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蝶戀花·答李淑一》教材分析“彈詞”又名“小書”,從明清流行至今約四百余年。蘇州彈詞是彈詞中的一種,流行于江南,因唱腔中使用蘇州方言而得名。唱腔秀麗委婉、抑揚有致,表演時以三弦、琵琶為主要樂器,演員自彈自唱,又相互伴奏、烘托。《蝶戀花·答李淑一》由毛澤東詩詞譜寫而成。作品旋律跌宕起伏,節奏時而自由舒展,時而頓挫有力,唱腔剛柔兼濟、委婉抒情。教學目標一、通過對歌曲《蝶戀花·答李淑一》的欣賞學習,體驗蘇州彈詞的詞風曲韻,品味作品的精神內涵;初步認識蘇州彈詞的審美價值與文化價值,進而對中國悠久的曲藝音樂能夠予以積極的關注。二、在聆聽、學唱等過程中,了解蘇州彈詞這一曲藝曲種的音樂風格、表演形式,進一步認識地方曲藝與地域文化之間的密切關系。三、簡單了解彈詞發展歷史、表現形式和藝術特色,體會唱腔和方言的相互融通。教學過程一、導人聆聽京劇、蘇州彈詞兩種曲藝形式演唱《蝶戀花答李淑一》,討論其藝術表現形式有何不同。師:曲藝音樂又稱說唱音樂,每一個地區的曲藝音樂都是在當地方言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它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和濃郁的地方特色。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走南闖北話曲藝”。新授1、播放配樂詩朗誦《蝶戀花·答李淑一》師:這是一代偉人毛澤東所作詩詞《蝶戀花·答李淑一》。蝶戀花,古代詞牌的名稱,分上下兩閩,一般用來填寫多愁善感的詩詞內容。這首詩抒發了什么情感?表現了什么內容 李淑一又是誰?毛澤東為何要用這樣的文學體裁作答李淑一?2、學生簡介詩詞背景。3、教師簡介歌曲創作背景:李淑一,原是湖南長沙第十中學的語文老師,其丈夫柳直荀1932年在湖北洪湖戰役中犧牲。1957年春節,李淑一寫信向毛澤東賀年,信中附了一首她1933年寫的懷念柳直荀烈士的詞。同年5月11日,毛澤東回信,并以這首詞作答。詞首一句“我失驕楊君失柳”中的“驕陽”即指毛澤東的妻子楊開慧,而“柳”則是指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詞中毛澤東以浪漫主義手法歌頌了為國赴死的先烈,與李淑一共同緬懷自己的革命伴侶。1958年彈詞演員趙開生為這首詞譜曲。4、說彈詞:“彈詞”又名“小書”,從明清流行至今約四百余年。蘇州彈詞是彈詞中的一種,流行于江南,因唱腔中使用蘇州方言而得名。2006年,蘇州彈詞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聽彈詞師:那么這首彈詞到底具有怎樣一種魅力呢 我們一起來感受速度、節奏、力度、情緒是怎樣的?(速度節奏力度變化豐富,情緒跌宕起伏。)師:作品的音樂特點是為了表達怎樣的情感?(抒發對楊開慧、柳直荀二位烈士的懷念之情,表達了革命者的高尚情操和精神境界。)師:作品的演唱運用了哪些裝飾音 它們出現在歌詞的哪些地方?這些裝飾音對旋律的進行起到什么作用 (出示樂譜,播放音頻)師歸納:前倚音 上波音以上這些裝飾音對旋律進行了修飾,使得旋律更加柔美悲切、充分表達了偉人對逝去親人的緬懷之情。唱彈詞 :①、模仿蘇州方言朗誦“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腸直上重霄九”②、模仿蘇州方言演唱“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腸直上重霄九”。師:蘇州彈詞作為方言說唱形式,在“字”上有著獨特的發音和歸韻方式,尤其是第一句中“我失驕楊君失柳”的失字,在蘇州評彈中屬入聲字,因此,在演唱時應盡量唱得簡短、干脆。7、品彈詞欣賞彈詞名家余紅仙、歌唱家宋祖英的演唱視頻片段,對比兩種表演形式有何不同。(播放視頻)師:傳統的蘇州彈詞表演時以三弦、琵琶為主要樂器,演員自彈自唱,又相互伴奏、烘托;現代作曲家將傳統彈詞配以大型交響樂隊伴奏及合唱伴唱,使藝術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師:依照歌曲的詞風曲韻,說說蘇州彈詞有何審美特征與人文風格?師歸納:蘇州彈詞是一種發源于江蘇蘇州,流傳于長三角地區,表現上以敘事為主(第三人稱)、代言為輔(第一人稱)的說唱藝術。作為地方曲藝,它具有“音韻細膩委婉、語言秀媚儒雅、詞風輕歌慢捻”的美學特征,這一特征與蘇浙的自然風景(農田沼澤)、園林建筑(亭臺軒榭)的人文風格是極其吻合的,它代表的是蘇浙地區細膩婉約的美學特征與文化品格,也凸顯了該地區人與人之間和諧生存的價值觀念,其詞風曲韻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較深的人文含義。拓展探究了解各地曲藝的說唱形式師:曲藝是說唱藝術,說和唱自然是它的表現靈魂。說唱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有只說不唱的、以說為主的、以唱為主的、似說似唱的、有說有唱的,甚至還有說、唱、舞兼容的走說走唱。師歸納:只說不唱:南北評書以說為主:相聲、獨角(腳)戲等以唱為主:京韻大鼓、天津時調、福建南曲、四川清音、青海平弦、蒙古好來寶等。似說似唱:快板書、鑼鼓書等有說有唱:蘇州彈詞、河南墜子、寧夏坐唱走說走唱:東北二人轉、鳳陽花鼓等四、總結師:民族音樂繁殖于民間土壤,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曲藝是民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就存在著地域間的文化差異。蘇州彈詞,南方曲藝的代表,它所折射的正是該地區獨有的自然景觀和人文精神,聆聽這些彈詞雅樂,人們分明品味到了傳統藝術的幽幽芳香、中華文化的迷人氣韻……(共16張PPT)歡迎來到音樂課堂聆聽歌曲片段,說一說藝術表現形式有何不同?京劇蘇州彈詞曲藝音樂:又稱說唱音樂,每一個地區的曲藝音樂都是在當地方言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它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和濃郁的地方特色。蝶戀花·答李淑一人音版9年級上冊第5單元第3課時執教者:羅巧林詩朗誦《蝶戀花·答李淑一》李淑一,原是湖南長沙第十中學的語文老師,其丈夫柳直荀1932年在湖北洪湖戰役中犧牲。1957年春節,李淑一寫信向毛澤東賀年,信中附了一首她1933年寫的懷念柳直荀烈士的詞。同年5月11日,毛澤東回信,并以這首詞作答。1958年彈詞演員趙開生為這首詞譜曲。歌曲創作背景說彈詞“彈詞”又名“小書”,從明清流行至今約四百余年。蘇州彈詞是彈詞中的一種,流行于江南,因唱腔中使用蘇州方言而得名。2006年,蘇州彈詞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聽彈詞感受速度、節奏、力度、情緒是怎樣的?速度、節奏、力度、變化豐富,情緒跌宕起伏。思考作品的音樂特點是為了表達怎樣的情感?抒發對楊開慧、柳直荀二位烈士的懷念之情,表達了革命者的高尚情操和精神境界。3、作品的演唱運用了哪些裝飾音 它們出現在歌詞的哪些地方?4、這些裝飾音對旋律的進行起到什么作用 聽彈詞前倚音上波音對旋律進行了修飾,使得旋律更加柔美悲切、充分表達了偉人對逝去親人的緬懷之情。2、演唱:“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唱彈詞入聲字唱得簡短、干脆。1、模仿蘇州方言朗誦“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失”:欣賞彈詞名家余紅仙、歌唱家宋祖英的演唱視頻片段,對比兩種表演形式有何不同?品彈詞品彈詞欣賞彈詞名家余紅仙、歌唱家宋祖英的演唱視頻片段,對比兩種表演形式有何不同?傳統的蘇州彈詞表演時以三弦、琵琶為主要樂器,演員自彈自唱,又相互伴奏、烘托;現代作曲家將傳統彈詞配以大型交響樂隊伴奏及合唱伴唱,使藝術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品彈詞依照歌曲的詞風曲韻,說說蘇州彈詞有何審美特征與人文風格?作為地方曲藝,它具有“音韻細膩委婉、語言秀媚儒雅、詞風輕歌慢捻”的美學特征,這一特征與蘇浙的自然風景(農田沼澤)、園林建筑(亭臺軒榭)的人文風格是極其吻合的,它代表的是蘇浙地區細膩婉約的美學特征與文化品格,也凸顯了該地區人與人之間和諧生存的價值觀念......以說為主以唱為主走說走唱南北評書只說不唱各地曲藝的說唱形式似說似唱有說有唱相聲、獨角(腳)戲等京韻大鼓、四川清音蘇州彈詞、河南墜子快板書、鑼鼓書等東北二人轉、鳳陽花鼓等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9年級上冊第5單元第3課時《蝶戀花·答李淑一》教案.docx 9年級上冊第5單元第3課時《蝶戀花答李淑一》課件.pptx 京劇 - 蝶戀花-答李淑一@格式轉換.mp3 余紅仙演唱蘇州評彈《蝶戀花·答李淑一》,搭配琵琶演奏,太好聽.mp4 宋祖英經典歌曲《蝶戀花·答李淑一》.mp4 教材音頻范唱.mp3 純音樂 - 配樂詩朗誦背景音樂@格式轉換.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