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9張PPT)考點39 綜述人口、資源與環境的關系,理解只有三者協調發展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一輪復習|歷史與社會2022中考名師導航01考綱分析知道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掌握正確發理三者的關系的方法;理解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02知識回顧PRED問題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簡稱PRED問題人口——Population資源——Resources環境——Environment發展——Development人口的快速增長、自然資源的短缺、生態環境的惡化等問題,與人類社會的發展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要正確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做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可持續發展1、含義 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目的 尋求一條人口、資源與環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2、內容 包括生態持續發展、經濟持續發展、社會持續發展,三個方面缺一不可。①生態持續發展:生態環境系統為人類社會提供各種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基礎;②經濟持續發展:經濟發展需要與生態環境相協調,不能以犧牲環境作為發展的代價;③社會持續發展:社會發展過程中需要兼顧地區之間、代際之間、追求社會公平。3、措施(1)中國政府積極貫徹可持續發展思想,根據中國的國情,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不斷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2)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03知識遷移PRED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錯綜復雜的關系(1)人口:人口增長過快,會不斷引發人口與資源、環境、發展之間的矛盾,諸如糧食供應不足,就業問題嚴重,人民生活貧困等;而人口增長過緩甚至負增長,以及老齡化社會的出現,也會對國家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因此,一個地區保持合理的人口數量和人口增長速度,有利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2)資源:自然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當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獲取速度,超過了自然資源的補給、再生和增值速度時,就會出現自然資源短缺的問題。尤其是非可再生資源,其蘊藏量不再增加,對它們開采的過程就是耗竭的過程。(3)環境:人們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過程中,會影響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環境。這種影響在自然環境的承載能力以內,人類就能與自然環境保持相對協調的關系;當這種影響超出了自然環境的承載能力,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就會產生矛盾,出現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4)發展:發展是硬道理。人類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解決如何協調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之間關系的問題。(5)只有在協調好人與自然關系的條件下,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合理利用資源,做到開源與節流并舉,保護環境,使人口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同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相協調,實現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途徑途徑 具體措施消除貧困 教育扶貧、發展特色產業、基礎設施建設、轉移就業、異地搬遷發展綠色經濟 循環經濟 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資源消耗低碳經濟 改善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碳排放提倡可持續消費 衣 盡量避免干洗,減少洗滌頻次食 盡量選擇本地的應季食物住 關注房屋耗能,使用節能燈行 日常出行選擇騎車、步行、公共交通,盡可能拼車或合乘可持續發展的三個維度三個維度 具體要求生態持續發展 生態環境系統為人類社會提供和種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基礎。經濟持續發展 經濟發展需要與生態環境相協調,不能以犧牲環境作為發展的代價。社會持續發展 社會發展過程需要兼顧地區之間、代際之間公平、追求公平性。04典精例題1.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要實現人類同環境的協調發展,就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下列可持續發展的含義最正確的是( )A.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B.滿足人類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C.全球共同合作,打擊恐怖主義,保證世界的和平與發展D.實現人口零增長、經濟零增長、環境污染零增長A2.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人類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是( )A.和平與發展 B.消除貧困C.人口、資源、環境 D.經濟全球化問題3.你認為下列說法最有利于形成人地和諧觀念的是( )A.掌握地球和地圖的基礎知識B.掌握閱讀和使用地球儀、地圖的基本技能C.認識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D.了解家鄉、中國和世界的地理概貌CC4.我國東北部的三江平原水稻種植面積逐年擴大,打破了傳統的“南稻北麥”格局。三江平原可以種植水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山環水繞,沃野千里 B.雨熱同期,水源充足C.地勢低平,黑土廣布 D.日出最早,光照充足5.下列土地利用措施中不利于黃土高原地區水土保持的是( )A.擴大林、草種植面積 B.改善天然草場的植被C.大力開展土地復墾工作 D.增加糧食作物種植面積BD6.長江沿江地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 )A.地形以平原、山地、高原為主B.煤、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C.無自然災害D.河網稠密,長江橫貫東西,水運便利7.長江經濟帶采取“退田還湖”的舉措,體現了流域開發“人水和諧”的理念,其根本目的是( )A.增加灌溉水源 B.修復生態系統C.促進工業發展 D.發展水產養殖DB8.金義都市區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統一規劃部署的四大都市區之一。金華市委市政府抓住這一促進金華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積極優化都市區規劃體系。結合圖示信息,你認為該規劃體系可能包括( )①打造便捷交通,完善配套設施 ②做大民營經濟,發揮主導作用 ③依托各自優勢,實現特色發展 ④加強區域合作,組團協同發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9.金華城中三江交匯處有座燕尾洲公園,園內有中國婺劇院、“彩虹橋”……還建有保護河漫灘濕地的生態防洪堤。該公園設計獲得了2015世界建筑節年度最佳景觀獎,其理念是( )A.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B.環保離不開節能減排C.人類之間平等發展 D.“開源”與“節流”并舉A圖1為粵港澳大灣區某農業景觀及四大中心城市部分職能示意圖。完成10~11題。10.形成圖示農業景觀的主要自然條件是( )A.瀕臨海洋,氣候干旱B.地勢低平,降水豐沛C.盆地地形,降水集中D.河道彎曲,淤塞成湖B11.四大中心城市優化提升圖示職能,各自具有的優勢是( )A.①城:擁有珠三角低成本的土地B.②城:滿足各種金融交易的設施C.③城:利用港澳先進的技術經驗D.④城:享受經濟特區的優惠政策C12.浙江安吉余村,是“兩山”理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源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余村之“痛”上世紀90年代,余村利用山里的石灰巖資源,辦起了礦山、水泥廠,富了村民,村里每年也有300多萬元的純利潤。可問題也接踵而至,粉塵蔽日,果樹不長果,竹筍連年減產,還有頻繁發生的安全事故。余村之“幸”為了綠水青山,余村最終選擇關停礦山和水泥廠。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余村調研時,肯定這是“高明之舉”。他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余村之“喜”余村目前有旅游景區3個,農家樂14家,2014年村民人均純收入是10年前的近5倍。文化禮堂建起來了,每逢節日,村里還要辦“村晚”。村里大小事都要經過村民代表表決通過才做,村里每花一分錢,都要進行公示。(1)請你說說余村之“痛”痛在哪里?余村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破壞了生態環境,對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威脅,是一種只顧眼前利益,沒有考慮長遠利益的不可持續的做法。(2)以余村的“痛”“喜”轉變為例,說說你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解。余村最終選擇關停礦山和水泥廠,保護了生態環境,使村民的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得到了維護。同時,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利于吸引游客,為發展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這一些都有利于余村經濟社會的發展,保護環境也就是發展生產力。(3)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余村的發展歷程對該戰略的實施有何啟示?要注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大力發展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加強農村民主政治的建設;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等。13.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A是 (山脈),該山脈以西是_________,東北平原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從2000年起,國家決定停止開墾三江平原,主要目的是為了( )A.保護濕地 B.保護耕地 C.發展畜牧業 D.植樹造林大興安嶺內蒙古高原平原面積廣大,黑土土層深厚,肥力較高A(3)每年的四、五月份,東北地區還沒有進入雨季,而松花江和鴨綠江等河流水量已開始增大,原因是什么?原因:冬季積雪,春季融化,形成春汛。(4)根據圖上信息,說明東北地區發展工業的優勢條件。優勢條件:煤、鐵、石油等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5)根據圖上信息,分析A地雪期長的原因。原因:所處緯度高。14.金義東城際軌道已全線開工,計劃2021年12月建成,屆時將為沿線居民打造一小時快速交通圈。讀圖,回答問題。圖1 金義東城際軌道交通圖 圖2 金華年降水量分布圖(1)依據圖1,以義烏站為中心,分段描述金義東城際軌道由金華到橫店的大致走向。金華到義烏段是西南到東北;義烏到橫店段是西北到東南。(2)分析圖1、圖2,指出在城際軌道工程建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災害并說明成因。洪澇災害。降水量大,且集中;位于金衢盆地,地勢低洼,排水不暢。(3)聯系所學知識,說說金義東城際軌道的建成會給沿線地區帶來哪些積極影響?有利于促進沿線地區經濟文化交流,實現優勢互補;有利于帶動旅游、商貿、影視文化等相關產業,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發展;有利于縮短出行時間,緩解交通壓力;有利于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生活質量等。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