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遼宋夏金元的文化 教案【學習目標】讓學生認識理學對中華民族群體性格與個人意志、性格塑造的影響,培養中華民族愛國愛家的情懷。2、讓學生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的理論,客觀辯證地認識宋詞、元曲、宋元繪畫等文化所反映的時代特征及影響。3、通過了解遼宋夏金的文化發展成就,感悟當時的中華文化仍然處于世界的領先地位,從而激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升華學生的家國情懷。【教學重難點】重點:遼宋夏金元時期文化發展的表現和趨勢;儒學復興。難點:儒學的復興;遼宋夏金元文化繁榮的原因。【教學方法】讀圖指導法、活動探究法、史料實證法。【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儒學的發展脈絡”新課講授上新課之前有請我們的小小輔導員上臺展示他課前根據本課內容所畫的思維導圖,請同學們認真聽講,仔細觀察,看看有沒有什么問題或者需要補充的地方。一 儒學的復興本節課與上節課同處于一個時空坐標之下,找同學簡單回顧一下上節課的時空坐標即可。1.背景(1)魏晉至隋唐社會動蕩,傳統儒學體系不足的弊端暴露并日益僵化。國家分裂 ,政治混亂,士人對儒家思想產生懷疑。社會功能上:無法為政權提供合法解釋。理論上:最大缺陷在于過多關注“現世實際”問題,而回避了對終極問題的追問。(2)佛道盛行,儒學正統地位遭遇挑戰,三教相互吸納滲透。①魏晉時期佛道沖擊儒學在孔子創立之時,只是一些倫理原則和教條,儒學本身在思辯性和理論性方面存在著嚴重的不足,而這正是佛、道思想的優勢。②隋朝儒學家提出 “三教合歸儒”【三教合一】含義:主張以儒學為主,調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論。作用:使儒學的發展更為輝煌③唐朝: 統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學正統地位開始受到挑戰。含義:尊道、禮佛、崇儒(3)北宋的社會環境(物欲亂心)①商品經濟的繁榮,過分追求物質享受,導致道德式微。②科學技術的進步。③宋代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尖銳,需要調整統治思想文官政治的發展。④相對寬松的文化政策和科舉制度逐漸完善。2.興起:從北宋中期起,一批學者掀起了儒學復興運動。北宋程顥、程頤對理學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并成為集大成者,所以將這一學派稱為“程朱理學”。3.目的:挖掘儒家經書的思想內涵,強調學術為現實服務,希望充分發揮儒學在強化社會倫理道德秩序、樹立基本價值觀方面的作用。(1)“理”的概念:“理”的概念:——自然界和社會的根本原則天道如何?曰: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且如說“皇天震怒”,終不是有人在上震怒,只是理如此。理是天道,具有本體地位。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熱,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間皆是理。理無處不在,蘊含于自然、社會。一理之實,而萬物分之以為體……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則隨處而見,不可謂月已分也理具有統一性,“理一分殊”。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間者,又各得之以為性。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蓋皆此理之流行,無所適而不在!對“理”概念的全面表述。(2)主要內容①宇宙觀:“理”是世界的本原,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根本原則,也稱“天理”二程:“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朱熹:理氣論,理一氣二②倫理觀:儒家倫理道德就是天理二程:把天理和儒家倫理道德直接聯系起來。朱熹:天理即三綱五常,存天理滅人欲天理:是指人們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則,即儒家的倫理道德。人欲:并非指人的所有欲望,主要是指超過延續生存條件、違背倫理道德原則的欲望。含義:以三綱五常約束行為,壓抑自己的人性根本目的:維護封建統治秩序。(3)特點:①注重抽象思維;②帶有客觀唯心主義傾向。(4)推廣: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5)影響:①積極影響:對于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了積極作用A.從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學受到官方尊崇,有力地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B.理學思想重視人的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品德,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又凸顯人性的莊嚴,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到了積極作用。C.朱熹編著的《四書章句集注》為后世科舉考試依據的教科書;②消極影響:A.程朱理學主張“存天理,滅人欲”,強調“三綱五常”和名分等級的永恒性,用“三綱五常”維系封建專制制度,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B.由于科舉考試答案范圍僅限于《四書集注》,從而嚴重阻礙了學術思想的發展。C.埋首書冊或空談心性助長了不務實際的學術風氣。D.形成了一些落后觀念:①尊卑等級觀念;②重男輕女的觀念;③輕視自然科學的觀念;④輕視個體自由的觀念;⑤重禮輕法的觀念。儒學的復興是本課的重點,北宋儒學的復興不僅僅是儒學的發展,社會的需要,這一時期的教育、科舉、文學、藝術、甚至科技等方面都有儒學復興的烙印。二、文學藝術(一)文學1.宋詞(1)興起:唐朝后期出現的一種新詩體——詞,到宋朝進入鼎盛時期。(2)特點:詞的句子長短不等,用來配樂歌唱,根據樂譜分為不同的詞牌,各有固定格式。(3)代表: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婉約派的柳永、李清照。請同學們思考宋詞發展的原因:①商業和城市繁榮,市民階層擴大;②城市生活豐富多彩,娛樂生活的需要;③詞自身的特點:句子長短不等,能夠歌唱,便于抒發感情④兩宋社會矛盾尖銳2.元曲(1)散曲:是一種比詞更靈活、更通俗的長短句配樂詩歌體裁,更加適合市井演唱的需要。(2)雜劇:①特點:將成套的散曲連綴在一起歌唱,輔以音樂、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②意義:元雜劇標志著中國古代戲曲藝術的成熟。③代表作家:關漢卿、王實甫等。3.話本:宋元時期,城市中說書演出非常盛行。說書底本稱為話本,實際上就是早期的白話小說。(二)藝術1.書法:“宋四家”(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元朝趙孟頫。更加追求個性,不拘法度。2.繪畫:以山水畫最為突出,不強調寫實,注重意境和筆墨情趣。小結:宋詞誕生的根本原因是宋朝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不是市民階層隊伍的壯大。與其它文學形式相比,元曲的形式更加靈活,適應了市井演唱的需要。宋元兩朝,書法名家輩出,與唐朝相比更加追求個性,不拘法度。項目 背景 代表詞 婉約派 商品經濟繁榮;城市興起;市民階層興起;城市生活豐富多彩;娛樂場所出現 柳永 李清照豪放派 天下分裂,戰亂頻仍;山河破碎,民眾苦難 蘇軾 辛棄疾曲 散曲 民族分化政策,漢族文人地位低下,進去無望 張養浩雜劇 商品經濟繁榮;城市興起;市民階層興起;城市生活豐富多彩;(標志古代戲曲的成熟) 關漢卿 王實甫宋元繪畫 理學興起注重內心反省;文人階層壯大。商品經濟發展;城市興起;市民階層壯大。 北宋統一社會繁榮——陽剛豪放;氣勢恢宏 南宋偏安國家分裂——不求對稱;筆墨恬淡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南宋馬遠《山徑春行圖》依據表格可以歸納出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特點:逐漸平民化、世俗化、個性化;注重個人主觀性情的抒發文學藝術深受時代背景的影響——文學藝術是政治經濟的反映(三)史學1.北宋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2.方志的編修。三、科技三大發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要貢獻)1.印刷術經濟、方便推動文化傳播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1.宋朝2.火藥推動了歐洲火藥武器的發展,改變人類作戰方式,將人類帶入熱兵器時代,為資產階級打敗騎士階層創造條件。3.指南針指南針應用于方向測定,促進了遠洋航行,迎來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4.沈括(北宋)代表作是《夢溪筆談》,記載和總結了當時的許多科技成果。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5.郭守敬制作簡儀,比歐洲同類發明早300多年;測定黃赤交角值,受到世界天文學界的推崇;編定歷法《授時歷》,在當時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6.王禎(元朝)編撰《農書》,集北方和南方的農業技術于一體,其中關于農業工具的記載尤為豐富。宋朝是三大發明的成熟階段,更是其西傳的重要時期,反映了宋元社會經濟的高度發展和中外交流的空前繁榮。五、少數民族文字1.遼:先后創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還進行文學創作。2.金:創制了女真文字,在科舉中開設女真進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題。3.西夏:西夏文通過出土文獻大量保存下來,包括佛經、法律、字典,以及從漢文翻譯過來的經史著作。4.元朝(1)《蒙古秘史》作為游牧民族自己撰寫的歷史,在史學史上具有特殊的價值。(2)八思巴字是漢語拼音化的最早嘗試。課堂練習:見幻燈片課堂小結:意義(悟精華傳承)——遼宋夏金元文化帶來的影響文化繁榮,推動政治經濟發展,促進民族融合。文化傳承,豐富了中華文明的內涵,帶來深遠影響。實質: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也會影響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作業布置:見配套作業。【板書設計】【課后反思】本課以“遼宋夏金元的文化”為題,無論是課標要求還是實際情況考慮,只能以宋朝為主,元朝居次,遼夏金只能最后出現,因此要在講課的過程中要把握好每個子目之間的比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