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第二單元 古代歐洲文明第8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九年級/上視頻導入教學目標:1.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2.知道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等相關史實。3.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災難。目錄:一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二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三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和結果目錄與教學目標聽,狗在吠一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1.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① 1876年,德國人奧托制造出第一臺煤氣內燃機。② 1883年,德國工程師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內燃機。③ 德國工程師狄塞爾發明了柴油內燃機。④ 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制造出第一輛內燃機驅動的汽車……(1)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德國(2)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強實力對比變化一覽表左圖反映出什么問題?各國實力與所占殖民地成反比。一戰爆發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爭奪霸權。1900年英國所占殖民地面積為3271平方公里,人口3.67億;法國占有1098萬平方公里,人口5000多萬;甚至連荷蘭、比利時、葡萄牙等資本主義小國,也占有647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人口6500萬,遠遠超過了德國、美國和日本3國殖民地的總和。后起的帝國主義強國不能容忍這種狀況,帝國主義列強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勢力范圍的斗爭便尖銳起來。在世界沒有被瓜分完畢的時候,它們之間的矛盾和爭奪往往通過宰割和分配新的“自由”土地而暫時得到緩和。但是,當世界已被瓜分完畢時,必然要出現重新瓜分世界領土的斗爭。——劉宗緒《世界近代史》材料表明列強之間進行斗爭的目的是什么?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2.列強發動戰爭的目的3.列強間的矛盾德 現在,我們的目標是要壓制法國,防止他們崛起后復仇,我們還要同英國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和市場。法 當年普法戰爭,我們失敗,不但失去了領土還賠了很多錢,我們要向德國復仇,奪回失地,爭奪霸權!英 想當年,我們是日不落帝國,但現在野心勃勃的德國要來瓜分我們的殖民地,我們要努力維護在世界的霸權和殖民地。俄 我們要同奧匈和德國爭奪巴爾干地區。奧匈 巴爾干半島應該屬于我們的控制范圍才對。主要矛盾法德矛盾俄奧矛盾英德矛盾爭奪巴爾干半島爭奪海上與殖民霸權爭奪歐洲大陸霸權主要矛盾:英德矛盾意巴爾干問題突尼斯問題英法德奧俄世界市場 、殖民地問題巴爾干問題普法戰爭后果三國同盟三國協約為爭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兩大對立軍事集團形成核心:核心:二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美國一歷史學家描述一戰前的形勢時說:歐洲變成一只“火藥桶”只等一粒火星將它引爆。巴爾干半島地理位置:巴爾干半島位于歐洲東南部,地處歐、亞、非三洲的交會處,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歐洲列強爭奪的焦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視頻:薩拉熱窩事件薩拉熱窩事件在德國的大力支持下,奧匈決定在鄰近塞爾維亞邊境的波斯尼亞薩拉熱窩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這次演習以塞爾維亞為假想敵,出動了兩個兵團,斐迪南夫婦決定親自前往薩拉窩巡視。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被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殺,這就是薩拉熱窩事件。這一事件成為一戰導火索。塞爾維亞薩拉熱窩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薩拉熱窩事件就是那點星火,丟進了“巴爾干火藥桶”刺殺的目的是為了挽救民族危機;刺殺行動性質上屬于恐怖主義行為,不是被壓迫民族解放斗爭的正義行為;其后果是點燃了世界范圍內的戰火,造成了人類社會的災難。啟示:暗殺等恐怖主義行為不是反抗侵略的正義和正確的行為,在任何時候都應堅決反對一切恐怖主義活動。【想一想】你怎么看待普林西普這一行為?當槍彈打穿斐迪南的脖頸和他妻子腹部的時候,隨著兩股鮮血的噴出,一場把全世界都卷入的戰爭開始了。如果沒有薩拉熱窩事件,一戰就能避免,你同意這種說法么?請說出你的觀點。不同意。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列強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他們為了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事件霸權而掀起戰爭。【議一議】一個月后(1914年7月),奧匈帝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同盟國 和 協約國奧匈帝國德國保加利亞土耳其塞爾維亞俄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意大利為了自身的利益,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881年,意大利在搶奪突尼斯殖民地的爭斗中輸給法國,而德、奧、俄的“三皇同盟”則因為巴爾干問題破裂。于是時任德國宰相的俾斯麥拉意大利入伙,組成了“德奧意三國同盟”。可是到了一戰爆發的1914年,意大利與法國的矛盾逐漸緩和,身為“窮光蛋帝國主義”意大利在財政上更是依賴“高利貸帝國主義”法國。而意大利與奧匈帝國的矛盾卻是越來越嚴重。意大利與奧匈帝國的矛盾主要來源于巴爾干半島爭端,而這正也是奧匈帝國與沙俄之間的主要矛盾。按照“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意大利與沙俄實際上形成了反奧匈帝國的聯盟。德國與奧匈帝國的同盟當時已經密不可分,與法國的矛盾則越發尖銳。財政上依靠法國、對外主攻奧匈帝國的意大利自然就成了德國的對手,“德奧意三國同盟”在一戰前就已經名存實亡了。【想一想】促使意大利加入協約國一方的因素是什么?國家利益是一個國家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發點。三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和結果西線:英法 vs 德三條戰線南線:塞爾維亞vs奧匈東線:俄 vs 德、奧匈1.歐洲戰場的主要戰線2.歐洲戰場的主要戰役馬恩河戰役英法聯軍同德軍展開一場大會戰,雙方投入兵力達150萬,結果德軍速戰速決計劃破產,雙方轉入陣地戰索姆河戰役英法聯軍同德軍展開一場會戰,英軍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日德蘭海戰英德兩國海軍在日德蘭海面上展開一場海戰。結果德國沒有打破英國的封鎖法德展開的一場會戰雙方投入兵力100萬傷亡70萬。被稱為“絞肉機”、“地獄”、“屠場”凡爾登戰役凡爾登戰役——“絞肉機”(西線)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戰事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德、法兩國投入100多個師兵力,軍隊死亡超過25萬人,50多萬人受傷。傷亡人數僅次于索姆河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這次決定性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德意志帝國從此逐步走向最后失敗。視頻:凡爾登戰役新式武器科技是把雙刃劍;我們應該運用科技造福于人類!坦克毒氣彈遠程大炮軍用飛機4.戰爭擴大(1)美國參加對德作戰美國總統威爾遜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說中說:“我們對全世界提供相當大的款項,應當認識和了解這個世界,并且要全憑自己的知識和智慧管理這個世界。”1915年5月7日,德國潛艇用魚雷擊沉英國郵輪盧西塔尼亞號。百余名美國乘客和社會名流喪生,為1917年4月美國參戰的借口。(1)原因:凡爾登戰役后,戰略主動權轉移到協約國一方;(2)目的:撈取戰利品、 爭奪世界霸權;(3)影響:使協約國經濟、軍事實力大增,加速一戰結束。中國的參戰意向和潛在的人力資源還是鼓舞了深陷戰爭泥潭、死傷慘重的協約國各方。法國福煦元帥甚至說,“華工是世界一流的勞動者,可以成為出色的士兵,在現代武器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良好隊形。”(2)中國參戰青島,中國勞工營準備前往法國,他們將在法國戰線的后方從事工作德奧英法俄意美中戰爭的天平協約國同盟國戰爭的天平開始傾斜福煦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期的協約國聯軍總司令。 1918年11月11日,福煦代表協約國與德國代表在法國東北部貢比涅森林雷道車站的福煦車廂里簽訂了停戰協定,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戰爭的結束他們倆誰說得有道理?請說明你的觀點。戰爭性質:對塞爾維亞來說參戰是正義的,但整個戰爭從整體來看是一場非正義的、掠奪性的帝國主義戰爭。【合作探究】有人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還有人說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因為在戰爭中,塞爾維亞人是為了維護民族獨立而戰,這是正義的戰爭,與帝國主義之間爭奪霸權的戰爭性質完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但戰爭卻給世界帶了空前的災難。影響1.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深重災難。2.第一次世界大戰大大削弱了歐洲的力量,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世界優勢地位。3.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力量,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4.美國和俄國開始崛起;(美國參戰、俄國十月革命)5.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同時新式武器的使用加劇了戰爭的殘酷性。任何戰爭都是一場災難,回顧歷史,一戰給人類帶來哪些沉重的教訓和啟示?1.反對戰爭,維護和平。2.加強國際社會的交流合作,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3.反對霸權主義、殖民主義和恐怖主義。4.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平衡國際力量對比。5.科技是把雙刃劍,要趨利避害(正確使用科學的力量為人類造福)第一次世界大戰1.根本原因:2.做戰雙方:3.直接原因:4.一戰爆發:6.一戰結果:7.一戰影響:第一階段:1914年,馬恩河戰役5.一戰過程:8.一戰啟示:帝國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同盟國和協約國1914年,薩拉熱窩事件1914年,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德、英、法、俄參戰;意大利(協約國)第二階段:1916年,凡爾登戰役第三階段:1917年,美參戰,俄退戰1918年,德國投降,以同盟國戰敗而結束(性質、規模空前、削弱歐洲、美俄崛起、殖民地民族覺醒)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戰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課堂小結板書設計作業完成練習冊中的相關習題。歷史九年級/上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課程引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情境導入.mp4 凡爾登戰役.wmv 第8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 課件.pptx 薩拉熱窩事件.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