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 教案及反思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 教案及反思

資源簡介

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西晉的建立、八王之亂、北方各族的內遷的基本史實,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內遷的情況和北方十六國建立的背景。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八王之亂”與西晉分封制是否有直接關系和西晉速亡原因等問題的探討,學會運用比較分析、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分析西晉統一全國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這一時期在我國歷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認識到歷史上各族人民在進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書寫著中華民族的歷史,同時初步認識民族平等、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西晉的統一和衰亡的原因;八王之亂。
教學難點:西晉短暫而亡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故事導入:
有一年發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樹皮,許多百姓因此活活餓死。消息被迅速報到了皇宮中,晉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聽完了大臣的奏報后,大為不解。“善良”的晉惠帝很想為他的子民做點事情,經過冥思苦想后終于悟出了一個“解決方案”,曰:“百姓無粟米充饑,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餓沒米飯吃,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晉惠帝如此昏庸無能,在他執政期間引發了“八王之亂”。那么“八王之亂”到底是怎么回事?它給西晉王朝帶來怎樣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第17課《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
二、探究新知
(一)西晉的建立
1.多媒體展示《三國實力比較表》:
政權 戶數 人口 兵力
魏 103萬 443萬 60萬
蜀 28萬 94萬 10.2萬
吳 52.3萬 230萬 23萬
  教師提問:三國中哪一國最有條件完成統一?
提示:魏國。
2.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85頁正文內容,復述魏滅蜀、西晉建立和西晉滅吳,統一全國的經過。
提示:(1)三國后期,魏國實力增強,吳、蜀兩國日益衰落。263年,魏滅蜀。
(2)曹魏中期,司馬懿逐漸控制了魏國的軍政大權,司馬懿死后,他的兩個兒子相繼專權,魏國皇帝形同傀儡。
(3)266年,司馬炎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晉,以洛陽為都,史稱西晉。司馬炎就是晉武帝。
(4)280年,西晉滅吳,統一了全國。
教師補充:高平陵事件——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后,司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墓,起兵政變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
3.展示材料:
材料一 石崇斗奢(形容奢侈浪費)
王愷與石崇斗富,王愷用麥糖洗鍋,石崇就用白蠟當柴燒;王愷用紫色絲綢做成長40里的布障,石崇就用織錦做出更華麗的步障50里;王愷用花椒香料涂墻,石崇就用紅色大理石砌屋……
材料二 西晉人魯褒作《錢神論》譏諷道:錢被奉為神物,“無位而尊,無勢而熱,排金門而入紫闥。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凡今之人,惟錢而已!”還說錢“為世神寶。親之如兄,字曰‘孔方’”。文章問世后,廣為傳誦,“孔方兄”一詞,也成了“錢”的同義詞。
教師提問:這兩則材料說明了當時什么樣的社會風氣?
提示:金錢至上,奢靡腐朽的社會風氣。
教師補充:西晉的皇室及許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貴族出身。西晉王朝制定了一系列優待大地主、大貴族的政策,以保護他們的利益。當時的很多大貴族、大地主在治國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而是處處維護自己家族的權勢,在生活上以豪華奢侈為榮,追求享樂。
(二)八王之亂
1.展示材料:
西晉建國初期,晉武帝恢復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建國。之后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諸王可自行選用國中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
教師提問:在我們之前的學習中,還有哪些朝代也實行過類似的制度?結果怎樣?
提示:朝代:西周,西漢初年。結果:諸侯王勢力增大,威脅中央政權。
2.多媒體播放視頻《八王之亂》。
教師提問:八王之亂主要在洛陽一帶展開。這場內亂對社會造成巨大的災害,當時米價飛漲,貴到一萬錢一石,人民飽受痛苦。請同學們總結一下八王之亂具體的影響。
提示: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紛紛逃離,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數以十萬計,形成了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
3.分小組討論:八王之亂對社會造成巨大災害,人民飽受痛苦,西晉從此衰落。為什么西晉的統治如此短暫?
提示:①統治集團非常腐朽:奢侈之風盛行,在位皇帝(晉惠帝)昏庸無能。②統治集團發生內亂:八王之亂使西晉走向衰落。③民族矛盾激化:內遷的少數民族受欺壓,乘機起兵反晉,西晉滅亡。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內遷
1.展示材料: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教師提問思考:這些游牧民族為什么不在水草豐美的草原生活而要遷入內地?
提示:①中原地區自然條件優越;②歸附中原政權,與漢族雜居;③中原人口減少為游牧民族進入中原創造了條件;④三國時期各政權為壯大自身實力也吸引一部分游牧民族。
2.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87頁正文內容,并出示《西晉內遷少數民族分布圖》,了解內遷各族的分布及特點。
提示:原來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東遷入陜西關中;分布在蒙古高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遷到山西一帶;而鮮卑族有一部分遷到遼寧,有一部分遷到陜西及河套地區。
3.教師講述:西晉統治腐朽,向內遷各族人民收取重稅,征兵派役,甚至掠賣少數民族人民為奴婢。這些暴政激起了內遷各族人民的強烈反抗。一些少數民族的首領乘機起兵反晉。西晉滅亡后,北方地區陷入戰亂,北方各族統治者先后建立了許多政權,歷史上把北方的15個政權,連同西南的成漢,總稱為“十六國”。
4.教師提問:十六國時期,各國彼此交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種狀況是在什么時候結束的?是誰結束了這種狀況?
提示:4世紀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漸強盛,并統一了黃河流域。
5.教師提問:皇帝苻堅采取哪些措施維護統治?有何影響?
提示:措施:整頓吏治,厲行法治,加強集權,招撫流民,減賦禁奢,興辦學校,提倡儒學。影響:前秦境內胡漢之間的對立和矛盾有所緩和。
教師總結:西晉就像一顆流星劃過歷史的長空,短暫但卻明亮。留給我們的是對歷史的思考。回顧歷史,夏桀的殘暴,商紂王的奢侈腐朽最終導致亡國。大秦帝國也因施行暴政最終導致了秦末農民起義。歷史警示我們,應居安思危,吸取歷史教訓。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中采用了讀圖分析法和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讀西晉內遷少數民族分布圖,學會從圖中獲取有效的歷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內遷的影響;通過小組合作,對“西晉為什么是一個短命的王朝”的分析,培養學生歸納史實的能力。能夠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治县。| 板桥市| 无锡市| 渭源县| 高台县| 尉氏县| 洪湖市| 镇雄县| 新蔡县| 仁怀市| 陇南市| 厦门市| 通化县| 阜阳市| 丽水市| SHOW| 密山市| 河北省| 东阳市| 兴文县| 开远市| 黑山县| 威宁| 都兰县| 神池县| 新昌县| 买车| 雅江县| 东山县| 巫山县| 太康县| 南京市| 泾源县| 林甸县| 湖南省| 馆陶县| 新河县| 应用必备| 江源县| 宁晋县| 吴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