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考復習】政治必修 1《經濟生活》知識點考前背誦綱要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考復習】政治必修 1《經濟生活》知識點考前背誦綱要

資源簡介

2022年高考政治必修 1《經濟生活》知識點考前背誦綱要
------價格、消費系列知識
※1.影響價格的因素:
①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值決定價格。
②供求影響價格。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供過于求,價格下跌。
③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
④商品流通不暢,會引起價格上漲。
※2.價格變動對人民生活的影響:(需求曲線和彈性、互補品、替代品)
①價格影響消費需求。一般來說,商品價格上升,需求(購買、消費)會減少;商品價格下降,需求
(購買、消費)會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響較小(需求
彈性小);價格變動對高檔耐用品的需求量影響較大(需求彈性大)
③商品的需求量還受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
當一種商品價格上升,其需求量會減少,其替代品需求量會增加,互補品需求量會減少;
當一種商品價格下降,其需求量會增加,其替代品需求量會減少,互補品需求量會增加。
穩定價格的措施
①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
②大力發展生產,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給,打擊投機行為、抑制不合理需求。
③加強宏觀調控,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調節社會總需求。
④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
⑤加強市場監管,通過經濟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擊市場炒作行為。
3.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①調節產量。
②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
③依靠科技進步和科學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
④以市場為導向,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4.影響消費的因素及提高消費水平的措施--《其他參考財政作用、收入分配公平、新發展理念、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①影響消費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經濟發展水平---發展經濟,保持經濟穩定增長。
②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擴大居民就業,增加居民收入,
增強消費能力。
③消費水平還受未來收入預期影響--------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升居民消費信心。
④收入差距會影響社會總體消費水平。——完善分配制度,調節收入分配,縮小收入差距,實現收
入分配公平 。
⑤物價變動會影響人們的消費需求(購買力)——加強宏觀調控,穩定物價。
⑥消費行為受到消費觀和消費心理的制約。——培育健康消費心理,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科學消費,
綠色消費。
⑦商品質量、市場秩序影響消費需求——要規范市場秩序,企業要努力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
⑧要開拓農村消費市場,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加快消費結構升級。加強供給側改革,推動消費升級,
滿足人民消費需求,創造新消費,打造經濟發展新動力。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
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5 消費原則
①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②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③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④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6.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A、生產決定消費。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方式、質量和水平,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B、消費對生產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
①消費是生產的目的。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
②消費是生產的動力。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
③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能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堅持和完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的系列知識
7.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 ---《最新提法:所有制結構+分配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A、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
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B、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C、國家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依法監管各種
所有制經濟。
8.為什么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什么發展民營經濟?)——《參考企業知識和
16-29》
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公有制經濟在支撐 經濟增長、促進
創新、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9.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義。
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發展混合所有制有利于投資主體多元化,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
提高競爭力,增強公有制主體地位,保障國家經濟安全;有利于國有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化、國際
化要求,提高資本的實際運作效率;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公司、企業經營發展的系列知識
※10.公司、企業成功的經營和發展的措施——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經濟組
織。
A、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
B、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創立企業
自主品牌,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C、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與企業形象。(企業自身)
(1)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企業與社會責任)
(2)企業要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根據市場信息,調節產量和生產要
素投入(企業與物價)
(3)企業要面向市場,優化產品結構,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的產品。(企業與消費)
(4)通過企業兼并、企業聯合和重組,實現優勢互補,優化資源配置,形成規模優勢,增強企業實
力和市場競爭力。(企業與規模)
(5)企業為勞動者提供就業崗位;加強對勞動者的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企業與勞動者)
(6)企業經營者要樹立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企業與企業經營者)
(7)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給,帶動產業(產品)結構的優化和升
級,更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堅持以人民為
中心的發展思想,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企業與新發展理念)
(8)企業要完善收入分配激勵機制,提高勞動者勞動報酬(國家最低工資標準),充分調動勞動者
積極性與創造性;發揮財政對科技創新的財政支持(實施減稅降費政策)(企業與分配制度)
(9)利用國家政策(產業政策、價格補貼政策等),遵守法律法規,加快發展。(企業與宏觀調控)
(10)開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向國際產業分工中高端邁進,提高企業
國際競爭力;利用法律和世貿組織規則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企業與開放型經濟)《詳細內容參
考 28-29》
------勞動者就業、收入分配公平的系列知識
11.就業問題
(1)就業原因:
意義: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對整個社會生產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勞動者通過就業取得報酬,從而
獲得生活來源,
有利于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解決就業問題的措施: (經濟措施) (怎樣做?)
國家(黨和政府): 大力發展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實
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就業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
※勞動者:勞動者是生產過程的主體,在生產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1)積極轉變就業觀念,樹立自主擇業觀、競爭就業觀、職業平等觀、多種方式就業觀;
(2)要不斷提高勞動者自身素質和勞動技能,積極參與競爭,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自主
創業。
12.為什么要維護社會收入分配公平? (經濟意義)(觀點+意義)
① 公平收入分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在要求,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體現。
② 公平是提高效率保證。有利于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增加
社會財富。
③ 收入是消費前提和基礎 。調節收入分配格局,縮小社會收入差距,能夠刺激消費,擴大內需,
從而推動經濟發展。
④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
目標。
⑤有利于協調投資與消費的關系,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13.如何實現收入分配公平(如何實現社會公平--------如何實現共同富裕)
A、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加社會財富;(物質基礎)(根本舉措)
B、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制度保障)
C、增加居民收入,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
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初次分配)
D、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
法收入。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職能,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健全以稅
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再次分配)
E、政府要堅持共享發展理念,統籌城鄉經濟、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實施精準扶貧,完善社會會保障
體系;發揮好財政作用,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
顧效率與公平。
14.效率與公平
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證;同時,二者也存在矛盾,分別強調
不同的方面。
15.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有利于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居民收
入,推動經濟發展。(新增數據要素)
------財政系列知識
※16.財政的作用:國家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
(1)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民生問題)
(2)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財政支出的作用)(生產、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問題)
(3)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供求關系,增加減少財政支出,增減稅,國債
角度)
注:(回答財政作用時注意整合財政支出的知識點)
17.影響財政收入因素及措施:
(1)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財政收入的基礎性因素。(提高國家經濟發展水平)
(2)分配政策是影響財政收入的重要因素。(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系列知識
※18.市場調節
A.優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的決定性性作用;市場調節通過價格、供求、競爭機制,實現資源優
化配置。(積極調整生產經營活動,從而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
提高和資源有效利用。)
有利于激發企業和市場的活力,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優化
營商環境。
B.局限性: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弊端。
19.宏觀調控
(1) 宏觀調控是政府的主要職責和作用之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的必然要求
(2) 主要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3) 國家加強宏觀調控,應該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20.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1)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基本標志;
(2)堅持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
(3)實施科學的宏觀調控。
※(科學的宏觀調控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發揮國
家集中人、財、物辦大事的優勢,使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具有市場經濟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的特征。
②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基本經濟制度,把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優勢和市場經濟的長
處結合起來,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結合起來。
21.市場秩序
A、市場秩序、市場作用和市場規則的關系
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
中起決定定性作用的基礎。良好的市場秩序依賴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來維護。
B、規范市場秩序措施:
國家:(1)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強宏觀調控,規范市場秩序。
(2)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大打擊力度,嚴格實施市場規則
(3)誠實守信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必不可少條件,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
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
消費者: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企業:要自覺承擔社會責任,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
開展爭當競爭,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對內經濟系列知識
※22.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的主要矛盾
新時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要在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23.堅持新發展理念
A、堅持創新發展。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是發展的基
點。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解決發展動力問題)
B、堅持協調發展。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解
決發展不平衡問題)
C、堅持綠色發展。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必須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
D、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遵循
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體系。(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
F、堅持共享發展。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
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人民有更多活得感,讓改革成果惠及
全體人民。(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24.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1)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
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先進制造
業,發展壯大新動能。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2)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3)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4)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進產業
結構優化升級,不斷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
勞動者素質,依靠科技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不斷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影
響力。[]
(5)要實施科學的宏觀調控,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
(6)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強國際競
爭力。
(7)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本內涵:
A、要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
B、要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C、要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
D、要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
E、要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
F、要建設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
G、要建設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
xx,k.Com
-------對外經濟系列知識(融入國際市場——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25.經濟全球化
A、經濟全球化含義: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
賴、相互聯系趨勢。
b、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1)有利影響: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
發展,從而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 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廣闊
的發展空間。
(2)挑戰(不利影響):
①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
更加嚴重。
②經濟全球化導致風險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威脅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
※26.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對外開放的原因和措施)
(1)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的意義
A.有利于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B.有利于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
場、兩種資源,優化資源配置,拓展發展空間,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C.有利于與各國合作、有事互補,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
方向發展。
(2)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的措施
A.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加強創
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開放戰略)
B.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創新驅動發展。
①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發展服
務貿易。②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推動引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③優化進出口結
構,以質取勝,增強應對國際風險能力。
C.要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寬市場準入,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創
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引進來與走出去)
D.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充分利用兩個
市場、兩種資源,增強國際競爭力。
E.充分利用世貿組織規則,增強規則意識和權利意識,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F.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3)我國(企業)如何應對貿易保護主義
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加強管理和自主創新,誠信經營,實施名牌戰略,提高國際競爭力;積極
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拓展經濟發展空間,增強國際競爭力。培育自主品牌和國際知名品牌,開展
國際化經營。堅持市場多元化戰略,開拓新型國際市場。轉變對外貿易發展方式,優化進出口結構,
以質取勝,增強應對國際風險能力。
補充 1.國家、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1)要實施科學的宏觀調控,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
(2)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3)要鞏固和完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4)堅持就業優先政策,促進就業,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5)推動金融體制改革,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防范金融風險。
(6)發揮財政在再分配促進公平的作用,完善分配制度,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與公
平的原則。
(7)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實施科學的宏觀調控。
(8)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經濟體系,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補充 2. 如何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1)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2)積極發展農村企業,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3)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的潛能,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
(4)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生產要素向農村集聚。
2020 屆高考政治必修 2《政治生活》考前背誦綱要
第一單元(1——2 課)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國家問題(人民民主專政問題)
我國的國家性質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
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人民民主具有制度保障、法律保障和物質保
障,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人民民主專政具有專政的職能。打擊各種犯罪活動,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
二、公民問題
1.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是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礎和準則)
(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權利,是公民參與國家管理和社會管理的
基礎和標志)
政治權利 (2)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利重要方式,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表現)
(3)監督權(包括批評權、建議權,申訴權、控告權、檢舉權)
(4)公民行使(享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等政治權利。
(1)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的根本保證)
政治義務 (2)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這是公民愛國的表現,是每個公民義不容
辭的職責)
(3)遵守憲法和法律---(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是公民
的根本行為準則)
(4)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2.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
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
結合的原則。
國家尊重和保障公民個人的合法權益。公民在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時,要把國家利益與個人利
益結合起來。
3、公民要有序參與政治生活:
公民要有序參與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正確處理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
4、我國公民政治參與的途徑和方式——公民要積極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協商民主
5、民主決策
A.公民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參與民主決策,有利于廣泛了解社情民意,提高決策的民主性。
B.公民通過專家咨詢制度參與民主決策,有利于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C.公民通過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參與民主決策看,有利于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民參與度。
(公民享有對涉及公共利益的決策的知情權,這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前提和基礎。)
D.公民通過社會聽證制度參與民主決策,有利于做到決策利民。
6、民主監督
方式:信訪舉報制度、公民通過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輿論監督制度
(輿論監督制度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響廣、時效快的特點,在監督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意義:
(1)對國家機關:有利于改進被監督者的工作,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
(2)對公民:①有助于激發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
②有利于提高公民提高參與政治生活的素養,增強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
熱情和信心,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7、民主管理(實行基層民主或實行村民自治與城市居民自治)
機構:村(居)委會→性質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村民自治的內容:
(1)自己選舉當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礎,也是村民參與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徑。(選舉)
(2)村民通過村民會議參與本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決策與管理。(決策)
(3)村民通過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來規范村民自己和村干部的行為。(管理)
(4)村民通過村務公開、民主評議村干部、村委定期報告工作等形式來監督村民委員會的工
作和村干部行為,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監督)
意義:保證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實行村(居)民自治,
擴大基層民族,是社會主義民主最為廣泛而深刻的實踐,有利于提高公民政治參與的責任感和實際
本領。
第二單元(3——4 課)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三、政府問題
1.我國政府的主干知識
(1)國家性質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2)政府性質 我國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國家的行政機關,是人民的政府。
(3)政府宗旨和 我國政府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對人民負責工作原則。
工作原則 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增強服務意識。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
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4)政府職能 A、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
B、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要加強宏觀調控、市場監管。[]
C、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D、加強社會建設。
E、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5)轉變職能 ①政府要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能。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
②要深化機構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
A.深化簡政放權,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關系,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
創造活力。——放
B.創新監管方式,強化政府對市場的監管。——管
C.加強公共服務,建設服務型政府,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服
(6)依法行政 政府要堅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
無授權不可為。 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加快建設法
治政府,把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
(7)政府決策 政府必須審慎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和依法決策。
(8)接受監督 政府要健全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體系,自覺接受監督。健全行政監督體系。全
面推行政務公開。
(9)指導思想 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
想。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
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2.政府權力的行使→依法行政
A、依法行政的必要性:依法行政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體現了
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B、依法行政的意義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利和自由。(人民)
②有利于加強廉政建設,提高政府的威信,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政府)
③有利于帶動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社會)
3.政府決策-------怎么辦
政府必須審慎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和依法決策。
A、在科學決策方面,不斷完善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統,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B、在民主決策方面,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使決策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C、在依法決策方面,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
D、要建立健全決策問責和糾錯制度。
4. 對政府權力的制約和監督→行政監督
(1)行政監督--------為什么
A、政府接受監督是堅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證 。①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合民意、集民
智、聚民心,作出正確決策(人民);②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利于真正做到權為民
所用,建立起一個具有威信的政府。(政府)
※B、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規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
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便于公民監督政府工作,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行政監督--------怎么辦(措施)
①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是要健全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體系。這個體系,一靠民主,二靠法
制。
A、要充分發揮人民民主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就要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
權和監督權;
B、還要加強法制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
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里。
②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監督體系。
行政系統內部監督:上級政府、下級政府、審計部門。
行政系統外部監督: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國家監察機關的監督、社會與公民的監督、中國共產
黨的黨內監督、人民政協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要發揮國家╳╳╳機關的作用)
③全面推行政務公開,規范行政行為,提高政府公信力。
第三單元(5——7 課)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發展社會主義民族政治
四、人民代表大會問題
1、人大是國家的權力機關,有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人大的性質地位、職權)
2、全國人大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在國家機構體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國家機關都
由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具有最高立法權、最高決定權、最高任免權、最高監督權。(全國
人大的性質、地位和職權)
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全國人大的常設機關,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行使其部分職權。堅持科學立
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五、人大代表問題
(1)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是國家權力的直接行使者)
(2)人大代表的權利與義務。
權利: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向人大提議案)和質詢權(對政府機關工作可質問并要求答
復)
義務:人大代表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各項職權,參加行使國家權力,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人大
代表必須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
要求;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
(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民主集中制
原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六、執政黨——中國共產黨
(1)中共的性質:中共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2)中共的執政理念——宗旨——出發點和落腳點
中國共產黨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放
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要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3)中共的地位:中共是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最高政治領導力
量,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
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
①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最大制度優勢。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最根本的是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共的領導。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實現推進現代
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三大歷史任務。
(4)中共的執政方式:中國共產黨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
①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的基本方略。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關鍵是依
憲執政)②支持人民代表大會依法履行職能,使黨的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是黨依
法執政的重要體現。
(5)黨的自身建設
A、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保證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B、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黨的執政水平和執政能力。
C、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D、堅持群眾觀點,走群眾路線,密切黨群關系,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6)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
(7)指導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
代化
七、人民政協
(1)性質: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的組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
構。
(2)職能→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
(3)政協委員要密切聯系群眾,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積極進行社會調研,提交相關
的提案,建言獻策,參政議政。)
八、各民主黨派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是與中國共產黨是通力合作的友
黨關系,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民主黨派具有廣泛的社會聯系和人才優勢。可以就人民群眾關
心的問題進行調研,向黨和國家積極建言獻策。
九、民族與宗教
對于民族問題、宗教問題,問“為什么,怎么做”,答題時常用的知識點: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發揮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作用。 (根本前提)
(2)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民族關系)
(3)堅持和完善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基本原則)
(4)制定和完善有關法律法規,為鞏固我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提供法律保障。
(法治角度)
(5)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為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提供制度
保障。(民族政策)
(6)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群眾的宗教信仰自由。引導宗教與社會主
義社會相適應。(宗教政策)
(7)公民要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是每個中國公民的責任。(公民角度)
※如何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為了更好地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適應國家現代化總進程,提高運用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
1.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2. 加強黨的建設,完善黨的執政方式,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充分發揮黨縱覽全局、協調各方的
領導核心作用。----黨
3. 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和拓寬民主渠道,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
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以、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全
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人民
4.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黨堅持依法執政,人大嚴格立法,政府依法行政,法院、檢察院公正
司法、嚴格執法,監察委員會依法監察,公民依法有序參與政治生活。---依法治國
5. 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提
升國家治理的科學性和時效性。
6. 依法保障公民權利,增強群眾參與國家治理的主體意識和自覺意識,提高公民政治參與能力,
推動政府與公民、社會的良性互動,形成科學有效的智慧治理體系。
第四單元(8——9 課)當代國際社會(由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構成)
1、主權國家
(1)主權作為國家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
(2)權利和義務
權利:獨立權、平等權、自衛權、管轄權等。
義務: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等義務。
2、聯合國
(1)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2)中國在聯合國發揮的作用:中國作為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一貫遵循
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支持按聯合國憲章精神所進行各項工作,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
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
3、國際關系及其決定性因素。
①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
②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③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對立則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
④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堅
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4、國際形勢
(1)當今時代主題: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不可阻擋的
時代潮流。
(2)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有效途徑: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國際社會要建立以和平共處
五項原則為基礎的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新秩序。
(3)世界多極化趨勢: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和經濟全球化是當今國際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
(3)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要抓住機遇,增強綜
合國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5、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
(1)我國外交政策的決定因素: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
(2)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點(基本內容)
A、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B、基本目標是: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C、基本立場是:獨立自主。(獨立自主就是在國際事務中堅決捍衛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
整——對國際問題根據事情的是非曲直自主地決定自己的態度和對策。)
D、基本準則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3)我國在國際中的地位和作用:
A、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B、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積極發揮著建設性作用,展示負責任大國形象。
C、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
關系。
2020 屆高考政治必修 3《文化生活》知識點——新版考前背誦綱要
第一單元 文化與生活(第一、二課)----文化作用
1.文化與社會
文化一般作用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
(文化作用總論) 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國運強)
(1)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經濟是基礎,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文化
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先進的、健康的
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文化
具有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
文化與經濟、政治 (2)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
相互影響、相互交 A、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
融 突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能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
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發展
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對推動經濟建設的作用
越來越重要。)
B、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
的重要支撐,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要不斷增強全民族
文化與綜合國力
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
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2.文化對人的影響
內容 啟示
來源 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A、 要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活動 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
(1)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活動;
表現
(2)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B、要主動感悟、自覺接受
A、潛移默化(不是有形的、強制的,不都是消極被動、無 優秀文化熏陶:要樹立正確
目的接受,往往是自覺學習、主動接受文化熏陶的過程。) 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
B、深遠持久(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 觀;
特點
核心和標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經形成,就具有 C、要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確定的方向性,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而持 培養健全人格。
久的影響。) D、要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
優 秀 文化塑造人生。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增強人 質和科學文化素質,自覺踐
文 化 的精神力量,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 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用 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3.文化特點:
(1)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文化現象,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
(2)每個人的文化素養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文化知識教
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
(3)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也凝結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之中。[來源:學科
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文化發展
1.文化多樣性
民族 民族節日 ,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
文 化 多 節日 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要挖掘民族節日的文化內涵
樣 性 表 和文 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文化遺產,不僅
現 化遺 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多樣性具有獨
產 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要保護民族優秀文化遺產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
為什么
進步的重要性,是文化交流的基礎和前提,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尊重文化多樣性
(原因)
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
怎么辦
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的繁榮進步。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措施)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2.文化多樣性、文化交流與文化傳播
①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文化交流的基礎和前提,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尊
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文化
多樣性)
※②文化在交流中傳播。加強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我國
為什么
吸收各國優秀文化成果,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引進來)
(意義)
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加強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
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走出去)
③有利于世界各種文化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推動文化創新,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① 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還要遵循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文化交流具有包容性、求同存異、兼收并蓄。(文化多樣
怎么辦
性)
(措施)
②文化在交流中傳播,既要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又要主動地推
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文化交流態度)
③加強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
有益成果,同時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要保持好文化的民族特色。(文
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二)
④要創新文化傳播方式,通過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活動等文化傳播途徑進行文
化交流;發揮大眾傳媒在文化傳遞、溝通、共享方面的強大功能進行文化交流(文
化傳播途徑與文化傳播手段)
A.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文化多樣性的理論依據
(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
其共性和普遍規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各民族間經濟和政治的、歷史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差異。所
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
B.文化傳播的途徑: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各國之間互派留學生
和訪問學者,則是一種更為直接的文化傳播方式; 總之,小到親朋聚會、外出旅
游,大到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活動,都可以成為文化傳播的途徑。
C.大眾傳媒的特點和地位(功能):
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
示出文化傳
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大眾傳媒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3.傳統文化的繼承--------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傳統習俗的繼承: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影響。
傳統文化表 傳統建筑的繼承:建筑,被稱為凝固的藝術。成為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
現形式 傳統文藝的繼承:中國傳統文藝,被稱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思想的繼承: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社會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傳統文 化的 ①相對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
特點 ②鮮明民族性: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
(1)傳統文化是民族文化發展的根基,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
傳統文化的 增強民族
作用、影響 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民族凝聚力。
( 現 實 價 (2)傳統文化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
值) 展起積極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的消極作用。)要
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
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必須在
繼承與發展
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
的關系
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1)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了文化的發展方向(經濟、政治決定文化)
影響文化 (2)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發展的因素 (3)思想運動往往催生社會變革,促進文化發展
(4)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4.文化創新——文化發展的實質
文化發展的實質是文化創新。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
必要性和
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意義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根本途徑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立足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
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1)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著眼于文化的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
陳出新、革故鼎新”,努力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基本途徑 (2)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加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以世
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但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
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文
創新主體
化創新中的主體作用。
繁榮文化 要推動文化內容、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
錯誤傾向 要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A、社會實踐和文化創新的關系: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礎,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是文化
創新的根本目的;文化創新源于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
B、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傳統文化是文化創新的根基,文化創新要努力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1)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漠視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就會失去文化創新的根
基。(2)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創新,表現在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努力
之中。
第三單元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1.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
見證與表現 原因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即求
源遠流長 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 同存異(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和兼收并蓄
傳的重要見證[ (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
獨特性:獨樹一幟,獨領風 分)。②有利于與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
區騷 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 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博大精深 化民 族性:中華之瑰寶,民族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
之驕傲 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中華文明重要標識。史
書典籍是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2.中華文化的作用意義: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
力。
(1)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
的民族凝聚力。
(2)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
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造幸福生活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勵每個中華兒女共同創造
祖國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2. 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力量。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
偉大的創造精神、偉大的奮斗精神、偉大的團結精神、偉大的夢想精神。
3. 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地位作用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
維系著華夏
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
4.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征
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其形成和發展是長期歷史積淀的過程,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
富的過程。
5.為什么要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
(1)中華民族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共同的價值追求
(2)中華民族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
(3)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強基固本。
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是堅持社會主義道
路的需要。
6.如何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途徑
A、最重要的是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心骨”作用。
B、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要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
成果。
C、要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結合起來。
D、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偉大的創造精神、偉大的奮斗精神、偉大的團結精神、偉大的夢
想精神。
E、要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F、要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
第四單元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八、九、十課綜合概括)
第八課 走進文化生活
國家: ①必須加強管理,正確引導。★②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奏響
主旋律,提倡文化多樣化。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
★文化市場和大眾
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③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展文
傳媒帶來的問題,
化事業,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④要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從國家、公民和企業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社會主
角度看應該如何應
義榮辱觀引領社會風尚。
對?
公民:要提高辨別不同性質文化的眼力,增強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
(凈化文化環境、解
能力;學會選擇正確的文化生活和健康的文化產品;。
決文化低俗化問題
企業: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遵守職業道德。要承擔社會責任,要堅持經
的措施)
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要提供多種類型、多樣風格的,為人民大眾所
喜聞樂見的文化。
發展人民大眾所喜 A、要發展面向廣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與呼聲,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
聞樂見的社會主義 的社會主義文化。
文化 B、人們對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特點。要提
供多種類型、多樣風格的文化產品,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
需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地位作用:在人民大眾文化生活中始終占據著主導地位,發揮著強有力的
導向和示范作用。(奏響主旋律=文化激蕩看主導=當代先進文化)
第九課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產生和形成:源自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
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2)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華文
化獲得空前發展、重新走向輝煌的必然選擇。
※2.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1)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
★(2)推動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①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②加快構建把
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③完善文化服務體系,健全現代文化
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④加強中外人文交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提高國家文
化軟實力。)
(3)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4)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
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
3.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力量
(1)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①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 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
③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文化自信的來源和表現[]
①來源:文化自信,來自對時代發展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來自對自
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
②表現:對中華文化發展前途充滿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充滿信心、對社會
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充滿信心。
※4.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①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力量,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
③必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
力量。
④黨必須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5.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對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至關
重要。必須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高度重視傳播
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第十課 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1.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 核心價值觀意義: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
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
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特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
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
(3)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
①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保持民族精神獨立、挺起民族精神脊梁的戰略支撐。
②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
★③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
(4)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① 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引領作用。
② 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③ 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
④ 要以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立足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2.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同心同德邁向前進,關鍵是高舉理想信念的旗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
必須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堅定共產主義遠大思想
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3.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1)要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
(2)要繼承和弘揚傳統美德,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來
(3)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4)要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要提高全民科學素養。
★(5)要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要腳踏實
地、不尚空談,重在行動,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
2020 屆高考政治必修 4《生活與哲學》----新版考前背誦綱要
第一單元 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哲學---真正的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
1、哲學智慧的產生與起源: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
界的思考。
2、哲學的任務: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3、什么是哲學: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1)世界觀、方法論的關系: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2)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
(3)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4)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
論的指導。
4、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它包括哪些內容?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內容:①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問題。②思維和存在有
沒有同一性的問題。
5、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
唯物主義: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于
意識,意識決定物質。
6、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即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
主義。
理解:
①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合理性——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
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正確。局限性——這些觀點是一種可貴猜測,沒有科學依據;它把物質歸結為
具體的物質形態(金、木、水、火、土、氣)
②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合理性——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
義。局限性:它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微粒、粒子、元素),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因而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
③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
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它是現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
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偉大思想武器。
7、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主觀唯心(我、吾、人、心、感覺、感知、知覺)
客觀唯心(上帝、神、理、理性、絕對精神)
8、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從屬于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斗爭;唯物主義和唯心 主義是哲學的兩
大基本派別
9、哲學與經濟政治的關系:哲學是經濟、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10、為什么真正的哲學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①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 ②牢牢把握了時代的脈搏 ③正確地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時
間經驗和認識成果。
11、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
①通過對社會的弊端、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動員和掌握
群眾,從而轉化為變
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
12、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直接理論來源:
階級基礎: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
自然科學基礎:從“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學”發展為“本質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學”
直接理論來源:德國古典哲學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批判地吸
取)]
※1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唯物辨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辨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一。
②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14、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毛澤東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
展觀等。
唯物論(物質和意識、規律和主觀能動性)(共 3 條原理)
一、意識能動作用原理(或意識反作用于物質原理)
(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
(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①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客觀
事物的發展。
②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奮進,萎靡的精神使人消沉。
二、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原理 【重點掌握】
(1)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主觀符合客觀。
(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意識對事物發展促進作用(錯誤意識對事物發展起著
阻礙作用)。
要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利用正確的意識指導實踐。
三、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重點掌握】(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辯證關系原理)
(1)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
事。(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
(2)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規律和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發揮主觀能
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
(3)要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二部分:認識論=《第 6 課 求索真理的歷程》(5 條原理)
一、實踐的特點原理:
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實踐是人有意識有目的的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社會歷史
性的特點。
二、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重點掌握】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
的唯一標準,實
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要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
和發展真理
(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理論能夠促進實踐活動的發展,錯誤的認識、
不科學的理論
則會把實踐引向歧途。-----要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三、真理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原理【重點掌握】
A、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 。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在同一時間地點條件下),只能有一
個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適用條件和范圍,超出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
成謬誤。
C、真理都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
體的歷史的統一,脫離歷史條件照
搬認識,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說明,真理和謬誤有嚴格的界限,往往是相伴而行。
四、認識的過程 (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認識的規律) 【重點掌握】
(1)認識具有反復性(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是受到實踐水平的限制,受到立場、觀點、知識水
平等條件限制;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一個過程。)追求
真理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 認識具有無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
過程。
(2)方法論:要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
理。
五、實踐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變革社會的實踐、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活動(自
身科學實驗和社會科學實驗)
第三部分:辯證法=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共 20 條原理)
第 7 課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之二)(5 條原理)
一、聯系的普遍性原理【重點掌握】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二、聯系的客觀性原理【重點掌握】
聯系是客觀的,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
聯系。
三、聯系的多樣性【重點掌握】
聯系具有多樣性,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和
條件為轉移。
四、整體和部分是統一的【重點掌握】-----整體和部分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總)
(1)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要樹立全局觀念,
立足于整體,統籌全局,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強調整體
(2)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功能起決定作
用。-------同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強調部分
五、系統和要素關系原理
(1)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注重系統內部的結構的優化趨
向。
(2)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從整體出發,統籌考慮,優化組
合。
第 8 課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之二)(5 條原理)
一、世界是永恒發展的原理(發展的普遍性原理)【重點掌握】
世界是永恒發展的,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要用發展的觀點去看問題。(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二、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原理(或事物發展的總趨勢原理)【重點掌握】
(1)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事物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這是一切事物
發展的總趨勢。)
(2)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對未來充滿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
上的各種困難
三、事物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原理(發展的狀態原理)【重點掌握】
(1)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
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2)要做好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質變創造條件;要抓住機遇,促成質變,實現事物飛躍和發
展;堅持適度原則
四、事物發展的原因
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堅持用
內因與外因相結合的觀點
五、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第 9 課 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唯物 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7 條原理)
一、矛盾的對立統一原理
(1)矛盾即對立統一。矛盾雙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矛盾具有斗爭性和同
一性兩種基本屬性。同一以斗爭和差別為前提,斗爭性寓于同一性當中,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
源泉,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推動了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
(2)要求我們必須用一分為二的觀點。
二、矛盾的普遍性原理【重點掌握】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們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堅
持一分為二的觀點。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點掌握】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構成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
②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形成事物發展的不同過程
和不同階段。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中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們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解決矛盾的
關鍵。】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重點掌握】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
殊性就沒有普遍
性。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 。
2、要求我們要將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和具體實際情況相結合,堅持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和
個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要堅持特殊到普遍,再從普遍到特殊的認識順序。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辯證關系原理【重點掌握】-------解決主要問題
(1)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
辦事情
既要善于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
(2)主、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又要統籌兼顧,恰當地
處理好次要矛盾。
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辯證關系原理【重點掌握】[ ]
(1)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每一個矛盾中處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
盾的主要方面決定
的;矛盾的主、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評價人、
事、物
(2)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七、.矛盾分析法
(1)矛盾就即對立統一要求我們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們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
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要堅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體的歷史的
統一。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要堅持兩
點論和重點 論的統一。
第 10 課 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3 條原理)
一、辯證的否定原理【重點掌握】
①辨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
②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和聯系的環節;
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是實現新事物產生和促進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
③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
二、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們密切關注變化發展著的實際,敢于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
陳說,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觀念;注重研究新情況,善于提出新問題,敢于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
念,開拓新境界。
三、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作用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①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②創新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
的變革。
③創新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④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和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創新推動著
事物的發展。
第四部分、歷史唯物主義=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共 7 條原理)
第一部分:歷史觀(唯物史觀)=《第 11 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3 條原理)
一、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辨證關系原理【重點掌握】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材料出現了一種先進的社會意識或落后的社會意識)存在,
發揮作用
(3)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
對社會的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二、社會歷史發展的原理(2 個矛盾——2 組關系——2 條規律——1 個改革)
(1)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社會發展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
中,在社會基本矛盾的不斷解決中實現的。(2組關系: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
有反作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
(2)社會發展的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
的規律。
(3)改革: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
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
(4)要求:要尊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樹立改革創新的意識,不斷調整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
中不適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發展的方面和環節。
三、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原理【重點掌握】
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社會精神財富的創
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要求我們要樹立群眾觀點和走群眾路線。(群眾-----民生)
第二部分:價值觀、人生觀=《第 12 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5 條原理)
一、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原理【重點掌握】
(1)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
①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價值觀影響著人們對事物的
認識與評價,價值觀影響著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 ②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
(2)要求我們堅持正確的價值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重點掌握】
(1)基本特征: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征和主體
差異性特征。
(2)評價標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就必須
⑴堅持真理,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⑵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追求。(群眾-----民生)
三、人的價值原理【重點掌握】
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就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奉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
會、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
四、價值的創造與實現原理(如何實現人生價值)【重點掌握】
A、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
擁有幸福人生根本途徑。
B、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
C、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需要努
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D、要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
高的價值追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梧州市| 盐亭县| 富锦市| 兰州市| 乌恰县| 清河县| 吉林省| 鹿邑县| 金秀| 定结县| 疏附县| 防城港市| 衡东县| 湖北省| SHOW| 社会| 永宁县| 沾化县| 儋州市| 大城县| 垦利县| 安西县| 米泉市| 沾益县| 元阳县| 蒙自县| 尖扎县| 榆林市| 正阳县| 洞头县| 临夏市| 广水市| 高邑县| 重庆市| 饶河县| 湖南省| 保山市| 临沧市| 屏山县| 遵义市| 临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