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3張PPT)第二節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2)產生晝夜交替1、晝夜交替的產生及其原因2、晝半球與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3、晝夜交替的周期及意義一、復習、導入新課二、出示教學目標1、復習經緯網的有關知識2、明確產生時差的原因3、能夠分清地方時、區時、中央經線、時區等概念4、能夠進行地方時、區時的計算5、了解地轉偏向力,會運用其解釋地理現象三、自主學習要求:緊扣學習目標,重點放在產生時差四、知識講解、梳理鋪墊:了解構成經緯網的基本要素的知識1.地軸和兩極(1)地軸是地球自轉運動的旋轉軸。它通過地心連接兩極。(2)兩極是地軸的兩端同地球表面相交的兩點。其中對著北極星附近的一端是地球的北極,另一端是地球的南極。晝半球兩極是地面上確定南北方向的依據,我們把向著北極的方向定為北,北極是地面上的最北點,在北極四面八方都是南;向著南極的方向定為南,南極是地面上的最南點,在南極前后左右都是北。在地球自轉過程中,地面上除了兩極之外的各點都能在空間旋轉成不同大小的圓,只有南極和北極是兩個旋轉的點。2.經線、本初子午線,經度和東,西半球(1)經線是地球表面連接南、北兩極的線。經線具有如下主要特點;①所有的經線都在南極和北極匯合。②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經線也叫南北線或子午線。③所有的經線長度大致相等。緯度相差一度的經線的長度為111km④兩條正相對的經線,形成一個經線圈。⑤任何一個經線圈把地球表面平分為兩半球。(2)本初子午線是地球上計算經度的起始經線,又名“首子午線”。國際上規定以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威治天文臺原址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即零度經線,全球經度以它作為零點(3)經度是以通過當地的經線平面與本初子午面之間的夾角來量度的。①東、西經度的劃分:本初子午線(零度經線)以東的180°屬于東經,以西的180°屬于西經。②經度的讀寫,除了0°經線和180°經線之外,其余的經度都要區分東經或西經。經度的書寫方式,如東經120°也可寫成120°E③在地圖上判別東、西經:經度度數向東增大的是東經,經度度數向西增大的是西經。在北極地區的地圖上,經度按逆時針方向增大的為東經,按逆時針方向減小的為西經。在南極地區的地圖上,經度按順時針方向增大的為東經,按順時針方向減小的為西經。(4)東、西半球:以西經20°和東經160°的經線圈來劃分,從西經20°向東通過0°經線到東經160°的半球為東半球;從西經20°向西通過180°經線到東經160°的半球為西半球。注意:東、西經度與東、西半球的范圍不完全一致。3.緯線、緯度、赤道和南、北半球(1)緯線是地球表面與經線相垂直的線。與經線相比,緯線有如下的一些特點:①所有緯線都相互平行。②緯線指示東西方向。③每條緯線都自成圓圈,單獨構成緯線圈。④各條緯線的長短不等,最長的緯線是赤道,由此越往南、往北,緯線越短,即緯線圈越小,到了兩極就縮小成點了(2)緯度是以赤道平面與本地鉛垂線的夾角來量度的。①南、北緯度的劃分:赤道是計算緯度的起點,定為 0°緯度。赤道以北的緯度屬于北緯,赤道以南的緯度屬于南緯。②緯度的讀寫:如北緯 23°26′,也可寫成23°26′N。③地圖上緯度的標注:在一般地圖上,緯度標注在緯線的東西兩端,在緯線呈同心圓的南、北極地區的地圖上,通常把緯度沿0°和180°經線標注在相應緯線的近旁。④在地圖上判別南、北緯:緯度度數向北增大的是北緯,緯度度數向南增大的是南緯。在南,北極地區的地圖上,向著北極的方向為北,向著南極的方向為南。⑤低、中、高緯度的劃分:通常把南、北緯30°之間的緯度稱為低緯度,南緯或北緯30°到60°之間的緯度稱為中緯度,南緯或北緯60°到90°之間的緯度稱為高緯度。注意與五帶的區別,五帶是以南北回歸線劃分的。地球自轉地理意義之二-----產生時差1.產生時差的原因原因: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一緯度相對位置偏東的地點要比位置偏西的地點先看到日出,東邊地點的時刻總是早于西邊。2.地方時:原因:因經度不同而不同的時刻。劃分:地方時是把當地當天太陽升得最高的時刻,定為正午12點,并以此為標準來劃分的時刻。 經度相差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1°,地方時相差4分鐘。同一條經線上的各點,地方是相同。3、時區①時區的劃分: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占經度15°,每個時區內使用相同的時刻,不同的時區有不同的時刻。全球有24個區時(標準時)。②時區的名稱和分布:0°經線所在的時區(東經7.5°與西經7.5°之間)叫中時區(或零時區),由此向東,每隔經度 15°,依次為東一區、東二區,……東十二區,中時區向西,每隔經度15°, 依次為西一區,西二區、…,西十二區。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各占經度7.5°,它們之間的鐘點相同而日期不同。③中央經線和時區界線;0°經線是中時區的中央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其他各時區的中央經線的度數是15°的整倍數,即15°乘以該時區的編號數。例如東八區的中央經線是東經120° (15°×8=120°)。4、區時各時區以本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刻,作為全區各地統一使用的時刻,這種適用于同一時區的時刻,稱為區時5、區時和區時的換算:區時和時區的含義是不同的。區時是時間概念,時區是空間概念。區時和時區是有聯系的占兩地相差幾個時區,區時就相差幾個小時。也就是說,兩個時區之間有幾條時區界線,它們之間的區時就相差幾個小時。較東的時區,它的區時較早。例如,當東八區是12點鐘時,東九區已是 13點鐘(下午1點)了,而東七區還在上午11點鐘。6.日界線(國際日期變更線)國際上規定,把東、西十二區中央的180°經線作為日界線,也叫國際日期變更線。日界線兩側的日期相差一天,當海船或飛機在太平洋上由西向東航行越過日界線時(從東十二區進入西十二區),日期要減去一天,由東向西航行越過日界線時(從西十二區進入東十二區),日期要加上一天。為了照顧同一行政區域內日期的統一,日界線有三處偏離了180°經線,曲折地繞過大陸和島嶼,使它通過海峽和大、洋,避免穿過陸地。日界線兩側的東、西十二區,日期不同而鐘點相同。日期界線包括自然界線和人為界線。⑴自然界線:即0點所在經線,它是不斷變化的;⑵人為界線:即國際上規定的、大體上沿180經線的國際日期變更線。兩條日期界限與日期的關系:從地方時是0:00的經線開始往東到180度經線為新的一天;往西到108°經線為舊的一天;地方時為0:00的經線與180°經線重合時,全球只有一天。因此,0時經線就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點和舊的一天的終點。涉及日界線的計算問題要注意:(1)先確定日界線的位置即180°經線。(2)按地球自轉方向越過日界線采用“東減西加”的原則。(3)注意越過日界線計算日期時,要注意星期的變化,月份的變化(大小月差異,平年與閏年的月份變化),年份的變化。(4)確定某一日期所占比例時除確定180°經線外,還要找到“零”時對應經線。7.日期比例問題只有太陽直射0°經線時(即地方時為12:00時),全球各地才處于同一個日期內,絕大多數情況下全球各地分別屬于兩個日期。確定“今天”和“昨天”的范圍,關鍵是求算0點所對應的經度。常見題型是根據極地投影圖,判斷陰影部分與非陰影部分分屬不同的日期。解題關鍵是不能把陰影誤認為是夜半球。如下圖中,中心點表示北極,陰影為3月21日,非陰影區為3月22日。讀圖回答。 (1)OP的經度為 ,ON的經度為 。(2)這時北京時間為3月 日 時。(1)由圖所給的條件,先畫出地球自轉方向(呈逆時針),因為按地球自轉方向ON—OP為3月22日(非陰影部分),OP—ON為3月21日(陰影部分),則ON為新一天的開始即3月22日0時,OP與日界線重合即為180°,根據圖中120°推出ON為60°E。(2)明確北京時間為120°E的地方時,因ON為3月22日零時,即可推出北京時間為3月22日4時。做題過程中可以把方向、日期標注在相應位置上,推斷北京時間可以采用畫數軸作輔圖的方法答案:(1)60°E 180° (2)22 48.地方時計算:⑴已知一地地方時,求另一地的地方時:所求地方時=已知一地的地方時±4分鐘/度×經度差⑵已知一地經度,求另一地的經度:所求經度=已知經度±經度差(經度差=地方時時差<以小時為單位>×15°)說明:±的選用,求東邊的用“ ”號,求西面的用“ ”號地方時的計算要注意以下幾點:(1)明確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轉,同一緯線上東邊的地點比西邊地點先看到日出,東早西遲是計算地方時的關鍵。(2)明確地方時與區時的聯系,先確定對應點的時區,求出時區差。(3)確定某一地點的地方時,該點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圖中或題目條件中隱含的。(4)明確地方時的換算關系1小時/15°;4分種/1°;4秒/1′,“東加西減”。(5)計算過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時要加一天,相反,相減,不夠減時,借24小時,日期相應退一天。3.有關地方時的計算:9.關于區時的計算:⑴求所在時區的區號:區號=某地經度÷ (商取整數,余數>7.5°進一,<7.5°舍去)⑵ 求某時區中央經線的度數:中央經線度數=所在時區序號×⑶已知某一地的區時,求另一地的區時:區時=已知區時±相隔的時區數說明:①式中加減號的選用:所求區時地在已知區時地的東邊,選用 ;在西選用 。②兩地相隔時區數的求算:兩時區同在東時區或西時區,則 ;若一個在東時區,另一個在西時區,則 。自轉地理意義之3---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方向發生偏轉太平洋上空 熱帶氣旋云圖太平洋上空 熱帶氣旋云圖123N123S在地球表面作水平運動的物體會發生偏離原經緯方向的現象緯度越高,速度越快,偏向越明顯面向物體的原運動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運動的物體,以及靜止的物體,則不偏向ABCD找出北半球的水平氣流的運動軌跡氣流的原方向實際運動軌跡五、課堂練習、整理鞏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