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堅持新發展理念》教學設計(一)設計思想1.習近平“3.18”講話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出的“八個統一”;2.本節課緊緊圍繞思想政治學科四大核心素養來展開設計,旨在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公共參與精神。3.本課程力求構建學科邏輯與實踐邏輯、理論知識與生活關切相結合的活動型學科課程。學科內容采取思維活動等方式呈現,即通過一系列活動及其結構化設計,實現“課程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課程化”,課堂教學要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強調學生的活動體驗是其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途徑。教學結構示意圖(二)課程標準依據本框對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模塊2“經濟與社會”的內容要求:“2.1闡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課程標準中的教學提示,建議我們以“為什么發展必須以人民為中心”為議題,探究堅持新發展理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意義。可針對每個發展理念,為社區或學校制定數字化宣傳資料。可就某個發展理念進行專題調研,如組織參觀當地高新技術企業、制作“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的展板。可結合當地實際,舉辦“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并舉”的征文比賽;或對當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某方面情況進行調研,剖析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提出對策建議。(三)教學背景1.教材分析“堅持新發展理念”在必修2的教學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從內容上看,本框下設兩目,“貫徹新發展理念”是對“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的具化。新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具有很強的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新發展理念深化拓展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從結構上看,必修2教材主要講述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而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本框側重講的是發展思想、發展理念,是下一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行動指南。2.學情分析(1)從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看,學生在學習“基本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等知識后,對新發展理念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但“新發展理念”的深刻內涵對學生而言還是比較抽象、難懂。因此本課圍繞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來展開情境設計,符合學生心智和能力,做到了深入淺出,寓情于境。(2)從學生的情感基礎來看,選取電影中4個“家鄉”為情境,讓學生“入境”“入情”,有利于在課堂中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思想共鳴。(四)教學目標選取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的4個脫貧從而實現鄉村振興的故事為情境,通過學生模擬電影主人公介紹“我的家鄉”發展經驗,理解把握五大發展理念的地位作用和如何貫徹落實,講述中國故事,培育學生的政治認同和科學精神。通過“描述人民現在的生活情況以及還有何新的美好生活需要”答記者問,把握理解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增強學生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政治認同。通過“如何規劃下一步的家鄉發展”答記者問,全面深刻把握五大發展理念的集合體關系,提升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增強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公共參與。(五)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新發展理念2.教學難點:科學解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和新發展理念的內在邏輯突破策略: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抽象的、空泛的,學生對它的理解和把握需要建立在具體的情境和案例上。教材中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五大發展理念”也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緊密聯系的。為更好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教學安排上調整教材順序,先進行“五大發展理念”的教學,再引導學生從中抽象、概括、升華出孕育其中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六)教學路線1.議題線:議題為“新發展理念新在何處”,把知識串聯起來,讓學到的知識有其內在的結構性和邏輯性。2.情境線: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4個實現鄉村振興的“家鄉”舉辦新聞發布會→記者提問環節:介紹目前當地村民的生活情況及還面臨的一些新需要→記者提問環節:根據中央“十四五”規劃精神的核心“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請結合你們“家鄉”的實際,談談如何規劃下一步的“家鄉”發展。2.活動線:課前欣賞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5個片段,并查閱資料了解故事背后的真實原型事件→“主人公”圍繞給定主題分享鄉村振興的經驗(其他小組評價)→回答記者提問,介紹村民的生活情況和新需要→回答記者提問,介紹“家鄉”下一步的發展規劃。3.學科任務線:為家鄉擬定宣傳語,整體感知五大發展理念→通過合作討論,分享我的“家鄉”發展經驗和評價他組分享,全面深刻把握五大發展理念的具體內涵和要求→通過兩個記者提問環節,掌握“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內涵和“五大新發展理念”內在的聯系。(七)課前準備學生課前欣賞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5個片段,并查閱資料了解電影中5個故事背后的真實原型事件。教師準備好活動的資料素材。(八)教學過程本課將圍繞“新發展理念新在何處”這一中心議題,以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鄉村振興成功的“家鄉”舉辦新聞發布會,序列化安排活動,講好中國故事、講透中國故事,用學生熟知的、接地氣的電影故事帶領學生探究“新發展理念”,將議題、情景、活動、任務有機統一,使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公共參與得到潛移默化的浸潤與升華。教學環節 課堂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看電影,導新課 觀看電影宣傳片:《我和我的家鄉》 教師活動:這部電影由5個故事組成,這5個故事分別講述了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五個家鄉的發展,背后反映的是五個脫貧故事,今天我們選取了4個片段,分組如下:第一組《北京好人》第二組《天上掉下個UFO》第三組《回鄉之路》第四組《神筆馬亮》請同學們迅速根據本組“家鄉故事”最契合的那個“新發展理念”,為其擬定一條宣傳語,時間2分鐘。學生活動:擬定標語。(舉例第一組:共享發展,讓人民生活更幸福)教師總結:《北京好人》——共享;《天上掉下個UFO》——創新;《回鄉之路》——綠色;《神筆馬亮》——協調。我們還有“開放”發展理念。 用最近熱門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宣傳片導入,迅速拉近和學生的距離,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我和我的家鄉》五個故事分別講述了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五個家鄉“鄉村振興”的故事,同時也正好契合了我們所提出的“新發展理念。課堂上以此為情境,也是向學生講中國故事,講述的是偉大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攻堅克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的故事,這也是培育政治認同的要求。引導學生為“家鄉”發展故事擬定宣傳標語,整體上感知把握了五大新發展理念。環節二:發布會,共分享 序列化活動一:舉辦新聞發布會新聞發布會:4個“家鄉”都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實現了脫貧,這是我們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成功典范,請各小組推薦1位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進行我的“家鄉”發展經驗分享。活動要求:①請各小組結合教材知識,重點分享你的“家鄉”是如何在這一“新發展理念”指導下實現鄉村振興的;②3分鐘時間準備發言稿,群策群力羅列要點,其余同學也要做好補充發言準備;③仔細聽講,記錄要點,點評其他小組的發言表現。維度等級緊緊圍繞本組的“新發展理念”展開論述邏輯思維清晰語言表達流暢教師活動:教師在每一小組發言后,進行點撥總結,在師生互動中逐一理解把握共享、創新、綠色、協調發展理念。“開放”發展理念將通過寧波的案例向學生進行闡述。學生活動:積極參與互動,記錄關鍵詞,整理筆記。 通過舉辦新聞發布會,這一情境的創設符合學生的認知和心智特點,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思政課不能僅是講故事,更要講透故事,講出故事背后的學科內涵、思維含量和育人價值,而這就離不開情境之下的活動任務設計了。通過圍繞某一“新發展理念”進行我的“家鄉”發展經驗分享。這一活動任務能很好地帶動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并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內化、提升,從而真正達成良好的教學目標,順利突破教學重點“新發展理念”,培育學生的科學精神。以特定學科任務為導向的評價體系是衡量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方式途徑,要求學生在深度理解特定學科內容在不同任務情境下的應用,主動創造概念與情境之間的有效連接。做到了評價主體多元化和內容具體化。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的統一。教師的點撥和總結是必不可少的,教師仍要很好地起到總結主導的作用。序列化活動二:回答記者提問環節1記者提問環節1: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你的“家鄉”在鄉村振興上取得了成功,根據你的“家鄉”實際請你描述人民現在的生活情況以及還有何新的美好生活需要。活動要求:1.各小組立足“家鄉”實際,合作討論,進行合理想象并羅列回答記者的要點。2.推選1—2人答記者問。教師總結1:提煉各組的答記者問,總結“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反映了我們黨堅持人民主地位的內在要求,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教師總結2:貫徹新發展理念,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集中體現。 “答記者問”情境活動的設計符合生活邏輯線索,增強學生課堂的參與感。為了更好理解“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結合“家鄉”描述人民現在的生活情況以及還有何新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學生“由情入理”地理解,達成政治認同的培育效果。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在理解“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后,這里教師總結追問“新發展理念”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關系?在深化對學科知識的理解中培育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政治認同。序列化活動三:回答記者提問環節2記者提問環節2:根據中央“十四五”規劃精神的核心“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請結合你們“家鄉”的實際,談談如何規劃下一步的“家鄉”發展。活動要求:①結合你的“家鄉”的實際;②各小組緊緊圍繞“五大新發展理念”暢想規劃發展方向。教師總結:“五大發展理念”本身是一個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它們相互貫通、相互促進,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增強貫徹落實的全面性、系統性,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把“十四五”的核心要義,有機結合到答記者問中去,設置情境任務。加強時政教育,對于開闊學生視野,開發課程資源,激發學生家國情懷,培養學生政治認同具有重要意義。結合“家鄉”的實際談談如何規劃下一步的“家鄉”發展。讓學生緊緊圍繞“五大新發展理念”暢想,體現了學以致用,深化理解知識。在這一活動過程中涵養學生的公共參與素養。環節三:辨議題析“新”字 議題總結:新發展理念“新”在何處?如何認識不同時期的發展理念變化?教師總結1:新的時代方位、新的實踐要求、新的發展內涵、新的戰略意義。教師總結2:新發展理念是對以往發展理念的補充與發展,新的時代呼喚新的精神,新發展理念引領新的征程。 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議題的深化辨析,充分體現政治學科特有的“政治味”,師生互動,提升理論認識高度。 如何認識不同時期的發展理念的變化,有利于深化理解“新發展理念”的時代意義和價值,培育學生的政治認同和科學精神。(九)板書設計情境線:“我和我的家鄉”新聞發布會任務線:把握新發展理念內涵、理解“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探究“新”的時代意蘊活動線:介紹、發言、答記者問、規劃方向新發展理念“新”在何處新發展理念“新”在何處發展是硬道理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理新發展理念理科學發展觀理3-1 堅持新發展理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