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3 地球的圈層結構 精品課件(共36頁PPT,內嵌視頻)+跟蹤訓練+答案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3 地球的圈層結構 精品課件(共36頁PPT,內嵌視頻)+跟蹤訓練+答案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1.3 地球的圈層結構 跟蹤訓練
10月14日5時6分在重慶沙坪壩區發生了3.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讀“地球內部地震波傳播速度”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是地殼,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①層地震波傳播速度隨深度增加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層進入②層傳播速度急劇上升
D.乙波無法通過地幔
2.上圖中x處為( )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巖石圈與軟流層的交界 D.內核與外核的交界
3.這次地震震源位于( )
A.地殼 B.下地幔 C.上地幔底部 D.軟流層
【答案】1.B 2.B 3.A
【解析】1.圖中可知,橫坐標是深度,縱坐標是地震波的傳播速度。①的深度為2900千米,包括地殼和地幔兩部分,A錯誤;從圖中可知地震波的波速在①處是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快,B正確;由圖可知甲波由①層進入②層,波速急劇下降,C錯誤;乙波在①層的傳播速度是隨深度增加而增快,而①層中包括地幔部分,因此乙波可以通過地幔,D錯誤。故選B。
2.圖中的X處深度約2900千米,在這里縱波(甲波)的傳播速度突然下降,橫波(乙波)完全消失,應為古登堡界面。故B正確,A、C、D錯誤。
3.整個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其中大陸地殼厚度較大,平均約為39-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區地殼更厚,最高可達70千米;平原、盆地地殼相對較薄。大洋地殼則遠比大陸地殼薄,厚度只有幾千米。此次地震發生在陸地上,震源深度10千米,震源應位于地殼。故選A。
【點睛】地球內部有兩個明顯的不連續面:一個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處(指大陸部分),在這個不連續面下,橫波(S波)和縱波(P波)的傳播速度都明顯增加,這個不連續面叫莫霍界面;另一個在地下2900千米處,在這里縱波的傳播速度突然下降,橫波完全消失,這個面叫做古登堡界面。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為界,可以將地球內部由外至外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下圖為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局部示意圖,A-B之間為地幔,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4.圖中( )
A.①為巖石圈 B.③為地殼 C.軟流層以上為巖石圈 D.軟流層為液態物質組成
5.圖中①②③之間關系表示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4.C 5.D
【解析】4.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可知,A是莫霍界面,B是古登堡界面。①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為地殼,A錯誤。③位于軟流層以上,由地殼和上地幔頂部構成,是巖石圈,B錯誤,C正確。軟流層為熔融狀態,D錯誤。故選C。
5.結合上題,①為地殼,②為地幔,③為巖石圈。①和②沒有交集,②和③有交集,且③包括①,D正確,A、B、C錯,故選D。
【點睛】地球的圈層結構包括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其中內部圈層包括地殼(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與古登堡界面之間)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并沒有明確的界線。另外,巖石圈表示軟流層以上的部分,由地殼和上地幔頂部組成,屬于地球內部圈層向外部圈層過渡的一個特殊圈層。
一般認為橫波的水平晃動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壞及人員大量傷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發生以后,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要間隔約12秒左右,這就是地震救援所說的“黃金12秒”。下圖為地球圈層結構及地震波傳播速度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6.地震救援所說的“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是( )
A.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差異 B.人口分布密度差異
C.建筑物的抗震系數差異 D.經濟發達程度差異
7.有關巖石圈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是巖漿的發源地 B.位于莫霍面以上 C.橫波不能通過 D.不包括軟流層
【答案】6.A 7.D
【解析】6.從圖中看,橫波傳播速度慢,縱波傳播速度快,而橫波與縱波由于速度差引起的傳播時間的間隔正好相差 12秒,地震發生時,房屋先會受到速度快的縱波的影響,隨著地面上下顛簸,這時還不太容易導致倒塌,12秒之后, 橫波到達地面,,房屋開始前后左右的搖晃,建筑物容易倒塌,所以“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是橫波和縱波傳播速度的差異,A正確;根據材料信息,“一般認為橫波.....的主要原因。地震發生以后......一般都要間隔約12秒左右,”可知,地震救援所說的“黃金12秒”的確定依據與人口分布、經濟發達程度和建筑物的抗震系數無關,BCD錯誤。故選A。
7.地殼和上地幔上部的軟流層以上的部分,由堅硬的巖石組成,合稱為巖石圈,由各類巖石組成,D正確;軟流層才 是巖漿發源地,A錯;巖石圈包括莫霍面,B錯;橫橫波可以通過地殼和地幔,到了古登堡面時才不能通過,所以可以通過巖石圈,C錯。故選D。
【點睛】地震的能量是通過地震波傳播的,地震波分為橫波和縱波,橫波的傳播速度小于縱波,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
2020年1月25日01時55分土耳其東部(北緯38.35°,東經39.12°)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8.此次地震的震源最有可能位于( )
A.莫霍面以上 B.軟流層以下 C.莫霍面以下 D.古登堡面以下
9.地震發生時,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會間隔約12秒,這就是地震救援領域所說的“黃金12秒”,在這12秒中人們可以決定是躲還是逃。“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是( )
A.橫波和縱波的傳播介質存在差異 B.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存在差異
C.人體對緊急事件的生理反應能力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數
【答案】8.A 9.B
【解析】8.陸地地下莫霍面的平均深度33千米,軟流層一般在地下100千米以下,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左右。材料信息表明,此次地震發生在土耳其東部,屬于陸地區域,而震源深度僅為10千米,因此震源應該位于莫霍面以上,不可能位于軟流層以下、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下,A正確,B、C、D錯誤。故選A。
9.地震波中橫波傳播速度較慢,縱波傳播速度較快,地震發生后先出現上下顛簸后出現左右搖晃,橫波到達,建筑物左右搖晃時容易倒塌,由此推斷“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是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差異,B符合題意;“黃金12秒”,與橫波和縱波的傳播介質存在差異、人體對緊急事件的生理反應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數等關聯度不大,故排除A、C、D。故選B。
【點睛】地震波按傳播方式可分為縱波(P波)和橫波(S波)兩種類型,其中縱波傳播速度快,可通過固態、液態和氣態物質傳播,而橫波傳播速度慢,只能通過固態物質傳播,縱波到達地表時會使物體上下顛簸,橫波到達地表時會使物體左右搖擺。
北京時間2020年6月4日16:49在印尼哈馬黑拉島附近海域(2.88°N,128.26°E)發生6.7級地震,震源深度100千米。下圖示意地球圈層部分結構。完成下面小題。
10.哈馬黑拉島附近海域地震震源可能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地震發生后,圖中船只上的人員( )
A.只感受到上下顛簸 B.先感受到上下顛簸,后感受到左右搖晃
C.只感受到左右搖晃 D.先感受到左右搖晃,后感受到上下顛簸
12.圖中所示的外部圈層共有( )
A.1層 B.2層 C.3層 D.4層
【答案】10.D 11.A 12.C
【解析】10.據圖可知,圖中①圈層為生物圈,②圈層為水圈;③圈層位于莫霍面以上,為地殼;④位于莫霍面以下,為地幔。震源不會在水圈和生物圈,AB錯誤。本次震源深度為100千米,地殼平均厚度約為17千米,且海洋相對較薄,故排除③圈層,C錯誤。軟流層深度在80~400km之間,而震源深度為100千米,故最可能位于④圈層,D正確。故選D。
11.地震波分為縱波和橫波,橫波只能在固態中傳播,地震后縱波到達水面后,使得船只上的人員只能受到縱波的影響,只感覺到上下顛簸,A正確,BCD錯誤。故選A。
12.地球的外部圈層結構主要有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圖中所示的外部圈層有水圈、生物圈、大氣圈三層,C正確,ABD錯誤。故選C。
【點睛】地球的內部圈層由外到里分別為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與地幔之間為莫霍面,地幔和地核之間為古登堡面。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下圖為四川省九寨溝景觀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3.景觀圖所包含的地球圈層個數是( )
A.2個 B.3個 C.4個 D.5個
14.構成該景觀的要素中,屬于內部圈層的是( )
A.大氣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巖石圈
【答案】13.C 14.D
【解析】13.讀圖可知,圖中包含的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C正確,ABD錯誤。所以選C。
14.大氣圈、水圈、生物圈是地球外部圈層,ABC錯誤,巖石圈為內部圈層,D正確,所以選D。
【點睛】地球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內部圈層分為地殼、地幔、地核。巖石圈由地殼和上地幔的頂部組成。
15.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據國家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15年11月23日5時2分,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38.0°N,100.4°E)發生里氏5.2級地震,震源深度約10km。
材料二圖甲為我國大陸部分地殼等厚度線圖,圖乙為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圖。
(1)為探測莫霍界面的情況,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和上海同時進行了地震波測定,與海北藏族自治州相比,上海從莫霍界面傳至地表用時較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2)黃河口凹陷油氣勘察是采用三維地震勘探技術,根據地震波傳播原理,在通過含油層時,傳播速度發生明顯變化的主要是橫波。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圖中表示有儲油構造的是________
(3)圖乙中B為________,請說明判斷依據________。
(4)指出甲圖中該區域地殼厚度大致分布規律________,根據我國大陸部分地殼等厚度線圖可以推斷出,此次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____(填“地殼”“地幔”或“地核”)。
(5)圖甲中M和N的數值可能依次是( )
A.41 39 B.43 37 C.42 36 D.40 38
(6)圖乙中A波突然消失處的界面名稱為________。
【答案】(1) 短 上海附近地殼較薄,地震波傳播用時短
(2)D
(3) 縱波 地震波橫波傳播速度慢,縱波傳播速度快(或縱波能通過古登堡面,橫波不能通過古登堡面
(4) 從西(北)向東(南)遞減(或從東(南)向西(北)遞增) 地殼
(5)A
(6)古登堡(界)面
【解析】本題考查地震波的特點和地球的圈層結構特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1)與海北藏族自治州相比,上海從莫霍界面傳至地表用時較短;原因是上海位于沿海地勢較低,附近地殼較薄,地震波大多是在地幔中傳播的,根據地震波傳播速度圖可知,地震波在地幔中傳播速度最快,因此傳播用時短。   
(2)據地震波傳播原理,在通過含油層時,傳播速度發生明顯變化的主要是橫波。橫波不能在液態中傳播。同時縱波在液態中傳播速度也下降,因此D正確,橫波在通過含油層時速度突然要減為零,縱波波速也要下降,但縱波能通過液態,不能消失。所以ABC錯誤。故選D。
(3)圖乙中B波的傳播速度快,且B波能在固態、液態中傳播,能通過古登堡界面,因此B波是縱波。橫波傳播速度慢于縱波,且橫波只能在固態中傳播,不能通過古登堡界面。
(4)根據圖中等值線的分布規律可知,圖中該區域地殼厚度大致分布規律是由東南向西北遞增,或由西北向東南遞減;根據我國大陸部分地殼等厚度線圖可以推斷出,此次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地震的震源深度約10km,小于當地地殼厚度,因此位于地殼層。
(5)根據等值線分布規律“高更高,低更低”可判斷,M處閉合等值線數值為42,與兩側的低值等值線上的數值相同,是一個低更低的區域,因此數值為40~42之間;N處閉合等值線數值為38,與兩側的高值等值線上的數值相同,是一個高更高的區域,因此數值為38~40之間。因此A正確,故選A。
(6)圖乙中A波是橫波,橫波突然消失處的界面古登堡界面,是地幔與地核的分界線。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6張PPT)
第三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
第三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
新湘教版必修第一冊
CONTENT
目錄
01
新課導入
02
新知講授
03
課堂小結
04
隨堂小練




視頻導入:地球的圈層結構




地震和地震波
地震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地面振動,是一種危害和影響巨大的自然災害。我國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比較嚴重的國家。
01
地震
地震的大小用震級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一般來說,5級經上的地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7級以上的地震常造成極大的破壞。
地震對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壞強弱的程度,用烈度表示。一次地震,可以有多個烈度。震級、距震中遠近、震源深度、建筑物堅固程度等都影響烈度。
從觀測點(如地震臺)到震中的直線距離,稱為震中距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即地面正對著震源那一點,稱為震中。
地球內部巖石發生斷裂引起震動的地方,稱為震源。
將烈度相同的點連成封閉的曲線,稱為等震線。
從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離,稱為震源深度
地震波是震源釋放的能量波。地面出現的各種破壞現象,都是地震波的沖擊造成的。
(P)
(S)
縱波的傳播速度較快,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均能傳播
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
只能在固體中傳播。
地震波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地震波經過不同介質的界面時,還會發生反射和折射現象。
科學家利用地震波的性質,透視了地球內部結構
02
地震波
地球的內部圈層
合作探究:1.觀察下圖,分析橫波和縱波在不同深度傳播速度有什么變化?
2.地震波的波速突然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
速度增大
縱波變慢
橫波消失
1.觀察下圖,分析橫波和縱波在不同深度傳播速度有什么變化?
2.地震波的波速突然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
說明在17和2900千米處上下的物質性質發生了變化,我們將這兩個界面分別稱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古登堡界面
莫霍界面
地殼
地幔
地核
平均厚度為17千米。大陸地殼比較厚,平均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區(如青藏高原)地殼最厚處可達70千米;大洋地殼較薄,平均厚度為5-10千米。
地球大范圍固體表面的海拔越高,地殼越厚;海拔越低,地殼越薄。
地殼
地幔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具有固態特征,主要由含鐵、鎂和硅酸鹽類礦物組成。
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是由巖石組成的,合稱巖石圈。
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個軟流層,一般認為這里是巖漿的主要發源地。
地核分為外核和內核,一般認識內核呈固態。外核的物質在高壓和高溫下呈液態或熔融狀態,它們相對于地殼的“流動”,可能是地球磁場產生的主要原因。
地核
地球的外部圈層
大氣圈
水圈
生物圈
大氣圈
大氣圈是包裹地球的氣體層,近地面的大氣密度大。隨著高度的增加,大氣的密度迅速減少。在2000-3000千米高空,與星際空間的情況很相近,一般把這個高度做為大氣層上界。
水圈
水圈由液態水、固態水和氣態水組成。按存大位置和狀態,可分為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和生物水。陸地水與人類關系最密切,它主要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
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總稱。地球生物的活動和影響范圍雖涉及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但多數生物集中分布在大氣圈、水圈與巖石圈很薄的接觸帶中。
通常把地殼表層以外的由在氣、水體和生物組成的自然界,劃分為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三個圈層。三個圈層和巖石圈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共同構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




地球的圈層結構
地球的內部圈層
地球的外部圈層
不連續面
劃分依據
三大圈層
地震波、不連續面
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地殼、地幔、地核
組成
聯系
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
相互聯系、相互滲透




【答案】(1)水圈 ;生物圈。
(2)巖石圈;范圍: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的部分)。
(3)厚度不均:大陸地殼厚,海洋地殼薄:陸殼中高原、山地地殼厚,平原地殼薄。
【解析】(1)外部圈層中連續而不規則的是水圈;地球上特有的圈層是生物圈。
(2)在沉積巖中一般能找到化石,沉積巖屬于巖石圈。巖石圈的范圍是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的部分)。
(3)莫霍界面以上至地表為地殼,地殼厚度不均:大陸地殼厚,海洋地殼薄:陸殼中高原、山地地殼厚,平原地殼薄。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1.3 地球的圈層結構 跟蹤訓練
10月14日5時6分在重慶沙坪壩區發生了3.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讀“地球內部地震波傳播速度”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是地殼,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①層地震波傳播速度隨深度增加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層進入②層傳播速度急劇上升
D.乙波無法通過地幔
2.上圖中x處為( )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巖石圈與軟流層的交界 D.內核與外核的交界
3.這次地震震源位于( )
A.地殼 B.下地幔 C.上地幔底部 D.軟流層
下圖為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局部示意圖,A-B之間為地幔,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4.圖中( )
A.①為巖石圈 B.③為地殼 C.軟流層以上為巖石圈 D.軟流層為液態物質組成
5.圖中①②③之間關系表示正確的是( )
A. B.
C. D.
一般認為橫波的水平晃動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壞及人員大量傷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發生以后,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要間隔約12秒左右,這就是地震救援所說的“黃金12秒”。下圖為地球圈層結構及地震波傳播速度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6.地震救援所說的“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是( )
A.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差異 B.人口分布密度差異
C.建筑物的抗震系數差異 D.經濟發達程度差異
7.有關巖石圈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是巖漿的發源地 B.位于莫霍面以上 C.橫波不能通過 D.不包括軟流層
2020年1月25日01時55分土耳其東部(北緯38.35°,東經39.12°)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8.此次地震的震源最有可能位于( )
A.莫霍面以上 B.軟流層以下 C.莫霍面以下 D.古登堡面以下
9.地震發生時,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會間隔約12秒,這就是地震救援領域所說的“黃金12秒”,在這12秒中人們可以決定是躲還是逃。“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是( )
A.橫波和縱波的傳播介質存在差異 B.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存在差異
C.人體對緊急事件的生理反應能力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數
北京時間2020年6月4日16:49在印尼哈馬黑拉島附近海域(2.88°N,128.26°E)發生6.7級地震,震源深度100千米。下圖示意地球圈層部分結構。完成下面小題。
10.哈馬黑拉島附近海域地震震源可能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地震發生后,圖中船只上的人員( )
A.只感受到上下顛簸 B.先感受到上下顛簸,后感受到左右搖晃
C.只感受到左右搖晃 D.先感受到左右搖晃,后感受到上下顛簸
12.圖中所示的外部圈層共有( )
A.1層 B.2層 C.3層 D.4層
下圖為四川省九寨溝景觀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3.景觀圖所包含的地球圈層個數是( )
A.2個 B.3個 C.4個 D.5個
14.構成該景觀的要素中,屬于內部圈層的是( )
A.大氣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巖石圈
15.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據國家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15年11月23日5時2分,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38.0°N,100.4°E)發生里氏5.2級地震,震源深度約10km。
材料二圖甲為我國大陸部分地殼等厚度線圖,圖乙為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圖。
(1)為探測莫霍界面的情況,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和上海同時進行了地震波測定,與海北藏族自治州相比,上海從莫霍界面傳至地表用時較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2)黃河口凹陷油氣勘察是采用三維地震勘探技術,根據地震波傳播原理,在通過含油層時,傳播速度發生明顯變化的主要是橫波。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圖中表示有儲油構造的是________
(3)圖乙中B為________,請說明判斷依據________。
(4)指出甲圖中該區域地殼厚度大致分布規律________,根據我國大陸部分地殼等厚度線圖可以推斷出,此次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____(填“地殼”“地幔”或“地核”)。
(5)圖甲中M和N的數值可能依次是( )
A.41 39 B.43 37 C.42 36 D.40 38
(6)圖乙中A波突然消失處的界面名稱為________。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长市| 深州市| 河池市| 花莲市| 勐海县| 石景山区| 东乡族自治县| 突泉县| 台东县| 涿鹿县| 修武县| 卫辉市| 香格里拉县| 宁陵县| 海口市| 辽阳县| 大洼县| 镇原县| 湖州市| 呼伦贝尔市| 连江县| 成都市| 离岛区| 射阳县| 永城市| 潮安县| 太保市| 辛集市| 虎林市| 姜堰市| 临湘市| 墨竹工卡县| 临猗县| 扎赉特旗| 鞍山市| 修文县| 金门县| 贡觉县| 平泉县| 青浦区| 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