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1張PPT)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變民族遭壓迫、人民受剝削的地位和狀況,是要從根本上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統治秩序,解決生產關系的問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改變近代中國經濟、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狀況,是要充分發展以近代工業為主的社會生產力,解決生產力的問題,實現中國的現代化。1、革命與現代化{相互統一、密切相關}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魂牽夢繞的、不懈的追求革命是貫穿近代整個歷史的主旋律思考、討論:近年來流行一種觀點:認為革命妨礙、破壞了現代化,提出要“告別革命”。(適應社會需要的理性選擇)“把革命的發生歸咎于煽動者的惡意的那種迷信時代,是早已過去了。現在每個人都知道,任何地方發生了革命震動,總是有一種社會要求為其背景,而腐朽的制度阻礙這種要求得到滿足。”——恩格斯☆革命是怎樣發生的?破壞與建設的關系鄒容“建設是革命的唯一目的,如果不存心建設,即不必破壞,更不必言革命。”“欲大建設,必先破壞;欲大破壞,必先建設,此千古不易之定論。吾儕今日所行之革命,為建設而破壞之革命也。”孫中山“沒有獨立、自由、民主和統一,不可能建設真正大規模的工業,沒有工業,便沒有鞏固的國防,便沒有人民的福利,便沒有國家的富強。”“在一個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國里,要想發展工業,建設國防,福利人民,求得國家的富強,多少年來多少人做過這種夢,但是一概幻滅了。”——毛澤東☆不經過革命能進行工業化嗎?工業救國教育救國科學救國軍事救國……“張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國史上是一個很偉大的失敗的英雄。” —胡適張謇(1853-1926)正確理解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辨證關系。生產力在社會發展里起著最終的決定作用,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我們一定要防止把生產力對社會發展歸跟到底起決定作用的這一原理簡單化、絕對化、庸俗化的這種現象,應該充分肯定和重視精神對物質,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經濟的現代化政治的現代化文化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現代化的內容:總而言之只有正確地理解了革命和現代化的關系,才能對近代社會的兩大歷史任務有深切的認識,也才能對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線索有準確的把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