合作用強度
D.及時擦干溫室薄膜(玻璃)上的水以防止透光降低
參考答案:1—10:CBBACCCCCA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學反思
小欖鎮菊城中學 陳朝盛2010年12月14日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認為我的教學設計較好的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教改精神,在教學過程中倡導探究性學習,分析資料,解讀數據,并結合課件進行展示,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層層深入,最后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特別是光合作用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更好的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理念。學生在課堂上參與度較為理想,聽課教師對我這堂課的評價也很高,作為一個非生物專業的老師,我能夠做到對生物的教學理念有一定的理解,并能在教學上加以滲透和應用,算是我獲得的成功吧。
但是,通過教學暴露出了我的很多缺點,由于我上的班級多,學生人數多,我很難記住每個學生的名字,課堂上學生的討論沒有預想的那么激烈,有的學生甚至不參與到討論中。我不知道你們是怎樣引導不愛學習的學生的,請多多指教指教。可能我還需要加強課堂駕馭能力方面的訓練吧!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生物體的構成模塊整體測試(第三章和第四章)
(由菊中陽福升摘編)
班級 姓名 成績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
1.構成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 )
A.器官 B.組織 C.細胞 D.系統
2.下列不屬于組織的是 ( )
A.果肉 B.心肌 C.唾液腺 D.表皮
3.植物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可以到達莖、葉,是由于植物體內有 ( )
A、分生組織 B、輸導組織 C、營養組織 D、機械組織
4.種子、葉、表皮依次屬于 ( )
A. 器官.器官.組織 B. 組織.器官.組織
C. 器官.組織.器官 D. 細胞.器官.組織
5.完整的蘋果果實可保持很長時間,而破損的蘋果果實會很快腐爛,這說明表皮的主要功能是 ( )
A.分裂 B.營養 C.輸導 D.保護
6. 盛夏,解暑吃的西瓜,吃進去的是 ( )
A.營養器官 B.營養組織 C.保護組織 D.生殖器官
7. 我們吃花生時,將花生殼剝開只吃其中的花生仁。這花生仁是 ( )
A.細胞核 B.組織 C.器官 D.植物體
8.下列哪類生物沒有細胞膜? ( )
A.SARS病毒 B.草履蟲 C.細菌 D.海帶
9.植物中的菠菜和動物中的金絲猴生長發育的起點是 ( )
A、器官 B、組織 C、受精卵 D、系統
10. 按照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層次排序,正確的是 ( )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⑤→①→③→④→② D、②→①→④→③→⑤
11.下列有關組織的概念,敘述正確的是 ( )
A.組織是構成植物體的基本單位
B.組織是由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構成的細胞群
C.組織是由形態不同、功能相似的細胞構成的細胞群
D.組織是彼此不同的細胞通過胞間連絲構成的細胞群
12.構成人體的基本組織有 ( )
A.保護組織、營養組織、分生組織、輸導組織 
B.上皮組織、結締組織、營養組織、分生組織
C.保護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 
D.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
13.下列具有保護功能并屬于上皮組織的是 ( )
A.小腸腺上皮 B.心肌 C.血液 D.皮膚上皮
14.下列關于器官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器官是由相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聯合起來,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
B.器官都是由四種基本組織構成,并以某種組織為主
C.器官的結構特點不與器官的功能相適應
D.器官是由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聯合起來,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
15.人體“攝取食物、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是通過 來完成的 ( )
A.胃 B.腸 C.口腔 D.消化系統
16.下列正確表述人體結構層次的是 ( )
A.細胞→組織→系統→人體 B.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
C.細胞→器官→系統→人體 D.細胞→器官→組織→系統→人體
17.下列各項中,只含有一種組織的是 ( )
A.果實 B.花 C.莖 D.洋蔥鱗片葉表皮
18. 西瓜皮與西瓜瓤分別屬于 ( )
A.保護組織和營養組織 B.營養器官和生殖器官
C.營養組織和保護組織 D.生殖器官和營養器官
19.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器官的是 ( )
A.桃花和桃子   B.油菜葉和玉米的籽粒
C.樹根和樹枝   D.番茄的果肉和菜豆的豆瓣
20.下列屬于單細胞生物體的是 ( )
A.番茄 B.草履蟲 C.香菇 D.豌豆
21.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
A.單細胞生物都是以有機物作為營養  B.單細胞生物同樣具有生物的各種特征
C.單細胞生物必須生活在水中    D.單細胞生物在生態系統中都是分解者
22.草履蟲的基本結構與 的相似 ( )
A.衣藻 B.番茄果肉細胞 C.酵母菌 D.人體口腔上皮細胞
23.在草履蟲的下列結構中,消化食物、吸收養料的結構和進行呼吸并排出含氮廢物的結構分
別是 ( )
A.收集管和表膜 B.纖毛和胞肛 C.食物泡和表膜 D.口溝和食物泡
24.一個草履蟲每天大約能夠吞食43000個細菌,這與它體內的某種結構密切相關。此結構是 ( )
A.伸縮泡 B.食物泡 C.纖毛 D.收集管
25.我們吃的下列食物中,屬于營養器官的是 ( )
A.蘿卜 B.蘋果 C.花生 D.黃花菜
26.與單細胞藻類相比,草履蟲缺少的結構是 ( )
①細胞壁 ②細胞膜 ③葉綠體 ④細胞質 ⑤液泡 ⑥細胞核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27.下列屬于結締組織的是 ( )
A.甲狀腺    B.血液 C.胃粘膜    D.骨骼肌
28.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通過細胞的分化形成了多種不同形態的細胞
B.皮膚是人體的一個最大器官
C.植物的營養組織的細胞都和番茄果肉細胞形態一樣
D.植物各種器官的表皮都屬保護組織
29.組織是由細胞構成的,組織形成的過程大致是 ( )
A.細胞分裂→細胞分化→細胞生長
B.細胞生長→細胞分化→細胞分裂
C.細胞分裂→細胞生長→細胞分化
D.細胞分化→細胞分裂→細胞生長
30.2006年春,我國部分地區爆發禽流感,經查該病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下列哪一項不屬于該病毒所具有的特征 ( )
A.具有細胞結構 B.個體極小
C.能引起禽類大量死亡 D.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二、簡答題(每空1分,共40分)
31.(5分)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人體有八大系統,各自獨立完成人體的某些生理功能。 ( )
(2)心臟當中只有肌肉組織 ( )
(3)植物體的結構層次一定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簡單。 ( )
(4)草履蟲在水中只能前進不能后退 ( )
(5)甘蔗的莖中有許多經絡狀結構,對甘蔗有保護作用,屬于保護組織。 ( )
32.(6分)切開番茄可以看到,它外有表皮,內有果肉和種子,還有一條條“筋絡”,用開水燙過以后。表皮可以撕下來,這層表皮有 作用,屬于 組織,表皮以內的果肉屬于 ,番茄中的種子屬于 。由此可見番茄是由不同的
構成的 。
33.(7分)組織是由許多形態相似,結構和 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組成人和動物的四大組織分別是 組織、 組織、 組織和 組織。其中分布最廣泛的是 組織,有收縮和舒張功能,對運動有重要作用的是 組織。
34.(6分)下圖為細胞分化示意圖,據圖回答:
(1)圖中箭頭[ ]、[ ]和 [ ]表示細胞分裂的過程。
(2)圖中[ D ]表示________________。
(3)[E]和[D]中的細胞與[B]中的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失去了__________能力。
(4)從結構上看,(B)中的細胞和[E]中的細胞相比,[B]中的細胞中有大的__________。
35、(9分)圖甲、乙表示兩塊載玻片,分別在載玻片兩端各滴一滴草履蟲培養液,并使兩滴培養液連通,在兩塊載玻片右側培養液的邊緣分別放一小粒食鹽和一滴肉汁,請分析:
(1)請你用箭頭在圖中表示草履蟲移動的方向。
(2)草履蟲的身體只有一個細胞,稱為 生物。它對外界刺激
作出反應,叫 。
(3)甲載玻片草履蟲向 運動,
原因: 。
(4)乙載玻片草履蟲向 運動,
原因: 。
(5)從這實驗中,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
36.(7分)分析下面資料,重溫科學家的研究思路,回答后面提出的問題。
1886年,德國的麥爾把患有花葉病的煙草葉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滴到健康煙草的葉片上,結果引起花葉病,證明這種病是可以傳染的,麥爾為此推想煙草花葉病是由細菌引起的。
1892年,俄國的伊萬諾夫斯基在實驗中證實了麥爾所看到的現象,而且進一步發現,患病煙草植株的葉片汁液,通過細菌過濾器后,還能引發健康的煙草植株發生花葉病。證明致病因子不是當時所發現的最小生物——細菌。由于當時用光學顯微鏡無法看到致病因子的結構。他因此推測致病的病原體是比細菌小的“濾過性病毒”。
1898年,荷蘭的貝杰林克再次證明了伊萬諾夫斯基的發現,他用“病毒”來命名這種致病因子。同時,德國的萊夫勒和費羅施也證明了引起牛口蹄疫的病原體也是“濾過性病毒”。
由于他們的杰出工作,才發現了煙草花葉病毒,開創了病毒學發展的新時代。
(1)麥爾發現的問題:煙草花葉病能夠    。為此做出的推測:         。
(2)伊萬諾夫斯基在實驗中進一步發現: 
            。
由此他做出了新的推測:                 。
(3)后來又有三位科學家進一步證實了伊萬諾夫斯基的重大發現,并將這種致病因子命名為    。
(4)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病毒的結構,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的煙草花葉病毒是(  )
(5)病毒的發現史給予我們的啟示是:            。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每題2分共60分)
1-5:CCBAD 6-10:BCACA 11—15:BDDDD
16—20:BDADB 21—25:BDCBA 26-30:ABACA
二、簡答題:(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40分)
31.(1)×(2)×(3)×(4)×(5)× 32.保護 保護 營養組織 生殖器官 組織 器官 33.功能 上皮 結締 肌肉 神經 結締 肌肉 34.(1) A B C (2)細胞的分化 (3) 分化 (4) 細胞核
35.(1)甲(←)乙(→) (2)單細胞 應激性
(3)左 右邊培養液中加了食鹽,對草履蟲是一種不利刺激,草履蟲便向左邊的培養液運動
(4)右 右邊培養液中加了牛肉,對草履蟲是一種有利刺激,草履蟲便向右邊的培養液運動
(5)說明草履蟲能對外界的刺激具有應激性,趨向有利刺激,避開不利刺激。
36.(1)傳染 煙草花葉病是由細菌引起的 (2)患病煙草植株的葉片汁液,通過細菌過濾器后,還能引發健康的煙草植株發生花葉病。證明致病因子不是當時所發現的最小生物——細菌。 致病的病原體是比細菌小的“濾過性病毒”。 (3)病毒 (4)A (5)生物科學的進步有賴于技術的進步。
(試題和參考答案由小欖菊城中學陽福升摘編提供)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水县| 贺州市| 沿河| 阳曲县| 申扎县| 汪清县| 罗江县| 灵寿县| 常山县| 财经| 尼木县| 宝丰县| 前郭尔| 茶陵县| 林州市| 青龙| 调兵山市| 砚山县| 保亭| 沙河市| 鞍山市| 三亚市| 丰顺县| 惠来县| 天等县| 泌阳县| 团风县| 泗水县| 天长市| 青田县| 昌黎县| 天镇县| 德钦县| 临海市| 延川县| 容城县| 永清县| 辽宁省| 抚远县| 武强县| 泽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