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單元 透視經濟現象第1課 商品的交換與消費 教案【教師活動】:指導學生回顧、討論,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動都離不開金錢,提出問題:金錢就是經濟學中的貨幣,本節課將從貨幣的產生與本質、貨幣的職能、紙幣等方面去了解貨幣,從而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由貨幣的產生而出現了價值規律的作用和消費的問題,就是我們學習這一堂課的主要任務。【學生活動】:通過教師引導,回憶生活活動,感知生活離不開金錢,從而引發探究欲望和興趣。第1課 商品的交換與消費 一、貨幣的神奇力量(一)從古到今話貨幣1、什么是商品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許多琳瑯滿目的商品,例如:糧食、電視機、機器、房子等。這些物品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耗費了人的體力和腦力生產出來的;這些物品不是供生產者自己消費的,而是供社會和別人消費的,只有通過交換才能到達別人手中。我們把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叫作商品。【教師點評】:商品必須是勞動產品,不是勞動產品不叫商品;勞動產品只有用來交換才是商品。2、貨幣的產生過程【教師活動】 :指導學生思考,購買商品是需要貨幣的,商品和貨幣是不是一起產生的?看教材,貨幣是怎樣產生的。【學生活動】:學生就所提問題展開討論,并發表見解。【教師點評】:最初的商品交換是物物直接交換,隨著交換的擴大,交換的難度越來越大。因為交換成功必須是交換雙方都需要對方的商品。在交換中人們發現,某種商品大家都樂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換成它,在用它去換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換兩次就成功了。于是,這種大家都樂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從商品中分離出來,成為商品交換的中間媒介,我們把它叫做一般等價物。 在歷史上,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很多,后來,一般等價物又發生了什么變化呢?【學生活動】 :閱讀課本,找出問題。【教師活動】: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人們固定的用金銀而不是其他商品來充當一般等價物。這是為什么?【教師總結】:一般等價物的不固定、不統一使商品交換仍有許多不便。由于金銀體積小、價值大、便于攜帶、久藏不壞、質地均勻和容易分割等自然屬性,金銀逐步地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了一般等價物。貨幣就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二)貨幣的基本職能【教學過渡】:貨幣產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換中起什么作用呢?【學生活動】:思考、討論。【教師活動】:總結點評。這就是貨幣的職能問題。貨幣的職能就是貨幣在人們的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貨幣的基本職能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學生活動】:閱讀課本,找出問題。什么是價值尺度?【教師活動】: 貨幣作為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叫價值尺度。貨幣之所以能夠作為價值尺度,是因為貨幣本身是商品,也有價值,如同尺子本身有長度,可以用來衡量物品的長度一樣。為了用貨幣來衡量商品價值量的大小,必須給貨幣本身確定一種計量單位,歷史上金銀充當貨幣時一般采用的是重量單位,如斤、兩等;紙幣產生后,采用了專有的計量名稱,如人民幣、美元的元等。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的價值,叫價格。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就是把商品的價值表現為一定的價格。【學生活動】:討論:價值尺度需要不需要真實的貨幣;超市中的價簽是不是貨幣的價值尺度?【教師總結】:價簽就是貨幣的價值尺度的作用,其并不需要真實的貨幣。價值尺度就是作為衡量商品價值大小的尺子。【教師活動】:流通手段是什么意思?【學生活動】:流通手段就是流通所需要的媒介。【教師活動】:最初的商品交換是物與物的直接交換,交換的方式是:商品—商品。貨幣產生以后,商品所有者首先將自己的商品賣出去,取得一定數量的貨幣,然后再用貨幣買回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此時交換的方式是:商品一貨幣一商品。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叫做流通手段。執行流通手段的貨幣只能是現實的貨幣,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人們常說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就是這個道理。當貨幣表現其他商品的價值時,就發揮了價值尺度的職能。當貨幣與其他商品相交換時,又體現出流通手段的職能,商品經濟的發展,使得貨幣在兩個基本職能的基礎上,逐漸派生出貨幣充當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三)紙幣和信用工具1、紙幣是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教師活動】:(多媒體)一枚金幣在使用過程中磨損后其購買力還和原先一樣嗎?【學生活動】:思考、討論。【教師總結】:點評并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還是和原先的購買力一樣的。因此人們并不“關心”真實的金幣的重量,而只關心它的實際購買力。也就是只要有一樣東西其購買力和原先的金幣一樣就行,而不管它是不是金幣。這就是紙幣。【教師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思考下列問題:什么是紙幣?紙幣為什么能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學生活動】:閱讀課本,找出問題。【教師點評】:作為金銀條、塊的貨幣,在每一次交換過程中,都要稱重量、查成色,使用起來很不方便,于是就出現了由國家鑄造的具有一定的成色形狀、重量和面額價值的金屬鑄幣。早期的金屬鑄幣往往是足值的。但是隨著運輸和使用的磨損,這些貨幣很容易變得不足值,這并不影響它同足值的金屬貨幣一樣使用。人們由此而意識到可以用其他的東西代替貨幣進行流通,于是就出現了紙幣。紙幣是由國家發行并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教師活動】:既然國家有權發行貨幣,是否可以隨意決定紙幣的發行數量呢?【學生活動】:在課本上找出答案。【教師活動】:紙幣雖然是國家發行的,但紙幣的發行量不是任意的,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為限度。紙幣發行過多,就會出現紙幣貶值,造成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指流通中的紙幣超過了商品流通所實際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紙幣貶值、商品和服務的貨幣價格總水平持續上漲。紙幣發行過少,會造成通貨緊縮。通貨緊縮是指市場上流通的紙幣減少,人民的購買力 ( http: / / baike. / view / 43320.htm" \t "_blank )下降, 物價 ( http: / / baike. / view / 400742.htm" \t "_blank )水平下跌。二者都屬于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不正常現象,都會導致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的下降。2、信用工具【教師活動】: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還有哪些交易的手段:【學生活動】:信用卡、儲蓄卡、支票等等【教師總結】:這就是信用工具。(多媒體展示資料,看我們常見的幾種信用工具)(1)支票、信用卡 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托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給持票人或收款人的票據。(2)電子貨幣:用電子計算機進行貯存、轉賬、購買、支付的電子貨幣。電子貨幣的載體是各類信用卡。【教師活動】:小明在學校使用校園卡,這小小的“一卡通”使他的校園生活變了樣。過去,校園購物、食堂就餐、校內看病、預約上機都要交現金,現在,只要將卡在POS機(計算機聯網的終端機)上輕輕地一刷,轉瞬間一切帳目就結清了。大家說:“真沒想到,小小的校園卡竟這么神奇。” 現金消費和刷卡消費有什么不同?【學生活動】:持卡人可使用信用卡購買商品或享受服務,也可以使用信用卡存取現金或轉賬結算。信用卡能減少現金的流通,提供結算服務,方便購物消費,簡化收款手續,增強消費安全,給持卡人帶來極大便利。二、商品價格的變動(一)商品價格變動的因素1、供求直接影響價格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資料)2007年春天開始是豬肉漲價;2008年后半年豬肉價格下跌;2008年秋天的四川柑桔下跌。 【學生活動】:討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是通過影響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給量來影響商品價格的。【教師總結】 :上述因素實際上都是通過改變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給量來影響商品的價格的。雹災中的蘋果,價格大幅度上漲,體現的是氣候因素對價格的影響,而實際上,雹災中的蘋果是由于氣候變化,造成蘋果產量大幅減少,從而影響蘋果的供給量,使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從而影響蘋果的價格.2、氣候、時間等因素間接影響價格【教師活動】:2008年10月20日,四川廣元柑橘蛆蟲傳言蔓延,僅半天時間,全市柑橘市場全面滯銷,全國各地經銷商生意大賠,橘子賣不出去,橘農望著成熟的果子一籌莫展。禍起何處呢?原來是當地一果農在柑橘園內發現大實蠅,被一網友發布到網絡上。消息的廣泛傳播,造成消費者對柑橘安全感嚴重喪失,引起大家恐慌,都不敢買了。廣元柑橘為什么賣不出去了?你能舉出引起價格波動的其他因素嗎? 【學生回答】:除供求外,影響商品價格因素的還有氣候、時間、習俗等,甚至網絡的創意等因素也會改變商品供求關系引起價格的波動。(二)商品價值決定價格1、價值決定價格【教師活動】:以上我們分析了商品的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然而,夏利車再貴貴不過寶馬,再便宜也不會比普通自行車價格低。這又是為什么呢?我們來回憶一下,價格和價值的關系。 【學生活動】:是因為價值決定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形式,由價值決定,價值是價格的基礎。 【教師活動】:價值決定價格,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價格和價值是不是完全一致呢?如果不是這又是怎么回事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回答問題。【學生回答】:商品的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實行等價交換,但是由于商品供求關系不斷變化,受供求關系的影響,供不應求時,價格高于價值,供過于求時,價格低于價值。2、商品的價值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教師活動】:從我們已學的知識中,我們知道價值決定價格,商品價值量的大小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人類勞動時間決定。在現實中,商品的價格是不是由每個商品的勞動時間決定的呢?【學生活動】:結合多媒體展示的資料討論分析 學生1: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各個商品生產者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所以甲生產的自行車的價值量不是最大的,甲、乙、丙三者生產的商品的價值量一樣大。 學生2: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與商品的價值量成正比,因而事實上甲生產的自行車并非價值量最大的,如果甲的價值量最大的話,就會導致生產技術越低,效率越低的生產者賺得錢越多的矛盾。商品生產者要獲利更多,就必須縮短個別勞動時間。【教師總結】:同學們回答得非常正確。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這才能解決生產者越懶,工具越差,技能越低,價值量越大的矛盾。商品生產者只能提高個別勞動時間,使個別勞動時間等于或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才能獲利,否則,就得虧本。(三)價值規律的作用1、價值規律的內容及表現形式【學生活動】 :商品的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但是,在市場上,我們會發現商品的價格不是固定不變的,同一商品的價格總是不斷地上下波動。【教師活動】 :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是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它的表現形式是商品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價值規律體現著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只要存在商品經濟,這一規律就必然會發生作用。2、價值規律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教師活動】:價值規律在日常生活中到底起著怎樣的作用呢?【學生活動】:看書并回答【教師總結】:價值規律主要是通過商品的價格漲跌來影響人們生活的,當商品價格上升時,人們就會減少對它的購買;當商品價格下降時,人們就會增加對它的購買。3、價值規律對生產經營的影響第一,自發地調節生產。【教師活動】 :從前面的學習中我們了解到,供求變化影響價格變化,而價格變化也會影響消費需求,從而引起供求狀況的變化。也就是說,供求關系與價格是互相影響的。請看看本8頁的示意圖: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教師總結】:這一圖表說明,當某種商品供過于求,價格下跌,利潤減少,生產者就會縮小生產,減少供應量;供應量減少了,又會導致供不應求,價格上漲,利潤增加,生產者就會擴大生產,增加供應量。可見,價格變動會調節生產者主動擴大或減小商品生產。 第二,刺激企業不斷改進技術,降低個別勞動時間,提高勞動生產率。 【教師活動】:價格變動還會促使生產者提高勞動生產率。請同學們想想為什么? 【學生活動】:學生就所提問題思考、討論,并發表見解。 【教師點評】:因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勞動生產率提高,個別勞動時間減少,就會獲得更多利潤,就會在價格競爭中更具優勢。所以,價格變化與競爭,會刺激生產者不斷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 第三,促使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教師活動】:看多媒體,保暖內衣銷售的例子【學生活動】:思考討論,找出問題。 【教師總結】:說明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重視商品質量。 因為,消費者是為了購買到質量好的商品,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誰生產的商品質量好,誰的商品需求量就大,就能得到更多利潤。這就要求生產者適應市場變化,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專”,使自己的產品符合市場需要,符合消費者需要。三、豐富多彩的消費(一)常見的消費方式【教師活動】:常見的消費方式有哪些?【學生活動】:討論并回答。【教師活動】:錢貨兩清、租賃、信貸。反應我們生活水平高低的標準叫恩格爾系數。多媒體展示恩格爾系數。(二)影響消費的因素 【教師活動】:看教材上的案例,分析小李為什么不買車?【學生活動】:看書討論。【教師活動】:收入和消費品價格影響著我們的消費。(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教師活動】:多媒展示喝酒的漫畫。然后提出問題:這樣的消費方式合理嗎?【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回答應該有什么樣子的消費方式。【教師總結】:我們在日常生活只應該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量入為出,適度消費;結構合理,協調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活動平臺] 聚焦學生名牌消費目標:認識合理消費的重要性,樹立積極合理的消費觀,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備積極、健康的消費習慣。步驟:觀察日常生活中良好消費行為或不良消費行為;分組寫出小品角色,運用所學的知識,對同學中存在的這種消費現象進行分析;每組上課進行表演,堅持正確消費觀,反對錯誤消費觀;自由發言,教師總結評價。 [課堂小結]通過學習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職能;明確常見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錢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意義。學習影響商品價格變化的因素,理把握解價值規律的內容及表現形式。從而理解商品和服務價格的變化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在比較消費行為的差異中;辨析消費觀念的變化,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做理智的消費者。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