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八部分 教學反思課題1: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學反思課題2: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學反思課題3:“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與評價 教學反思課題1: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學反思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課時)●教學效果這節課基本上按照上述設計開展教學的,教學效果符合預先設計的要求,學生反應較好,能用辯證的觀點看待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兩面性(有益和有害)。看來該設計符合教學的實際。從反饋練習來看,絕大多數學生弄明白了該節的知識和內容,可以說達到了預期的課堂效果。●教學體會1、本節教學內容在順序上兩次作了調整。第一次是將“細菌和真菌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的內容提前,先介紹細菌和真菌有害的一面,后介紹有益的一面。這樣對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采用“先抑后揚”的安排,可以造成學生心里上的落差和震撼,從而使學習的內容銘記于心,難以忘記。第二次是將“技能訓練——評價實驗方案”提前到“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之后,以便加強學生對“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的進一步理解。 2、本節學習內容體現了生物與生活、農業生產的密切聯系。因此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充分列舉日常生活中的的現象,并加以解釋,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兩面性(有益和有害)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使生物教學更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農業生產,使學生認識生物知識與生活和農業生產的密切關系。3、本節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活動為主線的“三主”教學思想;理論聯系實際,體現了從生活到生物、從生物又回到生活的新課程理念。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貫穿教學的始終,靈活地開展教學活動的幾個環節,體現了生物學的多樣性教學;對學生進行了大量的有關的信息儲備,體現了信息的大量性特點;4、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不但要讓學生注重知識的獲得,更要注重獲得知識的過程。在教學中,盡量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參與討論,充分強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自主學習、獲得知識,并培養了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5、本節課增加了一些教材上沒有的視頻和大量圖片信息,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參與觀察,參與課堂,體驗學習的喜悅。6、該節課信息量大,要充分把握好時間,教學節奏要緊湊些才行,不然教學設計就不能很好完成。7、本堂課有待改進的地方:課堂上食物標本展示得不夠,還可以展示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麥葉銹病、玉米瘤黑粉病等患病植物的植株或枝條,還有花生等豆科植物的根等實物標本,這樣可使教學內容更直觀,更利于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另外,課本69頁的技能訓練 ——評價實驗方案,“探究細菌對植物遺體的分解作用”應該課前指導學生按三個方案進行實驗,這樣會使學生更易進行評價。●創新點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按照課本的教學順序進行,將“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這一內容提前學習,對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起到“先抑后揚”的作用,在學習了“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后,緊接著將“技能訓練——評價實驗方案”提前進行,加強學生對“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的理解。另外,增加一些細菌和真菌導致動植物和人類患病的圖片展示,讓學生對細菌和真菌產生深惡痛絕的感覺,為后面的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利的一面形成較大反差,利于學生記牢所學的知識。課題2: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學反思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2課時)●教學效果這節課基本上按照上述設計開展教學的,教學效果符合預先設計的要求,學生反應較好,看來該設計符合教學的實際。從反饋練習來看,85%以上學生弄明白了該節的知識和內容,能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可以說達到了預期的課堂效果。●教學體會1、本節教學內容較多,教學設計時決定安排兩課時,并且是兩課時連堂上。時間多一些,可以多一點時間安排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和活動探究,對學習內容分析得更加透徹,使所學知識理解得更加深刻;兩課時連堂上,可以使“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的知識更具整體性,使學生對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各個方面的利用有個系統的認識和理解。通過教學實踐,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2、細菌和真菌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有著密切的聯系,為了上好本節課,事先布置學生課前做發酵實驗和收集一些食品和藥品的包裝,這些都成為了本節課教學中使用的基礎材料,也是難得的課程資源,不僅使學生在課堂是討論分析的內容更豐富,更具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使生物教學更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使學生認識生物知識與生活和社會的密切關系。3、本節課的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活動為主線的“三主”教學思想;理論聯系實際,體現了從生活到生物、從生物又回到生活的新課程理念。4、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和實物展示生物現象,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知識。整個教學活動注重加強生物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每一節課都感覺到生物就是生活,就在身邊,學習生物的意義就是解決身邊的問題。5、本課加強了課程理念的滲透和學生個性的培養:通過參與科學實驗探究活動,觀察分析實驗現象,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的實驗現象,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學道理,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樂于參與觀察、實驗等科學實踐活動,初步體驗探索問題時的喜悅,領略它的美妙與和諧。6、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不但讓學生注重知識的獲得,更要注重獲得知識的過程。在教學中,盡量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參與討論,充分強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自主學習、獲得知識,并培養了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7、本節課增加了一些教材上沒有的圖片和信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參與觀察,參與課堂,體驗學習的喜悅。8、該節課信息量大,要充分把握好時間,教學節奏要緊湊些才行,不然教學設計就不能很好完成。9、本堂課有待改進的地方:教師的四個失敗的發酵實驗,最好不是投影的圖片,而是真實的實驗,這樣具有更強的直觀性。另外,能增加兩個視頻材料,更能激活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創新點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完全按照課本的教學安排進行,課本P71的教師演示實驗——發酵現象改為學生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更能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更清楚實驗過程和現象,為理解發酵原理打基礎。多次采用實物材料進行教學,具有更強的直觀性,更利于學生獲得感性認識。課題3:“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與評價教學反思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與評價 (1課時)●教學效果本節課因時間關系,除了介紹發酵食品的制作過程和評價美食未能在堂上完成外,基本上按照上述設計開展教學的,教學效果符合預先設計的要求,學生反應很好,整個教學活動過程有序進行,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能充分放松,自由發揮,心情愉悅,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課后還要求老師多上這種形式的課。看來該設計符合學生的實際。從反饋檢測來看,絕大多數學生弄明白了該節的知識和內容,能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可以說達到了預期的課堂效果。●教學體會1、為了上好本節課,事先指導學生制作發酵食品和介紹制作過程,鼓勵學生通過上網查找資料或從日常生活中收集與細菌、真菌在生物圈的作用有關的信息資料,還指導學生設計ppt材料。這些都成為了本節課教學中使用的基礎材料,也是難得的課程資源。2、本節課整個教學活動過程幾乎都是由學生參與操作,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活動為主線的“三主”教學思想;理論聯系實際,體現了從生活到生物、從生物又回到生活的新課程理念。不拘形式,靈活地開展教學活動,體現了生物學的多樣性教學;對學生進行了大量的有關的信息儲備,體現了信息的大量性特點;3、本節課的內容,教材上并沒有安排,主要由學生課前準備好各種有關資料,堂上自由展示,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充分滿足學生的表現欲,使學生樂于參與課堂,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的喜悅。4、該節課信息量大,要充分把握好時間,教學節奏要緊湊些才行,不然教學設計就不能很好完成。5、本堂課有待改進的地方:教學內容主要由學生操作,學生表現得非常興奮,課堂較吵,而且有些亂,在組織教學方法上須改進。●創新點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按照課本進行,教材并未安排本節內容,是額外增添的,教學內容主要由學生操作,學生課前作好充分的準備,課堂不拘形式自由發揮,充分展示,極大地發揮學生的創新潛能,也讓學生具有成功的滿足感,盡情享受學習的快樂,學習興趣也得到極大的提高。另外,課外指導學生制作發酵食品,讓學生在制作活動中發展實踐的能力,體驗知識與技術在生產與生活中的作用。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4 頁 (共 5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二部分 教學策略課題1: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學策略課題2: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學策略課題3:“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與評價 教學策略課題1: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學策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課時)生活中,人們總是認為細菌和真菌對動植物和人類都是有害的,學生也是如此。因此,本節課就順勢將“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的內容的學習提前到最前面。在日常生活中,這方面的例子特別多,只要學生能注意積累,或者是有目的地去思考,每個學生都可以找出或多或少的這些方面的例子,所以,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先由教師列舉介紹一些例子,再鼓勵學生舉例介紹,讓學生了解細菌和真菌有害的一面,對細菌和真菌產生深惡痛絕的感覺,為后面的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利的一面形成較大反差,利于學生記牢所學的知識。對于“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學習過生態系統,知道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但具體的分解過程和物質的變化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本節課可以根據已有的分解者知識儲備,讓學生觀察一些腐爛的水果,由教師設計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結合課本的觀察與思考活動,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分析,歸納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物質循環中的作用。在此基礎上使學生能夠清楚地了解物質循環的過程,明確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起的重要作用,也是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從而認識細菌和真菌有利的一面。為了使學生對“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的進一步理解。將“技能訓練”提前到此時進行。 教師要讓學生對“技能訓練”中提供的實驗方案進行評價。因為學生知識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一下把一切說得清清楚楚,所以,一定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討論,分析。并且,教師應及時地對學生的小結論作出評價,使他們知道怎樣去思考,從而慢慢形成正確的思考方法,為學會選擇最佳設計方案,學會設計實驗方案打下基礎。對于“與動植物共生”內容的學習,教師可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68“與動植物共生”的內容,由教師設計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組織學生思考并分組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理解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共生,進一步認識細菌和真菌有利的一面。最后,教師可指導學生閱讀課本 P70的“以菌治蟲”的內容,了解利用細菌和真菌防治農業害蟲的益處、優點及防治過程,理解科學技術在實踐中的價值。讓學生對細菌和真菌有利的一面的了解再進一步。從而能辯證地看待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兩面性。課題2: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學策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2課時)本節內容通過人類在環保、食品制作、食品保存、藥品生產等方面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說明細菌和真菌與人類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第一節教學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一位一同學描寫生活瑣事的一段周記作文入手,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閱讀作文,通過思考, 找出文中與真菌和細菌有關的地方,并根據他們對人類有害和對人類有益進行分類,進入新課的學習。利用發酵制作食品的過程,許多學生未曾見過,因此,教師要在課前指導學生準備好演示實驗。同時,要準備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發酵食品,或利用教材中的彩圖,作為學生了解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應用的感性材料。由于化學知識的缺乏,學生對于發酵作用的原理不容易理解, 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自己的“發酵現象”實驗,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合作學習,通過分析實驗過程歸納推理出發酵需要的條件,從實驗現象中推測出發酵的產物,再結合教材中的內容,理解某些細菌中的酶能夠促進淀粉等物質分解為葡萄糖, 再分解為乳酸,或某些真菌中的酶能夠促進淀粉等物質分解為葡萄糖,再分解為酒精和二氧化碳。總之要在觀察演示實驗后,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的原因。通過上述教學活動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利用細菌和真菌發酵制作食品時,就是要提供適合細菌和真菌生存的條件。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例舉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發酵食品,也可以拓展一些內容,如介紹家庭制作酸奶的簡易方法等,使學生更進一步理解發酵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利用發酵技術制作食品,是一種傳統的生物技術,但它又是現代生物技術發展的基礎。教師應鼓勵學生課下親自嘗試制作甜酒。讓學生在制作活動中發展實踐的能力,體驗知識與技術在生產與生活中的作用。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制作各種不同的發酵食品,如酸奶、泡菜等,在課外活動中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實踐能力。在進行“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教學時,教師要在課前布置學生收集一些食品包裝,從食品包裝中了解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思考保存食品做法的道理。在課上,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與思考活動,教師要重視在各個小組成員以及不同小組之間進行交流,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歸納出保存食品的主要方法,討論并總結出保存食品的主要原理以及要注意的問題。通過這部分的教學活動,要使學生明確保存食品就是要防止或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還要引導學生例舉人們經常使用的食品保存方法,針對人們經常使用的食品保存方法,啟發學生繼續思考“當前食品保存的方法中有哪些不利于人的健康 ” “怎樣保存食品更有利于人的健康 ”等問題。在進行“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收集一些藥品包裝,從藥品包裝中了解日常生活中利用了某種細菌或真菌來預防和治療某種疾病。之后,教師要建議學生閱讀現代科學技術在醫藥方面應用的內容,如胰島素等的生產及應用等內容,引導學生思考科學家的工作與現代科學技術、與人類健康有什么關系,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社會的發展有哪些促進作用等問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科學研究與技術進步的社會價值,關注轉基因技術在醫藥生產上的應用。最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細菌和環境保護的內容, 了解人類在環境保護方面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分析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的原理。還建議學生利用節假日時間到本地區的污水處理廠參觀,了解本地區人們在處理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中對細菌的利用情況, 讓學生通過分析具體實例, 認同人類與細菌的密切關系,使生物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課題3:“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與評價教學策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與評價 (1課時)為了加深學生對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有關知識的理解,檢測評價學生對本章知識的掌握程度,建議額外增加一個課時進行“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與評價的教學活動。主要是安排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關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知識材料和在課外親手制作的發酵食品,之后用10分鐘的時間進行本章的知識檢測。本節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教師可采取這樣的方式教學。課前指導學生制作發酵食品和介紹制作過程,鼓勵學生通過上網查找資料或從日常生活中收集與細菌、真菌在生物圈的作用有關的信息材料,還指導學生設計ppt材料。為在課堂上的展示做好充分的準備。同時,學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增長知識,開拓視野,在制作活動中發展實踐的能力,體驗知識與技術在生產與生活中的作用。教師也要準備好知識檢測卷,以便在堂上進行本章的知識檢測。課堂上,首先系統地復習整章知識,讓學生更系統地理解和識記本整的基礎知識,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資料和制作成果的展示以及品嘗和評價美食(學生制作的發酵食品)活動,整個活動過程主要由學生操作,不拘形式,自由發揮,充分展示,極大地發揮學生的創新潛能,也讓學生具有成功的滿足感,盡情享受課堂的快樂,學習興趣也得到極大的提高。最后組織學生做知識檢測卷,檢測評價學生對本章知識的掌握程度。不過,在整個活動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在開展活動前,一定要使學生明確活動的目的要求,并做好充分的準備。2、引導學生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自主確定展示內容,并與其他小組或同學相互協調好,避免出現盲目性和重復性。3、本節教學內容主要由學生操作,學生會表現得非常興奮,在組織教學上須特別注意選擇最可行的方法避免出現亂吵亂鬧的局面。4、該節課信息量大,要充分把握好時間,教學節奏要緊湊些才行,不然教學設計就不能很好完成。本節課還可以讓學生設計手抄報或電子報進行展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3 頁 (共 4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三部分 教學設計課題1: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學設計課題2: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學設計課題3:“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與評價 教學設計課題1: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學設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題 目: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課 時:1課時● 學習內容分析本節教學內容在順序上作了一定的調整。從一小節廣告引入,將細菌和真菌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的內容提前,首先列舉日常生活和農業生產中的實例,介紹細菌和真菌對動植物和人的危害,讓學生了解細菌和真菌有害的一面,對細菌和真菌產生深惡痛絕的感覺,為后面的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利的一面形成較大反差,利于學生記牢所學的知識。接著分析了細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物質循環中的作用,讓學生意識到“細菌和真菌雖然有害,也絕對不能消滅”,使學生對細菌和真菌產生深惡痛絕的感覺發生變化。緊接著將“技能訓練——評價實驗方案”提前到此時進行,加強學生對“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的進一步理解。 最后列舉一些生活中的常見的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與動植物共生的實例,讓學生意識到“細菌和真菌的益處還真不少”,使學生對細菌和真菌產生深惡痛絕的感覺徹底改變。這樣對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采用“先抑后揚”的安排,不僅能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比較全面地認識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兩面性,而且可以造成學生心里上的落差和震撼,從而使學習的內容銘記于心,難以忘記。此外,細菌和真菌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有著密切的聯系,本節學習內容體現了生物與生活、農業生產的密切聯系。因此本節課的學習應讓學生充分列舉日常生活中的的現象,并加以解釋,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加深學生對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兩面性的理解。● 教學目標1.說出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三大作用:(1)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2)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 (3) 與動植物共生2.通過觀察,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分析、思考能力。3.通過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4.通過對本章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辯證觀點。● 教學重點1.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2.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3.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以與動植物共生。● 教學難點1.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2.細菌和真菌與動物、植物共生。● 教學方法分組討論法、多媒體演示法、觀察法等相結合。● 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1)有關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三大作用的多媒體資料。(2)腐爛的梨和番石榴。(3)花生和大豆的根瘤。2.學生準備:(1)搜集與細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關的信息(查找資料或從日常生活中收集)。(2)復習、預習。● 教學流程圖●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進程 設計意圖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引導學生簡單回憶細菌和真菌的一些知識后,播放視頻(約33秒),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出新課題并板書新課題。 簡單回憶細菌和真菌的一些知識后,觀看視頻,感知真菌引起的腳氣給人“奇癢無比,痛苦難當”場景,產生迫切需要進一步了解知識的欲望。 創設情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二、圍繞問題,合作探究 1、依次展示腳氣、足癬和臂癬、扁桃體炎、猩紅熱、丹毒、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麥葉銹病、玉米瘤黑粉病等疾病的例子和引起該病的細菌和真菌幻燈圖片。介紹病例的特征、危害和防治方法。2、鼓勵學生列舉細菌和真菌導致動植物和人類患病的例子。3、與學生一起歸結出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之一:引起動植物物和人患病,并板書。 1、觀看課件展示的內容,感到觸目驚心。2、根據自己生活經驗和課前收集的資料,舉出細菌和真菌致動植物和人患病的例子,并試圖分析某種疾病是哪種細菌或真菌危害所致。3、與老師一起歸結出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之一: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將“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這一內容提前學習,對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起到“先抑后揚”的作用。另外,增加一些細菌和真菌導致動植物和人類患病的圖片展示,讓學生對細菌和真菌產生深惡痛絕的感覺,為后面的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利的一面形成較大反差,利于學生記牢所學的知識。1、過渡語:細菌和真菌能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真可怕!把它們消滅干凈!?不行!絕對不行!為什么不行?請同學們先看一段視頻。2、播放視頻,引起學生思考,然后分發腐爛的梨和香蕉(實物),指導學生觀察,并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課本P67的討論題,然后展示有關幻燈片,鼓勵學生舉手發言,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出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從而理解生物圈中不能沒有細菌和真菌的道理,并板書。最后再引導學生觀看幻燈片,進一步理解生物圈中不能沒有細菌和真菌的道理。3、指導學生分組合作完成教材P69的技能訓練——評價實驗方案。4、出示生活垃圾和動植物遺體圖片(圖片中能見藍天大海) 說明如果沒有細菌和真菌,動植物遺體和生活垃圾就會堆積如山,這樣,動植物和人就會失去生存的空間(圖片中不見藍天大海) 1、觀看視頻后閱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邊觀察腐爛的梨和番石榴(實物),邊觀看幻燈片,并結合教材第67頁的討論題,積極討論。討論之后舉手發言,并歸納出細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理解“如果沒有細菌和真菌,生物圈中動植物的遺體就會堆積如山,動植物就會喪失生存空間”。2、分組合作完成教材P69的技能訓練——評價實驗方案。3、觀看生活垃圾和動植物遺體圖片,感受動植物和人失去生存的空間慘狀。 幻燈圖片和實物標本展示,加強學習內容的直觀性。通過觀察,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分析、思考能力。通過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通過分組進行“評價實驗方案”的技能訓練,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科學探究的意識。將“技能訓練——評價實驗方案”提前到此時進行,加強學生對“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的進一步理解。 觀看生活垃圾和動植物遺體圖片,感受動植物和人失去生存的空間慘狀。更進一步意識到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從而認識細菌和真菌有利的一面。1、展示細菌和真菌與動物、植物共生幻的燈圖片,分發花生和大豆的根瘤實物標本。2、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68,組織學生思考并分組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幻燈片展示出來),之后鼓勵學生舉手發言。3、引導學生歸納出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與動植物共生的作用,并板書。4、指導學生完成69頁練習題1,在農業生產中,人們常常通過種豆科植物提高土壤的肥力,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原因是什么?提供肥力,實際上是提供了哪種無機鹽? 1、觀看課件展示的內容和觀察實物標本2、閱讀課本P68,并分組思考和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3、歸納出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與動植物共生的作用。4、完成69頁練習題1。在農業生產中,人們常常通過種豆科植物提高土壤的肥力,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原因是什么?提供肥力,實際上是提供了哪種無機鹽? 幻燈圖片和實物標本展示,加強學習內容的直觀性。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觀察,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分析、思考能力。通過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70的“以菌治蟲”的內容,了解利用細菌和真菌防治農業害蟲的益處、優點及防治過程。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細菌和真菌有利的一面。 閱讀課本P70的“以菌治蟲”的內容,了解利用細菌和真菌防治農業害蟲的益處、優點及防治過程。進一步了解細菌和真菌有利的一面,理解科學技術在實踐中的價值。 使學生明白可以利用細菌和真菌有利的一面,通過科學技術為人類服務,從而激發學生立志努力學習的情感。三、學習小結,知識鞏固 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小結,并提醒學生注意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兩面性。 師生互動完成小結任務,進一步理解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兩面性,從而能辯證地看待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梳理知識點,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框架,使所學知識得到鞏固,培養學生的辯證觀點。四、反饋練習,知識應用 1、指導學生進行課本P69的練習。2、幻燈片展出練習題,指導學生練習。 思考練習,并舉手回答。 使所學知識得到鞏固。五、作業布置,提升興趣 幻燈片展出作業題,布置作業。 學生記錄好作業題,課后通過查找資料完成。 輕松作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下一節的學習作準備。●板書設計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二、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1.枯草桿菌使水果腐爛2.真菌和細菌對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重要作用。三、與動植物共生1.地衣——真菌和藻類共生。2.豆科植物根瘤——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3.動物胃腸中的某些細菌和該動物共生。●創新點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按照課本的教學順序進行,將“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這一內容提前學習,對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起到“先抑后揚”的作用,在學習了“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后,緊接著將“技能訓練——評價實驗方案”提前進行,加強學生對“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的理解。另外,增加一些細菌和真菌導致動植物和人類患病的圖片展示,讓學生對細菌和真菌產生深惡痛絕的感覺,為后面的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利的一面形成較大反差,利于學生記牢所學的知識。課題2: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學設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學設計●題 目: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課 時:2課時(連堂)● 學習內容分析本節學習采用連堂的形式進行教學,使“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的知識更顯整體化,利于學生更系統地掌握本節知識。教學過程從一同學的周記作文入手,創設學習情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自然進入新課。通過人類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藥品生產、環境保護等方面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說明細菌和真菌與人類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這樣又使學生能夠理解細菌和真菌的存在對人類有益處的一面。整個過程有學生實驗、實物觀察、合作探究等多樣化的活動,列舉日常生活和農業生產中的實例,這樣安排,學生接受起來十分自然,實驗也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能使學生多角度、多層次、比較全面地認識細菌和真菌在日常生活和農業生產中的利用,激發學生立志學好知識,將來服務生活、服務社會的情感,從而使學習的內容銘記于心,難以忘記。這節學習,除了讓學生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獲得科學的方法,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應用實驗的方法來研究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的能力。也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此外,細菌和真菌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有著密切的聯系,本節學習內容體現了生物與生活、生產的密切聯系。因此本節課的學習應讓學生充分列舉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并加以解釋,一方面可使學生在課堂是討論分析的內容更豐富,更具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生物教學更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從而使學生認識生物知識與生活和社會的密切關系。● 教學目標1、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應用。2、說明食品腐敗的原因,運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3、舉例說出細菌和真菌與人類防治疾病的關系。4、說明細菌和真菌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5、關注轉基因技術在醫藥生產上的應用。6、通過實驗和觀察,培養學生的動手技巧和良好的觀察、分析、思考、概括能力。7、通過分組討論,培養學生的自主互助精神和合作學習的能力。8、通過對本章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辯證觀點。● 教學重點1、舉例說出細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物保存和環保等方面的作用,說明細菌和真菌與人類有著密切關系。2、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運用。3、運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防止食品腐敗。● 教學難點1、利用發酵技術制作食品的原理。2、保存食品的各種方法所依據的原理。● 教學方法分組討論法、多媒體演示法、實驗法、觀察法等相結合。● 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1)多媒體資料。(2)教師準備好失敗的發酵實驗。(3)面包片。(4)布置學生課前做發酵實驗和收集一些食品和藥品的包裝。2.學生準備:(1)做好發酵實驗和收集一些食品和藥品的包裝。(2)復習、預習。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圖●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進程 設計意圖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引導學生回憶舊知識后閱讀一段同學的作文,找出與真菌和細菌有關的地方。并根據它們與真菌和細菌的不同關系進行分類。從而強調細菌和真菌作用的兩面性,對有害的一面應加以防治,對有利的一面要加以很好地利用,引出新課題,并展示新課題。 學生回憶舊知識后閱讀一段同學的作文,找出與真菌和細菌有關的地方。并根據它們與真菌和細菌的不同關系進行分類,進一步感知細菌和真菌作用的兩面性。產生迫切需要進一步了解新知識的欲望。 創設情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自然進入新課。二、圍繞問題,合作探究 1、課件展示的食品都是利用細菌和真菌來制作的,從而提出第一個探究問題“細菌、真菌與食品制作”。2、讓學生觀察自己的“發酵現象”實驗,組織學生分組合作學習,解決問題。3、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指導學生用眼觀察面包并聞其氣味,理解發酵原理及其在制作面包和釀酒上的應用。4、指導學生讀課本P71的文字內容,進一步理解發酵原理。5、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并概括出發酵的概念。 1、觀看課件展示的內容。2、觀察自己的“發酵現象”實驗,分組合作學習,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解決問題。3、分析實驗現象,用眼觀察面包并聞其氣味,理解發酵原理及其在制作面包和釀酒上的應用。4、讀課本P71的文字內容,進一步理解發酵原理5、分析歸納并概括出發酵的概念。 圖片和實物標本展示以及學生實驗,加強學習內容的直觀性,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通過觀察,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分析、思考能力。通過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1、教師投影出示四個失敗的發酵實驗,并組織學生觀察,分組討論實驗失敗的原因。2、鼓勵“發酵現象”實驗失敗的學生分析自己實驗失敗的原因。2、指導學生觀察課本P71圖Ⅴ-41,根據剛學過的知識,說出這些食物是利用哪些細菌或真菌制作出來的? 3、引導學生例舉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發酵食品。4、指導學生觀察課本P71圖Ⅴ-41,根據剛學過的知識,說出這些食物是利用哪些細菌或真菌制作出來的? 1、觀察四個失敗的發酵實驗,分組討論實驗失敗的原因,每組代表闡述討論結果。2、分析自己實驗失敗的原因。3、例舉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發酵食品。4、觀察課本P71圖Ⅴ-41,說出這些食物是利用哪些細菌或真菌制作出來的? 通過觀察,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分析、思考能力。通過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通過舉例使學生更能認識知識服務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1、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72制作甜酒的內容,要求學生思考并回答投影出示的在家庭制作甜酒過程中的一些問題。2、引導學生分析并描述家庭制作甜酒的原理。 1、閱讀課本P72制作甜酒的內容,回答在家庭制作甜酒過程中的一些問題。2、分析并描述家庭制作甜酒的原理。 使學生更進一步理解發酵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三、內容拓展,提升興趣 1、介紹家庭制作酸奶的簡易方法。2、引導學生回憶細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說明家庭制作酸奶的過程實際上是細菌培養的過程。 1、了解家庭制作酸奶的簡易方法。2、回憶細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理解家庭制作酸奶的過程實際上是細菌培養的過程 拓展知識,并與舊知識相聯系,體現新舊知識的關聯性,提高學習生物的興趣。四、反饋練習,知識應用 幻燈片展出練習題,指導學生練習。 思考練習,回答。 使所學知識得到鞏固和應用。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圖●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進程 設計意圖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一、復習提問,引入新課 引導學生復習發酵過程,自然過渡到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其他方面的利用。 復習發酵過程 自然引入新課二、圍繞問題,合作探究 1、指導學生看課本P73的文字內容,引導學生正確獲取食品防腐的原理。2、投影出示課本P73的觀察與思考及討論題,指導學生分組討論,了解常見食品保存方法及依據的原理。3、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討論結果。4、組織學生出示課前收集的食品包裝,介紹該食品的保存方法及依據的原理。5、介紹更多常見食品保存方法及依據的原理。 1、看課本P73的文字內容,獲取食品防腐的原理。2、認真觀察課本P73的觀察與思考,根據討論題進行分組討論,了解常見食品保存方法及依據的原理。3、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討論結果。4、出示課前收集的食品包裝,介紹該食品的保存方法及依據的原理。5、了解更多常見食品保存方法及依據的原理。 通過觀察,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分析、思考能力。通過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通過課前收集使學生更能認識知識服務生活實際,使生物教學更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1、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74的內容,使學生初步了解人類在疾病防治方面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2、組織學生出示課前收集的藥品包裝,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該藥品是否利用了某種細菌或真菌來預防和治療某種疾病。3、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討論結果。4、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并概括出抗生素的概念,組織學生朗讀抗生素的概念,說明抗生素抗細菌而不抗病毒。5、介紹轉基因藥品(轉基因大腸桿菌生產胰島素治療糖尿病)。6、例舉民間用霉菌來防止傷口感染的例子。 1、閱讀課本P74的內容,初步了解人類在疾病防治方面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2、出示課前收集的藥品包裝,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該藥品是否利用了某種細菌或真菌來預防和治療某種疾病。3、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討論結果。4、分析歸納并概括出抗生素的概念,并朗讀抗生素的概念,明確抗生素抗細菌而不抗病毒。5、了解轉基因藥品(轉基因大腸桿菌生產胰島素治療糖尿病)。6、了解民間用霉菌來防止傷口感染的例子。 通過觀察,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分析、思考能力。通過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通過課前收集和了解民間用霉菌來防止傷口感染的例子,使學生更能認識知識服務生活實際,使生物教學更貼近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1、指導學生看課本P75的內容,使學生初步了解人類在環境保護方面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2、投影展示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的圖片,引導學生分析污水處理的原理。 1、看課本P75的內容,初步了解人類在環境保護方面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2、觀察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的圖片,分析污水處理的原理。 通過文字和圖片信息,了解人類在環境保護方面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認同人類與細菌的密切關系,使生物教學更貼近學生生活。三、學習小結,知識鞏固 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小結,并提醒學生注意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兩面性。 師生互動完成小結任務,進一步理解細菌和真菌與人類的關系,從而能辯證地看待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梳理知識點,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框架,使所學知識得到鞏固,培養學生的辯證觀點。四、反饋練習,知識應用 幻燈片展出練習題,指導學生練習。 思考練習,回答。 使所學知識得到鞏固和應用。五、作業布置,提升興趣 幻燈片展出課外實踐題,布置課外實踐。 學生記錄好課外實踐題,課后通過查找資料,與家長合作完成。 讓學生發展實踐能力,體驗知識與技術在生產與生活中的作用,提升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板書設計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一、細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1、 發酵現象實驗: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氣球漲大)和酒精(有酒味)。1、 發酵原理: 酵母菌在無氧情況下 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能量二、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保存食品的方法和原理冷凍冷藏法真空包裝法 巴氏消毒法曬制法腌制法 —— 抑菌 射線法 ——殺菌罐藏法脫水法 防腐劑法滲透法三 、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四 、細菌、真菌與環境保護●創新點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完全按照課本的教學安排進行,課本P71的教師演示實驗——發酵現象改為學生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更能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更清楚實驗過程和現象,為理解發酵原理打基礎。多次采用實物材料進行教學,具有更強的直觀性,更利于學生獲得感性認識。課題3:“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與評價教學設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與評價 教學設計題 目:“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與評價課 時:1課時● 學習內容分析本節教學內容是額外增加的,教材上并無安排。本節課主要是安排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關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知識材料和在課外親手制作的發酵食品,之后用10分鐘的時間進行本章的知識檢測。細菌和真菌與自然界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有著密切的聯系。讓學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增長知識,開拓視野,在制作活動中發展實踐的能力,體驗知識與技術在生產與生活中的作用。本節內容體現了生物與自然界、人類生活、農業生產等的密切聯系。本節課讓學生充分展示知識材料和勞動成果,一方面可以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享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加深學生對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有關知識的理解,最后的知識檢測可以評價學生對本章知識的掌握程度。● 教學目標1.加深學生對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有關知識的理解。2.嘗試制作甜酒、泡菜或酸奶等發酵食品。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勞動技術能力。4.培養學生查找、搜集資料的習慣。5、通過學生的自我展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享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加深學生對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有關知識的理解。● 教學難點嘗試制作甜酒、泡菜或酸奶等發酵食品。● 教學方法多媒體演示、學生自我展示、測試。● 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1)指導學生制作發酵食品。(2)指導學生查找、搜集資料。2.學生準備:(1)搜集與細菌、真菌在生物圈的作用有關的信息資料(查找資料或從日常生活中收集)。(2)制作發酵食品。(3)復習。● 教學流程圖●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進程 設計意圖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一、復習回憶,鞏固知識 引導學生回憶本章知識,組織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逐個問題回答,回答不上或錯誤由其本組成員補充或更正,再不然就由別組同學進行或由老師更正。 回憶本章知識,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逐個回答問題。 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重現而得以鞏固。二、資料展示,拓展知識 組織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資料展示,并對展示的資料內容進行簡單的評價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資料展示。 不僅使本章內容得以拓展,而且可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成果展示,提升興趣 1、組織課外制作好發酵食品的學生展示勞動成果,介紹制作方法和過程。2、組織大家品嘗學生制作的發酵食品。3、組織大家對學生制作的發酵食品進行評價。 1、在老師的組織下,有秩序地展示勞動成果,介紹制作方法和過程。2、請老師和同學品嘗。3、對同學制作的發酵食品進行評價。 1、學生制作發酵食品,讓學生在制作活動中發展實踐的能力,體驗知識與技術在生產與生活中的作用。2、展示勞動成果使學生具成功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3、對食品進行評價可讓學生學會欣賞。四、反饋檢測,學習評價 發檢測卷,組織學生進行書面知識檢測。 進行書面知識檢測。 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五、作業布置,提升認識 幻燈片展出作業題,布置作業。 學生記錄好作業題,課后通過查找資料完成。 學生通過查找資料,不僅能增長學識,更重要的是能辯證的認識。●板書設計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與評價一、回憶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有關知識。二、展示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有關資料。三、展示勞動成果。四、品嘗和評價美食。五、知識測試。●創新點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按照課本進行,教材并未安排本節內容,是額外增添的,教學內容主要由學生操作,學生課前作好充分的準備,課堂不拘形式自由發揮,充分展示,極大地發揮學生的創新潛能,也讓學生具有成功的滿足感,盡情享受學習的快樂,學習興趣也得到極大的提高。另外,課外指導學生制作發酵食品,讓學生在制作活動中發展實踐的能力,體驗知識與技術在生產與生活中的作用。四、反饋練習,知識應用四、反饋練習,知識應用反饋練習,知識應用反饋練習,知識應用反饋練習,知識應用三、內容拓展,提升興趣二、圍繞問題,合作探究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三、學習小結,知識鞏固二、圍繞問題,合作探究五、作業布置,提升興趣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四、反饋練習,知識應用一、復習提問,引入新課五、作業布置,提升興趣二、圍繞問題,合作探究三、學習小結,知識鞏固一、復習回憶,鞏固知識二、資料展示,拓展知識三、成果展示,提升興趣四、反饋檢測,學習評價五、作業布置,提升認識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4 頁 (共 18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五部分 學案課題1: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學案課題2: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學案課題3:“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與評價 學案課題1: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學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讓我們來享受學習的樂趣吧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學案)一、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P67--68)列舉一些細菌和真菌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的例子二、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一)觀察與思考并分組討論(P66—67)1、枯草桿菌使梨和香蕉腐爛,它與水果有怎樣的關系?2、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起什么作用?3、細菌和真菌是怎樣生活的?(二)技能訓練——評價實驗方案(P69)1.甲乙兩組為什么要用相同的樹葉?2.為什么要使樹葉保持潮濕?3.逐一分析這三種方案,找出每個方案的實驗組和對照組。4.哪個方案更能說明問題?為什么?三、與動植物共生(P68)閱讀并思考:1、地衣、根瘤分別是哪些生物的共生體?2、什么叫做共生?四、閱讀“科學.技術.社會”—— “以菌治蟲”(P70)課題2: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學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讓我們來享受學習的樂趣吧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學案)第一課時復習: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引入:1、閱讀一段同學的作文,找出與真菌和細菌有關的地方。2、根據它們與真菌和細菌的不同關系進行分類嗎?(1)對人類有害的:(2)對人類有利的:新課:一、細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P71--72)(一)觀察并描述演示實驗的現象;1、瓶中的液體會不會冒出氣泡 氣球會不會脹大 2、 聞聞氣球里有什么氣味?3、實驗的現象說明有什么物質產生?4、解釋實驗現象的原因:酵母菌有氧:葡萄糖 ——→ + 水+能量 (多)酵母菌無氧:葡萄糖 ——→ + +能量(少)(二)理解發酵原理及其在食品制作中的利用。1、理解發酵發酵就是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在 條件下,將復雜的 分解成比較簡單的物質的過程。2、 分析四個發酵現象實驗及失敗的原因1號氣球 , 原因是 ;2號氣球 ,原因是 ;3號氣球 ,原因是 ;4號氣球 ,原因是 。3、根據剛學過的知識,說說課本P71圖Ⅴ-41中的食物是利用哪些細菌或真菌制作出來的?4、列舉一些利用細菌、真菌制作的食品(三)閱讀P72回答在家庭制作甜酒過程中的問題:1、將糯米蒸熟的目的是 ;2、將蒸熟的糯米用涼開水沖至30 ℃的目的是 ;3、在糯米飯的中間挖一個凹坑的目的是 。4、家庭制作甜酒利用了什么原理? 第二課時二、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P73)(一)食品的腐敗主要是由 引起的,食品保存中的一個重是 。食品防腐所依據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內的細菌和真菌 或 它們的生長和繁殖。(二)觀察與思考并分組討論1、 圖中的食品是利用什么方法進行保存的?2、還有哪些防腐方法?3、各種方法分別依據什么原理?(三)列舉生活中常用的保存食品的方法。三、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P74)(一)了解抗生素1、什么是抗生素?2、抗生素舉例。(二)轉基因藥品轉基因大腸桿菌生產的胰島素,用以治療 病。四、細菌與環境保護(P75)閱讀課文,了解細菌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1、有氧條件下:細菌將有機物徹底分解成 和 ;2、無氧條件下:甲烷菌通過發酵將有機物徹底分解,可產生 氣體作為燃料;3、污水處理廠利用 來凈化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五、閱讀“科學.技術.社會”—— “抗生素今昔”(P76)課題3:“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與評價 學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讓我們來享受學習的樂趣吧“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與評價(學案)第一環節 復習一、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二、人類對細菌、真菌的利用表現在哪些方面?三、發酵食品的制作原理是什么?四、食品防腐的主要原理是什么?五、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舉兩例)六、細菌、真菌與環境保護第二環節 資料展示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將課前收集的有關“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資料在投影屏幕上展示。第三環節 勞動成果展示課外制作好發酵食品的同學展示勞動成果,簡單介紹制作方法和過程。第四環節 品嘗和評價美食品嘗同學制作的發酵食品,并互相評價。第五環節 知識測評做測評卷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4 頁 (共 6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七部分 教學實錄課題1: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學實錄課題2: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學實錄課題3:“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與評價 教學實錄課題1: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學實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1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師:同學們,我們上一節課了解了細菌和真菌的形態、結構各方面的特征。那現在,請看大屏幕,這個是屬于細菌還是真菌?生:細菌。師:這個是屬于?生:真菌。師:細菌和真菌絕大多數的個體都非常的什么?生:非常微小。師:如果是細菌,全部都是什么生物?生:單細胞生物。師:真菌呢?生:有單細胞也有多細胞。師: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因為它們絕大多數個體都很微小,所以它們的分布都非常…… 生:廣泛。師: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幾乎是……生:無處不在。師:分布這么廣泛,有沒有用呢?生:有。師:本節課開始,我們就來了解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首先來了解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出示課題)上新課之前,大家看屏幕,我們先看一則視頻。生:(觀看視頻)師:大家剛才看了這個視頻,這個視頻講的是什么?生:腳氣病。師:腳氣病是由什么引起的?生:真菌。二、圍繞問題,合作探究師:那么我們現在看大屏幕,我們可以注意到腳氣可以使皮膚的表面怎樣?生:潰爛。師:潰爛、紅腫,廣告是怎樣描述的?生(師):奇癢無比,痛苦難當。師:而且這種病非常的頑固。那么腳氣是由哪種真菌引起的呢?生:(搖頭,一臉茫然)師:看,罪魁禍首:腳氣真菌。請看腳氣真菌的圖片。我們再看另外的圖片,(展示圖片)這是足癬,足癬的表面也是紅腫;這是臂癬。足癬和臂癬都是由什么引起的呢?生:真菌。師:由真菌引起的,這種病也是很頑固的,如果搞得不好,也是終身都難治愈的。我們再來看這個圖片,這是人體的什么部位啊?生: 師:扁桃體。注意看,他的扁桃體怎么啦?生:發炎了。師:這是扁桃體發炎, 出現的癥狀是扁桃體紅腫,而且還會引起發燒。發燒擾亂我們的生命活動,使我們的體溫不正常,這是扁桃體炎。接下來看一下這些圖片,這是丹毒。丹毒這種病表面的皮膚出現這種癥狀,而且也有可能會引起人發燒等各種生理不正常的現象,那么這些嚴重的話,也有可能導致死亡。我們再看小兒患者,這是什么病?生:猩紅熱。師:這是猩紅熱,注意看它的癥狀。舌頭叫做草莓舌,一點點的紅點,皮膚也是很多的紅點。這些也會引起人體發燒等等癥狀,嚴重的也會危及生命。所以這些病都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危害。那么,這些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呢?生:細菌。師:它是由一種細菌引起的,這種細菌叫鏈球菌。好,再看下一個圖片。大家知道這種癥狀是什么病的嗎?生:不知道。師:這種叫炭疽病,這種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種病,它的罪魁禍首就是這種炭疽桿菌。炭疽桿菌是細菌還是真菌?生:細菌。師:所以這種病是由什么引起的?生:細菌引起的。師:這種桿菌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發現的病原體,是致病菌中最大的桿菌之一。我們再看看植物方面。我們先看看圖片,這是棉花枯萎病,這種病,我們注意看,它的植株出現什么現象?生:枯萎。師:枯萎現象,葉枯萎了,肯定會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能影響它的產量嗎?生:能。師:影響了產量,導致減產甚至無收。我們再看,這個是水稻的。水稻稻瘟病,注意看它的癥狀,水稻的葉子上面出現紅斑,還有稻桿上面都是。嚴重的會使整個植株干枯,因此,也會造成減產。好,我們再來看這個,這是小麥的葉銹病。葉上面長了鐵銹一樣的斑點,也會破壞葉片的光合作用,因此也會引起減產。再看這種病,長瘤是不是?這是玉米瘤黑粉病,這種病的癥狀是,在葉片上面長瘤,起初是白色的,慢慢會變灰,瘤里面就有很多的黑粉,這些黑粉就是一些黑粉菌,等到瘤干燥以后,這些瘤就會破裂,黑粉就會出來,就會感染其它的植株,嚴重就會造成玉米穗是空的。那么,既然是空的,也會造成什么?生:減產。師:我們介紹了這幾種植物得的病,這些病都是由什么引起的?生:真菌。師:我們看了這么多圖片,小結一下,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一個作用就是?生(師):可以引起人或動物或植物患病。師:同學們根據你們的生活經驗,能不能再舉一些例子來說明細菌和真菌引起疾病的?哪位同學來?(學生踴躍舉手欲回答)生1:鏈球雙球菌,引起肺炎。生2:金色葡萄球菌會引起新生兒敗血癥。……師: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拉肚子是感染了什么?生:痢疾桿菌。師:感染了痢疾桿菌或者是其他細菌。還有結核桿菌,也會引起一種常見的病,是什么病?生:肺結核。師:除了這些,還有許許多多,不能一一列舉,同學們有興趣可以課后查找資料。好,我們知道,細菌和真菌可以動植物和人患病,非常可怕,那要不要把它們消滅干凈?生:不要。師:不行,絕對不行,為什么不行?生:因為細菌和真菌對我們身體也有一定的益處。師:這只是一個方面,下面我們再看一個視頻。生:(觀看視頻)師:我們看完了視頻,大致能夠知道為什么了,現在大家看課本66頁。根據剛才視頻里面的介紹,進行66頁的“觀察與思考”。生:(看書,思考。)師:這腐爛的番石榴和腐爛的梨。(示實物),它們的腐爛是由什么引起的呢?生:真菌和細菌。師:那么,下面的時間,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與思考”67頁的討論題。(出示討論題)生:(分組討論)師:哪個小組來解決第一題?(學生踴躍舉手欲回答)生1:枯草桿菌是以水果為營養源,靠分解水果現有的有機物來生存的。師:他說得對不對?請同學們做好筆記。枯草桿菌是以水果為營養源,分解水果里面的有機物,獲取物質和能量來生活。這樣才會導致食物,水果腐爛。其他食物的腐敗也是這樣的原理。有些細菌或真菌分解里面的有機物,然后導致它們腐敗。看第2題,哪個小組來?第2題涉及到物質循環,我們先找個同學,看能不能把物質循環這個過程解釋一下。生2:真菌和細菌分解生物體,轉換成水和無機鹽還有二氧化碳,再被動植物吸收。師:是被動植物吸收還是被植物吸收?生3:被植物吸收。師:所以細菌和真菌在這里的作用是什么?生3:促進物質的循環。師:哪位同學來回答第2題?生4:細菌和真菌在物質中起著分解動植物的作用。師:可以把動植物的遺體分解為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接下來,哪位小組來回答第3題?生5:細菌和真菌都是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然后從中獲得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能量,這是異養。師:現在我們就清楚,細菌和真菌為什么不能消滅干凈,因為它們在我們的自然界中作為什么參與物質循環?生: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師:這就是真菌和細菌在自然界中的第二大作用。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的實驗,同學們課后有興趣也可以去做。現在我們看課本69頁的“技能訓練”。這個實驗是探究細菌對植物遺體的分解作用。我們看“評價實驗方案”,里面有四個討論題,以四人為小組,將討論題完成,然后對實驗作出評價。生:(分組討論)師:先看第1題,哪個小組來回答?(學生踴躍舉手欲回答)生6:因為對照實驗只能有一個變量,這是對照實驗。師:很好!用相同的樹葉就能保證只有一個變量。第2題,哪位同學來回答?生7:因為細菌是適宜生活在潮濕的環境。師:對!細菌適合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第3題呢?這個實驗中能夠用來證明問題的就是實驗組,另一個就是對照組。這個實驗里,有菌的可以證明還是無菌的可以證明分解作用?生:有菌的。生8:這個實驗里有菌的是實驗組,無菌的是對照組。3個組都是一樣。師:好,看第4題。哪個方面更能說明問題?生:方案3。師:為什么?生9:因為對照實驗只有一個變量,其他條件相同,排除了其他條件對實驗的干擾。。師:對,很好。我們可以看到,細菌和真菌除了有害的一面,可以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但是它們在物質循環中也是不能缺少的。如果沒有它們,動植物遺體和生活垃圾就會堆積如山,這樣,動植物和人就會失去生存的空間(出示生活垃圾和動植物遺體圖片)。除此之外,細菌和真菌還有什么作用?(展示圖片)南極的地衣在巖石上生長。地衣是什么呢 地衣可以分泌地衣酸,可將巖石分化,所以有人說地衣是拓荒者,為人開拓土地。再看這個圖片,這是豆科植物的根瘤。現在請同學看課本68頁,然后解決屏幕上的兩道題。(1 地衣、根瘤分別是哪些生物的共生體?2 什么叫做共生?)生:地衣是真菌和藻類的共生體。生1:藻類通過光合作用為真菌提供有機物,真菌可以供給藻類水和無機鹽。師:還有二氧化碳。它們是互利的。再看根瘤。生:根瘤菌和植物的共生體。師:它們是怎樣共生在一起?生2:根瘤菌將空氣中的氮轉化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質,而植物則為根瘤菌提供有機物。師:簡單的說,也就是根瘤菌為植物提供氮元素,植物為根瘤菌提供有機物。那么什么是共生?生3:有些細菌和真菌和動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賴彼此有利,一旦分開兩者都要受到影響,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現象,就叫共生。師:相應的內容在課本上,同學們劃起來。我們在這里提到植物與真菌或細菌共生的例子,那么有沒有動物與真菌或細菌共生的例子呢?哪位同學來舉例子?生1:牛、羊、駱駝等草食性動物的胃腸里有一些細菌,可以幫助它們分解草料里的纖維素。師:那動物為它們提供什么?生1:提供生存的場所和營養物物。師:實際上我們人體內也有很多的細菌與我們人是共生關系的。比如有些細菌能夠制造維生素B12維生素K,這些都是人體需要的重要維生素,而我們人體又為它們提供場所,生活的條件,所以,這也是共生。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第三大作用是什么?生:與動植物共生。師:課本提到的例子,同學們再看看小字部分。一起來讀一遍。生:(讀書)師:現在完成69頁練習題1。在農業生產中,人們常常通過種豆科植物提高土壤的肥力,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原因是什么?提供肥力,實際上是提供了哪種無機鹽?生:含氮無機鹽。生1:根瘤菌與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可以將空氣中的氮轉換為植物能夠吸收的含氮物質。師:所以,一般種豆科植物不需要再施哪種肥?生:氮肥。三、學習小結,知識鞏固師:我們這節課主要了解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三大作用。我們小結一下,三大作用是什么?生: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與動植物共生。師:我們在這節課了解了細菌和真菌的兩面性,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因此,我們怎樣去看待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跟動植物和人的關系?生:不能一棍打死。師:要辯證的看待。既要看到有害的一面,加以防治,也要看到有利的一面,要很好的利用,為人類謀福利。這節課我們要了解的就這些。四、反饋練習,知識應用師:接下來看看同學們掌握的情況。完成練習題。(學生完成練習題)五、作業布置,提升興趣師:完成課本70頁“科學、技術、社會”課后閱讀。課后作業,查找更多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例子。課題2: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學實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第1課時)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師:同學們,上課節我們了解了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現在回顧一下,有幾大作用?生:三大作用,引起人和動植物患病,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與動、植物共生。師:從這里我們知道細菌和真菌的重要性,有幾方面?生:兩面性,有害的一面和有利的一面。師:下面閱讀一位同學寫的周記,我們從這位同學寫的周記里,找出與真菌和細菌有關的地方。生:(閱讀)師:誰來說這里面與細菌和真菌有關的地方。生1:首先是媽媽使用了消炎殺菌的藥膏,接著就是做面包,接著就是爸爸的香港腳,還有姐姐的扁桃體正在發炎,還有是我喝酸奶。師:很好,坐下,有沒有同學有沒有補充的?生2:醋,醬。師:齊了沒有?生:齊了。師:那么在這些里面,有哪些是對我們人類有好處的,哪些是有害的?先說有害的。生:香港腳,扁桃體發炎。師:那么有益的?生:醬、醋、酸奶,做面包,藥膏。師:我們通過這個周記也看到了細菌和真菌的兩面性。有害的加以防治,有利的加以利用。那這節課,我們就來談談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請同學們翻開課本70頁二、圍繞問題,合作探究師:我們先看在生活中最常見的一方面,食品的制作。食品的制作是不是指所有的食品?那主要是什么食品?生:不是,而是指發酵食品。師:利用細菌和真菌來制作一些發酵食品。下面我們先看看演示實驗,然后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認真仔細觀察現象,然后思考。生:(進行實驗,觀察現象,進行小組討論)師:哪個小組來說說看到的現象。生1:有很多氣泡產生,氣球變大。生2:聞到有酒味。師: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氣球會脹大,是因為產生了大量的氣泡,這些氣泡是什么?生:二氧化碳。師:猜的是不是啊?科學實驗不能用猜的,那么要怎樣證明產生的是不是二氧化碳?生:用澄清的石灰水。師:(多媒體展示)這個實驗做完后,將氣球移去,把這個裝置放上去,一段時間后,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那么,就說明產生的氣泡是什么?生:二氧化碳。師:剛剛同學們說聞到有酒味,說明還產生了什么物質?生:酒精。師:產生了酒精,為什么會產生這些物質呢?本來,我們里面放的是不是二氧化碳和酒精?生:不是。師:好,那我請一位同學來說說放的是什么物質?實驗是怎么做的?生1:里面放了酵母粉、糖、水。師:什么水?生1:溫水。然后搖晃。師:就相當于攪拌是吧?生1:再把氣球套上。師:你們放的是不是這些?生:是。師:放的是糖和酵母粉,但是結果卻出現了二氧化碳和酒精,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內容。師:實際上這個實驗是有兩種環境,剛開始套上氣球,里面有沒有氧氣?生:有。師:所以這時是有氧環境,但是將氣球套上以后整個裝置呈現什么狀態?生:密封狀態。師:一段時間后裝置里面的氧氣就會被里面的酵母菌用完,用完之后就會變成什么環境?生:無氧環境。師:在有氧的環境下,酵母菌可以將葡萄糖徹底分解,分解為什么物質?生:二氧化碳和水。師:并且釋放出能量。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什么過程?生:呼吸過程。師:有氧呼吸的過程。有氧情況下有二氧化碳產生。在無氧情況下,酵母菌照樣可以生存,將葡萄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酒精,并且也釋放能量。在有氧的情況下,葡萄糖是徹底的分解了,那還有沒有有機物的存在?生:沒有。師:所以釋放出的能量會多一些。在無氧的狀態下,它將葡萄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另一種有機物,有機物里面有沒有儲存能量的?生:是。師:還有部分能量儲存在酒精里面,所以這里釋放出來的能量就少。分析清楚了,我們就知道為什么這個實驗會產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哪位同學能根據剛剛老師講的內容來描述一下。生1:在有氧的環境下,葡萄糖在酵母菌作用下,葡萄糖分解為二氧化碳、水還有能量。在無氧條件下,沒氧氣還可以繼續分解,產生了酒精還有少量的能量。師:大家一起來描述下,跟著老師一起來。師(生):酵母菌在有氧的環境下分解(葡萄糖),產生(二氧化碳、水,并釋放能量);在無氧的條件下,酵母菌能將(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酒精,并釋放少量能量)。師:我們在這里講的無氧的條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成二氧化碳、酒精,并釋放少量能量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發酵的過程。所以發酵是在無氧環境下的呼吸,也可以稱為無氧呼吸。我們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作一些發酵食品。我們想一想,因為有二氧化碳產生,所以我們可以利用這一方面的原理來制作什么東西?生:面包、饅頭。師:饅頭等等。那么利用有酒精產生可以來制作?生:酒。師:每張桌子都有這樣一份材料,現在我們認真觀察,培養皿里這一小塊面包,看到什么現象?生:(觀察)師:再聞一聞。生:(聞味道)師:什么現象:生:面包上有很多小孔。師:為什么會有很多小孔?生1: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膨脹。師:加熱過程中,氣體膨脹。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平常吃的饅頭,包子,面包之類的很多的疏松小孔。剛剛聞了有酒味嗎?生:沒有師:明明說是酒精發酵,為什么沒有酒味?生2:面包在蒸的過程,酒精已經揮發掉了。師:對。所以,我們得利用這方法制得的饅頭就即松軟又沒有酒味。是不是只有利用酵母菌才能進行制作這些發酵食品?生:不一定。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71頁。生:讀課文。師:曲霉可以將淀粉轉變為葡萄糖,酵母可以將葡萄糖轉變為?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師:乳酸菌可以將葡萄糖分解為?生:乳酸。師:但是發酵都是有條件的,都必需在什么條件下?生:無氧條件下。師:通過這三個例子,我們來歸納一下什么叫發酵。我們注意看一下,面粉和葡萄糖都是比較復雜的有機物,但是酒精結構比較簡單。因此,在無氧的條件下,微生物將復雜的有機物分解為比較簡單的有機物,這就是發酵。我們一起將這個概念讀一下。生:(讀發酵的概念)師:老師這里有個失敗的實驗,我們來分析一下,請同學們根據描述的加入的材料還有實驗的條件,討論一下失敗的原因。生:(討論)師:我們請四位小組來分析一下原因。生1:第一個實驗是因為里面沒有加糖,缺少有機物。所以不能繼續發酵,不能脹大。師:我們先一起來看一下,二號氣球能不能脹大?三號氣球?四號氣球?生:不能。生2:2號缺少有機物。生3:第3號氣球不能脹大是因為里面加的是冰糖水,應該加溫糖水。師:也就是說,缺少什么?生3:缺少適宜的溫度。生4:4號是沒有有微生物。師:也就是缺少酵母菌這種微生物。幾位同學回答得都很好。剛剛同學們進行實驗也有小組失敗了,能不能分析一下自己實驗的原因?生5:水太涼了,放久了才放上氣球。師:有可能是這個原因。生6:氣球沒套緊。師:即是裝置漏氣。也有可能是這個原因,課后同學們還可以再分析看有什么原因。吸取教訓,為以后的成功作好鋪墊。有關發酵,我們了解到這里。我們除了剛才提的這些發酵食品之外,還有沒有同學知道哪些發酵食品?生1:甜酒,醬油。生2:乳酪。師:還有很多很多,我們現在看課本71頁,根據我們剛剛學的知識,看看能不能說出這些食品是利用哪些微生物加工的?用酵母菌來發酵制作出圖中哪些食品?生:面包,葡萄酒,白酒,啤酒。師:醋酸菌呢?生:醋、醬油。師:醬油是醋酸菌制作的?生:霉菌。師:除了醬油。生:腐乳。師:乳酸菌呢?生:奶酪、酸奶。師:現在翻開課本72《制作甜酒》,甜酒是中國的一種傳統食品,先閱讀一下課本制作甜酒的方法和步驟,再回答老師的問題。先看屏幕上的問題。生:(看書)師:為什么要將糯米蒸熟?細菌培養的過程有一步必需做的是什么?生:滅菌。師:這里實際上是進行高溫滅菌。還有將糯米熟化。為什么蒸熟后又要用30度涼開水沖?生1:因為細菌的繁殖是需要適宜的溫度的,用30度的涼開水沖能讓細菌更好的生長。師:即細菌的生長時30度是比較適宜的溫度。第三個問題,為什么要挖一個坑?生2:就是讓它在發酵的過程溫度均勻,這樣發酵的質量更好。師:挖坑就可以使溫度均勻嗎?我們這是在制作什么?生:酒。師:這個坑是用來裝酒的。第四個問題,利用了什么原理?生:發酵原理。師:發酵實際上是在什么條件下?生:無氧條件下。師:在這整個過程中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曲霉可以將淀粉轉變為葡萄糖,酒曲里的酵母菌再將葡萄糖轉變為酒精和二氧化碳。三、內容拓展,提升興趣師:最后,介紹一種家庭制作酸奶的方法。(出示“家庭制作酸奶的方法”)(學生了解家庭制作酸奶的方法并思考)師:將鮮牛奶和糖混合在一起,煮沸后冷卻,加入一些購買的酸奶,再進行發酵。鮮牛奶和糖混合實際相當于配制什么?生:培養基。師:煮沸呢?生:高溫滅菌。師:加入一些酸奶?生:接種。師:發酵實際上是什么?生:恒溫培養。四、反饋練習,知識應用師:接下來完成練習。(出示練習題)生:(思考,完成練習)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第2課時)一、復習提問,引入新課師:上一節課我們剛剛學了利用細菌和真菌制作發酵食品,利用的是什么原理?生:發酵原理。師:發酵是要在什么條件下?生:無氧的條件下。師:發酵是要在無氧的條件下,利用復雜的有機物,轉變成什么?生:酒精的過程。師:接下來我們了解其他方面的利用。二、圍繞問題,合作探究師:食品的保存方面的應用。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食品的腐敗是由什么引起的?生:細菌和真菌。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細菌和真菌將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無機鹽等物質,我們在保存食品方面,要注意到的問題就是要防腐。而防止食物腐敗的原理是什么?生:把食品中的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它們的生長和繁殖。師:我們可以簡單的歸納為殺菌和抑菌。那么下面,我們看課本73頁的觀察與思考,圖片里有多種食物,這些食物分別采用了什么方法保存,還有各依據什么原理,除了這些方法外,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對食物進行保存?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生:討論師:我們先看圖中的食物是用什么方法進行保存?生1:圖中牛奶是用高溫即巴氏消毒法進行保存的。生2:香菇是用脫水法,把香菇里的水曬掉。生3:罐頭魚是用密封罐藏。生4:咸魚用鹽腌制法。生5:話梅用鹽腌并且曬干的方法。師:也可以說是將鹽滲透進去,我們稱之為滲透法。生6:臘肉用煙熏法。師:有的地方不是煙熏,而是曬制的。所以是煙熏或曬制法。生7:臘腸用真空包裝。師:每種食物是不是只用一種方法保存?生:不是。師:比如牛奶用巴氏消毒法,也還要密封。再比如罐藏法前還要進行高溫滅菌。抽成真空實際也是密封保存。除了這些方法之外,我們還知道哪些方法?生8:還用了冷藏法。師: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生9:防腐劑法。師:還沒有其他?生10:添加化學防腐劑。師:這跟剛才是一樣的,還有沒有其他的?生11:放在干燥的地方,防止陽光直射。師:這也是屬于低溫保存。還有可以用紫外線,這種我們可以稱為射線法。我們剛剛提到的這些都用了什么原理?殺菌還是抑菌?采用殺菌的有哪些?生:巴氏消毒法,高溫滅菌,罐藏法,真空法,滲透保存法。師:真空法和滲透保存法是嗎?殺菌法就是把細菌殺死。生:不是。還有防腐劑法,射線法。師:罐藏法有沒有用到抑菌的方法?生:有。師:密封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抑菌的有哪些方法?生:真空法,滲透保存法,腌制法,冷凍法,煙熏法。師:脫水法,腌制法,滲透法,煙熏法都是使食物失去水分,失去了水分使得細菌和真菌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條件之一。真空包裝法是使細菌和真菌失去氧氣。冷凍冷藏法是利用低溫。低溫可以抑菌,高溫可以殺菌。同學們可以書上做好筆記。生:做筆記。師:現在請同學們出示上課前收集的一些食品包裝,介紹你收集到的食品是用什么方法保存。生:(取出包裝袋,觀察。)師:哪位同學來說一說?生1:雪糕,它說是在零下18度冷凍保存,所以這個是冷凍法。師:采用什么原理?生1:低溫抑菌。師:還有沒有同學來介紹?生2:我的食物是綠茶糕,儲存方法是常溫密封保存。是采用抑菌方法。生3:我的是牛奶,采用防腐劑,是殺菌的方法。師:我們買食品的時候,要注意看看里面是否有添加什么物質,或者是采用哪種方法保存。那么食品保存的方法我們就介紹到這里。屏幕上是一些常見的食品,這些保存方法里,從健康的角度來看,哪種方法最不合理?生:防腐劑。師:從健康的角度來看,添加了防腐劑的食品我們要盡量少用,或者不買。這些是我們利用細菌和真菌有關的知識來進行食品的保存。下面請同學們翻到課本的74頁,我們再看另一方面的利用,第三方面的利用,利用細菌和真菌進行疾病的防治。我們先閱讀一下課文。生:(閱讀課文。)師:現在,請同學拿出課堂收集到的藥品包裝盒或者是藥品。拿出來后看看這種藥品是不是利用細菌或真菌來治病或者防病的?都拿出來閱讀一下說明書。生:(閱讀說明書,討論。)師:利用哪種菌來防治什么疾病?哪位小組來說一下?生1:抗生素,阿奇霉素片,用阿奇霉素菌,防治沙眼。師:她說的實際上是利用霉菌分泌的物質來防治沙眼。生2:我們的是頭孢氨芐膠囊,這種藥是由頭孢素和青霉素組成,是頭孢青霉菌產生,適用于急性咽炎扁桃體炎。生3:我們這個是青霉素V鉀片,是利用青霉素殺死鏈球菌,可以用于治療鏈球菌所致的扁桃體炎、咽喉炎、猩紅熱、丹毒等,肺炎球菌所致的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師:可以治很多種疾病。生4:。。。。師:這種不是利用細菌和真菌來治療疾病的。利用細菌和真菌來治療疾病的藥物是抗生素類,比如青霉素就是由青霉菌產生的抗生素,用來預防或治療一些炎癥。從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抗生素實際是由什么產生的?生:真菌。師:如果我們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感冒,那么能不能用抗生素類的藥治好?生:不能。師:這是為什么?生:抗生素可以治療殺死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師:由病毒引起的感冒不能用抗生素,抗生素只能殺死細菌。所以有時候去醫院看病,醫生要你去驗血,實際上就是要判斷感冒是由什么引起的,這樣才好對癥下藥。回去再好好搜集一些藥品,看是不是抗生素類的藥品。還有一類藥品是轉基因類藥品。比如,把能夠產生胰島素的基因轉入大腸桿菌里,就可以產生胰島素。胰島素是治療什么病的?生:糖尿病。師:這也是利用細菌或真菌的例子。大腸桿菌是細菌還是真菌?生:細菌。師:大腸桿菌是細菌,在我們人體里大量存在,與人是共生的關系。那么在疾病的治療方面,我們利用最多的就是抗生素類的藥和轉基因類的藥物。不知道有沒有同學注意到這樣的故事,以前的裁縫師父要是不小心用剪刀劃破了自己的手,他們就會用發霉的漿糊里的霉涂沫傷口,傷口很快就好了。為什么會這樣?發的霉是什么物質?生:青霉。師:青霉可以產生青霉,從而達到消炎的目的。當然,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同學們課下還可以再找一些相關的例子了解。最后一個方面的應用,是利用細菌進行環境方面的保護,同學們看一下課本75頁。看看利用細菌進行環境保護是利用了什么原理。生:(看書,找答案)師:我們看圖片,這是一個污水處理廠,我們可以利用細菌處理污水,細菌在生物界中是分解者,可以分解什么物質?生:有機物。師:污水里含有大量的有機物,細菌可以分解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使得污水得到凈化。這是在有氧條件下,在無氧條件下,也可以利用一些細菌,比如利用甲烷菌分解有機物,產生甲烷,而甲烷可以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污水處理就是利用這些原理來進行的。有機會我們可以到污水處理廠參觀,看看具體的操作過程。我們利用兩節的時間了解了細菌和真菌的利用,下面我們小結一下。三、學習小結,知識鞏固師:第一方面的利用?生:制造發酵食品。師:第二方面的利用?生:食品的保存和防腐。師:第三方面?生:疾病防治。師:第四方面?生:環境保護。師:接下來看看練習(出示練習題)生:(思考,完成練習)五、作業布置,提升興趣師:布置課外實踐(出示課外實踐題,布置課外實踐。)(學生記錄好課外實踐題,課后通過查找資料,與家長合作完成。)課題3:“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與評價 教學實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與評價一、復習回憶,鞏固知識師:同學們,前三節課我們學習了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有關知識,下面請同學們認真回顧,然后回答老師的問題。生:回顧舊知識。師:(投影展示問題)第一個問題: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三大作用是什么?生1:(舉手回答):①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②使動植物和人類患病③與動植物共生師:很好,第二個問題: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表現在哪幾方面?生2:制作發酵食物生3:食品的保存生4:疾病防治生5:環境保護師:非常好,第三個問題:制作發酵食品利用了什么原理?生:發酵原理師:酵母菌發酵的過程如何?生7:在無氧條件下,酵母菌將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主要用于制作面包和釀酒。師:第四個問題:食品保存所依據的原理是什么?生8:把食品類的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它們的生長繁殖,即殺菌和抑菌。師:(展示圖):圖中的食品采用了什么方法保存?大家一起來回答。(學生一起回答)師;第五個問題:例舉兩個細菌和真菌在疾病防治方面利用的例子。生9:青霉素產生的抗生素治療炎癥,轉基因大腸桿菌生產胰島素治療糖尿病師:第六個問題:細菌在環保方面是利用了什么原理?生10:利用細菌和真菌分解有機物使污水得到凈化。師:非常棒!二、資料展示,拓展知識師:現在進入本課的第二個環節——資料展示。將你們收集的有關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有關資料展示出來,與大家分享。學生踴躍舉手上講臺操作多媒體,展示資料。師:非常棒!課堂時間有限,不能讓每位同學一一展示,課后統一打印張貼在學習園地里,讓同學們分享。三、成果展示,提升興趣師:下面進入第三個環節——勞動成果展示。請制作了發酵食品的同學展示你的手藝,由于時間關系,制作過程就不在堂上介紹了,留著課后大家互相交流。(學生舉手將發酵食品展示在講臺。)師:嘩,那么多,我們可以一飽口福了。下面進入第四個環節——品嘗和評價美食。但是,同學們不能“白吃”,別忘記評價美食。(學生有秩序地品嘗美食,顯得特別興奮和愉快)師:請同學們評出你的“制作師”,課后由班長收集投票并組織統計結果。(學生收拾好場面。)四、反饋檢測,學習評價師:美食享受了,所學知識也不能不顧。下面進入最后一個環節——知識測評。(發測評卷)(學生做測評卷。)五、作業布置,提升認識師:最后布置作業。(展出作業題:查找資料, 收集更多有關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材料。)(學生記錄好作業題,課后通過查找資料完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4 頁 (共 16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一部分 整體規劃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整體規劃一、本章教材概覽(一)本章內容與新課程標準的對應關系新課程標準中與本章相對應的內容涉及兩個一級主題:“八、生物的多樣性”和“九、生物技術”。其最基礎的學習要求為:一級主題 二級主題 活動與探究生物的多樣性 細菌和真菌與人類的關系 1、舉例說出細菌和真菌對人類的影響2、舉例說出細菌和真菌與人類防治疾病的關系。3、說出細菌和真菌在環境保護的作用細菌和真菌在生態系統的作用 1、說出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2、舉例說出細菌和真菌對動物、植物的影響生物技術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術 1、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2、說明食品的腐敗原因。3、運用食品保鮮的一般方法。4、嘗試制作甜酒、泡菜或酸奶等日常生活的發酵食品。現代生物技術 關注轉基因技術的應用。(二)本章與其它章節的聯系本章是在學生學習了細菌和真菌在生態系統中是分解者,又學習了廣泛分布的細菌和真菌,了解了細菌和真菌生存的基本條件以及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之后出現的,學生對細菌和真菌的廣泛分布以及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有了質的認識,因而能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本章內容。所以說本章是前面幾個知識的繼續和總結,起到前承的作用。同時,學好本章內容,可以幫助和激發學生更好地學習后面知識,又起到后啟的作用。(三)本章教材分析本章主要有“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關于“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兩大內容,主要涉及課程標準中規定的“細菌和真菌與人類的關系”和細菌和真菌在生態系統的作用等內容,還包括生物技術一級主題中的“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術”以及“現代生物技術”中的“轉基因技術的應用”等內容。關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內容并不多,但從科學技術與社會關系的角度看,本章的內容卻相當豐富。在“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節中,分析了細菌和真菌在生態系統的作用,之后又介紹了細菌和真菌對動植物即人的危害,接著又講述了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共生的實例。這樣讓學生能夠從多角度、多層次、比較全面地認識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在“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一節中,通過人類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藥品生產、環境保護等方面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說明細菌和真菌與人類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這樣又使學生能夠理解細菌和真菌的存在對人類有益處的一面。本章教材中除了有觀察與思考、技能訓練的活動外,還設計了演示實驗“發酵現象”、“制作甜酒”、“制作發酵食品”等實踐活動,這樣就為教師設計、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提供了豐富的材料,使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的同時,發展實踐能力。另外,本章教材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彩圖多,用豐富的彩圖代替了文字描述,加強了直觀性。此外,教材中還增加了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課外閱讀材料“以菌治蟲”和“抗生素今昔”等內容。這些內容不僅能增長學生的學識,更重要的是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到科學知識必須與技術相結合,才能在社會發展中發揮作用;科技成果的濫用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另外,根據我校教學和學生的實際,額外增設了一節“展示與測評”課,本節課教學內容教材上并無安排,主要是安排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關“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知識材料和在課外親手制作的發酵食品,之后用10分鐘的時間進行本章的知識檢測。細菌和真菌與自然界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有著密切的聯系。讓學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增長知識,在制作活動中發展實踐的能力,體驗知識與技術在生產與生活中的作用。體現了生物與自然界、人類生活、農業生產等的密切聯系。本節課讓學生充分展示知識材料和勞動成果,一方面可以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享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加深學生對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有關知識的理解,最后的知識檢測可以評價學生對本章知識的掌握程度。(四)本章知識網絡圖示二、 學生情況分析(一)本校學生情況分析我校位于中山市郊區,學生多數來自農村家庭,家長文化素質相對較差,對孩子的要求也就不高,因此學生素質也相對較差,學習的習慣不夠好,見識也不是很廣,思維惰性較強。這些對我們的教學帶來較大的難度,在設計教學時,必須充分考慮我們學生的實際,教學材料要聯系日常生活和農業生產實際,不能太現代,也不能太深奧。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學習了細菌和真菌的基礎知識,如細菌和真菌的形態、結構、生殖和營養方式,這些知識都是本章內容學習的認知基礎。科學探究、合作學習、歸納等學習方法,在以前的學習中也已學過,這為本節課的探究學習提供了方法基礎。另外,初中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因此,初中生物教學要充分重視由形象思維開始,教學需要形象、具體材料的支持,重視展現生物圖景,重視表象的作用。所以在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直觀性強的圖片和實物標本,也要充分考慮我們學生的知識基礎水平,不能過于抽象。(二)使用對象分析我們的教學設計是建立在我校生源實際基礎上,是我們實實在在教學的寫照。與我們學校生源相似的學校都可以使用我們材料,若學校生源較好,也可使用,可以在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上和教學要求上靈活機動,可以將探究活動的時間更充裕一些。三、本章目標聚焦1、說出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三大作用:2、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應用。3、說明食品腐敗的原因,運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4、舉例說出細菌和真菌與人類防治疾病的關系。5、說明細菌和真菌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6、關注轉基因技術在醫藥生產上的應用。7、通過嘗試制作甜酒、泡菜或酸奶等發酵食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勞動技術能力。8、培養學生查找、搜集資料的習慣。9、通過觀察,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分析、思考能力。10、通過分組討論,培養學生的自主互助精神和合作學習的能力。11、通過對本章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辯證觀點。12、通過實驗和觀察,培養學生的動手技巧和良好的觀察、分析、思考、概括能力。13、通過資料展示和成果,加深學生對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有關知識的理解。四、重點、難點掃描(一)本章的教學重點:1、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2、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3、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以與動植物共生。4、舉例說出細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物保存和環保等方面的作用,說明細菌和真菌與人類有著密切關系。5、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運用。6、運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防止食品腐敗。7、嘗試制作甜酒、泡菜或酸奶等發酵食品。8、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勞動技術能力。9、培養學生查找、搜集資料的習慣。(二)本章的教學難點:1、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2、細菌和真菌與動物、植物共生。3、利用發酵技術制作食品的原理。4、保存食品的各種方法所依據的原理。5、加深學生對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有關知識的理解。6、嘗試制作甜酒、泡菜或酸奶等發酵食品。五、本章活動與探究分析本章教材共有以下幾個活動與探究:(一)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觀察與思考):此探究活動的目的是使學生能清楚地了解物質循環的過程,明確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起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合作互助精神。(二)評價實驗方案(技能訓練):此探究活動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思考和討論,能清楚說明各個實驗方案可行或不完善的道理,為學生學會選擇最佳設計方案打下基礎,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合作互助精神。(三)發酵現象(實驗):此探究活動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動手實驗、觀察、思考和討論,能正確地描述實驗現象和分析實驗現象的原因,理解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運用。(四)防止食品腐敗的方法(觀察與思考):此探究活動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歸納出食品保存的主要方法,并總結出食品保存的主要原理以及要注意的問題。(五)制作甜酒等發酵食品(課外制作):此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制作活動中發展實踐能力,體驗知識與技術在生產與生活中的作用。增加的活動與探究:(一)觀察面包片(實物):此探究活動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觀察、思考,進一步明確酵母菌發酵的產物和理解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運用。(二)觀察和分析“失敗的發酵實驗” :此探究活動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明確發酵的條件,也讓學生明確利用細菌和真菌發酵制作食品時,就是要提供適合細菌和真菌生存的條件。(三)分析課前收集的食品包裝:此探究活動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分析食品包裝上的內容,了解更多日常的食品保存的方法及原理。(四)分析課前收集的藥品包裝:此探究活動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分析藥品包裝上的內容,了解更多利用細菌和真菌防治常見疾病的例子。(五)資料和勞動成果展示:此活動的目的是通過展示課前收集的資料,使本章內容得以拓展,而且可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通過展示勞動成果使學生具成功感,體驗勞動的喜悅。也讓學生體驗知識與技術在生產與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六)品嘗和評價美食:此活動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品嘗美食分享勞動和成功的喜悅,通過對食美進行評價可讓學生學會欣賞,也讓學生體驗生物知識與技術在生產與生活中的作用。六、本章課時分配根據我們對教材的分析和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建議4課時(額外增添第三節內容)。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課時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2課時第三節 展示與評價 (額外增添內容) 1課時七、本章教學設計理念1.初中學生的智力發展、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已各不相同,感性認識多于理性認識,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大多來自他們的興趣,但學習的注意力又不能持久集中,喜歡實驗和動手,且有一定的生活積累。另外,初二學生已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強,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正處于由形象思維開始向抽象思維過渡、轉化的階段,初中后期還開始出現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模仿已經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了。所以在教學設計時,要考慮我們學生的思維基礎。在生物實際教學中,在注重知識邏輯的同時,應重視學生的個人經驗和心理特點,把學生對生活中生物現象的認識與掌握生物知識結合起來,加強學生的直接經驗和親身體驗;要充分重視由形象思維開始,教學需要形象、具體材料的支持,重視展現生物圖景和實物,重視表象的作用。同時,又要不失時機地、適時地向抽象思維過渡,重視進行因果邏輯思維的訓練。2.在生物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知道什么”,更要關注學生“怎樣才能知道”,所以,能動手做的實驗就讓學生自己動手做,給學生親近感和真實感,多媒體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新課程理念,以探究式學習和合作學習方式開展教學。在教學中貫徹從生活走向生物,從生物走向社會的理念。八、教學方式方法本章的教學基本上采取啟發式教學法、教師指導下的小組合作科學探究實驗、自主學習、問題討論、小組交流與合作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創設情境讓學生參與課堂,邊實驗邊思考,邊討論邊歸納,從現象總結出結論,從生物現象和實例歸納出生物理論,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的效率,培養學生對生物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小組學習、將交流、討論、活動貫穿教學的始終,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地衣與植物共生真菌使許多植物患病真菌使人患病鏈球菌使人患病與動植物共生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根瘤與動物共生有些細菌與人共生有些細菌與牛羊等共生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食品的制作發酵現象發酵原理發酵食品食品的保存主要原理一般方法殺菌抑菌疾病防治抗生素轉基因保護環境凈化生活污水凈化工業污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六部分 練習和課外作業課題1: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練習和課外作業課題2: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練習和課外作業課題3:“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與評價練習和課外作業課題1: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練習和課外作業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大顯身手,體驗成功的喜悅1、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A.它們作為分解者參與生物圈的物質循環B.它們可以和動植物共生C.它們可以引起動植物和人類患病D.以上作用均有2、有的細菌和真菌能與動植物共生,地衣是指共生在一起的( )A.真菌和藻類植物 B.細菌和藻類植物C.真菌和苔蘚植物 D.細菌和苔蘚植物3、在自然界中,動植物的遺體不會永遠保留著,原因是( )A、動植物的遺體自身會分解B、細菌、真菌能夠分解動植物的遺體C、綠色植物能夠分解動植物的遺體D、動植物的遺體被植物的根吸收了4、引起臂癬的生物是( )A、病毒 B、細菌 C、真菌 D、動物5、細菌和真菌正常的生活是利用( )A、現成的有機物 B、無機物C、自身合成發有機物D、無機物和有機物都可以6、能夠使梨和香蕉腐爛的細菌是( )A、鏈球菌 B、枯草桿菌C、根瘤菌 D、真菌7、扁桃體炎,猩紅熱、丹毒等疾病是由 引起的。人的手、足癬,水稻稻瘟病、小麥葉銹病等是由 引起的。8、大豆的根瘤中,有能夠固定空氣中氮氣的 菌,它能將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 能吸收的含氮物質,而 則為根瘤菌提供有機物。參考答案:1、D 2、A 3、B 4、C 5、A 6、B 7、細菌 真菌 8、根瘤 植物 大豆輕松愉快的作業查找資料,了解更多有關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例子。課題2: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練習和課外作業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大顯身手,體驗成功的喜悅第一課時1.在釀酒和制作面包時,酵母菌起得作用是 ( )A.把葡萄糖轉化為酒精并產生二氧化碳 B.把葡萄糖轉化為乳酸C.使牛奶變成酸奶 D.使果汁或糧食發酵,產生酒精2.可以用來制酒和發饅頭的菌種是( )A.曲霉 B.酵母菌 C.乳酸菌 D.真菌3.饅頭松軟多孔的原因是( )。A.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產生了二氧化碳 B. 酵母菌分解淀粉產生了二氧化碳C. 細菌分解淀粉產生了二氧化碳 D. 曲霉分解葡萄糖產生了二 氧化碳 4.下列可用于制作“天地壹號”的是( )A.醋酸菌 B.酵母菌和青霉 C.曲霉 D.曲霉和青霉5.制作泡菜時要用特殊的壇子,壇口必須加水密封。密封壇口的目的是( )。A. 隔絕空氣,抑制細菌的繁殖 B.阻止塵埃、細菌入壇,防止污染C.造成缺氧的環境,利于乳酸發酵 D.防止氣體對流,利于醋酸菌無氧呼吸6.酸奶的營養價值比牛奶高是因為酸奶在發酵過程中,( )使牛奶中的營養成分轉變成更易于被人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并產生多種維生素。A.酵母菌 B.醋酸菌 C.乳酸菌 D.曲霉6、饅頭中的孔洞是_______遇熱膨脹而形成的,這種氣體是 _____ 分解 ______ 時產生的。與此同時,還產生了____,在蒸烤過程中揮發掉了。參考答案 A B A C C 二氧化碳 酵母菌 葡萄糖 酒精第二課時1.食品保存的方法有 ( )①高溫 ②低溫 ③保水 ④加工減少水分 ⑤暴露空氣中 ⑥隔絕空氣A.①③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⑥2.抗生素是( )A.細菌、真菌B.細菌產生的殺死細菌的物質C.某些真菌產生的殺死細菌的物質D.某些真菌產生的殺死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3.蘑菇宜采用下列方法中的( )保存,袋裝肉腸適用下列方法中的( )保存。A.脫水法 B.巴斯德消毒法 C.真空包裝法 D.罐藏法 E.腌制法 F.冷凍法4.( )是醫藥上常用的一種抗生素,它是從青霉菌養液里提取的。A.土霉素 B.鏈霉素 C.青霉素 D.紅霉素5.在處理生活污水中,最常用的微生物是( ),它們分解有機物后產生的氣體是( )。A.酵母菌 B.乳酸菌 C.甲烷菌 D.青霉菌 E.氧氣 F.二氧化碳 G.甲烷 H.二氧化硫6.罐頭食品在很長時間內不會腐敗變質,這主要是因為( )。A.罐頭密封很嚴,細菌無法侵入B.罐頭密封很嚴,細菌無法呼吸C.罐頭在封罐前經過高溫高壓滅菌,封罐后罐內沒有細菌D.罐頭在封罐前經過高溫高壓滅菌,封罐后罐內細菌無法生存7.食品在冰箱能保存一段時間不腐敗,主要原因是在冰箱的環境中( )。A. 無細菌 B. 細菌繁殖慢 C. 細菌被凍死 D、無氧氣參考答案 1、C 2、D 3、A C 4、C 5、C G 6、C 7、B課外實踐(充滿趣味的作業)和家長一起,制作一種發酵食品,如酸奶、饅頭等。課題3:“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與評價練習和課外作業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章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大顯身手,體驗成功的喜悅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測評)一、選擇題:(每題4分,共40分)1、在一定限度內,對人的身體有益處的細菌是 ( )A、乳酸菌 B、結核桿菌 C、鏈球菌 D、肺炎雙球菌2、以下保存青梅的方法最不妥當的是 ( )A、高溫消毒后真空密封包裝 B、用鹽或糖腌制C、使用大量化學防腐劑 D、用酒精浸泡3、下列關于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 B、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C、幫助植物傳粉及傳播種子 D、與動植物共生4、人體的腸道中有大量的細菌,其中有些細菌能夠制造 ( )A、維生素A和維生素D B、維生素B和維生素CC、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 D、維生素D和維生素K5、細菌和真菌正常的生活是利用 ( )A、自身合成發有機物 B、現成的有機物C、無機物 D、無機物和有機物都可以6、下列哪一疾病不是由真菌引起的 ( )A、非典型肺炎 B、棉花枯萎病 C、手足癬 D、小麥葉銹病7、下列關于共生的說法中,不確切的是 ( )A、根瘤菌能與豆科植物形成共生關系B、共生的兩種生物分開后,兩者都能獨立生活C、有些細菌和真菌能與動植物形成共生關系D、共生的兩種生物相互依賴,彼此有利8、下列生物中,能產生抗生素的是 ( )A、青霉 B、酵母菌 C、曲霉 D、肺炎球菌9、制作面包時加入酵母菌,烤出的面包松軟多孔,是因為酵母菌能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產生 ( )A、二氧化碳 B、酒精 C、水 D、氧氣10、下列哪種菌類能夠通過發酵產生農村使用的沼氣 ( )A、枯草桿菌 B、甲烷菌 C、酵母菌 D、青霉菌二、填空題(每空3分,共42分)1、大多數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 ,它們把有機物分解為 、水和 ,在自然界中物質循環中起重要作用。2、食品的腐敗主要是由 引起的。它們可以從食品中獲得 ,并在食品中 和 ,導致食品的腐爛。3、你可能見過一些生長在墻上,樹干上或巖石上,呈灰綠色、硬殼狀的植物斑塊,它就是地衣。地衣是 和 共生在一起形成的。4、以下是一個探究實驗,請閱讀后回答后面的問題。探究:酵母菌以什么為生?問題:葡萄糖或食鹽對酵母菌的生活有什么影響?材料:4個圓氣球、4根塑料棒、葡萄糖、食鹽、溫水(40——45)、 燒杯、干酵母粉、量筒、4個小口瓶。實驗步驟:① 將4個氣球松開,以便往里面充氣。② 用燒杯在每個瓶中加入等量的溫水。再按下表依次加入不同的內容物。瓶子 內容物A 只有酵母B 酵母菌和15毫升鹽水C 酵母菌和15毫升糖水D 沒有酵母,只有15毫升糖水3 用4根干凈的塑料棒將溶液分別攪拌均勻(注意不要混用),并迅速地在瓶口處套上一個氣球。確保氣球口緊緊地圍住瓶口。4 把4個瓶子放在一個溫暖但不通風的環境中,觀察并記錄所發生的一切。分析上述實驗并回答:(1)實驗過程中, 氣球會變大。(2)氣球變大的原因是:酵母菌能將 分解成 和 ,并且釋放出 的緣故。三、連線題:(每線3分,共18分)1、 乳酸菌 a 生物武器2、 甲烷菌 b 蒸饅頭3、 醋酸菌 c 污水處理4、 青霉菌 d 制作泡菜5、 酵母菌 e 治療疾病的藥物6、 炭疽桿菌 f 生產食醋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A 2、C 3、C 4、C 5、B 6、A 7、B 8、A 9、A 10、B二、填空題 :1、分解者 二氧化碳 無機鹽 2、細菌和真菌 有機物 生長和繁殖 3、真菌和藻類植物 4、C三、連線題:1、d 2、c 3、f 4、e 5、b 6、a輕松愉快的作業查找資料,收集更多有關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材料。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4 頁 (共 6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26張PPT)21世紀教育網精品教學課件中山市北區中學 謝春菊2011.10第五章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引起動植物和人二、作為 ,參與三、與動植物患病。分解者物質循環。共生。周末,媽媽正在廚房準備著一家五口的晚餐。正在柴、米、油、鹽、醬、醋手來手往之間,不小心卻切到了手,于是拿了一些消炎殺菌的藥膏涂抹后繼續做菜。做完菜后,媽媽又開始做起了面包,當作明天的早點。爸爸坐在客廳一邊看報一邊猛摳“香港腳”,我在房間里喝著酸奶玩著游戲。姐姐的扁桃體正在發炎,所以只能躺在自己的房間里休息‥‥‥閱讀一段同學的作文,找出與真菌和細菌有關的地方。你能根據它們與真菌和細菌的不同關系進行分類嗎?對人類有害的:對人類有利的:“香港腳”、扁桃體發炎醬、醋、面包、酸奶消炎殺菌的藥膏一、細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發酵食品2、聞聞氣球里有什么氣味?1、瓶中的液體會不會冒出氣泡 氣球會不會脹大 瓶中的液體冒出氣泡;氣球脹大。氣球里有酒味——變渾濁氣泡是什么?(二氧化碳)有酒味的物質是什么 (酒精)葡萄糖 葡萄糖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有氧: 無氧: 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 ) (發酵)酵母菌酵母菌面包(饅頭)釀酒發酵(無氧)酵母菌:葡萄糖乳酸菌:葡萄糖曲霉:淀粉發酵: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在無氧條件下,將復雜的有機物分解成比較簡單的物質的過程。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乳酸+二氧化碳+能量干酵母粉+溫開水干酵母粉+溫鹽水干酵母粉+冰糖水溫糖水1號氣球 ,原因是 ;2號氣球 ,原因是 ;3號氣球 ,原因是 ;4號氣球 ,原因是 .哪里出了錯?1234不脹大不脹大不脹大不脹大裝置內無有機物裝置內無有機物裝置內溫度低裝置內無酵母菌 酵母菌:面包(饅頭)、釀酒乳酸菌:酸奶、泡酸菜醋酸菌:醋霉菌:醬、醬油、豆腐乳乳酸菌:酸奶、泡酸菜根據剛學過的知識,說說這些食物是利用哪些細菌或真菌制作出來的?發酵食品的制作離不開細菌和真菌乳 酸 菌酵母菌霉菌醋酸菌來認認,你能做對嗎?葡萄酒醋白酒啤酒面包醬油酸奶南乳腐乳奶酪你還知道哪些利用細菌和真菌的發酵原理制造的 食品 (1)面粉 + 酵母菌(2)牛奶 + 乳酸菌(3)麩皮、小米、紅糧 + 醋酸菌(4)蔬菜 +乳酸菌面包酸奶醋泡菜回答在家庭制作甜酒過程中的問題:(1)將糯米蒸熟的目的是 ;(2)將蒸熟的糯米用涼開水沖至30 ℃的目的是 ;(3)在糯米飯的中間挖一個凹坑的目的是 。(4)家庭制作甜酒利用了什么原理? 殺菌和熟化降溫、給酒曲生長、繁殖創造適宜的溫度儲存甜酒制作甜酒 利用了發酵原理在無氧環境中酵母菌:葡萄糖 酒精+二氧化碳+能量曲霉:淀粉 葡萄糖家庭制作酸奶的方法:鮮牛奶和糖混合煮沸后冷卻(42~43℃ )加入一些購買的酸奶發酵配制培養基高溫滅菌接種培養練習1.在釀造和制作面包時,酵母菌起得作用是( )A.把葡萄糖轉化為酒精并產生二氧化碳B.把葡萄糖轉化為乳酸C.使牛奶變成酸奶D.使果汁或糧食發酵,產生酒精2.可以用來制酒和發饅頭的菌種是( )A.曲霉 B.酵母菌 C.乳酸菌 D.真菌3.饅頭松軟多孔的原因是( )。A.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產生了二氧化碳 B. 酵母菌分解淀粉產生了二氧化碳C. 細菌分解淀粉產生了二氧化碳 D. 曲霉分解葡萄糖產生了二 氧化碳 ABA3.下列可用于制作“天地壹號”的是( )A.醋酸菌 B.酵母菌和青霉 C.曲霉 D.曲霉和青霉4.制作泡菜時要用特殊的壇子,壇口必須加水密封。密封壇口的目的是( )。A. 隔絕空氣,抑制細菌的繁殖 B.阻止塵埃、細菌入壇,防止污染C.造成缺氧的環境,利于乳酸發酵 D.防止氣體對流,利于醋酸菌無氧呼吸5.酸奶的營養價值比牛奶高是因為酸奶在發酵過程中,( )使牛奶中的營養成分轉變成更易于被人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并產生多種維生素。A.酵母菌 B.醋酸菌 C.乳酸菌 D.曲霉ACC6、饅頭中的孔洞是_______ 遇熱膨脹而形成的,這種氣體是 _____ 分解 ______ 時產生的。與此同時,還產生了 ____,在蒸烤過程中揮發掉了。酵母菌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第1課時)(本節課從第25張開始).ppt 八年級生物優質課展示上冊《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1)》_人教版_謝老師.flv 學案.doc 教學反思.doc 教學實錄.doc 教學建議.doc 教學設計.doc 整體規劃.doc 練習.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