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職業技術學院教案首頁授課題目 第10課 履行義務 承擔責任 授課形式 講議授課時間 授課學時 2教學目的與 要 求 認知:理解履行政治義務的意義,懂得作為公民應如何自覺履行政治性義務、怎樣有序參與政治生活及如何維護民族團結。情感態度觀念:增強履行政治性義務的意識,增強民族團結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意識,增強公民的責任感、義務感的意識,提高參與政治生活的素養。運用:關心社會事務和國家大事,有序參與政治生活,自覺承擔國家和社會的責任;尊重民族習慣和宗教信仰,嚴格執行國家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基本內容 一、公民的政治性義務;二、自覺參與政治生活。重 點難 點 自覺履行政治性義務;自覺參與政治生活;我國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主要教學媒 體 教材,教參,教案,教學板書有關本內容的新進展 宗教自由主要參考資料或相關網站 經濟政治與社會教學參考百度及百度文庫教研室審查意見課后分析 通過系統的講授、學生討論和思考,使學生了解選舉,激發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激情,逐步提高政治參與的本領。注:“NO. ”所填內容應與授課計劃表(續頁)中課次一致。教學過程教 學 內 容 時間分配和媒體選擇一、組織教學 提示上課,起立并相互問候,清點出席人數。二、復習知識三、導入新課 我國的憲法規定,我國公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但是也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這一次課我們學習我國公民應當履行的義務主要包括哪些?四、講授內容第10課 履行義務 承擔責任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依法享有各項權利和自由的同時,必須自覺理性義務,尊重民族習慣和宗教信仰,嚴格執行國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有序參與政治生活,自覺承擔國家和社會的責任。一、公民的政治性義務(一)體味公民的政治性義務教材P94也情景導入,回答其兩個問題?圖“女兵方隊”所反映的是公民在履行保家衛國的義務;圖“學生上街進行法制宣傳”所反映的是公民在遵紀守法的義務。公民履行上述義務的政治性意義是:有利于公民的政治權利得到廣泛充分體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識;有利于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利于國家的長久治安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具有一致性。公民在享有權利和自由的同時,也必須履行相應的政治性義務。(二)自覺履行政治性義務1、政治性義務的含義 政治性義務是指公民依據法律、法規必須履行的對國家、社會的責任。公民在享有權利和自由的同時,也必須履行相應的政治性義務。公民的基本義務是社會和國家對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2、我國公民的政治性義務 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公民的政治性義務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團結我國憲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這是我國憲法對公民要求的首要義務。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是我國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也是實現公民的政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重要保證。因此,每個中國公民,都應當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緊密聯系在一起,自覺地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在中華民族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共同締造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大家庭團結和睦,始終是人心所向,國家民族的整體利益把各民族的興衰榮辱牢牢的維系在一起。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團結的具體要求:維護國家主權不被侵犯、維護國家領土的完整、維護國家政權的統一、堅持民族團結、反對民族分裂。(2)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我國憲法第五十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不得有危害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國家安全,包括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不受侵犯,國家的機密不被竊取、泄露和出賣,社會秩序不被破壞等。國家榮譽,包括國家的尊嚴不受侵犯、國家的榮譽不受玷污、國家的名譽不受侮辱。國家利益,包括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利益和國家安全。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保證,是公民愛國主義的具體體現,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職責。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具體要求:嚴守國家秘密,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同一切損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作斗爭。教材P95“走進生活”——金晶的行為給我們的啟示是:維護國家榮譽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職責;每個公民應把個人理想和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結合;當祖國需要時,要勇于承擔責任。(3)遵守憲法和法律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也是公民根本的行為準則。遵守憲法和法律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4)保衛祖國,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我國憲法第五十五條規定,保衛祖國、抵抗侵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個公民的神圣職責。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光榮義務。公民履行兵役義務有服兵役、服預備役、參加民兵組織、高級中學和高等院校的學生實施軍事訓練等四種形式。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的簡圖 (三)公民依法履行政治性義務的意義1、有利于公民的政治權利得到廣泛充分體現在法律關系中,其主體所擁有的權利,一部分以他人履行義務而獲得,一部分以自己履行義務而獲得。公民自覺地履行義務,必然促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為公民享有和行使權利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2、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識法律對社會生活的規范、引導和保障功能,主要是通過權利義務機制實現的。公民在法律框架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有利于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在法制軌道上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同時,公民只有自覺履行義務,才能在具體實踐中,增長參與政治生活的知識和能力。3、有利于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公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國家利益、依法規范自身行為,有利于樹立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建設。4、有利于國家的長久治安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國興我榮、國衰我恥”。我們每個人公民只有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盛衰和民族興亡緊密連在一起,自覺履行政治性義務,才能維護國家穩定、民族團結與社會和諧,才能推動現代化建設和其他事業單位順利進行。 教材P98“走進生活”——通過此案,我們可以領悟到:一是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為準則,社會大力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識;二是我們每個青少年必須學法、懂法,才能守法、用法,才能依法規范自身的行為。二、自覺參與政治生活(一)關注身邊政治生活教材P98“情景導入”——對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看法:首先,公民應有參與政治生活的意識,應積極參與政治生活;其次,必須有序的參與政治,合理、合法地參與政治生活。 我們身邊的政治生活有:選舉投票、兩會召開、聽證會、媒體監督、評議政府工作、公益活動等。 小結:作為社會的一員,應該培養現代公民意識,積極參與政治生活。(二)有序地參與政治生活1、政治參與 政治參與是公民通過一定的方式表達政治意愿,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政府決策、參與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為。2、有序的政治參與政治參與既是公民的一種權利,也是公民的一種責任,公民應當有序地參與政治生活。有序的政治參與是指公民在我國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民主權利范圍內,通過正常的渠道和途徑表達政治愿望和要求,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有序的政治參與的特征:第一、公民有序參與是合法的、制度化的參與;第二、公民有序參與是理性化的參與;第三、公民有序參與是由層次的參與;第四、公民有序參與是適度的參與。3、有序的政治參與的必要性 有序的政治參與,是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是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維護社會穩定、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對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三)我國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教材P100“情景導入”,回答其問題?圖“參加全國人大會議的少數民族代表在投票”,我們可以體會到民族平等原則和政策。圖“宗教界政協委員參政議政”,我們可以體會到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積極引導宗教與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相適應。1、我國的民族政策 (1)實行民族政策的意義能不能實現各民族間的平等、團結、互助和共同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們國家的統一、社會穩定、經濟的發展、邊防的鞏固。(2)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和政策我國處理民族關系,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和政策: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3)公民應如何維護與增進民族團結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是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民族工作的主題。共同團結奮斗,就是要把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上來、凝聚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來、凝聚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上來。共同繁榮發展,就是要把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抓好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千方百計加快少數民族和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的生活水平。2、我國的宗教政策 宗教的本質,宗教產生的根源。宗教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是對人們現實生活的虛幻的反映,是唯心主義的世界觀。根源一是自然根源,二是社會根源。世界三大宗教目前在世界上流行最廣,影響最深的主要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并成為世界性宗教。佛教 起源于公元前6~5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是釋迦牟尼。現有佛教徒約3.5億人,其經典是《大藏經》。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紀中葉的巴勒斯坦、小亞細亞一帶,創始人是耶穌,經典是《圣經》,全世界基督徒約10億人。伊斯蘭教產生于公元7世紀初的阿拉伯半島,創始人為麥加人穆罕默德,經典是《古蘭經》。宗教問題上,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我國憲法還規定:“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1)我國宗教政策的內容第一、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第二、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第三、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第四、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2)公民應如何對待宗教的信仰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政策。包括: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其基本內容和要求是:要切實保證宗教信仰自由,保證正常宗教活動的有序進行,保護宗教團體的合法權益;制止和打擊利用宗教進行違法犯罪活動;抵御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的滲透。(3)中職生應樹立科學發展觀,弘揚科學精神無論是信仰宗教還是不信仰宗教,大家一律平等,應該互相尊重、互相團結、和睦相處,共同致力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有害公民健康、破壞社會秩序、危害國家利益的活動。 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以及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弘揚科學精神,承擔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責任和光榮使命。課堂小結:本次課所講授的重、難點是自覺履行政治性義務、自覺參與政治生活、我國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課堂知識小結如下:課后作業:1、了解我國宗教的概括。2、我國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是什么?3、課后復習本課的重點、難點,預習下次課的內容。 2'3'5'90'公民享有民主權利依法行使民主權利人民政府為人民廣泛的政治權利與自由行使監督權的主要途徑行使民主權利的主要形式我國政府的主要職能感受服務型政府監督政府權力的行使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權 利選舉權被選舉權政治自由監督權義 務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公民公民的政治性義務履行義務承擔責任自覺參與政治生活體味公民的政治性義務履行政治性義務的意義自覺履行政治性義務有序參與政治生活關注身邊政治生活我國的民族政策與宗教政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