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教案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選自統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五單元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中的第15課,涉及北伐戰爭的背景、經過、影響外,還涉及到了國民革命的失敗、二次北伐等知識點。1924年,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開展合作,進行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運動,也稱為大革命,而北伐戰爭是國民革命的高潮部分。20世紀中期,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北洋軍閥的統治,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反抗。與此同時,南方的革命斗爭有了很大的發展,如國共第一次合作、黃埔軍校的創立等,形勢對南方極為有利。1926年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北伐軍采取“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先后擊潰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接著,北伐軍兵分兩路,一路沿長江東下,攻占南京,另一路由福建進入浙江、上海,把革命從珠江流域一直推進到長江流域,席卷了半個中國,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也推動了各地工農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然而,國民黨右派卻背叛了革命,國民革命失敗了,第一次國共合作也破裂了。1928年6月,國民政府進行了二次北伐,二次北伐的結果以張學良“東北易幟”而告終,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了全國。本課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承接了第四單元新時代的曙光中的《第14課 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內容,工農運動的高漲為北伐戰爭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京漢鐵路工人罷工失敗后,中共認識到必須團結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戰勝敵人,這是促成國共第一次合作的一個重要因素。國民革命的失敗給中共留下的重大教訓是要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裝,掌握革命的領導權,而這又成為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一系列武裝暴動的背景,為《第16課 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的學習作了必要的鋪墊。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知道第一次國共合作為北伐戰爭奠定了基礎,北伐戰爭的主要過程以及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培養學生將歷史事物置于特定的時空背景下進行考量的思維。通過分析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和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素養目標:時空觀念 史料實證)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國民革命軍北伐路線示意圖,學生能概述北伐戰爭的進軍路線和主要對象,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 通過閱讀和分析史料,學生能概括出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素養目標: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通過學習,學生能理解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素養目標:歷史解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大革命時期英雄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情感。 通過了解北伐戰爭和國民革命的失敗是學生對中國革命的艱巨性和曲折性有一個基本的理解,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和為理想而奮斗的堅強意志。(素養目標:家國情懷)學生情況分析八年級的學生經過七年級一學年較為系統的歷史學習,初步掌握了學習歷史的方法,養成了一些良好的歷史學習習慣。初中生活潑好動,求知欲較強,喜歡聽故事,對歷史圖片、時評等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對于一些歷史概念的掌握較為費勁,如國民革命與北伐戰爭的關系。因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把這些問題、概念講解清楚。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國共兩黨合作、北伐勝利進軍教學難點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歷史地圖、文字材料 (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史料研習、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通過一段視頻導入新課《國民革命歌》提問:視頻里出現最多的歌詞是那一句?點出“打倒列強,除軍閥” 觀看視頻,回答問題 既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過渡到新課的學習。一覓良人——國共合作的實現 (一)國共合作的原因講解國共兩黨合作的原因。師:展示圖片PPT使學生了解兩黨的現實需要以此過渡到國共合作的建立。(二)國共合作的建立1. 通過表格的形式講述中共三大、國民黨一大的主要內容、意義。2. 通過“對比教學”講解新舊三民主的區別和發展這里需注意將新三民主義的反帝反封建和中共二大的最低綱領結合從而更好理解:新三民主義是國共兩黨合作的共同綱領和政治基礎。并歸納新三民主義的實質: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國共合作的成果1. 通過圖片和文字材料,說明黃埔軍校的辦學特色以及創立的歷史意義。 閱讀教材和PPT的材料,掌握國民革命的概念,理解北伐戰爭與國民革命的關系。 2.閱讀PPT的圖文材料,理解國共合作的原因,知道黃埔軍校的辦學特色以及意義。 掌握相關的概念、史實,理解國共合作為北伐戰爭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可能,落實教學目標1。二、齊奮斗——北伐勝利進軍 (一)北伐戰爭的經過展示北伐戰爭形勢示意圖,設計表格讓學生完成。任務一:認真觀察示意圖,結合課本知識,完成表格北伐的目的開始時間領導機構總司令北伐的對象主戰場重要戰役北伐路線(2條) 2:北伐戰爭三大方針、三大戰場三大方針:針對敵強我弱的客觀情況,北伐軍采取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即“打到吳佩孚、聯絡孫傳不理張作霖的方針。戰略方針的指導下國民革命軍兵分三路開辟三大戰場:一:兩湖戰場二:江西戰場三:閩浙戰場1927年3月24日,北伐軍占領南京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震動全國(三)北伐勝利進軍的原因任務二:小組討論 展示歷史文字材料并對一些材料進行必要的解讀,引導學生結合PPT和教材的材料,分析北伐軍勝利進軍的原因。 1.觀察形勢圖,完成表格。2解讀史料,提取關鍵信息;通過教師的簡述使學生了解三大方針,結合歷史地圖直觀形象的理解三大戰場的時間、空間線索。結合材料進行小組討論分析北伐軍勝利進軍的原因。 1.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掌握北伐戰爭的經過相關史實,落實教學目標2。2.培養學生分析史料并從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結合歷史地圖培養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構建歷史時空框架,培養學生歷史時空素養,落實教學目標23.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的能力和多角度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落實教學目標3。三、終錯付——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和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 (一)國民黨右派背叛革命1. 通過文字、圖片講解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的具體表現、影響。 (二)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2. 講解南京國民政府建立時間,通過漫畫說明蔣介石的獨裁。 (三)二次北伐與東北易幟3. 通過圖片、文字簡要地講述二次北伐的經過、東北易幟的歷史意義。 任務三: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了解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實,理解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落實教學目標4。課堂小結 任務四:以時間軸的形式梳理本節課的重大歷史事件。 回顧本課所學,畫出時間軸。 時間軸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本課所學知識,而且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其時空觀念素養。板書設計 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國共合作的實現 北伐戰爭 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興起 高潮 失敗課后作業 宣傳招募,等你挑戰請你站在國民革命軍立場上,結合史實,展開合理的想象,設計一個宣傳作品,要求:(1)形式不限:可以是演講稿、標語、歌謠、傳單、漫畫等;(2)所創作的宣傳品必須符合史實。 結合所學知識,展開合理想象,創作出自己的宣傳作品。 加深學生對北伐戰爭時期宣傳戰的理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增強對歷史事件的共鳴和理解落實教學目標5、教學反思1926年7月占領長沙8月,在湖北汀泗橋、賀勝橋兩次戰斗中,擊潰吳佩孚主力10月10日攻克武昌,擊潰吳佩孚11月和12月占領南昌、九江,殲滅孫傳芳的主力部隊北伐軍勢如破竹1926年12月占領福建1927年2月占領浙江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