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了解紅軍長征過程中艱難險阻;知道紅軍長征的原因和遵義會議的內容;分析理解遵義會議和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提供多個學習條件,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活躍課堂氣氛,合作討論,積極發言增強合作和協調意識,促進學生思維和能力的提高。3.通過感受在困難面前我們紅軍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讓學生逐.漸形成不怕困難、積極向上的心態;通過感受地方的紅色文化教育,傳承紅軍精神,培養學生愛鄉愛國責任感和使命感【重難點】重點:中央紅軍的長征歷程難點: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長征精神【教學過程】導入新課視頻導入(《七律·長征》朗誦)二、新課講解模塊一、戰略轉移與遵義會議1. 紅軍前四次反“圍剿”(1)背景紅軍和根據地的發展,使國民黨統治集團大為震驚。(2)概況從1930年底開始,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連續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軍事“圍剿”,結果都被紅軍粉碎。2. 戰略轉移由于紅軍勢力的增強和根據地的壯大,引起了國民黨的恐慌,蔣介石指揮軍隊連續對紅軍發動了五次圍剿。3.遵義會議為什么說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理解記憶:假如沒有及時召開該會議,繼續讓“左”錯誤延續,紅軍很可能會全軍覆沒模塊二、過雪山草地1. 背景:遵義會議后,紅軍經過整編,提高了戰斗力。2. 軍事行動:(1)毛澤東指揮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佯攻貴陽,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2)紅軍揮師北進,渡過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3)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過了大雪山,走過了茫茫草地,突破敵人重兵把守的天險臘子口,進入甘肅。視頻2 四渡赤水 綜述長征各部隊紅一方面軍 中央紅軍后改稱: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 后同紅一方面軍第三十二軍合編為: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注意:沒有“紅三”軍!你能想象出紅軍戰士在長征途中會遭遇哪些困難?出示圖片: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視頻3過雪山(夾金山)模塊三、紅軍勝利會師陜甘1.吳起鎮會師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帶領中央紅軍歷經艱難險阻,終于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吳起鎮,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2.三大主力會師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與前來接應的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出示圖片:到達陜北后的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秦邦憲出示圖片:會寧會師樓3.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紅軍長征播下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是什么支撐著紅軍克服艱難險阻走完兩萬五千里創造這一人類奇跡的?長征精神小組討論:你認為“長征精神”包含哪些內涵?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三、課堂小結四、板書設計五、課后作業完成練習冊中的相關習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