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7張PPT)考點16 列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為加強統治所采取的措施,評價他們對歷史進程產生的重要影響一輪復習|歷史與社會2022中考名師導航01考綱分析列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為加強統治所采取的措施;評價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對歷史進程產生的重要影響。02知識回顧一、秦始皇秦統一六國(1)時間公元前230—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順序:韓趙魏楚燕齊),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朝(2)影響① 統一全國,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有利于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② 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為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奠定基礎,符合歷史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秦始皇的統治措施政治措施:(1)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2)設立皇帝稱號,確立了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自稱為“始皇帝”(3)在中央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4)在地方,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將全國劃分為36郡,郡下設縣,縣下設鄉、里影響:(1)秦朝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在當時有利于鞏固秦朝的統治和社會穩定,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但中央集權制發展的同時也導致了君主專制(2)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成為后世歷代王朝所沿用的政治制度,對后世產生深遠的影響經濟A.措施:(1)統一貨幣:以圓形方孔錢為標準統一全國的貨幣(2)統一度量衡B.意義:統一的貨幣和度量衡,促進了各地的經濟發展和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文化A.措施:(1)統一文字:以小篆為全國規范文字,推行全國,后演變為隸書(2)統一思想:實行“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維護封建統治B.影響:(1)統一的文字有利于秦帝國政令的推行,成為維系中華文化的重要紐帶(2)“焚書坑儒”雖然有利于統一,但摧殘了文化,鉗制了思想,對我國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損失法律A. 措施:頒布了大量律令,加強法治B. 影響:有利于有效管理國家,維護社會秩序;但是法律過于嚴酷,激化了社會矛盾,導致了秦朝的迅速滅亡交通A.措施:(1)統一車軌:統一全國車輛兩輪之間的距離(2)修建馳道:秦在原來六國車馬道路的基礎上,拆除所有路障,修建通往各地的寬闊馳道B.影響:使車輛可以暢行全國,便利了交通,加強了地區之間的聯系,從而加強了中央和地方之間的聯系,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邊疆治理A.措施:(1)派大軍北擊匈奴,奪回了大片土地(2)在戰國時期秦、趙、燕的基礎上修筑長城,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B.影響:修筑長城,防御了北方匈奴的進攻,保護了北部邊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促進了北部邊疆的開發;鞏固了邊防,擴大了疆域版圖對秦始皇的客觀評價功:(1)統一六國,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貢獻(2)統一貨幣、文字、度量衡,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3)統一車軌、修馳道,開鑿靈渠,有利于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鞏固國家的統一過:(1)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2)實行暴政,動用酷刑,濫用民力,賦稅沉重,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激化社會矛盾,導致秦朝的迅速滅亡總評:功大于過,是對中國歷史發展有杰出貢獻的千古一帝二、漢武帝漢武帝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施及影響政治A.措施:(1)接受主父偃的提議,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王勢力(2)建立刺史制度(地方),定期巡視地方,加強中央對各地官員的監督(3)設立司隸校尉(中央),監督京師百官及皇族B.影響:政治上大大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大一統局面的形成;加強了對中央和地方各級官員的監督,加強了皇帝的權威經濟A.措施:(1)中央統一鑄造貨幣(五銖錢)(2)鹽鐵官營,由中央統一經營鹽鐵的生產和銷售B.影響:經濟上控制貨幣鑄造與鹽鐵產銷,極大的增加了中央的收入,有利于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文化A.措施:(1)采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推行儒家思想,以儒學作為選拔人才的標準(2)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經典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B.影響:(1)思想上推行儒家思想,有利于思想統一,有利于國家穩定,鞏固統一;(2)儒家思想開始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正統思想,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邊疆治理與對外關系A.措施:(1)派大將軍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解除了北部邊患(2)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與西域各國建立了友好關系B.影響:(1)漢朝北部的邊患基本解除,擴大了西漢的疆域范圍;(2)密切了西漢與西域各國的關系,為開通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對漢武帝的評價漢武帝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是杰出的政治家,漢武帝時期,漢朝實現了大一統,經濟繁榮、國力雄厚,漢朝進入鼎盛時期三、唐太宗1.唐太宗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施及影響政治A.措施:(1)正確認識君民關系,把君比作舟,把民比作水,認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重視減輕農民負擔,實行仁政。(2)能正確處理君臣關系,善于用人,虛心納諫。(3)沿襲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中書省負責替皇帝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核詔令的內容;尚書省下轄六部,負責政令的執行)B.影響:(1)緩和了社會矛盾,社會比較安定,政治較為清明,(2)三省之間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牽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并加強中央集權。經濟A.措施:(1)重視發展農業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2)注意節儉,促進了經濟的恢復與發展B.影響:農民占有一定土地,賦役負擔減輕,經濟得到恢復發展,國力逐步增強文化A.措施:(1)沿襲并完善隋朝建立的科舉制,重視人才的選拔與培養,為讀書人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環境,讓出生低微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機會。B.影響:科舉制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讓出身低微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機會;這種相對公平的選拔制度,為讀書人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更多人才,并促進教育文化的發展。民族政策A.措施:(1)改變過去貴中華賤夷狄的觀念,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民族關系融洽促進了民族團結(2)文成公主入藏,嫁給吐蕃首領松贊干布,加強唐蕃友好(3)設置安西都護府管理西域地區B.影響:民族關系處理融洽,唐太宗贏得少數民族的愛戴,被尊稱為“天可汗”對外政策A.措施:(1)采取開放的對外政策,積極同世界各國交往(2)玄奘到天竺(今印度)取經B.影響:促進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對唐太宗的評價唐太宗在位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民族關系融洽,社會安定,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的清明統治時期四、宋太祖1.鞏固統治、加強中央集權的背景唐末五代,軍閥武將飛揚跋扈,影響政局的穩定2.宋太祖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施及影響政治A.措施:陸續解除地方節度使的權力;增設機構以分割制衡各級官員的權力B.影響:(1)積極:地方的行政權,財政權和軍權都收歸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鞏固統治(2)消極:導致官僚機構膨脹,財政開支龐大,冗官、冗兵和冗費導致北宋形成“積貧”的局面經濟A.措施:派遣官員(轉運使)到地方管理財政B.影響:(1)積極:消除了地方割據的物質基礎(2)消極:造成了地方財政的困難文化A.措施: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選拔大批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許武人掌握地方政治(文人治國)B.影響:(1)積極:士人受到社會的普遍尊重,推動了文化教育科技的發展(2)消極:武將群體長期遭受打壓,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導致讀書做官論的盛行軍事A.措施:(1)杯酒釋兵權,解除了石守信等統軍大將的兵權(2)從各地挑選強壯士兵編入禁軍,由皇帝直接控制(3)為防止將領發展私人勢力,禁軍輪流駐防京師B.影響:(1)積極:防止將領發展私人勢力,加強了皇帝的權力(2)消極:頻繁的調動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現象,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導致北宋與周圍少數民族政權的連年斗爭中,負多勝少,形成了“積弱”的局面君臣禮儀A.措施:規范君臣禮儀,大臣只能站著同皇帝講話B.影響:進一步加強皇權對宋太祖統治措施的的評價(1)宋太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地方的行政權、財政權、軍權都收歸中央,結束了唐末五代以來地方割據的局面,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安定,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2)崇文抑武使軍隊戰斗力下降,機構膨脹,造成財政開支龐大,形成“積貧積弱”的局面,為宋的滅亡奠定基礎03知識遷移前209年陳勝、吳廣農民起義前207年秦朝滅亡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前60年設置西域都護25年東漢建立220年東漢滅亡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秦朝西漢東漢前206年前202年9年西漢滅亡楚漢之爭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屋大維)2世紀羅馬帝國地跨亞歐非1世紀基督教誕生漢朝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在國家治理上的共同點1. 都是中國歷史上比較有作為的帝王、杰出的政治家,勵精圖治,對中國歷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 都重視改革吏治,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3. 都為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措施 影響政治 建立中央集權官僚體制郡縣制經濟 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文化 統一文字;焚書坑儒邊疆民族 統一車軌修馳道北擊匈奴修長城,南統越族開靈渠鞏固了中央集權有利于中央對地方的統治和管理有利于地區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維系中華文明的重要紐帶加強思想控制,鞏固中央集權; 同時又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促進地區間的交流開發了邊疆,鞏固了統一的國家秦始皇措施 影響政治 實行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設立私隸校尉經濟 貨幣鑄造權和鹽鐵生產經營權收歸中央文化 罷黜百家;推行儒學教育邊疆民族 和戰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削弱諸侯王實力,鞏固中央集權加強了監督,有利于鞏固中央集權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極大地增加了中央的收入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鞏固統治;確立儒學正統地位,但又限制了其他學術思想,對學術發展不利鞏固了邊疆,保證大一統的局面溝通了西域,在漢朝時,新疆正式接受中央政權的管轄;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基礎漢武帝措施 影響政治 虛心納諫,善于用人完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經濟 減輕賦役負擔;邊疆民族 開明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西藏保證決策正確,政治清明;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并加強中央集權選拔治國人才促進經濟恢復和發展有利于鞏固邊疆,加強民族融合有利于加強同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唐太宗措施 影響政治 解除統軍大將兵權;建立禁軍輪流駐防;解除地方節度使權利;派官員管理地方財務采取崇文抑武策略;增設機構分割制衡官員權利;加強了皇權,鞏固了中央集權;但削弱了軍隊戰斗力,形成“積弱”局面將地方行政權、財權、軍權都收歸中央,中央集權加強武人干政風險降低,士人受到社會普遍尊重;官員權力受到限制,中央集權大大加強。但同時導致官僚機構膨脹,出現冗官、冗兵、冗費,導致“積貧”局面宋太祖人物 領域 秦始皇 漢武帝 唐太宗 宋太宗政治 統一中國;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 實行推恩令,解決了王國問題;建立刺史、監察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 善于用人,虛心納諫;重視君民關系;完善三省六部制。 解除節度使的權力、增設機構以分割制衡官員的權力。經濟 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 將鑄幣和鹽鐵專賣權收歸中央。 輕徭薄賦;重視農業生產。 派官員到地方管理財政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人物活動比較中國歷朝政治制度的共同特點及其作用共同點:都采取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作用:(1) 積極作用:有利于國家的鞏固和統一,加強統治,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2) 消極作用:容易出現獨裁和暴政,引發人民反抗和起義04典精例題1.秦王“初并天下,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乃更號曰‘皇帝’”。其主要目的是( )A.沿襲歷史傳統 B.開創一代帝號 C.加強思想控制 D.宣揚個人功業2.國家和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的設立,為我國反腐敗斗爭打造了一把利劍。秦始皇為監察官員而設立的官職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刑部DB3.董仲舒向漢武帝建議:“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边@一意見( )①有利于學術文化的繁榮?、谕苿尤鍖W逐漸成為正統思想?、塾欣诠降剡x拔人才 ④適應了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4.公元前112年漢武帝頒布《罷郡國鑄錢令》,命令銷毀原各郡國的私鑄錢,將鑄幣權收歸中央。漢武帝這一措施( )A.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B.抑制了農業生產發展C.徹底解決了封國問題 D.實現了思想的大一統A5.唐太宗非常重視中書、門下兩省在中樞政務機構中所發揮的作用。他曾對群臣說:“中書召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這反映了門下省的職權是( )A.替皇帝起草詔令 B.審核詔令內容C.負責詔令的執行 D.負責監察百官B6.宋太祖時置諸道轉運使以總財賦,分全國為十三路。太宗以邊防、盜賊、刑訟、錢谷之任皆委于轉運使,分全國為十五路。真宗時設置了提點刑獄使,總攬一路司法和監察,安撫使主持一路軍事,而轉運使專理一路財賦和民政。據此宋代轉運使( )A.總攬地方軍事、財政大權 B.中央設置的監察地方的職官C.其職責變化表明地方權力增大 D.有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控制D7.政治制度的創新是歷史演進的一種常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秦統治者把“帝”這個頭銜作為自己的專屬稱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是九卿,“天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郡下轄若干縣,縣按大小設縣令或縣長。——摘編自樊樹志《國史概要》等材料二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陸續滅了六國,采用法家為主、兼蓄并用其他學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的格局。——摘編自韋政通《中國思想史》等材料三 中國在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基督尚未誕生前約兩百年,即已完成政治上的統一,并且此后以統一為常情,分裂為變態(即使長期分裂,人心仍朝向統一,即使是流亡的朝廷,仍以統一為職志),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現象。——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1)根據材料一,指出秦統治者在政治體制上的創新舉措。創新舉措:皇帝制度、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郡縣制。(2)概括材料二中秦統治者創新制度所具有的歷史條件。歷史條件:國家統一,“百家爭鳴”提供了多種治國學說。(3)依據材料三,分析秦統治者所創制度的影響。影響:鞏固了中央政權,后世的政治制度是在秦制基礎上不斷完善、創新的,權力的統一與集中成為后世王朝的總體趨勢。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公元前127年時,漢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規定嫡長子只可繼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給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斷縮小,其重要性也不斷下降,僅僅成為大地產。——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臣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漢書》材料三 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更錢造幣以贍用。征匈奴四十余,匈奴遠遁,日以削弱。——《古代歷史史料匯編》(1)材料一中“漢皇帝”是誰?“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推行該法令的影響。漢皇帝:漢武帝。法令:推恩令。影響:逐步減輕了王國對中央的威脅;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鞏固了西漢政權等。(2)材料二中的“臣”提出了什么建議?他的建議有何深遠影響?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深遠影響:儒家學說成為正統思想;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等。(3)根據材料三,概括漢武帝加強統治的兩項主要措施。措施:統一鑄造錢幣;征伐匈奴。(4)綜合上述材料,西漢的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作用:鞏固了西漢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等。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錢穆先生認為“傳統中國的相權,是制衡君權的法寶,比現代西方的三權分立制還要完美”。你是否同意?請說明理由。同意。以三省六部制為例,唐代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三省分工明確,相互牽制,保證了行政運作的有效運行、有效制衡。三省六部制度若能嚴格執行,皇權是會受到一定限制,因而隋唐時代的皇帝尚無絕對的專制獨裁之權?!〔煌?。以三省六部制為例,其實本身就是皇權逐漸增強的產物,眾多宰相集體議事,分工明確的三省互相牽制,使個別宰相難以擅權專斷。但這不同于近代西方的三權分立,不能體現民主觀念,本質上是為強化皇權服務的。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