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第16課《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遷安市大崔莊鎮樹德初級中學 八年級歷史【課程標準】學習要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與朱德、毛澤東井岡山會師;工農武裝割據。學習提示:理解井岡山道路的偉大戰略意義。【教材分析】本課是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五單元第16課,上承第15課大革命失敗,下啟第17課九一八事變。屬于中國革命道路走向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民主革命道路開辟時期;主要闡述中共領導人民以俄為師,革命受挫,開始走上自己的路,走中國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因此,在中國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命題空間很大。本課三個子目時序呈現,展現中共領導中國人民探索革命道路的艱辛歷程,另外要注意各子目間隱含的內在聯系。教材位置75-79頁。【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使學生明白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弄清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的基本史實,了解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后中國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開辟了井岡山道路。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看視頻、閱讀文字材料的方式,培養學生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地圖,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使學生認識到中國革命從走蘇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朱德等為此做出了偉大貢獻,激發學生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崇敬之情。【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思維能力發展較快,自我意識增強,有較強的求知欲和表現欲。并且經過初一的學習,已經基本具備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將更多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和表達的機會。但從認知能力上看,八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理性思考、分析歸納能力不足,對本課涉及井岡山道路及工農武裝割據等歷史理解上有困難。所以要盡可能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潛能,從而提高思辨能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和工農割據的局面教學難點:“農村包圍城市”革命路線;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教法學法】教法:在教學手段上:采用多媒體網絡技術,這種圖文并茂、聲情并茂的感觀刺激,更能激發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等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促使其自主思考探究,從而優化教學,直觀而高效。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概括歸納法、示意圖法等多種方法綜合運用。獨立思考中求異創新,合作交流中共享、突破、提升。【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素材【教學過程】1、按時序圖示線索法,形成網狀知識結構,導入新課(3~5分鐘)設計意圖:展現歷史事件的時序性和理清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同時體會出中共是中國革命的領導核心多媒體圖片資料投影,分析民主革命道路探索的背景:得出結論:民主革命道路探索背景: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黨反動派實行血腥屠殺政策。(設計意圖:以材料延伸教材,培養學生“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歷史學習方法及習慣。多媒體出示課程標準(1~2分鐘),教師指導學生快速默讀,牢記在心。(掌握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創建等基本史實。認識到毛澤東開辟的井岡山革命道路是中國革命唯一正確的道路。)(設計意圖:課程標準的展示, 使教學活動更有目的性、針對性。)過渡:當時放在中國共產黨面前的路只有兩條:或者拿起武器,進行武裝反抗;或者是遲疑猶豫,坐以待斃。——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中共一邊吸取大革命教訓一邊探索革命道路,以俄為師,革命結果如何?(設計意圖:學史使人明智,家國人文,明理增信。)新授:(1)指導學生分段閱讀課文P75-76,找出事件記述主要因素:(設計意圖:歷史事件要素學法指導,授學生以漁,學法指導,舉一反三能力熏陶。)引入過渡:毛澤東詩詞,《西江月.秋收起義》: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修水、銅鼓)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平江、瀏陽)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指導學生采集詩詞中的歷史信息。(設計意圖:大文科理念滲透,利用語文數學地理政治等學科知識與方法遷移入歷史學習中。)◎重點突破,明確要點:①秋收起義結果中探究,轉向農村的原因;②分析P77圖,明確重點事件:文家決策、三灣改編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知識拓展:為什么要到井岡山建立根據地?材料一:井岡山地區位于羅霄山脈中段的湘贛邊界,……周圍五百余里,幅員廣大。另外此處地勢險要,森林茂密,只有幾條狹窄的小路通往山內,進可攻,退可守。材料二:大革命時建立過黨的組織、工會、農會和農民武裝,黨和革命的影響仍然存在。材料三:井岡山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60℅,擁有各種植物3800多種。……,周圍各縣農業經濟可供部隊籌措給養。(設計意圖:歷史是開放性學科,見多識廣,適當補充與知識點相關的歷史材料,增加學生信息的廣泛性)(2)圖說歷史:井岡山會師,強調為什么紅軍第一支隊伍叫“紅四軍”?(設計意圖:示意圖形式,利于學生記憶知識點,結構簡單明了)(3)難點解析: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歷史影響材料展示:毛澤東曾對一位外國來訪的同志說:“1927年,老蔣夠厲害啦!他把我們像雞蛋一樣地摔在地上,可他沒有想到,當時國外的許多智者也沒有想到,我們還會孵出小雞來!”對“孵出小雞來“的理解是?1)概括總結:井岡山農村根據地對中國革命有何影響?P77①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根據地的序幕,②開辟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③創造出“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推動革命發展。2)閱讀探究: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人如何在農村站穩腳跟,壯大革命勢力?三大難如何破局一難:如何獲得農民的信任和支持?二難:如何解決國民黨對根據地的圍剿?三難:以農民為主的軍隊中,如何加強思想建設,保持黨和軍隊的純潔性?(設計意圖:論從史出,加強學生對史料實證、歷史解釋能力的訓練,以及多角度思考和歸納概括能力的培養)3)直觀展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知曉紅色政權:時地、名稱、主席4.小結:講起八一歷史長,南昌打響第一槍;工人士兵齊暴動,紅軍戰士最光榮;朱德率領隊伍走,進軍湘南改紅軍;秋收暴動毛澤東,鬧得湘東遍地紅;井岡山朱毛合,創建四軍建起功。”從歌謠中你讀出了哪幾件事?5.板書設計:(設計意圖:使學生養成構建歷史知識結構的思維習慣)6鞏固練習:精選選擇:1.毛澤東曾對一位外國來訪的同志說:“1927年,老蔣夠厲害啦!他把我們像雞蛋一樣地摔在地上,可他沒有想到,當時國外的許多智者也沒有想到,我們還會孵出小雞來!”對“孵出小雞來”最準確的理解是( )A.發動了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武裝起義B.揭開了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C.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D.完成了紅軍北上抗日的戰略轉移2.中國共產黨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教訓中確定的一條正確道路是( )A.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B.從農村包圍城市C.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D.創建一支軍隊3.某校打算暑假組織學生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舊址舉辦夏令營,他們應該去( )A.延安 B.井岡山 C.西柏坡 D.沂蒙山4.我國把建軍節定在8月1日,是為了紀念( )A.北伐戰爭 B.南昌起義C.秋收起義 D.廣州起義選做:思考:中國民主革命道路探索過程的啟示(設計意圖:分層作業設置,實現因材施教,使學生各取所需。及時鞏固、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缺,完善課堂教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